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黑面紗】
這次分享的故事,是霍桑的短篇〈牧師的黑面紗〉。描述一位深受愛戴的牧師,僅僅只是戴上了黑面紗,就從此被孤立於眾人之外。
小編特別喜歡,牧師在末尾的控訴:黑面紗有什麼可怕的呢?現實世界中,人人都戴著黑面紗!
來看看這部值得深思的短篇作品吧。
-
牧師的黑面紗 / 納撒尼爾·霍桑
米爾福德村禮拜堂的司事,站在廊子上忙著拉扯繫鐘的繩子。
村裡的老人彎腰曲背沿街走來。孩子們笑臉盈盈,跳跳蹦蹦地跟在父母身邊,有的則神氣十足地邁著莊重的步子,顯示自己一身過禮拜日的新裝。
衣冠楚楚的小夥子側眼偷覷好看的姑娘們,覺得禮拜日的陽光使她們比平時更為動人。
當人群大部分走進禮拜堂的門廊後,司事開始搖鈴,同時注視著胡波牧師的門口。
牧師一出現就是停止鈴聲的信號。
「胡波牧師可弄了什麼在他臉上呵?」司事驚訝地大叫。
聽見的人全都立刻轉過身來,望見胡波牧師若有所思地緩緩地向禮拜堂走來。
人們不約而同地怔住了,就是有個陌生的牧師佔據了胡波先生的佈道壇,也不致使他們這樣吃驚。
「你敢確定那是我們的牧師嗎?」教友葛雷問司事。
「沒錯,是咱們的胡波牧師,」司事說,「他今天本該與威斯伯利教區的舒特牧師對換,可是舒特牧師要做一次葬禮祈禱,昨天捎信說不來了。」
引起如此震動的原因,乍看去其實不值得這樣大驚小怪。
胡波年近三十,頗具紳士風度,雖然還獨身,但衣著整潔,像牧師應有的那樣;仿佛有一位細心的妻子為他洗漿了聖箍,刷去了禮拜日用的外衣上的一週來的積塵。
他的外表只有一點引人注目:那就是箍在額上,遮住了臉龐的一面黑紗;黑紗低垂,隨著他的呼吸微微顫動。
從近處看,那原是兩層絹紗,除嘴和下頦外把五官全都遮住了,不過似乎並沒有擋住他的視線,只是把眼前的一切生靈和木石之物都投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
胡波牧師眼前帶著這片陰影,緩慢地、沉靜地走來,他像心不在焉的人那樣,微駝著背,兩眼望著地下,可是對站立在禮拜堂臺階上的教民還是和藹地頷首致意。
他們卻看呆了,顧不得還禮。
「我簡直沒法相信那塊黑紗後面,真是咱們胡波牧師的臉。」司事說。
「我不喜歡這塊面紗,」一個老嫗蹣跚地走進禮拜堂,一面喃喃自語,「他把臉這麼一遮,整個人就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怪物。」
「我們的牧師瘋了。」教友葛雷一面說一面跟隨著她跨過門檻。
在胡波牧師進去之前,這不可思議的怪事,早就在禮拜堂裡傳開了。
教友們都騷動起來,誰都忍不住回頭朝門口望去。有人索性站起來轉過身。
有幾個小男孩爬上座位的靠背又摔了下來,造成一片混亂。
禮拜堂裡亂哄哄的,到處是女人們的衣裙窸窣作響,男子們的腳步拖沓移動,與平日迎候牧師蒞臨而應有的肅靜大不相同。
可是胡波牧師似乎沒有注意到教民的不安。
他幾乎毫無聲息地走進來了,對坐在禮拜堂兩邊的會眾微微點頭,走過最年長的教民身旁時躬身致敬。
後者是位白髮老人,坐在禮拜堂通道中間的一張沙發上。
最奇怪的是可敬的老人對牧師外表的異常竟毫無覺察。他好像也沒有感受到周圍的驚奇,直到胡波牧師由轉梯上了佈道壇,面對著教友,而與他們之間隔著一層黑紗,這時老人才若有所悟。
牧師臉上那個神秘的標誌一刻也沒有摘下。他領唱聖詩時,那片紗隨著他的呼吸起伏;他宣講聖經時,面紗的陰影也擋在他和聖書之間。
他祈禱時,面紗沉甸甸地貼在他仰起的臉上。他莫不是要在他向之祝禱的敬畏的上帝面前隱藏自己的面孔嗎?
小小一塊黑紗,震動如此之大,不止一個神經脆弱的婦女承受不住,提前離開了會場。
可是在牧師眼裡,面色蒼白的會眾或許就像他自己的黑紗在他們眼裡一樣,也是這樣可怕啊。
胡波牧師佈道稱職,為人所公認,但他並不擅長辭令。他力求通過溫和的感化作用引導人們朝向天堂,而不是用奔雷般的言辭,鞭策他們前往。
這一天,他的佈道在風格和方式上也仍具有他以往的特點。
可是,也許是由於其中流露的情緒,也許是聽眾的想像力,總之,他今天的演說辭是他們聽過的最強有力的一篇。
它比往常的佈道更帶著胡波牧師溫良的陰鬱的性情。
佈道的主題是講隱秘之罪和人們對最親近的人、對自己的良知都要遮藏不露的隱私,甚至忘卻了全能的上帝是能洞察一切的等等。
牧師這一字一句都有著一種神秘的力量。
會眾的每一個人,從天真無邪的少女到鐵石心腸的惡棍,都覺得躲在可怕的面紗後面的牧師正悄悄逼來,洞察了他們思想行為的全部罪惡。
不少人把叉著的雙手按在胸前。胡波牧師的話語並不可怕,至少並不激烈。
儘管如此,他的憂鬱的聲調的每一個顫音都使聽眾發抖。會場中,與恐懼相隨而來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悲愴。
聽眾強烈地感到牧師的異常,他們盼望一陣清風把黑紗吹開,而他們幾乎相信,露出來的會是另一個陌生的面孔,雖然眼前的形體、舉止和聲音明明屬於胡波牧師。
禮拜剛一結束,人們不講規矩,前擁後擠地跑了出來,急不可待地要交流一下壓抑了許久的驚異,而且,眼前一沒有那塊黑紗,人們的心情顯然輕鬆起來。
有的圍成小圈,擠在一起竊竊私語,有的獨自走回家,一路陷入沉思默想,有的人故意大聲說笑,褻瀆安息日。
有幾個人自作聰明地搖搖頭,暗示說他們能識破這一秘密,還有的人聲稱這中間根本沒有什麼奧妙,只不過深夜的燈火損傷了胡波牧師的視力,需要遮蔽。
過了片刻,胡波牧師隨著教民也走出來了。
他那蒙著面紗的臉從這群人轉向那群人,他向白髮蒼蒼的父老表示敬意,又以和藹的尊嚴風度招呼中年人,如同是他們的朋友和精神嚮導一樣,而轉向青年人時則顯示著愛護與威嚴。
他還把手放在孩子們的頭上,為他們祝福。這都是他每逢安息日的老習慣。
可是今天,回報他的禮儀的只有驚奇和迷惘的目光。沒有一個人像往常那樣攀附牧師與他同行。
桑德斯老爺,無疑出於疏忽大意,忘記邀請牧師進餐,自從牧師在此地就職以來,幾乎每個禮拜天都是在桑德斯家的餐桌上祝福的。
這一天,他只好獨自回到住宅,在關門時,他回頭看了一眼盯著他的背影的眾人。
一絲憂傷的苦笑從黑紗背後露出來,隱隱閃爍在嘴邊,然後隨同牧師一起消失了。
「真怪,」一位婦女說,「這樣一面普通的黑紗,婦女們常繫在帽子上,為什麼在胡波牧師的臉上就變得這麼可怕?」
「胡波牧師的腦子准是出了毛病,」她的丈夫,村裡的醫生說,「最難捉摸的是他這怪癖給人們的震動。連我這樣一個理智的人也不例外。這面黑紗,雖然只遮住了牧師的臉,卻影響著他整個的人,使他從頭到腳都帶著鬼氣,難道你不覺得嗎?」
「一點也不錯,」他妻子說,「我說什麼也不敢一個人跟他在一起,我真納悶他自己怕不怕自己!」
「人有時會自己怕自己的。」她丈夫說。
下午的禮拜情況與上午完全一樣。禮拜結束後,為一位少女鳴響了喪鐘。
親戚和朋友都聚集在那家房屋裡,關係疏遠些的相識則站在門口,談論著死者的美德。
突然他們中斷了談話——胡波牧師出現了,仍然戴著那面黑紗,現在它倒是恰當的徽記了。
牧師走進了停放遺體的房間,在棺材前躬身與自己已故的教民做最後的告別。
他低下頭去時,黑紗從他額頭上直垂下來,死去的少女要不是永遠闔上了眼睛,就會看見他的面孔的。
胡波牧師這樣急忙拉好面紗,莫非是害怕她的目光嗎?
有人親眼觀察了這次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會面,毫無猶疑地說,在牧師露出面孔的一刹那,少女的屍體戰慄起來,屍衣和那薄紗的帽子也跟著微微抖動,雖然死者的面容仍保持著死亡的寧靜。
一個迷信的老太婆是這樁奇跡的唯一見證人。胡波牧師離開遺體去到哀悼者的房間,然後走到樓梯口,開始為死者祈禱。
這是一篇深情的、感人至深的禱文,充滿了悲痛,而又浸注了天國的希望,在牧師最悲傷的語音之間,似乎依稀聽到了少女的纖指在輕輕撥動著天堂的琴弦。
人們聽著覺得不寒而慄,雖然他們並不解其中深意。禱告中說,但願他們大家,和他自己,還有一切世人,都能像這位少女一樣,從容地迎接撕下面紗的最後時刻。
抬棺材的人吃力地走著,隨後是哀悼的人群,死者在他們前面,胡波牧師戴著黑紗在後面,使得整個的街道充滿悲傷的氣氛。
「你為什麼往後看?」送葬隊伍裡有人問他的同伴。
「我有種幻覺,」他說,「似乎牧師和少女的精靈手把手在一起走著!」
「我也這樣覺得,也是在那一瞬間。」
當天晚上,米爾福德村裡最漂亮的一雙男女要舉行婚禮。
胡波牧師平素是個憂鬱的人,但在這種場合總有一種平靜的喜悅,比喧鬧作樂更能引起共鳴的笑臉。
胡波牧師的這一特點比什麼都更贏得他的教民的愛戴。婚禮上的賓客焦急地等待他的到來,滿心以為整日裡籠罩著他的那奇異的恐懼氣氛現在一定會煙消雲散。
可是結果並不是這樣。胡波牧師一進門,人們第一眼看見的便是那可怕的黑紗,它曾為葬禮增添了更深的哀痛,現在給婚禮帶來的只能是凶兆。
賓客們頓時覺得似乎有一朵烏雲從黑紗後面滾滾而來,遮住了花燭的光亮。新婚夫婦站在牧師面前。
但是新娘冰冷的手指在新郎發抖的手裡顫慄著,她像死一樣的蒼白引起人們竊竊私語,說這是下午剛下葬的那個姑娘從墳墓裡出來進入洞房。
如果世上還有比這更慘澹的婚禮,那就是響起喪鐘的那著名的一次了。
在儀式之後,胡波牧師舉杯向新人祝賀,他的聲調溫和輕快,這本應像爐中歡樂的火花,照亮客人們的臉。
可就在牧師舉杯的瞬間,他在穿衣鏡裡看見了自己的形象,黑紗使他自己也捲進征服眾人的那種恐懼之中。
他全身顫抖,嘴唇發白,他把尚未嘗過的酒灑在地毯上,直衝進茫茫的黑夜裡。原來,大地也戴著自己的黑紗。
第二天,米爾福德全村只有一個話題,那就是牧師的黑紗。黑紗以及它背後的秘密成為街談巷議和婦女在窗前饒舌的材料。
它是酒店老闆向顧客報導的頭條新聞。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也嘁嘁喳喳地說著它。
一個學樣的小傢伙用一塊舊黑手帕遮住了臉,這惡作劇不但使同學們膽戰心驚,把他自己也嚇得幾乎神智錯亂。
說來奇怪,教區裡那些多嘴的、好打聽的人們,沒有一個敢直截了當地把問題提到胡波牧師面前,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在過去,每當他有一點事情需人過問時,給他出主意的從不乏人,他自己也樂於聽從別人的規勸。
如果說他有什麼過失,那就是極端缺乏自信,哪怕是最溫和的責備也會使他把微不足道的小事看成犯罪。
儘管盡人皆知他這過分隨和的毛病,可是教民中間沒有一個人提起黑紗的事,對他進行善意的規勸。
一種既不明說、又掩蓋不住的恐懼使大家互相推諉,最後只好採取權宜之計,派出教會代表和胡波牧師面談,以免黑紗問題發展成為醜聞。
從來沒有一個代表團履行職務像他們這樣失敗過,牧師友好客氣地接待他們,但就座後卻一言不發,把挑開這個重大議題的重擔全部留給他們,這顯而易見的議題可能已在胡波牧師的意料之中。
黑紗箍在胡波牧師的額頭上,遮住了他的面部,只露出兩片安詳的嘴唇,嘴角上有時掛著一絲苦笑。
可是在他們的想像中,那塊黑紗卻似乎掛在他的胸前,是擋在他和他們之間的一個可怕的秘密象徵。
黑紗一旦拉開,他們就可以無拘束地談論它,可是在拉開之前卻不便啟齒。
於是他們就默然無語,心緒煩亂地呆坐著,不安地躲避著胡波牧師的目光,他們覺得這看不見的目光一直盯在他們身上。
最後,代表們無可奈何地回去了,向推舉他們的人交代說,事關重大,如果還不必要求召開宗教大會的話,也必須舉行教會會議。
黑紗使所有的人心驚神悸,但村中卻有一個人不曾被嚇住。
代表們沒有帶回什麼結果,甚至沒有敢於提出問題,她卻以自己個性的寧靜的力量,決定親自來驅散那越來越黑沉沉地、堆集在胡波牧師周圍的奇怪的陰雲。
作為他的未婚妻,她有權知道是什麼隱藏在黑紗之下。她借牧師來訪的機會,簡單、直率地挑開話題,這樣就使得事情對他們倆都容易些了。
牧師坐定後,她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塊黑紗,但看不出震懾眾人的那種恐怖氣象:那只不過是雙層的絹紗,從額頭垂到嘴邊,隨著他的呼吸微微顫動。
「不,」她笑著大聲說道,「這塊紗沒有什麼可怕,只不過遮住了一張我喜愛的臉龐。來吧,我的好人,讓太陽從烏雲後露面吧。你先把黑紗摘下,再告訴我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胡波牧師的臉上閃過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那個時辰會來的,」他說,「那時我們都必須摘下面紗。要是在那時辰到來之前,我一直戴著它的話,就要請你不要介意了,親愛的教友。」
「你的話也全是謎語。請你至少把遮住你的真話的紗摘去吧。」
「伊莉莎白,我願意的,」他說道,「只要在誓言允許的範圍之內。要知道,這紗是記號和標誌,我受誓言的約束,必須永遠蒙戴,無論在光明還是黑暗之中,獨自一人還是眾目睽睽之下,也無論是處於陌生人還是親密的朋友之間。總之,塵世間沒有人能看到它摘下。這淒涼的陰影必定把我和人世隔絕,甚至你,伊莉莎白,也永遠不能到達它的後面!」
「什麼災難落到了你頭上?」她熱切地詢問,「致使你要永遠遮暗自己的眼睛?」
「如果說它是哀悼的象徵,」胡波回答,「那麼,和大多世人一樣,我的痛苦如此悽楚,需要黑紗來打上記號。」
「可是萬一世人不相信那是無邪的悲痛的象徵呢?」伊莉莎白再次追問,「儘管人們愛戴你、尊敬你,難免會有流言說你隱藏自己的面目,是由於犯下了不可告人的罪惡。為了自己的神職,求你澄清這種流言吧。」
她向他暗示了村裡流傳的那些謠言的內容,說著自己臉上也泛起紅雲。可是胡波牧師仍然是那樣沉著。
他甚至又微笑了一下——還是那種悲傷的微笑,它像一道微光從面紗的陰暗處透露出來。
「如果我為悲痛而隱藏自己的面孔,這理由就很充足了,」他回答說,「如果我是為不可告人的罪惡而遮住它,那麼請問,難道有什麼人可以不這樣做嗎?」
他就這樣溫順而又固執地,拒絕了她的一切乞求。最後伊莉莎白沉默了。
有一會兒工夫,她陷入了沉思,似乎在琢磨還有什麼新方法,可以把自己的未婚夫從這樣陰暗的狂想中拉出來。
顯然,它即使沒有別的含義,也至少是神智不清的徵兆。
雖然她的性格比他堅強,淚珠也從她臉頰上滾了下來,可是一瞬間,一種新的感情代替了悲痛:她正漫不經心地望著黑紗,突然,好像空中驟然出現了一片薄暮的昏暗,面紗的恐怖包圍了她。她站起來,在他面前嚇得發抖。
「啊,你終於也感覺到了嗎?……」他悲哀地說。
她沒有回答,用手捂著眼睛,準備離開房間。他衝上去抓住她的手臂。
「對我耐心些吧,伊莉莎白,」他激動地叫喊,「儘管這面紗今生今世必定要擋在你我之間,也不要拋棄我吧!只要妳成為我的,在來世我不會再蒙戴黑紗,也不會有黑暗隔開妳我的靈魂!這只不過是現世的面紗,不是永恆的!啊,我一個人在黑紗後面是多麼孤獨、多麼害怕!不要讓我永遠留在這悲慘的黑暗中吧!」
「把面紗只摘下一次,對著我看一眼。」她說。
「不,那永遠辦不到!」胡波牧師回答。
「那麼,別了。」伊莉莎白說。
她抽回自己的手臂,慢慢地走開,在門口停下來,顫慄著向他長久地望了最後一眼,好像要刺破黑紗的秘密。
即使在悲痛中,胡波牧師還是微笑了。他想到,把他與幸福拆開的,只不過是這麼一個物質的象徵。
其實,這物件所投下的陰暗的恐怖,才必定會在最親密的情侶之間造成隔閡啊!
從那以後,誰也不再設法使胡波牧師摘下黑紗,也不盤問他關於黑紗的秘密。
有些人自認為超越常人的見識,指出那只是一種怪癖,這種怪癖常在正常人身上與理智的行為混合在一起,使他們顯得處處反常。
可是在眾人眼中,胡波牧師是不可救藥的怪物。
他不能平靜地在街上行走,因為,總會發現膽小怕事的人躲著他,而另一種人則存心擋住他的去路來顯示自己的大膽。後一種人的騷擾迫使他放棄了日落時到墓地去散步。
因為每當他倚欄沉思時,墓碑後面就會有人探頭偷看他的黑紗。傳說是死人的凝視引他到墓地去的。
使他痛心的是孩子們見到他就飛跑開去,他那憂鬱的形象還離得很遠,他們就中斷了最快活的遊戲。
他們本能的恐懼比什麼都更使他最痛切地感到,有一種非凡的恐怖交織在黑紗的經緯之中。
事實上,他自己對黑紗也極端厭惡,這是眾所周知的。
除非不得已,他從來不到鏡前,也從來不飲靜止的泉水,以免在清泉寧靜的懷抱中看到自己而嚇一跳。
從這裡便引出許多流言蜚語,說明胡波牧師犯下了掩蓋不住、而又只能隱約暗示的滔天大罪,致使他良心備受折磨。
於是黑紗背後仿佛有陣陣烏雲向陽光滾去。這罪孽與哀痛的混合物包圍了可憐的牧師,使得愛與同情永遠到不了他身邊。
據說魔鬼在黑紗背後與他相會。他就這樣永遠籠罩在黑紗的陰影之下,充滿了內心的顫慄和對外界的恐懼,時而在自己的靈魂黑暗中摸索,時而透過那層薄霧,凝望著慘澹的世界。
據說就是肆無忌憚的風也尊重他那可怕的秘密,從來不把那片薄紗吹起。
不過每當胡波牧師走過熙攘的人群時,還是對芸芸眾生的模糊面影淒然微笑。
儘管有這麼多弊端,黑紗卻有一個長處,那就是助長了胡波牧師佈道的威力。
他借助於那神秘的象徵物——因為沒有其他明顯的原因——對罪孽深重而陷入痛苦的靈魂具有異常的力量。
被他領回正路的人對他懷有特殊的恐懼。他們斷言,儘管以委婉的方式,他們在回到天國的光明大道之前,曾和他一起沉落在黑紗的背後。
真的,黑紗的陰影好像能使他與一切陰暗的感情共鳴。
垂死的罪人大聲叫著胡波牧師,非等他出現才肯咽氣,可是當牧師彎身向他們低聲撫慰時,他們就顫抖起來,因為蒙紗的面孔離他們這樣近。
黑紗造成的驚駭恐怖,甚至在死亡面前也不稍減!陌生人從遠方專程來聽他佈道,只因看不見他的臉,所以偏要看看他這個人,以資消遣。
可是其中許多人來時心情輕鬆,走時卻戰戰兢兢。有一次,在貝爾切總督的任期內,胡波牧師被指派作選舉的佈道辭。
他戴著黑紗站在長官、長老會和代表們跟前,給他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以致那一年通過的法案竟具有早期宗法統治時期的陰鬱和虔誠。
胡波牧師就這樣度過了漫長的一生,他行為無可指責,但陰暗的懷疑籠罩著他。
他和藹仁慈,但不為人所愛,甚至引起無名的恐懼。他與世人隔絕,他們的健康和快樂與他無緣,而陷入臨終的痛苦時卻總要他幫助。
流年似水,在牧師蒙著黑紗的額頭上灑下了白霜,他在新英格蘭一帶的教會裡頗有名望,獲得了胡波神甫的尊稱。
他剛到職時已經成年的一代現已相繼去世,他的教民一部分在禮拜堂裡,更多的則在墓地上。
終於有一天,他自己大功告成,生命臨到黃昏的盡頭,現在輪到胡波神甫長眠了。
在老教長的病榻前,燭光慘澹,人影依稀可辨。他沒有任何親戚。
在場的有儀表端莊而無動於衷的醫生,他正設法使病人膏肓的老人減輕痛苦。教會長老和其他各位以虔誠著稱的父老也在場。
威斯伯利教區的克拉克牧師,是個熱心的年輕人,他騎馬趕到垂危的教長床前為他祈禱。
還有護士,那可不是專門照料垂死病人的雇工,而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她那含蓄的感情,在沉默和孤獨中經受了歲月的寒霜而持久不衰,直到這死亡的時刻。
這就是伊莉莎白。除了她還有誰呢?胡波神甫那白髮蒼蒼的頭,躺在死亡之枕上,黑紗依然箍在額頭,遮住了臉,隨著他掙扎的每一次呼吸而微微顫動。
終其一生,那塊黑紗懸在他與人世之間,隔絕了人情溫暖和愛情幸福,把他禁錮在最淒涼的監獄之中,那就是他自己的心!
那塊紗現在仍然貼在他的臉上,似乎使得那陰暗的病室更加黯淡,並且在他面前擋住了來世的光輝。
他已經神志不清許久了,他懷疑地徜徉於過去和現在之間,有時竟跨進未來世界的一片混沌裡。
不時發著高熱,輾轉反側,消耗了所剩無幾的氣力。但即使在最痛苦的痙攣掙扎中,在最荒誕無稽的昏迷狂想中,當任何思想都失去了理智的力量時,他仍然提心吊膽生怕黑紗掉落。
其實,即使他那迷惘的靈魂會有所疏忽的話,坐在他枕邊的忠實伴侶也會轉過臉去為他遮住那副衰老的面孔;那在她最後一次看見時還是他正當盛年的韶秀容顏。
最後,瀕死的老人在精神與肉體的極度疲乏之中平靜地躺著,脈搏幾乎感覺不到,除了偶爾一陣深長而又不規律的呼吸預示靈魂即將離去以外,氣息也漸漸微弱了。
威斯伯利教區的教長走近床頭。
「可敬的胡波神甫,」他說道,「你解脫的時刻到了。你是不是已準備好撤除那隔絕現世和永生的屏障?」
胡波神甫開始時只輕輕把頭動了一下作為回答,後來,恐怕他的意思不夠明確,又勉強提起精神說道:「是的,」他有氣無力地說,「我的靈魂等待著這個時刻,已經疲憊不堪了。」
「你要考慮到,」克拉克教長接著說,「像你這樣一個畢生獻身於宗教的人,思想行為聖潔高尚,用凡人的尺度衡量可謂完美無瑕的典範,這樣一位教會長老,怎能給人留下話柄,玷污你身後的美名?我的兄弟,我請求你,不要讓這種事發生吧。在你走向永生的時候,讓我們有幸瞻仰你光輝的容顏吧。在撤除永生的屏障之前,讓我先掀去你臉上的這黑色的屏障吧。」
說著,克拉克就探身要去揭開這個多年的秘密。
這時,胡波牧師突然顯出這樣的力量,把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他費力地從被子下面伸出雙手,死命按住了黑紗,決心作一番爭鬥,如果威斯伯利的教長竟跟垂死的病人動武的話。
「不!永遠不!」戴著面紗的教長叫道,「今生今世,絕對不!」
「莫測高深的老人!」嚇壞了的威斯伯利教長叫道,「你的靈魂是帶著怎樣可怕的罪孽去面臨最後的審判!」
胡波神甫快要斷氣了,最後的氣息在喉嚨裡咯咯作響,可是他雙手拼命向前摸索,抓住那即將逝去的生命,以便把話說完。
他甚至在床上坐起身來,在死神的懷抱中瑟瑟發抖,這時黑紗垂掛著,把整個一生的恐怖都聚集在一起了。
那情景可怕異常。神甫臉上常見的憂傷的苦笑又在黑紗的暗影後面若隱若現,逗留在他的嘴邊。
「你們為什麼獨獨見了我害怕發抖?」他說著用戴面紗的面孔朝著那些面色蒼白的圍觀者環視一周,「你們彼此見面也該發抖!男人躲開我,女人沒有惻隱之心,兒童驚叫跑開,只不過因為我的黑紗!其實它有什麼可怕,還不是由於隱約地象徵著的秘密?等有一天,等朋友和夫婦之間都能推心置腹,開誠相見,等人們再也不妄想逃避造物主的眼睛,卑鄙地藏匿自身罪惡的隱私,到那時,你們再為我這生死不離的象徵物而把我看作怪物吧!我看著我的周圍,啊!每一張臉上都有一面黑紗!」
聽眾驚恐地面面相覷,互相躲避,胡波神甫卻倒在枕頭上,成為一具面帶黑紗的死屍,慘澹的冷笑仍然掛在嘴角。
人們把他戴著面紗裝入棺材,戴著面紗埋進墳墓。
年復一年,青草在那塊墓地上生長了又枯萎,石碑上佈滿青苔,胡波神甫的臉龐也早已化為灰塵。
可是,想到它是在黑紗下面腐爛的,仍然使人不寒而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
「新婚誌喜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新婚誌喜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新婚誌喜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聽錯] 紅包賀詞的意思差很多- StupidClown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新婚誌喜意思 在 社團法人萬巒保王府/屏東保王文化協會-保安廣澤尊王 - Facebook 的評價
新婚誌喜意思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過我們搬到一德路新診所的病友們,都很喜歡我們新診所的裝飾,說很有我的味道。
整修裝潢新診所的設計師與我相識已經24年。
24年前,我買新屋,要找設計師,不知從何找起。
恰好路過一家牙醫診所,感覺很順眼,尤其是深綻藍色的沙發,根本就是我會選的顏色。
於是踏進牙醫診所,詢問櫃檯:我不是來看牙齒……我是想問妳們診所是找誰設計的?」
拿到了名片,我約了她。
剛見面,哇!好年輕清純的女孩啊!和她新婚的先生一起前來。算算那時她也才24歲啊!(我當年其實不知道她的年齡)。
我拿了一些從室內設計雜誌挑出的照片,告訴她:這就是我喜歡的氛圍。
然後,我的房子廚房必須完全開放式,而且還要是家裡的中樞,不要把廚房邊陲化!
就這樣簡單溝通,感覺她好像懂得我要的東西,就是直覺。
裝潢完,確實讓我非常喜歡~尤其是廚房~整間房也才34坪,廚房真的看起來很中樞,很寬大~要到房間,要上廁所,通通躲不過我的法眼,必須經過廚房這一關~
後來,裕誠路診所整修,我也是麻煩她們。
去年,我要整修已經用了23年的老房子,想改成適合「老人」居住的安全方便的老人宅。
又再找到她們。
因為實在太熟,我告訴她們:請給我一間可以再住個20年的房子。地板要平而止滑,要寬敞,無障礙。
當然,還有諸多細節的討論。
八個月後,她給我一間與之前完全不同風格的房子。
很空,很白,她說:「留白,給妳自己添顏色,因為我知道妳很會~」
她就是懂我~
我有個未完成的夢想:想當室內設計師。
或許等退休的時候,你們會看到我再度去當學生,圓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夢想。
設計師朋友還說了一段有意思的話:「我都可以想像你們住在這屋子裡時,會如何生活,心情會有多愉快~」
照片一:設計師給我全灰藍的椅墊,我添上幾個有圖案的靠墊之後,活潑了起來。
照片二:米白的沙發,買幾個顏色繽紛但是又能搭色的抱枕,溫暖多了。
新婚誌喜意思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黎巴嫩詩人 卡里·紀伯倫 : 音樂短章】♩. ♪
我坐在我心愛的人身邊,聽她談話。我一聲不吭地聆聽著。我感覺到在她的聲音裡有一種力量,我的心為之震顫。那種力量產生電流般的顫動,把我同自己分開。我的心靈於是飛向無邊無際的天空,它認為世界是夢,軀體是窄小的牢房。
我愛人的聲音同一種魔力相交,那魔力支配了我的感情,讓我滿足於無言的魅力,疏遠了她的聲音。
人們,她就是音樂!當我所愛的姑娘說了一些話之後嘆息時、因某些話微笑時,我聽到了它;它有時斷斷續續,有時連貫流暢,有時說了半句留半句,我聽到了它。
我用聽覺當眼,看到了我所愛的女人心靈的影像,結果使我全神貫注於音樂的表現,即心靈之聲的感情精髓,而不是談話的精髓。
是的,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曲調是彈撥感情之弦的和風,又是叩擊感覺之門的纖指;它喚醒回憶,再現被夜晚隱蔽的事件和往昔。
音樂是有感染力的細膩的曲調。假如它是令人悲哀的,便在想像的篇章上,回憶痛苦和憂傷的時刻;假如它是令人歡愉的,便回憶安適和欣悅。
音樂是令人憂鬱的聲音的總匯。你聽到它,它會使你駐足,讓你的心中充滿焦慮,像幻影一般為你描繪不幸。
音樂是令人欣悅的旋律的彙編。你感受它,它便掌握了你全部心靈,並在你的胸腔裡歡快地起舞。
它是琴弦的顫動聲,攜著太空的聲波進入你的耳際。它也許成為一滴灼熱的淚珠,從你眼中流出。這滴淚珠因情人遠離的痛苦和時光帶來的傷口而形成。它也許作為一個微笑從你嘴唇綻出,那實際上是幸福和安謐的代名詞。
它是臨終者的軀殼,有來自精神的靈魂,還有來自心田的意識。
有了人之後,音樂給他以啟示。因為音樂是天上的語言。和其他語言不同,它講述的內容髮自內心,只對內心述說,因此它又是心靈的語言。它似愛情,其影響普及眾人。沙漠中的游牧民族歌唱了,宮廷中國王及左右們震動了。失去愛子的母親把音樂和哀號交融在一起,令無動於衷和鐵石心腸者心碎。欣悅者把音樂和自己的歡樂一起廣為傳播,它是鼓舞遭難者的頌歌。音樂像太陽,用陽光照亮了田野的花朵。
音樂似明燈,驅逐心中的黑暗。照亮心靈,展現其深層。按我的標準,樂曲是真正的自我的影像,或是活生生感覺的幻想;心靈彷彿是明鏡,立於世界上,照出各種事件、行為,反映出那些影像和幻想的畫面。
心靈是迎著品評之風的一朵柔嫩的花朵,晨風撼動它,露珠壓彎了它的莖。飛鳥的鳴囀喚醒了朦朧中的人,人便聆聽,感受,同它一起歌頌智慧——飛鳥悅耳的旋律和細微感覺的創造者。那種鳴囀激發了他的思維,他便問自己和周圍,這不足掛齒的飛鳥的歌聲道出了什麼樣的秘密,竟能撥動了他的感情之弦,向他啟示前人的著述中所包含的意義?他探索,詢問:飛鳥是在呼喚田野上的鮮花,還是在模仿樹木上的枝杈?是在效仿流水淙淙,還是在同整個大自然同席暢飲?不過他找不到尋求答案的途徑。
人聽不懂飛鳥在枝頭上說些什麼,也不明白流過鵝卵石的叮咚泉水和從容不迫推向岸邊的陣陣濤聲在說什麼;他不了解滴落在樹葉上的雨水所講的故事,不懂雨水用輕柔的指尖叩擊玻璃時所談的事情;他不知道微風對田野上花朵訴說的情感。但是,他覺得他的心明白和理解所有這些聲音有意義;因此,有時他因歡樂而震動,有時又為痛苦和煩惱而歎息。有一些聲音用神秘語言同他密談,智慧把它置於他的本質之前;於是他的心靈和大自然多次交談,而他卻困惑地站著,張口結舌。或許眼淚代替了語言,眼淚是最流暢的翻譯。
快到我這裡來,清醒的人!同我一起去回憶的舞台,看看在被歲月掩去的民族中,音樂居於什麼樣的地位。來吧,讓我們沉思默想音樂在亞當之子的各個階段具有的影響。
迦勒底人和埃及人把音樂當作偉大的神靈來崇敬,向它膜拜,讚美它。波斯人和印度人相信音樂的本質是人類之上帝的靈魂。一位波斯詩人說過這樣意思的話:“音樂是天上仙界的一位仙女,戀上了一個人,便從天界下凡。天神們獲知後勃然在怒,派遣強風追趕,強風把仙女打得衣衫飄零,衣衫的碎片被風刮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仙女本人並沒有死,她活著,居住在人的耳朵裡。”
一位印度哲人說:“優美的旋律加強了我對美好的永恆的希望。”
在希臘人和羅馬人那裡,音樂是強力大神。他們為它建築了宏偉的神廟,向世人講述著它的崇高;他們為它建起了高大的祭壇,獻上最美的祭品和最芬芳的薰香。這尊大神,他們稱之為“阿波羅”。他們賦予它最高級的讚美形容詞,使它像被河水沖浮出來的樹木那樣豎立起來。它左手抱琴,右手撥弦,昂首挺立,氣宇軒昂,眼睛直視前方,似乎洞察萬物的奧秘。
他們說,“阿波羅”的琴聲是大自然的迴聲,它是將飛鳥的鳴囀,流水淙淙,微風吹拂和樹枝搖曳移植過來的自然之聲。
在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樂神奧爾甫斯奏出的琴聲打動了動物的心,以致一些兇猛野獸也跟隨著他。植物也是這樣,花兒伸頸探望,樹枝偏斜搖晃。連沒有生命的物質也聞聲而動,紛紛為之綻裂。
他們說,奧爾甫斯失去了妻子,他為之哭泣,哀悼她,悲愴的曲調充滿了原野。大自然因此而慟哭,天神們動了惻隱之心,為他打開了永恆的大門,以便他同妻子在靈魂世界相遇。
他們說,罪惡之女殺死了奧爾甫斯,把他的頭顱和琴扔進大海。頭顱和琴在水上漂流,最終漂到了一個島嶼,希臘人稱之為“歌曲之島。”
他們說,載著奧爾甫斯頭顱和琴的波濤,自那時起,就用它的聲音編成令人動心的輓歌和令人悲哀的曲調。這些輓歌和曲調充滿天空,水手們都在傾聽。
在那個民族的光榮已成過去之後,我們稱這些話為源自幻想和奇談,是想像力創造出來的夢想。但是,這些話證明了音樂在希臘人的心中具有多麼深遠和巨大的影響。他們說這些話基於一種堅定的信仰。假如我們把這些話稱之為來自細膩的感情和愛美之心,是一種詩的誇張,那於我們有什麼損害呢?
亞述人的遺跡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圖畫,它們描繪的是國王的隊伍行進時,是以樂器為先導的。他們的歷史學家同我們談起音樂時,說音樂在各種儀式上是榮耀的標誌,是各種節日里幸福的象徵。是的,沒有音樂的幸福如同一個被割去舌頭的姑娘。音樂是地球上所有民族的喉舌,人們用頌歌稱頌神明,用樂曲讚美幸福。當時如此,現在亦然,唱頌歌是一種義務,如同在神廟中做祈禱一樣,也像對所崇拜的力量做火祭一樣。神聖的火祭起源於內心的感情,祈禱也是受心靈指導和感情震動的完成品。
自由的氣息因言詞而變得更加激昂,同時也引起了大衛王的後悔。於是,他的頌歌充滿了巴勒斯坦大地;他的愁緒創造出來自懺悔的激情和內心悲愁的動人旋律。作為中介,他的蘆笛位於他和上帝之間——蘆笛向上帝要求寬恕他的疏忽。他的錚錚琴聲發向他心田深處,隨著血管流向指尖。這些手指的功用在上帝的人們那裡都是偉大的。他對人們說:
“你們為主歡呼吧!用號聲讚頌吧!用笛子和弦琴讚頌他吧!用鼓讚美他吧!用豎琴和風琴讚頌他吧!用鐃鈸聲讚美他吧!讓每個人都讚美主吧! ”
《聖經》說,一位天使在世紀末到來,在世界各國吹著喇叭,靈魂都應聲而起,附著在軀殼上,在恩主前復活。作者高度讚揚了音樂,給予音樂以上帝遣往人類靈魂的使者的地位。作者只提供了他感情的一個畫面,按照他那個時代的人所奉行的言語方式。
據傳說,在人子耶穌的悲劇之初,弟子們在出發去他們導師被捕的橄欖園之前,唱了讚美詩。我現在彷彿正聽著這些發自悲哀者內心深處的讚美詩。他們當時看到不幸將降到和平使者的頭上,便吟唱了送別的動人曲調。
音樂走在去打仗的軍隊前面,鼓勵士兵燃起熾熱的決心,鼓舞他們去戰鬥。音樂具有一種魅力,統一意志,將士兵們組成不可分割的隊伍。在去戰場廝殺的軍隊前面,在走向死亡之地的戰士前面,沒有詩人,沒有演說家;筆和書都不陪伴他們。走在他們前面的是音樂,像一位偉大的統帥,為他們衰弱的身體注入無法形容的力量,使他們心中迸發出對勝利的熱愛,從而克服飢渴和行軍帶來的疲憊,全力以赴投入戰鬥。他們歡欣鼓舞地跟隨著音樂,追隨著死亡,來到萬惡的敵人的土地上。亞當之子就是這樣利用世界上最神聖的事物,把世界上的邪惡撒遍大地。
音樂是牧羊人孤獨時的伴侶,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被羊群包圍,為他的羊隻奏出它們聽得懂的樂曲,羊隻安謐地吃著青草。對牧人來說,蘆笛像一個從不分離的親密朋友,一個可愛的伙伴。蘆笛用優美的旋律代替山谷可怕的寂靜,用動人的樂曲驅逐了孤獨,讓空間充滿溫馨的甜蜜。
音樂引導著旅人的轎駝,減輕疲勞的程度,縮短旅途的漫長。於是,良駝不再行走在荒漠,除非聽到引駝人的歌聲;駝隊不再承受沉重的負荷,除非在駝頸上系上鈴鐺。這不是創舉——智者在我們這個時代用樂曲馴獸,用悅耳的聲音伴隨它們。
音樂伴隨著我們的靈魂,伴我們跨越生命的各個階段。與我們同呼吸,共患難。在我們歡樂的日子裡,音樂像一個觀察者;在我們不幸的日子裡,音樂像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親人。
嬰兒從幽冥世界來到我們塵世,接生婆和親友們以歡樂的歌聲迎接他,以欣喜的樂曲表示歡迎。當他見到光明時,以啼哭問候他們,他們則以歡呼聲作為回答,好像他們以音樂同時光競賽,看誰讓他理解神的智慧。
嬰兒啼哭時,他的母親靠近他,以充滿溫柔的音樂之聲歌唱,他便停止啼哭,因表現出母親疼愛的曲調而高興和睡著。在母親愛的歌聲和悠揚的曲調中有一種力量,能促進睡眠,讓孩子合上眼皮。她在樂曲中糅進了從容,使曲調更加悅耳;她在樂曲中抹去了畏懼,使曲調充滿慈母氣息的神奇,讓孩子入睡,心神飛向靈魂的世界。倘若母親以西塞羅的舌頭說話,或者朗讀伊本·法里德的詩篇,孩子就不睡了。
男人仔細選擇生活的伴侶,兩顆心因婚姻而合二而一。他們聽從智慧從一開始就寫在他們心上的忠告,於是親朋好友相聚,在新婚夫婦結為百年之好時高唱頌歌,讓音樂成為證婚人。在我看來,我彷佛就是它——一個摻有甘甜的恐怖的聲音,一個歌頌上帝創造萬物的聲音,一個喚醒沉睡的生命、讓它前進、傳遍和充滿大地表面的聲音。
當死神來臨,演出生命戲劇的最後一個場景時,我們聽到憂傷的聲樂,看到它悲哀的陰影遮蔽天空。在那令人痛苦的時刻,心靈告別美麗世界的海岸,在永恆之海中游泳,扔下物質骨架,留給歌唱者和號喪者。人們大聲地吟唱悲哀,用濕土覆蓋那個物質,以受壓抑的聲調和表示憂傷焦灼的歌聲讓它安眠。只要黃土上面的濕土不干,他們就不斷重複那些曲調為它送殯。假如它變得陳舊,只要心懷念著逝者,它的迴聲就留在人們的細胞裡。
我同一位被上帝賦予好嗓子的人坐在一起,上帝還贈給他譜曲的哲學領悟力。我看到聽眾圍坐在他周圍,傾聽著,自慚形穢。他們屏息不動,像屈服於向他們啟示若干秘密的詩人那樣凝視著他。直至吟唱者歌罷一曲,他們才久久地喘息——啊! ——啊!這是被歌曲掀起波瀾的內心發出的喘息!對這些心來說,嘆息是甘甜的。 “啊”,是被回憶激起的從乾渴之心發出的感慨;“啊”是小小的詞,但是長長的話語;“啊”不是聽見歌手說話的人,也不是看見他面孔的人發出的聲音,而是那位伸長耳朵傾聽斷斷續續歌聲的人發出的嘆息——歌聲中活生生的氣息為他展現了過去生活故事中的一章,袒露了他心中隱藏的秘密。
我是怎樣審視一位敏感的聽者的臉龐啊!我看到他的面部表情一會兒雙眉緊皺,一會兒舒展,隨著曲調的起伏而變化。從他的動作我看出他的性格,通過他的外表我看到他的內心。
音樂如詩似畫,反映出人的不同狀態,描繪心中的掠影,闡述內心愛好的幻象,把意念鑄製成性情,說明肉體最美好的渴望。
新婚誌喜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新婚誌喜意思 在 新婚誌喜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新婚之喜”和“新婚志禧”的意思和用法分别是什么?_百度知道2019年10月20日· 二、“新婚志禧”的意思是:新婚记下幸福吉祥。 一般写在贺礼红包上,向结婚了的人表示祝贺。 ... <看更多>
新婚誌喜意思 在 [聽錯] 紅包賀詞的意思差很多- StupidClown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 封面寫上我父親的姓名以及賀詞, 原本應該是: 「新婚誌喜黃OO賀」 在我弟的巧手之下變成: 「黃OO 新婚誌喜」 鼓勵爸爸再接再厲的意思嗎? 意思完全不同啊兄台! ... <看更多>
新婚誌喜意思 在 新婚誌喜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新婚之喜”和“新婚志禧”的意思和用法分别是什么?_百度知道2019年10月20日· 二、“新婚志禧”的意思是:新婚记下幸福吉祥。 一般写在贺礼红包上,向结婚了的人表示祝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