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跟學生聊到教改的議題 但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只知道教改後的現行制度 不知道教改前的情況 所以根本無法比較 我就學的期間大概就是台灣開始推動教改的1990年代 剛好跨在新舊制度之間 可以很準確的講出我觀察的的社會狀態
我國小的時候是完全不知道念書壓力是什麼的 每天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跟看漫畫 偶爾會去安親班跟才藝班找同學
我很喜歡去安親班教室 因為那裡有個小圖書館 等他們的時候我可以在裡面看我平常看不到的精美故事書 還有一些科學的百科全書 經常看到忘我
上安親班才藝班的同學羨慕我可以每天放學回家一直玩 他們只有六日可以玩 其實我才羨慕他們可以在安親班才藝班學習才藝 因為我只能每天看電視看漫畫 寒暑假他們去參加各種營隊 我還是只能每天看漫畫看電視...
上了國中後也是一路玩 我當時分到的是公立國中的後段班 在後段班玩得更起勁了 成天跟同學打鬧 放學後留下來打籃球到七八點才回家 我那個時代流行NBA跟灌籃高手 當時的夢想是未來想當NBA的球員(長大後才知道不能看漫畫立夢想
這樣無壓力的生活到了國三後終於有了轉變 國三全校重新編班 我被分到了升學班 人生第一次終於感受到了升學壓力 一開始名次掉到全班30名的感覺讓我嚇到了 以前一直都是前3名的 現在居然變成30名 一時間難以適應
於是乎主動跟媽媽說我想補習 找到了一個很嚴格會打人的數學老師 下課前會考10題 錯一題打一下 一開始有點不習慣 被打了一兩次 後來就都沒被打過了 然後數學成績開始起飛 在班上的名次也進了前10名
在升學班的生活是很充實的 我從不知道跟一群人一起認真讀書是一件這麼熱血的事情 以前都是我一個人念書 現在一大群人一起認真讀書真的是從未有過的經驗
我的國三導師是非常兇狠的嚴師 一開班有發生高壯學生霸凌欺負同學的事件 然後他就被我們導師打飛了(沒開玩笑 是真的打飛 我們導師有練氣功)後來班上氣氛一片祥和 再也沒發生過任何霸凌事件
導師很兇狠有個很大的好處 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好好上課 而且同學很團結 會相互通報老師來巡堂的消息 感情非常好 至今我的很多好友都是國三認識的 雖然我也很羨慕之前沒編到升學班的同學 他們依然過著每天玩樂的生活 但我這一年雖然壓力大 但卻是最充實的一年
國中畢業後同時考上了嘉義高中跟高雄工專 著實讓我思考了很久 教改前的五專是很厲害的 台北商專 台北工專 台中商專 高雄工專 文藻語專 是業界響噹噹的名校 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搶著要
後來因為多數同學都選擇嘉中 我也選了普通高中來念 高一高二的我徹底放飛了自我 跟著幾個好友進了管樂社 也許是為了彌補我小時候沒能上才藝班的缺憾吧 我幾乎每一天放學還有假日都到管樂社報到 那裡有我最好的朋友 還有我最美好的回憶
就這樣一路玩社團 到了高三 才開始收心專心念書 因為高一高二都在瘋狂玩社團的影響 我的高一高二成績可說是慘不忍睹 這樣的情況沒辦法推薦甄試(就是現在所謂的申請入學 )我記得那時候我那時候是剛開始試辦的第一屆
所以沒法推薦甄選的之下 只能選擇聯考(就是現在的指考)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名額都在聯考 所以對我而言沒什麼影響
但因為太久沒碰書 一開始我採用太極端的方式念書 每天念書到2-3點 常常在書桌上睡到天亮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把成績衝起來 但這樣透支體力的我 在最重要的考前兩個月 我的身體累倒了 生了一場大病 完全沒辦法念書的情況下 聯考嚴重失常 但靠著生病前累積的實力 還是考上了東吳政治系
不過當時的大學跟現在的錄取率98%大學不一樣 當時大學錄取率低 所以不管是哪個大學哪個科系 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畢業出來都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那個時候說自己是大學生還會受到尊敬 不像現在還要被追問是那間大學哪個科系
當時候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時代 適合念書的就一路念書到大學 不適合念書的高職畢業後就早出社會當學徒 學了兩三年後出師了 就開始離開師父 自己創業 所以也是個新創事業處處萌芽的時代
我一直都很慶幸 如果我出生在這個時代 這個升學制度之下 也許我就不會有那麼美好的國高中瘋狂玩樂瘋狂念書的生活了
我不是守舊派 好的改革我一定支持 但是越改越糟糕的改革我不能接受 現在的國高中學生的所有日常成績都要被當作升學標準 如何盡情玩樂?!
從苦一年變成苦三年 每科成績都要被量化後加入升學參考 然後說這是要降低學生的壓力?!更不用講很多學生還要被迫去當幹部 當志工 參加各種營隊 進行所謂的多元學習 這種不願意強迫參加的幹部志工跟營隊有任何意義嗎?
更不用講技職專科體系被破壞殆盡 大學文組學生完全供過於求的就業慘況了 廣設大學真的禍國殃民
先分享這麼多 至於後來如何轉學到台大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文元國小編班 在 鄭昱芸 芸姐姐在議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龍國小-竹編燈籠
六年來,從社區大學單一課程介紹的竹編技藝老師到竹編班,從認識藝術竹編與生活竹編到傳承技藝,然後辦竹編展。
2021年開始,我們推動竹編班到學校與老師們和學童們進行竹編接觸與摸索。
今天到五龍國小配合即將到來的元宵節,結合竹編班的老師/學員與學校志工/老師/學童共同合作完成「竹編燈籠」。
有點難,但很有趣;或許這也是文化傳承過程:有點難,但很有趣,完成之後還會有大大的成就感!
文元國小編班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坐視?做事?教改現場不願面對的真相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十二年國教五年前上路,希望減輕升學壓力,但越來越多家長讓孩子補習考私立國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女化浪潮下,就讀私立國中的比率卻節節高升。教師團體認為這是十二年國教造成的「國中聯考復辟」,政府官員表示這不必然與教育改革有關,而是私校辦學特色吸引家長。確實難有定論,但從幾項觀察指標可見端倪。
觀察一:私中學生占比十年成長百分之五十
九十七學年度就讀私立國中的比率為九點一%,一○一學年度十點三%(首度突破百分之十),一○三學年度是十一點七四%,到了一○七學年度則為十三點六%,十年成長百分之五十。一百年元旦總統文告宣示一○三年實施十二年國教,原訂一○七學年度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關鍵時間點的成長速率變化,在人口負成長、經濟成長遲滯的情形下,沒有教育政策或升學制度的影響因素在其中嗎?
觀察二:國中體育班五年成長近兩成
一○二學年度設有國中體育班共有三一一校、一八九○六位學生,到了一○六學年度則有三七三校(成長兩成,占總校數五十點二%)、二二一二二位學生(成長十七%);同期間,國小體育班人數從七九一八人降為七七三五人,高中職校數只增加六校,從一四一校增為一四七校。這或許可解釋為國中體育發展活絡,但不成比例且無連貫性的三級體育,為何僅僅國中階段快速成長呢?真的沒有其他非體育相關因素介入嗎?
觀察三:七成國小生補習考私中
根據調查,國中小超過七成的學生在補習,國小約六十七%的學生在準備考私立國中,造就每年春節過後就是明星私中國中部招生大會考的熱季。單一學校動輒數千位國小學生應考,錄取率通常低於兩成,家長仍然趨之若鶩。國小也常將考上私中的榜單當成辦學績效,大肆宣傳。家長寧願捨棄就近入學公立國中,轉而前進私中,背後的原因,難道只是勤管嚴教、重視品德教育、具備特色課程嗎?
具備普世價值的教育理念理應無國界、無公私之分,但公立國中嚴禁「能力編班」,私中則可在私校法的特定條件下公然考試,採行「能力分校」。論者無意挑戰國民教育法第十二條國民中小學應實施「常態編班」的規定,而是想要知道,標榜有教無類的常態編班教育理念若是王道與正義,難道可以「班校有分」、「公私有別」?公立國中為了生存,只好另謀出路,各種藝才班、體育班、資優教育方案等紛紛出籠。我們的教育政策迫使公立學校更靈活、更彈性,卻讓學生看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非理性教育現場。值得嗎?決策者要坐視還是要做事,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