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鵝鑾鼻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以純白色的鵝鑾鼻燈塔馳名中外,日據時期就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鵝鑾鼻燈塔也是學生時代畢旅來墾丁,必遊的景點之一,光是跟同學家人來,依武媽就已來過這裡4次了!
沒想到一別數年後的鵝鑾鼻燈塔,又變得更美了!過了售票口映入眼簾的是椰林大道,真的好美,還可遠眺湛藍大海及大尖石山,遼闊的視野真的是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啊💕!
本篇依武媽幫大家彙整鵝鑾鼻燈塔門票、介紹、開放時間、停車、交通資訊。大家有多久沒來鵝鑾鼻公園這裡了呢?下次來墾丁旅遊,記得再來踩點一次唷!💯💯
https://yiwu.com.tw/eluanbi-lighthouse/
#鵝鑾鼻燈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出火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是墾丁國家公園旅遊景點之一。出火屬恆春半島著名的地質景觀,儲藏於泥岩層中的天然氣從裂隙竄出至地表,經點燃後而形成的天然景象,故名「出火」。位置在恆春東門外約100公尺處,經由縣道200線可達,距離該條公路甚近,常有旅客於此駐留觀賞。目前,出火已被規劃為特別景觀區,隸屬墾丁國...
日據台灣八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天一夜輕旅行 #玩美新竹 #泡好湯
這次拉傻來到了距離竹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橫山鄉內灣尖石溫泉區享受兩天一夜輕旅行,以往的內灣就是讓人聯想到老街以及吊橋,還有客家美食,但在2013年開始,內灣逐漸加入了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文青元素,像是現代裝置藝術、文創園區、手作體驗、青年創意創新小行業等
-
除此之外,還能親近大自然,享受山林間的芬多精、以及欣賞四季不同的花季美色,這次拉傻剛好趕上櫻花季,櫻花點亮了內灣山城,美翻❤️
在結束了一整天的充實行程後,在內灣溫泉區泡個天然美人湯,真是再幸福不過了^^
-
//Day1🌸行程
🔸第一站就先來到【合興車站】
#鐵道70週年裝置藝術,50年代舊有木造車站建築,特別適合情侶、夫妻、小家庭來再次紀錄愛情的甜蜜,還有好吃的紅豆薏仁湯可以享用^_^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中山街一段17號 (合興車站)
#紅豆伊人#老鷹紅豆 #手作薏仁#手作自然清新甜品#愛情候車室#勇氣塔#愛情藍本
-
🔹接著前進【內灣老街】、【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走走晃晃,享受客家懷舊風光】。
🔸而內灣不只有老街還有【內灣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少了人潮喧囂 享受山城秘境 藝文園區。這次拉傻體驗了製作手工絹印,趣味十足,另外
還可以預約手工打造屬於自己的手飾品,更有紀念價值,下次必須試試。
#台灣水色絹印手做體驗教室#手工布包#手工絹印#舊事生活#在地風味 客家麻糬#虎帽金工#手作銀飾體驗 #樹屋網美拍照景點
-
🔹好客藝文園區裡還可以享受好吃的客家麻糬下午茶,以及園區內進駐的#【剛剛好JUST GOOD 】#創意蔬食料理,認真說好吃炸了。
·酸菜年糕酥餅沙拉180
·豆腐菇飯糰沙拉180
預約專線:03-5849569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139之1號(內灣火車站正後方)
營業時間:平日10:00~17:00, 六日10:00~17:30,每週二公休
#自然發酵#嚴選手作#醃冬瓜系列#
#發酵系列#味增梅子#桔醬
🔸 【北角吊橋】是全台第二長吊橋,北角吊橋橫跨油羅溪,總長為220公尺,長度僅次於南投350公尺的坪林吊橋,為全台第二長吊橋。
「北角吊橋」採用「紅橋門架與鋼纜懸吊系統」設計,特殊的形貌吸引了很多遊客來此步行、拍照。走過去還能品嚐馬告咖啡喔!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義興村(120線道上)
🔸 【朝日溫泉會館】
#老牌合法溫泉 #泡湯住宿
民國93年對外營業,是新竹第一家取得溫泉標章的民宿,也是合法立案之民宿,除了大眾池之外、每間房間還有專屬溫泉湯池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4鄰32號
內灣溫泉區介紹:
日據時代即以溫泉聞名,早日是新竹八景之一的「清泉試浴」。因水質澄清,泉質屬於弱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故稱清泉。水溫約48度,隨著天氣變涼,泉溫也隨之提高,PH值(氫離子濃度)為7.7。
清泉部落周圍層巒疊翠,擁有獨特溫泉名聞遐邇,更有林泉、吊橋景觀,尤其春臨大地之際,桃花滿林更添豔麗。風景區內有清泉步道、桃山步道、瀑布、山地文物等勝景,宛如世外桃源。
//Day2🌸行程
第二天的內灣山城步道散步,享受著山櫻之美與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忘記ㄧ切煩憂,真的讚!很推薦週末來內灣走走,入春賞櫻花、夏天螢火蟲、秋天楓葉、冬天溫泉泡好湯。
🔸 【青蛙石天空步道】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道路
🔹 【數碼天空景觀餐廳】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煤源10鄰145之1號
🔸 【凌空廊道】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
#新竹#內灣#尖石#好客好品希望工場
#內灣老街#溫泉
▶️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好湯官方網站
https://taiwanhotspring.net/
▶️台灣好湯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otspring /
▶️台灣好湯 台灣好湯十泉十美獎票選活動
https://www.2020-21taiwanhotspring.net/
日據台灣八景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2年前的最美橋梁】#猜猜這是哪座橋
臺北市主要腹地由河流環繞,對外交通大多仰賴橋梁串連,許多橋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卻也總在都市發展需求下被迫「改朝換代」,使得舊時風貌再不復見。
作為日本時代銜接「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的明治橋,修建於1901年,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27年即因坐落於劍潭山與基隆河畔的優美景色入選臺灣八景,為第一代明治橋。
第二代明治橋則落成於193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欄杆由花崗岩砌成,橋頭及橋尾的兩側各有一座燈柱,整體造型溫潤典雅,是當時工藝美學的一大成就,因與週遭的山青水秀相得益彰,被許多人認為是臺灣史上最美的橋梁。
戰後明治橋改稱中山橋,隨著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內湖的交通運量不斷增加,在歷經多次整建後已逐漸失去初始風貌,而拆除重建與文資保護的聲音也不斷拉扯,直到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水災,基隆河整治與中山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終以「影響水利」為由,宣布拆除橋梁,並允諾將易地重建。
然而十九年過去了,拆除後的明治橋被分割成435塊,堆放於再春游泳池舊址,如何協助它重現風貌,至今仍無定論。
#中山橋 #明治橋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美的景色
#希望能看到明治橋再現風華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59/9/14
攝影:陳維在
圖說: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歷史新聞
【1998-11-06/民生報/22版/都會焦點】
中山舊橋 古蹟與防洪之爭
公安為由除之後快 緬懷古蹟極力捍衛
如何兼顧 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台北人要不要拆除中山舊橋,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拿公共安全為由想要除之而後快,有人則緬懷古蹟的歷史價值極力捍衛。中山橋未來的命運未卜,但回憶這座橋梁的歷史與存廢之爭,卻也凸顯出台灣對歷史文化保存的無力感。
坐落於中山北路、橫跨圓山基隆河的中山橋,至今已有近66年歷史。這座橋最早建於民國3年,當時還是一座鐵吊橋,民國19年,改建為三孔的混凝土拱橋,並於民國22年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梁。
由於完工當時正值日據明治時期,因此該橋又稱為明治橋。橋的總長度有120公尺,寬17公尺,護欄以精磨的花崗岩砌築,配有復古式的青銅路燈,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橋梁,也是聯絡當年圓山台灣神宮的前站。到了民國57年,為了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橋面拓寬為23公尺,並畫設有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工程界盛讚中山橋的施工品質與典雅的造型,使它曾經擁有全台造型最優雅橋梁的美譽,後來北二高碧潭橋也採取類似的復古設計。
老台北人可能都不陌生,早年的中山橋下,基隆河是脫了衣就可以下水游泳的好地方,拱橋的造型搭配搖櫓而過的扁舟,勾勒出一幅優閒的人間意境。不過,隨著上游的開發腳步日漸加快,以及政府長期忽視河道的疏濬,基隆河開始砂淤穢塞,河岸兩旁的雜草取代了親水的空間,慢慢地,荒蕪的景象掩蓋了上述記憶,橋面的青銅路燈、精心設計的鳥居,也因為拓寬工程而消失殆盡。
中山橋因位處圓山的急彎,歷年來發生多起中山北路南向北行駛的車輛,因超速無法轉過橋頭彎道,導致越過車道中心線及對方的來車道,撞斷對面的護欄而墜河,因此一度有「奪命彎道」與「奈何橋」的惡名。
事實上,當年的中山橋也是一條「迎賓道」,每當外國元首來訪,車隊經由中山橋出入圓山飯店時,中山北路就會採取快車道淨空的管制措施,而國賓車隊就行駛在道路中央的雙黃線上,這也就是當年橋面沒有設置中央分隔島的原因。後來因為飛車墜河事件層出不窮,經由媒體輿論深入檢討原因之後,才由台北市政府增設了相關安全設施。
民國76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汐止地區與台北市東區嚴重淹水,此時的中山橋上、下游水位差僅有1.6公尺,雖然沒有斷橋及洪水溢堤,但在水理上及工程風險上,中山橋已被認定為一座相當危險的橋梁。因此,考量二百年的洪水頻率,拆除中山橋、另建新橋的呼聲響起,新建的中山二橋在民國83年7月完工通車,至於舊橋的拆除原本也要同步展開,但適逢市長選舉而遭延宕,加上藝文界為中山橋請命的舉動,也為其存廢投下變數。
陳水扁打敗黃大洲獲選市長,新市府便針對中山舊橋的拆除委託台大教授許銘熙等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拆橋可確保二百年洪水頻率的要求,但若採取相關替代方案,例如將中山橋到南湖大橋的堤防加高2.1公尺、在圓山設分洪道及活動擋水牆等水工配合措施,加上在南湖大橋設置攔汙設施,可有效紓解中山橋的疏洪瓶頸,但不必拆橋的代價卻高達數億元,比新建一座橋梁的造價還要高;最後陳水扁市長仍裁示保留中山橋,但上述替代方案所需經費,應審慎評估其經濟效益。
雖然市長以古蹟看待中山橋,但台北市民政局在完成古蹟評定之後,至今仍未公告,以致惹來經濟部水資源局多次要求拆除的爭執,公共安全與古蹟孰重,也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關鍵。
橋是可以跨河通行的道路,尤其是中山橋連繫了圓山文化觀光帶的建築,如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圓山飯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忠烈祠、故宮博物院等,如果拆了,等於截斷了這個觀光帶的步行系統,值得考慮,如何兼顧防洪與經濟效益,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日據台灣八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出火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是墾丁國家公園旅遊景點之一。出火屬恆春半島著名的地質景觀,儲藏於泥岩層中的天然氣從裂隙竄出至地表,經點燃後而形成的天然景象,故名「出火」。位置在恆春東門外約100公尺處,經由縣道200線可達,距離該條公路甚近,常有旅客於此駐留觀賞。目前,出火已被規劃為特別景觀區,隸屬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所管轄,但常傳出旅客或小販利用出火烹煮食物,往往觸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告禁止事項所規範之行為。「出火」之名原指這一帶散居著排灣族的聚落地名,不單是景點名稱。最早當地人的先祖移居至此,觀察其特殊的地理景觀後,加以命名並口耳相傳,最後才由漢人記錄下來。其後衍生出火山、出火溪等來命名當地的山水,如清代屠繼善《恆春縣志》中描述:出火山,在縣城東五裏,三臺山之左。《爾雅》:『大山宮,小山霍』,此實霍也。為縣城入射麻裏、赴內山之路。路岸穴孔如碗,火即出,無煙而焰;焰高尺餘,陰靉天可見。投以草木,則烈而燼。火移徙無定處,然相去不遠耳;冬、春有,夏、秋無。沙土石,皆青黯色。山下有溪名出火溪;源細而流長,行六、七裏,會龍鑾潭西北流入海。但是形成出火的位置並非固定,過去出火聚落及山火橋的位置均與目前之景點不同。現在的出火聚落位於出火橋附近,日治初期則可能位在橋南側出火溪河畔(下游又稱為山腳溪)。
船帆石位於台灣屏東墾丁國家公園東南方,離墾丁大街約3.5公里,路過之人一定都會注意到這顆高18米,矗立於海面上的珊瑚礁石。船帆石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它像一艘揚帆之船,航行於海面上,另一個別稱是「尼克遜頭像」。從船帆石的側面看過去,突出來的石頭就像外國人尖尖的鼻子一樣,而岩石上的植物就像頭髮,整顆船帆石就如剛浮出水面的頭像。船帆石這一個區塊,也有許多住的宿地點,停車的話則有公有停車地,雖然不是直接在墾丁大街裡,不過擁有較幽靜的環境與一望無際的海景,沙灘也在約600公尺的距離,吸引了不少人選在此住宿。
鵝鑾鼻燈塔高21.4公尺,內設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度達180萬燭光,每30秒旋轉一周,見距20海浬,是台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目前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日據時期,經票選為「台灣八景」並豎立『台灣八景鵝鑾鼻碑』。貓鼻頭距白砂約3.5公里,因本區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外形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貓鼻頭為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子的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
日據台灣八景 在 健行筆記- 【台灣老故事】日治時代的臺灣八景+二別格台灣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老故事】日治時代的臺灣八景+二別格台灣八景哪八景? 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以讀者票選方式擇訂出「臺灣八景十二勝」,包括: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以及太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