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宮很好玩
#ARVR3D通通有
#不用曬太陽就可以逛
大家知道「線上故宮」嗎?前一陣子我去逛了幾次,非常好玩,有AR/VR、3D、Podcast、Google Arts & Culture等各種介面,來跟大家介紹幾個有趣的。
首先是 #720度VR虛擬實境 ,帶你從故宮正門一路往裡走,平常曬太陽走到腳酸的超大場地和樓梯。在線上故宮,點點箭頭,就身歷其境!
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從哪裡逛,線上故宮同樣也有設定各種主題精選路線,就像有導覽員帶著你逛各個展間。我最喜歡「皇帝的玩具箱」,可以一覽皇帝過去把玩的珍品、金銀文物!
故宮最有名的 #翠玉白菜 、 #肉形石 、 #龍藏經 等經典收藏。在線上故宮,設計成3D展示,可以左翻右翻、各種角度觀賞,甚至比去現場看的還清楚😍
線上限定和Google Arts & Culture合作的展覽,精挑細選19個主題,也很值得看,未來也期待會有更多的展出。
其他還有開播到第三季Podcast,每一集講述不同文物故事,例如「張大千其實有些叛逆」、「朕知道了!揭露奏摺秘辛」、「古代的移動便利商店」,光是主題就讓人很想一探究竟。
還有 #線上展覽,除了故宮自己策展,也邀請民眾親自參與線上策展,用不同的角度詮釋文物。像是「超想睡特展」,介紹過去各種形態的床以及與床有關的圖畫,我才了解原來床在古代不僅是臥具,更是坐具被當作椅子使用。
Youtube頻道,不僅有文物與展覽精彩的介紹影片,還有一個相當新穎的主題叫作 #古畫動漫 ,讓書畫上的人物動了起來,就像在看動漫一樣。
#線上故宮
#還可以更好
今天正好教文委員會安排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吳密察院長業務報告,我趁機和吳院長討論線上故宮怎樣可以更好。
院長說,故宮自2000年以來便開始投入 #數位 工作,只是過去都統一放在官網裡。隨著數位內容發展越來越多,又因為疫情,便另外成立 #線上故宮 集結所有的數位資源,讓民眾更容易使用。
#實體故宮國外遊客佔快8成
#線上只佔2成
統計顯示,2019年實體故宮遊客共350萬人次,國外遊客276萬人次,佔整體的78.86%。
但線上故宮2020開辦第一年的500多萬瀏覽人次,國外瀏覽量卻僅佔兩成。
還有,實體八成的國外遊客以中國、日本、南韓等國為大宗;線上兩成的國外旅客改變成以美國、日本、香港、新加玻等國為主。
明顯的是 #中國 消失了,院長回應我中國民眾可能是受到網路 #防火牆 的限制而無法瀏覽。
但我也發現,除了中國, #南韓 也不見了。
目前故宮官網的語言設定分別有中文、英文、日文;而線上故宮只有中文與英文。或許是因為語言限制,影響國外遊客瀏覽的便利性,我建議院長可以研究看看增設線上故宮的語言。
故宮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博物館,實體遊客減少,正是 #化危機為轉機 的機會。
實體故宮外國遊客很喜歡,就要想辦法在線上故宮呈現,拉高線上故宮的國外遊客到訪數及比例。尤其是後疫情時代,台灣民眾有實體到訪的機會。外國遊客實體機會減少,必須要把遊客導入線上;更要努力觸及更多國家。
#線上故宮只計算總瀏覽人次
#改變計算項目才能對症下藥
#改善線上瀏覽品質
目前只有計算 #總瀏覽人次 作為成效指標,無法得知遊客平均在網頁的停留時間、不重複瀏覽量、跳出率、瀏覽頁數等資訊。
舉例來說,瀏覽者在網頁停留的時間越高,也就代表內容品質會讓瀏覽者想看完。跳出率越低,也就代表瀏覽者有再次點擊網站內的其他內容。
所以我也建議院長,要增加線上故宮的成效指標,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精進使者的線上體驗。
#線上帶動線下
#更好線上故宮可以吸引更多實體遊客
我認為線上故宮除了因應疫情,還要隨著數位科技發展做整體設計。更好的線上體驗,會促進瀏覽者「想要去現場看一看」的動能;就像我們看到超美的景點照片,也會想著有機會要去看看實體。
線上故宮絕對是一個值得再更多投入的方向,期許故宮進一步行銷到國際各國,帶動臺灣觀光。
#來逛線上故宮
https://theme.npm.edu.tw/npmonline/
邀請大家有空逛一逛、看一看。留言分享發現了什麼有趣好玩的內容,或是告訴我還有什麼可以精進的方向。
也請大家一起分享給你的朋友、家人,讓更多人都能參觀這麼棒的線上故宮!
故宮南院停留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嘉義旅行 #故宮南院
這回再訪嘉義,便預留半天時間,在回程前特別繞來故宮南院。
即便心想選定一兩館最想看主題就好,但還是又貪心的選了兩館,加上語音導覽解說得不少陳列牌未說明的細節,來到戶外藝術區時只剩不到一小時。
但園區原來如此大,只能環繞相對較小的至善湖(另一個至德湖已不知邊際在哪)步行一圈,戶外裝置作品也只求有緣相遇的幾件。
#故宮南院建築
雖然原本很期待原得標建築師Antoine Predock以玉山為主館、搭配竹林山水的嘉義阿里山意象的設計概念。
但現存由姚仁喜的設計,則較偏離台灣意象,而是從書法的濃墨(主展館及典藏館空間)、飛白(玻璃與鋼柱交錯的虛量體)、渲染(連結前兩者空間)三種筆法,打造成三座流線型量體交織而成。
但說真的,若不是從官網的俯瞰照,走入建築中是沒太多感覺,倒是覺得十分神似宜蘭的蘭陽博物館之再進化建築,也不錯,但倒也沒有特別驚艷。
戶外美術館區,夕陽西下時分,光線、色彩美到任何一個角落都讓人想多人停留。但實在有點趕,加上戶外區實在太大,光是園區景點就高達13處,而且包括像南瓜廣場等都還在整修中(所以草間彌生的作品也被包起來)。
看了 #風涼畫,湖中央的 #忘筌捨筏 等。
很喜歡的 #台繡妝,這是由藝術家成若涵所創作,以鋼鐵媒材,打造不同色彩繡布,中間則以臺灣民間信仰的祥獸等為圖騰縷空。
如晾曬在綠草皮的繡布,風一吹,藍空映照,一席文化編織的布如歌般,穿越歷史,遁入現代及遠方的時空。
另,故宮南院的菸灰缸,每個都是瓷器造型,又季節花、夕陽也太美了。
#展覽
相形多年前常在北京工作,常走訪故宮一帶,臺灣故宮真的珍寶太多。
光這回南院以清皇帝最愛的古玩奇珍為主題的多寶格,一次展出就是高達619件。
三大單元,#收納古玩 #開箱趣味 #藏物格架。
真是奢華的扮家家酒啊,根本是越超精品的瓷器蒔繪寶物箱,外觀比小行李箱還小,但隨著器物不同,設計不同樣式的多寶格,細緻精巧。
裡頭分格設計,無法想像一個寶物箱,就有多達60-70件藏品,而且寶物包羅萬象,從外到內無不是可以欣賞之處,好玩的還有以寶物型而設計的縷空拉板,或是以明屜、暗屜多層次交錯,開箱文簡直讓人驚喜連連。
像是喜歡到處遊山玩水的乾隆皇帝,還特製可組裝式的桌腳,以便到了郊區,也能輕鬆作為桌子,提筆揮毫等。
#人氣國寶
戶外作品的 #玉山與熊,原來作品無敵迷你
乾隆的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實在太美了
北宋 #汝窯 的青瓷水仙盆,溫潤的天青釉色、開片紋路色美工細,名瓷之首外,保存又完整,光為了這全世界僅存不到百件之作前來,就應很值得。
#佛教文物 也讓我十分喜歡,特別是北齊的。
相較於北魏佛像造型挺拔秀美,北齊時代因石雕立佛盛行,開創雕刻新風貌,背屏式佛像減少,淺刻純熟,線條柔美,而以單體圓雕為主流,更能表現出其袈裟的輕薄貼體、臉部線條的精細及神韻。
故宮南院停留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ay3
原來嘉義可以搭船去澎湖,還只要一個小時!好想去澎湖、好想去阿里山啊~
環島突然跳島,感覺好帥
到故宮南院時還是陰天,但壯麗的建築外觀還是很很有氣勢。滿懷期待的購票入館內,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寄明信片。
不是我崇洋媚外,只是我很需要故事,單看這些文物其實挺乏味的。語音導覽感覺像大陸尋奇會出現的解說,也被我放棄了。商品部同樣沒有驚喜,買了紙膠帶只能說是強迫症,而且他的確比較漂亮(有貼一小段在明信片上寄給你)。整個館讓我待最久的,竟是最後一個小房間。
那個是個可以點選影片,了解嘉義歷史的小房間。一路從清代乾隆、嘉慶,看到海盜、王得祿、林爽文、原住民到北京朝聖...然後一個屁孩衝到我面前把所有按鈕全部按一遍,故事就這樣被打斷了。
他媽的,看展殺手第一名真的就是屁孩。每一次!
抓緊時間出館,很幸運出了太陽,開心的衝回車上拿吉他、找位置拍攝,拍完後再開了一個不知所云但就是想分享眼前夕陽餘暉給你的短直播。不得不說這裡真的超適合網美拍照,景點超多。
喔對了,但裡面的餐廳一樣雷爆,只有一家,觀光區價格的火鍋店。那些可以把火鍋煮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店,都應該撤銷營業執照。
到底為什麼可以把火鍋弄的那麼難吃啊?!氣氣氣氣氣氣氣,真心建議吃飽再入館,或是門口就有711,不用在裡面排隊排到死,吃到無味鍋。
離開前我還在想,接下來到底要去哪?
然後想起了上次機車環島時,沒在雲林停留被雲林人靠北。估狗了一下,最吸引我的好像是咖啡。
恩,對
我在你想的那個地方
#環島
#嘉義
#故宮南院
#明信片
#野人
#李威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