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人生第N次參加西藏抗暴紀念遊行。
每年三月,參加西藏抗暴紀念活動,不只是為了聲援藏人,更藉此機會,再度學習、認識西藏的歷史與血淚。
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路途上,藏人不只是臺灣人的益友,更是良師。
我想跟大家分享,藏人教我的三件事。
藏人教我的第一件事是「記憶」
今年是西藏抗暴第62週年紀念,同時也是藏人被迫與中共簽署《十七條和平協議》的70週年。
中共的和平協議,本質就是欺騙。和平協議簽署後不久,立即遭到中共片面毀約。解放軍坦克開進西藏,達賴喇嘛被迫流亡。
留在西藏的藏人,被迫放棄自己語言、文化、宗教,遭到中共種族滅絕式的摧殘。
而流亡至世界各地的藏人,並沒有放棄記憶藏人的苦難。
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地,堅持訴說藏人的訴求,堅持把藏人的歷史、語言、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每年抗暴遊行,在台藏人扶老攜幼參與,讓小孩子從小就知道西藏的過去,讓下一代有勇氣爭取自己的未來。
藏人拒絕忘記、堅持記憶,不讓中共扭曲淡化歷史。這樣的堅持精神,讓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地維持驚人的向心力。
記憶過去的血淚,可以凝聚一個民族;忘記過去的苦難,足以讓一個國家四分五裂。
臺灣有民主自由的環境,但近年來,部分政客鼓吹遺忘、嘲諷記憶,把堅持訴說歷史的人貶低為操弄仇恨。
藏人在苦難中展現的強韌精神,正好映照出鼓吹遺忘的政客的懦弱與卑劣。
藏人教我的第二件事,是「堅持」
流亡世界各地的藏人,以和平非暴力的形式,呼喚世人的勇氣,至今六十餘年。
不管外界的冷嘲熱諷,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國落地生根,仍堅持不忘初衷。
面對中共的殘酷種族滅絕,藏人以堅忍不拔的和平非暴力抗爭,得到世界各國民眾與政要的尊敬與認同。
臺灣和西藏都面臨中共帝國主義的威脅。藏人的家園被毀,但臺灣還守住一片自由民主的土地。
如果藏人都繼續堅持,臺灣更沒有理由放棄。
藏人教我的第三件事是「進步」。
今年是西藏流亡政府的大選年。流亡藏人將以民主選舉,宣傳自己的行政官員與民意代表。
達賴喇嘛是藏人至高無上的政治宗教領袖。如果達賴喇嘛想要,他絕對有實力長期實施獨裁統治。
然而,達賴喇嘛並不貪戀權力。
他大力支持、推動西藏流亡政府民主化,建立西藏的法治,將自己的權力交給民選的政府。
達賴喇嘛不以抗暴、反攻大陸作為獨裁的藉口;達賴喇嘛不以反共的名義實施白色恐怖。
達賴喇嘛尊者教導世人的,不只是宗教領袖的高貴情操,更告訴世人,我們在抗暴的同時,也可以信任民主、追求進步。
每年三月西藏抗暴紀念活動,都是我重新溫習藏人教我的「記憶、堅持、進步」的時光。
抗暴,是為了民主和自由。
今天在現場,不只有藏人和臺灣社團的旗幟,我還看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大旗。
中共必定會將今天的遊行斥為「台獨、藏獨、港獨」的合流。
我必須說,中共的解讀,過於膚淺,大錯特錯。
臺灣、西藏、香港站在一起,是因為我們都是熱愛自由、追求民主、愛好和平的人。
我們站在一起,不只是為爭取自己的自由,更是為了守護全人類的自由與尊嚴。
自由和尊嚴,是獨裁者永遠無法理解的價值,也是臺灣、西藏、香港共同追求的目標。
今天我代表社會民主黨,向愛好自由的臺灣人、藏人、港人表達敬意。
大家一起堅持,加油!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Human Rights Network for Tibet and Taiwan
Taiwan Tibetan Welfare Association 在台藏人福利協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躍動金門-楊鎮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第二件事 文化是人類生命重要的歷程,文化不該隨波逐流,它體現的是一個島嶼的生命力,一個主政者的態度,這才是我們要打造有厚度的文化金門。 教育也是,以人本為主,培養全人發展的教育環境,教育不該只靠硬體,軟硬兼具全面發展,未來孩子的發展,才是全面。 #青年人 政府要創造好的條件讓你們在地深耕,...
我的第二件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憶親園七里香下的悼念
我的母親張淑芬女士。她大半輩子、大多數的人都稱她:「張老師」!
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當老師的媽媽,但是每個人的媽媽,往往是他這一生的第一位老師——媽媽教我們如何吃、如何穿......直到我們能照顧自己後,甚至教我們如何照顧別人。
我的母親不只如此,她還教我如何做人。
母親是一位教育家,她不只將她在科學教育上的專業,運用在自然科教師的崗位上,也用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她教會我「好奇」
她教我張開雙眼、用心觀察外在的世界,從不拒絕我的發問,耐心回應我每一個問題,甚至在我有所懷疑時,鼓勵我去發掘其它可能的答案。她教我探索未知、勇敢嘗試、不怯於創新、不受已知的覊絆!
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這般才華洋溢的人——她研發運動會大會舞、指導學生科展、參與編訂教科書......就連在家操作烤箱、製麵機,也要出些食譜上沒有的花樣!
可以說,動腦筋不曾慢下來,動手做也從沒停過——直到晚年為帕金森症與失智疾患所苦......或許,當母親再也無法探索世界、創新事物時,她認知到自身的生命價值已經全然體現,該是在人生的舞台向世界謝幕了!
母親教會我的第二件事,就是認識「價值」——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
早年政府給的待遇微薄,雙親都是公教人員的我們,自然不會是富貴人家;只不過由於家裡有兩份薪水,從小父母就不曾讓子女匱乏過。
然而,在台灣經濟起飛前,我小時候的社區中,仍有許多在貧窮綫掙扎的家庭。
有一回,玩伴約我中午放學後,一起到碼頭附近的市場,撿拾攤販棄置的菜葉,並幫忙拉著板車送到他家——那是他們全家的餐食來源,朋友慷慨地分我一份,我於是興高采烈地帶回家獻寶。
當母親搞清楚那包雜菜的由來後,既沒有斥責我荒廢功課、也沒有告誡我以後不得如何如何;她只是問明白我確實有幫上忙,然後細心地摘洗乾淨,調理出我生平掙得的第一份午餐。
母親沒說、但是我懂:
每個奮鬥的生命,都應得平等與尊嚴!
最後母親教我,何謂「責任」?
也就是為自己所做的承諾負責。
由於父親配住的宿舍鄰近客運車站,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例假日全家搭車到澄清湖風景區,尤其那裡有當年新建的水族館。
如同漫畫小叮噹裡大雄惹禍的情節,這一回我向同學炫耀常去水族館,不知怎地就答應下回要帶對方一起去參觀;結果禮拜天同學來到家裡,倆人天真地等待大人帶我們出門,那天似乎父親在公司值班,母親盛裝有喜宴,直到我們彼此搞清楚對方的假日安排後,母親蹬著高跟鞋、二話不說,帶著兩個小毛頭到水族館半日遊,並搭配自然科教學導覽。
送走同學後,母親將我訓斥一番,懲罰的具體內容早已印象模糊,但我仍記得,當看到母親爽約遭親戚責怪,心中說不出有多難受。
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她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她更清楚該如何讓孩子得到。
於是,在母親的教導下,我對世界充滿好奇,我渇求新知、勇於突破窠臼;在母親的鼓勵下,我努力實踐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最後在母親的寬容下,我體悟自身的責任,嚴肅看待自己的承諾,並且珍惜身邊那為我分攤、愛我的人!
謝謝妳,我的母親、張淑芬老師。
我的第二件事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爸爸用一輩子的身教,教會我的三件事】
這世上寫媽媽的文章好多好多,寫爸爸的卻好少好少。媽媽給我們溫暖的撫慰,細語綿長中都是愛與無微不至,但因為嚴父慈母的傳統家庭模式,讓父愛或許不那麼顯而易見,但辛苦的爸爸們卻是一個家裡最重要的棟梁支柱。
親愛的爸爸,我想跟您說:您辛苦了,謝謝您在我成長過程中,教我最重要的三件事,那是「善良、堅毅、孝順」。
❤️因為「善良」,所以慈悲,學會捨得。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您講了一個年輕時的故事。當時家境不好的您正在創業階段,身無分文,那天,伯父唯一一次給您400元,特別珍貴。您看到報上有則新聞:一位住在新屋的年輕人剛退伍回來,隔壁鄰居失火,他奮不顧身就跑去救人,結果傷勢嚴重,家裡卻沒錢可以醫治,您於是把200元寄給他;又把另外的200元也寄給報上刊登的另一位住在復興郷的婦人,她因為難產,命在旦夕。
當時媽媽說:「我並不反對做這些事,只是現在連小孩的牛奶都沒辦法買,要做,以後再做也不遲?」您說:「人家比我們更需要錢,我們可以忍一忍就好,但對方正在水深火熱中,不能不幫忙!」您回憶說:「最後,那個捨身救火的青年,在寄錢給他時就已經往生了,他的父親寄回了200元並寫了一封滿滿三頁的信來道謝。以當時的處境,400元對我們是多麼重要,但一路走來,自己覺得很快樂,還有小孩都配合懂事,付出就有意義。」
那時您還列舉了很多可以幫忙的事與心願,包含:幫困苦的人辦後事、修路,乃至捐救護車等等,都令我嚮往,我因此也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守護別人的人。
是您開啟了我對這世界的理解,也讓我發現生命的意義:人生並不是只為了追求自己的享樂而活,倘若能在別人痛苦時扶他一把,才有更高價值。
在這之後,我看到了社會的冷暖,也遭遇許多不順心的事,但您提醒我「放下那些不如意,把別人的傷害善解為無心之過,並且盡可能行善造福。」當我成為老師以後,您更是分享小時候遇到的良師、劣師,不斷提醒我要好好教書,不要大小眼,您說「每天站在講台的每一分鐘,都是幫助別人的機會。」
長大後,我逐漸明白善良必須有界線,但我感激您教導我善良的價值,善良讓我同理世事,知足包容,讓我在挫折時,不心生怨懟,不與人計較鬥爭。善良也讓我瞭解此生的意義,倘若有點能力,要無畏分享,而且不會因此失去分毫,反而更加富足。
❤️「堅毅」可以創造一切。
爸爸從無到有,白手起家,一路非常非常辛苦。有記憶以來,爸爸穿著白色背心在悶熱工廠裡,日以繼夜修機台、蓋名片盒,以及不分晴雨寒暑,開著貨車搬貨的身影,都深深烙印心中。
經濟的重擔從您小時候就落在肩上,成家立業後龐大的開銷,更是讓您每個月都咬緊牙關,到現在都不敢退休;爸爸每日勤奮努力,讓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拚出了衣食無缺的安穩幸福。
在高三時,覺得前途漫漫,特別辛苦。有一天,您把日曆上的一段話撕下來送給我,那是「只要有路,就不怕路遠!」還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這些話恰是您堅毅精神的寫照,也成了我的鼓勵。後來,當任何我想等待援助的時候,都因為有您做典範,而能堅強起來!
❤️真正的孝道,需一生努力實踐。
您從小家境不好,看著奶奶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讓您一心只想改善家裡的環境,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您省吃儉用,把賺來的錢都無私與家人分享,家裡的一鍋一碗、一張椅子、一台電視都是您辛苦攢下,您從不計較兄弟手足間付出的多寡,待父母盡孝,待手足親厚,您讓我知道「百善孝為先」是德行之本,明白家的價值和依靠。
高中時,您要我牢記兩個觀念,至今仍不敢忘。其一是「你一天之中,有沒有想到父母一次?你在學校上課吹冷氣的時候,或是吃飯休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此刻他們正在過著什麼生活?」
在這之前,坦白說,我一出門就很少想起爸媽,遇到挫折也總是自己在那傷春悲秋,但這段話卻讓我幡然醒悟。當我難過時,會想到爸媽是何等辛苦支持著我,而我的一點挫折根本不算什麼;當我享樂時,也想著爸媽享受不多,應該多與家人分享。
您教我的第二件事是「最好也最難的孝道,不是給父母山珍海味、榮華富貴,而是讓父母想到你時,會安心、會微笑。」
您說給父母外在物質享受卻讓父母擔憂,依然不是孝順,孝順是讓父母發自內心的寬慰。事實上,要讓父母寬慰比給他們物質享受,難上許多許多,真正的孝道,需一生努力實踐,那一刻,我理解「為人父母的炫耀不是炫耀,而是辛苦一輩子的滿足安慰。」
____
如果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那麼,我要謝謝爸爸您在這些年的始終如一,您用長久的時間證明給我看,「善良、堅毅、孝順」是一個人最好的底氣,也讓我知道這三樣品德就足以讓我傍身,抵抗風雨。
我的成長過程並不順遂,還總是幼稚不成熟,讓您們很煩心。記得國中叛逆期時,您們特意每週帶我和弟妹去景點走走、上館子談心,但我總是不領情,總是表情不屑、出言不遜,讓您們失望又傷心。我曾兩度成績大起大落,為了東山再起,高中那三年我緊繃嚴肅,眼裡只有讀書,無暇其他,但您們全然包容,百般退讓。
我讓您流過很多淚、操過很多心、生過很多氣、費盡很多唇舌,或許至今也從未放心。我也依然記得,當年我出嫁時,從四樓佛堂走到一樓門口,都還能聽到你悲至心底的哭泣。
親愛的爸爸,謝謝您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努力成為我們的靠山,用您的智慧伴我度過風風雨雨。謝謝您當我的爸爸,您是我最重要的導師,最安全的依靠。
爸爸您辛苦了!我愛您,祝您父親節快樂!
也以此文,祝全天下辛苦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小嘉 敬上
我的第二件事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的第二件事
文化是人類生命重要的歷程,文化不該隨波逐流,它體現的是一個島嶼的生命力,一個主政者的態度,這才是我們要打造有厚度的文化金門。
教育也是,以人本為主,培養全人發展的教育環境,教育不該只靠硬體,軟硬兼具全面發展,未來孩子的發展,才是全面。
#青年人 政府要創造好的條件讓你們在地深耕,創業、成長、學習,如果你願意去闖一闖,我們在後面當你的靠山,當你的夥伴,面臨問題,我們一起解決,當你成功,我們為你歡呼,當你回到金門,金門會因你而更有價值。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真實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