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魚的季節,烤一份,燉一份。
台灣雖然海產豐富,但是海鮮的烹調方式不多,平時會常吃海鮮的人更少。我說的平時,指的是平常解決三餐的便當店或小吃攤,菜單上出現的海鮮總是只有三五種。結果就是,明明海產豐富,要吃海鮮卻非得去海產攤才肯多吃一些。之前看已故魚達人李嘉亮先生的書,他就說過,台灣海鮮料理的烹調方式明顯不足,這兩年則有新合發腥弟出的一方面介紹魚產,一方面介紹多樣烹調方式的書,都值得收藏。今天做鰤魚的時候,想說我怎麼沒寫過鰤魚,結果原來是寫在介紹日本鄉土料理的文章裡了:
鰤魚在日本有寒鰤、天上鰤、黑瀨鰤、臭橙鰤、戶島第一鰤、櫻鰤等知名品牌。其中寒鰤是富山縣冰見市、天上鰤是北海道余市、黑瀨鰤是宮崎縣串間市、臭橙鰤是大分縣、戶島第一鰤是愛媛縣宇和島市、櫻鰤是三重縣與和歌山縣所捕獲的鰤魚。
鰤魚自古以來在日本的關西和北陸地方就是年節必備,和紅魽(カンパチ/Greater amberjack,中文學名高體鰤)、平政(ヒラマサ/Yellowtail Amberjack,中文學名黃尾鰤)並稱「鰤魚御三家」(而我們這裡談的鰤魚在台灣又叫青甘,中文學名為五條鰤,另外台灣還常見一種中文學名叫長鰭鰤,又名黃尾鰺、油魽的鰺科鰤屬魚,日本叫鰭長間八/ヒレナガカンパチ,英文為Highfin Amberjack),而其中又以鰤魚所含的油脂量最高。
根據大槻文彦所著的字典《大言海》鰤魚的日文假名「ぶり」(buri)得自其豐富的油脂「あぶら」(abura),後來簡稱「ぶら」(bura),最後又音轉為「ぶり」。還有一說是因為牠的肉質很軟很好咬(ぶりぶり),也有一說是因為其盛產期是下雪(雪の「降り」)的季節而得此名。至於牠的漢字寫法「鰤」,則的自其「師走季節最肥美」,而這師走季節指的是繁忙的年底十二月。也因為鰤魚盛產於冬天,因此在日本海,有著冬天的海之所以波濤洶湧是因為鰤魚在跑的「鰤魚起浪」一說。
在日本,鰤魚是一種出世魚,也就是伴隨著牠的成長,名字會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牠在日本非常多不同的稱呼,但只有野生完全成熟的,才能被叫做鰤魚。在關東,牠體長在十到三十公分之間的時期被稱為「魚夏」(ワカシ/wakashi)、三十到六十公分叫「鰍」(イナダ/inada)、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稚鰤」(ワラサ/warasa)、八十公分以上才叫做鰤;在關西,十五到四十公分的叫ツバス/tubasu、四十到六十公分叫「魬」(ハマチ/hamachi)、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目白」(メジロ/mejiro)、一樣八十公分以上才稱做鰤;在富山縣等北陸地方,三十五公分以下叫「芝員」(ツバイソ/shibainn)、四十到六十公分叫「福來魚」(フクラギ/hukuragi)、六十到八十公分為「雁度」(ガンド/ganndo),再來就是鰤了。
至於要長多久才能被稱為鰤呢?通常第一年是三十公分左右,兩年為長到五十公分,三年六十五到七十公分,四年七十五公分左右,五年就會超過八十公分了。而一條成年的鰤魚則是體長平均一公尺,體重八公斤,外形為前後兩端尖細、中間寬闊膨凸的紡錘形,其背部為深藍色,腹部是銀色,身體兩側則有著黃色的長條。牠還是小魚的時候由於棲身於海藻當中,因此日本各地都叫牠「藻雑魚」(モジャコ),成魚則是捕食沙丁魚、竹莢魚和烏賊來吃。
新鮮的鰤魚身體柔軟、腹部緊實,全身藍得發亮,體側的黃色條紋鮮明。根據平成十二年,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情報部的「漁業・養殖業生産統計年報,野生鰤魚的漁獲量為七萬七千四百六十一噸,養殖的則為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噸,後者佔了全部的64%。以下來看看日本幾個知名的品牌鰤魚。
寒鰤
在這些鰤魚的品牌中,以富山縣冰見市所捕獲的寒鰤(寒ブリ)在市場上的評價最高。不過以產量來說,則是長崎縣、石川縣與島根縣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產區則以日本海側為多,太平洋側的話,產量最高的則是千葉縣與茨城縣,分別是全日本第四和第七名,第五名則是北海道(養殖的產量第一名為鹿兒島、第二名大分、第三名愛媛、第四名宮崎、第五名高知,日本最早開始養殖鰤魚的則為香川縣)。日本海側的鰤魚有「佐渡鰤」、「能登鰤」,富山灣內的叫「冰見鰤」,也就是我們這邊說的寒鰤。
位於富山灣中心部冰見市近海的寒鰤又稱為「冰見寒鰤」(ひみ寒ぶり),以定置網捕獲。冰見寒鰤不論是品質或價格,都不是其它地方捕獲的所能比擬。因為鰤魚在初冬時,會為了產卵,而從北海道南下到九州的五島列島附近,而在這段路程中間位置的冰見市近海所捕獲的鰤魚,正處於脂肪最為飽滿的狀況。而且這些鰤魚全都擠進了能登半島,全被圍了起來,這是因為富山灣有著被稱為「藍瓶」,彷彿是天然魚缸般的海底地形,因此冰見市又被稱為捕捉寒鰤的聖地。
此外,冰見寒鰤還必須滿足三大基本要求,一是必須是在富山灣由定置往捕獲,二是必須是在冰見漁港競標,三是必須是六公斤以上,外型和品質都良好者。
天上鰤
不管是富山縣冰見的「冰見寒鰤」、石川縣能登的「天然能登寒鰤」、新潟縣佐渡的「佐渡寒鰤」,都是以地名做為其品牌名。不過產於北海道余市的鰤魚則不叫余市鰤,而叫天上鰤。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牠的味道好吃到讓人登天,事實上,從九月上旬到十月下旬這短短的漁期以定置網捕獲的天上鰤,脂肪是不如寒鰤的,但凝縮的旨味則讓人回味無窮。
近十年才開始在市場上流通的天上鰤之所以叫天上鰤,是因為牠是在日本最北端所捕獲的鰤魚,我們以鰹魚來打比方的話,牠就像是初鰹,尚未囤積太多脂肪,但是卻是所有鰤魚的先驅,旬之初物。
黑瀨鰤
黑瀨鰤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在宮崎縣串間市的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所推出的鰤魚品牌。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於2004(平成16)年,出資100%的企業,也是日本最大的鰤魚養殖企業。在2009年6月,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推出了「夏天也是當季的旬」,「黑瀬小鰤魚」,以早期採卵的人工種苗技術,生產出了在原本鰤魚味道不好的夏季,也可以吃得到的夏季美味鰤魚。
臭橙鰤
大分縣的養殖鰤魚產量為日本第三,而這裡的鰤魚之所以叫臭橙鰤,是因為這裡的鰤魚的餌料內,有加入一種叫臭橙(カボス)的學名為citrus sphaerocarpa的當地特產的柑橘(其產量佔了全日本的九成),因此稱之為臭橙鰤(かぼすブリ),而這也成了這種鰤魚最大的特色。因為,和紅魽與平政這兩種「鰤魚御三家」的另外兩種魚比起來,鰤魚被切開後的血合肉更容易變色(褐變),就算是鮮度一樣,但也會造成價格下滑。而由於臭橙中所富含的多酚與維他命C等抗酸化元素的作用,吃著加了臭橙的餌料長大的臭橙鰤,其血合肉的鮮度和顏色最高可保持四十個小時之久,而且這樣子也使得臭橙鰤的脂肪吃起來有清爽的感覺。
臭橙鰤在大分縣的主要養殖地在臼杵市、津久見市和佐伯市,其中,臼杵地區在臭橙鰤的餌料中所添加的是臭橙的果汁、而佐伯市水津地區添加的則是果皮粉,末。以臭橙的果汁來說,三十次餵餌的果汁與餌的比例為1%:1,如果是果皮的話,則是以二十五次餵餌數來算,比例是0.5%:1。
臭澄鰤是一個比較新的養殖鰤魚品牌,在平成十九年(2007),才由大分縣農林水産研究指導中心的水産研究部,針對改善養殖鰤魚的血合部分變色的缺點為目改始研究,並在三年後的平成二十二年(2010)開始販售。
戶島第一鰤
戶島第一鰤(戸島一番ブリ)也是養殖的鰤魚,從昭和51年(1976) 就開始進行養殖的戶島第一鰤的養殖地戶島,在愛媛縣宇和島市西方二十公里的宇和海國立公園内的海域。這裡是個水深六十公尺深、水流快,而且海底湧出天然營養鹽的漁場。由於這裡的水流毫不間斷地變化,成就了戶島第一鰤從頭到尾都緊實的肉質。而也因為地處在愛媛縣,因此在平成18年(2006),當地還推出了「愛媛愛的食物推進機構」,推行「有著愛的品牌產品」的認定,將戶島第一鰤打造成最高級的品牌鰤魚。而其養殖特點是,以經營養殖業的家庭為單位,一戶照料一個八條魚的漁群,一尾一尾細心地飼育。
櫻鰤
這種鰤魚一方面是因為在接近櫻花盛開的季節捕獲,一方面其切身肉的顏色如同粉紅色的櫻花。從冰見的寒鰤開始,日本北陸地方的鰤!捕撈到二月底已經告了一個段落,而鰤魚則是繼續南游至長崎縣的壱岐和對馬,以及鳥取縣的境港。
而在太平洋岸的沿著三重縣到和歌山縣的東紀州、熊野灘,就把這些三、四月為了產卵而南下所捕獲的鰤魚稱之為櫻鰤。
櫻鰤會在被捕獲後立刻以活醃法(活〆)來保持鮮度,不過由於其脂肪量已經減少,所以吃起來的味道變得淡泊而清爽,與冬季的鰤魚比起來,更能吃到魚肉本身的風味。
在三重縣,有一種用櫻鰤做的叫做「鱉甲壽司」(ベッコウ寿司)的傳統鄉土料理。這是一種將櫻鰤切片用醬油醃過,再混以紅蘿蔔、香菇、蛋絲、海苔絲的散壽司。之所以被稱做鱉甲壽司,是因為用醬油醃過的櫻鰤的顏色,像是鱉甲的琥珀色。
鰤魚料理
鰤魚可做為刺身、壽司、可煮、可烤又可以做火鍋,根本是萬能的魚類食材。而除了我們這部份提介紹的鰤魚涮涮鍋外,鰤魚在日本最普遍的料理方式就是照燒鰤魚和鰤魚燉蘿蔔了。其它長見的做法還有做成壽喜燒,以昆布柴魚高湯和水菜一起煮的「脆脆鍋」(はりはり鍋,はりはり表示水菜爽脆的口感)、鹽燒、西京燒等。
以前我們介紹鯖魚棒壽司的的時候,談過由於京都不靠海,因此由日本海將鯖魚運到京都的誕生了「鯖街道」。同樣的,地處內陸的日本人因為想吃鰤魚,也造就了從越中富山(富山灣)將捕獲的鰤魚翻山越嶺運到飛騨(岐阜縣)和信州(長野縣)的「鰤街道」。從越中運到飛騨的鰤魚稱為「越中鰤」,從飛騨送到信州的則叫「飛騨鰤」。
「鰤魚乾」(塩ぶり)
越中鰤和飛騨鰤,都會先在富山縣做成鰤魚乾保存與運送。然後做成烤鰤魚乾食用。在長野縣的松本市和九州的福岡,都會在過年的時候做鰤魚雜煮。在石川縣,則有一種稱為「巻鰤」(まきぶり)的以稻草捲起來保存的鰤魚乾,吃的時候再切片食用。
「能登寒鰤胃鹽辛」(能登寒ぶり胃塩辛)
鹽辛和日本酒就是合!這道也是石川縣的料理,是將鰤魚的胃用米麴、鹽和當地的魚露製成的發酵魚醬。
今天喝山形正宗,酒米使用的是和十四代一樣的酒未來。
#ぶりかま塩焼き
#ぶり大根
《東京23區鄉土料理之兵法:六本木、赤坂、虎之門、新橋、芝浦: 港區》: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5889455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和歌山城位於和歌山市的市中心,為梯郭式的平山城,因為位於虎伏山上,所以又稱為虎伏城。紀之川流經和歌山城的北部,為城堡天然的護城河。當時德川御三家的城郭非常的遼闊,現在和歌山城的面積只有極盛時期的4分之1而已。豐臣秀吉的唯一弟弟豐臣秀長在天正13年(1585年)為紀州征伐的副將而參與布陣,平定之後紀伊...
昭和櫻學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卡通《小英的故事》原名「ペリーヌ物語」(佩琳的故事),改編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馬羅(Hector Malot)的文學名著《孤女努力記》(法文原書名為 En Familie,英譯本書名為 Nobodys Girl),全片共53集(每集25分鐘),從197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播,當時還獲得了日本文化廳所頒發的昭和53年度(1978)「TV優秀映畫作品賞」肯定。台灣的台視(台灣電視公司)於1979年7月2日至9月4日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之後還在1981.11.06~1982.06.25、1986.01.23~1986.06.26、1986.08.15~1986.12.31重播多次。
《小英的故事》與改編自馬羅另一部小說《苦兒流浪記》(Sans Famille 英譯 Nobody's Boy)的日本卡通《咪咪流浪記》是姊妹作。
故事敘述少女小英在法籍的攝影師父親過世後,隨著印度籍的母親帶著可愛的小狗小黃,乘著由驢子小皮拉的蓬車橫越大半個歐洲,為了要投靠住在法國北部工業大城馬羅克爾的祖父。歷經千辛萬苦,母親終於帶著小英抵達法國,但卻在見到小英的祖父之前,便因一路上的舟車勞頓和心力交瘁而病逝了;臨終之際,母親殷殷叮嚀小英,即使找到了祖父,也一定要等對方自願付出關愛後方能相認。因此,小英使用化名玉珍去見祖父,之後迂迴的認親過程正是故事中精彩之處。
《小英的故事》前半段,主要描述小英與母親於旅途中的種種經歷。在橫越歐洲的漫長路程裡,小英和媽媽使用父親所遺留下來的照相機,沿途幫人拍照以賺取旅費;每停留一處,她們都會與當地的居民或旅人互相幫助,也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而隨著母親逝去,故事的後半段則著眼於小英以化名進入祖父所開設的紡織廠工作,因緣際會地從女工升格成為祖父的翻譯員,再進而成為祖父的貼身私人秘書;漸漸地贏得祖父的信任與激賞,最後終於能夠與祖父相認的感人歷程。
十九世紀歐洲社會文化之逆轉
我們將小英的旅行經驗,放入啟蒙時期以來的歐洲社會文化脈絡來檢視,便能讀出其中的激進(radical)批判意涵。儘管原作者馬羅在故事的前半段對於十九世紀的歐洲資產階級社會作了詳細的描繪,但是故事後半段的情節安排,也就是小英一步一步地接近祖父,進而被祖父與眾人所接受的結局,這對此書出版當時的歐洲社會來說,絕對是個不可能成真的幻想。
因此馬羅在書中,除了對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現實加以描述批判外,他更加入了對當時歐洲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階級與性別歧視、種族主義、殖民帝國主義、以及現代國家機器的工具理性⋯等,加以逆轉與解構的期許;如此一來,不僅是對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而言,即使以現今社會的文化批判標準來看,《小英的故事》都是一部極具野心,意涵也相當激進的作品。
《小英的故事》一開始就先交代了小英的身世背景:小英的父親原是法國紡織業鉅子之子,年輕時因沾染紈絝子弟習氣,而被父親以負責採買紡織原料黃麻為由,派到印度去接受磨練、砥礪品行。遠行的年輕小開帶著十九世紀中葉在歐洲的最新發明─照相機,在印度四處紀錄當地的人文風光。不久便與印度上流社會的女子結婚,並生下女兒小英,但這個婚姻並不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同。
小英的祖父在得知這件事後,揚言絕不承認有印度血統的媳婦與孫女,但後來卻因念子心切而積鬱成疾。消息傳至印度,小英的父親決定攜家帶眷回到法國,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諒解與接受,但沒想到旅程才開始不久,小英的父親便因舟車勞頓而撒手人寰,留給妻女的財產只剩下他心愛的照相機。而小英與母親在待續的旅途中,便利用這架照相機幫人拍照,以賺取旅費,繼續往法國前進。
小英的父親是當時法國社會典型的中堅份子,而他攜帶照相機遠颺至印度大陸旅行,則是當時歐洲人的主流旅行模式與路線。來自歐洲殖民地主國的白人中產階級男性,透過照相機的鏡頭,觀察並紀錄殖民地風貌的景象,在十九與二十世紀的歐洲殖民帝國主義高峰期,具有極重要的文化史意涵;而小英這個角色及其旅行經驗,便是作者馬羅故意針對小英的父親所象徵的主流知識建構模式與其代表的意識形態,所設計出來的對照組。
懷舊之後的反省
在這個故事裡,小英所面對的世界是現實的。在這裡,有為求生活溫飽、而迫害他人的自私,有面對急難、肯挺身相助的正義,亦有藐視公理、只求利益的鑽營;善與惡是這如此真實、殘酷地不斷交織著。於是,我們感受到了小英面對考驗時的無助,也聽到了小英跌倒時的哭泣聲,更見證了小英一次又一次的勇敢以對。
在小英的世界裡,並沒有不切實際的天真爛漫;憑藉著堅毅與關懷,小英用真誠熔化了每一顆鋼鐵般的心。尤其從小英與祖父之間的互動,可以明顯感覺到祖父態度的轉變;喪子後眼盲的祖父在小英的親情牽引之下,再度體驗到溫馨的感動;而小英更持續以她的良善,為看不見的祖父營造出一個溫暖的空間。
然而,當我們從小英的世界返回現實,回到與兒時的回憶有著極大差異的2019年。40年的時間,讓這個世界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我們發現,是我們把小英創造出來的純真與善良給推遠了;是我們讓40年後的孩子們不再相信小英的勇敢是可能存在的,不再相信人世間的悲苦具有再造光明的力量,甚至對於人性的良善已經失去興趣。
看著電視上那些聲光效果十足、但卻充斥著暴力情色的卡通影片,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變得讓人們無法擁有足以感動自己的本質⋯⋯
幕後製作團隊:
腳本:宮崎 晃 / 佐藤嘉助 / 加藤 盟
音樂:渡辺岳夫
場面設定:坂井俊一
角色設計:関 修一
分鏡繪製:斎藤 博 / 富野喜幸 / 高畑 勲 / 池野文雄 / 黒田昌郎
作畫監督:小川隆雄 / 櫻井美知代 / 村田耕一 / 百瀬義行
美術監督:井岡雅宏
錄音監督:浦上靖夫
製作人:中島順三 / 松土隆二
導演:斎藤 博 / 腰 繁男
中文版主題曲:
《小英的故事》
詞:光明
曲:陳慶鋒
小英趕著一輛車 穿過森林渡過小河
小英帶著一隻狗 走過大街越過村落
小英急著要回家 不管山高谷深路顛簸
不怕風吹雨打行程遠 一刻不停留
小英急著要回家 勇往向前走
昭和櫻學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和歌山城位於和歌山市的市中心,為梯郭式的平山城,因為位於虎伏山上,所以又稱為虎伏城。紀之川流經和歌山城的北部,為城堡天然的護城河。當時德川御三家的城郭非常的遼闊,現在和歌山城的面積只有極盛時期的4分之1而已。豐臣秀吉的唯一弟弟豐臣秀長在天正13年(1585年)為紀州征伐的副將而參與布陣,平定之後紀伊國與和泉國這兩個國家被納入。當時豐臣秀吉選定虎伏山這個地方(並稱為吹上峰)來建城,命築城高手藤堂高虎來設計建造和歌山城。隔年天正14年(1586年),桑山重晴為俸祿3萬石的和歌山城主,他也對城堡的中心部份進行了整修。文祿5年(1596年)桑山重晴去世後,他的孫子桑山一晴繼任城主。天守閣的白牆矗立於綠意盎然的虎伏山上,展現御三家的威嚴。到了慶長5年(1600),在關之原戰役立下戰功的淺野幸長入城。元和5年(1619),德川家康第10子賴宣入城,成為紀州55萬5千石之城,與水戶、尾張並列為德川御三家之一,見證悠久的歷史。天守在昭和10年(1935年)根據國保保存法被指定為國寶,但是後來在昭和20年(1945年)7月9日遭到美軍空襲轟炸(和歌山大空襲)而燒毀。現在的天守是1958年重建完成的,當時是根據1850年天守重建時的木工水島平次郎後代子孫榮三郎所收蔵的天守圖,並參考「御天守御普請覚張」來完成的。這次重建工作由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藤岡通夫指導下完成,以鋼筋混泥土建築來重建。這裏仍可回顧江戸時代將軍輩出德川家的重要據點。登上天守閣,可盡覽市街風貌,一到春天,600多棵櫻樹競相綻放,作為櫻花景點,吸引無數遊客來此觀光。在城內的紅葉渓庭園,可觀賞到映照在美麗的日本庭園的紅葉。
關西國際機場(簡稱關空)是一座位於日本大阪府泉佐野市的機場,為京阪神都會區和關西地方的主要機場,鄰近有神戶機場、大阪國際機場,位於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公里的人工島上。根據日本《空港整備法》,該機場被分為第一種機場。關西國際機場距離大阪市約38公里,距離大阪市中心只需1小時的車程。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於1994年9月4日完工啟用。機場的營運單位為新關西國際機場株式會社。該機場在規劃初期曾被暫稱為關西新機場(関西新空港),或因所在地名而被稱為泉州機場。機場第一期工程建有一條3500米長的跑道,航廈主要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和日本建築師岡部憲明設計,另外還有其多位著名的建築師、工程師參與設計,採用玻璃和金屬的高科技派建築風格,長度達1.5公里。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關西機場於1996年開始第二期工程,透過填海把人工島面積擴大到1,300公頃,以興建第二條跑道及第二航廈。目前機場第二條4,000米長的跑道(6L/24R跑道)已經於2007年8月2日開始運作,為日本第二條有4,000米長的跑道,原有的3,500米跑道(6R/24L跑道)成為副跑道。2012年10月28日,第二航廈啟用,此航廈為日本首座專供廉價航空公司使用的航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Z4V8V7sj0/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mNxPaNN1uBmGLlD7e3DNEMkOfXw)
昭和櫻學名 在 如何分辨櫻花品種? 你追櫻了嗎? @ 夫子。旅食趣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賞櫻已是台灣每年2 - 3月的盛事, 只要有櫻花盛開的花況消息, 當地必定遊客如織磨肩擦踵, ... 武陵農場的紅粉佳人花季開始, 緋寒櫻(台灣山櫻)與日本山櫻的雜交種的. ... <看更多>
昭和櫻學名 在 東湖櫻花林- 阿里山是早期種植台版昭和櫻的地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阿里山是早期種植台版昭和櫻的地點,關於昭和櫻的命名說法是這樣。 有一位茶場老闆二十幾年前去日本旅遊,日本友人特地剪了一些枝條送他回來嫁接,他問這是哪種櫻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