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很多人的憤怒,是來自於閱讀障礙。
不讀語意、不讀語境、不讀前後文,
看到黑影就感到被冒犯。
我前天分享嬰兒知識,
我說我生小孩前都不知道這些,但我覺得這些知識有些事關重大應該要被普及,不知道有沒有單身的人都知道的?(是覺得如果都知道很厲害的意思,畢竟我都說了自己以前都不知道)
就這樣也有人說我攻擊單身,不要怪別人仇孩。
這…這怎麼會是攻擊?
我…我攻擊力有那麼弱膩。
昨天分享仇孩鄉民會對苦海父母說:「有人逼你生嗎?」
我說按照這種邏輯,你抱怨的時候別人可以對你說有人逼你活嗎?
我是在用照樣造句來強調這句話邏輯的殘破與荒唐,
用更普遍的情境來讓更多不是父母的人了解這種說話方式的暴力,
結果有人氣噗噗的說他很憂鬱很想死啊我沒同情心。
🤦♀️🤦♀️🤦♀️🤦♀️
我一向覺得,在不要造成誤會這件事上,敘述者的表達能力比閱聽者的接收能力更重要,
但是要直接斷章取義把別人的話曲解成最大的惡意,
心中得裝了多少恨啊。
而這種人,也不是我把文章多補充個幾句,就能拯救他充滿恨意的人生。
/
#修圖教室
影片為 教大家 #如何把照片修成好天氣
特別是 #把天空和海修藍,
直接用手機內建的編輯即可,不需要下載其他app。
增豔+100
亮部-35
陰影-28
對比-30
亮度-15
黑點+10
飽和度+10
自然飽和度+8
色溫-55
清晰度+14
/
#收團通知
我真的是為了寓教於工商煞費苦心欸😂
影片中的髮夾是Vacanza 的,
這種美麗的髮夾,一戴上就有盛裝出門的感覺,
精緻的耳環我自己戴了心情好,但我的另外一半不會發現差別😂,髮夾他才看得到。
#Vacanza首飾團(不限台灣)
👉 https://www.vacanza.com.tw/hidden/mumumama
🔥使用折扣碼 mumu
#全品項都是85折
曲解造句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努力背單字,但你真的有搞懂單字嗎?】
好文轉載自: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高中的時候背了一本很厚的單字本
《 大考必考七千單字 》
每個人都背得很賣力、很辛苦
然而把「背單字」當作主要的學習方式
可能是台灣學生英文學不好的關鍵
身為一個長期沈浸在英語教學
和跨文化溝通場域的人
我常協助各界人士或各級學校師生
批閱英文寫作
其中最讓我意外
也最讓我感到無奈的是
大多數人在寫英文時
犯的錯往往不是拼字錯誤
而是 #曲解字義 、#濫用詞語
(你知道華人的英文拼字,可能比許多美國人都厲害XD)
-
例如最近改到了一句:
Swimming is breathtaking!
學生一臉驕傲
彷彿在等待我稱讚他
用了比較厲害的單字
我只好拍了拍他的肩,說:
「這個字不能形容游泳哦···」
台灣的英文教育問題有些多
譬如說 叫學生死背 #整組近義詞
或者是 叫學生記憶 #中文解釋
這類型的學習方式
讓許多同學在還沒搞清楚
每個字的應用情境前
就不假思索地替許多字詞劃上等號
導致在寫作時往往隨意套用
這樣的文章拿去給英國人美國人看
通常會讓他們滿頭問號
學會精準選字:https://hahow.in/cr/sonny-eng-writing1
那說了那麼多
我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呢?
我建議同學在挑選字詞之前
應該先觀察 #前後文
想想看這個字
和前面後面的字詞及語意
是否能銜接恰當
此外,在認識新單字時
應該盡量注意它的 #使用情境
是形容人,還是形容事?
適合比較輕鬆,還是比較正式的情境?
或是在認識新單字時
也可以練習使用 #英英字典
更精準地了解定義、使用情境
褒貶義等等
這裡推薦 Merriam-Webster
和 Cambridge Dictionary 兩個字典
用了英英字典
我們就可以清楚看見
breathtaking 是指
exciting, thrilling, very great
(興奮到模糊)
就算要取「喘不過氣」的意思
也要用「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如:breathtaking pain
(痛到喘不過氣)
而不能直接說 Swimming is breathtaking!
-
學習語言,死背絕對不是個好方法
建議你透過小說、新聞、影劇、歌詞等
情境脈絡清楚的素材來認識單字
甚至自己嘗試造句、在對話中使用
提升對每個單字的「熟悉度」
而非盲目追求「單字量」
就像李小龍說的:
「 我不怕學一萬種功夫的人,
我只怕一個人把一種功夫練一萬遍。」
好好認識你看見的每一個單字
在最精準的時機和情境妥善運用
才是最聰明的英文使用者
-
想避開台灣人的認知誤區、寫出流暢俐落的英文嗎?
真心推薦 Sonny 老師的
經典寫作必修課:https://hahow.in/cr/sonny-eng-writing1
在英文寫作上
還有遇到什麼無解的問題嗎?
歡迎和我分享!
#每週四Sonny老師專欄
#你會用breathtaking形容什麼呢?
曲解造句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樣的譯者被機器取代也不足惜
——新書《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兩位資歷夠嚇人的譯者,一個是英國文學博士、外語教授,曾獲翻譯獎,一個是人工智慧博士、資訊管理學教授,結果共同端出的翻譯,在全書序幕的前幾小段(見於博客來試讀第一頁)就至少有如圖標出的三處翻譯問題:
第一個是糟糕的不知所云的詞彙「實體事實」,把 embodied reality 的 reality 翻成「事實」(facts)!?
接著是省略原文造成曲解,漏掉 from 還能造句瞎掰,中文也不通(「無形的、流體的一小步」,亂加頓號)。
最後一個則顯示他們不懂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這一不算罕見的片語的意思,也不覺得寫出的譯文怪怪的,讓人一看大概就知道有鬼。
這十之八九預示著,一本看似很有趣的書又就此糟蹋了。
~~~~~
噗浪網上有讀者如此評論中譯:
// 問題有幾個:
1. 翻譯有明顯錯誤。我(和讀書會的朋友)一邊讀一邊在吐槽。朋友很快就指出一個很明確的問題:他×的你第一頁就把Star Trek 翻譯成星際大戰了啊,這是要人怎麼讀。我還留意到書裡面的某些小細節被誤譯了。讀書會期間我們都在笑要不要時報找我們來勘誤修訂這本書,然後時報付錢給我們……
2. 翻譯很不通順。原文用了很多術語。先不論某些術語翻譯得很奇怪,原文沒用術語的地方,你總也不能按照語意翻譯吧……這根本就是直譯。
3. 書的內容很深。原文其實也很深,朋友投訴這本喜歡亂拋術語,例如將能指和所指(索緒爾的東西)上綱上線到打字機的鍵和字的關係,就讓我們想了三十分鐘還想不到是能怎麼解讀。但這就不是譯本的問題,而是原文的問題咯。
總結:想讀的,請自己去找電子書或者買電子書。紙本書翻譯得極差。我不知道這書怎麼可能獲得台灣科技部贊助,或者通過審核,或者如翻譯者在序言之內說得那麼費心力。我們只讀了兩章就已經決定放棄。
這本書是研究科幻小說和後人類的題材。但請不要去讀中文版。已經在讀原文,覺得原文寫得非常有詩意,某些地方甚至很幽默,而中文版只是將文章放入機器轉譯而已。 //
~~~~~
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HOW WE BECAME TH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原文作者: N. Katherine Hayles
譯者: 賴淑芳, 李偉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10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
N. 凱薩琳.海爾斯寫作本書時任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教授,現任杜克大學英文系「詹姆士 .杜克」講座特聘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她擁有化學及英文高等學歷,著有《我的媽媽是電腦:數位主題和文學文本》,並編輯《混沌與秩序:文學和科學的複雜動態》,皆由芝加哥大學出版。代表作《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TH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已成為文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媒體學等研究領域崇奉為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
賴淑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合聘教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曾獲梁實秋文學翻譯獎、台大文學翻譯獎。學術專長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文學科學、文學翻譯,目前教授維多利亞小說、臺灣文學外譯等課程。
李偉柏
英國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仿生系統、資料探勘,目前教授人工智慧、資料探勘等課程。
推薦人
林永隆(清大資工系講座教授、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主持人)
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李蔡彥(政大資工系教授)
賴俊雄(成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呂佩穎(高醫大醫學系教授、醫學與人文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