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聖殿《毀滅傳說》的電影】🎬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吉迪.達爾 (Gidi Dar) 的迷人新片《毀滅傳奇》將於7月15日在以色列電影院上映(隨後將在頻道Hot 8和Kan 11上放映),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這是關於猶太史中第二聖殿毀滅的故事,它是一部故事片,而不是紀錄片,探討了猶太歷史上最兩極分化的事件之一,是很少電影製作人願意嘗試將其戲劇化的主題。
此片沒有特別聚焦在這時代的主要人物,例如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拉比耶書亞.本.革馬拉(Rabbi Yehoshua Ben Gamla)或拉比約哈南.本-扎凱( Rabbi Yohanan Ben-Zakai),儘管他們都存在於電影中。然而,電影中聚焦的英雄是本.巴提赫(Ben Batih),一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人物。巴提赫是一個年輕人──在經過一番猶豫及掙扎後──決定參與狂熱分子對抗羅馬人的反抗行動。
雖然這是一個需要大規模描繪衝突和戰鬥的故事,但電影卻是由1500幅生動而令人難忘的美麗原畫組成,以動畫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這些畫作由大衛‧波隆斯基(David Polonsky)和麥可.浮士德(Michael Faust)創作,他們負責阿瑞.福爾曼(Ari Folman)在2008年執導關於黎巴嫩戰爭的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中的藝術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圖片並不是先製作成動畫,而是一張接著一張的呈現。對於一個有大量動作的故事來說,這聽起來可能跟我們原先想像的不同,但僅僅幾分鐘後,圖片就不再像是靜止的,當我回想這部電影時,我記得它就像是動畫一樣。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
這是達爾導演與演員舒利.蘭德(Shuli Rand)第三次的合作,後者為主角本.巴提赫(Ben Batih)配音。蘭德主演了達爾早期的兩部電影,他曾飾演艾迪.金(Eddie King),一個涉入犯罪事件的角色,在電影烏什皮辛(Ushpizin)中,一個新宗教改革罪犯的故事,故事中他最終在住棚節接待了他的兩個前同事。這些電影和蘭德本人的生長經歷相仿,他出生於一個宗教錫安復國主義家庭,後來成為一名過著世俗化生活的演員而聲名大噪,並主演了《愛克發鏡頭下的人生》等電影,這是對特拉維夫咖啡餐館文化的慶祝和批評的故事。之後蘭德成為布雷斯洛夫的拉比納赫曼(Nachman)的極端正統信徒。雖然達爾在一般世俗世界中長大,但與蘭德的關係為他提供了進入宗教世界的窗口。
對達爾來說,這部電影能審視這一件最為核心而痛苦的歷史事件,並探索其對當今以色列的影響。
作為一名年輕的電影製作人,達爾注意到「那些帶給我啟發的導演,比如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他們也審視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基督教是構成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達爾從小在世俗化的以色列社區長大,對猶太教的傳統感到格格不入。 「我們無法接觸到錫安復國主義前100年的相關資料。」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當然我們在學校裡能學到了一些跟聖經有關的知識,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具2000年歷史的塔木德和猶太文本,不僅是法律,還有詩歌和傳說……等等,我們其實還未完全了解自己的文化。過去我研究歐洲人和美國人的文化,發現他們在他們的文化裡已生活非常久,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錫安復國主義卻燒毀了那些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們能認識歷史的管道。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衝動,而且他們做到了,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但在某個時刻,它使其他猶太人在認識自己的文化上如同走到了死胡同。”
這並不代表達爾不尊重錫安復國主義。「我的祖父是先驅者,父母也是委身的錫安復國主義者,有著『背對大海』的精神,他們行了許多神蹟,但隨著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概念上漸漸出現些問題……錫安復國主義將妥拉(Torah)給宗教社區,說:「這是屬於你們的,跟我們無關。」
達爾熱衷於他的信念,對藝術家而言,審視歷史及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東西,這與虔不虔誠無關,我們必須兼容兩者,既需要回顧過去,且創造新的事物。」
他認為以色列人對西方正在發生的事情、或歐洲正在面臨的挑戰太感興趣了,而忽視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當然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因著與蘭德的友誼,達爾開始更仔細的研究猶太歷史和文本,並意識到他對自己在學校學過的東西幾乎不記得了。他甚至與另一位朋友一起學習革馬拉(Gemara,猶太教經典,是塔木德的一部分)。當他研究羅馬時代猶太人分裂的主題時,他認為第二聖殿的毀滅和導致它的緣由能化為引人入勝的劇本。他還決定最好不要讓像本-扎凱(Ben-Zakai)或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等知名人物出現在劇本裡面。
「劇中,英雄需要改變,而其他角色都不會改變,他們有一個明確而嚴格的議程」他解釋道,「只有年輕的本.巴提赫(Ben Batih) 在雙方之間搖擺不定,並面臨將會造成他改變的衝突。最後他會與故事剛開始時的他截然不同。」
本-扎凱的侄子本.巴提赫是一個與母親住在一起,並保護母親的年輕人。一開始當他看到人們因著沒有繳納聖殿祭司徵收的稅、而在街上被毆打時,他選擇什麼也不做。
達爾說:「但隨後他想到了本-扎凱的話,如果他不採取行動,他就稱不上是個男人。」「這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生存還是毀滅』,只是在這裡變成『行動還是無動於衷。』」最終,本.巴提赫加入並參與了反叛起義的行動。故事述說至此,達爾表示他並沒有譴責狂熱分子,儘管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削弱了猶太人與羅馬人抗戰的力量。
「我認為他們(狂熱份子)只是單純願意為著所追求的正義奮鬥到底的人。」達爾說,「他看見了不公不義的事情,意識到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只是個懦夫,然而,如果選擇做些什麼,將會導致毀滅。」
達爾發現當時導致聖殿被毀的情境與今日的政治不和諧間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在以色列或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腐敗的獨裁國家。
「你不可能永遠忍受腐敗……我不是共產主義者,但我相信正義。」
達爾覺得要儘快講述這個故事──「因為故事能帶出的影響力遠超於我。」──選擇透過繪畫來講述它,因此最終花了幾年才完成這部作品。為主要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都是以色列當代之名影星──除了蘭德之外,杰夫.里凡奇(Ze'ev Revach)是本.迦姆拉(Ben Gamla),阿莫斯.塔馬姆(Amos Tamam)是巴爾.吉奧拉(Bar Giora),莫尼.穆索諾夫(Moni Moshonov)是本-扎凱(Ben-Zakai),雅艾兒.阿貝卡西斯(Yael Abecassis)是貝尼基女王(Queen Berniki)和伊格爾.納奧(Igal Naor)是奮銳黨(Giscala)的約翰,他認為讓故事栩栩如生的最佳方式是使用繪畫。因此他與藝術家波隆斯基和浮士德密切合作,製作了一個短片版本,看看這想法是否可行;結果他發現效果挺好的,並繼續完成了整部電影的創作。
達爾說「因為圖片不會動,所以甚至更美麗。」製作這部電影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但他認為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是值得的。「在製作中我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做,當不必跟隨動態圖像時,想像力將會自己填補中間的空白,並進入劇情的節奏中。」
達爾對這部電影試映後所接收到的觀眾反應感到高興,最高興的是引起了宗教界的興趣,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電影院的幾場放映中,包括通訊部長約阿茲.亨德爾(Yoaz Hendel)在內的觀眾對電影的問答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超過了預定的時間。
「這讓我非常高興」達爾說。「我原本擔心他們會覺得我在責備他們,但他們很喜歡,我收到了很多讚美。」
雖然達爾對這部電影在以色列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感到欣慰,但他也期待能在國外上映,並已被負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紀念國際影片公司(Memento International)收購並進行國際發行。他樂觀的認為,影片提出的議題將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他們在某種層面上是對的。」他談到故事中的派系時說。「他們自認為一路走來都是對的……希望大家在責備其他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每一方都需要往裡面細細思索。」
新聞出處:JP
新聞日期:2021/07/08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
經文及禱告方向
 ̄ ̄ ̄ ̄ ̄ ̄ ̄
箴言21:1-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彼得前書2:4-5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在紀念聖殿被毀日時,這部電影正是時候,我們看到以色列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各別得掙扎,讓我們為著在以色列政治、宗教上不同派系的人禱告,惟有耶和華神衡量人心,願他們心中的純正及良善被主紀念,更求主光照他們能敏銳主的心意,領受啟示耶穌是彌賽亞,並起來建造屬靈的聖殿和靈宮,行神悅納的事!
新耶路撒冷詩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526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週二,美國18歲或18歲以上的人群中有50%接種了完全疫苗。儘管步伐一直在放緩,但仍有超過61%的成年人接受了至少一劑。拜登總統在5月4日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到7月4日,至少要為70%的成年人接種疫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說,儘管對這種病毒有所收穫,但未接種疫苗的人仍然處於危險之中。
#波多黎各從春季的高潮中恢復過來,解除了整個大流行期間一直實行的宵禁。
#聯邦衛生官員停止追蹤接種疫苗的人冠狀病毒突破性感染的情況,除非這些病例引起嚴重的疾病而導致住院或死亡。直到五月,該機構一直在監視所有案件。週二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截至4月底,當大約1.01億美國人接受了疫苗接種時,該機構已收到來自46個州和地區的10,261例突破性感染報告,該數字稱是數量太少不足統計。
#美國國務院週一宣布了一項政策轉變,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看到護照過期的海外美國公民現在可以在續簽旅行證件之前返回美國。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5/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Moderna表示,其疫苗對12至17歲的兒童有效,並將尋求FDA的授權】
Moderna週二表示,僅授權用於成年人的冠狀病毒疫苗對12至17歲的兒童有效,並且計劃於6月份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申請在該國使用該疫苗。青少年。如果獲得批准,其疫苗將成為美國青少年可獲得的第二種Covid-19疫苗。聯邦監管機構本月批准了針對12至15歲兒童的Pfizer-BioNTech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health/coronavirus-moderna-vaccine-adolescents.html
*【檢視印度真實疫情規模】
十餘名專家稱,官方數字被嚴重低估。截至週二,印度報告了近27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超過30萬人死亡。但保守估計,印度真實感染人數可能至少是官方數字15倍,即4億人被感染,死亡人數則大約是官方數字的兩倍。考慮到氧氣和醫院床位的短缺,最壞的情況可能是,感染人數7億,死亡人數420萬。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05/25/world/asia/india-covid-death-estimates.html
*【Roman Protasevich,一個“拒絕生活在恐懼中”的白俄羅斯激進分子】
白俄羅斯出動戰機攔截的異見者是誰?因為厭惡總統盧卡申科的殘暴,Roman Protasevich自16歲起就開始作為反對派展開政治生活,二十幾歲時流亡波蘭和立陶宛,過去十年間不斷面臨著來自國家安全部門的威脅。去年11月,他被列入該國一個“恐怖分子”名單。白俄羅斯已於週一發佈Roman Protasevich的認罪視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world/europe/belarus-news-roman-protasevich.html
*【歐洲多家航空公司決定停飛白俄羅斯】
上週末,白俄羅斯總統迫使一架商業航班降落,以逮捕一名異見記者,現在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對此作出回應。強人總統盧卡申科受到世界各國和航空公司的譴責並宣布停飛。歐盟呼籲總部設在歐盟的航空公司,停止在白俄羅斯上空飛行,同時歐盟也擬禁止該國航空公司飛越歐盟領空。英國也實施了類似的限制措施,而幾家主要航空公司表示,他們將完全停止穿越白俄羅斯,這實際上切斷了白俄羅斯與西歐的直接航空聯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business/belarus-airlines.html
*【拜登將於6月16日在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
雙方舉行會談之際,正值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問題、網路攻擊以及普丁部署的新核武器而處於高度緊張的時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us/politics/biden-putin-summit.html
*【五角大樓加速從阿富汗撤軍】
軍事官員說,美軍及其北約盟國打算在7月初至中旬趕出阿富汗,比拜登總統9月11日撤離的最後期限要早得多,但是,隨著大量裝甲和部隊從美國運出,美國爭相撤離,使得美國面臨著巨大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官員們原本以為他們會有更多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軍隊撤離後,五角大樓要如何從遠處打擊像基地組織這樣的恐怖威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us/politics/us-afghanistan-withdrawal.html
*【美國務卿布林肯出訪中東,華盛頓重回調停者角色】
美國最高外交官週二來到巴勒斯坦政府所在地,他承諾將提供更多援助,重新開設駐耶路撒冷領事館,並承諾重建被上屆政府切斷的外交關係。這是對特朗普在任時親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顛覆。不過,布林肯此行訪問中東的首站仍是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在與之會面後,對美國就其對哈馬斯行動的支持表示了感謝。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world/middleeast/blinken-israel-netanyahu.html
*【總統拜登接見佛洛伊德家人,強調正在推動員警改革】
佛洛伊德去世一周年:週二,拜登總統在白宮與佛洛德的家人會面。他曾承諾將以佛洛德的名義通過一項員警改革法案,但至今未能兌現。在明尼亞波利斯廣場,人們獻上了鮮花。從波特蘭到紐約,遊行、紀念活動和祈禱集會在美國各地舉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us/politics/george-floyd-white-house-meeting.html
*【緬甸軍政府逮捕並殺害多名詩人】
得知兩名詩人遇難後,第三名詩人寫下,“他們向頭部射擊,但他們不知道,革命存在於心中”。第三名詩人被殺後,又有第四名詩人寫道:“不要讓你的血液冷卻,為這場戰鬥獻出你的鮮血”。第四名詩人也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自軍政府通過政變上臺以來,在緬甸這個詩歌與政治交織的國家,已有超過30名詩人被監禁,至少四人被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world/asia/myanmar-poets.html
*【馬來西亞發生地鐵列車相撞事故,逾200人受傷】
吉隆玻一輛滿載乘客的輕軌列車與另一輛試運行的空載列車在隧道內迎頭相撞,造成213名乘客受傷,其中47人傷勢嚴重。當局表示,初步調查顯示,事故發生是因為試運行列車的司機駕駛方向錯誤。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5/world/asia/malaysia-train-collision.html
*【克魯格曼專欄:美國的民主何以岌岌可危】
時報專欄作者保羅•克魯格曼寫道,許多共和黨選民至今都堅信2020年大選被竊取了。這種謊言並非來自基層,而是來自野心家和精英的默許,根本問題源於共和黨的懦弱。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525/republicans-donald-trump-loyalty/
新耶路撒冷詩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話題選篇(之15)
美國秩序的根基- 李怡
( 2018年12月6 日與7日,我分兩天介紹了美國的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現將兩文合拼重刊。現在正值美國的所謂進步勢力要拋棄固有傳統的時刻,也許可以再了解一下美國秩序的來源與根基是什麼。)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一、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有不少大國,勃然興起,但也迅速衰落。論幅員廣闊,資源豐富,許多國家不輸於美國,如俄羅斯、加拿大、澳洲、中國、印度,但都不能像美國那樣吸引全球人才和持續強大。原因何在?美國究竟有什麼其他國家所不及的優越之處?
很多人會說是美國的制度。但制度也需要人去運作,而美國是世界各地移民建立的國家。來自全世界的人,能夠在一種秩序之下發揮個人的潛能,這才是美國持久成功的關鍵。
那麼這是怎樣的秩序?1974年,尼克遜不光彩地辭去總統職務,越南戰爭正走向災難性的結局,大學正從學問的殿堂墮落成瘋人院……,在這樣的危機時刻,美國政治理論家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出版了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揭開了美國持續成功的秘密:它的強大不是來自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環境、發達的教育和科技、強大的國防、高素質的民眾,而是來自建立在古老又文明的傳統根基之上的美國秩序。
許多人認為,美國是只有200多年歷史的新興國家,是現代的、科學的、世俗的,但柯克從對西方政治思想與宗教思想史的梳理中,認為美國基於悠久歷史的基督教和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中建立的體制,是美國得以長期保持自由與繁榮,長期維繫和諧高速發展的力量之源。換言之,美國秩序就是在保守傳統中的充份自由。
美國秩序的思想根源,來自四個古老城市:耶路撒冷、雅典、羅馬和倫敦。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倫理、雅典的理性與榮耀、羅馬的美德與力量、倫敦的法律與市場,四個城市的傳統價值融匯到美國秩序之中。
美國的政治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但耶路撒冷是美國的精神首都。美國秩序不是起源於西歐,而是起源於舊約聖經,起源於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神明才是美國秩序的首席作者。希伯來人的這一秩序經過很多世紀傳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手中,上帝的律法依舊是秩序的源泉。摩西頒佈十誡啟示了超驗秩序的原理,正是美國秩序的神明根基。美國的開國元勛們把舊約聖經的神明意圖變成了現實。
美國秩序建立在人們普遍相信神明是宇宙最高主宰的基礎上。邦國的秩序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靈魂與信仰深處的內在秩序,也叫靈魂秩序;一個是政治與社會的外在秩序。內在秩序決定外在秩序。美國人的靈魂秩序端賴從耶路撒冷而來的神明秩序,這是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有此永恆城堡,內心就有了俯視現實流變的定力。心中是永恆,眼前是流變,而且一定是向那永恆秩序的流變。這才是真正的制度自信。
無神論的國家,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民,不可能建立這樣穩定的秩序。
二、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
作為美國秩序思想根源的第二個古老城市是希臘的雅典。雅典創設民主制度,但盛世未超過50年。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不是揚棄民主,而是要吸取雅典民主所提供的負面教訓,希望找到更持久的實行民主的道路。
構成美國秩序的第三個城市,是古羅馬。民主起源於雅典,共和則起源於羅馬。共和的本質是政權的公有,是公天下,其對立面是一人獨大或一黨獨大的私天下。相對於專政依靠武力的統治,共和的統治依靠和平手段。專政權力的特點是暗鬥,共和權力的特點是明爭。
美國參、眾兩院所在的國會山(Capitol Hill),這個稱呼取自古羅馬的Capitoline Hill,是古羅馬政治權力中心元老院所在。古羅馬的公民精神與公民美德,信仰上的虔誠,詩歌與雄辯,法律傳統與政治制度等等,深度影響美國秩序的建立。
對美國秩序構成最直接影響的是第四個城市——倫敦。
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會出現這麼多傑出的、被後世視為典範的開國元勛?因為獨立戰爭的對手是英國,對抗英國不但要在武力上戰勝它,更要在道德、理念上不輸於它。你的對手強,你也會強;你的對手爛,即使你贏了他,你也好不到哪裏。
美國對英國的秩序一脈相承。繼承了以個人自由、財產權、普通法、大憲章、代議制政府等為特徵的盎格魯‧撒克遜自由傳統。此外還有重要性被低估的英語語言、自由市場經濟、英國的傳統、習俗、民風、觀念。
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英國《自由大憲章》所確立的「法在王上、王在法下」的法治傳統。《大憲章》確立「法律之下的自由」,是全人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法理不只是由國王與議會創制,而且是他們權力的來源。
美國《獨立宣言》與憲法再現了《大憲章》的精華。美國憲法是一部保守主義的憲法,它保守《大憲章》的自由傳統,繼承《大憲章》的法治原則。
美國秩序是人類漫長優秀傳統的集大成者。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耶路撒冷啟示了秩序的奧秘與原理,雅典貢獻了民主精神,羅馬貢獻了共和政體,倫敦則貢獻了法治、語言、習俗、傳統與盎格魯傳承。沒有這些傳統,就沒有後來的美國秩序。在這種意義上,美國的秩序在性質上是保守的。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很多人認為,美國秩序是歐洲啟蒙運動結出的果實,但柯克認為,美國秩序的永恆之道,蘊藏在美國和西方文明的三千年傳統之中。美國革命所要建立的,是基於古老事物與古老原理的新秩序。
《美國秩序的根基》的結尾,作者說:「在上帝的良辰吉日,可能有人會以審慎與愛心更新與改善這一秩序的結構。」這句話意味美國秩序並非完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秩序,基於人性的醜惡,任何人類社會中也到處藏着魔鬼。維護美國秩序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寧可選擇前者,而一定要拒絕後者。
(後記:網友Michael Siew在我的文章《美國的靈魂》後留言:2020 大選 , 證實了美國第二任 總統亞當·史密斯 一句名言 : 「 我們的政府 不具備能力去對付不受倫理和宗教約束的人類情感 , 我們的憲法只是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 ,它遠遠不足以管理任何其他民族 。 此憲法只適合於有道德與信仰的人民 。」( 參見 : 美國《 憲法 》 )這話是 200多年前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