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SKY FIVE 來中國演出的第23天了,這趟奇幻旅程持續進行中,對我而言最大的體悟是時間如何無情(亦或有情?)的流逝。(或其實是最佳的恩賜?)
雖然去年幾趟旅程下來(印度、歐洲)也有類似的感觸,也知道(也只能)把握每一個當下,但有時總還是太自在的、理所當然的以為可以永遠擁有青春。
今日普陀山「普濟禪寺」、「南海聖境」一遊,和南海觀音拜別後,走回碼頭的路上突然雷雨急落,但傾刻之間急收。有那麽幾分鐘,南海觀音和祂看顧的海灘在左手邊,奇妙美麗的雲景在天上,綠意盎然的林木、遠山在右手邊。我欣賞這一切,多麼希望時間可以暫停片刻。
回神過後,加緊腳步趕上前方的橘色雨衣人 — 我這趟旅程的夥伴們。
Good night 舟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
普濟禪寺 在 喬幼-芒果公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具有五部,
主息災、
調伏、
增益、
敬愛、
勾召。
是具大法力的菩薩。
又稱:觀自在。
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
梵文:Avalokitesvara
古譯:光世音
【觀世音】
觀世人稱此菩薩名之音而垂救之。
人稱
" 大士 "、
" 觀世音 "、
" 觀自在菩薩 "、
" 觀音菩薩 "、
" 觀音媽 "、
" 觀音大士 "。
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
佛辰~
二月十九日(觀音轉劫之日為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為 披剃之日、九月十九日為正位之日,現均以為生日)
千手千眼~
形容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之智慧,不休不歇地忙碌度眾生。
道場~
浙江省南海普陀山,為駐中國的根本道場。最大的觀音殿在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濟禪寺圓通大殿。(定海縣舟山群島)
來歷~
過去遠劫前,在他方國上成就佛道。法號正法明如來:現在的永居籍貫:是設於離我們這個世界,遠於十萬億佛土外的極樂世界,地位是輔佐阿彌陀佛的大菩薩,將來繼承阿彌陀佛的寶座,號普光功德山王佛。
民間傳說~
相傳觀世音父為妙莊王,母為寶德后,其姊為妙音、妙元、觀音為第三女、名妙善,係慈航尊者降生,救世間萬劫,於脫卻凡胎後經我國東海普陀落迦山轉往中原,普渡眾生,施藥、馬頭、持蓮、千手等觀音總號,皆為我國普濟眾生時之現相。簡稱觀音,係唐時觀世音忌帝李世民諱,而改稱觀音。
傳入~
唐武德年間(六一八~六二五)中天竺婆羅門僧瞿多提婆將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經典與圖像攜入中國。盛唐時,傳佈開來。
傳說~
觀音是梵文的意譯,也有譯作「觀自在」和「觀世自在」,觀音則是「觀世音」的簡稱。又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大士」。觀音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西方三聖之一,又是漢化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據《妙法蓮花經》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 三十二化身 ,救十二種大難。如果人們遇難,只要喊其名字,讓其「觀」到「世音」,就會前來救助。他對一切人都一視同仁,一律給以救助,所以美其名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 大悲 」。
南北朝時,觀音已經受到當時人們比較普遍的信仰。唐宋以後,觀音菩薩已經深入人心,逐漸成為漢化佛教的代表。在民俗信仰中,觀音菩薩的職司已經不只是籠統的救苦救難,而且還有其他的多種職掌,比如送子、醫病等等。
小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百年,東周貞定王時代,印度邊區有一個小國家 -- 興林國,其國四周強敵環伺,年年征戰; 該國國王妙莊王剛愎自用,性格暴躁,喜怒無常。興林國素以鑄刀聞名,雄霸一方,妙莊王以強者心態,欲兼併諸國。
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大公主美麗虛榮,二公主驕蠻善妒,妙善公主為妙莊王第三個女兒,生性慈悲、善良,具菩薩心腸,自幼有天聽之異稟,能與動物溝通,又善於醫術,事親至孝; 經常以各種方式,化解其父妙莊王與鄰國之紛爭,又時時關心傷殘之士兵百姓,深受人民愛戴。
當時興林國未有文字,妙善公主深入中原,向孔子弟子卜商 (子夏 )之後裔卜哀求教殷商文字,其後將中原文化帶回興林國,興林國始有文字及文化之流傳。經妙善公主就釋儒之道融會貫通,儒教乃得西傳。
妙莊王為爭霸權,不惜窮兵黷武,弄得興林國上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他的朝中大臣優陀夷善於巫術,屢次耍弄權謀,私圖篡位,其子梵高則娶妙莊王之二女兒為妻,父子人,製造諸多事端。
妙善公主為救父王,冒死找來千年靈芝,卻在優陀夷及梵高之加害下,被妙莊王施以刺目斷臂之極刑;事過境遷,妙莊王得知是一場誤會,但為時已晚,之後妙莊王痛改前非,決定終生修行以贖罪。
普濟禪寺 在 王柏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愛劇場【愛在陽光下】菲律賓慈濟樹的故事
三線角色 個個都有好戲看.......
一部戲三條主線,三位主角一開始並無交集;劇中僅安排林小正、蔡萬擂在馬尼拉街頭不期而遇,李偉嵩、蔡萬擂於「臺灣辦事處」擦身而過,以此伏筆展開故事角色的銜接。三人最後在普濟禪寺相識,後來又在慈濟這個大家庭撒播愛的種子,三人各自承擔了播種期、茁壯期、深耕期的工作。
導演林博生表示,就戲劇性來說,三條線都是張力很強的故事。第二任執行長蔡萬擂,由王柏森擔任;對於這個角色,王柏森事前可是做足了功課。年輕有為的大學生,面臨學業、事業與照顧重病的父親,必須在三方之間做出抉擇;萬擂最後放棄學業,選擇事業與照顧父親。後來,父親病逝,萬擂為了照顧媽媽,決定成家。就在與郭麗華相親的途中,一場車禍,意外開啟他前半生對宗教的執迷。
對王柏森來說,事父至孝的情節演來不難,詮釋慈父的開朗溫暖也不難;但是,對於一開始沉迷宗教、後來幡然醒悟的轉折,可就讓他頗為傷神了。為此王柏森多方研讀資料,到廟宇參觀,與本尊多次深談……這次為戲量身打造的主題曲《愛在陽光下》,特邀劇中幾位主角一同演唱。歌手出身的王柏森,對於參與主題曲配唱,顯得如魚得水、十分自如。其他還有黃采儀、德馨、與陳霆的演唱,將主題曲烘托得熱情洋溢。希望讓觀眾聽到最真實的聲音,體會劇中人的關愛之情.......。
普濟禪寺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初版。
|
#週末去踏青
普濟禪寺 在 30 普濟禪寺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2020-3-13 - Explore WenJean Wu's board "普濟禪寺"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普濟禪寺 在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 台北市. 9549 likes · 95 talking about this · 35 were here. 本寺三大宗旨:宣說正法· 傳揚古禮· 度化蒼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