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宜蘭縣政府依法將陳土金醫師宅逕列為暫定古蹟】
昨日看著新聞講陳土金醫師 ê 厝直欲拆解矣
實在感覺足傷心、閣足毋甘
遮爾媠、遮爾有歷史價值 ê 建築
想無那會到今猶無任何文資身分
結果竟然是文化局發包欲去 ka̋i 拆解
有影是「開台灣文資保存先河」
Tsa̋ng 是文化局拆解採購開標日
博萮趕緊向文化局正式提報陳宅為古蹟
希望文化局馬上依法啟動文資審查程序
佇拆解執行進前
趕緊將陳宅逕列 #暫定古蹟
毋通佇審查進前去予陳宅受著破壞
▌敘述:
陳土金出生於明治26年(1891)8月17日,原籍宜蘭金六結庄。明治 36年(1901)就讀宜蘭公學校,大正2年(1913)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入學,與蔣渭水成為同窗。
大正7年(1918)醫學校卒業後,分發至宜蘭醫院擔任雇員、醫務助手,大正10年(1921)取得醫師免許證(許可證),升任宜蘭醫院醫官補,昭和3年(1928)自宜蘭醫院退職,於宜蘭街上開設蓬萊醫院,成為宜蘭三大私人醫療診所。
陳土金為培養後代繼承醫業,分送四個兒子前往東京獨逸學協會中學校就讀,長男陳長炫考上九州齒科醫學專門學校、次男陳鎮榕考上日本大學齒學部。戰後,四位兒子分別在宜蘭市各處開設西藥房,是宜蘭知名的醫藥世家。
根據宜蘭縣文化局比對不同年份的空拍圖建築物,推估陳土金醫師宅邸約於1935年興建,距今約86年歷史,屬於宜蘭市內,少數保存的日式自宅建築。
其建築為現代主義風格混凝土與木構混合的和洋式建築,二樓為編竹夾泥外覆雨淋板。
▌ 具文化資產價值之特色:
1.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該棟建築的構造工法、材料及工藝技術可見巧思及精湛的工藝技術,空間格局尚保留始建時期之樣貌。
2.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陳土金醫師個人特質與宜蘭近代醫療史、社會史有深厚關聯。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
「文資身分」的推薦目錄:
文資身分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射箭再畫靶?「未審先拆」荒腔走板的國門廣場基座文資程序】
為了原定2021年10月、俗稱 #林右昌市長畢業展 的基隆市城市博覽會(已延期至2022年4月),基隆市市中心各處都在進行工程,也包含基隆火車站前作為本次展覽門面的「國門廣場」空間改造。
而就在火車站圓環內、不久前仍矗立著蔣介石銅像的基座(下稱 #國門廣場基座),由在地地團體比對1917年日治時期的火車站前樺山資紀銅像照片,指出該基座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並有文史老師提到,基座乘載過日本統治、台共標誌以及威權的象徵,見證過殖民統治、共產主義以及獨裁政權之歷史。
站在鐵路起點、見證國際港口狂飆年代且超過百年的基座,強碰上掛著「讓城市煥然一新」、趕著要於2021年底前完工的工程,該怎麼辦呢?首先,超過五十年的建物,按照文化資產保護法第15條,文化主管單位需先評估文化資產價值再行處置。此外, 一般較無爭議的做法是按照文資法召開文資審議會、確認文資的價值和身分,以決定最好的共存方式。
然而, #基隆有基隆的玩法 。基隆市文化局除了沒有基座歷史與文資價值的敏感度、在文史團體提醒後才進行「初步」的評估,更在文資調查未深入且 #沒有文資審議會議、 完全沒有確定基座的文資身分的狀況下,因為 #神秘的力量(?)超譯文資委員的現勘意見,做出了「未審先拆」的決定,逕行將基座拆解移至沙灣異地保存。
翻閱今年兩次與基座文資價值評估現勘會議記錄,第一次(2021年1月25日,見留言1),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國門廣場銅像基座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或潛力並應進行評估。第二次(2021年3月5日,見留言2),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基座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更有兩位委員建議登錄歷史建築,並有委員建議應持續挖掘調查,然而,最後卻做出與委員發言毫無根據可循的結論──將基座列冊追蹤並拆除至異地。
更甚至,在突兀的「異地保存」結論、也就是基座被拆幾個月後,於2021年9月15日事後辦理的文資審查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中,文資委員更直接詢問文化局「基座的文資身分難道不用決定嗎?為什麼現在是報告案?」以及「基座異地保存的結論是怎麼做成的?」
基於簡略的調查就決定了百年基座去留的荒謬過程,完全不見基隆市文化局的專業性與公正性,而橫空出世的「未審先拆」結論除了逼迫文資委員背書,更將其拖下水一起背上程序黑鍋。文化局無法說明文資身分而草草結束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更讓人質疑是為了林右昌市長的畢業展,要加速城市博覽會門面工程,以工程至上的理由,跳過正常程序,讓基座失去和國門廣場工程共存的可能性,更扼殺了國門廣場呈現基隆轉型正義與人權反思的機會。
基隆市長林右昌強調「基隆市城市博覽會要呈現過去四百年的基隆,並指向未來四十年的基隆」,然而,作為城市博覽會門面的國門廣場工程,就發生尚未確定文資價值之文化資產提報標的「未審先拆」、漠視基礎程序情事。如果這一切是為了加速工程的進行(但城市博覽會已經延期到2022年...),我們是否在這樣的「毫無目標」的加速中,失去好好審視與論述歷史價值的過程、也失去過去與工程設計共榮的可能,也讓這座城市失去一段見證殖民、威權時代且引人反思的重要記憶?
文資身分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星期是「準備週」,星期五開議,意謂著即將進入留在立法院開會、質詢的生活,意謂著本週部會會來辦公室拜訪,意謂著要在辦公室跟夥伴們討論各項工作的進程。
不過,我就像來不及完成功課的學生,抓住最後的時間,奮力的補作業。
星期一上午,應邀 #獅子鄕地方創生計畫討論,這裡有山線、有海線,這裡是進出台東、恆春半島的樞紐,從以前我就對這裡充滿想像,我知道這裡有很多可能,我希望每個原鄉都能帶給族人幸福,所以,我們一起努力。
星期一下午,受邀 #春日鄉勘災及地方需求座談。我們跑到路程遠、路況差的士文,關心這裡的替代道路、農路、運動場、老師地域加給差額回復,以及春日、力里、古華國小的設施需求;大漢山農業灌溉服務勢在必行,道路復建、野溪整治也攸關著地方的發展,林林總總,真的需要中央地方協力完成。
星期二,回到立法院,一個接著一個的拜會、會議,我真不知道要怎麼敘說,容我先跳過!
今天星期三,八點半我就抵達了 #巴楠花實驗學校。這是多年共同打拼的學弟Alang 校長的學校,他很了不起,在多元族群的高雄杉林大愛村,辦理一所「布農:多族實驗學校」。為了讓喜愛這教育方式的孩子向上延伸,從「實驗小學」變成「實驗國中小」,孩子們即將面對高中階段,希望可以再延伸為「實驗高中」。我今天約了陳幸富議員同行,跟家長、老師、市府、國教署一同達成共識,剛剛校長傳來簡訊「…….這一次巴楠花案例成為通例,也打開後續原民實驗學校的開展銜接進路,與朝向更多元的原住民族教育型態保種紮根與把夢做大…….」,我會找一天來寫今天在巴楠花發生的故事,因為夢想、勇氣所以動人,敬請期待!
下午,我趕到禮納里茂管處遊客中心參與 #瑪家鄉八大源及舊排灣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會議。我一直很關心這件事,因為我常說「原住民的文化在現代法制中滅失,我們也要學會如何透過法制重構曾經滅失的文化」。這幾年,我有幸和縣政府共同努力這個地方的屏北旅遊品牌推廣,微電網、文資身分、專用道路、網路通訊的取得,文資保存發展計畫、舊排灣射鹿聯絡道路的爭取。如何讓地方未來能夠自主管理、發展產業,這塊拼圖就是透過「劃設成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感謝茂管處在關鍵時刻提供縣政府、瑪家鄉支持,期盼接續能夠找到熟悉在地紋理的規劃團隊從事調研,與地方共同產出前瞻性的未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總希望有機會好好的寫下一件有意義的小故事,但總是追趕不上日子,只好拉拉雜雜的先填充日誌。那些來不及寫下的,我會努力補回來。
文資身分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民國103年10月,臺灣各地眷村文化的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108年6月,眷盟與以社區營造起家的「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合併,成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最重要的溝通平臺;109年4月,「台灣種子文化協會」正式申請更名為「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並發行創刊《眷村》雜誌,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擔任發行人及總編輯。
《眷村》雜誌創刊號封面故事,是從眷村的起源1949年談起。 2019年是政府遷臺70週年紀念,但是政府部門並不熱絡,民間卻有所感,辦理了2檔重要展覽,「封面故事一九四九」專題,即仔細剖析在媒體上只有極少篇幅報導的展覽:「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展」、「回到1949—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
臺灣地區曾經有近千個眷村,近年來已漸被拆除殆盡,目前僅餘13個眷村保存區,以及零散具有文資身分的獨棟眷舍,兩者共計約50處。在民國96年,謝小韞與一群眷村夥伴攜手共同催生《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修正案,讓眷村在土地的保存及相關經費的編列上,取得正式的法源。這項得之不易保留下來的13個村子,到現在還有一半停留在閒置階段;本期專題「眷村事」,即報導全臺各地的眷村夥伴如何堅守自己的家園,努力維護眷村文化的故事。「眷村論」專題,則探討政府主管單位對眷村文化保存的問題。「榮民‧榮眷」專題,則是榮民榮眷基金會的在地工作成果。「也是臺灣村」則是要一窺「類眷村」的面貌。「有關離散」則是介紹與眷村相關的藝文消息。
眷村雜誌創刊號的作者,囊括近年來卓然有成的眷村文化及臺灣史工作者,依序有: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資深紀實報導者張夢瑞、桃園市眷村故事蒐集站計畫主持人陳翠萍、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理事長魯紜湘、《翱翔天際-虎尾的天空1936~1958 》作者霍鵬程、南瀛眷村文化館館長金冠宏、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副教授顧超光,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營造計畫發起人董俊仁,以及化南萬興願景團隊召集人陳淑美。未來,眷村雜誌也將廣邀臺灣各地眷村文化工作者,一起探討眷村文化,也向眷村事務的主管機關提出專業的建言。
1949年造成的臺灣眷村,是動亂時代的人間悲劇,但是否也成就了今天臺灣的豐富面貌?眷村雜誌的出版,象徵眷村時代改造的開端,也是民間對眷村文化保存集結的力量,眷村雜誌期待所有關心土地家園,以及臺灣多元文化發展的您,一起來參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tLj4U9AYEg/hqdefault.jpg)
文資身分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收藏古物 傳承技藝
保存排灣族編織的歷史記憶
~高金素梅 20206.6.18 屏東來義古樓
對台灣原住民族來講,揉線織布並不只是稀有的工藝,它還是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編織。泰雅族的「人間國寶」尤瑪.達陸學習、保存和繼承的泰雅族織布技藝,令我佩服,我覺得這樣的工藝不應該只是巨匠的成就,它應該變成我們原住民族下一代學習和傳承的知識體系。
屏東來義鄉南和村的村長陳文山多年來認真用心整理地方的文化和歷史,積極保存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前不久,在陳村長的引介之下,我了解到排灣族的手紋文化,並且積極地為這項文化爭取文化資產的身份。最近,陳村長又向我介紹了排灣族的編織文化歷史,讓我認識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許春美女士和蔣梅貞女士。她們整理的排灣族編織技法,都已經具有了縣政府的文資身分,這讓排灣族人共同的織布遺產,得到了文化的肯定。
但是除了得到肯定之外,我總覺得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文化遺產的古布、老師和傳承,如果不積極地保存、發揚和推廣的話,這些遺產恐怕就會快速凋零。所以我今天特別邀請了文化部文資局的官員,一起拜訪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一方面向她們請益,另一方面也積極向她們建議:我認為文資身份的申請,還不足以保障這份難得的文化遺產,傳承教育下去,我希望兩位排灣族的織布老師應該要像泰雅族的紋面老人和尤瑪.達陸那樣成為「人間國寶」,得到專門的保養、醫療和照護,讓她們活越久,傳越久。我要要求政府將她們蒐集整理的排灣族人編織的集體文化遺產,編成書籍,列為教材,發展課程,培育師資,來將排灣族編織的知識體系,發揚光大,深刻地流傳下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9KrmUFzlEg/hqdefault.jpg)
文資身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M_ndahAb_c/hqdefault.jpg)
文資身分 在 菊元百貨文資身分,若芳建議暫定古蹟尋找新事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菊元百貨 文資身分 ,若芳建議暫定古蹟尋找新事證. 66 views66 views. May 19, 2017. 0. Dislike. Share. Save. 顏若芳. 顏若芳. 92 subscribers. ... <看更多>
文資身分 在 台灣文化資產學會TH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八、文資身分上,兩處既有古蹟與新出土遺構合併為同一筆古蹟,稱為「熱蘭遮堡」,是否會因此廢掉「安平古堡」名稱之問題: 如標題,此為第八個問題。答案也很簡單:不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