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心 Xiqu Centre 富時代感的外貌糅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位於地下的 遊園.茶記 Peony Garden 外型古色古香,突顯古代中華文化的獨有氣派,室內裝潢以古時驛站為中心概念,菜單上薈萃一系列香港人專屬的療癒美食,當中不乏懷舊菜式,於中式亭台樓閣下品嚐港式美食,別有一番古風儒雅的詩意。
焦糖菠蘿西班牙黑毛豬叉燒 $208
菠蘿造型的黑毛豬叉燒為傳統港式燒味一新耳目,外貌趣緻,幾可亂真,當然要第一時間相機食先,色澤鮮亮帶有焦香燶邊,肥瘦度適中,口感比傳統叉燒的更細緻鬆軟,完全發揮豬種的優點,伴以酸甜開胃的菠蘿切片,叫人食指大動 。
茉莉醉香雞 $88
夏天吃醉雞冷盤清涼又開胃,冷卻後雞皮與雞肉間的空隙形成QQ果凍狀,富含膠原蛋白,酒味的醇厚與雞肉的鮮嫩相結合,非常入味,酒香味濃郁而不苦澀。
台山手工黃鱔煲仔飯 $168
一開蓋立即香氣四溢,從頭吃到底都可保持熱燙溫度,黃鱔正值夏季最為肥美,鱔肉細嫩沒泥味,撒上海量芫茜,僻走鱔的腥味,還能帶出其獨有鮮香,火候控制得宜,飯粒乾身分明,底下還有金黃香脆的飯焦,脆而不燶。
蝦籽海參豆腐煲 $148
豆腐向來都是百搭的食材,一咬開內裡有如鮮奶般滑溜,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參充滿骨膠原,下得足料,口感滑嫩彈牙。
椰子雪葩 $68
雪葩質地偏向似雪糕,軟滑細緻,椰奶味自然而清甜,讓暑氣一掃而空。
薑汁撞奶 $38
湯匙舀下的瞬間,已可感受到回彈而來柔嫩中略帶微微緊實的口感,下口溫潤,暖胃又暖心,養顏滋補,十分適合我這種體質虛寒的女生。
#peonygardenhk #coriander #遊園茶記 #芫荽 #peonygarden #煲仔飯 #叉燒 #西九文化區 #戲曲中心 #XiquCentre #hkfoodie #foodie #foodporn Jin Communications
戲曲菜單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時代巨輪轉變之下,很多事情都在變化著,超出我們的想像,「阿舍」這兩個字,有些不解的人會認為這是揶揄人、不好的話語,好友怡蘭有次跟我說,她收到網友的抗議,為什麼提倡「阿舍宴席」?認為阿舍兩個字是貶義語,怎麼會堂而皇之的推廣?
事實上,「阿舍」這兩個字沒錯也無罪呀!是句好話也是種恭維,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就用「舍」字,在關漢卿的戲曲裡也如此使用。時移事易,在早年的台灣,有錢、有閒、對社會有所回饋的人才能稱為阿舍。母親家族的第五世祖先劉德元,他曾在台南柳營地區建了一座德元埤,而那一年家族又出了兩位武舉人,從那時候家族才出現阿舍的稱呼。阿舍這兩個字承載著歷史的烙印,也反映當時的生活背景與禮儀,這應該是現代社會少見的。
台灣的庶民文化推廣得非常成功,小吃的名揚四海就是庶民飲食文化成功推廣的一例,但曾有人質疑台灣沒有大菜,其實台灣有著豐富的仕紳文化,
在傳承老菜餚的過程中,最容易傳承的是「辦桌菜」,畢竟一輩子中參加喜宴的機會總是有,接觸辦桌菜不是難事。較難傳承一點的是「酒家菜」,非得有閒錢才能上酒家品嚐一回佳餚,但這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有足夠資金就能上門。我小時後聽過一個故事,一位憨厚的商人生活極為節儉,存了一筆錢後就上酒家好好品嚐一番菜餚,過足奢華的一天,當時的酒家並不一定是聲色場所,這位商人就一擲千金的享受一日美味,他的論調是當一天富豪總比沒當過好。
至於阿舍家的菜宴,是台菜推廣過程中最困難的一環,阿舍家個性保守、規矩多,很少請外人進家門用餐,也因為如此,想要一探阿舍家的餐桌菜色可是難上加難,所以阿舍菜時常有神秘色彩,也伴隨著強烈的失傳危機。
此時你若問阿舍家的後代,這些菜色失傳怎麼辦?他們只會說「可惜呀!不能吃到了!」但不會有社會使命感想將這些菜傳承。我致力於阿舍菜的推廣,是因為阿舍菜最能表現台灣飲食文化的經典,中間融合了福州菜系、日本菜系與創新菜色的各種色彩,但若以今日眼光來看,當年的創新菜可一點也不創新。
學習阿舍菜的過程中,母親家族的菜色學習歷程最為順利,其他阿舍家的菜色多數是因為姻親關係可以登門拜訪;有些老廚師歸隱田園,也還能夠登門請益;另有些得從阿舍後代口中拼湊出老滋味,但從他們的拼湊中可吃足苦頭,畢竟這幾位阿舍後代完全不懂廚藝、只懂品味,講得出菜色的大廓口味,但連蒸、煮、炒、炸都不懂,一道菜嘗試一、二十次的製作可是稀鬆常事,每當從他們口中說出「有點像」就知道烹調方式對了!
搶救阿舍菜的過程,或許可說是生命中最挫折的一段旅程。現在在教室裡,利用每週六的時間推出「阿舍宴」供大家訂桌享用,做起一個笨商人,說虧本也沒人相信,但看著銀行存摺往下跌時,心還真有點痛,但今日不做,我日後一定後悔,只是能推廣多久?我也不知道,子彈用盡就是曲終人散。
阿舍宴的菜餚有些得花上22小時的製作,不像餐廳,客人上門時再動鏟做菜即可上桌,阿舍菜其實就是「磨人菜」,窮極奢華、追求完美,人力、時間無上綱的使用,一場宴席下來得耗費8個人力分工才能完成,在現代社會來看一點都不符合成本效益
細品阿舍宴可說是人生中至少要有一次的體驗,細細咀嚼菜色走向,工法精緻程度會令人訝異,坊間仿效的做法此時會讓人莞爾,原來箇中典故與手法盡是如此繁複,我想做的是早年的高檔宴席重現,邀請現代人一同品味。
阿舍宴跟現在大家詮釋台菜的方式完全不同,滋味上完全依靠食材撞擊所迸發的淵遠滋味,適合幽婉淡雅的佐茶搭酒品菜,然而酒酣耳熱之際的吵鬧喧嘩不是阿舍宴該出現的狀況,在裡尋回的是過往的仕紳儒雅,用「雅」字貫穿阿舍宴最適合不過。最後可以悄悄的告訴各位,我們將在農曆新年推出頂級版的阿舍宴,只有短短四天;但反過來說,平日推出的菜單也夠令人驚訝稱奇,阿舍宴在這裡等著你上門分享。
戲曲菜單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時代巨輪轉變之下,很多事情都在變化著,超出我們的想像,「阿舍」這兩個字,有些不解的人會認為這是揶揄人、不好的話語,好友怡蘭有次跟我說,她收到網友的抗議,為什麼提倡「阿舍宴席」?認為阿舍兩個字是貶義語,怎麼會堂而皇之的推廣?
事實上,「阿舍」這兩個字沒錯也無罪呀!是句好話也是種恭維,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就用「舍」字,在關漢卿的戲曲裡也如此使用。時移事易,在早年的台灣,有錢、有閒、對社會有所回饋的人才能稱為阿舍。母親家族的第五世祖先劉德元,他曾在台南柳營地區建了一座德元埤,而那一年家族又出了兩位武舉人,從那時候家族才出現阿舍的稱呼。阿舍這兩個字承載著歷史的烙印,也反映當時的生活背景與禮儀,這應該是現代社會少見的。
台灣的庶民文化推廣得非常成功,小吃的名揚四海就是庶民飲食文化成功推廣的一例,但曾有人質疑台灣沒有大菜,其實台灣有著豐富的仕紳文化,
在傳承老菜餚的過程中,最容易傳承的是「辦桌菜」,畢竟一輩子中參加喜宴的機會總是有,接觸辦桌菜不是難事。較難傳承一點的是「酒家菜」,非得有閒錢才能上酒家品嚐一回佳餚,但這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有足夠資金就能上門。我小時後聽過一個故事,一位憨厚的商人生活極為節儉,存了一筆錢後就上酒家好好品嚐一番菜餚,過足奢華的一天,當時的酒家並不一定是聲色場所,這位商人就一擲千金的享受一日美味,他的論調是當一天富豪總比沒當過好。
至於阿舍家的菜宴,是台菜推廣過程中最困難的一環,阿舍家個性保守、規矩多,很少請外人進家門用餐,也因為如此,想要一探阿舍家的餐桌菜色可是難上加難,所以阿舍菜時常有神秘色彩,也伴隨著強烈的失傳危機。
此時你若問阿舍家的後代,這些菜色失傳怎麼辦?他們只會說「可惜呀!不能吃到了!」但不會有社會使命感想將這些菜傳承。我致力於阿舍菜的推廣,是因為阿舍菜最能表現台灣飲食文化的經典,中間融合了福州菜系、日本菜系與創新菜色的各種色彩,但若以今日眼光來看,當年的創新菜可一點也不創新。
學習阿舍菜的過程中,母親家族的菜色學習歷程最為順利,其他阿舍家的菜色多數是因為姻親關係可以登門拜訪;有些老廚師歸隱田園,也還能夠登門請益;另有些得從阿舍後代口中拼湊出老滋味,但從他們的拼湊中可吃足苦頭,畢竟這幾位阿舍後代完全不懂廚藝、只懂品味,講得出菜色的大廓口味,但連蒸、煮、炒、炸都不懂,一道菜嘗試一、二十次的製作可是稀鬆常事,每當從他們口中說出「有點像」就知道烹調方式對了!
搶救阿舍菜的過程,或許可說是生命中最挫折的一段旅程。現在在教室裡,利用每週六的時間推出「阿舍宴」供大家訂桌享用,做起一個笨商人,說虧本也沒人相信,但看著銀行存摺往下跌時,心還真有點痛,但今日不做,我日後一定後悔,只是能推廣多久?我也不知道,子彈用盡就是曲終人散。
阿舍宴的菜餚有些得花上22小時的製作,不像餐廳,客人上門時再動鏟做菜即可上桌,阿舍菜其實就是「磨人菜」,窮極奢華、追求完美,人力、時間無上綱的使用,一場宴席下來得耗費8個人力分工才能完成,在現代社會來看一點都不符合成本效益
細品阿舍宴可說是人生中至少要有一次的體驗,細細咀嚼菜色走向,工法精緻程度會令人訝異,坊間仿效的做法此時會讓人莞爾,原來箇中典故與手法盡是如此繁複,我想做的是早年的高檔宴席重現,邀請現代人一同品味。
阿舍宴跟現在大家詮釋台菜的方式完全不同,滋味上完全依靠食材撞擊所迸發的淵遠滋味,適合幽婉淡雅的佐茶搭酒品菜,然而酒酣耳熱之際的吵鬧喧嘩不是阿舍宴該出現的狀況,在裡尋回的是過往的仕紳儒雅,用「雅」字貫穿阿舍宴最適合不過。最後可以悄悄的告訴各位,我們將在農曆新年推出頂級版的阿舍宴,只有短短四天;但反過來說,平日推出的菜單也夠令人驚訝稱奇,阿舍宴在這裡等著你上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