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小孩之後
才發現...每天都要洗小孩的碗
尤其是現在還二個..
真的是有夠累
而且除了洗碗之外
還有很多的家事要做
每天就好像是有永遠做不完的事一樣
所以我和太太也會一起分擔家事
因為分工合作能加快完成的速度
我們也才能比較快休息放鬆
不過.....雖然有時候常常
我們某一方會累到直接睡了
而另一個還沒睡著的人
就會把其他的都做完
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
本來就沒什麼好計較的~
馬修太太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5的網紅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
我們共同的家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penbook閱讀誌即將邁入第5年,作為非營利的書評媒體,我們針對台灣文化產業,做過許多面向的報導,如聲音產業、童書的國際化、IP產業鏈、書店故事等等。
我們發現,很多產業問題是相互串連的,在一篇報導發現的問題,會影響到另外一個專題......籌備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苦思,不斷自問。
我們看到很多原創文化的議題和可能,從圖書到台灣漫畫、從本土創作到走向國際,面對現實的不容易,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放棄或停下腳步,但我們努力試著繼續提問、採訪,持續和各界的朋友與讀者一起思索新出路和新可能.....
───
邀請你跟我們一起,支持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詳情請見:https://lihi1.com/QrPU4
───
4年多來,我們每年閱讀超過4000本書、為超過800本書寫下短評或專文,生產超過2000篇的報導。
#從台灣土地長出來的原創文化
#文化議題也需要更多讀者加入與支持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原創文化也是從土地長出來,文字如土壤,對書的評論,像澆花,好作品應予稱讚,壞作品則應針砭,如此才能枝繁葉茂。文化議題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社會問題、食安問題,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
🌞過去4年多的日子裡🌞
🌞我們的成果🌞歡迎來讀🌞
👉Openbook好書獎(2017到2020年):https://pse.is/3lvpms
👉精彩專題一覽:https://pse.is/3mzxdn
👉《閱讀通信》1到150期:https://pse.is/3n6uka
👉這些童書很厲害:https://pse.is/3lxhgx
👉不能錯過的漫畫&圖文書:https://pse.is/3mjawd
👉Podcast節目《閱讀隨身聽》第1到5季:https://pse.is/3krd29
____________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我們共同的家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陪同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到圓山忠烈祠參加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向為國犧牲的忠烈人員致意。
國軍就像是一道堅實的防線,保護著每一位台灣人民,每天艱辛的訓練,不分晝夜執行著戰備任務,唯一的目標就是守衛我們的家園。
今天是 #九三軍人節,感謝所有為國犧牲奉獻的國軍姊妹弟兄,謝謝你們守護台灣,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們共同的家 在 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而改變,首次邀請紀錄片大師柯金源導演、曲全立導演,透過柯金源導演《海》紀錄片、曲全立導演《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了解台灣現今生態。
兩位導演用常達十年以上的時間紀錄台灣環境,透過導演的眼睛發掘、深入議題。本次也邀請到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擔任主持人,透過林藝長期推廣環保行動的經驗與導演對話,與我們分享這些寫實紀錄背後的精彩故事!
//【柯金源導演介紹】//
27 部紀錄片,從高山的千年巨木林到海底的珊瑚釋卵、從養蚵的漁民到種稻的農民、從不斷後退的海岸線到日漸混沌的天際線,以過人的毅力完成27部紀錄片。
30 萬筆田野筆記,長期以行腳方式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累積上百萬字的 田野調查資料、20萬張照片,並出版超過30萬字的台灣環境報導專書。
90 座影像講座,創作生涯獲得超過90個獎項肯定,包含: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台灣國際 紀錄片影展台灣獎、紐約電視展最佳導演、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蒙大 拿影展最佳影片、韓國綠色影展Excellence Prize ...等。
●《海》紀錄片介紹:
『海』紀錄片的企劃、製作與拍攝內容,是以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做為主要觀察與記錄重點。因此,延續自1994年公視「瀛海水晶宮」節目、2004年「記憶珊-瑚」紀錄片的內涵,針對目前的海洋環境現況,以及人如何利用海洋資源型態,做為紀錄片呈現的主軸。三十五段影像故事,沒有旁白與配樂,極簡的漁人對話,「海」紀錄片,以最質樸、純粹的紀錄影像與舖陳,簡單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生命樣貌,以及人類從海洋擷取各種養分的方式,乃至於海洋反撲的力道。
//【曲全立導演介紹】//
在事業起飛的 35 歲,一顆拳頭大的腦瘤改變了曲全立導演的宿命。事業正要起飛的曲導演,將 3D 技術運用,回饋到這塊土地上。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一位「重生」的人,也因如此,更期盼將小愛化為大愛,自籌經費建立 3D 行動電影車,讓偏鄉孩童能看見「自己與我們的環境」。自 2008 年接觸 3D 以後,3千多個拍攝的日夜、跑了 22 萬公里、拍攝 300 位即將消失的匠人,與無數面臨改變的台灣地景,他持續創作 3D,期盼為這塊土地作傳!
●《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介紹:
10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1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10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台灣,一個美麗的小島。在這個島上,有高聳入雲的山脈,有湛藍清澈的海洋,在山林和海濱之間還有辛勤工作、永遠保持笑容的人民。在近十年間《美力台灣》走遍台灣的每個角落,從山林拍到海底,從鄉村拍到城市,不但有令人驚歎的美麗自然景觀,更記錄下超過百位傳承台灣傳統民間工藝的國寶級工匠。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更是這些單純而深刻的工匠精神。知名作家小野獻聲相挺、一手包辦全片旁白,金獎常勝軍鍾興民量身打造的電影配樂,《美力台灣》巧妙地將台灣的自然風貌與匠人代表的文化底蘊結合在一起,在八十分鐘之內,帶領觀眾走入前所未見的,不一樣的美「力」台灣。
更多支持與關注我們:
👉2020 看見台灣之後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fterbyd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ppliedMaterialsTaiwan
👉愛惜社區推展協會 官網:https://www.ishare.org.tw/
👉IC之音.竹科廣播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975
👉柯金源導演 紀錄片資料庫:https://docs.tfi.org.tw/zh-hant/filmmakers/2589
👉曲全立導演 美力台灣 Formosa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werFormosa
👉寶島淨鄉團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CountyBeaut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t56Ayswqhs/hqdefault.jpg)
我們共同的家 在 立法委員洪慈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守護我們共同的家 台灣】
親愛的女兒,我希望妳知道:
每個早出晚歸的日子、每個不在你身邊的時刻
媽媽都在為和妳一樣的全新世代努力著
如同每一個台灣的爸爸媽媽
不奢求有多少自己的時間
只求能讓身邊的人,過更好的日子
心中所念,都是孩子
所有努力,都為未來
現在的我,不再只是洪爸洪媽的女兒
也不再只是女兒的媽媽
台灣,是我們的家
每個台灣人,都是家人
我的責任,就是用盡全力守護這個家
《職業婦女的一天》文案全文
身為一個職業婦女,這是我的每一天
早起,但永遠不夠早
想要更快,又想要更多時間
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自己的工作
只為了讓身邊的人,能過更好的日子
下班了,陪爸媽吃頓飯
陪孩子讀書
陪孩子睡覺
我不奢求,每天要留多少時間給自己
因為我不再只是洪爸爸洪媽媽的女兒
也不再只是我女兒的媽媽
台灣,是我們家
我的工作就是為這個家打拼
每個家人,都一樣重要
製作/大島影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林龍吟
文案/洪茲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WNLlBh7Rv8/hqdefault.jpg)
我們共同的家 在 李彥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出生在港湖,更在這裡成長茁壯。
從國外求學歸國後,我也毅然決然選擇回到這個地方,因為只有在這裡才有「家」的感覺,能夠替港湖的居民服務,更是我一生的志業。
身為媽媽也身為妻子的我,跟大家一樣,對於港湖這個「家」有很多憧憬與期許,我們都希望在追求繁榮與成長的同時,也不能失去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情感與交流。我一直都在,所以一直把大家的願景記在心裡,從來沒有忘記。
未來,我要秉持專業用心的態度,為我們共同的家繼續打拚。我會用我最大的衝勁,替內湖南港爭取更好的未來,讓居民有更優渥的生活,下一代能夠無憂無慮成長,讓內湖南港幸福展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B7NO98Wzx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