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過染布房街,走過火車天橋下的煙霾(是生炒栗子和燴蕃薯的芬香)、「歡迎光臨九龍城區」的標誌牌,你會發現現已遠離旺角的人群煩囂,身處於一個與旺角只有一橋之距,格外清幽的小社區。
一條火車鐵路,兩條連接其他地區的主要道路-亞皆老街和窩打老道,分隔出這位於何文田區的三角形地帶,而這地帶亦是何文田區最早發展的部份。在1920年代,葡萄牙人梭椏提出在九龍鐵路沿線興建花園城市的房屋發展計劃,一方解決外籍人士在香港的住屋問題,一方建設一個居民能在後花園種植食物、自給自足的社區。工程完成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他便將區內新落成的道路命名為「太平道」、 「自由道」和「勝利道」。其後的「梭椏道」、「棗利亞道」及「艷馬道」皆是以他及其妻女而命名。
多年來區內生態面貌不斷改變。因應往後住屋需求和地區發展,梭椏的「花園城市」早已無影無蹤,而在寸金尺土的鬧市中擁有一個花園,在今日的城市更是一種奢想。當年的洋房大宅後來被五至七十年代戰後唐樓取替。在七至九十年代,單棟式大廈又繼而落成。曾幾何時,坐立在窩打老道和艷馬道之間的四海保齡球場是年輕人的玩樂天地,更是1981年港產片《追女仔》的取景地方,後來變成了京華國際酒店,現改名為九龍維景酒店。
近年來,這區也漸漸成為香港寵物店和獸醫的集中地,區內的幾條街道更被稱為香港的「寵物街」。隨著太平道、勝利道、梭椏道陸續開設獨立品牌咖啡店,區內變成了年輕人與狗主的日常休閒地帶。閒日週末都會看到一群毛孩閒適地躺在咖啡店,或在旁邊的加多利山上與主人散步,與其他路過的狗隻「搭訕」或「發生口角」。同時,這三角地段也繼鄰近地區成為精品納米豪宅的新發展區。區內的店舖、新樓盤下的租用地鋪,在幾十年間無數次易手。然而,在經歷種種演變,這區依然是小型的住宅區,可見濃厚的鄰里氣氛。不同角落仍僅存多年來在區內扎根和服務街坊日常所需的店舖,如洗衣店、水電五金工程、洗車店、鑰匙店、裁縫店、理髮店等。
在中產化的發展步調下,勝利道雖然近年引入了不少新式日本餐和西餐廳,加上一邊的住宅區已面目全非,但無損它作為「食街」的生命。就如在1993年由德國人所開的「德國熱狗」,都是街坊和附近學生哥所熟識的老牌店舖,還有在窩打老道屹立二十多年的無添加「嘉多利餅店」。「嘉多利」的炒蛋火腿芝麻包是早餐的日常,但誰又能抵擋鬆餅的引誘?在路口已能聞到牛油、咖啡、藍莓混雜的陣陣芬香。時至今天,這些店舖已在其他地區陸續開了分店,但這小三角地帶始終是它們的發跡之地。
#發現小區 #何文田小區 #太平道自由道勝利道 #梭椏 #嘉多利餅店 #德國熱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到盡!】樓梯舖屬戰後唐樓特色,最小只有50呎,因為租金便宜,棲息了各行各業,包括失傳行業——執一間少一間的手雕麻雀。標記麻雀有144呎,究竟店主景叔如何利用空間貯藏東西? 全文:https://bit.ly/2MXm4wB ‖Follow MPW IG ‖ ■ http://bit.ly/2...
戰後唐樓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到盡!】樓梯舖屬戰後唐樓特色,最小只有50呎,因為租金便宜,棲息了各行各業,包括失傳行業——執一間少一間的手雕麻雀。標記麻雀有144呎,究竟店主景叔如何利用空間貯藏東西?
全文:https://bit.ly/2MXm4wB
【樓梯舖】系列文章📝
■ 建築畢業生「知築常落」 手繪記錄樓梯舖佈局玄機 https://bit.ly/2QqiBoy
■ 【樓梯舖的起源】戰前?戰後?設計歷史兩面觀 https://bit.ly/2O8Hcwt
■ 隱身彌敦道 榮華花鞋繡花拖留住花樣年華 https://bit.ly/2QrQ2qP
‖Follow MPW IG ‖
■ http://bit.ly/2vKEO6x
‖Follow Telegram Channel ‖
■ https://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戰後唐樓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士丹頓街曾經是一個熱鬧的街市,城皇街也有攤檔,售賣吃的、穿的、用的,由戰後至九十年代,踏入廿一世紀街市才漸漸消失。舊城的戰後唐樓有些今天仍在,在士丹頓街、城皇街、中和里及華賢坊,是舊城一道美麗的風景。市區重建局如今要將它們全部推倒,建屏風豪宅和俗氣的商場,怎不令人憤怒。社區已經醒覺,市民向政府發聲,不能讓市建局消滅唐樓,必須齊心保育中環僅存的舊城風景。//
舊城風景:士丹頓街曾經是一個熱鬧的街市,城皇街也有攤檔,售賣吃的、穿的、用的,由戰後至九十年代,踏入廿一世紀街市才漸漸消失。舊城的戰後唐樓有些今天仍在,在士丹頓街、城皇街、中和里及華賢坊,是舊城一道美麗的風景。市區重建局如今要將它們全部推倒,建屏風豪宅和俗氣的商場,怎不令人憤怒。社區已經醒覺,市民向政府發聲,不能讓市建局消滅唐樓,必須齊心保育中環僅存的舊城風景
(感謝高添強先生提供照片)
Views of the Old City: There used to be a vibrant street market on Staunton Street and part of Shing Wong Street, with hawkers selling food, clothes and daily wares. The market was there until the 1990s, and gradually disappeared after 2000. Postwar tenements (tong lau) could still be found on Staunton Street, Shing Wong Street, Chung Wo Lane and Wa In Fong - they are a wonderful reminder of how this neighbourhood was rebuilt after the WWII.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is planning to demolish all remaining tong lau in this area, to build its luxurious highrise and shopping podiums. The community has expressed its strong opposition: we must stop the URA from knocking down these beautiful tong lau and destroy our Old City. There is a need to preserve traces from the past
(Photo credit: Tim Ko)
戰後唐樓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用到盡!】樓梯舖屬戰後唐樓特色,最小只有50呎,因為租金便宜,棲息了各行各業,包括失傳行業——執一間少一間的手雕麻雀。標記麻雀有144呎,究竟店主景叔如何利用空間貯藏東西?
全文:https://bit.ly/2MXm4wB
‖Follow MPW IG ‖
■ http://bit.ly/2vKEO6x
‖Follow Telegram Channel ‖
■ https://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戰後唐樓 在 透過唐樓﹐一窺香港建築的歷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散落香港街角巷弄的 唐樓 ,帶你回到過去,一窺建築歷史。下次來香港,不妨去深水埗走走逛逛,尋找往昔在地人的生活印記。https://bit.ly/36u1jAs. ... <看更多>
戰後唐樓 在 一樓一古:半世紀發水史傳媒報道26棟舊建築等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戰後 五、六十年代的唐樓盛行「推鋼窗」,即用窗戶把露台圍封,製造更多居住空間或間房出租,街坊開設地舖,住宅裏也有很多家庭小工場,是一個時代民生的印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