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技投資趨勢?科技股還能一飛衝天嗎?】
#科技觀察 #採訪筆記 #投資趨勢
📍完整文章好讀網誌版▶https://pse.is/3c733z
2020年對於許多投資人說,是充滿驚奇的一年,經過疫情衝擊後,台股扎實上演V型反轉,2/5封關日在台積電領軍,半導體護國群山發威下,收紅收在15802點。
如果算一算每位股民的平均荷包,大概都賺了百萬之多,你賺到多少錢呢?📈📈
不過統計歸統計,實際上不可能所有人都賺錢,絕對是有人賺有人賠,就看你有沒有投資眼光,是否押對寶,因此知道趨勢很重要,找到好的公司、有潛力的標的,#抓對產業向上趨勢,跟著乘風破浪不是夢,
這周廣播節目《科技領航家》就特別請到復華投信 #王萬里副總 來聊到底2021年有哪些重點科技股投資趨勢,晶圓代工、面板、DRAM、電動車都漲翻天了,#還能再漲嗎?
說真的,金鼠年,不少身邊朋友看行情是既樂觀又害怕,從美國大力實施QE後,資金行情讓台股萬馬奔騰,
#但也有不少專家擔心這是泡沫,「價值型投資大師」之稱的資產管理機構GMO創辦人葛拉漢(Jeremy Grantham)最近就警告,美國股市原已處於「史詩級泡沫」之中,拜登的經濟復甦計劃,將推動泡沫達到更加危險的新高度,
而美國銀行 (BofA) 的賣方指標顯示,華爾街分析師的看多情緒,已達到自 2007 年 8 月金融海嘯前夕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危險高點」。
🤔#美股這波真的是大泡沫嗎?會在數月內破滅嗎?我們會不會農曆年後面臨一夕變調的局面?
萬里副總在錄音間笑笑回應我,「頂多回檔,但不至於泡沫。」
🤔#怎麼能這麼樂觀?
萬里副總分析,首先要了解泡沫的形成,是伴隨著「#夢想」,所以催生泡沫,就是我們所謂的「本夢比」,
但看一下現在的情勢,特別是美國財報周結束後,目前龍頭股,像是尖牙股(FAANG),包括臉書、亞馬遜、蘋果、Neflix、谷歌財報都很亮眼,目前本益比大約30倍左右,且有實際獲利。
而觀察為何這些尖牙股能財報亮眼,其實是有堅實的科技趨勢支撐:#WFH帶動強大的包含家庭和企業數位轉型熱潮,
舉例來說,微軟第二季財報顯示雲端伺服器相關業績成長五成,超越原本市場預期,就是因為疫情衍生的遠端辦公、5G、電動車等等,都催生雲端伺服器需求。
另一方面,雖然許多人都覺得特斯拉去年股價漲七倍,本益比高達破千,真的很貴,但若觀察各國政府訂定燃油車落日條款,以後鐵定都要換成電動車,
依照目前電動車滲透率只有2%情況來看,未來成長規模仍非常驚人,相比之下,現在就不算太貴了。
而這樣的整體科技趨勢翻轉,回到台灣來看,也帶動了包括晶圓代工、面板、DRAM產業在2021年持續暢旺,不僅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面板也在供給減少(三星退出LCD面板)需求增加,以及記憶體需求大幅增加下,#一同迎接這波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正向上漲趨勢。
我開玩笑問副總,看樣子這波科技轉換的動能真的很強,有點類似當初電腦剛問世時帶來的時代革命,科技股搭著趨勢浪潮會往前衝,#該不會現在投資科技股或科技趨勢基金會比其他標的更穩健安全吧?
副總笑著說,沒錯。而副總自己曾任職於英特爾,從科技宅宅變成外資金童,現在旗下部門掌管全球、區域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海外產業股票型基金,
其中 #全球大趨勢基金一年報酬率超過五成,十年報酬率更高達216%,因此對於短期、長期投資策略布局都很擅長,而即便手下有如此多基金,他最看好投資科技趨勢相關,最穩最安全。👏
🤔布局2021年科技產業投資,建議的投資工具或方法?
副總列出三點提供參考:
1.#看長不看短:
#長期關注、擁抱它,順著趨勢走。投資科技趨勢相關標的,一定要看長不看短,因為科技趨勢都是一整波的,一定要挑到好標的好抱緊抱滿,才能跟著浪潮往上奔騰。
2.#先參與其中:
很多人覺得科技股貴,所以不敢進場,副總建議,可以先少少買,起碼參與其中,了解結構與成長動能,去確認是長期不改變的大趨勢,等到跌時,再大力加碼。簡單來說,就是 #分批佈局。
3.#交給專業:
若工作忙碌者,建議考慮投資安全性較高且能夠省去自己研究、操作的基金,畢竟投資還是要投自己懂得,如果沒時間做功課,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挑基金的準則,除了看主題,也可以從排名來挑選。
🎙更多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https://user72908.psee.io/3crsc9
**以上為個人研究,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若想查詢更多基金相關資料,歡迎參考復華投信官網:http://bit.ly/3q1Bhw0
復華金管家:投資人生一定要加的朋友
--
🎧 楚文的廣播Podcast節目|#科技領航家
✨ 聚焦科技趨勢話題 科技人懂理財 科技人職場衝
IC 之音 FM97.5
首播 每周二18:30-19:00、重播 每周三 08:15-08:45
文章結構總分總 在 藍鯨冒險隊 Blue Whale Adventu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登山醫學】登山睡不著怎麼辦?
阿鯨上山也會吃 #安眠藥史汀諾斯
該藥物為管制藥物
❗️可能會有夢遊失憶的副作用
(大概用藥後入睡前1小時容易發生)
如果有使用記得提醒一下隊友
萬一半夜出去上廁所太久沒回來要注意一下
有可能出去夢遊了😂😂
#用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在平地就要確認自己的副作用反應
避免高山發生更多狀況
❗️如果太晚用藥又沒睡飽(每人狀況不一定)
起床可能會有昏沉沉記憶模糊的狀態
也務必要小心要算好時間吃藥
⛔️女生也要注意該藥物也曾被作為迷姦藥
❗️請注意自己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般常見的抗焦慮藥物-安邦(粉紅色的)
是屬於BZD類藥物也有助眠的效果
但可能降低血氧不建議在高山使用唷
-----以下為陳崇賢醫師專業好文-----
安眠藥,主要分為兩種「BZD類」&「非BZD類」。因為BZD類的藥物,會造成呼吸抑制,進而在高山上造成血氧的下降,導致低血氧,甚至高山症。
各位看到這兒,傻子在高山上,也都會選非BZD類的安眠藥;所以,造就了山上安眠藥界的當紅炸子雞 ~ 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Zolpidem, Stilnox)。
BUT,有些山友真的太誇大或過分依賴這個藥物了,再怎麼說,它還是藥呀,一定會有其優缺點;不過我常遇到的都是已經有心理上的依賴了。甚至還當成寶一樣,分享給其他山友(這可是管制類藥品耶!)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顆在山友口中被過度渲染的神藥,優缺點在哪兒:
〖優點〗:作用快、半衰期短(約2.5小時)、早上起來比較不會有精神變差的副作用、不會有呼吸抑制的情形。
〖缺點〗:聽起來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夢遊」了,在平地夢遊也罷,在山上夢遊可不是在開玩笑的,小則從上鋪跌落,大則掉進山溝。另外還有可能會阻斷短期記憶成型,導致無法記得服藥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個案連白天的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好用的藥,有個共通的缺點就是「容易成癮」;生理上的依賴還好處理,心理上就很麻煩了。本來可能只是在山上吃吃,突然發現下山沒它就睡不著了,這種慘事時有所聞。
因為容易上癮,它就成為健保署特別管制的藥物之一;請大家不要以身試法,到處想拿這個藥,一定被會盯上的。
--
§ 山上有多少人在用安眠藥?
在一篇2016年,於法國白朗峰的研究指出,依據他們留到的尿液檢體,發現12.9%的登山客,有安眠藥的反應;如果單看Zolpidem(史蒂諾斯,Stilnox),則占全體登山客的8.4%。〖果然是山友心中的第一名呀!〗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做做台灣的研究呢?
§ 是哪一篇新的文獻支持我不愛開安眠藥給山友的理念?
這一篇2018年8月的文章,是法國學者在霞慕尼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看在平地和高山上,使用Zolpidem,4小時後,對於「認知功能」&「肢體協調」是否有影響?
而研究為什麼會訂4小時呢?其實很多登山客為了在好的時間登頂,常會在半夜就出發,而上山又可能捨不得睡,打屁聊天到很晚才就寢,睡眠時間就可能很短。(看來不管哪一國的山友,都有這樣的情況呀⋯⋯XD)
之前的研究,幾乎都是評估用藥之後8小時的身體狀況,作者覺得這樣和現實情況有所落差,所以做了上述的研究設計。
(是說可以在山上輕鬆睡滿8小時,應該是佛系登山客吧?不攻山頭、不看日出、不趕時間⋯⋯機緣到了,自然就有大景了)
結論是:「認知功能變差」、「反應時間拉長」、「錯誤率上升」、「肢體協調性變差」。
不過也有好處,「睡眠的品質變好」、「不影響睡眠中呼吸的狀態」、「不會降低血氧飽和度」。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就是要吃安眠藥,就要睡好睡滿!行程排太滿的,睡覺時數沒超過6小時的,都可能會影響到高海拔活動時的表現。(Zolpidem半衰期為1.5~2.4小時,我喜歡抓3個半衰期以上,個人意見)
§ 好的,一定有人說我怎麼一直罵Zolpidem;現在來平衡報導一下。
2009年有一篇很推崇這種短效的安眠藥物,在軍隊的高山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士兵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睡得好、體力恢復也快)
有個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提出了Zolpidem的好處:
1. 減少急性高山病的症狀,還不會影響認知功能 (使用舊版的路易絲湖高山症評分表 ~ 還保有睡眠障礙評估)
2. 改善睡眠品質,還不會影響到睡眠時的呼吸參數。
§ 那在山上想睡覺,不吃安眠藥還有哪些藥可以用?
這個命題錯誤,除了藥物你還有很多選擇,如:做瑜珈、塞耳塞、自己帶頂單人帳去睡外面、用棒子把自己打暈(X)。
有人提到來喝個酒,應該可以幫助睡眠吧?酒精類和BZD類安眠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都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可能會造成睡眠中的血氧下降;在美國CDC出版的旅遊黃皮書也特別提到,在高度適應期 (前48小時),不建議使用酒精,因為會讓高山症的機率上升。
另外,我自己愛用的是會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 (俗稱 Vena),帶在登山藥包中,有時蕁麻疹還可以拿來壓一下,覺得很方便。
§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大家能對高海拔使用安眠藥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沒什麼是一顆安眠藥不能解決的失眠,如果有...那就吃兩顆。(這樣保證會藥物濫用)
說正經的,如果是高山症所造成的失眠,那狂吞安眠藥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往往只會解決你自己。在希望醫師協助你改善高海拔的睡眠問題前,你能不能自己評估是否有高山症的情況呢?在使用藥物前,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祝大家在高海拔活動,都平安順利;旅遊醫學就是為了這個存在的。
〖高海拔睡眠的特色〗
在尚未適應高海拔環境時,睡眠的變化有以下幾個:
1. 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 Cheyne-Stokes breathing)
2. 睡眠結構上的改變,如: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拉長、易驚醒、不易進入深度睡眠(第1, 2期的睡眠拉長)
註:陣發性呼吸模式:漸強→漸弱→沒有呼吸→漸強→漸弱……(反覆循環);常見於腦傷或心衰竭的病人。多發生在清醒時以及非動眼期淺睡期 (第 1, 2期的睡眠),在動眼期及非動眼期深睡期(第3, 4期的睡眠)則不易見到。
主要因為缺氧,而造成過度換氣,使得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下降至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以下,呼吸就停止,通氣量減少,血中二氧化碳逐漸累積,一直到高於apnic threshold以上,又再度引起呼吸動作。當二氧化碳分壓上升到正常換氣的閥值 (eupnic threshold)以上,就會引起換氣量明顯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直到二氧化碳分壓低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又再度引起呼吸停止。
〖高海拔睡眠的呼吸形態〗
就是上述的陣發性呼吸,成因為
「高海拔造成缺氧」 → 「過度換氣」 → 「二氧化碳過低」 → 「睡眠中呼吸停止」 → 「更缺氧」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呼吸狀況,造成睡眠的品質更差。在之前有關使用藥物預防高山症的研究中指出,使用安慰劑的族群中,約有71%-93%出現睡眠的問題。
〖Acetazolamide (丹木斯,Diamox) 在高海拔睡眠的角色〗
研究指出,Acetazolamide可以顯著減少週期性呼吸的比例,有篇論文的結果還減少大約50%!也使得睡眠的品質變好,深度睡眠的時間增加,在主、客觀的睡眠評量中,都有所幫助。
但是,Acetazolamide不也會造成過度換氣嗎?為什麼沒有走進陣發性呼吸的死胡同中?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常被提出來的論點有兩個:
1. 藥物產生的過度換氣,不是在身體缺氧時才出現,而是一直過度換氣,所以不會出現睡眠時的週期性呼吸。
2. 在實驗動物中使用acetazolamide,可以讓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下降,所以即便二氧化碳被清掉很多,還不至於會出現呼吸中止的狀況。
也因為如此,有些文章中,把acetazolamide當成是高山上的安眠藥來解說;其實藥物本身沒有安眠的效果,只是減少在高度適應過程中出現睡眠中週期性呼吸。
〖BZD類安眠藥的研究〗
有關這類藥物的研究很少,主要也是因為在藥理機轉上,可能會造成呼吸抑制,血氧下降的風險;這樣的實驗設計,在現在要送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可能就會被打槍了⋯⋯
目前找到的有3篇是使用temazepam這顆藥,但一般的治療劑量是30mg,研究中都使用10mg。而結論分別如下:
1. Dubowitz (1998) :睡眠品質變好,無顯著血氧下降,早上起來沒有昏昏沈沈
2. Roggla et al. (2000) :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3. Nickol et al. (2006):主客觀的睡眠狀況都改善。
另外有一篇 (Roggla et al., 1994),是使用diazepam,也是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怎麼這個人做的研究都會降低氧氣分壓?)
也基於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我對於這類藥物在高山上使用是很保守的。(好啦,我是所有安眠藥都很保守⋯⋯)
〖結語〗
在用藥上,每個醫師都有自己的考量,也因為訓練背景的關係,會造成藥物熟悉度上的差異;以我來說,真的很不愛開安眠藥,總是覺得,如果吃吃丹木斯就可以改善,就不要多吃一種藥。(當然有人會說,吃個藥,睡飽飽、精神好,有什麼不好?就像我之前文章說的,只要你充分了解藥物的資訊,醫師也願意開立,那也很好;畢竟選擇沒有對錯,就是取捨罷了)
而一些以登山為業或爬山狂熱者,如果每次上山都需要使用安眠藥物,我都會和他們聊聊,那麼常上去,卻還是不能習慣山上的狀況,是不是應該想想有沒有除了藥物之外的解決方案。(當然也有人會說,就像做粗工的,幾乎都要吃止痛藥或是下班後到診所打個針;我只是上山吃吃安眠藥也沒什麼問題吧?)
最後,因為安眠藥這塊不像一些高山症預防藥物有明確的指引,所以大家在使用上的差異一定很大,在用藥前可以多和你信任的醫師談談,了解藥物的好處/壞處。
--
2018新版路易絲湖急性高山病評分,主要移除了之前的『失眠』項目;新增了『臨床功能評分』
【移除睡眠障礙評分的原因】:
Hall等人 (2014年)使用來自292名接觸3650至52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志願者的數據的網絡分析,來證明睡眠障礙與AMS的其他症狀相關性較差。
重要的是,40%的嚴重頭痛病例沒有睡眠障礙。
麥克尼斯等人 (2013年)應用因子分析法對路易斯湖AMS 491名尼泊爾健行者,在4390米處的分數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睡眠與分數中的其他四種症狀的關係不大。
Milledge在自己的研究中(2014年),表示懷疑睡眠障礙是否是AMS的症狀,或者說是缺氧本身的影響。
許多關於AMS的研究僅使用白天暴露,使得睡眠組分不相關。在這些研究中沒有睡眠評分,可能是因為這個評估比較不易執行。基於這些擔憂,共識委員會建議將失眠分數從路易斯湖AMS評分中刪除。
【新增臨床功能評估】
這應該是為之後的高山症研究鋪路,再來整合症狀及功能的相關性,所以在新版的使用上,仍是以症狀的總分來評估;而臨床功能則是獨立在外面的一項。
資料來源: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
因原文分為三篇粉絲頁貼文不易搜尋
故摘錄重點為一篇方便大家閱讀
關於藥物大家還是要諮詢一下醫師唷
這邊只是分享我個人經驗及網路搜集資訊
文章結構總分總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姚前談區塊鏈和央行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
北京新浪網 (2019-11-14 07:31)
「我認為央行加密貨幣(CBCC)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央行的研究起點也就是CBCC。過去十年,數字技術在支付、清算和結算方面出現了重要的新發展。加密貨幣代表了這一波大潮的前沿。」
【編者按】
區塊鏈,這個之前主要在IT和金融領域被廣泛討論的概念,因為中央政治局一次集體學習而迅速在普通民眾間成為高頻詞和「網紅」。一時間,與區塊鏈有關的概念、技術和產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這其中,區塊鏈與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等概念關聯更是關注的焦點。「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那麼,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散式資料庫,其與數字貨幣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係?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到底有何關聯?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將向什麼方向發展?
就此,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向新京報記者講述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淵源。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
區塊鏈的密碼學緣起及演化
現代密碼學的一個革命性突破是解決對稱密碼演算法無法在大規模的信息加密傳輸中普及的問題。對稱密碼演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共用一個密碼,也稱單鑰密碼演算法。
1976年,Diffie(迪菲)和 Hellman(赫爾曼)提出,將原來的一個密鑰一分為二成一對密鑰,一個密鑰用於加密,一個密鑰用於解密。加密密鑰公開,稱為公鑰。解密密鑰不能公開,唯獨本人秘密持有,不能給別人知道,稱為私鑰。比如,張三想給李四發信息,張三要用李四的公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只有李四的私鑰才能解開,其他任何人都解不開。
1978年,Rivest(李維斯特)、Shamir(薩莫爾)和Adleman(阿德曼)提出RSA密碼演算法,首次實現了非對稱密碼演算法。非對稱密碼演算法除了解決開放系統中密鑰大規模分發的問題,還帶來原來對稱密碼體制不具備的功能,那就是非常獨特的認證功能。比如,張三想給別人發信息,張三不僅用別人的公鑰對報文進行加密,同時還可用張三的私鑰進行簽名,這樣別人就可以用張三的公鑰進行驗簽,判定報文是不是由張三發出。
哈希演算法是現代密碼學的又一個飛躍,它又稱信息摘要。最早的SHA哈希演算法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於1993年發佈。2010年,中國國家密碼管理局公佈中國商用密碼哈希演算法標準:SM3密碼哈希演算法。
與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不同,哈希函數是一種快速收斂的演算法,從輸入到輸出的計算非常快,迅速收斂數值,無須耗費巨大的計算資源,而從輸出倒推輸入又幾乎不可行。基於這樣優秀的特性,哈希函數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習以為常的人民幣冠字型大小碼可以理解為是由哈希演算法產生的。
在數字貨幣領域,哈希演算法更是得到廣泛的應用。比如,哈希演算法常常被當做數字貨幣交易挖礦、交易區塊鏈接以及錢包地址壓縮生成的工具。
數字貨幣的由來
一直以來,密碼學家有個想法,既然郵件能夠加密、簽名發送出去,那麼手裡的現金能不能像郵件一樣,加個數字信封,進行加密和簽名后,從一端發送到另外一端?這就是最早的數字現金思想的由來。
1982年,David Chaum(大衛·喬姆)在頂級密碼學術會議美密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用於不可追蹤的支付系統的盲簽名》。論文中提出了一種基於RSA演算法的新型密碼協議——盲簽名。利用盲簽名構建一個具備匿名性、不可追蹤性的電子現金系統,這是最早的數字貨幣理論,也是最早能夠落地的試驗系統,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但是Chaum當時建立的模型還是傳統的「銀行、個人、商家」中心化模式。隨著交易量的上升,已花費數字貨幣序列號資料庫就會變得越來越龐大,驗證過程也會越來越困難。
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經典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是通過對等網路方式消除單中心依賴,實現點對點交易,同時將已花費的數字貨幣序列號資料庫轉變成未花費的數字貨幣序列號(UTXO)資料庫,控制數據規模,並利用哈希演算法,打上時間標記,縱貫相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構建一種全新的基於全網共識的分散式賬本,把通常意義上的集中式簿記分拆為約每十分鐘一次的分散式簿記,簿記的權利由全網競爭選取,簿記數據按時間順序連接起來並廣播全網。任何節點均可同步到網路上的全部簿記記錄,均可投入計算資源參與簿記權的爭奪。攻擊者如果不掌握全網 50%以上的計算資源,就無法攻擊這套簿記(鏈接)系統。
通過這樣的設計,以前人們隔著萬水千山做不到的點對點交易,現在不依賴銀行等中介機構而僅靠分散式賬本就可以實現。
區塊鏈的革新之處
從系統架構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全新的信息網路架構,打開了傳統中心化系統的圍牆,各節點既可以是客戶端,也可以是伺服器端。這使得C端客戶的自主掌控能力及其在系統中的話語權得到極大的增強。
從會計學角度看,它是一種全新的分散式賬本技術(DLT),採用了全新的記賬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參加,所有參與者共有、共享賬本信息,都能檢測、驗證賬本信息。與傳統賬本技術相比,DLT賬本技術的優勢在於不易偽造,難以篡改,開放透明,且可追溯,容易審計不僅能保障多方賬本一致,還能自動實時完成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從技術可行性看,瞬時的資產負債表編製或將成為可能。
從賬戶角度看,它是全新的賬戶體系,傳統上我們所有的金融業務都是圍繞著銀行的賬戶開展的,而現在私鑰本地生成,非常隱秘,從中導出公鑰,再變換出錢包地址,自己給自己開賬戶,不需要中介,賬戶體系發生了變革,這在金融史上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
從資產交易角度看,它是一種全新的價值交換技術,基於這一技術,我們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金融市場模式:作為信任機器,資產交易可以去中介化。
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它使有效的分散式協同作業真正成為可能:沒有董事會,沒有公司章程,沒有森嚴的上下級制度,沒有中心化的管理者,大家共建共享,這是經濟活動組織形式的變革。
從經濟學角度看,它開創了一種新型的演算法經濟模式,以去中介化、開放為特徵,強調和尊重市場交易的自願原則,發揮市場價格的激勵協調機制,兼具計劃和市場兩種機制的優點,是一種更加接近市場的經濟模式。
區塊鏈的不足
一是性能問題。區塊鏈技術的理念之一是分散式共享,但假設近萬個節點都要共享數據的時候,速度自然就慢下來,效率不高。目前比特幣的成交至少要等10分鐘,有時候要等1個小時以上,這是許多人不能容忍的。
二是隱私保護。比特幣的整個賬本是公開的,隱私保護成為了區塊鏈技術的一個研究熱點,一些解決方案已經出現,比如採用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技術手段。
三是安全問題。目前智能合約還處於初級階段,一旦有漏洞就會被人攻擊,可能出現重大的風險,其安全性需要在技術上進一步改進,形式化驗證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思路。私鑰的安全保護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四是治理缺失。當社區面臨重大決策事件時,如何讓社區參與進來,以某種機制形成社區意見,最終在區塊鏈上表達出來。
五是互操作性問題。區塊鏈作為新一代價值互聯網並沒有通用的協議,目前都還是社區自組織模式,跨鏈互操作沒有統一的規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應用創新。
區塊鏈技術發展方向
共識協議是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其核心指標包括共識協議的強壯性、高效性及安全性。目前看,共識協議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實現安全性與高效性的平衡。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大概有幾種提高效能的思路:一是新型共識協議;二是新型數據結構;三是不改變共識協議的系統改進;四是硬體和算力的改進;五是分層分片技術。
現在有各種鏈:公鏈、聯盟鏈和私有鏈。當不同機構之間業務發生交互時,不同的鏈與鏈之間怎麼交互,會成為很大的問題。跨鏈技術是下一步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重點。
區塊鏈本身即是一種天然投票系統,此前,許多國家的監管部門傾向於將初始代幣發行(ICO)的代幣界定為證券。為此,證券型代幣的區塊鏈系統需要考慮如何將監管部門提出的合規要求內嵌於系統,總體思路是在技術上設置監管介面,改造公有鏈,建立監管聯盟鏈,為監管者提供客戶識別、反洗錢、反恐融資、項目盡調、風險評級、信息披露、風險監測等監管功能。
區塊鏈使自主身份成為可能。它本身可以作為去中心化公鑰基礎設施(PKI)來使得公鑰體系更有用和更安全。
區塊鏈技術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隱私保護模式:用戶無需讓渡數據權利,個人數據自主可控。例如,用戶自主產生本地公私鑰,通過公鑰計算髮布有效的錢包地址,來隔斷錢包地址和錢包持有人真實身份的關聯,並通過控制私鑰在區塊鏈網路自主完成交易。
數字錢包方面,目前數字錢包都在嘗試從單純的錢包服務轉向數字資產生態入口,希望藉此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發展更豐富的資產管理服務,主要有資產管理、資產交易、信息聚合、DApp分發等方向。隨著數字資產產業的不斷發展,生態的不斷完善,數字錢包的場景功能將會越來越重要。其未來發展重點有三個方面:一是保證錢包服務的安全、開放和便捷;二是圍繞資產增值需求,搭建數字資產管理平台,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提高用戶轉化率;三是打通數字資產與現實世界的連接,豐富數字資產應用場景,構建數字資產生態。
建立在智能合約之上的自組織商業應用,有助於提升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使可編程經濟模式的適用範圍和領域不斷擴大。關於智能合約的應用,一方面需要從技術層面保障其安全性;另一方面需要從法律層面明確其合規性。由於智能合約具備天然的確定性,不具有普通合同的靈活性和可選擇性,因此在特定場景中,需要建立允許代碼暫停或終止執行的干預機制。
在與其他科技的融合上,常說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實質上均是「演算法+數據」的體現,相互之間的融合也是必然。例如,在資產證券化的場景中,需要對底層資產的信息進行持續的披露,同時還需要實現大規模分散式文件存儲。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交易簽名、共識演算法和跨鏈技術,保證各交易相關方分散式賬本的一致性,從而在保障交易背景真實性的基礎上,自動實時完成信息披露,從而實現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大大提高可交易產品的信用等級,又大幅降低成本。將區塊鏈技術與分散式文件系統、大數據分析、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進行融合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加密貨幣與第三方支付的差異
支付寶的數據傳輸過程加了密,並不代表它就是加密貨幣。兩者的賬戶體系有根本的區別,如果將支付寶的技術比擬為4G,通過加密貨幣的支付更像是5G。
在金融普惠性上,目前的支付體系是多層次賬戶系統,以及對應的信息傳輸專用通道,成本耗費巨大,尤其是跨國支付,導致金融服務費用和門檻高企,金融發展嚴重不平衡,損害金融普惠。同時,支付機構實際掌控了用戶的支付過程,其封閉體系和商業競爭,有可能限制和影響用戶自主選擇權。而通過加密貨幣的支付,省去了「鋪路架橋」的費用,不受傳統賬戶體系和封閉專網限制,直接復用現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任何能連接互聯網的人皆可參與,任何參與方都具有技術上的對等性。
在用戶隱私保護上,第三方支付屬於傳統中心模式,個人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數據,中心節點很容易濫用用戶數據,且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一旦爆發風險,對個人和平台的危害巨大,Facebook就曾發生過5000萬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但是區塊鏈技術,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不依賴中心、多方共享環境下、基於密碼學、用戶自主可控的隱私保護新模式,數據不單點存儲於第三方機構,用戶自主可控地對個人數據匿名化,無需讓渡數據權利。也就是說,數據向哪些人透明、透明程度、是否可被追蹤均由用戶自主掌控。
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方向
Facebook沒有簡單拷貝比特幣、Ripple幣,也沒有簡單模仿支付寶,而是推出了全新理念的Libra,說明真正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數字貨幣很可能是既要吸收借鑒先進成熟的數字貨幣技術,又要把傳統貨幣長期演進中的合理內涵繼承下來。
我認為央行加密貨幣(CBCC)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央行的研究起點也就是CBCC。過去十年,數字技術在支付、清算和結算方面出現了重要的新發展。加密貨幣代表了這一波大潮的前沿。
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構思,可以從筆者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看到,文中提到我們需充分吸收借鑒國際上先進成熟的知識和經驗,深入剖析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一方面,從理論入手,梳理國內外學術界對密碼貨幣的研究成果,構建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從現實入手,對運營中的各類典型電子與數字貨幣系統進行深入分析,構建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基礎原型。
目前各國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央行Jasper項目、新加坡金管局Ubin項目、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Stella項目等,大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字貨幣試驗,但還停留在批發(機構端)應用場景。這是因為中央銀行一向被認為不擅長零售端業務,有種擔憂是當數字貨幣向社會公眾發行流通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面臨極大的服務壓力和成本。
我們的數字貨幣原型系統探索了區塊鏈的應用,但並不完全依賴該技術。在設計上,它利用分散式賬本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特性,構建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CBCC確權賬本,對外通過互聯網提供查詢服務,相當於網路「驗鈔機」。這種設計一方面將核心的發行登記賬本對外界進行隔離和保護,同時利用分散式賬本的優勢,提高確權查詢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交易處理仍由採用傳統分散式架構的發行登記系統來完成,分散式賬本僅用於對外提供查詢訪問。交易處理子系統和確權查詢子系統分離並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可以有效規避現有分散式賬本在交易處理上的性能瓶頸。
同時,原型系統還採用了「總/分雙層賬本結構」,既減輕了中央銀行壓力,又保障中央銀行的全局掌控能力。
目前來看,學術界的熱點大多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加密貨幣的研究。
Libra與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對比
兩者雖然均採用加密貨幣技術,技術路線有相似之處。但在發行方、技術平台、可追溯性、匿名性、與銀行賬戶耦合程度、是否支持資產發行等方面存在差異。
從貨幣層次看,央行貨幣是M0層次,銀行存款等傳統信用貨幣在M1和M2層次,而Libra則是在更高的貨幣層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M0與M2的比值約為4%。與數字M0相比,數字M1、M2……Mn更具想像空間。
從創新角度看,各國央行數字貨幣試驗基本上是比較秘密的「曼哈頓」工程,這種方式未必符合現代開源開放社區的發展需求。
而Libra項目的代碼按照Apache2.0標準開源,任何人都可以按照開源協議標準來查看、複製、部署Libra的底層源代碼,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提交對開源代碼的修改建議,一旦Libra協會批准,該修改就會被納入生產系統。按照開源社區十年來的運作經驗,這種開放和眾智的方式,充分體現了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利益,保證項目的凝聚力,促其快速發展壯大,同時也充分促進了技術系統與市場需求的匹配融合,最終培育出一個技術先進、市場認可的數字貨幣生態。
任何數字貨幣均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和競爭。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14/33310568.html
文章結構總分總 在 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107.10.13 會考作文搶分攻略為了幫助 ... 的推薦與評價
參加了這次的作文營隊,讓我更了解作文的結構和用字遣詞的重要,由「總分 ... 一開始教我們如何提升文章字詞,讓很「一般」的詞,變得更加華麗到最後的今昔今、總分總、 ... ... <看更多>
文章結構總分總 在 小五中文_上學期_寫作_溫習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一)總分 的推薦與評價
Description · Mermaid Song Dance, Baby Shark + More CoComelon Nursery Rhymes & Kids Songs · Peanut Butter Jelly Song | CoComelon Nursery Rhymes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