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遠是台灣人的台灣!
今年是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一百年,官方及民間籌備的很多活動,都被疫情打亂了。不過,在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年的當下,面對COVID-19全球疫情的挑戰,反而更具有啟發意義。
一百年前,蔣渭水醫師把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知識營養不良症」,當務之急就是要灌輸大量的知識文化。所以蔣渭水醫師及許多文協知識份子,用演講、讀報,甚至看電影等方式來推動 #新文化運動,希望透過知識的提升喚醒臺灣人的自我意識,認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起身來抵抗壓迫、追求自治、 #追求自由。
在那個年代,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籌組了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與倡議風起雲湧,在不同的領域追求解放,例如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 #政治解放;維護農民工人利益的 #階級解放;批判父權結構與社會制度的 #婦女解放,這些都是為了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平等、自治的台灣。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再的回顧這段歷史,正是因為曾經有一群推動文化運動的人物,在困苦的年代逆風而行,用一輩子、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這些價值。
一百年後的今天,回想起蔣渭水的解方、文化協會先人的奮鬥──我們同樣需要大量的知識、文化來啟蒙、建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才有足夠的力量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很認同蔣朝根老師說的,文化是持續不斷的進行式,我們應該不停地思考,如何提升整體文化,讓臺灣社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不過,在當前資訊超載的時代,仍存在許多資訊、知識不平等的現象,我們需要更多文化的維生素,才有助於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林承俊副校長也提到,林獻堂先生如果還在世,對於台灣的民主與言論自由可能會很開心,但對於當今政壇空談相忍為國、大局為重,卻缺乏彼此合作與犧牲自我的精神,可能會感到感慨。
在這紛亂的時代,過去的歷史記憶是幫助我們走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當前台灣社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如何穩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多元價值,是我們需要一起思考的課題。 #蔣渭水在文化協會成立大會上說:「 我們台灣人手中,掌握著世界和平的第一把鑰匙!」這象徵著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渴望,在民族自決的基礎上, #為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心力。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台灣雖然遭受不同外來政權的殖民,但勇敢的民主運動先賢們,也因此看見了 #台灣民族認同 建構的契機。
我常說三個共ㄖㄨㄥˊ,共容、共融、共榮。第一個共容代表包容,包容是自由的基礎,能夠包容以後才會融合;能夠融合以後,大家才能團結合作達到光榮,所以要「#共容 」、「 #共融 」「#共榮 」,這是我們台灣社會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精神其實也體現在我們今天所在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日治時代這裡是『北警察署』,這是代表日本政府施行威權統治的地方。但從1998年開始,歷經三位市長,籌備、修復一直到我的任內開館,成為發揚新文化運動精神的基地。
讓我們一起銘記這段歷史,向當代的臺灣人訴說百年前文協前輩們的故事,鼓勵大家勇於面對挑戰、追求新知,深耕自我文化的核心價值。
國家的力量在於全體國民。文化協會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是不懼怕外來者的壓迫與統治、勇敢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這個精神,由我們接棒下去, #讓自由的島國航向下一個一百年。
台灣,永遠是台灣人的台灣!
#文協百年
#新文化運動月
新文化運動核心精神 在 呂名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在排練場跟大家宣佈晚餐重點項目是冰,愛藏私的在地人們在我再三逼供下總算丟出一些名單,過程中發生以下對話:
「可是我估狗的第一篇美食網誌就推薦這個耶!」
(沈默)
(所有人不是無語,就是一臉嫌惡狀)
「疴...那你們說啊!哪個好吃!講啊!平常都不講!說要去吃又這個臉!!!」
(開始每人說出自己心中的店)
(但每個人都不一樣)
一位嘉義人在旁訕笑:哼,自己人都搞內鬨,&%#$~^*+#(被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淹沒)。
最後大家免強得到共同結論:「xxx還不錯啦!」、「對啊,那家算好吃。」、「貴了一點,因為有冷氣。」
拎起包包準備出發,一開門....身後傳來一句很小的牢騷:「觀光客的話很ok了啦....」
嘖,真的超煩的啦!!!
———————————————————————
這次參與的劇組是影響·新劇場的《百年催生》,即將在10/17、18兩天下午,於台北的大稻埕劇場演出,目前只有兩場,歡迎大家來看戲~
資訊轉載自劇團,如下:
新文化運動月文協百年戲劇製作
【百年催生】 售票起跑!
時代巨輪持續轉動,歷史有改寫的可能嗎?
城隍廟前,意外撞翻香爐的警員和小販,穿越百年回到日本殖民統治的1920年,那是臺灣文化協會尚未創立之時。在試圖重返現代的途中,事實的真相,如同翻倒香爐而揚起的香灰,煙霧瀰漫,難以看清。兩人遭遇的險境以及驚人的發現,種種與歷史相遇的偶然,彷彿成了阻止惡運的必然,兩人是否能成為扭轉歷史命運的雙手?臺灣文化協會真能如期成立嗎?
戲劇是1920年代臺灣新文化運動的藝術型式之一,臺灣文化協會曾透過文化劇、新劇發揚新文化運動精神,對於當代文化啟蒙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2021年為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紀念,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邀請金鐘獎製作人陳南宏及Taiwan Top演藝團隊「影響‧新劇場」呂毅新導演攜手打造《百年催生》舞台劇,藉「文協如果沒有成立」的假設和叩問,重新認識文協精神,及其關懷社會的核心價值,思考時代意涵與現今社會議題做更深刻的連結與反思。
⚫演出日期:
2020年 10月17日 (六) 14:30
2020年 10月18日 (日) 14:30
⚫演出地點:
大稻埕戲苑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9樓)
⚫票價:500、600
【優惠折扣】
1. 早鳥票:9/4前購票7折
2. 大稻埕戲苑之友:85折
3. 兩廳院之友:9折
4. 學生票:7折
5. 敬老票:65歲以上長者5折
6. 愛心票:5折
7. 團體票:20張以上7折
* 進場民眾須配合大稻埕戲苑防疫措施*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演出單位:影響.新劇場
購票連結請見一樓~
#影響新劇場
#百年催生
#台灣文化協會
#大稻埕戲苑
新文化運動核心精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道人生:五四的歷史傷痕 - 李怡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通過聯線方式用中文發表〈一個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講話。他以平民主義去闡釋五四精神在今天的意義,認為要在中國建立「民為重」的政府,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中國口交部華大媽回應博明,說他錯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五四精神真正的繼承人,是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公民」。
平民主義,populism,中文常譯為帶貶義的民粹主義,但實際上這詞是中性的。在民主國家中,民粹主義有以多數人意向壓少數人權益的含義;但在專制體制下追求民主的社會,平民主義是推動少數掌權者需要得到多數人同意的動力。博明在講話中談到五四的背景,是一次大戰後,巴黎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激起北京學生「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示威運動。但他認為五四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的憤慨。它激勵了中國人民對現代化的探索。」
博明表達了五四對中國人民的正面意義,我卻不能不想到五四激起的民族主義,對中國歷史帶來的傷痕和負面意義。這負面意義,也就是華大媽說的愛國主義。
五四運動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五四,是指1919年發生的學生運動;廣義的五四是指更早時發動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打破專制主義舊思想、追求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的啟蒙,主要起源於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雜誌提出「以科學和人權並重」的口號,陳獨秀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青年們要「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像的」。博明推崇胡適當時提出的白話文,使中文普及於平民,對新文化起了革命性作用。
從陳獨秀《敬告青年》的六點主張,和《新青年》貫徹的改革思想來看,都是以自主意識去對抗2,000年專制主義播下的奴隸意識,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對抗集體主義、國家主義的啟蒙。
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的傅斯年曾公開聲稱「我是絕對不主張國家主義的人」,「若說五四運動單是愛國運動,我便不贊一詞了。我對五四運動所以重視的,為它的出發點是直接行動,是喚起公眾責任心的運動」。另一位五四學生領袖羅家倫說:「當五四運動最激烈的時候,大家都在高叫愛國、賣國的聲浪,我卻以為我們五四運動的真精神並不在此。」他認為,「學生的犧牲精神、社會制裁的精神和民眾自決的精神才是五四運動的實在價值。」
然而,五四激起的「愛國、賣國的聲浪」,和接下來日本侵華的步步進逼,終爆發抗戰,使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以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為核心的啟蒙意識,被民族主義的救亡意識壓倒了。中國學者李澤厚在1986年提出五四的最大歷史傷痕,就是「救亡壓倒啟蒙」。
正是在五四前夕的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蘇聯早期的「欣欣向榮」,騙倒了西方許多知識分子,社會主義也就成為時興的思潮。蘇聯的崛起帶來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使很多知識分子在救亡意識中,以為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
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荼毒了中國近百年,五四造成的救亡壓倒啟蒙的歷史傷痕,帶來了百年社會災難,更使民風倒退到比滿清時更不如。在我人生的思想歷程中,見證了這歷史傷痕的頗大部份。
新文化運動核心精神 在 努力與天爭:五四運動百週年研討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等所倡議的自由民主價值在民國後的重新表述;(2) 新文化運動 雖. ... 這個過程中,以「人權」為 核心 價值所建構的自由主義論述,與陳獨秀所強調的 ... ... <看更多>
新文化運動核心精神 在 BRT長輩老人經文圖- 五四運動核心價值是: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的推薦與評價
而新文化運動的兩位精神領袖胡適與陳獨秀,分成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個流派,形成了北京大學的兩個傳統。 承載著新文化運動的兩個輪子是「民主」與「科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