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結業】創於二〇一八年初的新蒲崗英文書店Bleak House Books,今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將於十月十五日結業。店主Albert表示,他和妻子同感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這城市不再是他們和孩子的宜居之地,因此決定關閉書店,離開香港。
一年多前,我們訪問過Albert,那時他說:
「這是自己的書店,回到這裏就像回家一樣。」 然而,當這個「家」 在新蒲崗扎根,香港被捲入歷史巨浪裏,Albert因此也沒自信肯定,五年後書店仍在。「誰知會發生什麼事?租金是一回事,但我們會否因賣錯書而被迫結業?又或者因請錯嘉賓參加活動?但當你需要因這些事而恐懼,你的書店又會是什麼模樣?」
重溫訪問:https://bit.ly/3cUUo3v
---
延伸閱讀【新移民潮下 留守的故事】
✧送別移民父母後 留港少女:何處為家?
https://bit.ly/3sQ5y36
✧ 為香港卜了一支家人卦 朗天:想留港看卦應驗
https://bit.ly/2WqYJsS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獨立英文書店 #社區 #新蒲崗 #閱讀 #AlbertWan #Englishbookshop #Bleakhousebooks #清明堂 #移民 #離開 #離別 #留守 #留下來的人 #希望 #未來 #選擇 #祝福 #年輕人 #去或留 #去或留該怎麼取捨 #我就是我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心得]《開店指難》讀後感-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書店結業了閱讀報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Hong Kong Book Era 閱讀時代 的評價
- 關於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a christmas carol讀後感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 ... 的評價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鳥活動報📢 #喜歡花的小青鳥別錯過!
「花在日常,生活即是花器,
在不同草木花材的鋪陳組合中,
把日子妝點成理想的模樣。」
南國青鳥 費盡巧思,邀請到《 #日常花事》作者 #王楨媛 老師來到書店,與大家分享書中創作內容,並開設「花藝工作坊」,帶領大家製作屬於自己的「#日常桌花」。
喜歡花藝的朋友,別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了。
尚未接觸花藝的讀者,這次是你踏入花「事」的絕佳時機 :)
🌸🌸|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3/20 (六)13:30-16:30
活動地點|南國青鳥書店
報名費用|NT$2000/人(費用含教學、材料費及場地費與熱茶乙杯)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3010411541371623958
( 5 人開班,15 人滿班!)
🌸🌸|講者介紹|🌸🌸
#王楨媛 (Queena Wang)
母親為日本池坊花道教授,在耳濡目染下自然地踏入學習東方花道之路。與生俱來滿滿的好奇心與充沛活力,也驅使她在不同美的領域間持續探索,編織、羊毛氈、刺繡等工法都成了拿手絕活。平日從事兒童動畫編劇工作,假日則轉換成花藝教學的模式。
2015年暫停了工作腳步,遠赴紐約花藝學院進修西洋花藝及園藝治療。結業後,分別於法國人、美國人、韓國人所創立的花藝工坊從事花藝創作。在這段過程,體驗到各國相異的花藝文化風格,對於自己未來的花藝創作方向也有更深切體悟,並決心要將花藝真正帶入生活,透過自然界的花草木果,表達當下對於人、事、地、物的感受。
#名額有限!
#報名從速!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漢輝細數工作與生活點滴,來來回回的軒尼詩道,漫步了多少圈,看似親近但又有時陌生的灣仔社區,像文藝團體林立的富德樓、優哉游哉的日月星街、後巷即將結業的小店,還有街道末處警察總部旁的天橋,一切都與詩人筆下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周漢輝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 #軒尼詩道
全文:http://bit.ly/37u0Aj2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Hong Kong Book Era 閱讀時代 的推薦與評價
當然也很歡迎已經讀完《一》的讀者到場談談讀後感。 讀書會內容: 1. 《一》的 ... 獨立出版的付出。 書店結業了,《根莖葉花》這本書仍然可以在各處的書 店買到。請 ... ... <看更多>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a christmas carol讀後感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 ... 的推薦與評價
比賽名稱: 2014: 5A: Chan Wai Wang: A Christmas Carol: 第二十九屆中學生 ... 《書店結業了》香港作家周淑屏著- Carousell · https://www.carousell.com ... ... <看更多>
書店結業了讀後感 在 [心得]《開店指難》讀後感-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心得: https://maxjamesread.com/run-a-independent-bookstore/
近日來書市最大的風波,莫過於1111折扣戰了。外頭炒得熱鬧,而我倒是靜靜地想起了《
開店指難》這本小書。於是趁勢,又把它翻來讀賞了一遍。
想當初是在三餘買下此書的。說來湊巧,1111的歇業活動,最初也是在三餘臉書看到的。
老實說,看到的當下,真是心跳停了一拍,再來便是懊悔沒多光顧。縱使之後發現只是虛
驚一場,依舊餘悸猶存。
這些日子,網路上各式評論也看多了,對於書店、出版社會如此逆風著實感到驚訝。原以
為會看書的已經是小眾,但沒想到愛書也愛書店的會是小眾中的小小眾。想來還是有些不
甘,但也不否認某些言論確實有道理。
說多了,還是回到書吧。其實當初買《開店指難》,倒不是想著支持獨立書店什麼的,只
是工作了幾年,微生倦怠,突然想到,不如哪天開個書店如何。碰巧遇見了此書,便抱著
好奇的心態買下。
本書的作者虹風,本身是小小書房(以下簡稱小小)的店主,曾在誠品做過編輯,也在社
區大學做過文化閱讀的講師。此外,她在方格子也有幾個專欄。
這年頭開書店不易,從書名「指難」,便可見其挖苦之意。但幽默歸幽默,要作為「指南
」,此書也絕對是合格的。不但手把手講述開店細節,也將書市的生態娓娓道來。有開店
方針也有對書與文化的情懷,讀來十分趣味,又發人深省。
如果你對獨立書店沒什麼概念,這本書可以當作敲門磚,開啟對書店的想像;如果你本來
就喜歡逛獨立書店,那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了解這行的生態;如果你討厭獨立書店,覺得
它們只會情緒勒索,那你更適合看看這本小書,或許會發現它們跟你想的不一樣?
為什麼不能是書店呢?那一直是我眼中的宇宙、迷宮,滋養我一生的,最美麗、繁複又單
純的存在。一個將會串起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你們的未來的所在。書店,是在最糟時
代裡,能夠與時代最好的部分相遇的所在。-《開店指難》
【開書店的各種難】
開店就必然有各種考量,書店也不會例外。雖然根據書店規模,需要的資金大小會不同,
但需要打點的項目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開店前必須要處理的有裝潢、設備、進貨等;開
店後,馬上就會需要開始支付租金、水電,有請人的話就還有人事要考量。
下面,就講些書中自己覺得有趣的地方,和大家分享分享。
〔地點難〕
對開店來說,首要的就是選地點了。那書店到底開在哪裡好呢?這點作者也是思量許久。
以台北來說,公館、溫州區是一級戰區,有像是唐山、女書店等名店駐足。如果開在哪裡
或許有集市效應,但租金也會相對較高。
作者認為,開一間書店除了成本考量,還是要先思考要開一間怎樣的書店,試著去釐清未
來書店的面貌。所以最終,她還是選擇將小小開在永和區,主要是這是她喜愛的生活圈,
有著羈絆與連結。這讓我也不禁思考,如果要開一間書店,我想要它在生在哪裡,長成什
麼樣子呢?
我喜歡它的蜿蜒巷弄,喜愛它雖地小人稠,但是在現今的商業社會裡,還保留濃厚的小鎮
氣味、人情味。-《開店指難》
當然,還有精明的理由。作者提到,永和人口多、屬新北重要的文教之都,離台北兩大學
府只隔一條河,而且離印刷廠大區和多數重要出版社都不遠。說來,開店畢竟不能只靠感
性。
〔裝潢難〕
裝潢施工是開店會遇到的第一道坎。許多眉角,是我這種沒開店經驗的人所設想不到的。
像是,作者有提到租金在裝潢期間是可以跟房東談減免的,甚至有些房東會主動提出。
此外,還有很多要注意的點,像是冷氣噸數要足夠,不然反而會耗電;在油漆前,所有的
傢俱不能進門;水電要進場兩次。諸如此類,細碎但又重要的地方。雖然對有開店經驗的
人來說可能是基本,但無經驗如我,看得倒是很滋味。
還有,傢俱採買也是大學問。對書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書櫃了。作者說她曾在唱片行打
工時候被教育過:東西放到庫存區就是已經死了。因此,她認為書櫃不要頂到天花板,下
層也不要有庫存櫃,盡可能把書「擺出來」。
訂進來的的CD如果沒擺出來,放到庫存就等於是「死了」 -宇宙城唱片行店長吳武璋
另外,書櫃百百種,功能不一。像是平檯作用就是要把客人黏住;中島櫃的作用則是為了
給客人呼吸的「空間」,即便站在櫃前,仍可以把整個書店一覽無遺。
為了讓客人在書店不會有空間侷促感,整體的動線配置也都要考量。像作者就說,她會讓
書架和書桌的空間都盡量不要少於100公分。讓我很有感觸,原來自己每一分享受,背後
都有許多他人用心的細節!
〔書本難〕
既然是書店,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書」了。首先要考量的,就是進貨和庫存成本。作者以
一本書定價300元的書為例,將賣一本書可以賺多少整理成如下表格:
從表中可以看到,網路書店打七九折,居然比小型書店打九折賺得還多。那小書店有沒有
辦法拿到更低的價錢呢?
其實可以。作者提到,書商跟書店往來模式可分成:買斷、月結和銷結(約等於寄售)。
月結的話,書商拿到的錢就是進貨扣掉退貨。而買斷,則是不用考慮退貨,因此會有比較
多的折扣。但也必須注意,如果買斷完賣不掉,那庫存很容易就爆炸了。因此選書和行銷
就格外重要。
好的,那要怎麼選書呢?作者提了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根據你心目中的理
想讀者來選書」。所謂的理想讀者,並不是指走進書店的既有讀者,而是指,跟書店能夠
一起成長、透過一本又一本的書,彼此激勵、一起前往更廣更深領域的讀者。
訂書進書,如作者言,是書店的修羅場,只要一不留神便會被打回原點,晉級無望,因此
絕對是想開書店的人,需要仔細思考的重點。我想,選書絕對沒有標準答案,還是要回到
「自己想開一家怎麼樣的書店」來思考,這也是每家小書店都者麼獨特又迷人的原因吧。
有了書,如何擺也是門學問。哪些書要放在大平臺正面、哪些要繞過平臺往後放、哪些要
秀書背,都跟書店想呈現給讀者什麼印象有關。
這裡書中也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一開始的時候,由於小小的選書是以文學、藝術、社科
為主,因此擺書也是根據這些項目一路往下排。但就曾遇到一些客人,剛踏進門,看了兩
櫃就匆匆轉身離開,讓作者不禁想:到底是什麼書那麼可怕?
反正有人進來,想辦法留住就對了!於是作者從善如流,在門口右手邊擺了個小小的「商
業生活櫃」,讓不小心進來的客人可以卸下心防。當然書也是挑過的,商業以人文經濟,
生活以手工、旅行和飲食文學為主。據說效果非常好。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平衡應該也
是小店所要思索的點吧。
〔行銷難〕
開店不免俗要行銷,不然再好的東西,推不出去也沒用。作者指出,行銷類型大約有三種
:媒體、學生訪談和實習生。媒體部分,書中認為效力是最短的,而且往往只會吸引來想
下指導棋,教你怎麼開書店的客人,有些說完就走,連書店都不逛。
學生採訪也是一種行銷模式,但作者不諱言,許多的採訪經驗都極其糟糕。根本沒準備好
就來想訪問,應付報告,隨便了事。當然,也有讓她驚豔的採訪。書中提到了永和育才國
小的訪談,最後的成果連她自己都覺得被上了一課。
最後一種比較深入的,是在小小駐點,以小小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生。多半會來書店當義工
或是實習生。作者會充當這些人的外師,協助釐清研究提綱並給建議。
書中提到祕魯實習生羅絲的例子,我覺得很動人。作者與羅絲在一開始便談好結業後要在
小小辦工作坊。最後辦了兩場,一場是由羅絲報告當代拉丁美洲青年文學情況,另一場,
是台灣青年詩人群頌分享詩會。而這也開啟了小小爾後,每個月的詩人朗誦分享會。
結業時,羅絲說她想在她祕魯的家鄉開一家書店。最後羅絲雖然沒開成,但也開了間有閱
讀俱樂部的文具店。書的影響是能跨越國界的啊,我想。
最後,想談談折扣行銷。作者引用她在誠品工作時,行銷大主管給出的準則:折扣行銷是
所有行銷思考裡的最後一條路。雖然它永遠有效,但對自身殺傷力也很大,後續反應也會
很長。
我想,任何價格背後都有各種付出的累積,如果沒有技術提升等理由支撐,價格卻持續下
探,那一定是某些人、某些事付出了代價。這點我想也是許多人反對折扣戰的理由。
〔客人難〕
當然,要經營書店,重點還是要與客人建立連結。作者認為要去思考,人與人之間,什麼
樣的「關係」是能夠持久的-它必定是讓你有所成長,能夠一起向前的關係。
書中提到,她在社區大學帶領文學閱讀的經驗,對這樣的思考很有幫助。看到許多從未接
觸過文學作品的成人,彼此透過一本書產生共鳴,進而產生連結,這樣的歷程讓她非常震
撼。
因此,小小在剛開始規劃活動時就有兩個方向:一種是像是讀書會這樣,可以培養所謂「
核心會員」的活動,藉由每周的活動,讓他們固定來報到,讓這樣的參與融入生活中。另
一種則是要宣傳書店,讓不認識的人來到店中,進一步成為會員。
〔找人難〕
作者說,許多人對書店的工作都有幻想。老實說,自己也曾有過,畢竟,整天泡在書堆中
,怎麼想都很棒不是?但作者直言,作為書店店員,每天的工作其實跟文字、故事一點關
係都沒有。在小小的部落格曾有一篇徵人啟事,詳述店員每天繁瑣的種種。
作者自問:「既然會來當店員自然也是喜愛書的,但如果工作都無法看書,那樂趣何在?
」在書中,她是這樣回答的:「每一個自己喜愛的事物,如果自己也有能力讓別人喜歡上
那個事物,就會覺得開心吧。」
此外,書店作為服務業,人與人的關係自然是很重要。如作者說的:在小小這樣的書店,
需要付出最多、也是最消耗的事情就是人-無論是跟客人,或者同事往來都很緊密;但相
對的,會讓自己收穫最多的,也往往是人。
摸索人與人、人與書的獨特關係,想來就是書店的魅力吧。
【後記: 關於獨立書店,我想說的是】
自己與小小其實也有一面之緣,曾到新北找朋友時,抱著半朝聖的心情,順道造訪。是個
很舒適的小空間,光是待在那,就能感受到背後的用心,讓我硬著頭皮買了三本書,辦了
會員,即便到現在都沒再有機會去光顧......
作為書店愛好者,其實一直不覺得需要特別強調書店所能給的體驗,與網路書店有什麼不
同。畢竟,這對我來說根本是不同等級的事情。不過看到書店一天天衰落,或許哪天真的
就沒有書店了吧,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覺得該做些什麼,而有了這篇文章。
最後,想以書中最後的段落作結:
有一家書店,它的存在是讓喜歡書的人可以舒適的停留,在其中的人慢慢都認識了,慢慢
地都在那裏聚集,交換他們對書的想法;有一家書店,它的存在是讓很久沒有看書的人們
,知道如何在親近紙頁,感受它們的話語與心情;有一家書店,它的存在是為每一本書找
到它們的主人,願意多花點時間聽它們說話;有一家書店,它的存在不是只有買與賣的關
係,而是因為書,而建立的感情與友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65.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6216544.A.6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