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矽谷思維”心得及抽書贈獎活動
上次學習到的方式, 把贈書抽獎辦法寫到最上方增加能見度。
------------------------------------------------
謝謝 寶鼎出版 提供 3 本書抽獎送給大家, 活動詳情如下
【活動辦法】
1. 在這篇 Facebook 文章按讚 ✅
2. 留言寫下任何你想要書的原因, 或是你想要和哪些朋友一起學習矽谷思維 ✅
3. 「公開分享」這篇貼文的話,多一次抽獎機會 ✅
台灣時間 2/16 中午截止, 我會抽出 3 位讀者, 由出版社寄出這本 2/4 剛上市的 “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 (因為只能寄送到台灣的地址, 住在國外的朋友不好意思了)。
------------------------------------------------
最近受到寶鼎出版的邀請,閱讀了新上市的新書 “矽谷思維”,也在書皮的地方落下我的部落格聯名推薦。 作者 Han 是在矽谷工作的資深軟體工程師,把他日積月累在矽谷科技公司累積的經驗及思維, 總結成文字分享给在科技公司工作的讀者學習(咦!怎麼覺得和我有點像! XD), 書中的五大主軸: 從產品思維、數據思維、創業思維、增長思維、到成長思維都有大方向介紹、並有詳細的矽谷科技公司的產品作為例子。 不論是在科技公司中的任何角色, 都會有共鳴及學習之處,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 讚嘆他的工作經驗可能沒有比我多太多, 但見解及思維都比我深刻許多, 讓我佩服不已。
最近一次的直播:“如何整理內化資訊、並運用架構來評估工作及投資上的機會” (http://bit.ly/2Nc7kee), Scott 提到他看到一些亞洲公司對於一些可能矽谷習以為常的產品做事方式都沒有了解, 並不是說矽谷的做事方式是唯一的真理, 但因為矽谷的科技公司競爭激烈, 在產品、增長、人員培養、組織應對挑戰, 培養出一套很有效率的模式, 藉由學習矽谷的格局、思維、做事的方式, 我相信在公司成長,個人累積都會有好的參考及更高效率的提升。
我對於書中提到各個科技產品的故事, 藉由述說產品實際問題, 設計方式, 及產品從一個相對不好的狀態、克服各種使用者問題來達到今日的地位很有啟發。 但我個人最有感觸的, 其實是最後一個大章節: 成長思維。 比如說 5.1 節提到, “怎麼想思維? 我們矽谷人為什麼這麼拼”。 除了相對其他行業好的錢及福利 (過往類似的介紹文章可以參考 “我在美國臉書工作的日子,得到 offer 後及工作後的體驗” http://bit.ly/2MTryJX), 最大的動力則是來自同輩的強大壓力 (peer pressure)。 除了書中提到的例子, 在矽谷, 你可能常常會看到許多優秀的同事, 有著亮眼學歷、不凡的專業能力、溝通技巧也高, 做的事情又快又好, 年度考核總是拿到很好的評價, 升遷加薪有如做直升機一般快 (矽谷科技公司的考核請參考 “美國科技公司的績效考評 (Performance review)” http://bit.ly/3rKvf3A), 同齡或是比你小的同事以超快的速度超越你, 帶來的激勵讓許多人都兢兢業業的持續提升自我。 此外, 許多人換工作、公司、換組的最大考慮, 常常僅是因為覺得自己在目前的狀態學習不到新的東西, 為了個人職業的持續發展進步, 會毅然決然跳到新的環境來鍛鍊。 有時候甚至選擇了看似不穩定、或是降薪的機會, 只因為有認定的理想、學習目標,即使有外在看似不利條件, 都可以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機會而暫時忍耐。
矽谷不僅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技公司重鎮, 更是一個讓你不斷想著超越競爭對手及自我的文化思維。如果你對於矽谷的工作模式好奇, 或是想要更了解, 用開放的態度來學習, 這本書會是一個好的媒介。 當然最後也自我廣告一下, 我過往的“矽谷直播訪問”系列 (http://bit.ly/36YePfV), 訪問矽谷許多優秀人才, 從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UX Researcher, PM, Software Engineer, Mobile Development VP, Designer, Entrepreneur, Psychologist 等, 也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來學習矽谷人才的思考、職業細節及如何達到他們今日高度的歷程 。
如果你迫不及待想要先買書來閱讀, 以下是書籍連結,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書展被取消了,讓許多出版社過的很辛苦, 剛好大家需要多待在家裏, 可以趁這個機會多投資自我, 多閱讀,多總結寫作 (參考之前文章: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不僅自我提升,也可以幫助一直很辛苦的出版業呢!
博客來中文新書連結: https://bit.ly/3aaKKM5
部落格原文:http://bit.ly/2Z7t65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拿 到 offer被取消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排球國手:神舉培閎站出來支持東奧正名
(以下節錄)
在經過這麼多激烈的對話之後,我相信至少在這過程中得到一個共識,就是不管支不支持這次正名公投,絕大部分台灣人不喜歡Chinese Taipei 這個名字,有愈來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應該勇敢站出來發聲,我覺得這已經是非常讓人感動的進展了,因為這是第一次大家真正地、開始思考著這個名字背後的真實意義。而如同我上一篇發文最後所說的,面對正名公投的初心 「不再沉默、勇敢發聲」,讓國際社會知道,我們不願意繼續被叫 Chinese Taipei,我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是我對這次公投的態度。
回到前幾天國際奧會(IOC)第三次來函這件事,雖然用字更加嚴謹,但內容跟前兩次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就是重申IOC堅守洛桑協議的立場、不得擅自改名,且IOC擁有對我們在奧會名稱的決定權,然後,政治不得介入向中華奧會施壓。
這第三封來函,其實不動搖我對申請正名程序的正當性,以及 運動員參賽權益 是否受損的認知,因為在第三封信函中的前四段就表示這個意思:「我不會同意你們改名,但我尊重台灣公投程序及言論自由」,說明了國際奧會尊重台灣人民表達心聲的立場。再者,奧會憲章第27.9條當中、底線就寫的很清楚,「The IOC Executive Board shall offer such NOC an opportunity to be heard before any such decision is taken.」,也就是說,在沒有政治力介入或是奧會的獨立性有遭受操弄的情況下,中華奧會本身的行為,才是影響國際奧會做出任何裁定的關鍵因素。
東奧正名公投自連署自今,追根究柢,是在前中華奧會人員姚元潮以公投是政治介入的說法、向國際奧會告狀,才讓整個公投出現爭議,進而造成現在的局面。但如果回到公投案本身來看的話,就連行政院也表示,「現以中華台北參賽,未來也會遵守國際奧會的相關規定」,政府不會也不曾介入奧會相關組織的運作,公投結果對於中華奧會也沒有強制力,所以如果公投過了選手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這說法不覺得哪裡不太對嗎?
距離週六的選舉投票只剩不到兩天,和我的選手身分最有關聯、大家吵得很兇的東奧正名公投,也進展到最白熱化的階段。最近幾天,因為國際奧會第三次來函,繼續有很多朋友私訊問我,對於正名公投到底應該贊成還是反對、這個公投到底會不會影響運動員的參賽權益⋯
在這裡,先感謝大家對我上上週有關正名公投發文的熱烈討論和分享,當中,除了許多支持,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在這兩週的時間裡,我也持續觀察所有正反方的意見陳述、中華奧會的立場,也重新再三檢視奧會憲章的內容,想更加確信自己的認知沒有偏差。
在經過這麼多激烈的對話之後,我相信至少在這過程中得到一個共識,就是不管支不支持這次正名公投,絕大部分台灣人不喜歡Chinese Taipei 這個名字,有愈來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應該勇敢站出來發聲,我覺得這已經是非常讓人感動的進展了,因為這是第一次大家真正地、開始思考著這個名字背後的真實意義。而如同我上一篇發文最後所說的,面對正名公投的初心 「不再沉默、勇敢發聲」,讓國際社會知道,我們不願意繼續被叫 Chinese Taipei,我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是我對這次公投的態度。
回到前幾天國際奧會(IOC)第三次來函這件事,雖然用字更加嚴謹,但內容跟前兩次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就是重申IOC堅守洛桑協議的立場、不得擅自改名,且IOC擁有對我們在奧會名稱的決定權,然後,政治不得介入向中華奧會施壓。
這第三封來函,其實不動搖我對申請正名程序的正當性,以及 運動員參賽權益 是否受損的認知,因為在第三封信函中的前四段就表示這個意思:「我不會同意你們改名,但我尊重台灣公投程序及言論自由」,說明了國際奧會尊重台灣人民表達心聲的立場。再者,奧會憲章第27.9條當中、底線就寫的很清楚,「The IOC Executive Board shall offer such NOC an opportunity to be heard before any such decision is taken.」,也就是說,在沒有政治力介入或是奧會的獨立性有遭受操弄的情況下,中華奧會本身的行為,才是影響國際奧會做出任何裁定的關鍵因素。
東奧正名公投自連署自今,追根究柢,是在前中華奧會人員姚元潮以公投是政治介入的說法、向國際奧會告狀,才讓整個公投出現爭議,進而造成現在的局面。但如果回到公投案本身來看的話,就連行政院也表示,「現以中華台北參賽,未來也會遵守國際奧會的相關規定」,政府不會也不曾介入奧會相關組織的運作,公投結果對於中華奧會也沒有強制力,所以如果公投過了選手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這說法不覺得哪裡不太對嗎?
另外,國際上幾個國家奧會被停權的例子,除了俄羅斯因為系統性的禁藥問題被停權,其他奧會都是因為組織運作遭介入,影響國家奧會獨立運作的規定而被國際奧會停權,我實在想不透以目前奧會和政院的立場,公投還能實質對中華奧會組織進行什麼樣的介入和撼動嗎?
有人說,我已經不是國家隊現役選手,沒資格說話,這句話的邏輯也很奇怪。國家隊選手出去比賽,所用的資源、代表的名字,都不是個人、而是國家,既然如此,對於國家隊的名稱問題,當然每個公民都可以發聲。對於正名公投這題,我的身分是選手,但更是一個公民、一個台灣人。我說的話,大家可以不贊成,但你不能說我沒資格講話,這是民主國家公民的基本權利。但也因為我不是部分網友們心中的「現役選手」,所以我沈澱了兩週的時間,第二次寫下自己對於正名公投議題的想法,也給那些對這個議題還有疑慮的朋友們參考。
最後,我想講講名字這件事。
名字重不重要,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就看每個人心中的價值取捨。
若單純只著墨參賽權益,覺得用什麼名字出賽無關,那麼,拿著什麼旗、奏什麼歌其實也沒差,中華台北會旗跟奧會會旗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其實,到頭來,面對的問題終究還是回到,你認同什麼名字?這個名字在你心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還記得2016年和台灣男排國家隊到歐洲參加世界聯賽時,在賽前介紹球隊、演奏國旗歌時,我不會忘記我抬起了頭、挺了胸,在那一刻我很驕傲能代表台灣、我生長的地方,和隊友一起站在這個世界舞台上,但同時,看著眼前被舉起的大面會旗,卻對這面旗子沒有任何的情緒及歸屬感,在那當下,我心裡出現一種巨大的衝突。
不過,身為一路從體育班長大的台灣運動員,我對台灣運動員有很深的同理和同情,真心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對站出來反對正名的運動員,有過多的責難,如果大家能理解運動員成長的過程、長期被灌輸的觀念,還有和奧會、協會間的權力結構、人情包袱,就會比較容易釋懷。
運動員們彼此惺惺相惜,我們都知道彼此經歷過什麼樣的苦,但在選擇妥協、維持現狀之前,我們曾經為自己相信的東西爭取過什麼嗎?我們是不是都能做點什麼不一樣的努力?
公投只是民意的表達,不代表一定能改變什麼,因此,有人說東奧正名是自爽的公投也好、意識型態的公投也好、假議題的公投也好,但投票在即,正名公投勢在必行,在不違反洛桑協議的前提下,為了對國際發聲,我心中對這個議題還是支持的,也請大家在兩方激戰的言論和目前公開、所有發生的實情當中,做出自己的判斷,選擇你心中的價值。
/
因為在國外球季中的關係,這次的投票我要缺席了,11/24,希望在台灣的你們都會去投票,也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同意13、14、15公投案,台灣和同志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名字和身分認同,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成為更自由、平等、有愛的國家。
在此,也同時為兩位一起拼體育改革、參選市議員的好夥伴拉票,請新北住在這兩個地區的朋友唯一支持:
-中和地區、2號張祐銓。
-新泰五林(新莊、泰山、五股、林口)、13號唐聖捷。
張祐銓 中和右拳
泳敢 唐聖捷
附上我兩週前的發文連結:
https://goo.gl/nexBMv
拿 到 offer被取消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排球國手、現義大利排球聯賽職業球員 黃培閎:希望在台灣的你們都會去投票,也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同意13、14、15公投案,台灣和同志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名字和身分認同,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成為更自由、平等、有愛的國家。
距離週六的選舉投票只剩不到兩天,和我的選手身分最有關聯、大家吵得很兇的東奧正名公投,也進展到最白熱化的階段。最近幾天,因為國際奧會第三次來函,繼續有很多朋友私訊問我,對於正名公投到底應該贊成還是反對、這個公投到底會不會影響運動員的參賽權益⋯
在這裡,先感謝大家對我上上週有關正名公投發文的熱烈討論和分享,當中,除了許多支持,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在這兩週的時間裡,我也持續觀察所有正反方的意見陳述、中華奧會的立場,也重新再三檢視奧會憲章的內容,想更加確信自己的認知沒有偏差。
在經過這麼多激烈的對話之後,我相信至少在這過程中得到一個共識,就是不管支不支持這次正名公投,絕大部分台灣人不喜歡Chinese Taipei 這個名字,有愈來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應該勇敢站出來發聲,我覺得這已經是非常讓人感動的進展了,因為這是第一次大家真正地、開始思考著這個名字背後的真實意義。而如同我上一篇發文最後所說的,面對正名公投的初心 「不再沉默、勇敢發聲」,讓國際社會知道,我們不願意繼續被叫 Chinese Taipei,我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是我對這次公投的態度。
回到前幾天國際奧會(IOC)第三次來函這件事,雖然用字更加嚴謹,但內容跟前兩次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就是重申IOC堅守洛桑協議的立場、不得擅自改名,且IOC擁有對我們在奧會名稱的決定權,然後,政治不得介入向中華奧會施壓。
這第三封來函,其實不動搖我對申請正名程序的正當性,以及 運動員參賽權益 是否受損的認知,因為在第三封信函中的前四段就表示這個意思:「我不會同意你們改名,但我尊重台灣公投程序及言論自由」,說明了國際奧會尊重台灣人民表達心聲的立場。再者,奧會憲章第27.9條當中、底線就寫的很清楚,「The IOC Executive Board shall offer such NOC an opportunity to be heard before any such decision is taken.」,也就是說,在沒有政治力介入或是奧會的獨立性有遭受操弄的情況下,中華奧會本身的行為,才是影響國際奧會做出任何裁定的關鍵因素。
東奧正名公投自連署自今,追根究柢,是在前中華奧會人員姚元潮以公投是政治介入的說法、向國際奧會告狀,才讓整個公投出現爭議,進而造成現在的局面。但如果回到公投案本身來看的話,就連行政院也表示,「現以中華台北參賽,未來也會遵守國際奧會的相關規定」,政府不會也不曾介入奧會相關組織的運作,公投結果對於中華奧會也沒有強制力,所以如果公投過了選手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這說法不覺得哪裡不太對嗎?
另外,國際上幾個國家奧會被停權的例子,除了俄羅斯因為系統性的禁藥問題被停權,其他奧會都是因為組織運作遭介入,影響國家奧會獨立運作的規定而被國際奧會停權,我實在想不透以目前奧會和政院的立場,公投還能實質對中華奧會組織進行什麼樣的介入和撼動嗎?
有人說,我已經不是國家隊現役選手,沒資格說話,這句話的邏輯也很奇怪。國家隊選手出去比賽,所用的資源、代表的名字,都不是個人、而是國家,既然如此,對於國家隊的名稱問題,當然每個公民都可以發聲。對於正名公投這題,我的身分是選手,但更是一個公民、一個台灣人。我說的話,大家可以不贊成,但你不能說我沒資格講話,這是民主國家公民的基本權利。但也因為我不是部分網友們心中的「現役選手」,所以我沈澱了兩週的時間,第二次寫下自己對於正名公投議題的想法,也給那些對這個議題還有疑慮的朋友們參考。
最後,我想講講名字這件事。
名字重不重要,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就看每個人心中的價值取捨。
若單純只著墨參賽權益,覺得用什麼名字出賽無關,那麼,拿著什麼旗、奏什麼歌其實也沒差,中華台北會旗跟奧會會旗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其實,到頭來,面對的問題終究還是回到,你認同什麼名字?這個名字在你心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還記得2016年和台灣男排國家隊到歐洲參加世界聯賽時,在賽前介紹球隊、演奏國旗歌時,我不會忘記我抬起了頭、挺了胸,在那一刻我很驕傲能代表台灣、我生長的地方,和隊友一起站在這個世界舞台上,但同時,看著眼前被舉起的大面會旗,卻對這面旗子沒有任何的情緒及歸屬感,在那當下,我心裡出現一種巨大的衝突。
不過,身為一路從體育班長大的台灣運動員,我對台灣運動員有很深的同理和同情,真心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對站出來反對正名的運動員,有過多的責難,如果大家能理解運動員成長的過程、長期被灌輸的觀念,還有和奧會、協會間的權力結構、人情包袱,就會比較容易釋懷。
運動員們彼此惺惺相惜,我們都知道彼此經歷過什麼樣的苦,但在選擇妥協、維持現狀之前,我們曾經為自己相信的東西爭取過什麼嗎?我們是不是都能做點什麼不一樣的努力?
公投只是民意的表達,不代表一定能改變什麼,因此,有人說東奧正名是自爽的公投也好、意識型態的公投也好、假議題的公投也好,但投票在即,正名公投勢在必行,在不違反洛桑協議的前提下,為了對國際發聲,我心中對這個議題還是支持的,也請大家在兩方激戰的言論和目前公開、所有發生的實情當中,做出自己的判斷,選擇你心中的價值。
/
因為在國外球季中的關係,這次的投票我要缺席了,11/24,希望在台灣的你們都會去投票,也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同意13、14、15公投案,台灣和同志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名字和身分認同,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成為更自由、平等、有愛的國家。
在此,也同時為兩位一起拼體育改革、參選市議員的好夥伴拉票,請新北住在這兩個地區的朋友唯一支持:
-中和地區、2號張祐銓。
-新泰五林(新莊、泰山、五股、林口)、13號唐聖捷。
張祐銓 中和右拳
泳敢 唐聖捷
附上我兩週前的發文連結:
https://goo.gl/nexB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