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臨近,七夕不僅有愛情,還有你不知曉的有趣習俗,早看早知 https://mo990.blog/3332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我成長居住地,都想多些人了解這裏的過去。」行山新書《一脈.山城》訪問老中青愛山之人,小時在坪洲長大的九十後男生郭駿康是其中一名受訪者,雖然他現在已搬離這小島,但他每次踏足坪洲,兒時記憶仍歷歷在目。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
拜七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因为“牛郎织女”这美丽爱情故事的广泛流传,让这节日充满浪漫色彩,被视为“中国情人节”。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会在天上的鹊桥相会。古代的妇女每逢这天,会向七姐祈求心灵手巧、美好姻缘。在雪兰莪 - 五条港,近百年来却依然保存着先人祭拜七姐的传统仪式,并且世世代代都是全家男女共同祭拜,并不像其它地方只有女孩才会祭拜。在这里,七夕节是一个全村都重视的大日子。究竟为什么呢?今天就随启航一起走入这有意思的五条港,细细探究。
拜七姐 在 山城縱走 hkhik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蘋果照妖鏡,大概對山城縱走沒甚麼功效。
無他,本身不帥,怎照也差不多。
一路走來,感謝 香港蘋果日報 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機會,讓我們兩個乳臭未乾的小子說著天馬行空的夢話。
記者的努力、攝影師的專業,總教人不敢怠慢,也難以忘懷。
被禁了、絕唱了,一切也會長存每個香港人的心中。
城內軟禁笑臉,可關不到信念。
抬頭尚有天空敲不碎。
總有一天,會再遇見。
祝各位在亂流下平安。珍重。
▼ 山城縱走歷年《蘋果日報》訪問:
2016.09.24 【旅遊籽】90後行山組合 冒險奇石遊
https://hk.appledaily.com/travel/20160924/N6KAVPVZ76AHERD6GYICHTZSII/
2017.09.07【登頂有法】訪問前輩講行山文化 銀行白領出書:要敬畏山
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170907/TTEVV46BAFWTUTCJITG7LJG5U4/
2017.09.07【周末遊坪洲】90後坪洲男 帶你拜七姐求姻緣
https://hk.appledaily.com/special/20170907/IS4M4B3XQI7I77YPLNEE73DCJY/
2021.05.16 民間Apps設離線地圖更方便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516/HJSRYGJOLVHU7GOX3LF3OYNATY/
2021.05.16 程式耗電勁「fb打卡仲有用」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516/TH6YFX6JDJEMZPWFSO545AC4YI/
拜七姐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成長居住地,都想多些人了解這裏的過去。」行山新書《一脈.山城》訪問老中青愛山之人,小時在坪洲長大的九十後男生郭駿康是其中一名受訪者,雖然他現在已搬離這小島,但他每次踏足坪洲,兒時記憶仍歷歷在目。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9D3a27QY0o/hqdefault.jpg)
拜七姐 在 古人除了拜七姐、鬥巧與吃巧食外等,過七夕節還有哪些風俗 的推薦與評價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乞巧節或七姐誕,源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 <看更多>
拜七姐 在 拜七姐-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民間會有拜七姐的傳統,當日早子時會準備七姐盆、七姐衣等衣紙,拜祭牛郎織女。 由於織女為少女,所以七組盆內印有胭脂水粉、日用品如毛巾、梳、針線、扇子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