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讀物《複眼人》與今天在健身房快走有氧時興起看的記錄片意外串起了不可思議的連結。
四月初先是被吳明益巨大奇幻的浪漫捲進了瓦憂瓦憂島的海與陽光中,四月底跟著記錄片《海洋陰謀》從腐屍魚腥味及血腥味的垃圾海裡回到岸上⋯⋯ 帶著這些無法散去的臭味,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愛惜地球、也愛惜生靈。
在複眼人裡看見瓦憂瓦憂人對自然、對天地萬物的愛,再從布農族、丹麥人的眼裡看見對山的崇敬,最後從挪威捕鯨人阿蒙森的視角,看到一個捕鯨人對於自己多年堅持的信念的瓦解與重生。
而這些小說裡奇幻的種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從海洋陰謀看到了包裝在文學以下的呼救與訴求,看到了小說裡說的⋯⋯鯨魚的眼淚。
《海洋陰謀》由英國電影製片人Ali Tabrizi執導,因為愛海洋與生物,踏上的一段揭發海底真相之旅,他揭露了鯊魚和海豚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商業漁撈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我們呼吸的氧氣有85%來自海洋),官商為了巨大利益漁獲的勾結,以及我直到今天才知道的一個事實—
魚不會自行產生Omega-3,是藻類產生Omege-3,經由魚吸收,通過商業宣傳,讓越來越重視營養的現代人(我們),誤以為只有透過海鮮才能吸收omega-3來緩解身體發炎的反應,實際上吸收的Omega3遠遠不及我們因為吃海鮮而下肚的重金屬含量!
整部紀綠片都讓我相當沈重,直到Ali出發到西非賴比瑞亞,看到鯊魚、海豚、魚群在藍色的汪洋裡悠遊,我心裡終於被注入一道沁涼的水流,緩解了整部片的不適。
「西非海域是所有海洋生物的最後一個據點,他們以此為家,各種珍稀野生動物在此生氣蓬勃。」
我知道,連這在世界上對海洋生物的ㄧ小塊淨土都飽受威脅,日後也許,只能從影像中看見這些快樂的動物在海裡悠游。
列出幾條記錄片裡的重點:
1.「混獲」是漁業中的重大問題
混獲,是指撈捕某種魚類時無意中撈捕到其他海洋生物。 雖然會被放回海中,但通常已經在漁網中缺氧死亡(每年有5000萬條鯊魚被混獲)
2.永續魚類認證可能名不副實
通常是勾結的勾當,漁船出海後,難以保證用合法的方式捕獲,而五年內有18個觀察員(可以發標章的觀察者)於海上失蹤⋯⋯甚至有一名菲律賓觀察員因為舉報了不當捕魚,而收到恐嚇信,不久於家中在兩個幼子面前被槍殺。
3.養殖魚不一定對環境更好
Ali前往全球最大宗的鮭魚養殖地—蘇格蘭,發現養殖魚類的飼料必須濫殺更多魚類作為飼料,而常年被關在漁網於自己糞便中的鮭魚,多死於貧血、心臟病、傳染病、魚蝨⋯⋯而飼養鮭魚時若不在魚飼中加入一種紅色的化學物質,鮭魚的魚肉實際上會呈灰色,而不會是我們所熟知的粉色。也因此,在鮭魚養殖場中,漁人可以選擇這批鮭魚的顏色是深或淺。
4.很少被提及,但漁網是重要的塑膠污染
雖然塑膠垃圾也是一環,但是大部分魚類擱淺上岸解剖開後,漁網佔了五成比例。
5.「血蝦子」靠「蝦奴」撈捕
以泰國為大宗,海上奴隸可能5-10年沒有上岸過,沒有見過家人,被虐待,甚至被謀殺、棄屍海上⋯⋯⋯
「持續從海洋裡捕撈魚類,基本上就是在砍伐海洋的森林,不只是把魚撈走,還有撈走這個行為,撈走的方法對棲息地及生態系統都具毀滅性。」
「現在抱持最大希望在這個宇宙有個家,還不算太晚,尊重我們有的,保護剩下的,別遺漏任何一塊。 」
不知道大家人生是否有什麼時刻,看著海,看著日出/夕陽,有著難以言明的感動? 複眼人裡,有非常多在海上、在海邊的篇章,瓦憂瓦憂的祖先說
「只有海,可以洗淨我們,裡面跟外面。」
我不是素食者,說這些話其實有些沒底氣,但是這些畫面與訊息大大的震撼了我,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我們無法阻止商業捕獲。
但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吃海底生物。
在海洋陰謀的最後,Ali採訪了一位用傳統方式捕鯨的捕鯨人(就跟複眼人裡阿蒙森一樣),他說他並不覺得自己捕鯨是個萬惡不赦的行業,他捕一條鯨的肉量與屠殺2、3000隻雞隻一樣,雞隻、豬、羊、牛在他眼裡跟鯨魚沒有不同,他不能理解為何捕鯨要遭受千夫所指,更何況他的捕獲量遠少於雞豬牛業。
這讓我想起「屍毗王割肉餵鷹」的故事。
讓我想起新屋收容所因長期安樂死動物而崩潰自殺獸醫的遺言是:
「生命的重量,沒有不同。」
「多數正反兩極,能為人類文明帶來變化的東西,都是『從某一個人』做起。 沒有人可以做好每件事,但每一個人都能做點什麼。」
共勉之。
#四月讀物 #複眼人 #海洋陰謀 #seaspiracy #Netflix
是否 位 屬 野生 動物 重要 棲息 環境 在 彭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那麼一條美麗的溪流,除了人們喜歡到訪遊憩、戲水、沿溪騎自行車欣賞美景之外,還是許多獨特生物們的唯一的家。
這裡是金瓜寮溪…… #台灣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黃魚鴞,在這裡趁著夜色,捕捉牠們以及寶寶們最愛的小魚,大快朵頤,努力延續牠們稀有的種群。
這裡是金瓜寮溪….. 時隔50年,江進利先生在這裡找回了那深埋記憶中、父親病逝之前捉給他的小豆娘!2013年,由江進利先生首度發現的 #朱環鼓蟌 發表了,這種數量不多的台灣特有種豆娘幾乎只棲息在金瓜寮溪一帶,靠著一些小溪流環境,年復一年努力生存。
這裡是金瓜寮…… 這裡的台灣吻蝦虎和其他各地的族群不同,地理條件造就了陸封型台灣吻蝦虎!前天 (7/22) 才出爐的熱騰騰研究,介紹了由廖德裕、周銘泰等人共同發表的 #台灣吻蝦虎 族群,地點就在金瓜寮溪!
其他在地的小動物還有非常多,樹蛙、白腹游蛇、各種魚類... 都很有可能因為這樣一場粗暴的工程,死傷慘重!這些位於食物鏈底層的小動物大量死亡,影響的效應逐步往上,最終的結果也可能造成頂級消費者-黃魚鴞的死亡或者遷離!
除了在地的野生動物,大台北地區民眾飲水也和金瓜寮溪生態環境是否完整,息息相關。 金瓜寮溪是翡翠水庫集水區的重要部分,集水區的生態、地質和水文保持穩定,除了延長水庫壽命之外,也才能保證民眾的用水品質。在金瓜寮溪的現場,除了正在溪中動工的狀況以外,各處都有相關護溪護魚的標語,可以看出相關單位對於金瓜寮溪的生態環境維護態度是相當好的。但是,「為什麼在這麼重要的溪流、已經封溪護魚20年的溪流、供應著大台北地區用水的溪流,卻可以輕率的就讓怪手輾進去?」大手一揮鏟倒多少樹木、砸碎多少溪中大石,讓下游溪中無比濁黃?為了保護環境所以限制民眾使用溪流的模式可以理解,但就是無法理解為何公部門可以簡簡單單就讓怪手開進去大搞特搞?
本次金瓜寮溪的開發案,應該是民眾陳情而起的道路路基強固工程。居民或者遊客的行車安全當然非常重要,但現場施工的部分顯然有些區塊是多做的,根本不需要去破壞!我們支持做該做的工項,但是多餘的部分 #請水利署立即停工並修復到盡可能的接近當初尚未被破壞的樣貌!
台灣的溪流真的是命運多舛。已經記不清是從何時開始的?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被怪手粗爆破壞的野溪照片,甚至於看到照片的時候已經是三面光的狀態!一條美麗的野溪蘊含多少重要的生態元素,但只要一台怪手、一堆水泥,很快的就會全部消失。其中,有太多根本不必要的溪流工程在進行,每一次的SOP大概都是:開挖溪流→被發現拍照po上網→引起公憤→開發方邀請民眾現勘說明 (簡單講就是摸頭) →最後就是讓步一點點,但大多還是堅持要把工程做完。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是破壞以後才來談補救?多少環境是禁不起這樣的破壞、也無法真正恢復的?難道開發之前,棲地影響評估或者生態檢核,都只能是參考性質?做身體健康的嗎?
回到金瓜寮溪的部分,7月26日星期日,一同關心金瓜寮溪開發案的阿德哥以及黃泰華醫師,已經約了相關官員和廠商,於上午9:30在現場溝通。如果你也對於層出不窮的破壞溪流工程感到厭倦、或者對於金瓜寮溪有特殊感情、或者關心各種野生動物的棲息權利、或者在意自身用水安全...... 我們都歡迎各位一同到現場,眾志成城才有機會幫這些不能說話的野生動物,取回原本就應該屬於牠們的棲息空間!
7/26當日現勘地點 (觀魚自行車道碑):
https://tinyurl.com/y5246spa
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我們共有的生態環境!附近仍有些優美的自行車道,大小朋友一同來場公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議題,結束後還可以騎騎自行車、散散步和欣賞美景... 是非常有意義的假日活動!
是否 位 屬 野生 動物 重要 棲息 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天夢想驛站》
【中印緊張衝突中的闗鍵角色:不丹報導採訪系列之一:1949年當時英國把不丹交給印度,從此成印度藩屬國,但如今的不丹希望與中國一帶一路接軌,於是間接誘發中印邊境衝突,其中爭議土地,有四段在不丹:世界周報撰述委員呂怡青 攝影記者彭智宏不丹採訪報導】
「不丹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我們也有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樣的問題。我們也必須發展,我們也必須趕上世界的腳步。有時候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然而,每每看到這片大自然,人們為此而來,我就會感到驕傲。我們擁有國王,英明的領袖,讓不丹既能維持原始純淨的樣貌,同時不忘兼顧發展的道路,我為生在不丹、以及身為不丹人而
感到幸運且驕傲。」~~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
不丹。隱身在喜馬拉雅山中的神秘王國。
夾在中國大陸和印度之間,數百年來對外隔絕、與世無爭,
幾乎被時間遺忘。
直到推出以「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取代「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發展願景,
將精神感受置於經濟滿足之前的施政主張,才引起外界注意。
這個名詞最早由旺楚克王朝第四任國王於1972年提出。
出發點是建構能為佛教精神價值觀為主的特殊文化,
服務的經濟體系,以避免步上開發中國家因追求迅速繁榮而犧牲環境的後塵。
2008年,不丹從王權統治轉型為君主立憲,GNH正式入憲。四大支柱中,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理念,被列為邁向快樂的第一要素。
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不丹憲法規定,全國必須有百分之六十的區域被森林覆蓋。這是法定面積。目前全國森林面積已達百分之七十二,這是很高的覆蓋率,如果再計入農作物和綠色植被範圍,比率甚至更高,接近百分之八十。」
Pema Gyamtsho是民主政體成立後,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這群專業技術官僚努力不懈貫徹國王理念,讓五個國家公園、四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自然保留區,總面積超過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目標,在過去十年間獲得實現。若加上待頒布的三千平方公里生態走廊,
全國超過一半以上國土列入保護區,
其中蘊含豐富的稀有物種,居世界之冠。
卓越的育林成果,讓不丹在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上,宣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國家。
相較於過度蹂躪自然的尼泊爾和西藏,不丹擁有濃密的綠地、沁脾的空氣、純淨的水源,無毒的土壤。政府還宣示境內有機農業須達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
在不丹,生活中的食物供應鏈上,
看不見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些代表資本主義的速食產物。
全國七十六萬人口,世代都以虔誠謙卑的心,和大自然共存共榮。
不丹農民:「我大概每隔一兩天左右做一次起司。但母牛這陣子生病了,所以做得比較少了。
除了自己吃,也拿到市集去賣。牛是我們最重要的動物,既從事耕作,也是食物來源。動物如果老了,
或者如果病死,也不會被宰殺,我們會待牠們死亡後好好埋了。快樂這種東西就是,如果你一直要更多享受,那慾望就會永無止盡吧。」
佛教講的是萬物相互依存,基本上就是彼此如何和平共處,
不只與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甚至那些超越現代科學知識系統所能理解的部分,也就是那些所謂看不見的、非人類的眾生。 研究佛教教義和藏區文化的Dr. Phuntsho,是不丹第一個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
他認為,宗教信仰對不丹最大的加持,是啟發人們發自內心認同眾生平等、進而愛屋及烏、珍惜環境。不丹有嚴格的環保環評法令,包括禁止攀登六千公尺以上山岳,禁止私自砍樹、打獵和採礦,禁止進口化學肥料,甚至禁用塑膠袋。
此外,政府還在2004年頒佈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煙令。
即便在佛教傳入之前,不丹都有非常濃厚的文化,主張和大自然彼此結合,不只是對大自然深刻且堅定的崇敬,甚至還要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不丹的世界觀。
尤其在談論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時刻,這種價值觀更是重要。
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
「在國內我們還得擔心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發生,會讓流入河流的冰河雪水量變得十分不穩定,有時缺雪,有時暴雨,這幾個都是長遠的未來裡,
讓人擔憂的問題。」
在採訪團隊停留期間,感受到全球化為不丹帶來的挑戰,如何考驗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
不丹國內的意見衝突也日益升高,有了民主制度後,人們開始想要開闢更多道路,興建更多學校,蓋更多公共建設,這對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品質妥協的問題, 形成了壓力。
輿論目前正就是否讓某條道路開發案的環評過關而爭論不休。
這條道路所經之處不只是極大片林地,更是老虎棲息地。政府最後承諾,在完成環評前絕不發出許可,絕不為滿足少數人通行方便,而犧牲了廣大眾生的幸福。
聽來也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想起「生物多樣性之父」、前哈佛大學教授威爾森(Edward Wilson)
曾說,在激進的年代,對抗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要用激進的手段。
不丹,成了實踐威爾森主張的最佳範例。
我們的願景是作為一個獨立,自我依賴,小而美,團結的國家。
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往後所有政府的重要課題。
維護自然環境,只是不丹達成快樂的第一個步驟。
這個稱自己為「Druk(Thunder Dragon)」的雷龍之國,還有更多驚喜。
是否 位 屬 野生 動物 重要 棲息 環境 在 玉山國家公園-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台灣中央山脈一處 ... 的推薦與評價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台灣中央山脈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南投縣東側與花蓮縣西側之山區,涵蓋林務局所轄之丹大、巒大、濁水溪、木瓜山、林田山等五處事業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