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孩都看得懂 #讓博物館走進生活
#宜瑾質詢報告
博物館是許多人休閒的去處,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場域!近年來,許多博物館、科教館,都用創意的網路行銷、商品設計,吸引了民眾的到訪,故宮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不過,故宮的展覽陳設,往往讓民眾大嘆看不懂!也並非所有民眾都會租借導覽器,許多展品缺乏明確的解說,使民眾與故宮的距離太遙遠,讓民眾接近博物館的契機,成了惡性循環的可能,不再造訪博物館、社教機構。
宜瑾以台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為例,向故宮來建議,應配合整體展區的設計,配置適當的解說牌,讓民眾也能充分理解展品的展出意涵,達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另外,目前故宮中許多的 #互動性 設備,對小朋友的身高不夠友善、觸控螢幕流暢度不佳,這些都可能影響民眾的博物館體驗,宜瑾也將繼續督促故宮以 #使用者中心 的角度,來改善目前故宮的互動性設施。
宜瑾也特別關心故宮南院與蒜頭糖廠五分車合作,讓五分車從嘉義高鐵延伸到故宮南院,促進觀光交通💪
文化與教育是國家的重要根基,宜瑾將持續與故宮來溝通,讓每位大眾都能看得懂博物館,也讓博物館走進大眾生活,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特別誇獎南院小編和故宮精品小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故宮精品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第二: 核心價值 -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誰優先? 》 Business is about making tough choices. 上一集就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
文化合作例子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狂迷投稿】文:AB 《Dune #沙丘瀚戰》
// 過時過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外國如痴如狂地吹奏,以至首映有「起立鼓掌八分鐘」之說,上畫後台港兩地也是一面倒好評,如此「世紀鉅作」,理應、也相信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和推敲。然而,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便是「不外如是」,主因是故事已經太舊,它的素材幾十年來已被其他電影利用殆盡,重拍如緊跟原著,其結果便是一個又一個熟口熟面的場景,沒有驚喜。
.
1. 世界觀不合時宜。原著成書於六十年代,正值能源危機、反殖民運動高峰時期,本片無疑也取材當時的世界局勢(當然,小說也參考了《羅馬帝國衰亡史》、《A Silent Spring》、《沙漠梟雄》等),問題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能源危機喊了幾十年,石油還是沒有枯竭,相反美國成功開采頁岩氣,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之餘還反過來有能力輸出石油、中國研究核聚變、各車廠開發混能車、電動車甚至氫能車、還有各種可再生能源,肉類以至澱粉皆可合成,「資源/能源短缺」已經不是一個關乎世界生死存亡的問題,國與國間的鬥爭領域更多元化,僅僅因爲爭奪資源而大動干戈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不論續集,如有的話),這種世界觀設定無疑有點過時,無法呼應當下世界的格局,也就難以令觀衆産生共鳴。
.
2. 浪費沙漠場景。說本片「拍出沙漠浩瀚」的人,一定沒看過《沙漠梟雄》,後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從各種角度、時段、距離拍攝沙漠的壯麗,它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珠玉在前,原本很好奇《Dune》拍沙漠還能變出什麽花樣,結果大失所望,那些影評都誇大其詞,事實上本片幷沒有真的聚焦沙漠景色,沙漠只是一個布景,僅此而已,完全沒有《沙漠梟雄》的藝術性,也沒有好好運用沙漠的危險性—脫水、曬傷、失去方向感(因爲有高科技)、海市蜃樓等(不知續集會否有這樣的情節),真正的「危險」就只是那些沙蟲,而沙蟲概念也早被抽出來拍成一系列怪獸電影,也被《風之谷》改造得更有特色,相形之下本集的「始祖」未免較為沒趣。
.
3. 大橋已用到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落難被部族收留練成一身武功再率衆反攻敵人的「臥薪嘗膽」、《王子復仇記》式大橋大抵是希臘神話/古代戲劇改編再改編,萬變不離其宗,主角與沙漠部落相遇>證明自己實力>一起合作生活>成為領袖的故事明顯「致敬」《沙漠梟雄》(即英國軍官T. E. Lawrence的真人真事),沙蟲保護香料無疑和西方火龍保護寶藏一類的傳說相似,因此故事主幹部份並無很大特色(電影、小說皆然)。
.
4. 政治情節乏味。我一直對西方的家族情仇、政治勾心鬥角片無大興趣,因爲怎麽拍也不會好得過中國,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已是人類各種勾心鬥角、厚黑權術的百科全書,類似的題材一百年也拍不完,西方什麽紙牌屋、什麽莊園那些只是小兒科,本集Dune的所謂家族/星際政治鬥爭劇情也一樣,無非就是搶資源,甚至連政治也談不上,就是赤裸裸的用暴力搶,沒有技巧可言。而《星球大戰》以至日本的高達動畫早已把這題材發揚光大,沒有必要回看Dune。當然,又是那一句,希望後續(如有)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著墨。
.
5. 科技設定不通。據稱作者鉅細無遺地在小說中介紹若干科技設定,那我們觀衆/讀者當然也有需要、有權利嚴謹地辯證這些設定的合理性。然而,與《尚氣》的毛病一樣,高科技世界打架卻還依賴中世紀式刀劍技擊,無論如何於理不合。據說,小說設定是人類爲了防止濫用武器,發明瞭只防高速物體却可容許低速物體穿透的shield,於是片中軍人近身搏鬥不用槍械只用刀劍。這樣的設定無疑是荒謬的,一方面片中基地有高科技火炮、敵軍太空船可以發放炸彈把基地炸成火海,人類不去管這些大殺傷力武器,却去管近身搏鬥?還有,如果一個派系可以爲了香料厚顔無耻到揮軍把主角一家殺得家破人亡,怎麽又會如此講“武德”,不去研發科技破解shield、致使全宇宙軍人的戰爭科技倒退回只用刀劍?又,即使退一萬步,兵器科技真的如此倒退,那故事中的人類至少也意識到遠距離攻擊比近身搏鬥更安全,起碼可以用弓箭吧?片中也出現過低速飛鏢,卻只用於暗殺但又不用於打鬥,何解?希望往後能夠詳解。炮製別開生面的故事設定沒有問題,但也得自圓其說,本片至少在武器設定這一點上有「講多錯多」之虞,這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很酷,讀者可能還會單純地照單全收,但放在21世紀的今天便太離譜、太難以置信了。
.
6. 情節平鋪直叙。由於需要推進劇情,沒有時間建立角色形象和性格,也沒有時間建立衝突、張力、兩難、懸疑,沒有起承轉合,一切平鋪直叙,完全可以預料(事實上單看主角 「夢境」對接下來的劇情已可知一二),就連沙蟲來襲也是幾十公里外已經可以見到,不是《大白鯊》裏鯊魚的神出鬼沒;全片速度沒有快慢之分,既沒有某些可以放慢步伐讓觀衆細味沉澱的場景,也沒有驚險刺激、節奏急促、突如其來的扭轉。雖然有著名演員加盟,但礙於人物衆多且需要趕故事,每人的發揮空間其實很少,主角的性格尤其模糊不清(可供對比的是《教父》續集中的阿爾柏仙奴,背景相似、面臨的是相似的困境,他的演技和電影對他的性格塑造是經典),是一大敗筆—不知這是否又是小說設定或往後會否改善了。
.
7. 無法帶出訊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爲經典,相信是對環保、超人類的利弊、英雄主義等大課題的探討,但顯而易見的是本片爲了减省對白、增加娛樂性,這些探討都不見了,以至本片欠缺深度,沒有發人深省的地方,給人一個强烈的感覺便是 “本片僅供交待故事之用”,正如某影評所言,是一部2小時的預告,希望續集(如有)的平衡可以做得更好。
.
總體而言,《Dune》的先天問題,在於故事素材早被其他電影分割取用,更糟糕的是這些 “後來者”青出於藍,把《Dune》的素材發揚光大成為文化符號,以至Dune本尊已黯然失色。更更糟糕的是,導演决心緊跟原著重拍,以至幾乎沒有可加工改良、與時並進的空間,進一步拖低本片的可觀性(情形大抵就似Marvel要嚴格按照60年代的漫畫重拍電影,連人物造型也要一致)。外界的好評,相信很多都是源於「科幻經典」的情意結和「拍過一次不行、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的期待。
.
再者,由於《Dune》的「agenda」很多(世界觀設定、 政治鬥爭、哲學討論、環保議題等等),如何在合理的時間、節奏和娛樂性下利用電影語言交待,如何剪裁平衡無疑是巨大的困難,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有點「既想面面俱到,但又兩頭唔到岸」之感,希望(又是那一句)後續的定位可以更加鮮明,更勇於取捨,給觀眾一個清晰的「賣點」(是藝術性(鏡頭、場景設計等,例子如《2001太空漫遊》)?哲學性(大課題討論)?演技?還是純爽片?)這樣效果可能更好,而且挾著「科幻小說始祖之一」、「科幻經典重拍」的光環(或包袱),如無法超越《星球大戰》等的水平,處境將會很尷尬,很難在科幻片林立的21世紀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任務無疑是非常艱鉅的。
.
原著故事結構龐大,而且有大量背景描述,難以用電影表達,所以也許這小說本來便不應拍成電影。如果第一集已經拍得這麽吃力,往後當世界觀進一步擴展,故事進一步複雜化,其成效如何,令人擔憂。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影患有救!
文化合作例子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腦解鎖》,裘.波勒Jo Boaler,譯者: 廖月娟,天下文化
#每天碎念一本書 #出版社推薦邀請 #文末有抽獎活動
影響我甚深的時間管理大神主管,曾向我提到一本他的愛書《心態致勝》,以他為範本偷偷學習他的我,也在讀過這本書後有了一些全新不同的思維,有些事情不再覺得自己做不到,反而會有躍躍欲試,想挑戰看看的勇氣。
就自己的經驗這之間的轉變就是源於《心態致勝》的啟發從過往認定自己本來就是怎麼樣子的「固定型心態,緩慢地變成可以理智告訴自己會越來越好,更進步的「成長型心態」。《心態致勝》雖然被歸類到成功心理學,但不只是社會定義中那種扁平的成功追求法則,我的感覺更貼近是認識自己的角度,也更能接受自己許多還可以更加進步成長的不足之處。
先提《心態致勝》,主要是因為《大腦解鎖》根本就是教育版的《心態致勝》,看完前一兩章後,果然作者 Jo Boaler 與《心態致勝》的作者Carol S. Dweck,兩人是史丹佛大學的同事,提出的主張也很相近。還有同樣滿滿精彩的大腦科學研究與實驗內容。
《大腦解鎖》直接挑戰一個幾乎是所有人都會自我設限的極端問
題:數學天賦。當然,誰的人生中沒有經歷過數學的摧殘呢?直到西元 2021 年我的生活中再也沒有見過圓、橢、雙、拋或者庭院深深深幾許有幾種排列組合問題,但過往的慘痛記憶始終留在心中,甚至午夜夢迴,想起高中數學考試,多少還是會覺得是揮之不去的惡夢。
書中以數學教育的場景出發,我想老師、教練、家中有小孩的家長,甚至學生自己讀都很適合。假如自己學生時代就知道大腦可以改變,錯誤與挫折更有助於學習成長。解不開的數學題目,可能是題目有問題,換別的方式或者畫個圖也許自己就能理解!
書中有個例子我很喜歡,一個老師試著以作者裘.波勒為名的教學法改良數學課教法,一位學生自己發現了老師沒提到的規律,還因此成為班上最酷的人!之後,學生回應校長說出的話,更是讓我覺得充滿了禪宗佛語的哲思:「你不能故意犯錯。你會故意這麼做,代表你已經知道答案,那就不算犯錯,只是愚蠢罷了。」哈哈哈
網路上有個很好笑的句子:「數學不會背叛你,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我喜歡書中提到的另一個概念,與別人合作一起學習,或許兩個人都不會,但總是可以找出更多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會比自己單打獨鬥更能夠享受到「數學之樂」?看到這一句時自己默默覺得好笑,數學會使人快樂?再對照自己的經驗,不只是數學,某些巨大到自己可能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若是自我設限,也許永遠都無法解決,但自己不是一個人啊!借用或者凝聚更多人的力量一起跨越原本看似不可能的巨大困難,只要經歷過一次,我想那種經驗的美好,確實是快樂到足以記住一輩子!
《大腦解鎖》解鎖這兩個字用的很精準,解開僵硬沒有理由的自我設限。不只數學,不只學習,面對錯誤挫折以及人生的思考也都十分受用!閱讀或許也是這樣的事吧,分享的樂趣比自己一個人更加快樂~
大家一起來買書、讀書,其樂無窮~
--
【雜訊時代,撥開迷霧的閱讀提案】
天下文化 X Readmoo電子書 全書系書展
9/30(四)前,單本85折、3本75折
書展網址:https://pse.is/3lvlkl
週週加碼優惠!
9/22《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增訂版)》
9/29《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
..✦..以下抽獎活動辦法..✦..
天下文化提供電子書回饋給「出版魯蛇碎碎念」的粉絲:
在 09/24 中午12點,在本則貼文留言:「我想看天下文化《書名(自行填寫)》電子書!」就有機會抽到你。
共抽出 2 名幸運粉絲。得獎者可獲得「天下文化」讀墨電子書乙冊(以兌換碼形式提供,非紙本書)。
#感謝B編的活動貼文格式
#天下文化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大腦解鎖 #心態致勝 #宣傳機器 #不當決策 #不工作的世界 #多模型思維 #目標 #致富心態 #漫步華爾街 #造局者 #雜訊......(簡短列出自己書櫃中,天下文化的書,喜歡都可以試試看喔,我自己都有帶一本走,哈哈哈)
by 餵鹿吃書
文化合作例子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第二: 核心價值 -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誰優先? 》
Business is about making tough choices. 上一集就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誰是你首要顧客?
今集我會同你探討第二個策略問題: 核心價值 - 你是把公司股東、顧客、或員工利益行先?
How do your core values prioritize company shareholders, emoloyees and cuatomers? Who come FIRST? 當有衝突,邊個利益行先?
根據哈佛教授 Bob Simons 呢本書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冇話對唔與錯。 但搞唔清楚就一定錯。三選其一,你揀邊個行先?
(1) 公司/股東 (Shareholders) 行先? 李嘉誠就最出名股東行先。佢退休前最後一次主持長和系股東會,被問及一個出色的企業家最重要是什麼,李嘉誠話:「最重要忠誠為股東爭取正常收入,為股東設想,投資有前途項目,派息要合理,將股東利益排第一。」 我諗你咁多年都聽唔少佢講話股東利益排第一。 因此,好多人都話同長實做生意唔簡單, 甚至乎有時畀人感覺 (no offense) 賺到盡, 一蚊一毫都同你計,why? 因為股東利益行先,佢又啱喎。 但做善事? 李嘉誠本人捐幾十幾百億佢就好疏爽,因為唔關股東事。
Core value (核心價值)係股東行先,即係公司利益行先,成日話為公司著想,即係等於話為公司股東著想。 因此好多上市公司, 甚至乎初創企業,都會有 employee stock option,希望員工同公司利益一致。 希望佢哋由朝到晚都諗住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為公司 = 為自己增值。
根據呢本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AIG (AIA 母公司)、Citigroup、Pfizer 輝瑞藥業都係出名 shareholders 行先的公司,也是好成功的公司。做生意就係先講賺錢, 天公地道。
(2) 有啲公司嘅 Core Value 就係顧客行先 Customers First。例如,Johnson & Johnson 強生,係1943年就 craft 咗呢個 Credo (教義) :
We believe our first responsibility is to the patients, doctors and nurses, to mothers and fathers and all others who use our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are responsible to our employees who work with u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are responsible to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live and work and to the world community as well....
Our final responsibility is to our stockholders. Business must make a sound profit....
When we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 the stockholders should realize a fair return.
Johnson & Johnson 的核心價值 core value 係顧客行先、員工第二、community 社群圈子第三、股東利益排第四。
我相信好多公司都係「話」顧客行先, 但有冇寫到好似強生咁清楚呢? 當然我相信更加多嘅公司,就係口講一套,做另一套。 口講顧客行先, 實質上遇到任何金錢利益,就縮數,公司/股東利益行先。
例如你開間茶餐廳, 有啲食材就嚟到期, 喺掉同唔掉的邊緣, 又唔會食死人,但又未必係最靚料,咁你會點? Be honest! ..... 公司賺少啲都揼?你就係顧客行先。 側側膊,唔多覺照用,慳番啲成本? 你就係公司行先。 無話對與錯, 最緊要搞清楚。你知啫,但係全公司同事知唔知? 能唔能夠全部人都言行一致?
(3) 如果我問你,有 covid 肺炎前, 某航空公司嘅股價喺呢道, 現在估計應該係邊? 如果我同你講仲高過肺炎之前,你會唔會信? 肺炎前係每股USD57,依家? USD62,高咗近10%。 佢就係美國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 記住呢個係全球最多人染病嘅美國喎,有排都未走出疫情。佢就係出晒名 Employee First 嘅公司。Yes! The airline puts employee happiness above customet satisfaction. 員工開心,更重要過顧客滿意程度。
Southwest ranks employees first, customers second, and shareholders third. 員工第一、顧客第二、公司/股東第三。
你有無坐過Southwest Airlines 嘅飛機? 搭飛機通常最悶嘅就係一開始嘅 Safety Annoucement 安全提示。 但如果喺 Southwest? 你會聽有人講 jokes .... 有人 Rap!
呢啲講笑、唱歌、跳舞冇得迫。 員工開心,佢哋就自然會做。 你上網睇到會更多更多其他搞笑例子。
Southwest company blog says: "We believe that if we treat our employees right, they will treat our customers right, and in turn that results in increased business and profits that make everyone happy."
Employees come first 嘅理念,令到Southwest Airlines 每兩秒鐘就收到一份 job application, 每100個人申請,只有兩個人能夠成功獲取錄。2% acceptance rate, 好多傳媒都話去 Southwest 返工仲難過入哈佛! 有好嘅人才,就自然有好嘅服務,有好嘅業績。 亦都因為咁Southest Airlines 一間公司嘅市值,曾經係等於美國所有其他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Delta, Continental, UA etc)加埋嘅總和,都唔夠佢一間公司值錢。
你唔好以為Southwest Airlines 淨係員工開心喎,根據權威市場研究公司 J.D.Power 2020 survey,Southwest Airlines 嘅顧客滿意程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都係全美國最高,both long and short-haul. 長短途都贏曬!
但老實說,坊間有幾多間公司會大聲講話員工行先? 間間都話顧客行先? 但諗真啲,係唔係真呢? 轉一轉個優先次序, 會唔會有另一番景象呢?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 係你嘅核心價值邊個行先? 冇話對與錯。 但最緊要搞清楚, 萬一互相有衝突,你會揀邊個先? 係咪全公司上下同事、顧客、股東、合作伙伴都知? 你是否言行一致?
因為錄呢條片,我都問咗自己好多問題。我自己盛滙商舖基金係邊個行先? 我老婆答案即刻答我: 「你梗係員工行先啦! 因為嗰次點點點.... 」
Yes. 我自己商舖基金係員工行先 Employee First 嘅公司。因為我成日都同同事們講:
「錢賺唔晒,最緊要大家 happy!」...
「唔鐘意賺嗰個人嘅錢,就冇賺!」...
「我哋人少少,賺多啲,遠遠好過人多多,個個賺少啲! 大家都想養家活兒,搵到、洗到、身體好!」
我相信只要能夠建立一個好嘅 culture 企業文化, 大家同事們自然會作出個啱嘅決定,買舖賣舖,有條好嘅 team,真係好難輸。 因此,老實說,如果有邊個客唔妥我嘅員工,我通常都會「唔妥」返佢 - 當然呢個要建基於你哋員工嘅信任。
To me ....「顧客不是永遠對的!」 選擇適當的顧客,長遠回報會更佳, 對你選擇嗰班顧客回報都會更佳。我係道都好幸運地同你講,我商舖基金由2016年成立以來加入的同事們,公司基本上係冇人走過。Turnover 近乎零! 你對人點,人就自然對你點! As said ... 錢賺唔晒,最緊要大家同事們Happy! 人客/公司自然賺錢。
你呢? Who comes first in your business? Company/Shareholders, Customers, Employees? 你公司嘅核心價值,邊個是優先? 無論你揀邊個都好,係唔會同你選擇嘅Primary Customers (首要顧客)有衝突, 只會更加強化你服務佢哋嘅能力及提升你競爭力。 最緊要搞清楚 WHO COMES FIRST!
有興趣聽多啲,就來我五月份星期六嘅早餐會啦! 呢兩集同你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同埋 Who comes first? Company/Shareholders, Customers or Employees?
下一集同你,What Critical Performance Variables Are You Tracking? 追數? 你應該最追幾條數?
。。。。。
五月份早餐分享會 Topic: The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by Harvard Professor Robert Simons
哈佛分享: 七條做生意策略問題
2012至2014間,我連續三年在哈佛上了 Robert Simons 的堂,畢生受用。我自己成間商舖基金公司都是建基於這本書。
有興趣 sign up la ? 每次限四位 (包括我)。 人多傾唔到計。
5月1日或8日或15日,星期六早上9時開始,約三小時。地點中環。
對象: 管理層/生意經營者/創業者,連我限4位。
有興趣參加的話,請 whatsapp 你的名片給 Suki (我助手) (+852) 5566 1335。
大家交流做生意最重要的幾條問題。
我唔係靠呢行搵食,免費,我請食早餐 ? Be friends ..... 有機會到時見你。李根興 Edwin
www.edwinlee.com.hk
聯絡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1143
。。。。。。。。。。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各大書局也有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Htr47wQY0o/hqdefault.jpg)
文化合作例子 在 Teri Timeou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喜歡的話記得留言讓我知道,也別忘了訂閱我的頻道和開啟通知哦!
Hey all!
Make sure to leave a comment to show love, and don’t forget to LIKE, SHARE,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RING THE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thing from me.
-TERI xx
☾ ALSO FOLLOW ME ON 追蹤我
Instagram:@teri.timeout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ri.timeout/
Giva Divas:goo.gl/pVSAiC
☾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IBOTr_clQ/hqdefault.jpg)
文化合作例子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本來充滿特色,例如重慶大廈,絕對是真香港的體現。《時代雜誌》將香港的重慶大廈譽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而按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的說法,重慶大廈屬於「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據他非正式統計,大廈住客至少來自全球120個不同國家,除喜愛租金便宜的背包客,還有來自加爾各答、孟加拉的逾期居留客,日常在大廈餐廳工作,販售冒牌手錶、手機等,賺匯款到家鄉;也有來自非洲的商人,甚至音樂人、唱片監製、rapper;更有一批無國籍的第三世界難民、尋求庇護的人,結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社區。重慶大廈的居民不少,估計可容納數千人,而世上人口最少的國家,像瑙魯、圖瓦努等島國,總人口也不過一萬人。換句話說,重慶大廈的住客、旅客,不但粗具衛國家規模,還儼然一座「小聯合國」。
可惜香港人對重慶大廈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傲慢與偏見,政府更是完全不知善用。麥高登以「他者」視角,發掘了屬於「我們」香港人的重慶大廈,引領不少外國媒體一同探索,將這座最能象徵香港獨特文化背景的大廈呈現在國際間。反而「我們」從來對這個地方都有一種誤解,將罪案、社會問題跟大廈拉上關係,隨着香港回歸,重慶大廈難免慢慢喪失獨特性,也許反映香港正不知不覺間,放棄一道又一道與國際接軌的橋樑,最終喪失曾經擁有的國際特質,淪為普通的中國城市。那時候,世人只知馬拉喀什,還會來香港嗎?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9219442
#重慶大廈 #GordonMatthews #國際都會
Background Music Credit: ROYALTY FREE MUSIC by BENSOUND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8B2rhLmzc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