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群組裡看到了一條訊息,說是有有心人士正在散布謠言,要大家去搶物資,去銀行擠兌。
搶物資就算了,去銀行擠兌?我先聲明,目前沒有看到金融體系有崩潰的可能性。我真是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這麼惡毒?現在肺炎疫情這麼嚴重,任何一國政府要是撐不住,死的人會遠遠超過目前的數字。而且你覺得人/病毒不會跑出去的嗎?你就在我家隔壁,你就不怕害到自己?
我想起我最近看到的一篇報導,是在講第一位確診的好萊鳿大明星Tom Hanks, 有一次記者問他,他為什麼很少演壞人,他說,因為他就是想像不出壞人在想什麼,所以怎麼演都不會像的,所以他不愛演,導演們也不找他演。
我希望這世界上多一點Tom Hanks。
今天的 #TODAY看世界 我們做了Tom Hanks的故事。這跟我們平常講的故事會很不一樣。它可能沒有驚悚的戰爭情節,或是病毒又擴散了多少國家,我只是覺得,我們需要一個把”好人”拿來當做主角的故事。他可能平淡,甚至無聊,but I think I need it.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肺炎疫情衝擊歐洲 意大利死亡人數超過中國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1968951
👉劃重點:新冠病毒在意大利造成的死亡達3405人,超過了中國官方宣佈的3245人。周四(3月19日),意大利一天之內又新增了427人死亡。加上周三的最高紀錄475人,意大利成為世界上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意大利自3月12日宣佈封城抗疫決定後,疫情迅速惡化。當局原本計劃封城兩周至3月25日,目前已經將解封日期推遲。意大利政府要求民眾繼續居家隔離。
顯然,意大利的抗疫措施並沒有阻止感染和死亡人數的飆升。
▪️國際:美國國會可能考慮遠距投票?
https://www.vox.com/policy-and-politics/2020/3/18/21185412/congress-vote-remotely-coronavirus-katie-porter
👉劃重點:新冠病毒挑戰美國國會200年來的傳統。
現在已經有不少國會議員染冠,議員人人自危。新科議員Katie Porter發起連署信,上書給佩洛西,要求當局允許議員遠距工作、遠距投票,目前吸引45名議員參與連署。
但是這項提案與美國國會成立以來的規則相牴觸,規則是要求眾議院的議員們必須「出席會議」並進行投票。目前老派議員包括佩洛西都私下反對提議。
美國資深參議員McConnell說參議院不允許遠距投票,可能採取延長時間,讓議員們分批進入投票的做法。
但是美國國會議員一個比一個老,是新冠高風險族群,NBC報導,66名參議員超過60歲,占了全體的三分之二,超過四分之一70歲以上。眾議員平均年齡是57.6歲。繼五角大廈淪陷造成國安危機後,美國國會是否淪為下一個溫床,威脅國家機器運作?
▪️亞洲: 川普無視批評,堅稱「中國病毒」不是種族歧視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319/china-virus/zh-hant/
👉劃重點:週三,川普總統為自己越來越頻繁地把冠狀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作出辯解,無視了日益高漲的種族主義和反華批評。
「這根本不是種族歧視,」川普這樣解釋他的依據。「病毒來自中國,這就是理由。」
但這個詞激怒了中國官員和來自各領域的批評人士,中國問題專家稱,以這種方式給病毒貼上標籤只會加劇兩國的關係緊張,同時導致美國領導人本應該去制止的仇外情緒。已有亞裔美國人講述了自己遭遇的種族辱罵和身體傷害,因為人們錯誤地認為中國就是病毒的起因。
「使用這個詞不僅腐蝕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受眾的人心,還會助長中國國內的一種敘事,那就是美國人普遍仇視和恐懼的不只是中國共產黨,還包括中國及全體中國人,」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
週二,川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將病毒的名稱與「中國」聯繫起來,是為了對抗北京官員宣傳的虛假信息,即美國軍方是此次疫情暴發的源頭。「我不喜歡中國說是我們的軍隊把病毒傳給了他們,」川普說。「我覺得說我們的軍
隊傳染了他們,是在創造一種污名。」
隨後,在週三早上發出的兩條推文中,他明確提到了「中國病毒」。當天晚些時候,當他在白宮的冠狀病毒每日新聞發布會上再次現身並被問及這個詞時,他堅稱自己只是在指出一個事實:這一疾病首先在中國被發現。
▪️台灣: 總統三呼籲 勿仇視、勿釀恐慌、勿囤物資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1111
👉劃重點:面對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未來14天將是第二階段的防疫關鍵期,總統蔡英文出面發表談話並且提出三點呼籲,希望國人全力配合指揮中心防疫規定,不要互相仇視與指責,更強調不要製造恐慌,各項民生物資國家都有足夠的存量。
蔡英文呼籲:「我們會確保穩定的供給,民眾不需要搶購、囤積物資,如果有囤積或者炒作價格的人,政府一定會重罰。」
疫情也衝擊國內經濟,更造成台股大跌,引起不安情緒。對此蔡總統也信心喊話,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政府已採取實際行動維持匯市穩定和股市動能,國安基金也密切注意,除了投入1000多億元於紓困和振興計畫,對於影響最大的觀光交通業,也會專案處理。
蔡英文表示:「為了因應疫情的衝擊,對經濟動能的維持,產業振興跟金融安定,政府也都做了超前的部署,我們也不排除在必要時進一步擴大支出規模,全力來穩定國內的產業以及提供從業人員適度的照顧。」
近來有聲音認為,防疫措施逾越法律授權,總統應該頒布緊急命令因應。對此蔡總統回應目前法源充足,現在確實沒有發布緊急命令的需求,未來如果情勢有變化將再採取進一步行動,另外對於國台辦以疫謀獨的說法,也做出反擊。「所謂的以疫謀獨這些說法,其實這樣的說法反映出有些人是以政治為思考的狹隘的心態,無益於疫情的防治。」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擠兌人意思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問題之北京觀察
和謙是我的好朋友,現在在北京當記者;他對於香港送中事件到今天的局勢,有著精細的觀察!他的評論,值得一觀!
1.香港這次事態,和2014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割席,主張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文鬥的人搞文鬥、願意武鬥的去武鬥;彼此不批評各自的手段,盡量不在輿論場上對內檢討“同穿黑衣人”之間,是不是有哪些真的做得不當的地方。“是你們告訴我和平、理性、非暴力沒有用的”─不只一位同情或參與了香港抗議的朋友如是說道。
2.但從北京或港府的角度來看,如果示威者內部不割席、不檢討、不產生分化,那就相當於只能把所有的示威者看成一整個整體;在看成一整個整體的前提下,那五大訴求,就一個也沒有辦法答應,遑論全部答應。因為,一旦答應任何一個,就宛如是對示威者─包括最激進的那批人,認輸、認錯。
3.當然,我也知道,在本次香港的事態中,現在多數運動者的興趣,已經不在於討論推進議題的有效性和鬥爭策略。聽說,討論怎麼樣跟北京/港府角力博弈、見好就收、交換優先目標和次要目標等等,已經成為一種非常old fashioned、被示威者主流輿論場嫌惡的事情。運動者眼下關注者,在我從旁觀察看來,只剩下兩個:一,怎麼把抗議維持下去;二,盡量維繫抗議的整體軟實力形象和合理性。至於在五大訴求上,其實能拿到什麼,或不能拿到什麼,感覺多數目前仍然活躍的示威者並不是最關注的。而是希望通過運動的持續,凸顯整個結構性的問題,以及香港部分群眾在這個結構下的怨懟。
4.這種心態,當然另外一邊也看到了。結構性的問題能不能討論?當然可以討論,或者說,當然不能永遠不去討論。畢竟基本法明訂寫了,立法會和特首選舉最終、逐步過渡至雙普選,本來就是一個“立憲者”(當年當然包括基本法的內地草委和香港草委)所承諾的終極理想狀態。但是,這種討論無法在街頭仍然烽煙四起的背景下開啟。否則對政府來說,那和波蘭團結工聯大蜂起後不得不召開的、重寫遊戲規則圓桌會議有何兩樣?林鄭又不是雅魯澤爾斯基,北京也不是戈爾巴喬夫。
5.張曉明上星期在深圳會見香港“社會賢達”和各界有力人士時表的態,值得好好看一看,這差不多是一封哀的美敦書。在此之後,諸多乍看下去不是很完全符合比例原則的重拳一一發出,警告制裁國泰航空、局部關閉國際機場,皆是如此。國泰航空是承載了香港民間集體記憶的標誌性企業;間歇性地關閉國際機場,那對香港的國際地位和日常政經運作意味著什麼,人們也都完全清楚。通過這些手段,從小了說,是希望呼籲、勸服香港原本大部同情抗爭者的主流中產社會,好好思考一下這麼下去的代價,孤立削弱目前仍然激越的前線示威者的群眾基礎。而在我眼中,更重要的是,向國際社會展現鞏固一國兩制這一超越性結構的決心。當局者的信息是:如果香港的政治制度基礎受到動搖,特別是香港在國家安全上的角色,出現質變性的轉化,如果那麼短暫或不短暫地犧牲香港的日常服務功能,那都是在所不惜。
6.香港回歸22年來,我感覺到的北京對香港視角的一個重要轉變在於:在回歸初期(姑且說第一個十年吧,或十五年內),北京像掌上明珠一樣捧著香港,把香港的貨幣表現、金融表現和地產表現是否紅火暢旺,當作是向全世界論證中國能不能依然管理好香港、至少管得不比英國人差的晴雨表。因此,對房地產商的保護、對四大家族的溫存、對2003年50萬人上街反23條立法的迅速妥協,皆是此理。然而,這種通過香港表現,來向全球論證中國治理能力的強烈動機,如今已然不存。香港的好或壞,起或落,日益被當作是香港自己的事了。同時,香港人的認同和選擇,也決定了香港的前途;從北京角度看,港人選擇了一種什麼樣的和內地的關係,那就要為這種選擇帶來的前途自己負責。
7.幾周以來,在我的兩岸三地友人之間,香港對整個中國還重不重要、或到底還有多重要,成為大家樂此不疲地爭論的話題。有親港或看重香港的人士認為,香港的普通法法制基底、國際信息的聯通性,是短期內任何內地城市無法複製的。此外,就算不做內地生意、中資撤資,香港的人才和服務業還是可以做全世界的生意。也有人退一步說,在中美貿易對峙日蹙、內地的許多資金運作,可能難免要受到越來越多西方世界掣肘制裁的背景下,保留香港這個白手套和氣眼,總體來說利大於弊,中長期的用處遠重要於短期發泄的爽度。但也有人認為,香港在全世界的地位,還是全球資本進出中國的資金自由港;一旦中國逐步放開資本賬,這些資本和資本服務行業還需不需要取道香港,這就兩說了。還有意見更強烈者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資本輸出國,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主要是一個中國資本外流的漏洞,而不再是如當年那樣為內地引資的磁石,堵上,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關於上述這些不同友人的討論,我自己沒有太明確的對錯判斷,只好全部摘敘並陳,供方家們參考。
8.對於境外一些(且為數不少)的意見認為,北京當局者“相當擔憂香港的如今事態,恐星火燎原地傳導到內地”的說法,我覺得完全是想多了。而且恐怕是可笑地想多了。從2014年以來,官方通過官媒和依附主旋律逐利的民族主義自媒體所形塑的片斷化的香港敘事,基本已經克盡全功。對香港的各類抗議活動展現強硬和決絕,恐怕恰恰是大陸內地,如今不分菁英草根、不分一線到四線城市、不分中老年到青少年,最具有全民共識的公共議題之一,或沒有之一。
其他允許討論的公共議題,無論是中美貿易戰、台海、是否該全面放開城鄉人口流動、高考錄取應不應該向貧困地區傾斜、環保問責應不應該一刀切等等,恐怕都沒有這麼高度的共識。面對香港,內地絕大多數的聲音,是從民族主義出發來考慮的。這固然有官媒frame議程的“功勞”,但另外一個不可否認的面向是,從2014年以來,香港面向內地的種種爭權行動,除了民權主義敘事和民生主義主張之外,始終藏在內核的核心敘事之一,即是香港自身的民族主義色彩。
這種通過一次次運動形塑產生的港人本土認同,未必全都是反中、反內地的,但是至少都是和內地欲展現切割心態、對內地充滿質疑和疑慮,對香港社會存在或新增的內地元素泰半視為負面因素來看待的。而且,除了反體制,還不乏以內地個體人士作為鬥爭對象者。除了這次反送中外,此前的反一地兩檢、反香港故宮分院計劃、抨擊內地遊客購買奢侈品消滅了小吃店和特色商家、批評雙非家庭、內地奶粉客、看診因為大陸人來多了變很慢.....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問題個一個來看,都像是民生問題或公共政策問題,但拼在一起來,卻很難否認其中帶有的民族情緒特性。那麼,既然如此,一種有著如此大聲響、大動靜,且在內港互動頻繁的如今,還不時針對個人發酵的香港民族主義,召喚出另外一種有著強烈對抗衝動的內地民族主義,我覺得並不讓人意外。
在此過程中,至少在內地而言,政府也通過嫻熟的融合媒體操作(傳統廣電渠道+互聯網門戶及其周邊+app+非媒體的垂直類社交平台應用),借用香港示威中湧現出的極端案例,完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愛國主義抽水。並且,平心而論,收效甚高;遠遠甚於上半年欲放還收的對美鬥爭輿論操作。
9.既然內地民間對涉港議題高度團結,那麼可以推想的是,在政界更不會有什麼顯著的異聲和裂痕。為了維持一國兩制的有效運行,以軍隊介入民間衝突來收場,應該不會是選項;如果港警真的無法完全控制住事態,應港府要求從深圳調度一些警力過來應援,應該就已經可以達到足以處理的境地。不論是前天官媒集體放出大批警力和車輛在深圳集結的視頻,或各地內地警察輪流錄製和香港警察“與子同袍”的聲援視頻,都可以視做一種一旦介入、順理成章的輿論準備。但有點好玩的是,如果我的理解沒錯,過往香港警察自認為“亞洲最棒”的職業榮譽感,很大一部分就是奠基在自己和內地警察同行在SOP、處理手法、執法公正性和流程嚴謹性有著明顯差距這一事實之上。如今,弄出一大堆內地警察挺香港“同行”的宣傳動員,我猜,香港警隊內部看了也是五味雜陳。
10.這次事態,我缺乏臨場感地遠觀猜測,應該已經過了某種群眾情緒的最高點。這個周末,廣大市民中能不能再動員出可觀人力四處上街,是一個觀察指標。而此前官方一再把示威參與者分成三類:一,領頭激進份子;二,廣大的被裹脅市民;三,境外幕後黑手,其實也是有給民間社會一個下台階的意味。政府不願意,也無法和所有香港市民為敵。警察如今會繼續做的,則是維持強勢穩控的姿態,更強硬地貫徹對所謂領頭者的彈壓、同時形成對主流溫和市民的群體的震攝,使市面街頭先逐漸廓清,使越來越多地香港市民意識到無終點地升高和持續與警察的對抗是不划算的。最終使對這場抗爭“拋與買”的市場心理平衡點,不再繼續上升。這就完成了警隊的任務。
另一方面,即便特首不動,但內地的涉港澳工作系統可能要迎來一波大檢討。畢竟,今年三月韓正會見港區人大代表時的“四個印象”言猶在耳,其中最主要的判斷就是港獨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不到一個季度後,香港便爆發如此大的空前事態。那麼,港澳工作系統是否misleading中央,報喜不報憂?對本地社會的情緒迅速變化是否缺乏感知?對特區政府的重要議程規劃是否缺乏掌握和有效評估?對港府和立法會內建制派議員協調不足、步調不一的情況是否視而不見?這每個問題預計都將在事態平息後,引來體制內部的檢討和追問。
最後,則是事態逐漸冷卻後,對香港社會現存的廣泛境外政商影響力的又一波擠兌和清理。97以來,仍在香港擁有廣泛利益的外方,只是把香港當作一個換了主理人的“俱樂部”,即使經理換了,但既存者作為“俱樂部會員”的權益猶存。我仍有我的一些特權、有我專用的餐桌和衣櫃,有我在這裡存著的、別人不能喝的酒。但爾後,北京應該益發地要把香港從俱樂部制,轉換成一個普通的餐廳制了,取消會員卡、重印菜單。來者固然是客,但再沒有什麼會員不會員的,對經理層指手畫腳、點評關切的權利了。願意點菜消費的你就坐下,不願意的,那就請走。當然,這會是一個比較長期而持續的過程。
擠兌人意思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新憲法特點,就是它保證要把基督教理的基本要素,即個人的尊嚴和自由,普遍的給予我們全國的同胞。」
——蔣中正
【平安夜??】
如果耶穌這幾天來到台灣,他會去哪裡過節呢?我猜,昨晚的台北不夜城馬拉松跑給警察追,應該比張燈結綵的聖誕晚會更吸引他,畢竟,他也是個勞工之子、低端人口,他對我們過的是什麼日子,應該很感興趣吧。
從小,說到耶穌降生,教會總不忘強調他的卑微,他生在馬槽,他出生清苦,是木工。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故事提這些,只是為了襯高耶穌的神子身份,為了對比他為世人放棄多少而已。但究竟什麼是木工之子的清苦生活?太無趣了,無法吸引人來教會,大家要的是信耶穌有平安、被祝福、大成功,誰想要知道低端人口怎麼過日子?
說起耶穌他媽媽,真心覺得她很衰。教會歌頌她的美德、順服,故意不提她是個未婚媽媽,而且以現在觀點來說,她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女媽媽。在那個未婚懷孕可以被石頭打死的年代,這個信仰卻好像只在乎馬利亞作為一個容器生下神之子的功能,對一個女性在那樣的年紀所承擔的耳語和風險,不是很關心。有些人還為了他們心中對聖母的寄望,堅定要求馬利亞終身是處女,耶穌出生後就沒有弟妹了,免得她被玷汙,馬利亞生活幸不幸福、有沒有被愛、是不是變相守活寡,他們不在乎。
有性就髒了嗎?到後來,我常分不清這個宗教到底是基督教,還是性髒髒教?話說回來,耶穌青少年的時候沒有春夢和晨勃過嗎?就算他沒交往過、沒有結過婚,難道他從沒打過手槍嗎?回答前想清楚喔,隨口說不會,等於否定耶穌的人性,這可是基督教中的異端喔。異端是你們自己的教義說的,不是我說的。
還有一件事我一直都覺得奇怪,耶穌出生的時候,可沒有自帶便當,聖經從沒寫他夜奶幾次、會不會哭鬧,也沒說少女馬利亞做新手媽媽的時候,有沒有因為奶水不足、家務繁重嬰兒還成天黏在身上,而憂鬱到想跟上帝「退貨」?耶穌跟著去聖殿卻沒回來還要她回頭去找,長大還跑去傳教,而且都跟流浪漢、性工作者、孤兒寡婦混在一起,總之呢,社會認為誰髒誰不好,耶穌就往哪裡去,不知道當年有沒有猶太教師跟鄰居們,來責備馬利亞「妳是怎麼教的」?喔我忘記了,馬利亞的功能就是孵化聖蛋,然後做一個恬靜安祥的母親,滿足信徒的期待與投射就好,誰在乎她的育兒壓力啊!
富可敵國的企業家跑來找耶穌求助,他只要講兩句好話,他媽媽就可以過好日子,而一大幫子門徒的傳道生涯也不愁吃穿了,結果他超不識相的說「財主要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還難」。連我們的總統心中最軟的一塊,碰到大老闆時都恭恭敬敬的忘記了,馬上把勞工獻上當祭品,但他竟然不甩有錢人!還跑去聖殿翻桌叫罵,揭穿黑心廠商如何詐騙百姓、連窮人寡婦都不放過的惡行。是說,擋人財路者下場都不會太好,何況廟裡掀桌子這可是暴民的行為阿!上帝子民怎麼可以這麼不文明咧?這麼早就搞階級鬥爭,帝國跟資本家不聯合收拾你才怪。
傳了三年半的「福音」後,耶穌被抓起來,當成叛亂份子處死,不爽他很久的猶太人大義滅親、帝國依法行政,還有耶穌自己的口供,絕無冤案錯判。誰敢質疑司法制度?誰敢反對人民授權給國家的合法暴力?警察職權行使法說抓你就抓你,管你是穿著法袍執行業務的耶穌還是律師!
希望耶穌沒錯過今年精彩的罷昌案。也許他可以提醒這些基督徒,在「最後的晚餐」上,他可是在懷裡擁著一個他特別偏愛的男性門徒呢,那親暱程度不遜今日BL本本的等級。而且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他還把自己母親託給這位門徒照顧,指著這位男士對馬利亞說:「看,妳的兒子」。以上都是聖經原文喔,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我們這些異性戀會在婚姻裡對配偶的託付呢!
還有,在耶穌的團隊裡,最不畏艱難、始終亦步亦趨的,是女性,當耶穌被抓、男門徒都害怕躲起來時,在十字架下不走的,除了這位耶穌所愛的男士之外,全是女性,最後去找耶穌屍體的,也是女性。當21世紀的工運人士還在那邊說「女生在街頭請小心後退」的時候,耶穌在那個把女人當財產的年代,就已將女性視為他的同工,是平等的。
喔,我上面沒有暗示耶穌是同性戀的意思喔,沒有足夠證據前不要亂說話比較好,而且說不定人家是雙啊!正經的說法就是:上帝沒有性別,卻也涵蓋所有。總之,約翰福音這段如此有腐味的描述神奇的被原原本本保留下來了,白紙黑字寫在聖經裡,只是那些宣稱絕對遵從聖經的人們,很樂意無視這些細節,無視耶穌唯一說過的誡命,是「愛人如己」。這可不是現代基督徒那種「神愛你,但你要改變性傾向」,而是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尊嚴,請設法讓每一個人都擁有。
愛人如己,是關於如何實踐一個平等、公義的國度,對那個時代的人而言,那是否定帝國統治基礎的政治行動、是挑戰所有既得利益者的革命宣言。他上十字架為的從來不只是個人意義的救贖,而是以一個愛的行動讓人們看見結構之惡,那才是終極的救贖。
上帝的國,是指公義能落實在每個人身上,不是由一群相信自己是上帝代言人的基督徒們所統治的「帝國」。而我所認識的耶穌,是十字架上的政治犯、良心犯,是一個護家盟、信望盟從來就沒有了解過的「敵人」。是的,主流基督教真正的威脅哪裡是什麼家庭崩解、同性戀、女性主義跟性解放?是耶穌,是耶穌阿!是那四本記載了他的言行,而被教會一項一項遺忘、違背的福音書。
今年,又是聖誕節前,有這麼多殘忍的言語、歧視、謊言,在各種通訊管道上流傳。我忍不住想著,今年同志朋友們聽到聖誕歌曲、碰到報佳音的隊伍時,心裡是什麼感覺?葉媽媽說:「你們手中的車票是到終點站的,絕對不可以中途下車」。但是,有這麼多人張牙舞爪的,要同志們退到後排的特別座上,甚至要把他們趕下車,以上帝之名。善良的人們做著最殘忍的事,卻毫無自覺,他們所做的,他們並不真的知道。
耶穌死了,死在十字架上,留下一條愛的誡命,但基督徒們卻一代又一代、一次又一次的,把耶穌和他的誡命,重新釘死在十字架上。
=======================
這一篇,寫給不斷跳票、擠兌青年選票的蔡政府,
和過去工運農運反核都無役不與,卻在這次勞工抗爭運動中,從頭到尾缺席無聲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希望你們記得,你們的信徒不是只有可以給出大額月定奉獻的人,你們的弟兄姊妹,不是只有此刻在民進黨政府工作的昔日同志,也包括許多在生存邊緣掙扎的勞工。
不願意繼續被代言的基督徒,請繼續來連署這份聲明,找回我們信仰的初衷:
https://buttomhsu.github.io/no-si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