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官僚推新體制,船過水無痕?沒人負責?
行政院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eID數位身分證 制度不只是 #資安 疑慮的問題,歷經前朝迄今已經超過十年,從規劃、設計、發包、執行迄今,還未看到實施具體可行及人民可信的數位身分證時,已經花了政府超過50億元,未來至少還有50億元預算待執行。然而一連串的舊官僚作風,若沒有實質檢討,找到核心問題,甚至打掉重練,如何真正推動eID?
1、#推動eID迄今尚未具備完整的法制基礎。
內政部信誓旦旦地説依照戶籍法即可推動數位身分證制度,但是卻迴避外界對個資、資安防護法律的保障問題,行政院仍待整合法制與科技,未來如何重新評估時程?
2、 #過度信任舊官僚體系,全部委外?
#內政部 委外的eID標案已經約50億元,其中兩大標案列為密件,分別委外給 #中華電信 (約10億,但承包商是 #資拓宏宇), #中央印製廠 (約33億元,但再轉包給 #東元電機 及中小企業);然而內政部官員迄今沒有能力驗證資拓宏宇、東元電機是否符合標案規格?有無包庇?有無推諉?迴避立法院監督?若只是用賞金獵人、抬出台積電晶片、中華電信、資策會等表象而答非所問,沒有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3、 #eID不是新議題,但絶對不是小問題,其中涉及法律、科技、人權議題相互交織,本就不易。
行政院至少三位政務委員可協助轉型eID制度。執政者若積極革新,向上提升,則可能是政府數位轉型的關鍵制度;否則,不但浪費公帑,且曠日費時,可能還需要背負著權力傲慢的批評。
📎數位身分證推動 政院:時程方式都會重新評估
https://bit.ly/3rN5dNF
📎 今周刊:「內政部沒溝通利弊得失 態度太粗暴了!」 為何7成專家反對換數位身分證?
https://reurl.cc/WEaxlk
Search
推動eid迄今尚未具備完整的法制基礎 在 台灣法律人| Taip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議價法制可以解決平台受益於簡短轉載媒 體報導卻不付費的搭便車問題,同時可強化新聞媒體正 在快速崩壞的經濟基礎。就此,本文比較歐盟、法國、 澳洲三種法制模式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