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是想繼續選新竹?沒人這樣想才奇怪,也很難幫他講話,畢竟歷史並非沒有循此模式者。不過他想不想,這不是我這篇重點,我想提的是升格這件事。
基本上我反對新竹升格,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夠,依照內政部人口110年7月速報,竹竹苗人口如此
新竹縣573,385,新竹市452,807,苗栗縣540,312
幫忙加一下,大新竹會有1,026,192,竹竹苗1,566,504
直轄市門檻125萬,大新竹是甭想了,竹竹苗倒可以。
若為了新竹所謂的竹科生活圈,刻意切割苗栗,硬擠一個125萬人口出來,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為何?彰化縣就126萬人欸,人家符合資格的沒得升,然後新竹可以配合升,開玩笑嗎?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不適合,竹苗的丘陵地帶比例高,人口高度集中,其他六都升格後,已經出現偏鄉資源更加缺乏的狀況,新的大新竹市長,選票基礎會更偏向新竹市周邊,苗栗大概會比二等國民更下一等去。
這不是只有新竹,其他六都除了台北,現象只是嚴重與否。現實而言,選舉要依靠大票倉,除非我們徹底重改選制,不然此題無解。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根本上反對直轄市的結構,因為直轄市的行政區,區級首長官派,然後沒有區議會,這根本上違反地方自治的原理。我們只看到合併升格後,直轄市因為權力高度集中,大型計劃較易推動,地方反抗力量變小的優點,卻沒看到這就是缺點。
民主國家,民意要能夠反映,依靠的就是民意代表,立委人數減半後已經很清楚顯示其弊端。一者負責區域太大,難以兼顧立法與選民服務; 另一者,形同承認票票不等值,人口少的選區數千票一名立委,人口多的十萬票一名,兩者在國會的地位相等,實際上等於我們降低了人口密集度的選票價值。第三者,最嚴重的弊端,就是我們讓政治業相關人員,失去基層磨練的機會,人民漸漸放棄自己對選區在地的監督,全數交給較大的市議員、市長,這嚴重違背民主政治的真諦。
不過,透過大新竹市的概念,我倒認為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從林全院長開始,到賴清德院長兩任期間,一直都有私下探討國土重劃的合理性,只不過1124讓所有的規劃都成泡影。很多人不解,為何我老講2018,因為1124公投海嘯只是最表面的,許多具有長期性的議題,新產業的開發,全部隨著地方政權更迭,幾乎停擺殆盡,要是當初沒有被公投綁架,今天我們不會整天喊護國神山,而會有更多可以喊的新產業出現。
算了,講這講不完
我的意思是,國土重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今天六都直轄市擁有1,600萬人口,但是極端欠缺中間議會組織,像板橋區擁有55萬人口,比苗栗、嘉義縣都還要多,唯一可以代表板橋人民發聲的民意代表,只有2名立委、9名議員,這合理嗎?
要做,就做得徹底,一條就是把全台組織扁平化,依照人口與地形地勢,切割成適合大小的市,好比說台灣2,300萬人口,就切成11塊,每塊200萬人上下,然後轄下每一區都民選區長,以及用里民數量規劃適當的區議員。
另一條,乾脆三級到底,台灣省廢掉,回到日本的五洲三廳概念,像是整個北北基區就合併為一個600萬人的直轄市,靠近桃園的三鶯跟林口就依照地理切割給桃園,桃園再去合併北新竹,變回古早的新竹州,或成為桃竹市都可。然後在這之下,基隆、台北港等依照港務需求,部分地區收歸中央,同樣舉辦區長跟區議員選舉。當然,博愛特區也可以擴大,整出一個首都特區。
換句話講,我不是無條件反對升格,也不是誰執政就挺誰,而是這種茲事體大的,應該是要好好坐下來談。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直轄市占了多數人口,然後直選民意代表基數超級大,根本亂七八糟,早該改一改了。
結論就是,單純升格這件事,我是很反對。
尾巴來罵幾句,進步派想選舉我沒意見,但自己去從里長、議員開始選可以嗎?2018威脅跟黃白聯合,不然要大家一起死,還想故技重施?我知道林智堅會急,市長連任又正處於衝刺的年紀,想要找新的舞台,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那些從後面出餿主意的,幻想可以藉此撈到提名權的,還是省省吧。
威脅的戲碼玩一次兩次會有用,但選民不見得會再次買單,別以為耍手段弄到黨內提名,就可以逼選民含淚投票。地方選舉可不是總統,吃這套的人沒那麼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我不是 何 念 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Simple Love小清新- JOYCE CHU 四葉草+ MICHIYO HO 何念茲 的評價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的新歌[咪咪]我所寫的歌詞裡面有三大重點. 的評價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Namewee 黃明志is on 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何念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何念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何念茲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6 :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文字版
教宗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雖然也引用了許多聖經和基督信仰的解釋,但是他的胸襟十分開闊,譬如談到維吾爾人、羅興亞人、阿茲迪人遭受的苦難時,他說雖然他們信仰不同,但仍然是兄弟姐妹。
並且他觀察、分析許多當今政經、社會問題,都十分入世又邏輯嚴謹又清晰,所以我做這個系列專題的時候,直到今天這一集之前,為了方便一般大眾閱聽,所以我都並沒有特別強調教宗的論點和他基督信仰的關係。
今天第六集的主題是「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這個主題由書名而來,當然也是全書的核心。而導出這個核心論述的起點,不只是聖經,還有教宗方濟各對聖經的特有詮釋,所以我們在這一集就不但談這個主題,並且談教宗如何由他的基督信仰中導出這個結論。
因為他的論述十分精彩又令人感動。
1.
我們先來看,教宗鼓勵大家要勇敢地夢想些什麼。
簡單地說,教宗邀請大家成為「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他這麼說:有些人面對危機帶來的苦難,會聳一聳肩頭,說,「天主創世就是這麼回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但,教宗說,這種反應其實誤解了天主造物是一個靜態的結果,因為創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他說,「這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都始終處於創造的進行式。」他也引用聖經裡的一句話說:「天主所造的萬物直到今時,都還為著誕生的痛楚在呻吟。」
因此,教宗認為,天主想要與人類一同催生出這個世界,「讓我們做他造物的夥伴,而這想望並不曾中斷。」
他認為人類有上帝的授權要去改變、去建立、去主掌創造的過程,「祂要我們積極地以萬物為材料,與萬物並肩去從事創造。」
也因此,教宗引出了他的主張,「我們是世界的主人翁─ 又或者容我口氣大一點─ 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坦白說,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是很受震撼的。
即使我不是天主教徒,不是基督信仰者,但是我過去的所知裡,還是可以體會上帝身為至高無上的「造物者」,其創造世界之神聖地位。
現在,教宗不但指出上帝創造世界並沒有結束,人類需要以萬物為材料,與萬物並肩去創造,還強調「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把對人類的期許抬高到這種地位,真是一大突破。
因此,教宗很肯定地說,「當天主說要我們生養眾多,去主掌地面時,祂內心的潛台詞是:去創造屬於你們的未來吧。」
也因此,教宗又強調:在這場危機的洗禮中,我們可以超越自我也可以選擇墮落。我們可以被滑坡帶著倒退, 也可以選擇去創新。「眼前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改變的機會,是要去創造出空間來容納我們所需要的嶄新事物。」
2.
我們所需要的嶄新事物是什麼?
教宗先講出來他自己所希望的:
「我們需要一種讓所有人都分享到創新的成果,讓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所需無虞,讓 土地權、居住權與勞動權不專屬於少數人的經濟體。
「我們需要一種能讓窮苦者、邊緣人,弱勢者都獲得接納,一種能與這些人對話,一種讓人能對會影響自身生活的決定有置喙空間的政治體系。
「我們需要放慢腳步,盤點過往,為如何共同在這顆地球上過得更好提出各種更好 的設計。」
不只是對於目標,對於如何實踐這個目標的過程,教宗也講出了他的期待。
他期待改變社會本身的運作方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他認為必須想辦法來讓被棄於一旁的人動起來,讓他們成為嶄新未來的急先鋒。
我們需要動員一群人,一群知道我們需要彼此,且對旁人與對世界都懷抱著責任感的人。我們必須把這樣的人拉進共同的計畫中,讓最終的受益者不會僅僅是一小群統治者與決策階層。
也因此,他講出一段非常激勵人心的話:
「我們需要昭告天下,讓大家知道心懷善念、信仰與為了公益而努力,是需要集勇氣與毅力方能達成的鴻鵠之志。」
3.
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宗給了每個人的建議:
「這是個夢想要大的時刻,是個我們要重新思考輕重緩急─ 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想要什麼、我們尋求什麼─ 然後在日常中去實踐夢顯的時刻。」
並且他鼓勵任何人都不要小看自己。
他說他相信世界史上最關鍵的轉捩點,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史書上隻字未提的一個個靈魂共同決定。
也不要因為過程的艱辛和緩慢而沮喪。
教宗說很多事情就像水滴在海綿上,寂靜而緩慢,但這些水滴會匯聚成河流,最終會出現基督信仰裡的「溢流」時刻。換用世俗的說法,也就是一些事情的推動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會產生爆發性溢流的效果。
所以,讓我們勇敢夢想的目的,也就是實證一件事:「透過具體的行動去確保這世界上的尊嚴能獲得其應得的珍視與敬仰,並不是幻夢一場,而是通往美好未來的行進方向。 」
「讓我們勇敢夢想」十八集專題的前六集,就是整理、歸納教宗這本新書裡的重點,給我們的建議。
本來,下一集,第七集,是我們訪問台灣許多學者專家,請他們或是回應教宗的觀點,或是就教宗這本書提到的重點,檢視台灣的情況,並思考台灣的下一步怎麼走。
但這陣子因為訪問的學者很多,整理起來需要時間,因此決定把這個部份放到最後,第七集先開始訪問十一家獨立書店。因為獨立書店在我們出版業裡也可以說是處於邊緣位置。我希望經由對這些獨立書店經營者的訪談,可以看出台灣許多人如何在邊緣上勇敢夢想,實踐夢想,以及勇氣何來。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二聖殿《毀滅傳說》的電影】🎬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吉迪.達爾 (Gidi Dar) 的迷人新片《毀滅傳奇》將於7月15日在以色列電影院上映(隨後將在頻道Hot 8和Kan 11上放映),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這是關於猶太史中第二聖殿毀滅的故事,它是一部故事片,而不是紀錄片,探討了猶太歷史上最兩極分化的事件之一,是很少電影製作人願意嘗試將其戲劇化的主題。
此片沒有特別聚焦在這時代的主要人物,例如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拉比耶書亞.本.革馬拉(Rabbi Yehoshua Ben Gamla)或拉比約哈南.本-扎凱( Rabbi Yohanan Ben-Zakai),儘管他們都存在於電影中。然而,電影中聚焦的英雄是本.巴提赫(Ben Batih),一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人物。巴提赫是一個年輕人──在經過一番猶豫及掙扎後──決定參與狂熱分子對抗羅馬人的反抗行動。
雖然這是一個需要大規模描繪衝突和戰鬥的故事,但電影卻是由1500幅生動而令人難忘的美麗原畫組成,以動畫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這些畫作由大衛‧波隆斯基(David Polonsky)和麥可.浮士德(Michael Faust)創作,他們負責阿瑞.福爾曼(Ari Folman)在2008年執導關於黎巴嫩戰爭的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中的藝術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圖片並不是先製作成動畫,而是一張接著一張的呈現。對於一個有大量動作的故事來說,這聽起來可能跟我們原先想像的不同,但僅僅幾分鐘後,圖片就不再像是靜止的,當我回想這部電影時,我記得它就像是動畫一樣。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
這是達爾導演與演員舒利.蘭德(Shuli Rand)第三次的合作,後者為主角本.巴提赫(Ben Batih)配音。蘭德主演了達爾早期的兩部電影,他曾飾演艾迪.金(Eddie King),一個涉入犯罪事件的角色,在電影烏什皮辛(Ushpizin)中,一個新宗教改革罪犯的故事,故事中他最終在住棚節接待了他的兩個前同事。這些電影和蘭德本人的生長經歷相仿,他出生於一個宗教錫安復國主義家庭,後來成為一名過著世俗化生活的演員而聲名大噪,並主演了《愛克發鏡頭下的人生》等電影,這是對特拉維夫咖啡餐館文化的慶祝和批評的故事。之後蘭德成為布雷斯洛夫的拉比納赫曼(Nachman)的極端正統信徒。雖然達爾在一般世俗世界中長大,但與蘭德的關係為他提供了進入宗教世界的窗口。
對達爾來說,這部電影能審視這一件最為核心而痛苦的歷史事件,並探索其對當今以色列的影響。
作為一名年輕的電影製作人,達爾注意到「那些帶給我啟發的導演,比如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他們也審視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基督教是構成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達爾從小在世俗化的以色列社區長大,對猶太教的傳統感到格格不入。 「我們無法接觸到錫安復國主義前100年的相關資料。」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當然我們在學校裡能學到了一些跟聖經有關的知識,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具2000年歷史的塔木德和猶太文本,不僅是法律,還有詩歌和傳說……等等,我們其實還未完全了解自己的文化。過去我研究歐洲人和美國人的文化,發現他們在他們的文化裡已生活非常久,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錫安復國主義卻燒毀了那些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們能認識歷史的管道。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衝動,而且他們做到了,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但在某個時刻,它使其他猶太人在認識自己的文化上如同走到了死胡同。”
這並不代表達爾不尊重錫安復國主義。「我的祖父是先驅者,父母也是委身的錫安復國主義者,有著『背對大海』的精神,他們行了許多神蹟,但隨著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概念上漸漸出現些問題……錫安復國主義將妥拉(Torah)給宗教社區,說:「這是屬於你們的,跟我們無關。」
達爾熱衷於他的信念,對藝術家而言,審視歷史及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東西,這與虔不虔誠無關,我們必須兼容兩者,既需要回顧過去,且創造新的事物。」
他認為以色列人對西方正在發生的事情、或歐洲正在面臨的挑戰太感興趣了,而忽視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當然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因著與蘭德的友誼,達爾開始更仔細的研究猶太歷史和文本,並意識到他對自己在學校學過的東西幾乎不記得了。他甚至與另一位朋友一起學習革馬拉(Gemara,猶太教經典,是塔木德的一部分)。當他研究羅馬時代猶太人分裂的主題時,他認為第二聖殿的毀滅和導致它的緣由能化為引人入勝的劇本。他還決定最好不要讓像本-扎凱(Ben-Zakai)或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等知名人物出現在劇本裡面。
「劇中,英雄需要改變,而其他角色都不會改變,他們有一個明確而嚴格的議程」他解釋道,「只有年輕的本.巴提赫(Ben Batih) 在雙方之間搖擺不定,並面臨將會造成他改變的衝突。最後他會與故事剛開始時的他截然不同。」
本-扎凱的侄子本.巴提赫是一個與母親住在一起,並保護母親的年輕人。一開始當他看到人們因著沒有繳納聖殿祭司徵收的稅、而在街上被毆打時,他選擇什麼也不做。
達爾說:「但隨後他想到了本-扎凱的話,如果他不採取行動,他就稱不上是個男人。」「這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生存還是毀滅』,只是在這裡變成『行動還是無動於衷。』」最終,本.巴提赫加入並參與了反叛起義的行動。故事述說至此,達爾表示他並沒有譴責狂熱分子,儘管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削弱了猶太人與羅馬人抗戰的力量。
「我認為他們(狂熱份子)只是單純願意為著所追求的正義奮鬥到底的人。」達爾說,「他看見了不公不義的事情,意識到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只是個懦夫,然而,如果選擇做些什麼,將會導致毀滅。」
達爾發現當時導致聖殿被毀的情境與今日的政治不和諧間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在以色列或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腐敗的獨裁國家。
「你不可能永遠忍受腐敗……我不是共產主義者,但我相信正義。」
達爾覺得要儘快講述這個故事──「因為故事能帶出的影響力遠超於我。」──選擇透過繪畫來講述它,因此最終花了幾年才完成這部作品。為主要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都是以色列當代之名影星──除了蘭德之外,杰夫.里凡奇(Ze'ev Revach)是本.迦姆拉(Ben Gamla),阿莫斯.塔馬姆(Amos Tamam)是巴爾.吉奧拉(Bar Giora),莫尼.穆索諾夫(Moni Moshonov)是本-扎凱(Ben-Zakai),雅艾兒.阿貝卡西斯(Yael Abecassis)是貝尼基女王(Queen Berniki)和伊格爾.納奧(Igal Naor)是奮銳黨(Giscala)的約翰,他認為讓故事栩栩如生的最佳方式是使用繪畫。因此他與藝術家波隆斯基和浮士德密切合作,製作了一個短片版本,看看這想法是否可行;結果他發現效果挺好的,並繼續完成了整部電影的創作。
達爾說「因為圖片不會動,所以甚至更美麗。」製作這部電影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但他認為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是值得的。「在製作中我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做,當不必跟隨動態圖像時,想像力將會自己填補中間的空白,並進入劇情的節奏中。」
達爾對這部電影試映後所接收到的觀眾反應感到高興,最高興的是引起了宗教界的興趣,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電影院的幾場放映中,包括通訊部長約阿茲.亨德爾(Yoaz Hendel)在內的觀眾對電影的問答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超過了預定的時間。
「這讓我非常高興」達爾說。「我原本擔心他們會覺得我在責備他們,但他們很喜歡,我收到了很多讚美。」
雖然達爾對這部電影在以色列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感到欣慰,但他也期待能在國外上映,並已被負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紀念國際影片公司(Memento International)收購並進行國際發行。他樂觀的認為,影片提出的議題將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他們在某種層面上是對的。」他談到故事中的派系時說。「他們自認為一路走來都是對的……希望大家在責備其他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每一方都需要往裡面細細思索。」
新聞出處:JP
新聞日期:2021/07/08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
經文及禱告方向
 ̄ ̄ ̄ ̄ ̄ ̄ ̄
箴言21:1-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彼得前書2:4-5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在紀念聖殿被毀日時,這部電影正是時候,我們看到以色列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各別得掙扎,讓我們為著在以色列政治、宗教上不同派系的人禱告,惟有耶和華神衡量人心,願他們心中的純正及良善被主紀念,更求主光照他們能敏銳主的心意,領受啟示耶穌是彌賽亞,並起來建造屬靈的聖殿和靈宮,行神悅納的事!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覺得一般我們走在路上,或者是在沖澡的時候,會比較危險,還是搭飛機會比較危險呢?
其實根據國外的「公共健康統計」裡面告訴我們哦,人呢,走在路上不小心摔死的風險是1/152;而死於墜機的風險是1/8321。
這兩個比較強的相對風險是0.002,意思就是喔,摔死的風險比死於空難的風險,高出2000倍。
可是就算你理性上知道這些數字,跟它所代表的意義。但是呢,在你主觀情緒上,可能呢特別是對某些人來說,坐上飛機還是很容易緊張、手心冒汗;尤其遇到亂流的時候,都會有人生跑馬燈的狀態。
那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其實我們在面對真實人生裡面的很多決策,都會有不理性而且失準的狀態。
就好像是哦,如果我告訴你,沖澡的時候摔倒的機率是1/1000,這時候你對這句話有什麼感覺?你會在自己沖澡的時候,感覺到特別的緊張嗎?
還是你都會覺得這沒什麼事,因為呢,每一次沖澡會摔倒機率都很低。就像是丟硬幣一樣,每一次丟硬幣的機率都是獨立的;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都是各50%。
但是事實上,在這裡的判斷你是專注在「獨立的機率」,然你可能忽略了「時間」跟「次數」這兩個原因。
比如說吧,如果我的問題不是丟硬幣的時候,出現正面的機率;而是我問你,丟硬幣100次裡面,至少出現一次正面的機率;你就會得到非常不一樣的答案。
如果丟硬幣100次裡面,至少出現一次正面的機率,它的機率就叫做99%;同樣的道理喔,如果洗澡的時候摔倒的機率是1/1000,那你每天都會洗澡,那麼你大概至少每三年就會跌倒一次。所以你覺得需不需要小心?
其實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判斷,特別是「風險」的認知,我們往往是高估小風險,而低估大風險的。
就像是諾貝爾獎得主卡曼他說的,槍支安全的議題其實很直接,當你念茲在茲的是家中的安全,這表示你預設有人會攻擊你;當你的前提出現「攻擊」的想法,你就會覺得槍支能夠保證你的安全。
在這種情況底下,沒有人會把「低攻擊率」當成是前提,而不會把它和機率真的很低的「意外發生率」相提並論。
講白話文就是喔,我們呢,其實過分的高估我們被攻擊的可能,卻忽略了在整體而言,我們被攻擊的機率其實是很低的。
這就像是我開課到現在,常常有人會在網路上問我:「老師我很想上你的課,但是萬一我學不會怎麼辦?」
每次我被問到這種問題,我都沒有辦法跟他保證,他一定學的會,因為這種事情哪能夠保證?
倒過來我反問你,如果有人能夠跟你「保證」這種事情,你覺得他是真的讓你學會,還是他很努力的「讓你感覺到」自己學會;而放在真實情境裡,卻不一定能夠有適當的反應呢?這個你可以思考一下。
然而如果回到當我被問:「是否一定能夠學得會?」,這個問題其實背後,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往往是我們忽略的。
這個前提就是「學習者本身的狀態」。我常常會跟進我教室的同學說,有「三種人」在我的教室一定學不到東西。哪三種人呢?
第一種人,叫做「他只負責把自己的肉體放進來,而沒有把他的靈魂也放進來」。這什麼意思喔?就是呢,他人在但心不在;那如果是這樣,我就愛莫能助了。
因為畢竟「人在心不在」的,可能呢,他會覺得有些老師跟他講笑話,他有被娛樂到很好;但不好意思進我的教室,我是要讓你學會的,而不是學爽的。
我雖然還是會講笑話,可是我不是專門在娛樂你;所以呢,如果你只是把肉體放進來,沒有把靈魂放進來,那不好意思,你可能會學不到東西。
第二種人會學不到東西,是怎樣呢?就是他是「上課保平安」的。什麼叫「上課保平安」?就像是如果你也是愛學習的人,你可能會認識很多人,他們游走在各個老師的各個教室裡。
但是呢,經過了一段時間,你卻發現他的生命,好像沒有實質的前進跟具體的改變。那我說喔這種人,叫做「上課保平安」。
他總覺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跟命運,只要去上課一定沒有錯。可是他花了錢跟花了錢上課,然而他沒有「實踐」啊!
就好像是你進廟裡拜拜、求神問佛,你不管拜的再虔誠,供品準備的再多、再豐富;你的個性不改變,你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跟習慣不改變,你說神佛能拿你如何呢?
所以囉,我說第二個前提就是哦,你如果來上課像是蒐集勳章一樣,上課保平安。那不好意思,你可能在我的教室裡也學不到東西。
而第三種人,會在我教室裡學不到東西的,是怎樣的人呢?就是呢,來「要答案」的。什麼叫做「來要答案」呢?就是啊,他想要直接來得到魚,而對於我教你怎麼「釣魚」,甚至於是「網魚」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樣的人其實還蠻呼應今天的主題,就是呢,他會不由分說的衝著你問:「到底走路有沒有危險?」或者是「到底沖澡會不會跌倒?」。
你說這種答案,我能夠跟你說「會」或「不會」嗎?它本質上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嘛!
一樣喔,如果你要學任何東西,你是用這樣的一個方式跟出發點。你要老師直接給你一個答案、給你一個說法;而不是去學習怎麼思考這件事,和它的發生率…等等的部分。
那我說不好意思,你踏進我的教室,可能也學不到任何東西。所以啦,談到這裡,其實如果回到你的生命裡,當你忽略了任何事情的「前提」,你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然而如果回到你面對學習這件事,當你忽略了「前提」,你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我剛剛說的那三種人。
肉體進來了,靈魂沒進來,或者是上課報平安,再不然就是你想要得到答案,而不是學會怎麼思考。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所談的,任何事情如果你忽略「前提」,你就沒有辦法做出決定。然而這種關於「前提」的思考,它是可以學習、也是必要學習的。
所以呢,我近期在10月15號開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正是用具體的方法,來讓你學會怎麼樣還原,並且建立凡事的「前提」;並且進一步的透過適當的問句,去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0月15號的這一門課,名額已經在倒數了。這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3、4月之後,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1129 EP12 精華版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亞馬遜記點管控員工,委內瑞拉也不遑多(00:40)
✭【 動眼看熱鬧 】非洲豬瘟如野火燎原,美味豬肉還能吃嗎?(10:03)
✭【 世界都在看 】牲畜有尊嚴!瑞士農民發起「留牛角」公投(18:21)
台灣今年選舉,我沒去投票。
本來不是故意的。我弄錯了投票日,以為是星期天才投票,結果訂了行程陪蘿蔔頭的家人到日本去旅行,等發現時,大家機票都買了,一來我不好意思叫大家跟著改期,二來我也覺得我對台灣情勢實在太不了解,還是再等一等。
選完之後,我對民進黨兩年前大勝,只花兩年就能輸成這樣,非常驚奇。於是在網路上發了個文:
我只休了兩個星期,怎麼已經人事全非?現在時局真的動的太厲害了。
所以贏的不用囂張,輸的也不用搥胸,兩年以後一樣可以翻的。
文出之後,一大堆人給我貼標籤。
我很早就說了,我一定是偶爾投投藍,偶爾投投綠,偶爾投投別的黨的中間選民,你一定要說我不忠貞,那就不忠貞吧!
這次選舉,中選會是該打屁股,但有關投票機制的問題,下次再選應該就會矯正了吧,而且台北市這麼接近的選情,選舉辦得這麼差,都沒有暴動,選民表現很好啊,所以我不是太擔憂,但有一件事我的確很憂心,那就是假新聞。
首先,我對“民進黨因假新聞滿天飛,所以才輸成這樣”的說法,我是不買單的。假新聞在選情接近時,才有決定性影響,這次選得差距那麼大,全怪假新聞,不合理。
但”假新聞”到底多嚴重呢?真的是從中國來的嗎?
比如這樣的標題:“選舉假消息滿天飛! 紐時:中國明顯利用新式武器干預。”
但你如果去看內文,就知道紐時絕對沒有這樣講。紐時說的是人們擔憂中國利用新式武器干預台灣選舉。對中國比較嚴重的指控,比如”北京通過在中國大陸的台企向政治競選活動非法輸入資金“都是引述台灣政府/民進黨政府的說法。
但這不是在說這次沒有假新聞,有,是很多,但紐時也說:
很難確定北京對高雄的競選究竟有多少影響。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研究台灣選舉的鮑彤(Nathan Batto)說,那是因為有關的討論一般只發生在封閉的私人圈子裡。
「很難讓我們這些圈外人看到有多少影響存在,以及究竟對選舉有多大影響,」鮑彤說,他是台灣最有名的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員。「我們有些模糊的概念,他們在高雄對韓國瑜有不少幫助,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在民調中支持率飆升的原因。」
這就是我擔心的原因,台灣對抗假新聞的機制太弱。只憑直覺,是沒有說服力的。美國媒體花了那麼多力氣查證,檢調單位花了那麼多力氣調查,舉出各項證據指俄羅斯干涉美國選舉,這樣的結果,都還有很多美國人認為,說俄羅斯干涉選舉是民主黨輸不起。
反觀台灣,一般民眾對新聞判斷力不佳,媒體不怎麼查證,又沒有強有力的公信單位在調查,只是空口說說,就要說”假新聞來自中國”,你信嗎? 我不信。
為今之計,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這樣的單位要大大鼓勵(https://tfc-taiwan.org.tw/),並且要儘快像法國一樣,各主要媒體與臉書等平台合作,成立打假機制,明顯標示假新聞,而且平日就要做,不是等選舉時才來做。
假新聞最大的傷害,不是在選出一個很壞的候選人,而是在它的分化力量,把一個社會裡,每一個人對與不同政治理念的人的信任全都打破。沒有基本的信任,不要說民主了,什麼都做不成。
這個星期的琪斐大放送我們有個新嘗試,請了好朋友凱莉來主講。凱莉在各種平台上,跟大家分享國際新聞己經四年多,對國際議題很熟練的凱莉說理清楚,又很幽默,太適合我們的節目了。
凱莉本周為范琪斐ㄉ寰宇漫遊的觀眾,選的是亞馬遜如何能將交貨期間降到下單後兩小時,以及中國己從科技輸入國兑變為科技輸出國,一東一西,一個貫徹資本主義的企業跟一個共產國家,都指出一個很黑暗的未來面向。
動眼神經選的是非洲豬瘟大流行,我保證你下次看到豬肉時,絕對有不同的觀感。
PS. 除了要慎防中國豬之外,目前日本「典型豬瘟」亦擴散中,日本的豬肉製品也請注意不要帶回台灣喔!
張嘉玲選的是瑞士為牛是不是該去角舉行公投,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做公投的。
✏ 來填問卷:https://goo.gl/forms/WUzKryJW1EwjHERp1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
📌 回顧過往集數 📌
EP1《貿易戰、UBER、台灣女孩科索沃數位外交》:https://goo.gl/NkMk1i
EP2《翁山蘇姬、穿裙子的男孩、科索沃獨立十年》:https://goo.gl/opg9FH
EP3《大法官提名人性侵、杜絕假新聞、AI演算法涉歧視》:https://goo.gl/qibZyM
EP4《美國熱衷介入他國事務、捷運男性腿開開、馬其頓改名修憲公投》:https://ppt.cc/fX2fVx
EP5《美國新全民公敵、默許器官捐贈、中國新時代學「習」大會》:https://goo.gl/rCFJVq
EP6《沙國記者"被誤殺"、德極右派鼓勵學生舉報老師、雪梨歌劇院投射賽馬廣告惹議》:https://goo.gl/VV1Yjt
EP7《沙國硬拗害慘川普、加拿大通過大麻合法化、媽媽誤用HimToo害兒成笑柄》:https://goo.gl/xM8Qnf
EP8《政治極化撕裂美國社會、美期中選舉女力崛起、美國年輕人會去投票嗎》:https://goo.gl/z9uSrn
EP9《熱帶川普當選巴西總統、Google大罷工抗議企業文化、辛普森家庭涉種族歧視》:https://goo.gl/PgPCWR
EP10《川普未來施政面臨眾院挑戰、日本擬引進外勞卻爆醜聞、AI主播搶真人飯碗》:https://goo.gl/kNdCiE
EP11《熱門美劇私心推薦之「漢娜.蓋茲比:最後一擊」、「王冠」、「馬男波傑克」》:https://goo.gl/cVh2Y8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的新歌[咪咪]我所寫的歌詞裡面有三大重點. 的推薦與評價
... Michiyo Ho 何念兹的新歌[咪咪]我所寫的歌詞裡面有三大重點. 1. 乳癌 ... 你不是卖弄色情,出发点也不是为了防乳癌,你是要点击率。 7 年. 33. 查看之前的 ... ... <看更多>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Namewee 黃明志is on Facebook.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發表的Michiyo Ho 何念兹的新歌[咪咪]我所寫的歌詞裡面有三大重點. 1. 乳癌醒覺, 要定期自我檢查(結果被說成色情影片) 2. 提倡喂人奶(結果被說成 ... ... <看更多>
我不是 何 念 茲 在 Simple Love小清新- JOYCE CHU 四葉草+ MICHIYO HO 何念茲 的推薦與評價
... 不是 甜言蜜语就能轻松地说明想你也不必说个不停每看你一眼都是清新我们要一起数遍所有星星看腻每个美景再重新让我来填饱你的生活日记每一天都会如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