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選讀 #電影選讀 #週末看完電影來看書!
✍️✍️✍️
「寫作一步一步地揭開我內心黑暗的世界。」—— #七等生。
《#削瘦的靈魂》是導演朱賢哲以口述旁白與小說文本字幕拍成的紀錄片,也是〈 #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第3系列,紀錄這位最具爭議、亦最難懂的現代主義小說家—— 七等生,他的家庭、童年、愛情觀等。
在這部文學電影中,除以詩意的畫面展現此一驚世駭俗的文學經典,更企圖分析七等生黑暗深邃的內心世界。藉作家身邊不同身份、面向的重要他人訪談,建構出作家的生命脈絡與創作形象。
#到華山青鳥看七等生全集 #封面是七等生的親筆畫作
最經典的作品是於1967年發表在「#文學季刊」的〈 #我愛黑眼珠〉,主角在洪水中拯救妓女,卻無視妻子被滔滔大水給沖走,這部作品圍繞著現實與脫序之間,七等生以大水事件將主角李龍第的心境轉折給刻畫;小說〈 #削廋的靈魂〉則是以本名「劉武雄」為小說主角,畢業考前一天被老師惡整喪失考試資格的青年,展開二十四小時的獨白與求生。
更多詳見: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印刻文學
#電影 #七等生 #削瘦的靈魂 #現代主義小說家 #紀錄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 #朱賢哲 #劉武雄 #銀波翅膀 #目宿媒體
我愛黑眼珠爭議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削瘦的靈魂》台灣最具爭議的作家 (7.8/10)
⠀
完整文章:https://loory.tw/a-lean-soul/
⠀
《削瘦的靈魂》是一部台灣紀錄片,由朱賢哲執導,講述七等生這位台灣最受爭議作家的人生故事。1967年,七等生發表《我愛黑眼珠》對文壇丟下重磅炸彈,當年評論家認為這類離經叛道、萎靡頹廢的文學作品恐影響國家安全而應杜絕,但在時代的推移洗練下,七等生卻成為影響後世文壇最重要作家之一,並被稱為台灣「內向世代」作家的開端。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
歡迎加入LINE電影討論社群:
https://reurl.cc/zbMLby
我愛黑眼珠爭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目前看到的最佳國片,無疑是朱賢哲導演的《削瘦的靈魂》(2020)。這應該是我近年看到的台灣傳記紀錄片之中,最不著力於將人物神化、最勇於揭人瘡疤的作品。
.
讀到這有人可能有意見,為何非得要「揭人瘡疤」不可?但我倒認為,人人都有不願為人知道的面向,但正是那些人性的缺陷與傷口(又或者世俗眼光底下的缺陷),才使得一個人像人,有真實感。比起為名人擦脂抹粉、歌功頌德,朱導鏡頭底下的七等生,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該有的樣子。
.
透過訪談與戲劇表現(帶有非寫實色彩的表現手法恰有獨特的詩意與文學性),朱賢哲導演帶我們回顧七等生的生平,並與之代表作品交織起來,虛與實不斷角力,宛如不停地辯證。我們很快意識到,沒有一個作家比七等生更勇於在作品之中坦露自己。
.
在戒嚴時期,七等生標新立異的文學風格與題材惹來文壇排擠、評論家鄙視,例如他最出名的「問題小說」〈我愛黑眼珠〉(1967)描述一名男子李龍第在水災來襲之後,卻選擇救起一個妓女,而非妻子晴子,甚至暗示希望他的妻子能被水沖走。如此作品即便在當今可能都會惹來爭議,遑論當年保守的社會、家庭意識。
.
然而,其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或也是讀者所看到的不是虛構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的人性情慾。果不其然,七等生的確是將之投射於作品之中,誠實地以筆桿宣洩自我,而他也真有婚外情經歷。最為驚人的是,導演竟能說服他的女兒與情人/前女友也受訪,談論其感情世界。華人社會往往謹守「家醜不可外揚」宗旨,也因此許多作品往往不如歐美紀錄片生猛。但《削瘦的靈魂》卻突破了這道界線。
.
然而,《削瘦的靈魂》的好,只是因為它夠誠實嗎?也還在七等生這個被攝者的強烈人格特質極度有趣。他自稱是普通人,自稱因為不如別人所以才叫「七等生」,在領取國家文藝獎時在台上惜字如金。但同時,他卻也對著鏡頭不諱言強調自己畫的畫堪與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與梵谷(Vincent van Gogh)之作同列,令人莞爾。再回頭看,這些自謙卻又像是一種卓乎不群的另類狂妄。
.
有別於其它紀錄片時,名人的同學都是一片稱頌,七等生的老同學卻直言他是多麼惹人厭惡,也道盡他私下脆弱的一面。再對照其作品、其人,我們看到的,果真不是神,也不是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
我甚至看到,朱導演不僅僅是要呈現這個人,更有如在挑戰這個人,與之對弈。《削瘦的靈魂》是創作者的堅定意志與被攝者的自我揭露共同成就的傑作,前兩年還在羨慕日本有《全身小說家 A Dedicated Life》(1994)這樣的作品,朱賢哲導演就拍出來了一部屬於台灣的經典。欽佩之情,難以用言語表述。
.
.
(圖為《削瘦的靈魂》戲劇重現場面。)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削瘦的靈魂 #七等生
我愛黑眼珠爭議 在 〈我愛黑眼珠〉發表的五十多年後,... - 目宿媒體Fisfisa Media 的推薦與評價
七等生最具爭議的小說作品—— 〈我愛黑眼珠〉發表的五十多年後, 大家怎麼思索這篇掀起爭議、讓七等生被吐口水的小說? 當末日洪水淹過城市,魔幻吞噬現實,你會走向 ... ... <看更多>
我愛黑眼珠爭議 在 臺灣現代主義小説15. 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臺大開放式課程課程名稱:臺灣現代主義小説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柯慶明課程連結: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101S106影片授權: ... ... <看更多>
我愛黑眼珠爭議 在 [心得] 終究沒能逃離孤獨之境 讀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發表於部落格:https://www.wretch.cc/blog/wagaboa/11444790
七等生在他的小說〈我愛黑眼珠〉中,以魔幻寫實的方式建構了一座真空的城市;譴
了一場無來由的災難;復又於災難中造了一位行為匪夷所思的男主角。藉由觀察李龍第在
這場突如其來災難中的舉措,我們可以探討自由的問題、探討責任的問題、探討愛情的問
題。然而最終,我認為,七等生所揭示的是一種原生性的孤獨感。無論我們如何深刻地思
考李龍第的愛、他的選擇、抑或他的逃避,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生命孤獨的問題;一種本
質性、本體性的孤獨感。
生命的「被拋擲性」
〈我愛黑眼珠〉有著非常明顯的存在主義色彩。按照存在主義的講法,人生沒有意義
,至少一開始是沒有的。人無法選擇自己如何出生、要不要出生。每個人都是無端被「拋
擲」到這個世界上。是以存在先於本質,最初的最初,你只是沒有意義的一團存在而已。
而人的任務,就是要在最初的無意義當中找到意義,以尋回自己的本質。
小說的初始,李龍第搭車前往電影院等待他的妻子晴子;並且在等待的時候,買了兩
塊嵌有葡萄乾的麵包和一朵香花。這一切的行動,都處在一個既有的意義網路之中:他在
等待他的妻子,他愛她(或是她的黑眼珠),所以買了她喜歡的麵包和香花。然而一場突
如其來的大雨切斷了李龍第原有的意義聯繫。大水逼得他爬上了孤立無援的屋頂,那上頭
沒有一個他認識的人,那上頭與他原有的生活情狀完全無關。可以說,這彷彿是繼李龍第
出生以後,再一次被「拋擲」回一個「意義真空」的狀態。
選擇帶來了責任,責任帶來了自由
按照存在主義的講法,存在先於本質,所以生命的問題在於:你如何選擇?你究竟要
走什麼樣的路?而人是自由的,你有選擇的權利,但最終你得承擔選擇的後果、負起責任
;換句話說,自由和責任是雙生的;有了自由,也就意味著責任。而李龍第則是希望透過
選擇負起責任,再由責任獲得自由。
在李龍第和晴子的關係中,他是不自由的。這個不自由表現在:他沒有負責任的能力
。從小說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晴子是經濟上的絕對強勢者,李龍第是靠她生活的。雖然他
沒有工作,整天散步,還可以約晴子看電影,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他可以的負責任的地方,
所以李龍第也從來沒有真正的自由。他不能說:「我去工廠接你吧!」(他沒有車,一切
公車代步)也不能對老闆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太太!」(他需要他太太的工作)他
甚至不能說:「我請你看場電影吧!」(他沒有錢)資本主義底下看錢辦事的生活系統,
取消了沒錢者的所有自由。
所以當李龍第重新被「拋擲」回一個初始狀態的時候,他終於重新得到了自由。他如
何表現這份自由?李龍第的做法就是:對現下這個狀態負起他的責任。
死亡讓人認識「本真的」存在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被迫要面對「自我責任」的問題呢?海德格說,人只有在正視死亡
的存在的時候,所有現世的價值消褪,人才會去思考「本真的」存在狀態。所謂「本真」
,海德格的意思是:當人面對「存在」的問題時,有兩種選擇。一為選擇「是自己本身」
,一為選擇「不是自己本身」。前者正是「選擇而後帶來責任」,而後者則是「變得跟常
人(Das Man)一樣」。
正是在災變之後,李龍第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威脅,是以他開始全心地思考「本真的我
」,最後決定在「被拋擲」後的當下,負起他的責任,獲得他的自由,以實現他的真我。
所以李龍第的行為才會這麼匪夷所思,這麼樣地與常人不同。
在中國哲學裡,儒家、道家探討的問題都是「我」的問題,只不過儒家談的是「關係
我」,道家談的是「真我」。李龍第思考的重心顯然不在「關係我」之上(否則也不會有
他後來的選擇),而在於「真我」的問題:我是誰?我要做什麼?這時候,他已經放棄(
或者抗拒)最為一個「關係我」而存在,他完全無視於晴子對他的呼求,只因為他沉浸在
(自認為的)真我當中,快樂地享用責任帶來的自由。
其實即使在災變之前,李龍第也並不是那麼關心晴子。或者說,他也許根本沒有能力
對別人付出那麼多的關心。李龍第最關心的,其實一直都是他自己而已。這一點從很多方
面可以看出來。例如,他不與相遇的人點頭寒暄,避免和人發展關係。例如,在和晴子相
見以前,李龍第心裡想著的問題是「相見是否就會快樂」,而不是晴子工作得如何。再例
如,晴子沒有如約出現時,李龍第沒有擔心她發生了什麼事,反而向工廠老闆說:「哦,
沒有發生什麼事罷?」
既「魔幻」,又「寫實」
或許可以這麼說吧:正是因為李龍第太想要真我了,太想要負責任、太想要自由了,
所以趕緊抓住了這個彷彿「被拋擲回初始狀態」的大好機會,卻忽略了這個仿若初始的狀
態,並不是純然的初始。在這裡,李龍第其實沒有完整的自由。
小說裡那一場超現實的驟雨,既帶有魔幻的意味,又帶有寫實的意味。魔幻的地方在
於不可能有那麼大、那麼急的雨,就算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淹過樓房。然而如果把小說中
的驟雨視為對國共內戰的一則比喻,這場驟雨就某方面來說也是非常寫實的──誰也沒有
想到,國民黨會敗得那樣快;誰也沒有想到,最後會逃來台灣,而且再也回不去。雨水在
路上匯成河流,屋頂淹成了兩岸;李龍第正是逃來此岸的丈夫,晴子則是留在彼岸的妻子
。
很寫實,對吧?正因為顧慮到這層寫實性,即使在小說中李龍第被拋擲回仿若「意義
真空」的狀態,那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意義真空──因為彼此都還留有「記憶」。很明顯,
李龍第知道晴子是誰,他知道她為何哭喊、為何跳水。然而一旦向懷中的妓女坦白他們的
關係,李龍第就失卻了責任、也失卻了自由。所以他只好欺騙自己和妓女,把自己變成「
亞茲別」,一個形式上完完全全新的身分。
可歎的是,一個全新的身分是不可能的,處處都是記憶的牽引,記憶要求我們為過去
負責。(這也正是此岸的丈夫們的共同難題吧!)
「黑眼珠」是誰的黑眼珠?
這部小說的篇名叫做〈我愛黑眼珠〉,一個問題是:我愛的「黑眼珠」是誰的黑眼珠
?是晴子的?還是只要黑眼珠我都愛?
不論如何解釋,都顯露出了李龍第的兩難、他的無奈。如果黑眼珠指的是晴子的黑眼
珠,那麼李龍第顯然不可能在屋頂上想像自己回到「意義真空」的狀態,因為「他所愛的
那一對具體而特殊的黑眼珠不在現場」這件事就已經有了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龍第
縱使在想像的「真空狀態」中對懷中妓女「負責」,也只是在在透露出他的不自由,而且
連他自己無法說服自己「我是自由的!」
如果說只要是黑眼珠他都愛的話,那麼就等於將李龍第的存在導向了一個更加艱鉅的
困難:人的本質的孤獨。
人最終極的困難,是孤獨
即便李龍第真真切切相信他在屋上的自由真是自由;擁抱著妓女的亞茲別就是真我,
他也無法擺脫人最終的內生孤獨感。
如果愛情是真的,而真我愛的就是有如晴子或妓女所擁有的那樣一對黑眼珠,這樣的
愛情是荒謬的,因為這是愛情的「自我取消」。
愛是什麼?愛,就是愛一個人的本質(essence)。在亞里斯多德,所謂「本質」,
指的正是「讓某物之所以為某物的東西」(what makes something what it is.)。
「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在你身旁
做你的丈夫/妻子。」當我們佇立在神的面前念出這樣的結婚誓詞,表示我愛的不是你的
順境、不是你的富裕、不是你的健康、不是你的快樂;我愛的是作為本質的那個你,是別
人之所以不是你的那個本質。
如果愛情是這樣,而李龍第愛的是所有那樣的一對黑眼珠,則無異取消了人的特殊性
、人的「本質」。即使他是自由的,他亦是孤獨的。無論是主角處於「李龍第/晴子」的
關係中,還是處於「亞茲別/妓女」的關係中,一切都是無差別的。What makes me who
I am? What makes you who you are? What makes she who she is? 李龍第將不會有答
案,因為他已經無法分別晴子、妓女、工廠工人、老闆、以及賣花小童有什麼本質上的分
別。當他說「我愛妳」,我們將沒有能力指認,他究竟愛的是誰。
李龍第以為他可以選擇責任,換取自由。其實這麼做的代價不是放棄記憶、放棄既存
的關係,而是必須承受一種更加巨大,無以復加的絕對的孤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64.162
※ 編輯: nameofroses 來自: 59.115.164.162 (03/19 14: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