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低碳或生酮再轉斷食嗎?】
標題的疑問,其實我的立場還蠻堅定的,一來這樣比較安全,二來這樣也符合生酮飲食當初被設計出來的初衷。最早的生酮飲食,並不是用來處理癲癇、減肥之類的問題,它的誕生,源自1924年的Dr. Russell Wilder,為了模擬斷食的療效所設計出來的飲食方式,並把它命名為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換言之,它是一種「接近斷食」的飲食方式。有認真生酮(我指的是執行正確)的朋友,一定可以清楚知道我在說什麼,生酮後你會發現食欲下降,不用刻意去想斷食,食欲起伏很自然接近間歇斷食,一日2餐或一日1餐是非常正常的。
至於底下這篇網友留言問的問題:
https://goo.gl/PA6UgU
「斷食造成的直接燃燒體脂肪,是否僅限於搭配生酮飲食才出現?」
答案是不限,只要斷食時間夠長,燃燒體脂肪就是會發生。
說是這樣說,但問題會在執行面冒出來給你看,吃慣麵、飯、蛋糕、含糖飲料的人,血糖起伏過大,可能在斷食5~6小時這種「幾近自殘」的時數就開始發生頭暈、強烈饑餓感、身體無力這些問題,導致斷食無法持續,連簡單的間歇斷食都做不到,這時千萬不要勉強,性命要緊,重新調整就是。
如果你有上述問題,有以下2種解法:
1、低碳或生酮飲食:
最入門的方法就這個,任何人都做得到,如果斷食時數無法延長,該檢討的是飲食內容。像有些人連不吃早餐頭都會暈,可以先從一日3餐都改成低碳或生酮開始,一段時間沒問題後,再把早餐去掉練習間歇性斷食,有心得再來玩24小時斷食,或是48小時斷食。
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對饑餓感的拿捏,必須要能夠傾聽身體的聲音,有些人宣稱不吃早餐會頭暈,其實媽的只是自己嚇自己而已,這社會整天告訴我們不吃早餐會頭暈三小的,整天給你心理暗示,沒事也把你嚇到有事,我不吃早餐快4個月了,早上去運動都是活跳跳的。
2、改變腦波頻率:
這個主題是我最近讀到的理論,當然,科學信徒可以跳過,這東西比較接近怪力亂神的身心靈解釋。方法源於道家的「辟穀」一說,古代修行人老早就用這招在保養身體了,斷個十天半個月是常有的事,入定高僧甚至可以個把月都不吃東西,身體一樣很好。
就算是科學昌明的現代,斷食的最高記錄是382日,由1972年一位27歲的蘇格蘭人為了減重所創,當然,全程都有醫生監督就是了。
言歸正傳,中國自古以農立國,那些修行人壓根兒不可能像愛斯基摩人或因紐特人一樣吃肉、動物脂肪這種生酮飲食,一定是飯啊麵的這些五穀雜糧當食物,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長時間斷食?
答案就在腦波頻率。
成日忙於功名利碌、醉生夢死的現代人,腦波多半處於β波狀態,對食物的依賴更是如同動物一樣(我們的確是動物沒錯),這樣的人,生來就只為了生存跟繁殖,被欲望牽著走也是常有的事,食物、金錢、性,這三樣東西是我們生為人自死都擺脫不掉的枷鎖。
但是,國外最近有流行一個詞叫「食氣」,就是在研究這件事。他們主張只要可以讓腦波從β波變成α波,進而到θ或δ波,只要可以恆常保持在θ或δ波之間,你就可以不需要仰賴食物(東方稱這為「入定」)。
也就是說,你越麻瓜,生活越像個凡人,越屈服於欲望,就越需要食物。
方法是打坐,可以讓腦波漸漸平緩。事實上,我自己也有打坐習慣,我常覺得長時間斷食後,打坐時會更容易進入狀況,不光是打坐可以減低對食物的仰賴,長時間斷食也可以成就更好的打坐狀態,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正向循環。
當然,扯到這裡就有點高大上了,不是每個人都對這種修行一說有興趣。回到凡人的角度,或許有人會覺得,玩斷食後食欲降低,從此對美食處之淡然,那人生不是很沒意思嗎?
其實你仔細想想,人類喜歡甜食是食品工業努力讓你上癮的成果,多的是擺脫不了美食,把自己搞得渾身胰島素阻抗、肥胖滿身,斷食可以讓你擺脫食物的枷鎖,想吃就吃,吃越多就斷越久來調整,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活方式了。
況且,誰跟你說有玩斷食就不喜歡美食的,我在進食窗口享受美食可是很嚇人的🤣。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連性慾也是
#斷越久越猛我沒騙你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在 那個奧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定要低碳或生酮再轉斷食嗎?】
標題的疑問,其實我的立場還蠻堅定的,一來這樣比較安全,二來這樣也符合生酮飲食當初被設計出來的初衷。最早的生酮飲食,並不是用來處理癲癇、減肥之類的問題,它的誕生,源自1924年的Dr. Russell Wilder,為了模擬斷食的療效所設計出來的飲食方式,並把它命名為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換言之,它是一種「接近斷食」的飲食方式。有認真生酮(我指的是執行正確)的朋友,一定可以清楚知道我在說什麼,生酮後你會發現食欲下降,不用刻意去想斷食,食欲起伏很自然接近間歇斷食,一日2餐或一日1餐是非常正常的。
至於底下這篇網友留言問的問題:
https://goo.gl/PA6UgU
「斷食造成的直接燃燒體脂肪,是否僅限於搭配生酮飲食才出現?」
答案是不限,只要斷食時間夠長,燃燒體脂肪就是會發生。
說是這樣說,但問題會在執行面冒出來給你看,吃慣麵、飯、蛋糕、含糖飲料的人,血糖起伏過大,可能在斷食5~6小時這種「幾近自殘」的時數就開始發生頭暈、強烈饑餓感、身體無力這些問題,導致斷食無法持續,連簡單的間歇斷食都做不到,這時千萬不要勉強,性命要緊,重新調整就是。
如果你有上述問題,有以下2種解法:
1、低碳或生酮飲食:
最入門的方法就這個,任何人都做得到,如果斷食時數無法延長,該檢討的是飲食內容。像有些人連不吃早餐頭都會暈,可以先從一日3餐都改成低碳或生酮開始,一段時間沒問題後,再把早餐去掉練習間歇性斷食,有心得再來玩24小時斷食,或是48小時斷食。
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對饑餓感的拿捏,必須要能夠傾聽身體的聲音,有些人宣稱不吃早餐會頭暈,其實媽的只是自己嚇自己而已,這社會整天告訴我們不吃早餐會頭暈三小的,整天給你心理暗示,沒事也把你嚇到有事,我不吃早餐快4個月了,早上去運動都是活跳跳的。
2、改變腦波頻率:
這個主題是我最近讀到的理論,當然,科學信徒可以跳過,這東西比較接近怪力亂神的身心靈解釋。方法源於道家的「辟穀」一說,古代修行人老早就用這招在保養身體了,斷個十天半個月是常有的事,入定高僧甚至可以個把月都不吃東西,身體一樣很好。
就算是科學昌明的現代,斷食的最高記錄是382日,由1972年一位27歲的蘇格蘭人為了減重所創,當然,全程都有醫生監督就是了。
言歸正傳,中國自古以農立國,那些修行人壓根兒不可能像愛斯基摩人或因紐特人一樣吃肉、動物脂肪這種生酮飲食,一定是飯啊麵的這些五穀雜糧當食物,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長時間斷食?
答案就在腦波頻率。
成日忙於功名利碌、醉生夢死的現代人,腦波多半處於β波狀態,對食物的依賴更是如同動物一樣(我們的確是動物沒錯),這樣的人,生來就只為了生存跟繁殖,被欲望牽著走也是常有的事,食物、金錢、性,這三樣東西是我們生為人自死都擺脫不掉的枷鎖。
但是,國外最近有流行一個詞叫「食氣」,就是在研究這件事。他們主張只要可以讓腦波從β波變成α波,進而到θ或δ波,只要可以恆常保持在θ或δ波之間,你就可以不需要仰賴食物(東方稱這為「入定」)。
也就是說,你越麻瓜,生活越像個凡人,越屈服於欲望,就越需要食物。
方法是打坐,可以讓腦波漸漸平緩。事實上,我自己也有打坐習慣,我常覺得長時間斷食後,打坐時會更容易進入狀況,不光是打坐可以減低對食物的仰賴,長時間斷食也可以成就更好的打坐狀態,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正向循環。
當然,扯到這裡就有點高大上了,不是每個人都對這種修行一說有興趣。回到凡人的角度,或許有人會覺得,玩斷食後食欲降低,從此對美食處之淡然,那人生不是很沒意思嗎?
其實你仔細想想,人類喜歡甜食是食品工業努力讓你上癮的成果,多的是擺脫不了美食,把自己搞得渾身胰島素阻抗、肥胖滿身,斷食可以讓你擺脫食物的枷鎖,想吃就吃,吃越多就斷越久來調整,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活方式了。
況且,誰跟你說有玩斷食就不喜歡美食的,我在進食窗口享受美食可是很嚇人的🤣。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連性慾也是
#斷越久越猛我沒騙你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在 不再情緒性進食!間歇性斷食五週教我的事 的相關結果
間歇性斷食像是給自己的限制,不能想吃東西就吃,但其實。我卻感受到另一種「自由」。這種自由是,因為你遵守了16 小時沒有吃東西的限制,所以接下來8 ... ... <看更多>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在 72小時斷食心得:梳理你的慾望脈絡 - 草莓吐司妥也夫斯基 的相關結果
斷食 不僅讓我身體大掃除,在覺察自己身體與靈性成長上都大有斬獲,鼓勵身體健康的大家,可以試試看挑戰自己的底線,找回那被你遺棄已久的Will Power。 ... <看更多>
斷食讓你對欲望收發自如 在 宋晏仁醫師完整公開斷食方法及12大常見QA 一次學 的相關結果
斷食 的完整名稱是間歇性斷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作法是有策略的在進食期間正確飲食,在禁食期間則是不能吃下任何有熱量的東西,讓胰島素休息,升糖素起來作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