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愛》惹笑後惹火,全劇最喜歡Francesca。
~ ViuTV製作經常踩界,之前《ERROR自肥計劃》已經受到那些「衛道」人士攻擊敗壞社會風氣,《大叔的愛》由開始到播完,因為是同志題材,一直都好奇為何「衛道」人士還未開聲,風平浪靜呢?純粹個人臆測,女「衛道」人士可能都係德斌、Edan同教主劇迷,相當投入劇情,忘記了衛道發聲。今天,終於河已完向《大叔》發出第一炮,批評劇集是糖衣入面包住大麻,推動無孩家庭,和國家推動三孩政策背道而馳,違反國安法。好大件事呀,根據這個邏輯,獨身人士,男女已婚但無孩家庭,已婚有子女但唔夠三個的家庭,都有可能犯法。犯法肯定唔應該,不過執法前也應該先教育市民,希望特區政府管理層和立法會議員能帶頭做過好榜樣,未婚的快些結婚生仔,已婚但生唔夠三個兒女的,加把勁去達標,連行政長官都未夠數,有可能違法,那又怎樣叫市民守法呢?請各位領導努力,支持!
~ 談回劇情,看日版時個人最喜歡黑澤太太條線,港版一樣,尤其簡慕華飾演翟太,一個相當適合的卡士,坊間反應已經證明,Francesca這角色大受歡迎,「簡粉」數目飈升,成為她演藝生涯代表作。Francesca這個角色充滿無辜和無奈,無端端被KK拋棄,搵著個情敵田田幫手查少三,知道KK個心不再在自己身上時,灑脫地放棄,重新起步,最後還要鼓勵前夫追求真愛,相當理智,她和Louis的姊弟戀也令人看得舒服。在搞笑、理性與深情間,劇本處理這角色可謂相當出色,而不論日版的大塚寧寧和港版的簡慕華,都用演技演活了這角色,值得一讃。
~ 德斌豁出去演活KK這角色,是這劇集吸引到更多觀眾的關鍵,尤其那些在大台轉過來的家庭觀眾,估計支持德斌居多,這角色去到關鍵時刻,突然相當理智,主動放棄田田,其實有點令人費解,之前他不是一直強調用時間慢慢培養感情嗎?結了婚仍可繼續培養嗎,之前愛得咁深,這下放棄太突然了,當然,純粹為了讓田田同阿牧終成眷屬,唯有夾硬放棄。
~ 田田這角色雖然充滿搞笑劇情,但個性上的優柔寡斷、含糊被動、不修邊幅和不解人意,喜歡上他的人大都痛苦收場,其實係個唔多討好的角色,被觀眾罵「渣田」真係合情合理。Edan演喜劇很出色,較《男排女將》時進步不少,但深情戲仍需磨練。
~ 阿牧是另一討好角色,善解人意,照顧週到,為他人著想,寧願自己辛苦,而Anson Lo演深情戲夠細膩,假以時日肯定係個出色演員。
~ 演Carmen姐的練美娟是個驚喜,正過日版的角色,這方面亦同加強了戲份有關。陳子豐可能係所有角色中最神似出櫃那個。看2018年的ViuTV劇《迷失假期》認識徐㴓喬,當時最大反應是廣東話咁正嘅,她最出名還是批評大台的YouTube節目,如果跟日本原版角色內田理央比較,個人較喜歡內田的我見猶憐,Asha感覺比較硬淨。
~整體劇本上都是大台、韓劇式的感情戲模式,幾個角色在感情上穿來穿去,在BL劇開始流行的時候,這故事最突出是找個硬朗大叔,去演出一個有少女心的出櫃角色,利用其中的反差製造喜劇效果,才令到劇集受歡迎,日版和港版一樣,成功因為演員出色。
~ 這劇推動了同性戀和多元婚姻?其實,香港還未封網,沒這劇前,日劇、泰劇和台灣電影,已經有不少BL口碑之作,潮流推動下,韓劇也會加入,香港已經是慢三拍了,就算ViuTV唔拍,這種趨勢還會發展下去,「已完」咁擔心,斬腳趾避沙蟲,將香港封網,以後只限大家睇愛國劇集吧。
~ 已經說過,個人尊重別人選擇愛情的權利,我其實同田田一樣,「最愛大波妹」,我優勝過佢,一直堅持,唔會轉機。
~ 下星期ViuTV會播《大叔的愛》日本版,之前比較兩者分別時,已經重溫過,不看了,談其他劇吧。
#大叔的愛 #Edan呂爵安 #Anson盧瀚霆 #黃德斌 #簡慕華
「教主 住 元 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和我過三天3 Days With Me Vlog | Anson Lo 盧瀚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Tsuen Wan CEO - 教主❤️《不可愛教主》有得唱啦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教主住邊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教主住邊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教主 住 元 朗 在 教主住邊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網紅 ... 的評價
教主 住 元 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GameStop時勢 造就屌絲英雄
近日GameStop(當然還有AMC、Bed Bath & Beyond和BlackBerry等)挾空倉事件,搞到全球市場震盪(本來已超買),當然被很多人吹捧為又一個小小散戶大衛,戰勝華爾街哥利亞巨人,振奮人心的神話!最新的Superhero,當然不再是Batman般,住在豪華大宅(還有私人Man Cave)、英俊瀟灑的超鑽單身億萬富豪。搖身一變,最新的人民英雄,是本來被傳統社會定性為loser(失敗者),一個跟阿媽一齊住,整天躲在地牢上網、打機,在Reddit的Wall Street Bets(WSB)群組上吹水,收了政府派錢,然後經新興網上券商「羅賓漢」(Robinhood),如遊戲般day trade期權度日的所謂「kid」(年輕人,在中國匿稱為屌絲)。
既然390萬名WSB的屌絲是英雄,那麼奸角就肯定是都市傳說(urban myth)中的傳統華爾街,由始作俑者專寫做空報告的Citron,到愚蠢做空GameStop的Melvin Capital,再到斗膽「幫拖」兼駁嘴的Steve Cohen。Citadel創辦人Ken Griffin也有夾錢「拯救」Melvin Capital,但他是正是邪則較難講,因為他的Citadel,正是Robinhood所謂免佣交易流量的最大接盤者,亦即是擺明以front run食硬散戶,賺取不義之財的最大贏家,亦因此已曾被美國證交會(SEC)罰款。
我不想評論道德上誰是誰非,市場上這種標籤沒有太大意義,但法律上極可能兩邊都有問題。首先最矚目的是GameStop的Short Interest(做空數量),直到數天前,竟然高達發行股數的140%,亦肯定是吸引WSB群眾挾空倉的最大誘因,其他如業務改革,以及Chewy共同創始人Ryan Cohen加入GameStop董事局和買入12.9%股份等新聞,都只是次要。
做空比例140%,怎麼可能?簡直荒謬!有另一說法做空比例只是流動股量的140%,對比發行量只約100%,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我幾乎肯定做空比例這麼高的最基本原因是美國對做空的監管一向模糊,naked short(不用借貨的「赤裸做空」)一直存在,法律上是灰色地帶。如同樣事情在香港發生,肯定是犯法的,在現今制度下也不太可能發生。但其實很久以前,「殼王」陳國強的成名作之一正是在1990年代初的挾國際德祥空倉事件,非常類似。他們一幫人發現國際德祥空倉比例超於股數,所以進行挾倉大行動,正股加窩輪一齊挾,結果也是挾高10倍以上埋單,跟今年至昨天,GameStop升了17.4倍,也不遑多讓,但當然規模較小,但據聞當年有不少經紀亦因此而「走佬」。
GameStop股價大幅挾高 美證交會應介入
那麼挾高GameStop的所謂散戶又是否值得崇拜的真英雄?他們在網上公開呼籲大家齊心協力挾高股價,絕對有操控股票的嫌疑。他們的自辯是傳統華爾街,一向都有所謂的「ideas dinner」,即一班大鱷摸着酒杯底,討論如何聯手操控某隻股票。這類事情肯定有,但未必如他們想像中普遍,因為現在的Big Tech公司,動輒過萬億美元市值,怎操控?
雖然很多人誇張地說今次事件又是一個重要歷史分水嶺,但此事不應會對全球市場,尤其中國,有太大長期影響,但短期波動仍未完結,GameStop的short interest仍超過100%,似乎即使Melvin已投降,仍有其他人接力做空。至周四WSB人數已升至420萬,股價已挾至500美元(開市前),情况危險,其實極需要SEC馬上介入。
需要留意的下一步發展將是SEC的行動和取態。SEC候任主席Gary Gensler的提名尚未通過,已碰上此小風波,SEC管理層青黃不接,亦是至今反應緩慢的原因之一。如反應快一點,或可停止GameStop交易,進行調查,甚至下令取消部分最離譜交易(在全球不少市場有先例可援)。事到如今,取消交易已不可能,調查仍是必須的,但即使發現有操控股價情况,又如何對上百萬散戶興問罪之師?情况類似暴動騷亂中,能捉到的暴徒永遠只是少數。SEC可以做的是收緊做空條例,嚴防naked short,然後可能需要聯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或其他監管機構,考慮如何監控網上言論,但當然必遇上捍衛言論自由的巨大阻力。另一監管方向是如何控制Robinhood等平台的KYC程序、風控、孖展借貸和期權交易額度等。
我看事永遠宏觀,企圖走前一步,多理解事情背後的意義。對今次事件,我有4個觀察:
(1)當然無法準確預測今次GameStop挾空倉事件,但這種由散戶主導的市場震盪是可料到必然會發生的,Tesla的神話,亦可說是這個散戶主導市場的第一個最成功例子。
散戶主導市場成新趨勢
這個散戶主導市場的新趨勢,本身亦是由4個原素所推動出來的。第一是資訊的普及性和分佈性,嚴重減低專業投資者相對散戶的優勢,情况類似Wikipedia(維基百科)已完全打敗過去修訂極慢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甚至中央圖書館的資料搜集模式都已完全過時。第二和第三個原因,當然是COVID疫情延續近一年,全球很多人失業、WFH、學生SFH,加上無限QE、零利率,再加政府派錢,形成Betting from Home的新文化,賭的是政府印出來的錢,表面上佣金又免,近期似乎賺錢又很容易,網上Reddit群組更呼籲齊心打大鱷,何樂而不為?第四是我多次指出過的世界虛擬化,生活遊戲化的大趨勢。對很多人來說,投資/投機此遊戲,與打Fortnite和War of Warcraft的分別不太大。投資甚至比Fortnite更好玩,因為即使打Fortnite打得叻,也未必很容易賺到錢,所以虛擬世界的成功,對改善現實世界的生活幫助不大。但如果投資/投機得好,當然可以隨時發達,可極速搬離阿媽地牢!
新晉富豪化身民粹教主
(2)特朗普才剛下台一周,新一代的變種民粹主義已開始冒出來,且已有新教主出現。一如近年全球很多的社會運動,可漂亮地說沒有領袖,都是民眾自我組織的。話雖如此,但其實這些運動一般都有一些領軍靈魂人物,特朗普就成為了過去五六年全球所謂右翼,其實主要是種族主義的民粹主義代表,並大力經社交媒體散播此思想病毒。
明顯在特朗普離去後,思想病毒馬上變異,從實體世界的暴力襲擊國會山莊,跳到網絡世界金融攻擊做空者(總比暴力好)。特朗普的基本盤(base),主要為極右傾的中低下階層,缺乏良好教育的中南部白人,今次變種民粹的鐵粉為略懂電腦和投資,教育水平較高,可能較多在東西岸,人種較複雜的年輕人。新教主可說是Chamath Palihapitiya,一名斯里蘭卡出生,年幼時以難民身分移民到加拿大,大學畢業後才搬到加州,在facebook工作,然後做基金發達的新晉億萬富豪。他是Tesla的最早期投資者之一,是CNBC的常客嘉賓。
Chamath是個很能言善辯的人,極具感染力,也有極大野心。雖已發達,但又想以他的投資改變世界,最近更想參政,競選加州州長之位。但他如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 一樣,因為是移民,所以永不可參選總統。
但Chamath跟特朗普一樣,也是一個善於玩弄民意的煽動者(demagogue)。數天前,GameStop已開始被炒高,他就故意「抽水」,在Twitter上宣布他買入一批GameStop的115美元2月call期權,表明支持WSB一方散戶。周三他又接受CNBC一個長達半小時的訪問,他聰明地首先宣布已獲利平倉,且將把所有利潤捐到一個中小企基金,扮演善長仁翁。在訪問中,他只不停攻擊華爾街對冲基金,擁有不公平的資訊和資金優勢,且經常得到政府拯救,而很多散戶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則遭遇財政沒頂之災,甚至失去居所。
這種煽動民粹言論,其實與2016年班農(Steve Bannon)的說法完全無異,當年他也是說他父親在金融海嘯中失去所有積蓄,所以他願意出來幫助特朗普參選。這些故事都很煽情,是否完全屬實根本不重要,但事實是擁有最大道德風險,政府包底free put的是銀行,非對冲基金,而當散戶亦得到很多的直接和間接幫助,包括債務重組,以盡量減少被銀行call loan情况。今次COVID疫情,當然幾乎每個美國成年人都已收到兩張支票,總數最多2600美元,可能再有1400美元,失業金亦已獲增加和延長,不少人下崗收入比上班還要好!
最重要是Chamath跟特朗普(表面上)一樣,都是富豪(billionaire),而且他就是華爾街的新代表,大部分財富來自投資,但就虛偽地假扮是站在貧窮散戶一邊,仍是權貴圈外的outsider。他連華裔的糟糠妻都已放棄,現任女友為一位意大利富N代兼模特兒!
不論左右,我勸喻世人對所有demagogue都要非常小心。
倘美國變得更分裂 中國雖得益不可取
(3)Chamath的言論,可能有助他自己政治前途,但對美國社會修補裂縫一點幫助都沒有。他除了火上加油,增加所謂貧富之間的仇怨外,更不停以kids來稱呼這批新WSB英雄,即故意增加年輕人和中老年人之間的矛盾。此舉非常危險,從香港經驗已見過,非常有效分裂社會。更極端點,Chamath之類,會否主張完全放棄治疫,殘忍地讓大量老年人死亡(當然年輕人也可以重病和死亡,新變種病毒更有迹象顯示影響年輕人較多)?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對美國有好處?
其實如果美國真的變得更分裂,狹窄來說最大受惠者可說是中國,將導致更多資金流向疫情、經濟和社會都更穩定的中國。但當然一個更不穩定的美國,亦可能令到全球安全更受威脅。拜登對中國的取態仍未確定,但如民粹壓力加大,不論左右,大概率對中美關係沒好處。
(4)說到底,挾空倉這件事只是頗具娛樂性,分散注意力的擾攘,美國以至全球應該100%集中精神對付仍日益嚴重的COVID疫情。新的英國、南非和巴西變種,感染力最少比原來的高50%,理論上可導致10倍死亡總數!最新研究顯示死亡率也或高了30%,乘起來總死亡人數可以更高!現今疫苗更可能對南非株病毒效力較細。
唯一應付方法是與時間競賽,加速接種疫苗,拜登已把目標提升至每日150萬人,能否做到仍未知。大部分其他國家的步伐更慢,連香港都未開始,發展中國家更慘,更不公平,估計到年底,最多只有10%的人會得到疫苗接種。
投機散戶不懂見好就收 恐悲劇重演
P.S.大家還記得去年6月,美國一個年輕人Alex Kearns在Robinhood平台亂炒期權,他以為自己輸了數十萬美元(有說他看錯報告),結果自殺身亡的新聞?非常可惜,不禁想像假如他當時沒有自殺,到了今日,幾乎肯定他必是WSB大軍之一,甚至可能已發了個小達。
但倒過頭來,如這些WSB投機者,不懂見好就收,又將出現多少個如Alex Kearns般的悲劇收場?
(中環資產持有Tesla及facebook的財務權益)
教主 住 元 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中國人均壽命將率先彎道超車
在2017年,我曾寫過一篇有關以濫藥死亡率來衡量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成敗。當時美國人均壽命,在發達國家中非常罕有地已連跌了4年(英國難兄難弟,也陪着連跌數年),從2013年的78.94歲,跌至2017年的78.84歲。當時人均壽命下跌的主因為濫藥,尤其芬太尼(fentanyl)之類的鴉片類藥物(opioid),加上酗酒和自殺率同時上升,就形成所謂的絕望死亡(death of despair)危機。
此絕望死亡危機的背後原因當然是美國低層下50%人口的生活水平,在過去30多年來,不止毫無寸進,反而有所下跌,40%美國人連400美元應付緊急事件的錢都沒有。但上層人口,尤其Top 1%的收入和財富,反而急速增加,他們賺取全美國總收入的21%,更擁有全國約40%財富。貧富懸殊不斷加劇,已到危險地步,新加坡前外交官和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稱美國已成為一個「財閥當政」(plutocracy)!
低下階層絕望 釀極端民粹
這種低下階層感覺絕望的氛圍,當然正是讓各種危險的極端民粹、國家,甚或所謂本土主義發酵的最佳環境。在1930年代,一戰後的德國人感到不憤被《凡爾賽條約》不公平且過度苛刻懲罰,助就了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崛起。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感到徬徨和絕望,酗酒(包括甲醇)問題日益嚴重,男士平均壽命曾跌至60歲不到,到普京上台,終於幫到俄羅斯找回自尊,人民找回自信,才止跌回升。
同樣地,2010年代中期,美國也開始出現危險的、充滿種族歧視的民粹主義,甚至是一個「邪教」。此浪的高潮就是在2016年選舉中取得勝利,成功把「教主」特朗普推進白宮,當然亦需要感謝美國實質是反民主的選舉制度,以及俄羅斯多年悉心培植和選舉干預。
雖然特朗普萬般眷戀總統權位,選舉後兩個多月仍不停掙扎,不停否認落敗的事實,甚至鼓勵民眾衝擊國會山莊,企圖發動政變,但結果仍然是失敗。所以不認、不認、還須認,前數天,特朗普終於承認拜登將在1月20日成為總統,但請留意他仍未承認落敗,在他口中(未必是心中),他是以大比例贏了選舉,只因拜登作弊而盜取了勝利。此說法仍然非常危險,他的「邪教信徒」仍可能在1月20日或之前繼續搞事,甚至進行恐怖活動。只希望今次美國FBI、各地警方和國土安全部,以至軍方都會作出較好的預備,以防再發生如上周,容許支持特朗普的暴徒再次攻陷國會(不少傳媒稱之為本土恐怖主義者),出現大量暴力事件,或甚至阻礙宣誓就職大典。
上周事件中,軍方嚴重失職,不知是受到命令,故意拖延派出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s),還是軍方自己太過敏感,不想重犯夏天被特朗普利用來鎮壓和平示威者的錯誤。無論如何,美國軍方已再次更加嚴重地被政治化,對全球最強大的超級強國而言,殊非好事。更可惜的是和平交接權力的超重要傳統,已被徹底破壞,特朗普更將是150年來,首位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原總統。但事到如今,特朗普缺席應反而是好事。據報,五角大廈企圖亡羊補牢,已派遣到華盛頓戒備的國民警衛隊人數,比駐紮在伊拉克加阿富汗的總數還要多,實在有點諷刺!
安全準備是一回事,政治是另一回事。雖然近日連特朗普都被迫言不由衷表態遣責暴徒,且呼籲支持者保持克制和平(香港反對派政客連這一點都一直做不到),但事情怎可能這麼容易完結?前天我跟某美資大行在紐約的總策略師聊天,他明顯是個特朗普支持者,他情緒低落,表示因見今天美國分裂情况和暴力事件頻繁而痛心和擔憂(跟我對香港2019年情况感受雷同),但他預期即使1月20日就職典禮大致和平,拜登對共和黨人伸出橄欖枝,右翼保守派支持者仍必深深不忿,國家分裂情况未必能改善。他形容特朗普下台並不代表分裂的「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反而更似只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如他的說法反映真實情况,美國有排煩!
拜登宣誓就任總統概率仍最高
即使特朗普任期剩下的日子只有6天,但仍充滿變數:
(1)他完成任期,1月20日中午拜登宣誓就任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這個場景的概率應該是最高的,50%以上吧。
(2)眾議院已投票通過要求副總統彭斯啟動憲法第25條修正案(Article 25),聯同過半數的內閣成員通過罷免總統法案,然後由副總統彭斯接任成為總統。但彭斯已表態拒絕,特朗普更自誇第25條修正案對他是零威脅,似乎暗示與他早前批評不忠(特朗普支持者在上周暴亂中,更高聲呼叫要殺害彭斯)的彭斯取得默契。所以我認為此發展的可能性不高,不到10%。
(3)另一可能性是特朗普辭職,這亦是我數年前已曾作出過的一個預測。以特朗普的性格,本來很難要求他辭職,因為這做法等於認錯和示弱。不過,即使近日的遣責暴力,也不可能是真心的,那麼為什麼他會願意講呢?出發點肯定不是愛國,較大可能性是他害怕未來的法律責任,搞得不好,最後不止他,連他的子女都可能因貪腐和煽動叛亂等嚴重罪名而入獄。
近日有記者問特朗普會否辭職,奇怪地他竟然沒有破口大罵,只拒絕回答。其實對他來說,以辭職換來彭斯的特赦,可能是最佳選擇。此做法亦可能是對國家,甚至拜登和彭斯自己的最佳結果,更有尼克遜的先例可援。
在國會暴亂發生前,我已詳細分析過特朗普下台後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當時我仍不肯定司法部會否真的採取行動,因為雖然美國表面上是司法獨立,但當然在此等關乎總統的案件,仍必有政治考慮(天真的人請夢醒)。而且國會暴亂發生後,如特朗普不獲特赦,所有人肯定已毫無選擇,必須追究到底,入罪機會極高。
有人認為總統可能有權特赦自己,但此憲法解讀當然極具爭議性,亦從未發生過,所以可免則免。拜登當上總統後,當然也有特赦權,我也相信他想修補國家裂痕,本不介意放過特朗普。但不幸出現國會暴亂,死去5人且包括一位警員,令到拜登極難大方特赦特朗普。即使他肯,亦極難服眾和對其他民主黨人交代。
彭斯接任總統特赦特朗普 利爭下屆大選
剩下來最適合給予特赦的必定是彭斯。從他角度考慮,他也未必完全想做這個「醜人」,如輿論的「spin」控制得不好,他可能會變成眾矢之的,被指責為過兩三天的總統癮而出賣正義,令國家蒙羞。但其實韓國式對前總統的窮追猛打,確對國家沒什麼好處,反而早日埋葬過去往前望,對國家更有利。所以如PR做得好,「第46任總統」彭斯反而可能被形容對修補國家裂痕有功勞(那麼已印上拜登46的帽子和紀念品就有炒賣價值)。
我個人不太喜歡彭斯,亦覺得他太過接近特朗普,對他政治前途不利,但他自己肯定仍有政治野心。即使他只當兩天總統,他亦將永世被稱呼為總統先生,如他在2024年再度參選,此氣勢對他有極大幫助,更有機會取得共和黨提名。很大機會拜登將是一屆總統,如下屆民主黨提名人是副總統賀錦麗,那麼在辯論會上,記者們將稱呼彭斯為總統,賀錦麗則只是副總統,氣勢上彭斯已有優勢。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辭職的機會仍存在,可能有兩三成之多。
更肯定的是,無論特朗普會否完成任期,國會對他前所未有的第二次彈劾程序已啟動,即使在他下台後,亦必繼續進行,且今次成功通過參議院的機會頗高。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已表示今次有可能支持彈劾,但仍等待詳細聆聽證據。如他支持,其他共和黨參議員亦或將支持,有可能達到三分之二的「超級多數票」要求。
共和黨棄特朗普 未嘗不是好事
既然到時特朗普已下台,為何仍要彈劾他?請留意彈劾並非法律程序,只是政治懲罰,可取消他的退休金、保安安排等,最重要一點是可阻止他捲土重來,被成功彈劾的政客,可被禁止參選任何公職。麥康奈爾和其他共和黨領袖已非常厭倦特朗普,亦可能再沒有利用價值,所以聯同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一齊把特朗普滅聲,未嘗不是好事。
特朗普年代已近落幕,那麼他到底能否通過我為他設下的測試?國以民為本,特朗普能否給予美國人希望,減少「絕望死亡」,人均壽命能否回升,是一個最公平、最重要,比GDP增長和失業率更實際的成敗標準。不幸答案是特朗普全盤失敗。他在2017年1月上台,但2017和2018年的美國人均壽命仍繼續下跌,到2019年,因對鴉片類藥物控制較嚴而終於遏止5連跌,但亦沒有反彈多少。
但到了2020年,COVID疫情抵達美國,完全暴露特朗普的無能、無知,甚至無恥,處理疫情徹底失敗,至今死亡人數已迫近非常恐怖的40萬。美國只佔全球人口約4%,但死亡人數竟接近全球的20%!對比1918年大流行,當時美國佔全球人口的5%,但死亡人數反而只佔全球的2%不到,遠比人口比例低。103年後的今天,科學昌明,今次的死亡率竟反而是人口比例的5倍,特朗普難辭其咎,故意反覆發放假消息(不用戴口罩)、假療方(注射消毒藥水),且鼓勵人群聚集,簡直形同謀殺!
疫情令美國人均壽命急降至77.48年
近月新納粹等極端分子,故意在網上發放有關COVID未有導致額外死亡的完全虛假消息,連一些愚蠢的香港暴徒都選擇相信!美國疾控中心(CDC)已公開解釋,當時數據只到10月,且不少死亡個案滯後,仍未計算在內,肯定2020年的總死亡人數將最少為330萬,比2019年高最少12%,約10%的額外死亡直接由COVID導致,其餘亦可能因COVID病人霸佔所有醫護資源,其他病人得不到適當護理而死。更重要的是額外死亡增加得最多的不是很多人誤解的老年人,而是年輕的25至44歲組別!
恐怖地,2020年美國人均壽命將急降1.13年,跌至77.48年!此數據背後更暴露美國不同種族面對嚴重歧視和不公的醜况。白人平均壽命下跌0.68年,但黑人下跌2.1年,即3倍白人的跌幅,拉丁裔更慘,下跌幅度高達3.05年!我估計拉丁裔較多非法移民,更難得到適當醫護照顧。
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每個總統和政府的最首要責任。所以客觀而論,歷史給予特朗普總統的評分,肯定應該是F!
我曾指出過COVID疫情極可能成為中國名義GDP彎道超車,提前超越美國的催化劑。最近此觀點已幾成為共識,日本和美國的智庫都先後預測中國名義GDP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原來預期早了4至5年。我預測更快一點,可能在2025年已開始超越。
中國疫情受控快 沒甚影響人均壽命
但我最近才發現,中國人均壽命在2019年已升至77.3歲,去年中國疫情初時嚴重,但幸好控制得快和較成功防止第二、第三波,所以死亡人數較少,對今年人均壽命應沒甚影響,有機會繼續上升。
所以在遠比GDP更重要的人均壽命比較上,中國彎道超車的時間點更早,可能在今年已出現!
後記:2020年香港人均壽命估計約為84.89歲,全球最高,值得部分對香港百般不滿,對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滿偏見,永遠只懂投訴的人牢牢記住,最好表示一點感恩。如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不達到全球最高水平,沒有大量補貼,使到公共醫療服務近乎免費,有可能嗎?不會所有功勞又只屬香港市民,莫非自己在家土法治癌症?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教主 住 元 朗 在 Tsuen Wan CEO - 教主❤️《不可愛教主》有得唱啦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教主 Anson Lo #盧瀚霆 @ansonlht 最熱爆嘅< 不可愛教主> 係全線Neway 同CEO 熱播緊喇 無論你係K迷, #神隊友 定#神 ... 觀塘21806988 | 沙田26353428 | 元朗22844188 ... <看更多>
教主 住 元 朗 在 和我過三天3 Days With Me Vlog | Anson Lo 盧瀚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邀請你們和我過三天,希望你們喜歡這一次的短片吧! Instagram: ansonlh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