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
「斯 卡 羅 過譽」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閒聊] 斯卡羅大家打幾分? -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 八卦|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姆咪] 斯卡羅有過譽嗎? - Marginalma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閒聊] 斯卡羅大家打幾分? - 看板TaiwanDrama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TaiwanDrama - Re: [閒聊] 斯卡羅的清兵武器 - PTT情感投資 ...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新聞] 黃秋生狠評《斯卡羅》導演曹瑞原「不以為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斯卡羅史觀爭議的推薦與評價,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斯卡羅netflix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Formosa 1867 - 如果你還沒決定要不要看這部劇,我是真心 ...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 普無雷] 沙丘感想- movie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閒聊] 海賊目前誰的賞金最過譽? -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閒聊] 海賊王目前實力這樣認知對嗎?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陽光先生ptt 11 – 陽光park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情報] 台版「《怪物彈珠》 2022年春節活動」第二彈 的評價
- 關於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問卦] 斯卡羅拍出來很多人很生氣很不方便? - Gossiping 的評價
斯 卡 羅 過譽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第92屆奧斯卡公布候選名單 】
將於香港時間2020年2月10日早上舉行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The 9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周一晚(13/1)由美籍韓裔男星趙約翰(John Cho)與著名黑人女演員Issa Rae一同公布候選名單(http://bit.ly/35OPUbd)。
於我而言是嚴重過譽的《JOKER小丑》(JOKER)勇奪11項提名,為今屆獲得最多提名的電影,相信戲中演得甚為出色的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有望成功奪得小金人封影帝。至於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Netflix電影《愛爾蘭人》(The Irishman)、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從前,有個荷里活》(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以及森文達斯(Sam Mendes)執導的《1917:逆戰救兵》(1917)就各自有10項入圍,位列次席。而由Netflix製作及播放的電影,《愛爾蘭人》、《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已累積19項提名,連同動畫及紀錄片入圍作品,合共獲得24項提名。
而今屆的焦點當然是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掌鏡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入圍6項提名,分別是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獎(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前稱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接和最佳美術指導,其中前三個獎項都是第一次有韓國電影入圍,相當厲害。事實上,《上》雖然要勇奪最佳電影可謂機會甚微,但最佳國際電影獎則幾乎十拿九穩,憑極其出色的故事佈局,甚至有機會奪得最佳原創劇本一獎,只要看過這套電影的人,必然會認同這個觀點。
【 第九十二屆奧斯卡足本入圍名單 】
*最佳電影(Best Picture)
《1917:逆戰救兵》
《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Ford v Ferrari)
《愛爾蘭人》
《JOKER小丑》
《陽光兔仔兵》(Jojo Rabbit)
《小婦人》(Little Women)
《上流寄生族》
《從前,有個荷里活》
《婚姻故事》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奉俊昊《上流寄生族》
森文達斯《1917:逆戰救兵》
Todd Phillips《JOKER小丑》
馬田史高西斯《愛爾蘭人》
昆頓塔倫天奴《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男主角(Best Leading Actor)
阿當載華(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安東尼奧班特拉斯(Antonio Banderas)《萬千痛愛在一生》(Pain and Glory)
華堅馮力士《小丑》
Jonathan Pryce《教廷白煙》
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查理絲花朗(Charlize Theron)《爆炸性醜聞》(Bombshell)
Cynthia Erivo《Harriet》
茜爾莎羅倫(Saoirse Ronan)《小婦人》
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婚姻故事》
雲妮絲惠嘉(Renée Zellweger)《星夢女神:茱地嘉蘭》(Judy)
*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
阿爾柏仙奴(Al Pacino)《愛爾蘭人》
畢彼特(Brad Pitt)《從前,有個荷里活》
湯漢斯(Tom Hanks)《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Joe Pesci《愛爾蘭人》
安東尼鶴健士(Anthony Hopkins)《教廷白煙》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
Florence Pugh《小婦人》
嘉菲比絲(Kathy Bates)《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Richard Jewell)
羅娜丹(Laura Dern)《婚姻故事》
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爆炸性醜聞》
施嘉莉祖安遜《陽光兔仔兵》
*最佳原創劇本(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森文達斯、Krysty Wilson-Cairns《1917:逆戰救兵》
Noah Baumbach《婚姻故事》
Quentin Tarantino《從前,有個荷里活》
奉俊昊、韓進元《上流寄生族》
Rian Johnson《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
Steven Zaillian《愛爾蘭人》
Todd Phillips、Scott Silver《JOKER小丑》
Taika Waititi《陽光兔仔兵》
Greta Gerwig《小婦人》
Anthony McCarten《教廷白煙》
*最佳剪接(Best Film Editing)
《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JOKER小丑》
《陽光兔仔兵》
《愛爾蘭人》
《上流寄生族》
《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原創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反斗奇兵》(Toy Story 4)
《(I’m Gonna) Love Me Again》《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I'm Standing With You》《Breakthrough》
《Into the Unknown》《魔雪奇緣2》(Frozen 2)
《Stand Up》《Harriet》
*最佳配樂(Best Original Score)
Thomas Newman《1917:逆戰救兵》
Hildur Guðnadóttir《JOKER小丑》
Alexandre Desplate《小婦人》
Randy Newman《婚姻故事》
John Williams《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
Roger Deakins《1917:逆戰救兵》
Rodrigo Prieto《愛爾蘭人》
Lawrence Sher《JOKER小丑》
Jarin Blaschke《燈塔》(The Lighthouse)
Robert Richardson《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服裝設計(Best Costume Design)
Mark Bridges《JOKER小丑》
Mayes C. Rubeo《陽光兔仔兵》
Sandy Powell、Christopher Peterson《愛爾蘭人》
Jacqueline Durran《小婦人》
Arianne Phillips《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化妝及髮型設計(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Naomi Donne、Tristan Versluis、Rebecca Cole《1917:逆戰救兵》
Kazu Hiro、Anne Morgan、Vivian Baker《爆炸性醜聞》
Nicki Ledermann、Kay Georgiou《JOKER小丑》
Jeremy Woodhead《星夢女神:茱地嘉蘭》
Paul Gooch、Arjen Tuiten、David White《黑魔后2》(Maleficent: Mistress of Evil)
*最佳音效剪接(Best Sound Editing)
Oliver Tarney、Rachael Tate《1917:逆戰救兵》
Donald Sylvester《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Alan Robert Murray《JOKER小丑》
Wylie Stateman《從前,有個荷里活》
Matthew Wood、David Acord《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最佳音效(Best Sound Mixing)
Mark Taylor、Stuart Wilson《1917:逆戰救兵》
Gary Rydstrom、Tom Johnson、Mark Ulano《星際任務》(Ad Astra)
Paul Massey、David Giammarco、Steven A. Morrow《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Tom Ozanich、Dean Zupancic、Tod Maitland《JOKER小丑》
Michael Minkler、Christian P. Minkler、Mark Ulano《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視覺效果(Best Visual Effects)
Mark Taylor、Stuart Wilson《1917:逆戰救兵》
Dan DeLeeuw、Matt Aitken、Russell Earl、Dan Sudick《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 Game)
《愛爾蘭人》
Robert Legato、Adam Valdez、Andrew R. Jones、Elliot Newman《獅子王》(The Lion King)
Roger Guyett、Neal Scanlan、Patrick Tubach、Dominic Tuohy《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最佳國際電影(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im)
《Corpus Christi》(波蘭)
《Honeyland》(北馬其頓)
《Les Misérables》(法國)
《萬千痛愛在一生》(西班牙)
《上流寄生族》(韓國)
*最佳美術指導(Best Production Design)
Production Design: Dennis Gassner、Set Decoration: Lee Sandales《1917:逆戰救兵》
Production Design: Bob Shaw、Set Decoration: Regina Graves《愛爾蘭人》
Production Design: Ra Vincent、Set Decoration: Nora Sopková《陽光兔仔兵》
Production Design: Barbara Ling、Set Decoration: Nancy Haigh《從前,有個荷里活》
Production Design: Lee Ha-joon、Set Decoration: Cho Won-woo《上流寄生族》
*最佳動畫(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馴龍記3》
《I Lost My Body》
《Missing Link》
《反斗奇兵4》
*最佳紀錄長片(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American Factory》
《The Cave》
《The Edge of Democracy》
《For Sama》
《Honeyland》
*最佳紀錄短片(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In The Absence》
《Learning To Skateboard》
《Life Overtakes Me》
《St Louis Superman》
《Walk, Run, Cha-Cha》
*最佳動畫短片(Short Film - Animated)
《Dcera (Daughter)》
《Chair Love》
《Kitbull》
《Memorable》
《Sister》
*最佳短片(Short Film - Live Action)
《Brotherhood》
《Nefta Football Club》
《The Neighbors’ Window》
《Saria》
《A Sister》
(1401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奧斯卡 #OSCARS Edko Films Ltd. 安樂影片 #上流寄生族 #奉俊昊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寄生上流
斯 卡 羅 過譽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第92屆奧斯卡公布候選名單 】
將於香港時間2020年2月10日早上舉行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The 9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周一晚(13/1)由美籍韓裔男星趙約翰(John Cho)與著名黑人女演員Issa Rae一同公布候選名單(http://bit.ly/35OPUbd)。
於我而言是嚴重過譽的《JOKER小丑》(JOKER)勇奪11項提名,為今屆獲得最多提名的電影,相信戲中演得甚為出色的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有望成功奪得小金人封影帝。至於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Netflix電影《愛爾蘭人》(The Irishman)、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從前,有個荷里活》(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以及森文達斯(Sam Mendes)執導的《1917:逆戰救兵》(1917)就各自有10項入圍,位列次席。而由Netflix製作及播放的電影,《愛爾蘭人》、《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已累積19項提名,連同動畫及紀錄片入圍作品,合共獲得24項提名。
而今屆的焦點當然是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掌鏡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入圍6項提名,分別是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獎(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前稱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接和最佳美術指導,其中前三個獎項都是第一次有韓國電影入圍,相當厲害。事實上,《上》雖然要勇奪最佳電影可謂機會甚微,但最佳國際電影獎則幾乎十拿九穩,憑極其出色的故事佈局,甚至有機會奪得最佳原創劇本一獎,只要看過這套電影的人,必然會認同這個觀點。
【 第九十二屆奧斯卡足本入圍名單 】
*最佳電影(Best Picture)
《1917:逆戰救兵》
《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Ford v Ferrari)
《愛爾蘭人》
《JOKER小丑》
《陽光兔仔兵》(Jojo Rabbit)
《小婦人》(Little Women)
《上流寄生族》
《從前,有個荷里活》
《婚姻故事》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奉俊昊《上流寄生族》
森文達斯《1917:逆戰救兵》
Todd Phillips《JOKER小丑》
馬田史高西斯《愛爾蘭人》
昆頓塔倫天奴《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男主角(Best Leading Actor)
阿當載華(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安東尼奧班特拉斯(Antonio Banderas)《萬千痛愛在一生》(Pain and Glory)
華堅馮力士《小丑》
Jonathan Pryce《教廷白煙》
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查理絲花朗(Charlize Theron)《爆炸性醜聞》(Bombshell)
Cynthia Erivo《Harriet》
茜爾莎羅倫(Saoirse Ronan)《小婦人》
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婚姻故事》
雲妮絲惠嘉(Renée Zellweger)《星夢女神:茱地嘉蘭》(Judy)
*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
阿爾柏仙奴(Al Pacino)《愛爾蘭人》
畢彼特(Brad Pitt)《從前,有個荷里活》
湯漢斯(Tom Hanks)《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Joe Pesci《愛爾蘭人》
安東尼鶴健士(Anthony Hopkins)《教廷白煙》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
Florence Pugh《小婦人》
嘉菲比絲(Kathy Bates)《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Richard Jewell)
羅娜丹(Laura Dern)《婚姻故事》
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爆炸性醜聞》
施嘉莉祖安遜《陽光兔仔兵》
*最佳原創劇本(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森文達斯、Krysty Wilson-Cairns《1917:逆戰救兵》
Noah Baumbach《婚姻故事》
Quentin Tarantino《從前,有個荷里活》
奉俊昊、韓進元《上流寄生族》
Rian Johnson《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
Steven Zaillian《愛爾蘭人》
Todd Phillips、Scott Silver《JOKER小丑》
Taika Waititi《陽光兔仔兵》
Greta Gerwig《小婦人》
Anthony McCarten《教廷白煙》
*最佳剪接(Best Film Editing)
《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JOKER小丑》
《陽光兔仔兵》
《愛爾蘭人》
《上流寄生族》
《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原創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反斗奇兵》(Toy Story 4)
《(I’m Gonna) Love Me Again》《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I'm Standing With You》《Breakthrough》
《Into the Unknown》《魔雪奇緣2》(Frozen 2)
《Stand Up》《Harriet》
*最佳配樂(Best Original Score)
Thomas Newman《1917:逆戰救兵》
Hildur Guðnadóttir《JOKER小丑》
Alexandre Desplate《小婦人》
Randy Newman《婚姻故事》
John Williams《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
Roger Deakins《1917:逆戰救兵》
Rodrigo Prieto《愛爾蘭人》
Lawrence Sher《JOKER小丑》
Jarin Blaschke《燈塔》(The Lighthouse)
Robert Richardson《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服裝設計(Best Costume Design)
Mark Bridges《JOKER小丑》
Mayes C. Rubeo《陽光兔仔兵》
Sandy Powell、Christopher Peterson《愛爾蘭人》
Jacqueline Durran《小婦人》
Arianne Phillips《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化妝及髮型設計(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Naomi Donne、Tristan Versluis、Rebecca Cole《1917:逆戰救兵》
Kazu Hiro、Anne Morgan、Vivian Baker《爆炸性醜聞》
Nicki Ledermann、Kay Georgiou《JOKER小丑》
Jeremy Woodhead《星夢女神:茱地嘉蘭》
Paul Gooch、Arjen Tuiten、David White《黑魔后2》(Maleficent: Mistress of Evil)
*最佳音效剪接(Best Sound Editing)
Oliver Tarney、Rachael Tate《1917:逆戰救兵》
Donald Sylvester《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Alan Robert Murray《JOKER小丑》
Wylie Stateman《從前,有個荷里活》
Matthew Wood、David Acord《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最佳音效(Best Sound Mixing)
Mark Taylor、Stuart Wilson《1917:逆戰救兵》
Gary Rydstrom、Tom Johnson、Mark Ulano《星際任務》(Ad Astra)
Paul Massey、David Giammarco、Steven A. Morrow《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Tom Ozanich、Dean Zupancic、Tod Maitland《JOKER小丑》
Michael Minkler、Christian P. Minkler、Mark Ulano《從前,有個荷里活》
*最佳視覺效果(Best Visual Effects)
Mark Taylor、Stuart Wilson《1917:逆戰救兵》
Dan DeLeeuw、Matt Aitken、Russell Earl、Dan Sudick《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 Game)
《愛爾蘭人》
Robert Legato、Adam Valdez、Andrew R. Jones、Elliot Newman《獅子王》(The Lion King)
Roger Guyett、Neal Scanlan、Patrick Tubach、Dominic Tuohy《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最佳國際電影(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im)
《Corpus Christi》(波蘭)
《Honeyland》(北馬其頓)
《Les Misérables》(法國)
《萬千痛愛在一生》(西班牙)
《上流寄生族》(韓國)
*最佳美術指導(Best Production Design)
Production Design: Dennis Gassner、Set Decoration: Lee Sandales《1917:逆戰救兵》
Production Design: Bob Shaw、Set Decoration: Regina Graves《愛爾蘭人》
Production Design: Ra Vincent、Set Decoration: Nora Sopková《陽光兔仔兵》
Production Design: Barbara Ling、Set Decoration: Nancy Haigh《從前,有個荷里活》
Production Design: Lee Ha-joon、Set Decoration: Cho Won-woo《上流寄生族》
*最佳動畫(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馴龍記3》
《I Lost My Body》
《Missing Link》
《反斗奇兵4》
*最佳紀錄長片(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American Factory》
《The Cave》
《The Edge of Democracy》
《For Sama》
《Honeyland》
*最佳紀錄短片(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In The Absence》
《Learning To Skateboard》
《Life Overtakes Me》
《St Louis Superman》
《Walk, Run, Cha-Cha》
*最佳動畫短片(Short Film - Animated)
《Dcera (Daughter)》
《Chair Love》
《Kitbull》
《Memorable》
《Sister》
*最佳短片(Short Film - Live Action)
《Brotherhood》
《Nefta Football Club》
《The Neighbors’ Window》
《Saria》
《A Sister》
(1401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奧斯卡 #OSCARS Edko Films Ltd. 安樂影片 #上流寄生族 #奉俊昊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寄生上流
斯 卡 羅 過譽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v9OhgS99t8/hqdefault.jpg)
斯 卡 羅 過譽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底情深》影評 The Shape of Water【羅比】忘形水/港譯
水底情深有點過譽?人獸美麗浪漫的水中情緣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近期影片:
《老娘叫譚雅》影評 I, Tonya【羅比】冰之驕女/港譯
https://youtu.be/nTjKVfv3c7I
《決勝女王》影評 Molly's Game【羅比】莫莉遊戲/港譯
https://youtu.be/vaMjRDfgH2Y
《縮小人生》影評 Downsizing【羅比】縮水人間/港譯
https://youtu.be/GnjmMv1YPoY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演員: 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 、 李察詹金斯(Richard Jenkins) 、 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dSbRFvoBuk/hqdefault.jpg)
斯 卡 羅 過譽 在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arnold3. 時間, 2021年08月19 ... ... <看更多>
斯 卡 羅 過譽 在 Re: [問卦] 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 - 八卦|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Re:[問卦]斯卡羅是不是過譽了?@gossiping,共有109則留言,65人參與討論,33推16噓60→, 斯卡羅看第一第二集劇情上很大的問題就是你不熟高中的台灣史 ... ... <看更多>
斯 卡 羅 過譽 在 [閒聊] 斯卡羅大家打幾分? -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斯卡羅,改編自歷史小說傀儡花
由曹瑞原擔任導演
由查馬克、吳慷仁、法比歐、周厚安、程苡雅、温貞菱...等人演出
以史詩旗艦劇作為宣傳
相信都帶給大家許多期待
今天播完了最後兩集
感覺剪輯還是滿跳來跳去的
不過本劇的多國語言大混戰也是滿有趣的
用到了斯卡羅語、客語、華語、英語、法語、閩南語
最高99分的話
大家會給這趟文明歡樂送幾分呢?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115.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31977841.A.D66.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