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對談的分析讓我想到【請問總統先生】。
韓國瑜不是連戰,戰哥當年的剛毅木訥有那個時代政治氛圍可讓他生存的環境,韓國瑜能在高雄選上個人魅力這點絕對有他的厲害之處,政治人物其實比很多娛樂人還要厲害很多,想要跟他們對話還佔上風,是要做很多功課的。
文中覺得為什麼會有人把技能點在這種莫名其妙的地方,但是我覺得這一點都不奇怪,在行銷與公關場合多的是這種人,以韓國瑜的立場,當然知道博恩會攻擊他,可是他既然擁有踩進敵營的自信,自然在拆招上絕對有因應法則,反倒是博恩可有曾經踩進敵營跟人家對話的經驗呢?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頭跟人對話,會輸是理所當然的事啊。
韓國瑜其實就是在這上頭表現得相當好的人,如果拿美國來說的話,歐巴馬與柯林頓也都是用這種方式在說話的。特別是【請問總統先生】當中的尼克森也是,只能說會覺得技能不該點這邊的憨慢講話台灣人才是奇怪的,因為我們一直都不鼓勵發展國民的表達能力啊。
韓國瑜看樣子本來就沒有要在這邊跟博恩真劍對決,對方丟過來的問題,他都是太極拳的撥掉了,雖然說這麼說有點邪惡,但是這就是一種不回答對方就可以讓自己全身而退說話方式,這是所謂的「語言的藝術」。就像李立群在【這一夜 誰來說相聲】當中所提到的,聽起來很具體,實際很空洞,他好像已經講到問題的癥結了,實際上在迴避所有的答案。只有受過這種訓練才有辦法成為社會的菁英XD
不過李立群也說了,這還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就不用這麼繁瑣了。
不過要如何在對話當中擊倒這種論述呢?很簡單,就是要打斷他說話,在已經想讓繞圈的時候就要直接打破這個化勁,【請問總統先生】的最後一場對談,福斯特就是這樣逼尼克森面對問題的,但是這種做法是需要做大量的功課的,如果你沒有很清楚對方的底細,你就無法打斷他,還有你如果自覺自己有修養,等他表述完再回應,你自己也要有很強大的記性,記得他剛剛說了什麼,因為他就是要讓你忘記他剛剛到底說了什麼。
其實這種直接打斷對方的話語的節目,就是那些政論節目,可是我覺得博恩沒有辦法做到這樣,而韓國瑜也很聰明,不會去上那些節目。
(圖:博恩聽韓國瑜解釋國防安全時,聽得一臉懵逼)
【韓國瑜的一些話術技巧】
昨天看完博恩夜夜秀的韓國瑜專訪,博恩的表現還蠻緊張的。他顯然有一些自己預期想達到的目標,所以有比較尖銳的部分,也試圖做一些軟性的拷問,卻被韓導的氣場給震攝住,整個人畏首畏尾,還出於示弱的講出一些討好韓國瑜的言論,也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其實也不適合在商業活動裡這樣搞)。相比之下韓國瑜神態自若,沒有太多緊張的感覺,一句「大家最喜歡的韓導來嚕~」頗有孤芳自賞的信心,情緒的修練應該已經點滿。
總體而言博恩的感覺有點弱,有點越級打怪的感覺,當然這些都沒什麼,反正大家都已經對「訪談是最弱的」有共識,一切都只是正常發揮。只要博恩的下面還在,這些其實都還好。博恩的謙虛態度也有一些做人處事上的考量,畢竟表演結束之後還需要面對真實的人際關係,所以在台上道歉、講韓總好話,也勉強算是做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截至目前為止(上片15小時),觀看已經破百萬,預估長期累積下來有機會上台灣年度前十大,但因為是在12月底上片,根據YT公布的規則,之前的榜單都是統計1月1日~10月31日的數據,這支影片恐怕很難上2020的榜單,這個統計規則也蠻古怪的,為什麼直接漏掉11~12月的影片。
接下來是重點部分,也就是韓國瑜的表現。
韓國瑜的表現很好也很爛。如果想聽到具體的內容,韓國瑜回答得很模糊,很爛;如果想聽話術的話,韓國瑜則是一級棒,絕對是頂尖人才,每一句話都散發出非常強烈的表演氣氛,他面對著現場的觀眾,表演出另外一群人想看到的東西,神態自若處變不驚。做為一個每天需要見成百上千人的總統候選人,為了能夠不斷的說話,他似乎嚴格的遵循某套話術,導致他能說很多話,說的話又非常虛,又或者是虛中帶真以真亂假,那種「非常假」的感覺也充滿了結構化的感覺,絲毫沒有臨時起義的感覺,有點難以想像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會願意把這種莫名其妙的技能給練得這麼強。又因為他很有禮貌,所以也不好意思對他怎樣。然而任何有邏輯,重視客觀事實的人,聽到韓導說的話一定都會很不爽,知道他在騙人。
韓國瑜講話有一些特殊的技巧,整理列舉如下:
●禮貌、禮貌、禮貌。
非常有禮貌,伸手不打笑臉人,也能讓別人放下心防,韓導本身的內心則沒有表面上的那麼有好,當然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壞,只是在禮貌的外表下伺機而動,平靜的海面暗流湧動,不卑不喜,沒有太多情緒。
這種能力需要修練,需要有理論基礎來支撐,至於是什麼基礎則不知道,是佛法之類的?
============================
●大量墜句。
論證過程中塞入很多沒有必要的比喻,只為了讓句子變長,為講而講。由於太過零碎無法在這裡舉例,具體情況直接看影片就知道。這同樣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技能,在政治表演方面倒是蠻有用的。
============================
●兜圈子,偏離主題
這同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專業能力。
被問到「韓市長有沒有覺得要跟哪一些人道歉呢?」,針對這種誘導性的暗示,韓國瑜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開始定義問題,說「從我出生、聒聒墜地到現在?」、「如果從小到大接觸的朋友上讓人有心裡不舒服」、「可能是我從小到大、年少輕狂的時候,要從少年的時候開始回憶嗎?」、「如果讓大家感覺不好那非常抱歉」........
所有人都知道博恩指的是2019年的高雄市民,只是這句問話本身在文法上確實具有很高的開放性,也沒有限定時間線。所以韓導就在這個基礎上主動出擊,主動建立起對他有利的框架,把時間線拉到韓國瑜出生~現在,還特別強調了「年少輕狂」,試圖把重點拉到無關緊要的部分。
也不能說博恩太天真,是韓國瑜太狡猾,正常人不會像他這樣。
聽到韓國瑜講幹話,博恩直接破題說「如果你的答案不是高雄市民....」
韓國瑜話鋒一轉,說自己感謝高雄市民給他一個機會,請假在外面選戰,沒有機會陪伴高雄市民,非常的抱歉。
大家內心想的是「說謊選總統」的部分,韓國瑜則是對「沒辦法陪大家」道歉。至於「高雄人給他機會」的部分,邏輯上也是一廂情願,完全就是他自己想選,違背承諾,丟下高雄人。
******
國家安全的部分也是同樣的狀況,被博恩問到「現在有哪個『國家』在危害台灣安全的?」,博恩其實已經把問題限定在「國家」,甚至是某種陷阱題(回答中國的話等同於承認一邊一國),但這不影響韓國瑜選擇性回答,依舊是遠離戰場,重新定義問題,將安全延伸到食物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講了一堆之後才提到「國防安全」。
這很奇妙,他擺明了就是答非所問,他臉不紅氣不喘,我們也不能對他怎樣。
============================
●縱使有提到關鍵字,整句話的文法實際上沒有回答到問題
承接上面的國防安全部分。
講完一串廢話後,韓國瑜看似要進入主題:「各位年輕人你們的爸爸、爺爺,這一輩整整70年,說實在就是防止對岸武力攻台」 、「不要懷疑共產黨一定要打台灣」、「不要懷疑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的決心」、「博恩提這個題目,我們所有國防政策的假想敵,人民解放軍,這是我們最大的,軍事上的,所有做的準備,而且已經70年了」
這段非常神奇,中間穿插很多贅句我沒打出來,建議看原始影片。中文本來就是一個注重關鍵字的語言,就算語序錯亂,大家還是看得懂,會針對單獨出現的關鍵字進行聯想。這一連串的內容有提到各式各樣的關鍵字,讓人以為有講到重點,實際上邏輯卻是亂的,缺乏各式各樣的關鍵描述,沒有回答到任何東西,也不知道在說什麼,甚至違反文法規則,只能依靠對號入座,也難怪博恩聽得一臉矇逼(如圖)。
****
韓國瑜回答完上述廢話之後,馬上被博恩追問「國家的名字」(暗示中國跟台灣是一邊一國),韓國瑜沒有正面回答,仍然開始進行定義,以下是完整句子:「我們是中華民國,是憲政體制。對岸在聯合國,全世界公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九二共識,我們是中華民國,所以我們要維護我們台澎金馬所有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下,我們希望能夠維持自己的主權。」
這句話的邏輯也是亂的,前後文都是單獨的內容,沒有任何聯繫。首先,海協會(中國)的九二共識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未來將走向國家統一。韓國瑜承認的是海協會的版本,而不是台灣海基會的版本(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他在文法上沒有直接說自己支持中國的九二共識,他選擇講一句獨立的「聯合國、全世界公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暗示這點。
與此同時,又說中華民國要維護台澎金馬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段話缺乏前後文,所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想幫韓國瑜解釋這段話的涵義,因為這樣就上了韓國瑜的當,他自己沒說清楚是他的問題。
總而言之,韓國瑜承認的是中國版本的九二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然後兩岸終將走向統一,反正無論如何都不是蔡英文支持者所希望的那樣(終極目標台獨),就這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縱使台灣價值派的人覺得韓國瑜在講廢話,實際上他沒有偏離自己的政治綱領,同時很好的避免了尖銳的對話。仍然是那句老話: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會把這種技能給點滿?
============================
●華而不實的論證
他論證愛情摩天輪商機的理由是「從18歲到80歲都需要愛情,所以市場非常巨大」,這就好像我今天推出一個食物,理由是「全台灣2300萬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莫名其妙,根本似是而非,不知道在衝三小。
============================
●笑裡藏刀
可以感覺韓國瑜在一些小地方故意桶博恩,像是說博恩stupid,趁機說博恩在未成年小孩面前講黃色笑話,或者是最後盤腿打坐的部分。我相信韓國瑜本身並不熱衷於羞辱別人,他做這些主要是在他的TA面前顯得「韓黑大將博恩」失分,並且提供網軍素材,讓他們可以酸博恩。
也確實,關於博恩盤腿走路的部分,已經被旺中寫成一篇歌頌韓導的新聞,還順便酸了一下博恩。
這些小辮子都藏在和善有禮貌的外表之下,殺人於無形之中。縱使我們知道韓國瑜在講空話,我們卻很難窺探他當下是什麼心情。
●經典的三段式話術
「台灣人很善良、好客、重視教育.....」→「我們最擔心世界忘記台灣,台灣忘記世界.....」→「所以我們要心手相連打拼......不能在彼此惡鬥下去」
這是韓國瑜常用的話術:「原本很好」→「變差變爛,又老又窮」→「所以我們要團結blah...」全都是非常空泛的內容,尤其是描述台灣人變差的部分,根本是濫用全稱代名詞,都是些自由心證、對號入座的誘導內容,,目的是要灌輸恐懼,再提供(華而不實)的解決方案。
回顧韓導以前用過的類似話術,其實都無關乎客觀上的事實,畢竟台灣的生活環境與教育程度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沒有想像中的差。但如果一個人內心生病,心懷各種不滿(可能純粹是個人生活上的不滿),加上腦袋沒邏輯,聽到韓總講這些話之後,就有很高的機率會對號入座,覺得「自己以前很好,現在變得很差是因為蔡英文害的」,還有可能覺得韓國瑜很懂自己。
根本莫名其妙,這是在灌輸恐懼,任何有腦袋有邏輯的人應該都會察覺這點。
============================
結論:這鳥東西能有什麼結論,就這樣吧,大家可以回家了。
韓國瑜講話的方式其實非常有結構,這意味著天賦以及大量的訓練,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會熱衷於訓練這種講空話能力?中國共產黨高官?
然後,我很難判斷韓國瑜講這些話的時候,心情如何,我幾乎沒辦法讀到他的情緒,他表面上呈現出來的友善情緒非常好的偽裝了他真正的動機,平靜的內心下暗流湧動,或許他真的達到了某種境界,他內心確實很平靜。
韓國瑜可以用各種看似有溝通誠意的關鍵字,拼湊出邏輯混亂的內容來避開問題,卻也能用同樣的方式,用關鍵字來暗示自己的真實立場。對於透過大量講話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過程中韓國瑜的失言其實極少,某方面來講他精準的演繹了模糊的表達。
*******
我舉一個例子,假設小明跟小華是同事,今天小明打小華,打完之後小明開記者會
正常人會說:「我打了王小華,我不覺得自己有錯」,直接表明客觀事實,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如果是韓國瑜,他會說:「在今天這個場合,我過去有很多行為,當中某些行為,或許讓大家,或許讓王小華,感到不太愉快,關鍵在於我們想表達訴求」
上述回答缺乏關鍵的邏輯描述(王小明打王小華),也沒有承認自己打王小華,也沒有硬碰硬的說自己沒錯。感覺很像有說什麼,實際上又什麼都沒說。這就是韓國瑜的說話邏輯,很好的防禦性答辯。
*******
大部分人在溝通的過程中,在接收到問題時,無論怎麼回答,無論多不想回答,一定都是圍繞在問題的客觀事實上進行對話,因為我們預期對方不想聽到幹話,預期對方知道我們在講幹話,也知道講幹話不能解決問題,講多了很快就會心虛。
然後最重要的,大部分人很難擺脫客觀現實對於思想的束縛,會覺得「事實就擺在眼前」,會情不自禁的受到客觀事實的影響。
韓國瑜則不同,他完全不受客觀事實影響,可以一直講幹話,講自己覺得爽的話,講觀眾覺得爽的話,講一些扭曲事實卻能夠做球給媒體寫報導的言論,還臉不紅氣不喘,連續講好幾個月。他不重視自己講話的客觀正確,他只在乎講話能在TA內心造成什麼效果。套句3Q陳柏惟說過的話,韓國瑜很喜歡談「感覺」,但是韓國瑜的感覺多半跟現實背離,他「感覺」南部沒有國際機場,他「感覺」他沒有在請假,他「感覺」有國家機器在追蹤他,這些除了他自己很爽之外,實際上都跟事實背離。
詭異的是,你不能說他不在乎現實,實際上他在乎能影響他目的的現實;你也不能說他不重視解決問題,他很重視解決自己選總統路上的問題。他只是不在乎你在乎的事情而已,也不在乎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也不在乎誠信。
從結果來看,他就只是把自我感覺良好給點滿了而已。
語言與情緒對他而言純粹是工具,與他真正的想法完全區隔開來。他結構工整的在某種更高的維度上組織著自己的外在表現,客觀現實與是非對錯之類的東西並不會妨礙他,他更關注什麼「感覺」比較好。他能用精確的方式編織出邏輯錯亂卻沒有失誤的詞句。
至於韓國瑜裡面是什麼價值觀則不知道,個人追求是什麼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他選完市長就想選總統,不知道在急什麼,他似乎也很享受選總統的過程,或者說相較於治理,他更喜歡選舉的過程,可能也只擅長這個。
這應該是某種很高的修練,或者說這是老人家夢寐以求的技能,老人家面對身體的衰弱,非常需要自我欺騙的能力,然而物質世界的問題不能靠自我感覺良好、講幹話與發願來解決,因為很顯然的,對於在乎現實世界的人而言,韓國瑜的行為根本是一敗塗地,毫無建設性,也經不住現實考驗,謊話連篇,他所做出來的承諾毫無意義,就只能騙一些頭腦不清楚的老人。
老實講,過程中我確實有學到韓國瑜的一些大智慧,那是貨真價實的智慧。只是他在「感覺」這條路上走得太極端,以至於完全忽略客觀現實。
最後,仍然是那句老話,「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會把這種技能給點滿?」
政策溝通與行銷對民主社會的意義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提升台灣公民素養
#政策溝通普及率需提升
#防止不可挽回的情勢發生
我們也必須語重心長地提醒政府與執政黨,不要忽視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化經濟,與反核、性別平權等社會進步議題推動的過程中,很多人並沒有跟上腳步。
然而,這些人都是構成我們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即便在政治宣傳策略上,必須做出大幅度且困難的改變,執政者也應該盡量嘗試,用他們的視野跟可以跟他們溝通的方式,爭取他們成為夥伴。
#英國脫歐公投為何會豬羊變色
#全民都該反思失控的公投後果
#原來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同胞
「想像一下你從一架橫越大西洋的班機上醒來,你以為你的機師寡言而稱職,但事實上,一群嘻嘻哈哈、雙手黏糊糊,吃水果軟糖吃到嗨的十歲小孩趁你睡著的時候,控制了整架飛機。」
-拉夫.利透(Ralf Little),英國演員
2016年夏,英國的「脫歐(Brexit)公投」,對許多英國人來說不啻是一記當頭棒喝,許多人至今對於公投的結果仍然感到無法置信。
回頭看看台灣,2018年底大選,同時綁定了幾個議題的公投;鬧得沸沸揚揚的「#同婚」、「#反核」等議題,公投出來的結果,有些人覺得難以適應,有些人覺得心碎。而整體來講,似乎很少有人為公投綁大選的結果感到滿意。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對政治有著獨特敏銳度的英國人,很快反思了整個過程,拍成一部電視電影《脫歐:無理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當然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飾演主角的巨星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但整部電影基於真人真事,非常有參考價值。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看完《脫歐》電影,順帶研究了 #英國脫歐 的來龍去脈(參考閱讀1),也才更深入反思「公投」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
🔸 「豬羊變色」的英國脫歐公投
2016年英國的「脫歐公投」,不但震驚了歐盟全體,也撼動了英國自己:公投以52比48的數字,讓歐盟的創始國之一英國,選擇走上「脫歐」之路。雖說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始終若即若離,政治人物慣以「英國人民的意志」為理由,來要脅其他歐盟成員國給予英國更優惠的條件。
然而這些政治人物慣用的語言,也逐漸滲入英國人民的腦神經裡。2010年代起,英國內部脫歐的聲浪也愈來愈高。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隆(David Cameron)也迫於英國獨立政黨的崛起,執政正當性受到挑戰,而不得不提案舉行脫歐公投。然而在2015年12月底,英國作成舉行脫歐公投的決議時,民調風向都還顯示大部分的英國人支持留在歐盟體系中。那為什麼在僅僅半年後的2016年6月,投票結果會豬羊變色呢?
🔸 前所未見的選戰打法
領導脫歐競選團隊的康明斯(Dominic Cummings),也就是《脫歐:無理之戰》的主人翁,是一位專業政治顧問跟選戰參謀。
他對於英國地方政治的沉痾,與陳腐的議會黨派生態感到厭惡。在公投開跑之初,脫歐派金主原本建議康明斯採行較傳統的選舉模式,也就是花大錢鋪天蓋地插旗子、發傳單、買廣告。
康明斯認為這樣的作法太迂腐。他採用了截然不同的選戰起手式:先深入了解人民對於「脫歐」這件事的感覺,找出要贏得脫歐之戰,策略方向該往哪走。不過,最革命性的,還是他活用了網路社交平台跟大數據技術。康明斯利用臉書、推特等網路社交平台,與廣告投放的後台數據,來精準抓住選民在乎的話題,並且「置入性行銷」脫歐的概念。
傳統選戰打法,是先邀集焦點小組(focus group),用面對面討論的方式,來蒐集選民在乎的議題以及反應。康明斯的方法比起傳統,要快速、簡單、有效得多。尤其,會參與焦點小組的人,通常是本來就對政治熱衷的人;康明斯卻可以網路社交平台與廣告投放的後台數據,「發掘」到那些平常對於政治冷感的人們,真正在乎的話題。朝這些人對症下藥,足以讓他們在脫歐之戰的過程中,主動出來支持對己方有利的選項。
🔸 製造話題、帶領話題
康明斯用「大數據」技術,歸結大部分人對於「脫歐」這件事,最在乎的是兩個要點:#移民,與支付給歐盟的 #規費。
歐盟成立的精神,就是在倡議「單一經濟區」的理念。因此,歐盟成員國之間,人員跟貨品的流動管制是從寬的。反過來說,歐盟卻對其成員國,尤其是較富裕者,有著許多的要求跟規範。其美意是讓發展程度不一的會員國之間,有著較平等的立足點,可以共存共榮。但這些規範執行起來,難免掣肘英國的經濟發展;英國因此失去了很多製造業的工作,而與此同時,英國以其歐洲金融中心的角色,吸引了很多歐陸的高階人才移入。
一去一來之間,就讓英國本地人有一種感覺是「歐盟與海外移民,搶走了他們原本應有的工作還有發展機會」。以英格蘭的重工業與鄉村地區地區為首,居民們感到「失去了過往的榮景」。
誠然,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產業的轉型更替本來就不斷發生。但這些基礎的製造業人員,沒有機會去了解這麼多、這麼深的概念。而知識分子與政治工作者們,又鮮少嘗試著好好跟他們溝通談話,來關心他們需要什麼,並協助他們輔導轉型。大多數的時候,他們只是忽略這些在全球化當中落後的一群人,甚至把他們貼上「好吃懶做」的標籤。
因此,這些人將對現況的不滿,化作對歐盟與海外移民的感冒與厭憎。康明斯充份利用了這些潛藏的矛盾與恐懼,散播「歐盟準備讓土耳其入歐盟」的風向。要知道,土耳其人口有七千六百萬,比法國、英國都多,一旦歐盟的大門對土耳其開放,造成的後續效應可不得了。
「土耳其入歐盟」是非常有效的恐嚇文宣,在脫歐公投中,催出相當多的支持票數。
另外一個脫歐派的宣傳重點就是「我們一個禮拜給歐盟3.5億,我們應該把這個錢省下來給全民健保」。英國財政近況不佳,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一直都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因此對於民眾來說,「生吃攏無夠,擱會凍晒乾?」,履行歐盟義務、分攤歐盟運作的經費,簡直就是浪費錢。
其實英國繳給歐盟的規費,大部份都回流到英國,資助其科技發展、農漁業保護等等項目。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歐盟的金流是個太複雜的概念。而「自己繳的稅金居要繳給整個歐盟」,卻是擺明了不可理喻的事情。
這兩個不甚正確的選戰宣傳,卻成功攪起了風浪,讓大家以訛傳訛。不管英國政府或是留歐陣營怎麼解釋、怎麼拿出數據,人民的心理已經被這兩個流言給「定錨」,而對脫歐產生了堅定的想法。
🔸 「脫歐」、「留歐」二分簡化法,造成失控的公投後果
其實當初卡梅隆的保守黨(執政黨),就是希望用「脫歐」、「留歐」這二分簡化過的選項;原本卡梅隆甚有信心,認為主流民意一定會覺得「脫歐是不可理喻的」。不過,卡梅隆忽略了一點,就是過於簡化的選項,往往會造成選戰的過激。人民其實多半不會仔細去研究中間的利弊。而容易聽信別人的意見,或是外界流言來做決定。
現在,英國政府想依照公投決議來執行「脫歐」進程,卻在多次協商下,不斷拖延進度。非但「想分手卻分不掉」,還被歐盟要求天價的「分手費用」。而且,脫歐之後,英國有很多支出項目,不再獲得歐盟的補貼,而需要英國自掏腰包。
而大家在乎的,滿心以為脫歐之後會「馬上好」的全民健保,卻很諷刺地因為脫歐而陷入困境。
首先,英國公立醫療體系中,有很多東歐來的相對便宜的勞動力。現在脫歐拖拖拉拉,這些人就會面臨到身份選擇的問題;很多選擇離開英國,而讓英國醫療的人力成本大增(參考閱讀2)。
再者,英國的藥品與醫材大多仰賴從歐盟進口。現在脫歐前景不明,也使得歐洲的大廠商對英國市場觀望不前,減少供貨,使得英國健保的購藥預算急漲(參考閱讀3)。
脫歐結果不如預期,也讓人民對於「後悔脫歐」的民調比例逐漸增加。
🔸 以英國為鑑,那台灣呢?
英國雖遠,脫歐公投的殷鑑,卻離台灣不遠。尤其台灣不但有黨派路線的激烈競爭,更面臨到境外勢力的介入操弄;台灣民主所面臨的考驗,比英國要嚴峻得多。
我們作為普羅大眾,能做的大概就是盡量提升自己吧!投下手中神聖的一票前,要對不同的候選人、各式各樣的政見主張,做深入的研究跟考證,以防止自己被不實的消息與偏頗的言論所蒙蔽。台灣的情況太嚴峻,一次投錯票,對台灣來說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語重心長地提醒政府與執政黨,不要忽視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化經濟,與反核、性別平權等社會進步議題推動的過程中,很多人並沒有跟上腳步。然而,這些人都是構成我們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即便在政治宣傳策略上,必須做出大幅度且困難的改變,執政者也應該盡量嘗試,用他們的視野跟可以跟他們溝通的方式,爭取他們成為夥伴。
看著英國血淋淋的投票後悔不當初的例子,台灣人,真的不要重蹈覆轍。
📖參考閱讀
1. 時代雜誌/關鍵評論網,《脫歐公投給英國人最大的震撼是,原來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同胞》
https://reurl.cc/p8Le4
2. 英國衛報,《東歐護士離開英國人數破記錄,民眾歸咎於脫歐》
https://www.theguardian.com/…/brexit-blamed-record-number-e…
3. 英國衛報,《脫歐已經引發英格蘭的藥品短缺》
https://www.theguardian.com/…/brexit-medicine-shortages-pha…
政策溝通與行銷對民主社會的意義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術論文發表是研究所的基底,「2019文化的軌跡:闖世代與文化治理─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持續徵稿中!
-------------------------------
「2019文化的軌跡:闖世代與文化治理─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敬請轉發 歡迎踴躍投稿!
💥會議日期:2019 年 11 月 1 日(五)- 2 日(六)
💥論文摘要截止日:即日起至2019年6月9日止。
💥中文摘要以 300-500 字為原則,英文摘要以 300 字為原則。
💥徵稿啟事全文檔案:https://is.gd/SdVROK
會議希冀透過「闖世代」精神,面對路途的艱難、將自我熱情起心動念,跳脫文化舒適圈,揭露隱藏的幸福感。藉由「闖」的冒險性,跨界於各個世代,激發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
文化治理依據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界定與詮釋:「闖」面對生活態度改變,於各個藝文機構、組織或活動之中產生新一波的漣漪,從藝術評論和思考角度來看,國際化和全球化讓兢爭無國界,拋去包袱、大膽創新,保持藝術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對於社會性批判,產生出新世代的創作能力。
從博物館角度來看,包含政策法規的制定,南向政策,如:新住民與移工就業與生活信仰,伴隨著新科技,博物館經營從靜態、動態、到現在多媒體裝置、虛擬實境的互動。
從文創產業和節慶活動來看,「闖」於政府、學界、藝文機構、民營公司中,產生新的市場模式、轉變產業間的行銷策略(消費者付費、行為模式的改變),如:藝文中介組織、政府行政法人化、工時的彈性化、斜槓經營方式。
從環境永續與地方創生來看,各地政府藉由「地、產、人」資源,期待開拓地方特色產業資源,「闖」的回游,透過翻轉設計,引發新的經濟模式,面對世代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如何讓環境永續、文化傳承都是在地關注的主要問題。
從政策法和制度面來看,「闖」進入中央、地方之間,如何透過法規的制定,破除陳腐的概念與習慣,引導社會走向一個和諧的完美,轉型正義、文化轉向概念,扶植弱勢的藝文藝術,探討族群、性別、階級之社會關係,以保有文化多元性,都是台灣文化治理與組織再造的重要課程。
爰此,「2019 文化的軌跡:闖世代與文化治理─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國際研討會,徵求以下主題論文,以深入探討闖世代於文化治理中,公共領域跨界能力相關的文化現象。
※子題一:凝視場域:「闖世代」與文化政策的思辨、建構與反身性實踐
※子題二:文創節慶內爆?闖世代與文化經濟反身性想像
※子題三:「闖」博物館-從公共領域到文化平權的場域精神
※子題四:「闖世代」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藝」的維度
※子題五:全球地方感—「闖」回公共領域「實踐」的世界
※子題六:「闖」文化.人類世:文化中介的能量與生態永續
※子題七:其他開放議題
子題一:凝視場域:「闖世代」與文化政策的思辨、建構與反身性實踐
文化部成立,意味著台灣文化轉向的另一波高峰。具體實踐如文化政策的重新盤整與立法─大量重要文化法規、制度與組織在網絡治理軌跡中快速生產;新世代的公共參與也與時推進。文化政策實務的世代對話,在社會運動與政治場域快速交替中,成為有意義的議題;「文化政策在各場域實踐的觀察與思辯」、「文化空間與論述的在地建構」、「科技網絡與媒體操作再造公民監督」、「創意與風險作為反身性美學實踐樣態」,闖世代特質對應公共領域文化治理的關懷,值得進一步匯聚凝視與反思,深化公共討論。
子題二:文創節慶內爆?闖世代與文化經濟反身性想像
體驗經濟的時代,各地政府透過各種訴求於文化創意及藝術的嘉年華會式節慶活動,創造市民休閒體驗與在地認同建構。在全球化浪潮與文化消費趨勢下,以文化為根基重新加值與詮釋,但這究竟是一種消費?還是深根文化傳承與接軌?期待透過本子題,檢視「在地節慶文化與經濟的論述反思」、「地方專業人才斷層與微型工作室發展危機」、「全球化文化商品傳播輸出與傳播影響下,在地反身性新路徑的抗衡」,透過闖世代與資深前輩對弈,碰撞出文化治理主體建構的可能性。
子題三:「闖」博物館-從公共領域到文化平權的場域精神
博物館作為展現社會多元樣貌的公共領域,是致力於建立多元民主價值的空間場域,更是被期許於敏察社會變動的靈活組織。面對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流動社會,博物館場域始終扮演著開啟且中介於當代的敏銳議題,例如族群、階級、性別、情欲特質的對話與矛盾。當代社會中,具爭議性的觀點如何在此相互對話?如何透過博物館作為一個彼此看見的平台?經由看見、互動而相互理解?期許以博物館作為推動文化平權的公共領域之際,我們邀請更多從差異間看到彼此的經驗、觀察與對話。
子題四:「闖世代」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藝」的維度
「跨域」已成為當下藝文活動的重要面向,也是「闖世代」藝文工作者的創作和參與途徑。穿梭於不同地域,藝術創作的能量,不斷碰觸藝的維度與邊界。跨界能量可以是公眾的,也可以是個人的,可以是城市的,也可以是鄉村的。當代、傳統,甚或宗教藝術等多元概念,或細分出藝文中介組織、藝文美學、文藝批評、策展、藝文政策等。多元性意涵著困境,也隱喻著機遇;是回看,更是展望。透過對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與「藝」的互動,揭開闖世代於「藝」的維度的思辨之途。
子題五:全球地方感—「闖」回公共領域「實踐」的世界
青年返鄉、斜槓人生、半農半X⋯⋯近年來浮現各種青年世代對生活場域的不滿
與反思,背後隱含的是對長期城鄉資源不均的反動與實踐。循著對在地全球化的熱望,年輕世代的返鄉實踐如何重新架構在地和本土的全球接軌?闖世代及數位原民在社交/自媒體的溝通與流動,於開創在地產業經濟想像外,如何穿透地方邊界,重新建構在地文化公共領域?邀請您共同思辨。
子題六:「闖」文化.人類世:文化中介的能量與生態永續
數千年以來人類活動造成大規模的地質變化,從碳排放、氣候暖化、海平面升高、
塑膠垃圾充斥海洋、森林砍伐縮小野生棲地,到核武測試的放射性粒子等,地球生態受到人類文化的影響甚鉅,科學家認為地球在二十世紀中期已經進入「人類世」
(Anthropocene)。從文化、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看,闖世代如何本著創新、冒險和熱情的特質,透過各類新興、新創的文化中介組織與公益團體,以及新科技的媒合與串聯,聚合人類文化的正能量翻轉當前治理體制,進而調節外在的文化生態體系?文化的闖世代如何在困境中,以嶄新的思維經營管理藝文中介組織與民間團體,重新在地方創生,追求全球化、無疆界,既環保、高獲利又慈善的新文化經濟,並確保文化的多樣性與環境生態的永續性?這些都是當前值得各界深思的新議題。
子題七:其他開放議題
💥電子檔寄至amcpntua@gmail.com電子信箱(主旨為「2019文化的軌跡投稿」)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第二官網:https://ntuaamcp.com/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網站:https://tacps.tw/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ACPMForum/
聯絡人:會議籌備小組張小姐,電話:02-22722181 Ext. 2701,電子信箱:amcpntua@gmail.com
有關研討會詳細資訊與投稿注意事項,請參閱附件說明。
政策溝通與行銷對民主社會的意義 在 財經部會社群媒體策略分析— 以中華民國財政部Facebook 粉絲 ... 的推薦與評價
為提升政府機關社群媒體之經營品質,強化政府與民眾即時溝通. 效能,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7年首次試辦「政府社群 ... 研究結果顯示誘因行銷對三項互動行為有正向顯著影. ... <看更多>
政策溝通與行銷對民主社會的意義 在 梅高文(趙杰)的公共行星- 主題:公共管理丘昌泰教授於2022 ... 的推薦與評價
1.社群媒體行銷不得違反行政中立法:政府機關運用社群媒體,聘僱小編製作梗圖本是溝通政策立場的另一種創意方式,但不宜作為攻擊政敵、塑造假象或製造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