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自己不等於事事以我優先
#只是凡事也要為自己著想 #討好陷阱
.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忍不住要討好別人,他們可能難以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不願意特立獨行;就算沒做錯事,也可能會道歉;變更計畫時會懷有罪惡感;他們覺得與其要解釋為什麼沒辦法,不如直接答應。也許他們兼有以上行為,也許你就是如此?
.
我以前也總愛討好別人。守時是我的一貫作風,我在母親預產期當天早上準時出生。我從小就擅長討別人開心。每當我父母舉辦派對,我一定會把握娛樂賓客的機會;我也心甘情願拜訪老人家,為他們唱聖誕頌歌。我就像一隻變色龍,擅長融入任何社交場合,施展取悅別人的能力,滿足他人的期望。成年之後,在職場上或和朋友相處時,我還是不自禁討好別人,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優先要務,似乎欠缺拒絕他人的能力。我想方設法避免別人討厭我(事實上,我更不想要討厭自己),不過討好的行為妨礙我依照自己的想法真誠過活,使我身心俱疲。我現在很少討好別人了,也因此身心都舒暢得多。
.
在我擔任心理治療師的臨床實務中,我每天都看到在這種複雜的兩難局面中苦苦搏鬥的人:他們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卻又不允許討好自己。我會與案主合作,協助他們認清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所以祕訣就是別再試著討好他們。
.
#討好的原因
.
你可能以為,討別人開心是周到、體貼、親切的作法。事實上,這是因為你渴望掌控別人的反應,避免被討厭的感受讓自己心裡不舒服。討好是一種策略,目的是讓自己安全地握有掌控,並以慷慨或隨和的假象包裝。
.
討好者禁不起別人的失望,被討厭更是無法忍受。我們害怕被批判、被認為有所不足。被需要的感覺就和被愛一樣令人滿足。我們討好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但在此過程中,討人歡心不僅徒勞無功,我們還失去了自己。
.
討好行為的根源很容易理解。人類屬於群居動物,我們依賴群體提供火源、食物及保護,假如被討厭,後果相當嚴重。恐懼、罪惡、羞愧都是本能的感受,目的是保護我們安穩地生活在群體之中。不要觸怒別人,以免失去篝火旁的位置、被驅逐到荒野之中,或死於飢餓掠食者的爪子之下。如果懲罰可能是死亡,那就別惹事生非。
.
然而,現代生活已和遠古大不相同,但這些感受卻沒有隨之演化。我治療室中的案主只不過是忘記別人的生日、打電話請病假、取消和朋友的晚餐約會,卻都感覺彷彿犯下滔天大罪。不論任何事情,只要影響別人或令人稍微不舒服,他們都會極度不自在。
.
討好並不是某種怪癖或個性,而是制約的產物。本書後續將說明討好行為的發展歷程,從出生、童年、青春期一路談到成年,解釋今日所做的選擇如何一再強化早期建立的信仰。
.
#討好的陰暗面
.
過去討好行為常被貼上女性專屬的標籤,的確,就文化刻板印象來說,女孩的成長過程經常被教導要保持恬靜、以他人為優先。不過現今任何人都可能有討好問題,不論性別、年齡或地位。
.
不過長久以來,這個問題都只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說討好者只是「隨和」或「人太好」。相關陳述的口吻一貫輕鬆,甚至是戲謔。建議治療方式相當輕浮、不屑一顧,例如勸討好者:「不要管其他人怎麼想就好了」,或是將應對方法武裝成「啥事都不在乎」的哲學,勸討好者不要理會攻擊辱罵者,或是「別去理那些鳥事」,不過實際上,我們應該全心處理、明快解決。如果解決方法真的就像「不要在意」一樣簡單,那我們早就照做了。事實是,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
討好是一種犧牲自我的強迫症行為,對討好的對象和討好者本身來說,傷害力一樣強大。討好並不是一種可以學習與之共處的良性習慣,這不是充滿好意又無傷大雅的小怪癖。這是焦慮的展現,是因為討好者害怕失去掌控(他人的情緒)而出現的行為。討好者會想方設法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避免影響他人或引發不快。不論是討好或極力避免使他人不開心,如果放任這種衝動,討好者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的狀況,身體健康惡化、自我價值低落、自暴自棄。
.
現今要討好的人比以往更多。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要討好的對象無窮無盡,我們的角色和責任往外延伸、擴張,界線模糊不清。旁人期待我們在職場上保持彈性、隨時回應朋友的需求、擔任伴侶的好搭檔,還要抽身照顧年幼子女及年邁父母,永遠沒有打卡下班的一刻。社群網路將討好者推到無遠弗屆的線上觀眾面前,他們的自尊來源被外包給行銷演算法及陌生人比讚的大拇指。
.
你可能不覺得自己有忍不住討好別人的毛病,我許多案主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以為自己絲毫不受他人意見影響,準備好獨立揮灑自己的人生。最明顯的討好行為是想方設法讓身邊的人更輕鬆自在,不過這只占討好者的一小部分,討好行為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及偽裝。人際關係中如果存在討好的壓力,可能引發多種反應,包括藉由故意不討好來表現自主,不過這些反應都只是自我價值低落、缺乏權力、害怕拒絕的防禦行為。下一章我將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討好者,他們反映的都是同樣的問題:無法自在地做自己。
.
但這個問題是有出路的。
◼️不是要你選擇自私,
◼️只是要你能夠安然地回應自己的需求,
◼️就像你回應他人的需求一樣。
.
如果被喜歡、被需要的代價是犧牲自己,那其實並不值得。總有一天,我們必須做出決定:要繼續討好下去,還是真誠地做自己。
.
以經營關係來說,討好自己其實才是負責、慷慨大方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尊重對方的同時真誠過活,我們擁有同時幫助他人與自己的資源及能力,撥出一些心力關注自己並不會減損對他人的關心。關心不是派,分給自己一些,別人不會少一塊。
.
#關心重質不重量
.
本書提供討好的替代之道,但不是阻止你關心他人,事實上,本書呼籲更加關心、提升關心的品質。更加真誠、公平、適當、一致地關心自己和他人。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敢於承受某些人無法接受你真實樣貌的風險,這樣你才能擁抱另一些人對你無條件的接納。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不要將替你判刑、行刑的責任強加於他人之上。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承認除非我們擁有拒絕的權力,否則就無法發自內心地答應。如果我們沒有拒絕的選項,那答應根本就毫無意義。
.
本書將協助你適應被討厭,而不是只是保持沉默;引導你復元,而不是一味擔心失敗;教導你接受批判,而不是逃避。我沒辦法告訴你如何停止討好別人,卻又不會讓任何人不開心,我只能告訴你,就算稍微不討人喜歡,你還是能照常過生活,甚至過得更好。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你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牢靠,此外還占據了建立其他穩定健康關係的空間。
.
本書嘗試解釋討好行為的原初動機,並以另一種角度加以說明,為討好者提供建議,協助你從照顧別人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而開始照顧自己。我們會發現,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其實只是反映他們與自我的關係,而不是對我們的公正評價。我們可以學習關注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果發覺自己感覺憎恨,那就該與憎恨的對象設下界線。
.
本書將教你如何做自己,教你如何停止苦苦追逐他人,並留在原地吸引他們;協助你認清這個事實:屬於你的終會自然開花結果,而強摘的果子不甜;鼓勵你花時間與適合自己未來的對象相處,如果不適合,就把他們留在過去。本書教你成為更好的朋友、伴侶、子女、家長,協助你透過更加關心自己,進而提升關心他人的品質,而不是承擔他們的問題。
.
本書也會協助你為失去做好準備,因為失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人不希望你停止討好。如果他們告訴你:「你變了」,你要知道,他們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喜歡你不照我的方式行事。」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3aV6aV
-
本文摘自《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作者艾瑪.里德.特雷爾為英國私人機構The Therapy Loft臨床治療所的心理治療師與臨床主管,為個人和團隊提供治療諮詢和指導。
.
你是否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會有罪惡感?讓別人失望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極力避免發生爭執的場面?對他人的意見很不耐煩,索性全部拒絕假裝不在意?
.
或許你發現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徒勞無功……那麼,你也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繞開討好陷阱。作者艾瑪身為心理師,分享多年臨床實務和無數次治療服務, 帶你看穿討好的真相:討好不是體貼周到,討好只是一種策略!一種掌控別人反應的策略,一種避免被討厭的策略。然而,當討好成為情緒的困擾、壓力的根源時,便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卻不自知。
.
閱讀這些案例故事,都能引起你的共鳴,並汲取對自己有所助益的建議。每個章節提供反思問題、見解與技巧,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認清討好的陷阱,為人生指引一條更好的路。本書教你如何向願意珍惜你的人付出關心,而這,就從你自己開始。
我會把快樂藏在心裡我不會告訴任何人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聽樹君說故事
#棄貓效應
「妳聽過棄貓效應嗎?」他問。
「什麼?」她沒聽懂。
「棄貓效應,就是說,如果養的貓不乖,故意把牠丟掉再撿回來,貓就乖了,因為牠擔心自己再被丟棄一次,所以從此以後會從壞貓變成好貓。」
聽到這裡,她的臉色已經沉了下來,但他似乎並沒有發現,依然繼續往下說:
「這個效應要說的其實不是貓,而是人,意思就是,如果女朋友不夠溫柔,就假裝要和她分手,然後再與她復合,為了好好保護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感,從此以後她就會百依百順。」
「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一定不愛貓,不懂貓,也沒養過貓。若是對貓有一些些了解,就知道貓一旦離開是很難回來的,因為牠們在陌生的環境裡會很害怕,會躲藏起來,讓你根本找不到,而且貓也不像狗那樣會循著氣味找到回家的路。再說怎麼忍心把貓丟掉?就算假裝也不應該!流浪貓的平均壽命只有三歲,因為在外面有太多危險,也很難找到食物,尤其是家貓一旦變成浪貓更是死路一條!牠們沒有適應外在生活的經驗,那就很像是把一個人從他安逸溫暖的床上忽然丟進槍林彈雨的戰場一樣,想想那是什麼感受吧!從戰場生還的人總有創傷症候群,就算丟失的貓能找得回來,心裡不是也會充滿陰影嗎?也許牠會變得很膽小很安靜,因為牠的心中充滿恐懼,如果那樣叫做乖,也太可憐了。」她一口氣也沒喘地說下來,他還來不及回話,她又開口了:
「還有那是什麼鬼想法?女朋友不夠溫柔就假裝和她分手,然後她就會被嚇得從此很溫柔?感情是可以這樣靠著手段維持的嗎?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不但不懂得愛貓,也不懂得愛人,而且還非常自我中心,非常傲慢愚蠢!」
在這番對話之前,她正在掃著一地的玻璃碎片,那是萌萌闖禍的結果。萌萌是一隻活潑的小貓,她常常都得為牠收拾殘局。萌萌很可愛,但因為太好動,闖了太多禍,先前曾被領養人棄養過,所以在把萌萌接回來之前,中途之家的人曾經要她想清楚是不是要接手這麼活潑的小貓?而她早已決定,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把萌萌還給中途之家,她絕對不會遺棄牠!因此即使萌萌在這屋子裡飛簷走壁又奔來奔去,打翻了各種擺飾,造成了各種破壞,她都沒有任何怨言。她知道要給萌萌時間來適應她這個人類所佈置出來的環境,牠不是故意闖禍的,只是順著貓性在活著罷了。
可是他常常看不下去,不懂她為什麼要這樣自找麻煩。他認為她花了太多的時間心力與金錢在一隻貓身上,真不知所為何來?兩人為了萌萌,先前已不止一次發生爭執,所以當他提到這個棄貓效應時,聽起來只是閒聊,但那其中說不定有試探的成份,讓她深感不悅。
「你這樣說,是在建議我丟棄萌萌嗎?你覺得牠打碎了我的水晶杯就是壞貓嗎?小貓像小孩一樣,需要耐心對待,你會因為一個小孩打碎杯子就故意把他趕出家門嗎?」
她看向陽台,為了不要讓萌萌被一地尖利的碎片傷到,掃地之前她已先把牠安置在陽台上,此刻的萌萌正專心地在陽光照耀的圈圈裡為自己理毛,看起來快樂悠閒。牠才三個月大,只是個孩子,有碧綠的大眼睛和白底虎斑的毛色,一臉稚嫩無辜,長得和她以前養過的那隻貓幼年時一模一樣,所以當她在貓咪中途之家看到牠的瞬間,她就知道這是她的貓,她將把牠帶回家。
他「唉」地一聲歎了一口長氣,臉色頗為惱怒。「我只是隨便說說,別那麼認真好不好?妳怎麼老是為了一隻貓跟我吵架呢?」
她不再說話,繼續低頭掃地,心裡疑惑地想,真的嗎?他們之間的不快真的是因為萌萌嗎?還是兩人本來就個性不合,萌萌的來到只是突顯了不合的事實呢?
*
兩人在一年前經過朋友介紹而認識,當時他對她一見傾心,追求得很殷勤,開門見山地表示希望能以結婚為前提而交往。她有些猶豫,因為雖然沒有不喜歡他,卻也沒有喜歡到心動的程度,但朋友勸她不要就這樣拒絕。
「給他一個機會吧,也許他沒有讓妳在第一時間就愛上,可是經過相處之後,說不定妳會確定他是個很好的終身伴侶。」
她把這番話聽進去了,在這之前,一段耗時十年轟轟烈烈但最後分手收場的情感已令她疲憊萬分,也許平淡的感情反而好。他相貌堂堂,儀表出眾,是個學者,在大學教書,雖然有著沙文主義的傾向,不過她覺得自己一定也有個性上的盲點,兩人若真的要在一起,就要彼此體諒才行。既然這段感情的培養是為了婚姻做準備,那麼婚姻需要的不就是包容嗎?
所以當他用命令式的語句對她說話,或是表現出男性優越感時,她就算感到輕微的不悅,也不會表現出來。
「我渴了,幫我倒一杯水。」
「歷史是history,是男人創造的故事,女人則是故事中的花絮。」
「我很注重早餐,以後每天都要吃到妳親手做的早餐。」
「這種事交給男人就好,女人就別煩心了。」
如果不去細究這些話語背後的階級意識,和他的相處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當她決定要領養萌萌之後,彼此之間就充滿了各種爭執。
她的生活裡一直是有貓的,就像結束前面那段感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再接受與他的這段感情一樣,在她的前一隻貓因病去世之後,她也傷心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可以再領養萌萌,這對她而言是接近重生的決定。可是他一點兒也不能明白為什麼要養貓?在他而言,對貓的愛是人類大腦裡的bug,她在這方面的心理程式有重新設定的必要。
「若是一定要養寵物,養狗不好嗎?狗至少聽命於人,但貓要不要理妳還要看牠高興。貓比人還要高高在上,太荒唐了!」他不以為然地搖頭。
「可是我就是喜歡貓那種懶得理人的傲嬌姿態啊!」
「這種喜歡真的很奇怪。」
「你會覺得奇怪才奇怪呢。」
「妳以前很溫柔,現在也變成貓了。」他帶著揶揄的語氣說:「妳就像貓一樣地張牙舞爪。」
「那是你對貓的誤解。如果好好對待貓,貓都是友善和平的。」
無論如何,不顧他的反對,她還是把萌萌帶回來了。這裡是她的家,為什麼她不能和她喜歡的貓一起生活?
*
「如果在我和這隻貓之間,妳只能選一個,妳會選誰?」
當她把碎片統統收拾乾淨,地板也抹好,並且打開陽台的門讓萌萌進來時,他忽然問。
「啊?」她驚訝地看著他,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他的表情看起來很嚴肅,並不像是在開玩笑。「對妳來說,我和萌萌,哪一個更重要?」
她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保持沉默。
「我可以和妳共度未來的人生,也許到妳八十歲的時候,我都還在妳身邊,但是這隻貓能活幾年?我願意給妳一個婚姻的承諾,讓妳幸福,但是這隻貓能給妳什麼保證?」他目光炯炯地盯著她。「所以,我再問一次,如果在我和牠之間二選一,妳會選誰?」
她垂下眼,依然沒有開口。
「我是一個男人,牠只是一隻貓,要這樣自我矮化讓妳選擇,我自己都覺得很難堪。而妳竟然不能回答,真的太傷我的自尊心了!這樣我要怎麼與妳共度人生呢?」
她還是低頭不語。他等了一段時間,沒有等到她的回答,就站起身來走了,大門在他身後「匡郎」一聲關上,而她的第一個反應是趕緊用視線搜尋,確定萌萌正在專心地玩著一只玩具小老鼠,沒有在他開門的同時溜出去,這才感到放心。自從有了萌萌之後,她對於門窗的開關都很小心翼翼,畢竟小貓總是充滿對外界的好奇心,若是一溜出去可能就回不來了。然而在放心的同時,她的下一個念頭才是:咦,他竟這樣走了?這意思是分手嗎?
他就真的這樣容不下一隻天真無邪三個月大的小貓?此時此刻,比起傷心難過,她更多的感覺是不可置信。
他無法接受她的貓,如果是因為對貓毛過敏,那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只是因為不喜歡貓,就要剝奪她對貓的喜愛,這樣莫名的堅持,她不能明白。若是他對貓真的這麼憎惡,直接告訴她他不能繼續和她在一起,那麼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要把兩人之間走不下去的原因歸咎於她和她的貓,責備都是她的錯,這讓她對他無法不心灰意冷。
他說過愛她,然而愛她卻不能接受她愛的貓,還逼她在他與貓之間二擇一,這是什麼愛呢?「要聽我的話,我才能繼續愛妳」,如果這就是他愛的方式,如果她也屈從了,那麼日後一定還會有其他類似的狀況讓她必須不斷做選擇,她將不斷委屈自己來迎合他,雖然兩人相處需要包容,但無論如何都不需要為了對方而毀棄自我吧!
他走了,那就算了。這畢竟是一段她曾經寄託期望的感情,面臨結束她還是會感到難過,可是就這樣分開是好的,她不能再對兩人之間明顯的個性不合視而不見了。她願意祝福他遇到一個可以把他放在第一位的女人,但那個女人不會是她。
*
她以為結局就是這樣了,沒想到過了三天,她卻在上班時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
「這幾天妳還好嗎?」他的語氣聽起來是真的關心。
「還好啊,你呢?」她平靜地回應。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
「我還是很想妳的,所以我們再重新開始吧。」
她沒有說話,心中悄悄浮起某種猜疑。
「希望我們都能珍惜這段失而復得的感情,好嗎?」
失而復得!她聽到了那個猜疑的關鍵字。所以他先前是假裝和她分手,為的是當她失而復得這段感情之後,會更溫柔,會對他百依百順?他真的相信那個棄貓效應,並且在她身上測試了嗎?
無論他是怎麼想的,結果都證明他想錯了,而且也完全不了解她。
「我不是說過了嗎?貓一旦離開,是很難回來的。」她輕聲說完這句話,然後掛斷了電話。
.
🌱刊登於 #皇冠雜誌 805期 / 2021三月號
.
.
專欄:聽樹君說故事
標題:棄貓效應
作者:#彭樹君
皇冠雜誌
.......…………………………….
🌹「聽樹君說故事」專欄已集結成以下二書,謝謝喜愛與支持 ♥️
#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R6RGzx
#從今以後一個人住
🌸購書連結|https://bit.ly/3gj8zRH
我會把快樂藏在心裡我不會告訴任何人意思 在 金毛尋回犬聰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月二十一日是光仔誕;而今天凌晨一時,聰聰也乘上了太空船,往喵汪星(真希望有這麼一個星球)跟薑光仔開生日派對去了。
聰聰彌留時,我也思量過該何時向大家宣布這個傷感的消息。豈料當牠合上眼睛不久,時鐘一響,擡頭赫然發現正是二月二十一日。我猜,聰聰一定早計劃好了,要在這個象徵誕生的日子來向大家告別,好沖淡你們的哀傷,並預告愛必將以另一方式重生。聰聰,從來都是一隻善解人意的小狗,是我家的開心仔。因此,當大家讀下去時,請記住牠的笑臉。
聰聰昨晚離開得很快很自然,應該並不痛苦。牠是去年九月照超聲波時發現腎癌的,然而,遠在去年初,已發現口腔裡有惡性黑色素瘤,除非切除下顎無法根治;再推前一點,其實在2019年尾已察覺牠行動退化,所以當時才急於辦一次生日會來一償心願,與大家見面。可以說,聰聰所經歷的,只是自然的虛弱過程;而我們與獸醫的共識,就是讓牠舒舒服服去過餘下日子。一月中,曾有幾天情況急轉直下,食欲不振,更要命是牠的尖尖犬齒不小心咬爛了下唇,傷口流血不止。幸好鴨脷洲獸醫姐姐教馬麻餵聰聰飲加營素(吳鎮宇賣廣告那種),又把各種新鮮肉肉加以攪拌(本來講過聰聰老咗餐餐食叉燒都得,原來老咗根本食唔落),再加一兩種補品,竟又神奇地恢復胃口與精神(不過飲得奶多易肚痾,幾天之內巴拔沖洗屁股的絕技已臻化境)。於是,一月尾二月頭又可以密密出動去玩,單是西九草地已碌了四次,與巴拔馬麻拍了很多傻傻的selfie。那半個月無憂的時光,應該是賺回來的。
到這個星期,聰聰狀態再度下降;不過直至星期五,聰聰仍可以威風地坐戰車陪巴拔馬麻去飲咖啡,晚餐也吃了大半。故嚴格來說,聰聰進入昏昏沉沉不肯進食的臨終狀況,只有星期六一天。直到凌晨,開始彌留,也不過一小時左右:沒有悲鳴,呼吸不算辛苦,何況聰聰著慣尿片,失禁也沒有弄髒身體,「質本潔來還潔去」,最終仍然是一隻英俊的、毛髮順滑的、香香的金毛BB。那一刻,巴拔馬麻知道時候到了,便輪流抱抱聰聰,吻吻臉蛋,掃掃背脊,摸摸肚肚,輕喚聰聰:快登上太空船了,不用擔心巴拔馬麻和竹妹桐妹,最緊要去找光仔小津,還要告訴天主:偶有年年參加寵物祝福的。就這樣,金毛尋回犬聰聰,十四歲半,牠在人世間畢業了,此刻應已登陸在汪喵星的草地上,快樂地奔跑和翻滾,就如我們初認識牠時那樣。
請大家不用擔心巴拔和馬麻,因為我們是最幸運的人,幸運在於:我們的兒子是一隻最聽話最體貼的小狗。巴拔馬麻因要上班,日間常留牠孤伶伶在家中,內心常感歉疚。聰聰踏入十歲後,巴拔的盤算是:假如有天知悉聰聰只剩一年半載,就試試跟學校申請停薪留職吧,甚至大不了辭工,但求可以在聰聰的最後歲月克盡父職。故此,疫下得以留家工作,竟成為天主對我們的恩賜。2020年二三月,每天上山散步,充實非常,而聰聰仍步履穩健。正式衰退是六月首次復課後(是聰聰懊惱巴拔馬麻又再早出晚歸?),開始戴輔助帶、做物理治療、水療,曾經滿有復元的希望,但最終還是不敵關節的退化,外出需坐上戰車,漸漸無力落地步行;在家飲食以至大小便,亦癱瘓在地,由巴拔馬麻餵飼和代勞。但這是一段無悔且滿足的旅程,因為我倆終於得嘗廿四小時貼身照料這位皇帝仔的滋味:在家上網課,一轉堂又可以餵兩啖,讓聰聰更健康地少食多餐(更不用像從前上班時,在歸途上乾著急,擔心仔仔有否內急或肚餓)。下午倘有空,則可開動戰車兜兜風,到維港岸邊欣賞夕陽。做個二十四孝爸媽,大概是天下為人父母者最大心願吧,而我倆有幸一試。
然而,有說照料老狗最難捱的不是這些,而是老犬因老年癡呆導致的日夜顛倒、晚間不住吠叫。不少照料者到此時便心力交瘁,不獨自己無法成眠,更惹來鄰居投訴,萌生讓愛犬安樂死的念頭。說實話,聰聰的最後一個月也常有這種癥狀;而被牠吠叫扎醒時,你是無法詐作不知繼續蒙頭大睡的,因為:一、吠聲太持久太頑強,二、心疼。此時唯有起床,摸摸肚仔、給牠轉身,或給牠飲啖水,幸運或可安撫一時,倒霉則或需數小時陪伴。但聰聰是隻乖巧小狗,牠即使有夜吠之需,竟也選在年假期間,是否因為知道巴拔馬麻不用上班,翌天可以補眠?甚至牠最終離開,竟偏偏選了在昨晚,是否知道周一又再是復課之期?──「巴拔馬麻,偶知道偶老了,常常不舒服,帶給你們麻煩。偶不想你們上班後更加辛苦,不如就讓偶現在提早搭太空船找光仔吧!」(──如果真的因為這樣,聰聰,你實在太傻了。在巴拔馬麻心中,你比一切都來得重要。照料你是世上最快樂的事。)我不得不相信,聰聰是隻有靈性的狗。
還有一事:當昨天見聰聰不妥時,本來已約了今天見獸醫姐姐,也有預計醫生可能會提出讓聰聰打針離去,內心極度忐忑。孰知聰聰竟自作主張,先行告辭,不讓巴拔馬麻面臨那難過的抉擇。一念及此,心更加隱隱作痛。──記得獸獸姐姐說過,聰聰是一隻任勞任怨、默默忍受的乖狗:針灸、打針、餵藥,總是不吭一聲。回想這十一年來,聰聰不曾破壞家中任何物件(自己的公仔除外),在家也不吠叫擾人,巴拔馬麻對牠從無打罵的需要。在街上,從不曾主動挑釁別的狗(但不知何解牠不太受狗歡迎,常被欺負,當然牠試過還手),散步時對巴拔亦步亦趨,不虞走失。十一年前,巴拔在寵物店發現三歲的聰聰,一見如故,詢問之下店主說有人帶牠來洗澡後不接走。不過巴拔覺得另有內情,因當時聰聰骨瘦如柴,皮膚有病,且嚴重護食(以致後來在行為訓練班打架被踢出班房),更甚是只懂蹲下小便,故獸醫懷疑聰聰長期困籠且營養不良。即使真相如何,如此善良的小狗,當初怎麼有人忍心遺棄甚至虐待?聰聰,巴拔馬麻當年答應讓你以後做個心肝寶貝,不知我們做得可夠好?今天,在你畢業的同時,我們也總算畢業了。
我們的幸運,更在於透過聰聰,我們認識了許多好人。聰聰去過的咖啡店、診所、美容店,裡面的哥哥姐姐無不喜愛牠。甚至在最後的歲月,我們幸運找到朋友出讓戰車,找到樂意讓我們停泊那龐然大物的咖啡店,成為聰聰經常出巡的基地,更在此認識了一群街坊,這也算聰聰晚年值得紀念之事。當然,還有你們──專頁的粉絲們。自聰聰身體走下坡,巴拔不只一次動過關閉專頁的念頭。當初開闢專頁,只為貪玩,沒料到吸引了一群忠實粉絲。從你們每天的留言,我深深感受到你們對聰聰的愛,已超越了虛擬空間;甚至你們彼此之間,竟也彷彿成了朋友。但我深知聰聰總有離世的一天,我實在不忍見此:一隻虛擬空間裡你們素未謀面的小狗,終令你們有心碎神傷的一天!這也是我思前想後,到前年終於決定邀請大家開生日會的原因──就讓聰聰衝破虛幻的屏幕,讓你們真實地緊抱吧!雖然我知這樣,待聰聰離開時大家或更悲慟──這本非我原意,實在非常對不起。但每念及我的小狗備受你們萬千寵愛,我實在為聰聰感到有無比的福氣。感謝你們!
自今天起,巴拔馬麻要習慣家裡沒有聰聰的日子了。多懷念把小食放到聰聰嘴邊,為食聰聰急不及待一口咬下去的表情。聰聰的飯兜將會空置,聰聰的頸圈已經掛起──而這個專頁也不會再有聰聰的最新照片了。但八年來大家在這裡給予聰聰的愛,是聰聰一生的最大寶藏。我們將永誌難忘。聰聰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