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Q&A】禪修風潮為何風行全球?
現代人物質生活進步,伴隨而來的壓力卻更大,工作、人際、社會、家庭等 #壓力 ,往往逼得人們喘不過氣。適當的壓力是進步的動力,然而,長期處於高壓下,對身體與 #心理健康 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釋放壓力,各種按摩紓壓、芳香療法、療癒系小物、慢活旅遊等名目應運而生;也有醫院增設「放鬆」門診,引導人們轉換心情,#放鬆 身心,再次充滿能量面對生活挑戰。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美國每天有超過一千萬人透過靜坐來放鬆、紓壓,其他放鬆方式還包括:運動、聽音樂、健身、繪畫、瑜伽、氣功等。在這麼多種紓壓放鬆的方法裡,「禪修」成了當代「顯學」,為全世界共同研修的課題。無論是西方或東方醫學界、運動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都從古老的禪修方法重新取經,而工商企業界更是將禪修運用在職場上,鼓勵員工們以此鍛鍊身心。彷彿,工作與生活有了「禪」字,就擁有了安頓身心的安心帖。
覺察身體放鬆禪
現代人都太會「忍」了,忽略身體透露的訊息,就像吹氣球一樣,一定要等到「爆掉」了,才發現自己的身體真的太緊、太累了。覺察身體的感覺,是放鬆的第一步。人們往往對身體發出的訊息不知不覺,例如牙齒緊扣、肩膀不自覺拱起、眼睛瞇起、胃悶脹氣,或不定時偏頭痛,睡覺時緊握雙拳……。這些身體現象,正透露著我們處於「緊張」、「壓力」下。
放鬆其實是「本能」,因為人們都不喜歡「不舒服」的感覺;「放掉」不舒服的感覺就是放鬆,覺察自己哪裡感到不舒服就「放掉」,慢慢地就會「鬆」了。透過禪法,我們可以一步步觀察自己緊繃的情況,然後一層層鬆開身心壓力。
「心」是放鬆的關鍵,心的放鬆就是放下;身的放下就是放鬆。放鬆是以身為用,以心為體。身與心是一體的,身體的反應其實透露出心的訊息,壓力是源於內心對外在環境與自我價值的反應。
以禪調適身心壓力的過程,其實便是內在的自我探索之旅。從紓解壓力到增加自我覺察,並了解與接納自己的特質,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進而穿越表象, 欣賞、感謝與享受生命的豐足,便是禪的智慧人生。
凡事用心不用力
聖嚴法師常形容,一個身心放鬆的人是「無事人」,但「無事人」絕非凡事漫不經心,事不關己;而是認真處理當下每一件事,處理完了也就放下,心中沒
有任何罣礙。如何把心放鬆?如聖嚴法師所說:「好事不強求,壞事不拒絕。一切現象的發生必有其原因,要平心靜氣地接受它、處理它、完成它,這就容易放鬆了。」
以禪法學會放鬆身心,能讓我們隨時保持身心安定。禪修,不只是放鬆的方法,更是生命的智慧,現代人需要的不只是養生、練氣或心理治療,而是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智慧和處世哲學。一個真正身心放鬆的人,對於人生價值已了然於心,做起事來用心卻不用力,就如同大慧宗杲禪師所說的「省力處便是得力處」。當我們放鬆得力時,便可省無限力,但省力處卻可得無限力,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心也將更自在。
--本文摘自《禪修入門50問》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39kvyp
#學佛問與答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在「十大老人毛病」當中,關節退化是僅次於糖尿病、排名第二的老人病。身體關節因磨損、退化,出現疼痛、變形等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得動刀更換人工關節,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節退化最後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 「我們要知道換人工關節是最後一個解。」骨科醫師蔡凱宙指出,在走...
「智慧齒痛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rios arc / 弧圓亂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rios arc / 弧圓亂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智慧齒橫生】不痛不用剝?一定要開刀? ... 的評價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牙醫教室】智慧齒牙痛成因 的評價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究竟應唔應該剝咗距?... - 思傑牙科CJ Dental Care 的評價
- 關於智慧齒痛原因 在 女性牙周病的問題 的評價
智慧齒痛原因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迫黏在一起,到底是親密的「靠」在一起,還是痛苦地「銬」在一起?相信有不少家庭這一陣子已暗潮洶湧、一觸即發,或是早已煙硝處處、千瘡百孔。
「疫後大未來」作者Scott Galloway精準說到疫情期間全球家庭的兩個共同點:
•開始厭惡配偶
•開始厭惡子女(或是子女更厭惡父母)。
在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時,一位在美國經歷了一年多封閉生活的同學跟我說,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不少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經歷了這一年多之後竟變成怨偶,還有人以離婚收場。
另外,則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閉,爸媽看不慣他們,他們也完全不把爸媽放在眼裡,防疫禁令如同關禁閉,親子關係比室友還疏離。沉溺在數位世紀的青少年則有愈來愈高比例的憂鬱傾向。
(((從小一路吵到大的娘家,是我最能自在展現自己的所在)))
說到家庭衝突,我想到了我的國中生物課,其中有一章是講基因配對,有個重點是關於血型的配對。
我記得老師說,若爸媽都是O型,那麼,配出來的孩子就全部都是O型,風趣的生物老師還順便說了血型與個性的關係,最後,她居然下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們全家都是O型,那你家可熱鬧了,肯定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當時這段課程我上得可認真了,因為當下覺得老師已不是生物老師,而是個半仙,真說準了我家的狀況。老師還問:「有沒有人全家人都O型的啊?」我就傻傻地舉了手,老師報以神秘又同情的一笑。
我娘家共六人,爸媽再加上四個女兒,果真如生物老師的神機妙算,真的三天就有小拌嘴、一週內絕對來個大震盪。
通常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吵架,但因為O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雞婆天性,一定演變成四個人吵;最後,六個人全都會跳下海,變成全家大亂鬥,驚濤駭浪、雞飛狗跳,正是我娘家的寫照。
當時我驚訝地看著生物老師,點頭如搗蒜。
可是奇怪得很,一晃眼,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從小一路吵到大的不平靜娘家,如今,卻是全宇宙中,讓我感覺最自在、最肆無忌憚的無偽全真所在。
幾個姊妹感情至真至深至切,濃得化不開的相互依存感,讓年過半百的我開始不大敢想像姊妹們終究會老去的未來。
娘家姊妹的Line時刻叮叮咚咚,一點芝麻豆大的事隨時貼、隨便貼、隨時嘻笑怒罵、感時傷懷、喳呼喳呼沒完沒了,一如小時候天天耍寶逗笑或吵鬧不休,只是,到如今,姊妹只耍寶、訴心曲,少了拌嘴與吵架。
而更奇快的是,從小在沒有教養技巧可言的打罵教育中長大的我們,如今卻是朋友眼中最孝順團結的家庭。老媽幾乎受到皇太后級的高級照護與孝順回報。
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個從小吵到天翻地覆、全家人都伶牙俐齒、吵起架毫不留情的家庭,最後卻最具支持力量、最溫暖照人、最能讓每個成員無須偽裝展現真性情?
我是一個親子作家,但是,我自己也有栽在親子問題上受傷難過的時刻,這些時刻,我的姊姊們才不會在乎我是不是個專寫親子議題、道貌岸然的傢伙。
在她們眼中,我不過就是一個心不平靜、需要倒倒垃圾、抓抓浮木的平凡小妹,她們為一個別人稱呼為「老師」、「親子作家」的家人獻上毫不保留的及時救援。
(((不是愈吵感情愈好,而是愈吵愈懂自己與對方)))
難道,感情真的愈吵愈好?不!從小根本沒機會被教導好好傾聽、好好溝通與對話的我們,往往只會破口大罵、甚至演上全武行。
只不過,年齡增長的我們,馬齒並沒有徒長,各自也修持了幾十年,總歸有點長進,終歸學會了好好溝通的技巧。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照一些寧可保持沉默、甚至冷漠疏離也不願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的家庭,我的感悟是:因為願意吵架,所以我們愈吵愈懂對方,最後吵成了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我們非常明瞭解彼此的個性與特質,對方的困境、限制、擔憂、苦楚與需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早就懂得繞過對方的雷、避掉對方的痛點,最後磨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佳應援團。
我們姊妹之間連哭點笑點都不必點通,一個眼神、幾個字、一個動作,就能引發連鎖反應,笑出眼淚、哭成花臉。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表明,我不是鼓勵吵架。吵架,很不好,代表彼此還沒學會更好的溝通對話技巧,但暗藏於其中有個值得鼓勵的動機,那就是因為在乎彼此,所以很想把話講清楚,有個心想把死結打開來。
我跟所有私訊我的家長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千萬別用無菌高標準來衡量親子關係,因為此時期幾乎很難避開爭吵。
因為,孩子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變化,大多數的爸媽來不及適應與改變對應之道;而孩子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卻又力斥父母的監督與介入。這種充斥著矛盾的不平衡狀態,本來就處處埋藏地雷,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踩到。
我姑且稱此時期的親子爭吵為「激烈溝通」吧,乃是因為,我覺得其中至少也蘊藏著在乎彼此、想表達關心、想相互了解、想把心結打開的良善美意。
(((避免衝突、繞過問題,最後會累積成「衝突債」)))
在「良性衝突」(平安叢書出版)這本書裡,我很認同一個概念,那就是「衝突債」。
作者Liane Davey是組織心理學博士,他認為「每個組織都無法避免衝突、也都需要衝突,但是人們傾向避免衝突、或避免表達不同意見,以規避問題所在,最後就會形成『衝突債』。」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衝突是不好的,所以很多人習慣繞過問題,而非去穿越它們,但是作者說:「衝突是組織的基本要素」、「爭議性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繼續往前推動」。
若是問題一直沒有被提出來討論、讓彼此確認界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與對立就變成一種固定的存在,各自將在自己的玻璃罩下保持慣性且疏離、沒有溫度的關係。這絕對悖離人類合作的群性本質。
一個正常的家庭絕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的擦撞,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價值觀與解讀方式都不同,因此,夫妻意見相左、兩代衝突、手足爭吵,絕對不是「和諧」的相反詞,「正是通往真正深層理解與達到動態和諧的必要過程」。
累績過多懸而未決的內心疙瘩、維持脆弱的表面和諧,整個組織勢必在某一天爆發慘痛的代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淡漠疏離、不在乎彼此、無法相互支持照應,最後注定是分道揚鑣的平行線。
我省察到的是:我們姊妹若從小到大從不敢有衝突,或沒有勇氣表述自我,就絕對無法因撞擊而帶來彼此的覺知,因而去理解到對方的底線與痛點、在乎與不在乎。這將少掉了刺激自我省思、學習分清人我界線的機會。
良性的衝突,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像一座充滿礦產的危險高山,裡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願意好好挖掘資源,我們將學會看清對方的脆弱敏感,也能一次又一次讓我們更精準地預測對方的反應,避免挑釁對方的罩門,而隨著成熟度增長、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有效溝通的好工具,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好好的吵架」,甚或,平和有效的溝通。
人若非天生特具慧根,多數凡夫俗子勢必都得經歷一次次的良性衝突,才能提升對人際互動的敏感度,也才可能學會帶著覺知關照自己的表達方式。
但人們都討厭衝突,因為衝突帶來心裡的不平靜、關係的暫時斷線,但我告訴來信的家長們,當有一天連衝突都嫌煩、都懶的時候,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代表連最基本的「在乎」都已消失。
(((衝突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自我靈性與群性最快速提升的機會)))
所以,請不要對「衝突」抱著這麼大的畏懼與懊惱,它的背後埋藏著豐富的資源,每一次衝突,請好好抓準這些資源,每個人將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更深的覺知,這是讓自我靈性與群性獲得最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
如今,若是家裡發生任何衝突,我已學會先觀照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這個衝突裡面,我如何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心情、想法、界線與原則?而又如何讓對方知道我之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處境、他當下的心情、以及他背後隱藏的錯綜複雜的爆發源?我能展望到這次衝突帶來彼此更深的覺知與一起成長嗎?
這才發現,唯有經歷過意見相左、唯有願意如實表達內心的想法,才有機會成為關係親暱長遠、且值得信靠的真正家人。
任何一方若不斷隱忍、息事寧人,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最後可能造就出一個只懂自己、甚至只能利己而學不會善解、利他的巨嬰。
因為沒有任何浪潮打擊到對方的背脊,沒機會刺激到對方的鏡像神經及深層的心智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過度隱忍的父母可能養出無法感知別人痛處的自私孩子,但也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這無疑的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也就是教導孩子,即使不公不義,也絕對不要站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學習去爭取該有的權益。
規避問題的父母,很可能為子女示範息事寧人、維持脆弱而疏離的和諧,「因為衝突不被允許,你從未學會如何與人進行開誠布公、善意或有效益的衝突。」
我想說的是,沒有家庭是零衝突的,這不是要安慰所有疫情中有衝突的家庭,因為,我深切體驗到,衝突,不見得只會造成傷害,破壞裡隱含著「創造性資源」,且絕對遠遠多於「僅止於表面的平靜無波」,畢竟,有適度力道的浪頭,才能衝擊到石頭,石頭才有機會改變位置。
(((衝突帶來的痛苦,逼使我們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溝通技巧)))
當然,這裡所說的良性衝突絕非口無遮攔、無休止的大吵大鬧,而是,當難以避免義正嚴詞的「積極溝通」時,請絕對不要只有自責與自愧,在情緒過於激動時停下來、各自分開的那一刻開始,很可能就是開始挖掘資源且創造覺知的起始點。
於是,爸媽因而體會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快速改變,開始學著思考如何運用智慧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拿捏介入與監督的分寸,如何締造孩子感受到被相信的正向氛圍。
而這些看似氣氛搞砸弄僵的一次次激烈溝通,似乎撕裂了親子的情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隨著離家、隨著必須體驗獨自扛起責任的每個新階段降臨,孩子都會在回溯這些衝突中更加體貼到父母一路來的辛苦與無私。
這些效應,不可能發生在當下,但是,每一次的良性衝突,都有可能刺激到孩子去體認到父母的焦慮、難處與無條件的初心。
當然,學習避開引發恨意的溝通技巧,是另一個課題,但是,不斷衝突所帶來的痛苦,痛苦又引發衝突的無限循環,很可能就演變成一股最強勁的動力,逼使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對話與溝通方式。
所以,帶著覺知來看待衝突,就是引發改變的創造起點。
智慧齒痛原因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悅庭牙醫口腔功能修復部主任 李承翰醫師來到空中,來聊聊疫情下的牙齒就診對策。
當疫情開始蔓延,很多人都會擔心看牙齒的時候必須把口罩拿下來,有可能會被傳染,尤其很多牙科器械會噴出水霧,有造成飛沫傳染的疑慮。但另一方面,也擔心如果延後牙齒治療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例如蛀牙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齒外傷、牙齒缺損導致口內力量失衡等,導致狀況惡化到需要到醫院急診,反而增加醫療負擔與感染風險,於是陷入兩難。
悅庭牙醫所屬台北市士林區在地深耕8年,是當地一帶非常值得信賴的牙醫診所,在院長曹皓崴醫師帶領之下,建置起完整的口腔全方位照顧體系,也成立了全台第一間口腔專科暨複合型智慧醫院。建立智慧型醫院的初衷是希望從病人的角度出發,降低他們的費力指數,並從看診前的線上諮詢、看診時的科技輔助到看診後的數位追蹤,予以全方位最周全的照護,以病人為中心一直是悅庭的行醫理念,導入先進數位科技僅是作為照顧患者、降低治療風險的輔助工具。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zLujUlcCo7A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當疫情開始蔓延,很多人都會擔心看牙齒的時候必須把口罩拿下來,有可能會被傳染,尤其很多牙科器械會噴出水霧,有造成飛沫傳染的疑慮。但另一方面,也擔心如果延後牙齒治療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例如蛀牙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齒外傷、牙齒缺損導致口內力量失衡等,導致狀況惡化到需要到醫院急診,反而增加醫療負擔與感染風險,於是陷入兩難。
悅庭牙醫所屬台北市士林區在地深耕8年,是當地一帶非常值得信賴的牙醫診所,在院長曹皓崴醫師帶領之下,建置起完整的口腔全方位照顧體系,也成立了全台第一間口腔專科暨複合型智慧醫院。建立智慧型醫院的初衷是希望從病人的角度出發,降低他們的費力指數,並從看診前的線上諮詢、看診時的科技輔助到看診後的數位追蹤,予以全方位最周全的照護,以病人為中心一直是悅庭的行醫理念,導入先進數位科技僅是作為照顧患者、降低治療風險的輔助工具。
口腔『功能』涵蓋【咀嚼】、【呼吸】、【睡眠】,有功能受損的患者,大多有複雜度較高、病識感較低、病因複雜等的共同特色,所以為了釐清病因跟讓患者察覺自己的問題,我們會以預防醫學、危險因子健檢為出發點跟賣點,提供從病因根源移除的口腔功能修復,讓患者可以在治療完成之後,大幅度減少復發機會,並提供定期健檢服務,達到未來不需要再看牙醫的終極目標。而不是單純的缺牙裝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而除了進行醫療行為之外,也需要教導民眾怎麼判斷好的口腔重建醫師或診所,比如植牙需注意醫師是否跟進最新研究、是否為植牙專業出身、有沒有發明專利等等。需要有診斷出患者全身狀態的能力,與醫學相關知識(或有內科醫師協同治療),至少造成口腔破壞的原因要找出來;大部分的醫師都只專注在如何把缺的牙齒做回去,而沒有考慮到做回去之後能用多久,導致患者落入一直治療,越做越多顆越花越多錢的輪迴。人體的設計非常精巧,全身上下每一個器官都環環相扣,小小的徵兆,可能暗示著許多潛在的大問題。每次看牙的時候不妨主動告知醫生有哪些不同的身體警訊,提供醫師更多的診斷資訊,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治療。
智慧齒痛原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在「十大老人毛病」當中,關節退化是僅次於糖尿病、排名第二的老人病。身體關節因磨損、退化,出現疼痛、變形等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得動刀更換人工關節,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節退化最後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
「我們要知道換人工關節是最後一個解。」骨科醫師蔡凱宙指出,在走到沒有辦法恢復,必須用到人工關節這一步之前,我們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他表示,透過運動及飲食營養的調整、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注射讓關節軟骨再生等,都是能夠緩解的方式。
至於若是真的必須換人工關節,蔡凱宙醫師也提醒以下必須注意的事項:
不抽菸
蔡凱宙醫師解釋,抽菸會讓人工關節與我們的骨頭無法黏合,就容易鬆動。
不喝酒
喝酒會讓關節軟骨壞死,使關節炎愈趨嚴重。
保持口腔衛生
蔡凱宙醫師強調,人工關節最怕的就是感染,很多人有蛀牙,萬一細菌因此跑到人工關節,就容易造成化膿性的感染。他建議患者可以每天「以油漱口」,將牙周顧好;若是需要治療牙齒,治療前必須先給藥物,避免口腔細菌跑至關節,引發嚴重後果。
日常關節保健怎麼做?
「人要活就要動,而且要有智慧地動、有習慣地動,讓習慣成自然,這病人才會全好,才可以過一個有行動力的人生。」
蔡凱宙醫師表示,關節軟骨有再生的能力,所以我們要保持活動才是最重要的。若我們不動就會導致僵硬、沾黏,因此每天一定要「走路?;另外要做「抱膝」及「伸展」運動,膝關節與髖關節才能得到完整的彎曲及伸直。
抱膝運動這樣做
蔡凱宙醫師說明,透過簡單的抱膝運動,可以讓膝關節、連帶髖關節都能完全的活動。對膝關節、髖關節疼痛及整個下肢的不舒服都有幫助。
步驟:
身體保持挺直,將膝蓋抱起,盡量的朝自己的胸膛靠近。這樣能讓膝關節完全彎曲,髖關節也能盡量彎曲。
之後再將膝蓋盡量伸直,同時上身也盡量向前彎曲。雙腿各做1分鐘,有時間就可以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0月號《膝關節自癒術》,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每天3招 遠離膝關節炎【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W6AhqItELKQ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陳怡孜醫師/骨力顧健康】
https://youtu.be/4blduzRvHa0
【相關文章】
膝蓋痛原因、看診科別大不同!一張表分辨3大常見關節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4
養膝免吃葡萄糖胺!預防膝關節老化發炎避開它就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5
緩解80%膝蓋痛!喝1杯直接補進關節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6
#蔡凱宙 #關節炎 #人工關節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智慧齒痛原因 在 rios arc / 弧圓亂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經過之前勇拔四隻智慧齒及補牙這次來看另一個牙醫了,原因是要杜牙根!不過最後牙醫說不一定要杜牙根,就補了3隻牙而已。
很多人說杜牙根很痛,這次跟大家分享補牙的過程和相關資訊。
附上Saaii推薦的牙醫資料:
董永華診所
地址:九龍旺角彌敦道639號雅蘭中心一期9樓908室
☆★ 按此訂閱rios→ http://rios.in/riosarc
★☆ rios的主頻道→ http://rios.in/rioscircle
☆★ 合作查詢→ im@rios.pro
★☆ rios的合作頻道→ http://rios.in/saaiitv
★☆ rios的推薦影片 ★☆
● 【玩命直擊】一次過拔掉四隻智慧齒的亡命實錄,手術前還不忘教日文,第二天還吃了咖哩飯,結果竟然是這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LgE20Wq84
● 牙醫補牙技術真是一絕,看了都想立馬去補個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OjOEJPuww
● 補牙過程超療癒! 由黃轉白直呼神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CoQmo99PA
☆★ 最新動向 (馬上知道最新消息)★☆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ostam/ (鐵道模型)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oscircle/ (最新動向)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oke.mum/ (Pokemon相關)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oscircle/
【關鍵字】
rios, rios arc, rios circle, 弧圓亂語,rios arc 弧圓亂語, 廣東話諺語考死你, Youtuber 專訪, 香港 Youtuber,根管治療,杜牙根,杜牙根 日文,補牙 過程,補牙 介紹,補牙 牙醫,補牙 香港,補牙 價錢,補牙 痛,補牙 原理,補牙 牙醫推薦,補牙 推薦,補牙 無痛,香港牙醫,香港牙醫 推薦,補牙痛嗎,杜牙根 過程,杜牙根 介紹,杜牙根 牙醫,杜牙根 香港,杜牙根 價錢,杜牙根 痛,杜牙根 原理,杜牙根 牙醫推薦,杜牙根 推薦,杜牙根 無痛,香港牙醫,香港牙醫 推薦,根管治療動画,補牙新技術

智慧齒痛原因 在 rios arc / 弧圓亂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經過之前勇拔四隻智慧齒及補牙這次又來看同一個牙醫了,原因是要杜牙根!片中還有教大家杜牙根的日文是根管治療喔。
很多人說杜牙根很痛,這次跟大家分享杜牙根的過程及價錢相關的資訊。
附上Saaii推薦的牙醫資料:
鄧幹耀 牙科醫生
Dr. Andy K.Y. Tang
B.D.S. (HKU)
2385 - 6881
☆★ 按此訂閱rios→ http://rios.in/riosarc
★☆ rios的主頻道→ http://rios.in/rioscircle
☆★ 合作查詢→ im@rios.pro
★☆ rios的合作頻道→ http://rios.in/saaiitv
★☆ rios的推薦影片 ★☆
● 【玩命直擊】一次過拔掉四隻智慧齒的亡命實錄,手術前還不忘教日文,第二天還吃了咖哩飯,結果竟然是這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LgE20Wq84
● [牙科知識] 什麼是杜牙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Z9_YaMmNE
● 根管治療動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CoQmo99PA
☆★ 最新動向 (馬上知道最新消息)★☆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ostam/ (鐵道模型)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oscircle/ (最新動向)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oke.mum/ (Pokemon相關)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oscircle/
【關鍵字】
rios, rios arc, rios circle, 弧圓亂語,rios arc 弧圓亂語, 廣東話諺語考死你, Youtuber 專訪, 香港 Youtuber,根管治療,杜牙根,杜牙根 日文,杜牙根 過程,杜牙根 介紹,杜牙根 牙醫,杜牙根 香港,杜牙根 價錢,杜牙根 痛,杜牙根 原理,杜牙根 牙醫推薦,杜牙根 推薦,杜牙根 無痛,香港牙醫,香港牙醫 推薦,根管治療動画

智慧齒痛原因 在 【牙醫教室】智慧齒牙痛成因 的推薦與評價

廿幾歲人出#智慧齒,痛到夭心夭肺!但係點解有啲人會完全無牙痛咁好彩?到底#智慧齒牙痛嘅成因係咩?#牙科醫生#曾劭熙就會同大家講清講楚! ... <看更多>
智慧齒痛原因 在 究竟應唔應該剝咗距?... - 思傑牙科CJ Dental Care 的推薦與評價
... 有時唔痛,究竟應唔應該剝咗距? 其實智慧齒位於口腔最後面,容易藏匿食物殘渣,細菌等。 ... 不過唔想拔牙,都可以用以下方法紓緩智慧齒帶來嘅痛處。 1.局部治療:... ... <看更多>
智慧齒痛原因 在 【智慧齒橫生】不痛不用剝?一定要開刀? ... 的推薦與評價
#UrbanLifeHealth #UL醫療學堂#智慧齒要拔嗎#智慧齒發炎#智慧齒牙肉腫#生智慧齒原因#生智慧齒年齡#生智慧齒痛#生智慧齒牙肉痛#剝智慧齒痛#剝智慧齒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