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瓦之變】
身為印象派代表畫家之一,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其實並非從頭到尾都是印象派,約莫50餘年的創作歲月中,他的風格曾歷經幾度轉變。從《雨傘》(The Umbrellas,1881-1886)一畫,就可看出before和after兩者對照。
雷諾瓦自1881年開始繪製《雨傘》,中斷4年後繼續進行,於1886年完成。這期間雖不至於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他在1881年為了突破瓶頸,已追隨眾多前輩腳步,前往西班牙、義大利尋訪古典藝術。親眼目睹韋拉斯貴茲和堤香、拉斐爾等文藝復興大師傑作後,感動與震撼在心裡逐漸發酵、擴散,讓他重新思考印象派那些閃爍跳躍光點和對比補色理論,是否足以支撐他走過漫長的創作之路。
...Continue Reading
拉斐爾桑西創作 在 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ONER GALLERY藝廊聯名T-Shirt】
.
--工商廣告時間--
.
期間限定
12/2 - 12/14
訂購連結
https://reurl.cc/K6vjlR
.
每年暑假, 都會在座落於台中國美館旁巷弄內的時尚插畫藝廊TONER GALLERY舉辦課程。參加的學生有立志考上醫學系的高中生、喜歡寫實繪畫的美術生、剛入行的醫療保險業務員(❗)、警察先生(‼)、服裝設計師、70多歲想畫出書上解剖圖的老牙醫等等👨⚕👨⚕
.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空間, 讓每一個對藝用解剖學感興趣的靈魂, 可以暫時忘記夏日惱人的一切瑣事, 神遊在刷刷的畫筆聲中、遊走在C7與T1間、痛苦且快樂的畫著肋骨一根接著一根🤣
.
當藝廊提意出聯名款T-Shirt時, 一口就答應了。推出了3個款式 -- 《這不是頭骨》《這不是胃》《這不是脛骨和腓骨》。
.
但明明3件T-Shirt上就印著頭骨、胃和脛腓骨阿🤣🤣
.
美國有一位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認為一件作品創作的完成, 要直到觀眾參與時才結束, 而人是多元多樣的, 所以對同一個作品將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個觀點是讓「藝術走入大眾生活」的真正體現👏👏👏
.
從文藝復興到新古典主義, 長達3.400年的時間, 藝術離一般民眾非常的遙遠, 拉斐爾的壁畫《雅典學院》是為羅馬教皇而作、委拉斯奎茲的《宮女》是為西班牙王菲利普四世而作,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 一件藝術品好壞的解釋權, 是牢牢的掌握在君主和教會手上🏰
.
到了西元1860-1890年, 印象派時期, 工業革命與殖民主義催生的資本家取代了君王和教會, 成為藝術收藏的主力, 而這些富可敵國的商賈在選購藝術品時, 更偏好在藝術評論界獲得較高評價的作品。所以藝術品優劣的解釋權轉移到了藝評家身上。
.
西元1907年畢卡索的立體主義, 宣告了藝術家奪回詮釋作品的權力, 是現代主義藝術的開始。但迅速抽象化的繪畫, 也和一般民眾的距離更加遙遠, 西元1945-1960年間, 完全抽象到只剩下點線面的紐約行動畫派、抽象表現主義, 已經完全讓買票走進美術館的民眾難以下嚥😵😵
.
1960年代, 安迪.霍荷的出現, 讓藝術面貌走向多元, 每個不同品味的人都能在不同的美術館中, 找到符合他們喜好的藝術作品, 藝術史走進了所謂的後現代主義。他從不對自己的作品作論述, 也不針對藝評家闡述他作品的文章回應, 因為他認為詮釋藝術品的應該是參與觀看的群眾。所以一個作品的完成, 要到觀眾鑑賞完的那一刻才結束, 這也是當代藝術的核心精神🙆♂🙆♀
.
3個款式的T-Shirt, 都等待著穿她的主人來解釋圖案的意義
.
可能你的同事看到了和你說;「哇~你T-Shirt上有一個胃呢」
你可以跟他說:「這不胃, 這是黑洞。」
.
女朋友說:「好cool阿~你的衣服上有好多頭骨。」
你會回應她:「寶貝這畫的是妳阿, 看不出來嗎?」(然後你就看不見明天的日出🤣)
.
每一個作品都等待著觀眾的參與來完成創作, 想想2013年光榮碼頭的黃色小鴨, 如果沒有了手機前的大家, 那麼她就只是一隻黃色小鴨了🐥🐥
拉斐爾桑西創作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性盛宴】
女性主義裝置藝術代表之作~《The Dinner Party》
布魯克林美術館除了豐富館藏和精彩特展之外,館內四樓另有伊莉莎白.沙可樂女性主義藝術中心( Elizabeth A. Sackler Center for Feminist Art),館中最著名作品為女性主義藝術先驅Judy Chicago(1939-) 於1974-79年創作出的作品《晚宴》(The Dinner Party)。
《晚宴》堪稱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重要標誌,也是20世紀後半藝術發展里程碑。這個單面長度約15公尺的大作,包含連成一氣共39個座位組合而成,如金字塔平台的三角桌,每個座位都紀念一位歷史上重要的女性。Judy Chicago以女性生殖器特徵作為女權象徵和設計雛形,製作出29套餐具,其餘10套則以各人特質另採不同呈現。
被39張桌子圍起來的中央三角形磁磚地面上以金色顏料寫上999位歷史上知名女性的姓名。
在參與盛宴的的39位女性中,有我們熟知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美國代表性畫家Georgia O'Keeffe(1887-1986)、美國詩人Emily Dickson(1830-1886)、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1882-1941)、斬下敵人首級的猶太英雄Judith,基本上只要沒有列出存在年代,即是傳說中人物。
========================
還有幾位也讓我非常感興趣:
Sophia:女性智慧最高等形式,是女性世俗力量轉化成純粹精神層次的呈現。
-----------------------------------------
亞馬遜女戰士Amazon:希臘神話中驍勇善戰的女性族群,2017年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就是以亞馬遜戰士為原型。電影情節當然改編了很多,而女性主導的亞馬遜社會至今也還是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相當感興趣,試圖挖掘出更多資訊。
-----------------------------------------
Boadaceia(c.25-62):又稱布迪卡(Boudica 或 Boudicca),羅馬帝國時代英格蘭東部部落女王。原本是王后,在丈夫去世後繼任成為女王,帶領不列顛眾部落反抗羅馬軍隊。可惜終究戰敗,因不願被俘虜而服毒自盡。一直要到西元五世紀初,羅馬帝國自己都分崩成東西兩部後,才放生不列顛尼亞行省(Roman Britain)。直到現在,布迪卡女王仍是英格蘭文化中相當重要的象徵。
-----------------------------------------
Hypatia(c.370-415):希帕提亞(古希臘語:Ὑπατία)是希臘化古埃及的著名數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活動範圍在東羅馬帝國埃及行省亞歷山卓港,為當時盛名在外,聲譽廣播的新柏拉圖主義學者。希帕提亞不只研究也講學,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入門下。
因其學術與道德上的成就極為受後人景仰,文藝復興大匠--拉斐爾鉅作《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 ,1509-1511)中那位白衣女子,被認為很可能就是她的身影。
但不幸的是當時羅馬帝國境內基督徒已開始瘋狂攻擊異教徒,不僅全世界最大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被毀,希帕提亞也很可能因異教信仰和其廣大影響力,受到教會和暴民迫害,最終慘死於暴民之手,甚至有學者認為她是基督徒殘害〝女巫〞慘案中的首位受難者。
-----------------------------------------
Theodora(508-548):狄奧多拉皇后為拜占庭帝國皇帝查世丁尼一世大帝(483-565)的皇后,與丈夫共治帝國。狄奧多拉雖說出身卑微但意志非常堅定、具備高度領導和決策能力之外,也是從她開始推動改革,為婦女爭取更多權利,比如合法墮胎和繼承財產權等等。
-----------------------------------------
Eleanor of Anuitaine(1122-1204):亞奎丹的艾莉諾,先是法國卡佩王朝路易七世王后(1137-1152),後來又成為英國亨利二世王后(1154-1189),在平均壽命大約30歲的中世紀,她卻活了82歲驚人的長壽。能夠成為兩國王后,良好的出身家事和美貌魅力自然不可少,但艾莉諾最著名的是她高明政治手腕和眼光,即使丈夫死後仍為兒子運籌帷幄。
據說艾莉諾在宮中設立『愛情法庭』(Courts of Love),為騎士解決感情與情人之間的困擾,並改善男女交流與關係,也因如此,艾莉諾的一生長期以來被視為12世紀浪漫傳奇與騎士精神時代的縮影。
-----------------------------------------
Christine de Pisan(1364-1430):克里斯蒂娜.德.皮桑雖出生於威尼斯,但因父親是法王查理五世皇室占星師而在法國宮廷中成長。為首位法國專業女作家,著有數部原始女性主義作品。
-----------------------------------------
Isabella d'Este(1533-1603):伊莎貝拉.迪埃斯特為文藝復興時期貴族女性,頭銜是曼圖亞侯爵夫人,是當時重要藝術贊助者、時尚領導人,也是極富才能的政治家,政治手腕甚至比男人更出色。她在丈夫曼圖亞侯爵被俘虜時,對內安定國政,對外發揮外交長才,成功拯救另一半。
即使在丈夫外遇和去世之後,仍英明領導政務,提升國家地位,繼續為兒子們籌畫前途。伊莎貝或許是文藝復興時期活得最燦爛的一位偉大女性。
-----------------------------------------
Anna van Schurman(1607-1678):安娜.凡.舒爾曼是荷蘭藝術家、神學家、語言學家,據說受過良好高深教育的她精通14種語言,包含拉丁文、希伯來文、希臘文、阿拉伯文與古敘利亞文等。除了超強學習能力與廣博才華,她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著書提倡女性教育權,認為女子應享有等同男性的受教權利。這在當時是多麼先進的觀念!
-----------------------------------------
Caroline Herschel(1750-1848):卡洛琳.賀歇爾是出生於德國,成名於英國的天文學家,也是首位發現彗星的女性,在被男性悉數盤據的天文學領域中,實在是相當罕見。卡洛琳曾觀測發現過8顆彗星,也埋頭彙整2000個星雲列表,她在天文學上的努力和成就讓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在1828年頒予金獎章,並推選她為榮譽會員。
值得一提的是,卡洛琳在10歲時便因罹患斑疹傷寒而中止發育,直到成人,身高都只有130公分,或許也因此讓她終身未嫁。幸好她有個好哥哥,引導她進入宇宙世界的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賀歇爾(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1822),威廉曾發現天王星,被稱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在威廉的引導和栽培下,卡洛琳不只見識到浩瀚星空的奧妙,也學習代數、幾何學,為天學志業奠定良好基礎。在英王喬治三世1782年聘僱威廉成為皇室天文學家之後,卡洛琳也在1787年接受喬治三世邀請,成為威廉專任助手。雖是身量比常人嬌小許多,但卡洛琳探索宇宙的雄心壯志卻是廣瀚高大!
卡洛琳後來以97歲驚人高齡逝於故鄉漢諾威。
========================
你看這些女子的故事是不是都精彩得足以各自書寫獨立篇章,透過專文論述好好認識她們?
觀看這些作品,恍若透過藝術家之眼瀏覽人類文化史。除了顯示女性在長期被男人宰制的history中如何寫下屬於自己的hertory,也可觀察這件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藝術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說實話,有幾位重要的女性歷史人物,還是在逐一研究過桌上每件作品後才有更多了解。
另外若是以Judy Chicago挑中的這些創作主角看來,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了智慧學識、堅毅勇氣與獨立思考能力,多少也反映出藝術家心中理想女性的憧憬以及偏好。話說回來,無論古代或現代女性,暫不論外表追求,這些不也都是讓人嚮往也很必要的質素嗎?
其實無論是否為女性主義認同者,光是這一番看下來,出現的歷史人物就已經讓人覺得很有趣。想必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做了許多功課,這是對於自我的要求,也充分顯現對創作的負責。因為自己認真看待,才有可能成就獨特性。
《晚宴》不只提醒我們女性曾創造的歷史軌跡,也呈現藝術創作的講究與價值。布魯克林美術館將這整件作品置放在獨立空間,加上燈光配置,營造出眾多重要女性人物參與盛宴的氛圍,盛大隆重卻親暱溫暖,這番交織著精采歷史人物和故事的作品絕對可以激發觀者想像並深刻感受!
========================
此為常態展,有機會來紐約,值得專程前來共同參與這場盛宴。何況布魯克林美術館規模僅次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少了看熱鬧又擁擠的觀光人潮,其實更為在地化,並且常舉辦眾多精采特展,都值得好好看細細看。
#布魯克林美術館
#想聽她們的故事請+1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