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名校畢業不被錄取,也拿不到高薪,證明學歷不等於能力﹞
有些優秀的人總愛怨歎懷才不遇,卻從來沒想過,懷裡的才是不是企業需要的?企業要的才,他的懷裡有嗎?沒有想通這兩點,注定求職碰壁,懷才不遇,抑鬱終身。
PTT曾經出現一個典型例子(2016年底),擁有美國名校學歷,便以為工作能力也有99分,哪知台灣企業不埋單,她就認為企業不識貨,批評企業這不對那不對;後來有中國企業要錄用她,她便認為中國企業更有見識,看得懂她的優質,決定出走中國,我們姑且稱她Penny。
台灣企業不用她,是識貨,還是不識貨?
Penny自政大畢業,在公關公司任職2年,之後赴美求學,是一所傳播Top 10的大學,TOEIC考970分,學歷漂亮、英語能力強,可是Penny不想離鄉背景,想在台灣發展,職務鎖定品牌公關,開出的薪資分成兩種,用到英語是45至48K,不用英語則40至43K。(以上是3年前的薪資)
面試8家,Penny失望透頂,悵然的說:
「本來選擇回國,就是要奉獻所學,結果還是出國,到中國工作…」
懷抱著一腔熱血,灑到這塊土地上,連冒個煙都沒有,Penny氣到上PTT告狀,列出各家面試過程與薪資開價,引起鄉民熱議,我的年輕同事看完發文脫口而出:
「台灣就是不重視人才,給香蕉就只能請到猴子,難怪人才要出走,企業活該沒有人才可用!」
(又是一段典型鄉民的言論,充分說明台灣年輕人對就業市場的「智商」。)
Penny應徵遊戲產業,有紅心辣椒、網石棒辣椒、新加坡商G社,她都開價43K,G社沒有下文,而紅心辣椒還價36K、網石棒辣椒40K加年終1至2個月,都低於Penny的預期。另外有還價的有東元電機,給36K共16個月,年薪算是接近Penny的理想值。
其他4家都是bye-bye再連絡,比如:外銷電腦Getac,Penny開45K;做電子商務的創業家兄弟,開40K,以上這兩家都沒有給進一步的回應。到了做香氛產品的十分國際,Penny開45K,把對方主管嚇一跳,問她真有領過這樣的薪水嗎?再來是寶成鞋業的關係企業,對方明白告知加班至晚上8點是常態,星期假日還要辦活動,Penny不爽,就獅子大開口喊價50K,後來連主管都沒見著,當然也不再連絡。
出走中國,就會知道自己的斤兩
總共面試8家,只有3家跟她談到給薪的金額,Penny的錄取率不如學歷亮麗,可想而知失望透頂,可是她不是檢討自己哪裡和企業不相配,而是怪罪企業,放大面試時遇到的缺點,比如企業的態度差,好像求職者有求於他們,必須放低姿態;另外,問企業願景時,他們都答不出,只得到「景氣差」、「會努力」等喪氣的話。
直到中國企業面試時,這些「台商問題」都不存在,薪資高、面試感覺佳,即使Penny再不想離鄉背景,仍然不得不出走到對岸,可是文末留下伏筆,年後再看看台灣有沒有其他理想職缺。
看完Penny的貼文,我訪問4位大企業人資主管、1位公關公司總經理、1位電視台新聞部主管,他們都不約而同說:
「一路好走,祝福她!」
他們一致認為,Penny學歷好、英文佳固然好,但是只有2年公關經歷,還不足以獨當一面,用這種待價而沽的態度求職,只是顯示對產業無知、態度高傲罷了,一旦走出台灣,勢必碰釘子、受挫折,到時她就會知道是台商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
無知-1:台灣是買方市場
公關業在台灣早已是成熟產業,人才濟濟,英文好的公關高手多得是,在求才上是買方(企業端)市場,賣方(求職者端)當然要放低姿態,可是Penny完全弄錯情勢,以為是企業求她去上班。
至於中國,公關業是剛起步的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若渴,加上市場大,給薪幅度大。Penny卻據此說中國企業對人才比較尊重,是嚴重忽略公關業在兩地發展處於不同階段,對人才的需求有冷熱之分。
無知-2:學歷不等於能力
一個好的公關,要有「出將入相」的能力,還要具備「後宮佳麗」的外貌。比如,擁有策略性思考、邏輯性思維、新聞寫作技巧、計畫與執行,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包括提案、簡報、說服等,尤其這是高度專業與精緻的服務業,必須做到讓客戶滿意,更不用說經營媒體關係這一條重要人脈。說到這兒,已經夠讓人心生怯步,卻要再加上outlook這個條件,像外形、穿著、儀態、談吐等,充分展現出亮麗專業。
在台北當公關,入門起薪2萬8,憑能耐調薪,工作2年後調到4萬3,需要十分outstanding才拿得到,以上各項能力在水準之上。學歷不等於具備這些能力,Penny也未充分說明專長強項,企業當然會遲疑。
無知-3:沒有能耐,就要有態度
Penny迷信學歷,態度高傲,缺少企業期待的自信中有謙虛,是她不獲錄取的原因。公關既要服務客戶,還要伺候媒體,讓人懷疑她足以勝任,受訪的新聞部主管說:
「辦活動時,連叫她買個便當,主管都要猶豫再三,不知叫不叫得動,還有什麼事敢請她做?」
無知-4:薪資有行業差異
公關業起薪普通,講究實務累積的經驗、能力與人脈,只要在業界做出幾個重要客戶、或做出幾件響叮噹的大案子,證明可以獨當一面,有了credit之後,企業便會紛紛來挖角,是薪水三級跳的時候,可以翻上1至3倍。
可惜的是,Penny在人生起步時,都是往外求,求高薪,求大企業,求企業要說得出令人憧憬的願景,卻忽略往內求,彎下腰學習,培養出能耐,證明自己。一位五百大企業的人資處長說:
「她只是一味時要求企業符合她要的條件,而沒有去想企業的用人條件,自己要怎麼做才能符合?」
台灣企業不是給不起高薪,而是知道誰值得給高薪。的確,企業會餵給猴子香蕉,但是也會給老虎大塊肉吃,年輕人啊,你要做的事是證明自己是一頭百分之百的老虎,而不是躲在網路背後叫囂的紙老虎,拿出來嚇人的不應該是投在網路上龐大影子的虛張聲勢,而是可以做出成績的真才實學!
即使如此,我仍然贊成年輕人「趁早」出去看看外面世界,哪裡高薪哪裡去,因為高薪會帶來高挑戰,是難得的歷練!至於台灣,假使一味給低薪,一定留不住優秀人才,終究要自食其果,失去競爭力。
圖/網站,高點補習班
#职场斜杠
#尹星知识管理学院
*** ***
欢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点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师影片:https://reurl.cc/jD2nn
【教你强大 Be A Star】课程资讯:https://lihi.cc/KM8OI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强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书店与网站都可以购买: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新加坡大學錄取率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宏江:大學四年學會的這些,讓我獲益終身】
大學的四年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我們該如何度過?分享金山軟件CEO張宏江博士在鄭大的開學演講,推薦閱讀。
——————————————————————————
各位同學、各位來賓、各位老師、牛書記、劉校長,大家晚上好!
來到這裏,我彷彿回到了1978年的春天,開學典禮上,我和在座的各位同學一樣,激動、興奮還帶有幾分惶恐。
我們激動,因爲機會來之不易。當年河南的大學錄取率是二百分之一,尤其是應屆畢業的我,如此地幸運,和過去10年中畢業的高中生一起進入大學。我們是如此地幸運,趕上了祖國開始邁出改革開放的步伐,趕上了80年代的開始!
我們興奮,是因爲終於放下了高考的重擔,終於擺脫了父母,終於可以開始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支配自己的時間,開始追逐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同學們,我們相差不止一代人,也許大家的興奮和激動的原因跟我們那代人完全不一樣,但我相信我們的惶恐一定有很多類似。大學的四年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我們該如何度過?
回想大學的四年,我有許多想跟大家分享,想跟大家說,哪些讓我懷念?哪些讓我感到遺憾?哪些讓我受益終生?但今天時間有限,我最想和大家說的是,要想讓大學的四年最富有價值,就是要努力在自己的心裏打開一扇扇門,拆掉一堵堵牆。我這樣講,是因爲,我知道,限制我們個人發展,影響我們成功和幸福的肯定不是我們的IQ,甚至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深植於我們內心的孤獨,我們思考的不獨立、不深刻,我們知識面的狹窄,我們彼此的不理解,不寬容;這些形成了我們和家人、和朋友、和世界、和大趨勢隔開的一堵又一堵的牆。
我想和你們說,要認真地學好每一門課,包括那些你不喜歡的科目。相信我,學習本身就不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如果輕鬆,那說明你沒有真正學到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考試的重點。因爲學習本身就是學習最大的意義,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訓練你的思維,爲你未來的事業打開一扇門!
同學們,我想和你們說,相對於每一門功課拿滿分,更重要的是養成學習和閱讀的習慣,由被動的學習者變成主動學習者,這樣,你們就要爲自己的發展拆掉一堵牆。因爲人生的路上需要不斷的學習,而大學裏面學到的知識可能連人生所需知識的5%都不到,我想和你們說,大學四年,要培養獨立和批判性的思考的能力。這樣,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你們纔有能力篩選和取捨,纔有能力保持清醒和安靜,你們的成長才不會有圍牆阻攔!
我想和你們說,大學四年,校園生活將會豐富多彩,但你應該學會時間管理。遊戲和上網固然非常有吸引力,你應該更多的參加體育活動,多參加社團活動,多參加暑期實習,多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起出遊。相信我,四年下來,這些活動將會培養你一兩種運動的愛好,形成你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你的EQ,鍛鍊你的領袖素質和團隊精神,並且將結交一羣真正的兄弟姐妹。這樣,當你走出校園時,你會發現有人同行,有人分享,你不會弱小,不會恐懼,不會孤單,不會失去方向!
同學們,我還想和你們說,未來是屬於跨學科人才的!如果你是文科生,在大學四年裏,你要廣泛閱讀和吸收,並且在你的專業之外,努力的去修幾門現代科技的課程,瞭解理科邏輯訓練的方法。這樣,你會推倒你思維裏面的一堵牆,讓你左手把握藝術和創意,右手掌握科學和邏輯;在你求真的路上,不懼思考,不再迷茫。
我是理科生,所以在這裏我想對理工科的同學多說幾句:在大學四年裏,在你的專業之外,努力去修幾門人文的課。當年鄭大的條件沒有允許我這樣做,但圖書館裏那浩瀚的藏書和刊物給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發現了那些原來被深藏的偉大的作品。狄更斯、海明威、薩特、凱因斯、蘇格拉底、黑格爾,當然還有和我們更近的北島、顧城、舒婷、張賢亮…這些偉大的靈魂,點點滴滴的滲透了我,讓我打開眼界,讓我思考,讓我獨立思考,讓我腦洞大開;讓我知道:人類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絕不只是教科書裏單調枯燥的描述,人生更不只是考試分數的高低,更有文學,有歷史、音樂、藝術,有對世界的好奇,有對人、對自然的熱愛,這些纔是承託人生的基石。還希望大家記住,多學一門外語,多瞭解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一個民族,你將會拆掉你內心一堵無形的牆。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是教師節,我還想說,在畢業後的35年裏,無論是在剛到丹麥時那種極度自卑的日子裏,還是在新加坡事業漸入佳境之時,無論是當我拿到第一個技術成就獎時,還是在我決定由學術界跨界到企業管理時,我都記得鄭大的四年的點點滴滴,那麼具體,那麼勵志。我記得教光學的袁老師,每次在黑板前都講得洋洋灑灑,而我依然對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充滿着迷茫;我還記得看見我一坐就是一晚上的閱覽室的宋老師,破例地讓我把《收穫》雜誌帶回寢室,讓我能夠一口氣讀完張賢亮最新的小說;我也記得,能夠把一本高等數學教程一字不落的記下來的張老師,差點讓我第一學期就掛了科;我更記得,電視原理課的李老師看到我複習筆記做得那麼認真和仔細,於是對我期末考試的一個疏忽高擡貴手,讓我高分通過。我還記得,教彩電原理的陳老師在課堂上跟我們悄悄地說:今天晚上我們在實驗室做電視質量實驗,實際上他讓我們通過當時系裏唯一的一臺大彩電看到了中國女排的首次奪冠!
同學們,大學的四年,點點滴滴,踏踏實實,我走了過來。學會了如何學習,養成了讀書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建立起了自信,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拆掉了一堵又一堵的牆!這一切讓我獲益至今,我相信,這一切也會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獲益終身!
謝謝大家。
新加坡大學錄取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時報專論〉 高教悲鳴
作者: 郭添財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資深顧問,曾任立法委員、彰化教育局局長)
在臺灣人人都可以上大學早就不是新聞了,但今年少子女化發威,面臨高教懸崖的第一年,一○五學年度大學指考報名人數還更創新低而分發錄取率一樣再刷新最高紀錄。過去教育是「一切為學生、為一切學生、為學生的一切」,現在教育則是「一切為招學生、為一切招學生、為招學生的一切」,多了一個「招」字的高教面貌千奇百怪,進班宣送禮物,看證照保頭路,減學費發獎金,雙聯學位可出國,看似熱鬧非凡,卻像擺攤叫賣,離一流大學作風越來越遠。從一九九四年教育改革呼聲廣設大學以來,已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可是廣設新大學和缺乏規劃管理的改制大學,造成現今大學數量過剩、流浪博士的結果看來,廣設高中大學的政策應是執行過頭了。君不見誰應負責任,只見高教現場處處悲歌低吟。
首先是生存危機。台灣少子女化問題嚴重,未來大學的經營只會更加困難,不少將面臨輔導轉型和退場消失的危機。學生人數十年間要從三十二萬人到二十七萬人再到十六萬人,然後維持在二十萬人上下。生源不足,教育規模變小、經營困難,面臨校產處分歸屬、教職員遭積欠的薪津、失業教授,學生權益就學等問題的解決均極為棘手。加上陸生減少的變數,臺灣自二○一一年開始招收陸生報到均約一千名學生,且逐年增加,然而今年與去年相比,碩士班減少六十人,學士班減少三三一人。隨著兩岸關係觀望、冷卻和三限六不、納保等營造陸生友善學習環境的政策變動性,都會影響大學招收陸生名額。
其次是環境惡化。一、人才外流,亞洲各國啟動獵師計畫,大陸、韓國、新加坡等國以高薪資、優良的教學與研究環境,來挖角一流教授出走,臺灣的大學搶人才競逐力不如人,資源不足,低薪環境著實令人無奈。二、計畫暫緩,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的五年千億預算新世代高教藍圖計畫、大學合併計畫接連暫緩,造成大學發展延續困難。三、形象受損,近年大學發生被國際知名期刊撤銷論文,報假帳,販賣假學歷文憑事件,派閥壟斷,搶錢、拚指標、拚數量的虛華現象,甚至有輿論譏為教授像商人,商人變教授。四、教授難為,原本人人稱羨、清高尊崇的教授頭銜、地位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大學教授除了研究、教學、服務,還要處理行政業務,申請計畫,辦研討會論壇,爭取產學合作,參加各項委員會、審議會,尤其還要有招生績效、保頭路的壓力,真的是教師難為。
再者是競爭力下滑。依據二○一六年IMD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臺灣整體競爭力從二○一五年的第十一名退步至十四名。其中教育指標退步最多,跌幅最明顯,共下滑四個名次,從二○一五年的第二十一名退步至二十五名。WEF公布的二○一五│二○一六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十五,較二○一四│二○一五退步一名,然而高等教育與訓練二○一二│二○一三第九名,二○一三│二○一四第十一名,二○一四│二○一五第一二名,如今第十四名,已經連續數年下滑。英國泰唔士報公布了二○一六年世界大學排名、全球最佳聲譽大學排行榜、亞洲大學排名,台灣的頂尖大學均普遍退步。
最後是投資報酬率低。因全球化、資訊產業發展迅速,國際局勢與區域聯盟變化多端,臺灣高等教育的應變速度不夠快,導致產學落差嚴重,業界找不到人才。而畢業生又處於低薪及臨時性、專案性的工作,形成高學歷失業率越高的學歷貶值現象。加上弱勢生多數進入較高學費的私立、大專技職體系,學貸變成初出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靨,要翻轉貧窮愈發困難,教育失去促進往上流社會移動的社會功能。青年不滿現況,突破無力,益發仇視社會和既得利益者,只好抗議發洩情緒,太陽花運動,學習型助理為權益蛋洗教育部官員都是案例。
為在未來八年間要減少五十所高教等問題,教育部成立高教創新轉型辦公室,祈禱上天賜與其有如神助般的力量,聽聽悲鳴之聲,翻轉高教,否則只能仰天長嘯:天佑高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