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啫喱瘤 專題 - 辛倫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陳先生因過度勞損手腕,而導致手腕增生了一個凸起的肉瘤。那肉瘤很凸出,看似骨但按下去有些軟,在活動手腕時有劇烈痛楚,醫生診斷為啫喱瘤。 (一) 什麼是啫喱瘤?有何成因?0:15 ...
手腕關節痛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是否曾送人禮物,其實是自己的小心機、對方卻開心得要命?
最近我送瓜一個 #HeroWatch兒童智慧手錶,就是這樣。他愛不釋手!覺得自己終於跟爸爸媽媽姊姊一樣,擁有自己的手錶跟手機了(因為手機功能它幾乎都有)!但他不知道的是⋯⋯
90%他想用的功能(例如上網)都被我限制了😁。現在這隻手錶最大的功能,就是我的 #遠端定位攝影機!除了可以雙向語音視訊聯繫,我更可以隨時定位他、聽到看到他與周遭環境目前是什麼狀態(而且是在手機不會響起的情況下)…所以我最近即便在公司上班,都能掌握他有沒有認真上網課~😁
🉐️詳細介紹及獨家優惠價這裡看:https://gbf.tw/8srsn
1️⃣<小孩需要智慧手錶嗎?>
說真的我不覺得他需要,但是我需要!😭 看了前幾天台中小女孩走失影片後(就是幸運遇到警察找回媽媽、我整個爆哭的那個),覺得真的需要給小孩一個 #隨時聯繫得到 且能 #精準定位 的用品在身上。
但瓜才六歲,不需要也不適合給智慧型手機,這款專為兒童研發出的 #防水智慧手錶,我覺得國中以下都適合!而且這款手錶特色多多:
✅HeroWatch全球首款奈米科技防水4G兒童智慧手錶
✔這是 #第一支台灣品牌的兒童智慧手錶:繁體中文,也不必擔心資安問題。
✔可取代手機與寶貝雙向視訊聯繫
✔父母透過手機app可遠端管理手錶並精準定位孩子位置
✔️功能超多!我很喜歡「遠端聽聽」跟「遠端看看」功能:
🔜基本上就是 #讓手錶鏡頭變成遠端攝影機,在任何時間都可聽到/看到手錶周遭即時聲音/影像(而且手錶是呈現待機畫面)。
Ps. 我有朋友的孩子初送保母家時,就是透過這方式確認孩子狀況。
🔜另外「關懷聽」也很棒:手錶會自動接聽電話(就是小孩不能不接😂)
✔️充電使用microUSB超方便!有多附一個電池供替換(如果真的用到沒電,可以更換已充好電的備用電池、無縫接軌)
✔其他實用功能包括:拍照錄影/鬧鐘/備忘錄/計算機/課程規劃/上網/可使用LINE及KKBOX kids/上課禁用鎖定(只能看時間及SOS緊急功能)…等等
🉐彤雯主播獨家團購價$3,890 (原價$4,990),還有彤粉下單禮(價值$1490):
🔜同色保護套、充電頭、電池、專屬保護貼*2、台哥大物聯網卡(半年期,建議自行申辦兒童門號,才可以播打緊急電話喔!)
❣另外前50名下單者還贈送神秘小禮!
2️⃣<給自己的禮物:藍牙鍵盤>
我老公之前買了新的ipad給我,因為他看我整天捧著手機工作剪片,覺得我快瞎了🥲。但ipad買了後我幾乎沒用…主要是我覺得輸入很慢,所以到哪都還是背著我的筆電+手機,一定要他們都在我才放心。
最近試用了 #hereu藍牙摺疊鍵盤後,覺得非常好用啊~ #平板一秒變筆電!鍵盤連線狀況穩定,打起來也很順。我真的可以不用背筆電出門,帶著平板跟折起來小小一隻的藍牙鍵盤就可以走天下了啊!(就算不打字都可以當成追劇的支架,太實用了)
✅hereu藍牙鍵盤
▪三折設計輕巧創新金屬磁吸收納設計
▪美國Broadcom藍牙晶片
▪專屬手機與平板置放架:打字快速輕鬆打字與瀏覽螢幕
▪使用時間達40小時,內建安規認證鋰電池不用換乾電池方便。
▪耐用美觀:搭配ABS鍵盤按鍵按鍵壽命可達1000萬次。
3️⃣<手指不在手機上就在電腦上的美少女得到:秒收平板筆電支架>
這其實本來也是我的。因為把筆電角度調高,手腕的壓力會大減,對於需要長時間打字的人差很多。沒想到支架送來的那一天,美少女說她手腕很痛……居然肌腱發炎了!
因為她最近在手機上寫小說,真的是使用過度。為了怕她進一步惡化成腕隧道關節炎,我規定她不准再用手機打小說,並忍痛🥲把筆電支架送她,讓她打電腦時也可放鬆手腕壓力。
✅Hereu X-design 秒收平板筆電支架
▪七種角度可調整,整體質感真的非常好!
▪專屬筆電/平板/手機/書本置放架可放10公斤以下(MacBook可以放置11~15.6英吋)
▪重僅238g、收起尺寸28cmx4.65cm輕鬆放包包
▪X支架由堅固鋁合金製成!表面硅膠防滑,不論筆電平板手機都能穩當定位
▪X支架前頃角度和開放式設計可防止筆電平板過熱
這段時間真的感受到:好的3C周邊商品真的能讓學習與工作更順暢輕鬆啊!
《三項 #開學好物獨家團購》
📌開團連結:https://gbf.tw/8srsn
📌開團日期:2021/8/29 PM23:59準時關單
🚚出貨日期:粉色及藍色手錶9/10依訂單順序出貨,其他預計2021/8/31依訂單順序出貨
🚚運費:80元/滿600元免運
#兒童智慧手錶 #筆電支架 #藍牙鍵盤
手腕關節痛看哪科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如何鍛鍊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得
豆花最近一直有種感覺:對於自身結構張力的感知的靈敏度以及控制的精細度越高那能夠處理結構治療的難度就越高,某種程度上意想是豆花能夠把對方的身體結構調整到豆花自己身體最順暢的狀態,但是這樣的連貫度對於某些疑難雜症來說是不夠的。但無奈於自己對於張力掌握還不夠清楚,只能用盡一切辦法反覆不斷地去嘗試、去探索結構張力的連貫方式,最近開始回頭往自己身上找問題的癥結點,畢竟豆花不是天生神力的那種,對於自身結構張力是透過後天訓練來的,是透過武術鍛鍊探索自身結構狀態,尋找連貫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節點,遇到結構問題也還是需要外力輔助,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最近幾個月發現下班後常常會覺得自己兩個地方會很緊,但是之前一直沒有辦法明確的察覺到緊的位置與原因,也不單單是因為用力導致的肌肉酸痛,而是結構卡住的那種。
第一個是胸大肌很緊繃,精準的位置是上胸大肌連結鎖骨到肱骨近肱骨端以及腋下把手臂往內夾的肌群會很緊。會緊繃的原因應該是很多抬對方的動作沒有讓身體連貫,力量並不是真的透過"勁"的邏輯"陽出陰回"的模式去抬,而是單純靠手部的肌群去抬,所以胸大肌要用力上提、腋下要夾緊固定支撐,也因此下臂屈肌和手指常常會覺得很緊卡住,但不連貫的原因其實是出在腰腳,部分問題是腰腳結構問題,但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全站對就急著做手的動作,所以才會卡在手上。
第二個是右邊腸薦關節處的肌肉很緊繃。這個地方緊繃主要是結構卡住造成無法精細控制。回想起來是很多問題交錯的結果,之前左腳車禍的舊傷沒有完全好、兩腳都有過嚴重扭傷右腳比較嚴重、大學硬拉筋時股骨頭有脫位過、大學時期一些跳換伏虎勢的拉傷、以前有騎機車摔車摔右邊...等,所以右腳一直有一些問題,當砲兵有挖洞訓練,那段時間曾經整個右腳從腸薦麻到大腿後側,後來右腳小拇指就一直會麻木,摸起來觸感很像別人的。靠著之前練拳對身體的控制勉強能夠用,但最近有種油盡燈枯的感覺,必須處理。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明確找到張力源頭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農曆年前去看板橋漢昇中醫彭文光中醫師調理內科一段時間,彭氏脈學是從「捨症從脈」出發,延伸出「一脈一方、一方一脈」的醫理,配合上按之至骨的取脈手法後,就會進入到尋找病患真正病因的診脈系統。彭醫生光靠把脈就知道豆花的腰椎卡住不太能動,而當下豆花是沒有察覺的。按照彭醫生的說法是腸道系統比較差,有很多宿便,前後靠潤腸湯、木香檳榔丸等藥清宿便,一天拉個四五次,也確實有看到一片一片的宿便排出,說也神奇拉這麼多次人不但不會虛,身體反而輕鬆了不少,清完腸道後發現原來腰椎是卡住,應該是腹部深層筋膜開始活動就明顯察覺腰椎不能動這件事。骨盆這段結構壞久了影響內科,也可能是內科壞久了影響結構,從哪邊開始理論上都可行,而豆花是從內科開始。
感受到自己腰椎不能動就設法去找張力的源頭,透過練拳發現是兩足弓塌了的關係,目前最明顯的是左腳車禍以及右腳武術的陳年舊疾再加上雙手擒拿鎖住手腕跟肋骨,縱軸橫軸的扯住導致的,知道問題根源就能找到處置方法,找道館師兄弟幫忙處理,豆花提供結構治療的邏輯知識,師兄弟一人轉大腿,一人轉小腿,一人搬腳踝,想辦法慢慢一點一點把筋膜對上,真的不行就再多一個人,擒拿同理,想辦法讓結構比較能夠鬆解對上。最主要的偵結點在一個類似跳換伏虎勢的動作讓跟骨到大轉子一路都對上,右腳小拇指麻木感已經好很多了,在慢慢把兩腳足弓拱型調出來。
足弓拱型回來之後比較有支撐力,練拳感覺更上一層樓,更能夠精確的操控微細的變化,也能夠感受到更多張力與力量流動方向,前陣子才能提出"陽出陰回"的看法,只是還沒能夠確實地掌握,這幾天練拳的時候特別針對前面說的兩個緊繃的地方下去練習去感覺,才發現緊繃另一個主因,之前因為結構問題所以會無意識地用力維持平衡,骨盆歪所以屁股要夾緊不然無法穩固,但是屁股一夾髂腰肌就鎖死肚子就往前凸,胸椎軀幹的部分也就鎖住,所以手部動作必須要靠腋下固定支撐才有辦法抬手。
改善方式是每個動作都要慢下來,確實的按照都"勁"的用力模式出例,路徑遵循"陽出陰回",先找到自身的"重心",讓身體連貫了之後再開始做動作。嘗試了幾天發現有了顯著且實質上的差異,感覺有提升一個層次的感覺,能夠更精準的判斷卡住的點,也因為知道怎麼卡的能夠更輕鬆省力去調整,能夠把塌掉的足弓重新對回來,覺得很有成就感,之後把最近對於足弓的心得會再另外整理一篇。而且有人說:「這次你看起來輕鬆很多,之前你感覺都是用盡全力去把我的身體卡回去,像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一樣整個人很累,但這次不但沒甚麼在出力效果還比較好。」
之前雖然因為車禍讓身體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在疼痛、某些地方完全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還要能夠調理,而且效果還比之前好,是藉由限制學會了局部的精細控制。而現在這樣的限制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是一種阻礙,解開這層枷鎖才能探索更高的境界。
#感覺到緊繃才有放鬆的可能
#知道方法要精準的執行才有意義
2021.3.27豆花藥傷科
手腕關節痛看哪科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啫喱瘤 專題 - 辛倫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陳先生因過度勞損手腕,而導致手腕增生了一個凸起的肉瘤。那肉瘤很凸出,看似骨但按下去有些軟,在活動手腕時有劇烈痛楚,醫生診斷為啫喱瘤。
(一) 什麼是啫喱瘤?有何成因?0:15
(二) 可怎樣治療啫喱瘤?如手術切除後,會有復發的機會嗎?1:34
(三) 啫喱瘤多出現在身體哪個部位?3:3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