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個案,不管是警光一村或南勢米粉寮,是為了要凸顯竹市、竹縣對於活化土地的「價值觀」不同。
我們其實是在問新竹縣政府「你為什麼要賣土地?」,但新竹縣政府一直告訴我們「我賣土地的過程都合法」。
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好吧,這也是一種政治語言的藝術。
對新竹縣來說,縣庫沒錢,賣竹市的土地真的剛好,因為他不需要去思考新竹市的整體區域發展、都市景觀與市民需求,畢竟市民投票是選市長,不是蓋給縣長。但這樣,真的對市民很不公平。
這麼多年過去,新竹人都不想根本性解決嗎?
以前的新竹州知事官邸,現在的敦煌大樓;昔日的新竹州商品陳列館,如今的東城100。大樓隨處可以興建,但古蹟一拆土地一賣,就永遠不見。
蔡仁堅市長任內保留住護城河畔的新竹州圖,林智堅市長任內和新光集團合作修復活化,這只是萬分之一的案例。
今天如果楊文科縣長是大新竹市長,你的財政處長還會建議你,用賣土地的方式解決財政問題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
新竹市財政處處長 在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藉口
先不論長相,挑老公也是要挑負責任der~更何況是市長呢?兩位縣市首長格局的不同,正是新竹縣遠遠落後的原因。
#新竹市長想解決問題
今天,林智堅市長提出縣市合併,由新聞內容可以理解,主要訴求就是要解決大新竹共同的水資源、違法工廠汙染、殯葬業洗屍水、交通規劃,因為整個大新竹生活圈的水源、交通的資源共享,必須全盤規畫才能讓我們大新竹更好。
#新竹縣長卻是中央錢給不夠?
先是抱怨法規面不足以支持新竹縣財政、人不夠、錢不夠、資源不夠!說我們公務員太累,沒辦法負荷。我就問:如果公務員太累,那為什麼一邊安排自己人(還是廢物掛),一邊又喊人不夠呢?
每年120億教育基金的教育處,安排反同的彩虹媽媽領袖楊郡慈;環保局安排一個說明會變啞巴,還要廠商幫忙解釋的局長朱振群,另一個則是答非所問、造假、喝花酒的羅副局長;還有議員落跑轉戰民政處,開始包庇非法洗屍水的處長邱靖雅?
上梁不正下梁歪,卻又怪罪中央錢給不夠,新竹縣已經快20年沒刪過預算(到底幾年?誰幫忙算一下)。修建議員宿舍都可以用掉900萬,把完全沒壞的衛浴全部打掉重蓋,到底有甚麼資格怪中央錢給不夠?什麼事情都推給中央,新竹縣府跟竹東鎮份內該做的也推來推去,一條路溝通四年都鋪不完。
請問楊縣長:
處理洗屍水問題需要花錢嗎?
處理幼兒園虐兒問題需要花錢嗎?
改善新竹縣路平你做了嗎?
抓大卡車違規需要多花錢嗎?
是不想做還是不願做?
新竹縣府與新竹縣十三鄉鎮的首長沒有一個是民進黨,治理這20年,請問新竹縣爛光光的原因在哪裡?我想大家眼睛看得到。投票很重要,就像挑老公一樣,請大家眼睛睜大,一旦投錯就是新竹縣與新竹市的差別,懂了嗎?
#生與死的距離都沒有新竹縣市還遠
投票跟挑伴侶一樣,要謹慎啊!
(我hen簡單,先挑帥der,結案。)
新竹市財政處處長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條新竹人等了30年的路 #感謝你們的成全
老天爺的安排總是那麼的奇妙,昨天早上的一個行程,我經過了照片中的現場,正好看到怪手拆除房子的那一刻,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我想住戶心裡一定很不捨,這是他守護家人的房子,但因為他的成全,未來新竹市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開闢公道三是在民國80年,新竹市政府就啟動的外環道路計畫,這條路的目的是希望讓園區下班的民眾,可以透過外環道路,不必進到市區,舒緩市區的交通壅塞,從竹光路串聯公道三,連接景觀大道。
從民國80年開始,歷經了8屆的市長,對新竹人來說,這個政見是每一次選舉、每一位市長候選人都會提的政見,但始終無法實現,因為它確實很困難,這條路要打通,就有80戶的住戶,必須因此而搬離現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公道三也是我從事公共事務後,第一個接觸到因道路開闢,必須拆遷原住戶的議題,民眾的陳情表示,不願意在政府的補償條件之下來搬遷,因為當時的法令有所不足,對於原住戶並不公允,或者有補償不足的問題,這有它的時空背景。
一路以來,我擔任助理、議員都陸續接觸、協助、了解,這條路的打通,對於新竹市民有一條安全、便捷回家道路的重要性,但也知道,對於這80戶住戶,他們生活上帶來的影響,30年的時間,剛出生的嬰兒,已經三十而立了,又或者,三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阿公或阿伯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三十年的時間是這麼的漫長。
在我第一次競選市長的時候,也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知道很難,甚至也有猶豫過,是否還要提這個政見,但基於公共利益優先,我還是決定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一上任之後,就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在無數次的會議當中,指示相關局處包括:都發處、工務處、財政處、主計處,要透過跨局處的合作,來實踐市民的期待,打通這個重要的外環道路斷點,給大家一條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過程當中有許多故事,當然我們也遇到不少的阻力,但感人的故事遠遠超過阻力帶來的挫折感,好比說,當時為了促成這件事,我要求都發處、工務處的同仁,要挨家挨戶的去向住戶說明,同仁告訴我,他們從一開始的吃閉門羹,到後來住戶們願意打開門,讓他們進來,並且倒了一杯茶,跟他們說聲,你們辛苦了。
同仁們告訴我,在每一次的拜訪當中,聽到了不同住戶家裡,因為這條公道三所發生的故事,住戶們的情緒從剛開始的氣憤,到後來娓娓說出他們在這過程當中的辛酸、不安,既期盼又怕失望的故事。
但,因為同仁們的努力,還有市政府鍥而不捨的推進,他們知道這一次是真的,他們知道,他們可以信賴我們,後來很多住戶和同仁們都成為了朋友,變成我們遊說其他住戶時的助力。
這些住戶非常的辛苦,因為都市計畫已經將這裡列為計畫道路,也因此房子無法貸款、不容易買賣,漏水了或破舊了,又不能大興土木的修繕,因為不知道房子什麼時候要拆除,讓住在這裡的人,面對著時間流逝所造成的居住品質下降,也可能成為他們下一代的負擔,這也成為早期參與抗爭開闢公道三的民眾,到後來成為我們推動開闢公道三的助力,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開闢公道三的工程,是內政部第一個舉行聽證會的都市計畫案,透過聽證會讓民眾的意見充份表達,這裡面也有很多同仁的辛勞,其中,我們一位同仁告訴我,他從剛到市府擔任這個案子的承辦人,一路上他成為了都發處長、工務處長,他始終認為,這條道路和他的公職生涯緊密連結在一起,也在他公職生涯的路上給予他很多養份,因為他必須學習和住戶溝通,也必須面對住戶的情緒,見證市府在推動重大建設上的努力,今天的他,已經從那個年輕的承辦人,到現在白髮斑斑的壯年參議。
我由衷感謝這80戶原住戶的成全。
進到時光隧道,回到我25歲的那一年,當時我剛到柯建銘總召服務處擔任助理,服務處裡有一位資深的前輩-楊大哥,他就是公道三其中的一位原住戶,我記得當時在服務處,時常聽到他提起對於開闢公道三工程的點點滴滴,從一開始只要提到公道三,他總是氣憤不平,認為政府給住戶的補償不公,因此他們要抗爭到底。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紀的增長,他似乎也覺得公道三的開闢有其必要性,但他們還是在意政府的補償,後來他生病離開了,這件事情也一直放在我心裡,因為我依舊記得在他走之前,他已經從原來的反對,到希望能夠在他這一代,把這件事處理到一個段落,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擔,這樣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公道三原住戶家中的故事。
後來,我擔任市長之後,積極推動這項建設,尤其是為了要讓他們安心,市政府斥資7.4億向新竹縣購買土地,安置這些必須搬離的原住戶,我記得有一次,我召開專案會議的時候,財主單位對於先購安置基地,一直有一些專業上的不同意見,但我告訴他們,我們要將心比心,要讓住戶安心、放心,因此再大的困難、再大的經費,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先買了地、整地,讓他們看到新竹市府的決心和誠意,我相信這才是加速公道三開闢的關鍵。
我擔任市長到今天,已經邁入 #第2389天,我要再一次由衷感謝這80戶住戶的成全,以及市府同仁鍥而不捨的努力,#柯建銘總召一路的支持與協助,以及新竹市議會的支持,昨天最後一戶的屋主,也為了成全這一條路,同意由市府來為他做拆除房子的工作,因為你們的成全,才能讓我們把這30年來,新竹人共同期待的建設,再一次的大步邁進,目前工程進度也已經完成近百分之四十,將在明年上半年完工,給市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就在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楊大嫂,她跟我說:「智堅謝謝你,我們已經搬家了」,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句話,我想她道盡了所有公道三原住戶的共同的心聲。
#感謝你們的成全,這30年來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這條路將會迎來我們的家人,安全回家。
特別感謝
立法委員 柯建銘
前議長鄭成光
前議長 謝文進
議長 許修睿
新竹市財政處處長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新竹市財政處處長 在 蔡惠婷新竹市議員- 守護兒童習武安全,我們大人可以怎麼做? 的推薦與評價
雲林縣政府財政處 ... 在記者會之後 對於4位一級首長懸缺,新竹市政府的回應卻是:「代理局處長尚不符簡任訓資格」,所以還無法補齊局處長,這邏輯不覺得怪怪的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