《老婆最後的十二個難題》
沒有看過,又或者想重溫的朋友,請按以下的目錄進入想看的章節;而這故事已經進入最後五回的節奏,下星期三,五,六,日每天十點更新,直到結局,這將會是主線故事的全部。
實體版和電子版的排版亦已完成,下星期會發放訂購資料。
第一回-難題-http://bit.ly/37UXIw5
第二回-花-http://bit.ly/37Xn8cp
第三回-煮飯-http://bit.ly/3stHHou
第四回-平常-http://bit.ly/3q2UI6I
第五回-寵物-http://bit.ly/3kvZEju
第六回-毅行-http://bit.ly/37UKUWo
第七回-起步-http://bit.ly/3kzaNQO
第八回-高峰-http://bit.ly/3szljKn
第九回-登頂-http://bit.ly/3q3Gin9
第十回-下坡-http://bit.ly/3r2nZjt
第十一回-生日-http://bit.ly/3bJCyC9
第十二回-前度-http://bit.ly/304oOw5
第十三回-晚餐-http://bit.ly/3bMFptV
第十四回-禮物-http://bit.ly/2PnK1PT
第十五回-吵架-http://bit.ly/3b0Y6eg
第十六回-你愛我嗎?-http://bit.ly/2O99trH
第十七回-我的世界-http://bit.ly/37WfKhd
第十八回-兄弟-http://bit.ly/3b0YmKg
第十九回-旅行-http://bit.ly/3kzbRUO
第二十回--分離
跟趙可寧一起的感覺很奇怪,是一種很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覺。
始終以前和她有談過戀愛,對於對方的喜好都有一定了解,比如她喜歡吃日本料理,她不吃腥的魚,她不喜歡排隊等等。
「我記得你喜歡吃壽司,那我們去吃好不好?」
「可以啊,你決定吧。」
我們隨便的閒逛找了一家看起來蠻有歷史的壽司店:「就這家?」
「沒所謂啊,就這家吧。」
坐下後我們點餐:「你想吃什麼?」
「我自己看吧,各自點喜歡的東西好了。」
點餐後,我們喝著熱茶的閒聊:「你跟以前有點不一樣。」
「哦,什麼不一樣了?」
「就是……好像沒以前麻煩了,哈哈,以前你要找餐廳總要花很長的時間,然後吃東西又要決定很久。」
「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人老了,東西吃多了,知道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沒什麼難決定的,以前年輕時總是三心兩意,現在便不想浪費時間了。」
「應該是好事吧,還記得以前我們都因為吃東西而吵過不少次。」
「對啊,真的好無聊,想起來也覺得自己幼稚。」
「年輕才有幼稚的本錢吧,我也很久沒有吵過架,和曉如在一起十年多,真的開始平淡了,就算是不滿也有藏在心中,也許……是太了解這個人的本性,有些東西你再說再罵也改變不了什麼。」
「改變一個人真的很難,像是我前夫吧,他就是一個不受管束的人,問他去哪裡,他也不會交代太多,他就是一句,需要私人空間,我跟他理論,但你應該記得,他是個律師,我那可能吵得贏他,發脾氣也沒有用,他可不受這一套,到最後,我只是循例的問,他也是意思意思的說。
我一直都知道他有情婦,只是沒有證據去說穿吧,我嘗試去改變,去迎合,希望他回心轉意,但一個不夠愛你的人,你做什麼都沒有用,唯一可以改變的,就只有自己,我變了,我想清楚我也不是太愛他,跟他一起的原因都是在經濟上,在見識上,他都是一個不錯的男人,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欣賞吧。」
「你有沒有聽說過愈是有錢,便愈容易離婚的說法?」
「我認同的,兩個人財政獨立,沒有誰都可以自己生活,那何必要勉強自己跟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呢?當你有錢,你便是想享受生活,而愛情是生活中的一環,找個心動的人在一起,自從三十歲後,我便在想,自己還有多久的生命,自己還有吸引力多久,愈早解脫便愈有本錢去找尋所餘無幾的人,那長痛不如短痛。
可是當你生活都很多問題時,你要處理生活的問題,起居生活都很煩時,你便懶得再去節外生枝了。」
「所以……你沒有後悔離婚嗎?」
「我部署了整整兩年,你覺得我會後悔嗎?有些人,做朋友比起做情侶要好,現在跟我前夫見面,大家反而輕鬆了很多。時間久了,你便會習慣了,你剛剛才失去曉如,需要的是時間。」
「時間嘛……說起來真的很好笑,結婚十年多,我已經忘記了去接觸一個異性的感覺了。」
「這是好事,證明這段日子裡你沒有花心吧,你和曉如在一起的這樣多年,都習慣了對方存在,你們的生活都建立了模式,但放心,需要的時候,你便會懂得如何去做了。」
「對啊,感覺很陌生,太久沒有去接觸,但接觸下來,又好像是以前試過的感覺,呃,我以前真的試過的,只是忘記了吧。」
「人生的每個時段都會有不同的階段,像是生死病死一樣。感情也是,中學時大家都分享初戀的經驗,然後大學時是說著分手和換人,工作時要將感情融入生活,然後結婚便是將兩個人的生活拼湊在一起,婚後便是生兒育女,這些階段我們都過去了。
四十多歲,面對的是感情上的分離吧,像我離婚,像你喪偶,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吧,人生總會有很多遺憾,你和我都不小了,都應該慣了吧。」
「嗯,這是一個分離的年紀了,應該陸陸續續的會有身邊朋友面對分離。」
「人總需要生活,我不相信你會孤獨的終老吧,始終你都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找個伴吧,這是我對你的忠告,喂,你不要用奇怪的眼神去看著我,我不是叫你跟我一起啊,你可別誤會,但,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別人,總是有一個人在身邊,可以令你往後的人生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但我這個大叔,溝女的技術都生疏了……」
「不如我問你,如果你再愛上一個人,你覺得她會是個怎樣的人呢?跟你年紀相若的,大家也比較坦白,不再會轉彎抹角,喜歡你會直接讓你知道,不會再像年輕時要暗戀長時間,大家曖昧好一陣子了。
又如果你想找個青春少艾的話,經濟上經歷上的一切都是你最吸引的地方,那些小妹妹可不是喜歡你帥,放心,你只需要帶她們去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有什麼難的,你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聽你這樣說,我好像重新有了點自信了,可是我會再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也不知道。」
壽司到了,趙可寧給我添了醬油:「先吃吧,你會愛上一個怎樣的人我也不知道,但這不是你想就可以想得出來的,隨緣吧,大叔。」
趙可寧一向都是個成熟的女生,在大學時期她已經會想很多未來的事,會想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要住什麼地方,要開什麼車,要去哪裡旅行等等。
也許當年畢業旅行大家觀念上就是長州和歐洲的分別,價值觀上相差太遠,大家才會分開,聽她說她的感情史,中間有醫生,有教授,有工程師,有生意人,最後她選了個律師,再看看自己原來是最差的一個。
但趙可寧也說了,她的確是拜金,誰不想有更好的生活,誰想捱苦,只是她比較直接,也很清楚添上了金錢的感情,有它的代價,所以她也認了離婚這個結局。
而離婚這事也讓她改變了很多,錢是重要,但當你上年紀時,錢也有點,可以自由地做喜歡的事時,你便會想有一個人,能在你的身邊跟你分享一切,享受一切,那個人,不是一個隨便的人,而是一個你在他或她身邊,便感到很快樂的。
這幾天,我和趙可寧一邊遊福岡,一邊聊往事,十多年的事真的可以聊很久。
明天,她就要走了,比我早一天離開,我陪她買手信時,在超市她買了兩瓶酒,我跟她說在免稅店買不是更好嗎?
她跟我說:「這兩瓶酒,是我準備今晚喝的,一瓶是我的,另一瓶,是準備著你突然想喝酒時備用的。」
趙可寧沒等我反應便拿著去結帳了,孤男寡女,在酒店,兩瓶酒,我可不是小孩,背後的東西也不用說得太白。
這晚我在房間裡想著這兩瓶酒的事,房號我有,只是在上兩層,只需要兩分鐘我按下這個門鈴,這段旅程便會變得不一樣。
我和趙可寧都是單身,這……沒有什麼道德上的問題,可是,我卻打電話叫了一整支余市20年,那是我和曉如以前最喜歡的酒,當年還沒有人炒賣日本威士忌時,一支才一千多,現在卻叫價二萬,我掃信用卡時,苦笑的想著,原來回憶也會升值的。
我特別叫了兩個杯子,一杯給我,一杯給曉如。
我只是一個正常男人,面對一個如此直白的邀請,我有沒有心動?肯定有過,只是,這一刻我不想在腦海中還有曉如的情況下,和另一個女人發展關係,時間會解決很多事,但現在時間未到吧。
十二點多,我一個人將差不多一瓶酒喝光了,突然門鈴聲響起。
從防盜眼看到,是趙可寧。
---------------------
希望喜歡故事的你們,Like Comment and Share以確保 Facebook會調高下一回的派送率。
戀愛要在生日前結局意思 在 孤讀者的航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20,我最喜歡的10本書 】
在這個疫病之年,我自己也面臨了悲傷的離別,或許也因為如此,這一年我重拾許多大部頭的小說,在這種動盪不安的時代,沈浸於某個不同於現在的國度與時空,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撫慰,藉由這些作家細膩與感性的文筆,我暫時忘卻了當下的恐懼與憂鬱,從這些同樣面臨人生關卡的角色中,獲得了繼續好好生活的動力與勇氣。
2020年我一共讀完了50套書,雖然量不多但大部分都很喜歡,所以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才挑出了我的Top 10,以下排序僅為閱讀順序,無關排名:
《#心向群山》—羅伯特・麥克法倫
一開始是因為吳明益推薦而找來讀,沒想到會如此令我愛不釋手。雖然我並非愛爬山的人,然而對於山景的神秘,以及那些不畏懼高山凶險、而前仆後繼前往冒險的人,我是充滿好奇的。作者兼有文學的感性與科學的理性,將橫跨數百年的登山史寫得令人讀來津津有味。有些景色的面貌與氣味,的確是到過現場才能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繪,然而若沒有人文素養的累積,恐怕也無法以如此優美而精準的文筆勾住人心吧。
《#鬼地方》-陳思宏
好久沒有讀到一本令人感到酣暢淋漓的台灣長篇小說。陳思宏的文筆遊走於人鬼之間,如此犀利又魔幻,將台灣家庭裡會發生的各種「鬼故事」都如此生動地描繪出來,讓你上一秒還因他的幽默與情節的荒謬而笑出聲來,下一秒又為這家人與時代的悲劇而淌下淚來。正如同每個鬼故事中,人總是比鬼更可怕,這本書也不例外。然而這樣的鬼地方是家鄉,這樣可怕的人是家人,不管你逃到多麽遙遠的地方,總有一天還是必須回到這裡,而書寫是一種除魅,讓我們一層層剝去謠言與假象,即使這過程會令我們被辛辣的現實給嗆出淚來,也無法迴避。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
正如同本書扉頁裡寫的:「本書情節並非純數虛構,如有雷同,我很遺憾。」在這八篇故事裡,有著台灣女生日常會遭遇的種種苦惱與創傷,有的隱晦迂迴有的則如此坦露直白,就像是不同女孩在面對相似傷害時也有著相異的應對方式。然而作者劉芷妤並不想藉由這些故事控訴什麼,她反而是誠實面對自己內心深處也殘存的「厭女情結」,故事裡的女孩們不斷剪裁自己以適應這個社會,那些掙扎與妥協有時候一點也不符合女性主義者的政治正確。透過一次次訴說,一次次的經驗共享,即使這些令人難過的事情仍無可避免地持續發生在社會的角落,但只要有更多人明白這些事情背後所造成的傷害,那麼有一天,這些受傷的靈魂是否都能得到身旁人的擁抱,哪怕只有一個人對她們說,「我懂,這不是妳的錯」,都好。因為如此,讀完這本書的我沒有感到無可奈何的憤怒,而是一種希望與反省,期望自己有天能夠成為那個伸出雙手擁抱他人的人。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合著
第一次看不同作家就同一主題接力寫作的小說,覺得頗新鮮,更何況作者們橫跨了台、日、港三地,藉由不同文化如何看待與「筷子」相關的禁忌與詛咒,的確很有意思。而一向對靈異題材有些苦手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並未被驚嚇到,我想是因為故事更著重在人性的善與惡上,而不純粹在賣弄恐怖的關係吧。第一次看不同作家就同一主題接力寫作的小說,覺得頗新鮮,更何況作者們橫跨了台、日、港三地,藉由不同文化如何看待與「筷子」相關的禁忌與詛咒,的確很有意思。而一向對靈異題材有些苦手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並未被驚嚇到,我想是因為故事更著重在人性的善與惡上,而不純粹在賣弄恐怖的關係吧。
《#夕霧花園》-陳團英
有別於過去我大多是先讀原作才看翻拍的影劇,這部反其道而行,因為林書宇導演的關係而先看了電影,過了約半年才讀小說,雖然兩者的故事呈現有些許出入,但兩個版本都各有令我喜愛的地方,而比起電影聚焦在有朋與雲林間的愛情故事,小說放了更多篇幅在歷史的描寫上,在戰爭與殖民的殘酷下,仍有些許人性微光照亮了黑暗,也因而使得跨國相戀的男女主角間,除了相知相惜的溫暖,更有著難以言喻的國仇糾結。而正如作者陳團英在自序中提到,在撰寫這樣的小說時步調快不起來,而正是因為他不疾不徐的細筆刻劃,讓我們在紙頁間可以看見一座美麗的花園躍然而立,看見一個女孩在殘酷的經歷下如何生還與復原,看見一個男人在耐心打造園林的同時也修補了自己與愛人的靈魂。我們身為讀者何其有幸,能僅僅透過閱讀,就可以不受傷害的走過這樣一趟療癒之旅。
《#2月20日的秘密會議》-艾希克・維雅
很難定義這樣一本書,如此舉重若輕,在輕薄的篇幅中乘載著如此沈重的歷史,但又不僅僅是史實的記述,作者艾希克運用文學的妙筆,將原本不被重視的歷史片段,以小說的戲劇性重生,讓人得以從中讀出其中的荒謬。當世人大多將那場大屠殺的責任放在納粹與希特勒身上時,他卻將目光放在屠殺前的情景,災難並非一夕之間就爆發的,而是當大家都不在意且別過視線的時候就在悄悄醞釀,極權總是如此反覆試探眾人的底線,直到他們再也無所畏懼。正如書介上所說,「希特勒只有一個,背後的惡魔卻有許多個」,而這些資助他的企業至今仍未得到制裁,不免讓人感到正義的廉價。如果說2020年有哪一本書撼動了我原本的人生價值,這本書當之無愧,相當推薦所有的台灣人都應該找這本書來一讀,才懂得珍惜手中這得來不易的自由,並體認到唯有依靠自身的強大才能真正抵禦極權的侵犯。
《#傲慢與善良》-辻村深月
身為珍‧奧斯汀的書迷,一開始就被書名給吸引,還有封面的slogan:「懸疑戀愛小說」也很打中我,因為對於單身多年的我而言,戀愛與人心有時或許比兇殺案更燒腦懸疑。故事從女主角真實疑似被跟蹤狂襲擊而消失的疑案展開,真實的戀人架在一路追尋真相的過程中,也同時揭開了真實在婚戀市場中苦苦掙扎的樣貌。小說從一開始透過不同角色眼中呈現出女主角真實的另一面,再到真實自身的辯駁與反擊,是這本書後段最為精彩的地方,也讓這樣從冰冷現實出發的小說,最後能有個溫馨的收尾,作者辻村深月的功力與野心可見一班。
《#殺戒》三部曲-尼爾・舒斯特曼
若不是在閱讀群組中看到許多人的推薦,以這個略顯中二的書名以及三部曲的厚度,我就要錯過這樣一個內容高潮迭起卻也極富省思意義的小說了。探討永生的故事並不少見,將主角設定為死神的作品也不算新鮮,但這部被定義為「YA」的小說卻從開頭就展現了宏偉的世界觀設定,更值得稱許的是作者並不耽溺於設定之中,在情節的鋪陳及人物的描繪上也毫不馬虎,讓人從翻開第一頁就徹底被這個世界給吸引,心繫主角們的未來,不一路看到結局就會非常難受,所以誠心建議請將三本書都借/買齊後再開始閱讀。作者藉由極端的設定,將原本枯燥的生死哲學以及道德危機,透過角色們的奇遇與交互論證,讓人在沉浸於故事的同時,也與主角們一起走過了這條並不簡單的思索之路。
《#柏青哥》-李珉貞
《柏青哥》是以在日朝鮮人三代為主角的小說,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慢慢刻畫女主角順慈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人物的增加,到最後讓人為了書中這些因為戰爭而有國歸不得,還有在故鄉卻始終被斥為異國人的在日朝鮮人感到深沈的悲傷,他們明明是在日本出生成長,可以講得一口流利的日文,卻仍然只能拿韓國護照,在日本每三年必須更新一次居留證的羞辱……「歷史辜負了我們,那又如何?」他們不是推動歷史進展因而青史留名的大人物,這些在史冊上無名的平凡人,面對歷史的動盪只能無奈接受降生在自身的命運,然而他們始終都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無論世界怎麼變化,主角一家人謹守著自己的原則,努力的活著,因為他們要證明出身與血緣不是一個人的全部。
《#懂也沒用的神秘旅行》-金英夏
在2020年讀外國遊記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然而金英夏這本散文集談的並非個人旅途見聞,如同韓文原書名「旅行的理由」,他是企圖透過一篇篇文章整理與思索自己為何如上癮般的熱愛旅行。對他來說,寫小說也像旅行一般,他能浸淫在一個想像中的國度裡,在那裏面沒有現實的瑣事煩心,而是一切都存在著秩序,出發與回歸都由自己作主,彷彿從命運手上拿回了自己人生的主導權。最後他說,人生也是一趟單程旅行,如此一想,那些在我們生命中來到又離開的人與物,也都像是過客一般,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交會時盡情地款待對方,或許就能讓離別的痛苦降低吧。2020年以這本書作結,期望2021年,我能再次踏上一場充滿意外與驚喜的旅程。
戀愛要在生日前結局意思 在 WanChi's Time 晚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愛你,還有掰掰
以前我以為能夠呈現愛情最完美的應證,就是長長久久的在一起,確保每個細節和完美狀態。最好不要吵架、不要素顏、不要瑕疵,就像故事書最後的圖一樣,花朵開滿庭院,晴光灑滿天空,從此以後過的完美無暇的幸福快樂。
░ 「北鼻,你為什麼喜歡我?」
根據心理學家 Rachel Needle 的研究,人類在經歷關於愛情的經歷和行為中,大腦會產生某些特定的化學物質,例如催情素 (oxytocin)、多巴胺 (dopamine)等。這些功能會讓我們感到興奮、想要進一步取得親密的聯繫和連結。所以不管是男生或是女生,當我們遇到具有吸引力的人,嘴角會忍不住往上揚,「當我們遇見喜歡的人時,心臟會加速跳動,整個人的狀態會變得有活力。」
而我們知道一段關係,同時會存在正面回饋和負面回饋。正面回饋,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美少女。負面回饋,會讓我們覺得,對方真是全世界最噁心的青蛙。
「北鼻,你為什麼喜歡我?」
「因為妳很好笑。」
「不是因為我很有才華嗎?」
「不是,因為妳很好笑。」
「真的?」
「真的好笑。」
░ 所有的故事都是這樣
我曾經緊緊的、親密的、黏糊糊的,擁有過一段七年還是六年多的感情。
雖然細節記憶有點模糊,不過,那依然是我最深刻的感情經歷。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個人除了愛戀的吸引之外,還能夠和另一個人建立生活連結。
那時候的我們時,常眨著稚嫩又新鮮的眼睛到處探險,可能找出陣頭大哥的溫柔眼神,或是看到南臺灣被酒味薫暈的日落。就像多數情侶一樣,我們相處越久,說的話也越來越少。到後期,我們一天對話的時間剩下睡前意識清楚的瞬間。我們看過對方憔悴、迷失、失落的背影,也看過對方在舞台上接受掌聲,得意又發光的身影,陪伴對方度過很多不同階段的生活,像朋友、是情人,也成了讓彼此感到安全自在的家人。
談過這種戀愛的人都知道,那時候,即便目的地的環境很酷熱,寒冷,即便需要在貨車上睡覺、長途徒步背著拍攝器材、坐在難坐的機車後座,但只要有對方在,只要能夠一起完成共同目標,過程再難熬都不覺得痛苦。
░ 愛包括擁有,及失去。
後來,他在彼此最迷惘的時候,選擇離開我。有陣子,我懷疑自己哪裡不夠好、我**過那個女孩,或是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我開始讓自己看起來變得很好,真的只是「看起來」。那年的生日,我因為沒收不到他的生日祝福,一個人在花蓮飯店大哭。過陣子正當猶豫自己要不要主動敲對方時,馬上看到社群軟體,他和那個女孩的合照。那張照片裡有七年前,那個笑得很滿足,臉頰兩球飽和笑頰的他。
瞬間我突然懂了。原來愛包括擁有,及失去。
░ 時間不是原因,滿足感才是。
感情能夠長久,不是因為在這些時間裡,誰付出多少或委屈什麼,而是雙方能夠在關係裡,感受到更多的正向回饋。反觀我和對方,卻為了滿足自我對於感情的期待,努力為了對方改變、調整。或也可以說,最後都只剩下自己主觀的「為你好」來和對方相處。
現在在線上,正在火熱交往的每隊情侶,都能列出來和伴侶繼續在一起或離開的原因清單,包括情感上、身體上的親密關係,家庭責任或在一起生活的經濟利益等等。那麼,是什麼原因會讓這些情侶做出繼續經營、或是分開的決定呢?
是關係裡的「投資效益」。
這裡的投資不是見好就收的意思,而是當我們願意繼續對於一段關係的繼續付出或展現忠誠度,是來自「滿足感」,當我們和伴侶之間的正面回饋和負面回饋,都能到達平衡、或是正面回饋更高時,我們會在情感需求中感到滿足。只要感到滿意,我們就願意持續付出、投入。
反之,若這種感受減少,或是會在其他關係中能實現更多滿足感,我們會減少對於感情的投入程度,就會更有可能分手。所以不一定交往時間越久,我們會有更多滿足感,而是雙方都能夠持續在關係裡得到滿足感。
░ 最完美的結局,是我和你過的幸福快樂
其實最想分享的是,我們都知道,每段關係裡都看到不同面向的自己。我也曾反思當初自己和對方,最後少了很多溝通和理解。人會變,但我們總以為「對方就是這樣」,所以當對方在互動過程裡,得不到正向回饋,漸漸也無法在關係裡付出。
分手不是因為誰犯下的錯,而是你們或其中一方沒辦法激發多巴胺(笑),感受到感情中帶來的「滿足感」。
愛與不愛,和有沒有在一起完全無關。如果因為離開,對方更能在新生活裡,實現內在情感需求,得到更高的滿足感,那看到對方「幸福快樂」會不會才是真正的「我愛你」呢?
「最完美的結局,不是我們過的幸福快樂,而是,
我和你都過的幸福快樂。」
#wanchi在這裡呀#wanchi寫情書#wanchi燉雞湯
#這是創作文
#這是創作文
#這是創作文
戀愛要在生日前結局意思 在 《戀愛要在生日前》- 小說版- 第五回- 姜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keung_show #keungshow #keungto#姜糖#姜濤#Mirror#全民造星冠軍#超級寵粉冠軍#一號種籽#亞特蘭提斯#一天多一點#蒙著嘴說愛你#孤獨病#愛情簽證申請# ... ... <看更多>
戀愛要在生日前結局意思 在 追星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追星板提供討論、詢問、分享明星藝人的相關話題。 國內外藝人的最新資訊也歡迎在此發表,小心被各種安利文圈粉囉! 發文、留言前請詳閱置頂板規喔~ ... <看更多>
戀愛要在生日前結局意思 在 TBC story - 如果戀愛要在生日前,咁生日後就一定要拆禮物!... 的推薦與評價
版《戀愛要在生日前》,再參加【#生日後送禮物】活動,就有機會得到【《戀愛要在生日前》#Ian陳卓賢及#姜濤簽名記念BOXSET 1 盒】 ... 第一至五集(大結局)經已上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