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喺戲院睇到《原罪犯》種震撼力,直頭係感動】
‼️首先,請唔好留言劇透‼️
十幾年後,終於第一次喺戲院睇《原罪犯》。4K復修嘅畫質,配合埋戲院嘅音響效果,完全係同你喺屋企睇兩種感受。即使睇過超過十次,依然好投入,睇到最尾本相簿、無懈可擊嘅剪接、三位主角入骨嘅演技,喺大銀幕上七情上面,睇到後面仲有幾分唏噓感動。
作為一套人生嘅all-time favorite top 5,當年喺百老匯個網仲有討論區年代,好記得有人開post問邊間戲院唔查身份證,我日日追post,但因為當年太hit,有人話過衝幾間都唔得,都有人話你班友討論犯法嘢,唔排除會報警處理。
當日未夠18歲嘅你,今日有入場嗎?
《原罪犯》嘅神,都係同學之間廣泛流傳,一句我好痛,但係為咗你我願意忍,簡直成為男同學之間J上腦嘅對白(姜惠貞無論當年定今日都仲咁正),都係中學時期集體回憶。
點會諗到十年後大家變咗J Wanda大戰Thanos,喂果套唔好講啦😪
喺果個年代,開始鍾意睇戲。千禧年初,都係南韓初盛之期,當年BC甚至有韓國電影節,那些年嘅《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姊魅情深》、《向左愛向右愛》、《感官樂園》等等,正值我剛剛鍾意睇戲嘅年代,無形間南韓電影變成必捧之作,通通都陪伴我成長,呢啲年嚟都見証住南韓電影走向國際。
當年最愛嘅南韓導演名字有剛離世嘅金基德、唔知做乜變咗大陸發展嘅郭在容,另一位就係朴贊郁,之後《親切的金子》一樣好hit,但仍未夠秤,一樣等到傻先有碟睇,但已去唔返《原罪犯》個高度。十幾年前思想仲係好簡單,都冇睇咁多癡線嘅故事,我好難想像,當日如果喺戲院睇《原罪犯》,會有幾震撼。
每個影迷總有幾套人生最愛、百看不厭嘅經典作,甚至對你成長有莫大回憶。睇時我諗起果個你買三級片都要夾住其他戲,但明明你著緊校服嘅年代,除咗大家無限J美道之外,lunch圍埋討論去到邊個位估到結局,然後有人表示睇完都唔知發生咩事,仲俾人笑佢戇鳩仔。大家會話,笑還笑,唔好周街笑呀,唔係有人會……然後你就……😏
喺戲院睇《原罪犯》,唔止係圓滿咗我人生一大遺憾,更懷念果個年少最美好嘅年代。
那年未夠18歲嘅你哋,今日還好嗎?
懷念過去完,係時候loop隻OST!
‼️最後,請唔好留言劇透‼️
👉電影網店現貨品低至$10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我的野蠻女友 大陸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史上最收得嘅非西片係邊套?]至於非港片十大,其實冇乜好講,同全球嘅(http://bit.ly/2F2cRi9)差無幾。呢十套香港最收得嘅非港片,我睇咗七套啫。留意之前話十套香港最收得嘅港產片我睇咗八套,夠晒愛港片,我估好少人會係 後者多過前者(明我講乜呀可?)。
呢十套戲,實在冇乜好講,pop corn reboot superhero 外傳前傳續集一大堆。真係比較值得講嘅反而係兩套與神同行,係叫做最有原創性(當然都係漫畫改編,對,韓國都有漫畫)。其實最初睇預告時我覺得好趕客,但入場睇又覺得還不錯的。雖則勉強入十大,但夾埋都成億票房。
懶搵,但之前都有韓片入十大,屍殺列車早兩年收七千萬,好堅。七千萬喎大佬!有幾勁?即係,其他有七千萬票房嘅,全部係西片。冇港片冇華語片。亦即係話非西片中,屍殺列車就係史上最高票房。勁未?就唔係你一句韓妹整容韓仔女人型韓國最叻抄嘢可以解釋嘅。
但再數……好似數到我的野蠻女友了。(睇不可靠嘅資料話呢兩套就係香港最賣座嘅韓片)。感覺上韓片韓劇好似開始有啲走入樽頸位,我見佢地本土票房都破唔到之前紀錄。
日本片呢?有啲惡搞。香港人哈日,但日本電影其實唔多人睇,或者你可以話日本人唔拍大片—而日語大片又未必理外國人口味。日本票房同香港票房口味可以好唔同,例如 海賊大亨 之類在日本好收得,香港差不多仆直。而日本狂收嘅 跳躍大搜查線2,香港票房亦唔係嗰回事。
所以,靠乜呢?就係動畫。如果冇記錯,近N年入到十大嘅,都係動畫(你不如數下邊套非動畫在香港收得?好似神探伽俐略都OK?)。收得嘅係 STAND BY ME 哆啦A夢,都係五千萬不夠,一集嘅與神同行差不多,有排未追到屍殺列車。第二係新海誠嘅 你的名字。,三千萬左右。第三數到N年前 千與千尋。但 千與千尋 到當年香港十大(第三添,當年三千萬唔夠已經入到),你的名字。 反而係冇入香港十大的。
其他種種,時間關係唔特別講。泰國片 人妖打排球 入過香港十大(當年成個香港都冇乜人睇戲),千幾萬咋。出貓特攻隊 打破咗呢個紀錄,但事隔十八年了,通脹都唔止。而出貓特攻隊 當然入唔到香港十大。
台灣片方面,那些年 同 我的少女時代都入到香港當年十大,前者收六千萬,後者四千幾。同日本片一樣,當地收得嘅香港未必得,狂收嘅海角七號,香港票房普普通通啫。
幾乎收漏咗印度。印度電影好長時間在香港係不入流嘅,2009年嘅《作死不離3兄弟》(3 Idiots)就打開缺口,的確係好片一套。之後嘅印度片普遍都算幾獲好評,講反映社會環境呀男女平等呀教育制度呀咁,反大陸嘅更加樂於嚟抽水話人地掂。但現實係,其實印度片係叫好不叫座嘅。《作死不離3兄弟》評價真係極佳,上咗好耐,我以為好多人睇。原來只係收兩千萬左右。到《打死不離3父女》,原來已經係香港史上最賣座印度片,都係兩千萬左右咋。多過泰國少少,但同日韓台冇得比。
以上種種資料較為零碎,絶對有機會寫錯,勿屌。屌都細力啲。
又,到底有冇人話到我知,香港最收得嘅非動畫日本電影係邊套?神探伽俐略(當時好似聖誕上)?
我的野蠻女友 大陸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的名字》影評
—
「時越愛海情永在 人逃宿命全賴愛」
(內含劇透及個人感想,敬請留意!)
—
—
—
—
—
—
—
—
—
—
《你的名字》對我這極喜歡亞洲影視(尤其是愛情類)的狂迷而言,是一套令我一直看而腦袋一直發麻到完場的作品。故事的解讀很多人也做了,而我也只是一個動漫的小初哥,小弟亦無意去搬弄甚麼解謎技巧或腦補甚麼可能遠遠超乎了原作意思的猜測,所以於此姑且講講我對故事中愛情哲學的一些看法及與不同亞洲影視作品的對讀。
—
愛情的產生:
—
究竟是甚麼令故事的兩個主人翁,瀧與三葉相愛起來?柏拉圖曾經在《會飲篇》寫過,人來到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球狀,有四手四腳,兩副面孔。後來受到了宙斯的懲罰,就被截開了一半,變成了現在的模樣。所以尋找在世上那未知處身於何時何地的另一半,就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意義。在《你的名字》中,瀧與三葉都只是以一半的形態去出現,一覺醒來,女的可能變成了男,男的也可以變成了女。瀧會幫三葉去打女子籃球,三葉也會硬著頭皮去幫瀧到西餐廳裡打工。然後,兩個本來是陌生的人,就因體驗著對方的生活而了解對方,因而相識。然後再透過手機訊息、筆記本或寫在身上的筆跡去相交,然後在不知不覺間相愛,二人都希望見到對方真正的一面。運用靈魂交換的戲碼,讓二人不管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甚至生活上都能全然理解對方,真正的理解促成了最純粹的愛,有什麼會比愛上對方的靈魂更美好?我們都在體驗對方的生活,世界從此就不是獨立孤零,而是由兩個宇宙所組合而成,三葉可以體味打工之苦,瀧也可以嘗試編繩的感覺,一條命仔感受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對方之於自己不是以一種負累去看待,而是無窮的樂趣,拓寬彼此的世界,將被截開的人生重新拼湊完整,愛情的意義大抵就是這樣。
—
彗星與月亮:
—
算是一些題外之話,中國人素來就是特別重視中秋節,因為這是團圓的象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就是不管我們與所思念的人相隔千里萬里,但我們都在同一幅天空大畫布底下,看著同一個又圓又大的月亮,感覺就是在一起。而電影中的月就是彗星,天文奇觀就造成了系守町的悲劇。當我們以為住在城市的瀧與住在鄉下的三葉在生命中永無交集的地方的時候,其實他們早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經歷過曾經可能是最後的最後一夜,一紅一藍的彗星撞向地面,瀧也變成了一個半月,象徵了失去世上的另一半的時候之殘缺(在吃高山拉麵的時候,他就穿著一件半月T-SHIRT)。
—
愛情的基礎:
—
愛情的本質是甚麼?情感從來都是一種難以全用理性去名狀的東西,我們都總難解釋為何自己能對情人做這樣多而不求回報。瀧與三葉在黃昏相會,都忙不及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後遺忘。然後,二人都忘記了對方,甚至連名字也記不著。但他們都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他們一直都在尋找一個人,一個未知存在與否的人。「做人總要信」,很多時候,面對愛情,信任可能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我們在現實裡總不可能與情人交換靈魂,總不可能知道對方所有的一舉一動,愛情的基礎就是信任。因為信任為我們帶來希望,雖然我們未必知道為何要信,但即管去信,堅持地相信。倘若三葉與瀧不肯去相信自己原始及無從解釋的感覺,可能就是引來遺忘,然後失落了世上遺失的另一半。
—
台日韓港作品對讀:
—
作為一個睇戲多過食飯的小伙子,坦白來說《你的名字》的故事其實不是這麼的特別,甚至令我覺得有對不同愛情作品有濃厚的致敬意味,或是令我邊看這套電影,邊想著其他作品,謹將一些閃念記錄如下,看看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覺。
—
首先,最先令我想起的一定是全智賢的《觸不到的戀人》(後荷里活翻拍為《情留戀屋》),李政宰與全智賢發展了一段「信是有情」的姻緣,為「時越愛」,情感穿梭了空間與時間;《你的名字》則以短訊傳情,兩位主角同樣具有時差,而兩套作品在最後都能在同一時間點內相遇,續譜戀曲。而令我最感到相似的地方則是列車的場景,在《觸》中因時差問題,全智賢無法認出李政宰;而在《你的名字》中,瀧也不知道三葉的存在,這幕頗有致敬的意味。而巧合的是,兩作都是未來人知悉對方會遇到意外,試圖改變過去,成就將來,而當將來被改變的時候,也有遇到「遺忘」的危機,而原來遺忘與否並不重要,只要是對的人,就會有對的感應,未來還是可以開創的。
—
另外,三葉幫助瀧約會奧寺前輩的情節也令我想起了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明明愛情已在二人間逐漸滋長,但還是上演了對方幫助自己求偶的戲碼。就如宋芸樺幫助王大陸約會DEWI,在大雨中濛糊自己的淚水,成就對方,亦有葡萄成熟時的感覺。
—
悲劇發生,未來的人試圖扭轉過去,拯救愛人,則令我想起了《我的機械人女友》,《你的名字》是彗星襲地球,而《我》則是大地震,同是自然中不可抗逆的災害,我在這看到了郭在容導演的一些影子。
—
編繩在《你的名字》中就是一個強力的連結,將兩個主角的距離拉近,當二人在橋上擦身而過的時候,紅線好像發揮了作用,提醒被無形命運扯牽著的二人。這除了令我想起了月老牽紅線外,也令我想起了一句經典的電影對白:「命運,就是在你和所愛的人之間牽一座橋。」日本之大,人口之多,瀧與三葉又豈能容易遇上?縱使遇上,又怎能察覺對方的存在?就算能察覺到,對方亦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又怎能輕易打開話匣子,知道對方是彼此在人生中一直尋找的人?在《我的野蠻女友》中,命運是靠遷就最愛的人而遇到,牽牛與全智賢許下未竟的約定,命運終讓他們能再次靠攏;而在《你的名字》中,命運就是依賴兩位主角未敢遺忘而成,可以說是宿命,亦可以說是靠人力使然,愛情就是需要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我們都沒有不珍惜的借口。
—
最後,有關「遺忘」,亦令我想起了《我和疆屍有個約會》中的況天涯,馬小玲與況天佑因救世而改變了歷史,令自己心愛的女兒消失,二人在改變了歷史的一剎就忘掉了女兒的存在,只感覺到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這就如當瀧交還了紅繩給三葉,二人開始就遺忘對方,只有一種強烈的在尋找一個人的感覺。在《我和殭屍》中,天佑與小玲能夠完婚,天涯將會重新出現在他們的生命當中;而在《你的名字》中,二人縱使接近完全遺忘,但終相逢恨晚,一見如故,這就證明了兩個有緣人不論經歷了何種接近毀滅性的分離,只要有緣,終能遇見,曰:「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
小結:
—
也許我就是一個這樣奇怪的人,觀影期間的確思緒紛飛,港日台韓素材都湧入於思潮當中,不斷互相對照,揣摩,再體味,可能還來不及真正認真欣賞眼前的作品。而睇戲愈多,思緒亦會愈混亂,忽爾就會有突如其來的觸電位,其他人相信是難以明白的,但亦請容許我愈來愈怪,因為觀影之樂,大抵如此!
—
#新海誠 #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