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野人文化寄給我這本《#諾蘭變奏曲》,花了一週時間閱讀,同時搭配著諾蘭的電影相互對照,在影評人Tom Shone的訪談梳理中,他談及導演的成長經歷、創作啟蒙、豐富的文本參考,包含文學、繪畫與電影,以及種種與觀眾、與團隊、與自己的相互溝通。
時間,是諾蘭電影一直讓我相當著迷的重要存在,也是諾蘭總能巧妙運用的概念,在時間的玄虛中玩弄華麗戲法,但本質上背後支撐的從來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人性。「用極簡主義模式創作的極限主義」,書中這樣形容《#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給予我們一個清晰的理解。事實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極簡和極限的交融。
當我們想起諾蘭,浮現的可能都是近幾年的大作,於是便輕易和「大規模」、「大製作」劃上等號,但若我們回看最早期格局較小的《#跟蹤》(Following, 1998)或《#記憶拼圖》(Memento, 2000),一直到《#針鋒相對》(Insomnia, 2002)才第一次和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等一眾好萊塢大明星合作,縱使早期創作規模比不上成名後的大成本製作,作品裡清晰可見的生猛和純粹,絲毫不會輸給後面所謂的「鉅作」。
諾蘭說,《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是「第一部展現電影可以成為任何樣貌的片子」,相同地,他的電影其實同樣遊走於藝術和商業類型的模糊邊界,其中格局大小的轉換也每每拓寬戲院體驗。
例如《#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 2005-2012)仍是我至今認為最棒的超級英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的簡約則跳脫我們一如既往對戰爭片的期望,《星際效應》是前衛科幻與極致古典的集大成,而《#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和《#天能》(Tenet, 2020)劇本線的複雜精細,一再又一再挑戰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對我來說,此書令人想反覆咀嚼的特點在於,它讓我們看見作品從何而來,創作者又怎麼樣與之抗衡,與之對話,與之共存。
作者多次談到諾蘭的雙重國籍,衍生出他對「家」的複合認同——在英國傳統公學校如軍旅般的嚴格生活,給予他重重限制,卻也轉變成養分;在倫敦大學學院(UCL)與背景紛雜的同儕互動中豐富生活體驗,在社團裡學習硬知識,或是在這座本身就是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的倫敦城裡,與歷史、繪畫和文學相互碰撞,進而在作品中展現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蹤跡。
相對地,在海洋另一端的美國,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巨大,大到當他再度回到狹仄的英倫時,都感覺自己又長大了。穿梭於英美異文化之間的成長歷程,那些不適與衝撞,都變成日後電影中的靈感,有的是一幕致敬場景,有的是對白,有的則是核心命題。
身為優秀的編劇,劇本寫作的「複雜性」可能更常被觀眾注意到,如《全面啟動》多度空間的時間軸該怎麼理清頭緒,如《天能》裡的「熵」應當具備足夠的物理知識基礎。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從不只是那些表面上的費解令人苦惱,而是又回到最純粹的人性面——要如何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讓觀眾感受到窒息感?如何在《全面啟動》中讓觀眾在乎夢境?如何讓《星際效應》裡的時間牽動家庭羈絆,成為一種「距離」?
這或許也解釋了我每每在看完諾蘭電影後,讓我久思的不是那些非線性劇情線,而是故事裡的元素,例如《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出現的報紙、《星際效應》中關鍵性的手錶、《#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裡觀眾看見魔術「被變回來」的表情,或《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宛如預言般的哥譚市社會,往往都使得諾蘭電影不只是冰冷和理性。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嘗試在他的電影中解謎,人們對於「真相」的癡狂已經到了歎為觀止的程度,對於「曖昧」的容忍程度愈發降低,所以我們看見無限版本的《全面啟動》和《天能》解析,人們卻仍不滿足於此而一再辯論,或是台灣發行商將《記憶拼圖》剪成「按照時間排列的正常版」的荒唐故事云云。
電影中幻想和真實之間的交錯,往往才是最迷人的,正如《頂尖對決》早就告訴我們——「現在你正在尋找戲法的秘密,但你是找不到的,因為你其實並不想知道,你想要被騙。」魔術和電影是一樣的,我們信仰眼見為憑,不願被騙,但也享受被騙的過程,其實容忍劇情的未解,有時反而會帶來更深層的理解。
記得諾蘭多年前的一次訪談讓我記憶至今,他談及自己對大銀幕的著迷,他說自己小時候會跟著家人去倫敦萊斯特廣場劇院(Leicester Square Theatre)看經典電影,也談到他對「真實」的偏好,例如《星際效應》從沒有使用任何綠幕特效,一切都是實景搭設,也呼應了本書中對「看電影」的精準形容——「不用頭盔的虛擬實境」。儘管諾蘭早已從獨立電影界躋身好萊塢名導,他所保有的古典依舊存在,並深深影響著他的作品。
▍後記
雖然我此刻不在台灣,沒辦法親自感受這本書的重量和紙張質地,但我走訪書中提到諾蘭在倫敦生活過的蹤跡,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站我到了倫敦西區的布盧姆斯伯里劇院(Bloomsbury Theatre),這座劇院的地下室就是當年倫敦大學學院電影社的辦公室,而諾蘭則是彼時電影社的社長。數十年後的平日下午,街上幾乎無人,我推開大門,裡頭坐著兩位工作人員,可惜疫情關係,戲院的門仍舊緊鎖著。
他問了我「你想去戲院嗎?」
我點頭回應。
他先是皺起眉頭說「現在還沒開放。」……接著臉上露出一抹微笑「不過很快就會重開,我也很想念電影院,到時見!」同時雙手做出祈求好運(fingers crossed)的動作。
諾蘭電影中的「變奏」(variation),在於類型,在於劇本,在於時間,但變化萬千背後所本的樂章,仍然是對電影的熱愛,對戲院觀影的信仰,而《諾蘭變奏曲》這本書細緻托出這層面容——在走上得獎臺之前,在成為導演和編劇之前,在被大家認識之前,那位和無數人一同坐在戲院裡視野被打開的觀眾——他的電影世界。
▍全文:
諾蘭電影的前衛與古典——讀《諾蘭變奏曲》
https://reurl.cc/XeKEpD
#TheNolanVariations #ChristopherNola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老肉遊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路卡利歐詭異搏命式打法!戲法空間隊的關鍵手?...
戲法空間隊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在路上應該沒看過跟你長一模一樣的人吧?👤👤
人類基因不會百分百遺傳,主要是因為人類的 #遺傳多樣性 靠父母染色體的配對跟互換,當🧬DNA互換不完美時就會發生基因變異。其中,DNA互換時負責在旁邊加油添醋,阿不是,是加油打氣的催化酵素叫做 ⭐DMC1⭐
雖然父母染色體的DNA序列很相似,卻不完全相同,但是DMC1卻可以協助不完美的DNA配對並完成完美互換!為什麼DMC1可以做到呢?㊙中研院的秘密武器 #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 最近看穿這一套戲法!
🎯中研院與臺大研究團隊透過冷凍電顯技術,解出 #原子級解析度 的DMC1-DNA複合體結構,看到DMC1蛋白和DNA彼此相互作用時的分子細節。發現在DNA錯誤配對的位置,DMC1藉由結構上較大的空間與支持,允許DNA不完美配對與互換。
此發現未來對於因DMC1突變造成的不孕,及染色體分配不均而導致的疾病,可望提供分子層次上的解釋。
#中研院 #臺灣大學 #生化所 #何孟樵 #蔡明道 #冀宏源 #李弘文 #遺傳 #染色體 #冷凍電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幫劃重點:沒有這一台,可能就看不到了🔬
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是現今結構生物研究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能在 #原子尺度,快速且不破壞性地觀察生物分子。簡單來說,一般光學顯微鏡頂多百倍,冷凍電顯則能看到十萬倍。
📍還是不懂?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tsai-ming-daw-cryo-electron-microscope/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58-1
------
Genetic diversity is a key driving force of evolution. Dur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hromosomes from father and mother will pair together to exchange the genetic material leading to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chromosome pairing, the DMC1 protein is the key enzyme that catalyzes the DNA exchange reaction. What puzzles scientists is that although the chromosomal DNA sequences of the father and mother are similar, they are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How DMC1 can tolerate the imperfection? What i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research team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Academia Sinica used a newly established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acility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to show that the DMC1 protein possesses a unique 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imperfect pair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top-tier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in January, 2021.
‧Artic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58-1
戲法空間隊 在 BluexLion車迷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久違的反勝 車路士對列斯聯賽後分析》
.
先落後一球之下,連入三球反勝對手,對於一支要力爭上遊既列強黎講,哩項元素係必需的,車路士於主場以3-1擊敗列斯聯,賽前無論雙方既打法以至兩隊主教練既因仇都成為外界既著眼點,而比賽過程中兩支球隊亦你一拳我一掌,最終以哩個比數完場反勝對手相信對於車路士球迷是滿意的。
.
今場波喺正選名單中林伯特作出左兩個幾關鍵同意外既調動,分別就係安排基奧特同夏弗斯於名單之中,前者喺上一場歐聯分組賽中個人帽子戲法連入四球,協助球隊提前一輪確定以首名身份晉身淘汰賽,林伯特亦認為球員值得繼續擔任正選,伙伯薛耶治以及添姆雲拿作攻堅,而三中場方面抽起左近期連續正選既高華錫,選用夏弗斯配合蒙特以及簡迪為中場組合,而後場方面就由右至左依舊維持尼爾斯占士、堤亞高施華、蘇馬以及捷維爾。
.
列斯聯對無因為面對住車路士而縮後,繼續保持高壓式踢法務求於前場開始取得優勢,而喺反擊上亦維持四至五名球員插上增加攻擊點,加上到位既傳送,亦明顯針對車路士兩閘壓上後既身後空間,令列斯聯喺早段已經取得入球,果球就係因為占士壓上後回防唔切,令對手輕易喺藍軍右路長傳到禁區內既班福特;而個人的確對於抽起高華錫而放入夏弗斯感到意外,尤其喺面對列斯聯哩支以壓迫為首既對手時,球隊中場的確好需要高華錫哩種盤球夠穩既球員喺度,亦睇到夏弗斯對藍於同球隊體系上既融合仍然需要時間。
.
幸好既係藍軍喺上半場完場前經已喺比數上追和,占士睇準機會壓上傳中到基奧特射入追平,亦再一次見到後者喺門前既把握力上既出色表現,而喺半場時林伯特喺陣式上稍有調整,蒙特及夏弗斯二人輪流壓上,另一人會與簡迪於靠後區域,希望將中路既防守能力提升,而喺蘇馬頭槌攻入成2-1後亦換入高華錫加強中路既活動範圍,鞏固比數及球隊形勢。
.
同時亦有些少篇幅講下添姆雲拿,相信唔少球迷對於德國人近幾場既表現都略有微言,亦主要圍繞住佢喺把握力方面既畫面,一直強調如果雲拿喺未來想成日球壇中數一數二既全能攻擊手的話,就有必要喺埋門方面再作提升,林伯特亦有需要喺訓練或動作上協助佢再進一步,今場波至少有兩三下既機會都可以有更好既處理手法,亦相信球員對於自己既表現感到不滿,不過無論點都好添姆雲拿既個人特性的確為球隊增添左更多攻擊範數。
.
薛耶治既傷出睇落問題不大,近期球隊氣勢唔錯,只希望傷員問題唔好再度出現,事關實在會影響球隊喺聯賽排名上既走勢。
.
《岩睇既比個Like支持我地啊!》
作者 : BluexLion車迷手記
-------------------------------
同場加映《令車迷們「瘋狂」的一個暑假 淺談藍軍大灑金錢的一個轉會窗 – 中前場篇》
https://bit.ly/3esVUMS
.
#Chelsea #車路士 #列斯聯 #英超
https://s.fanpiece.com/2BhYYc6
戲法空間隊 在 老肉遊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路卡利歐詭異搏命式打法!戲法空間隊的關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