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019 年 7 月,《從前,有個好萊塢》盛大上映之時,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就曾表態昆汀醜化李小龍,李香凝不滿昆汀塔將李小龍描繪成「脾氣暴躁」、「傲慢惹是非」的混蛋,對此大嘆「令人沮喪」。 李香凝進一步說,身為 60 年代的亞裔美國人,李小龍需要非常勤奮的工作,付出比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白人角色更多努力,才有機會被看見。李小龍經常遇到挑戰和挑釁,但總是試著避免打架。在電影看到別人嘲笑我的父親,非常不舒服。
近日,昆汀則提及能理解李香凝的不滿(畢竟是她爸),但要其餘質疑此橋段的人「Suck a Dick」,聲稱是根據史實創造角色,同時說明當時許多特技演員都不喜歡李小龍,並解釋這場戲的意義。
昆汀的言論引起各界譁然,李香凝則於《好萊塢報導者》撰文回應,文章先是質疑昆汀根本不熟李小龍,而後強調受夠由好萊塢白人定義李小龍,因為他們總是將李小龍的自信、熱情曲解為傲慢自大,最後大聲疾呼希望昆汀別再評論評論李小龍。
從影像到文字,「李小龍」的幽魂似乎註定要在口水戰中跟著《從前,有個好萊塢》。然而,撇開李小龍的相關爭議,我個人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藉此機會貼出舊評,提供讀者參考。此作目前也能在各大串流平台觀賞,會是防疫居家看片的好選擇。
🎬以下為《從前,有個好萊塢》評論: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 B 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1]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要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得先從「時代」切入:此作背景設定於 1969 年。回望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動盪導致人心惶惶:越南戰爭越演越烈;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政治謀殺案一起接一起;「女權」主義興起;「黑人」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於焉而成。
而在 1969 年 8 月 9 日,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下,爆發了曼森家族對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謀殺案。當時莎朗蒂懷著 8 個月身孕,名導老公羅曼波蘭斯基則因拍片外出逃過死劫,此案震驚全美,當時的昆汀年僅 6 歲。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時代下,影視產業也存著極大矛盾,「電視」與「電影」間的競爭與對抗,讓許多片廠遭遇危機,電視機的普及也間接造成戲院的觀影人次下滑、營銷虧損,而且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式」的片廠制度早在此前瓦解;1960 年代末,一批新的創作者轉向更為私密的體制外創作,《我倆沒有明天》(1967)、《逍遙騎士》(1969)等挑戰美國正面形象的悲劇性電影逐漸出現,充滿疑惑、叛逆、徬徨、存在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取代美帝傳統英雄。
美國神話和傳統價值不復以往,勾勒出 1969 年好萊塢舊時代的疲軟,和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昆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
而昆汀與工作團隊極盡可能地還原這時代的好萊塢,街景採用霓虹、老式招牌;服裝則有嬉皮、西部牛仔、短裙長靴;音樂則能聽見 The Mamas & The Papas 的〈Straight Shooter〉、Los Bravos 的〈Bring A Little Lovin〉、Roy Head & The Traits 的〈Treat Her Right〉、Deep Purple 的〈Hush〉、〈Kentucky Woman〉等金曲。
此外,開場便能看見昆汀對於舊時代「膠卷底片」的著迷,可以發現「柯達 35mm」的影像質地,也能見到以「Super 8」和「16mm」拍攝的黑白影像,還有將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道爾頓塞進當時的各式知名影集;當然,更能看見特地重製 CBS 的知名西部電視劇《Lancer》(1968-1970)。透過這幾場戲傳遞出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和諧,更讓昆汀的角色能活在這些影像中,別具意義。
角色的描繪上,昆汀創造出立體鮮明的雙人組合:李奧納多和布萊德彼特這對搭擋,有著與《虎豹小霸王》(1969)的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相似的魅力與默契(片中也提及了日舞,勞勃瑞福的角色名稱)。此外,片中瑞克道爾頓演藝生涯的發展軌跡,似乎也與克林伊斯威特一樣。克林伊斯威特 1950 年代演出電視劇、1960 年代演出義大利導演沙吉奧李昂執導的「鑣客三部曲」,在大銀幕走紅;而沙吉奧李昂正是《狂沙十萬里》的導演。
照著這些歷史軌跡走,或許也可稍微洞見昆汀筆下的瑞克,未來會有何種發展。昆汀在瑞克與小女孩等待上戲的空擋一段中,呈現出瑞克在好萊塢新舊時代交替下,被迫從舊時代走進新電影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昆汀也巧妙地利用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居住地,製造出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同時點出好萊塢產業鍊的上與下,甚至設計了布萊德彼特開車回下層的橋段,也靠著這場戲帶出鍾愛的洛杉磯往日風情。《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地域性對比,有著和《寄生上流》異曲同工的出色之處,這 3 個角色更有著昆汀對好萊塢「未來」、「現在」、「過去」的投射意涵。
當紅的莎朗蒂象徵好萊塢日後的光景;處在新舊時代夾縫中的瑞克代表了 1969 年影視產業的轉型;逐漸沒工作的替身克里夫布茲則是已經沒落遠去的好萊塢(所以倒閉的片場讓克里夫探視)。從這些側寫能望見昆汀在角色編寫的用心,電影前兩小時僅在 2 天的時間軸上進行,但這 2 天的資訊量已經豐富多變,在日常細節中說故事的電影,更顯見創作者的編導功力。
昆汀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並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奔放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屠殺曼森家族逆轉歷史的結局格外動人,流露出昆汀對於莎朗蒂的不捨之情,也能看見類似《決殺令》、《惡棍特工》中濃厚的復仇主義。
如果從 2019 年坎城主競賽來看,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救贖之藥;昆汀塔倫提諾則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過往記憶共存,用電影讓私自的美好想像延續。
最後,在昆汀精雕細鑿的世界中,或許,瑞克道爾頓能與莎朗泰成為好友;或許,瑞克就能如願演出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重振演藝事業(開頭即描述瑞克渴望與波蘭斯基合作);或許,歷史就能重新書寫。
至於一切的甜美,都活在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夢中,永存在昆汀這封親筆寫給好萊塢的老派情書。《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年近 60 的昆汀最溫柔、最成熟、最熱情同時最私密的作品,這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年往事。
備註
[1]片名甚至也可看做對名導沙吉奧李昂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狂沙十萬里》(1968)的致敬,此作英文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曼森家族嬉皮」的推薦目錄: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雷]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遲來的補充-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疑案辦- 【曼森家族殺人事件(上) 邪教的誕生】 這個1960年代末 的評價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曼森家族ptt-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2022-11 ... 的評價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曼森家族ptt-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2022-11 ... 的評價
- 關於曼森家族嬉皮 在 美国史上第一邪魔,連續犯下了9起殺人案!详解邪教領袖曼森 ... 的評價
曼森家族嬉皮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從前,有個好萊塢 (Quentin Tarantino,2019)
Country : USA
Score : 6/10
是鬼才導演Quentin Tarantino的作品,不僅延續了他鍾愛的暴力美學、黑色幽默,兩位「好萊塢男神」 Leonardo DiCaprio、Brad Pitt分別飾演過氣演員與他多年合作的替身,以發生在 1969 年名導羅曼波蘭斯基妻子莎朗蒂與友人被曼森家族殘殺的案件為背景,去緬懷那個好萊塢「黃金時代」和嬉皮精神消逝的 60 年代末。並在結尾以他最擅長的黑色暴力美學,給了殘酷真實歷史一個浪漫的童話。星光熠熠、奇幻魅力的60年代好萊塢,在導演的鏡頭下,呈現出一種華麗卻懸疑的氛圍。其實從來不太欣賞Tarantino,本片應該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入眼的一部!
曼森家族嬉皮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評論】《#誓血五人組》(Da 5 Bloods)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良心不會讓我去射殺自己的黑人兄弟,或射殺膚色較深在泥濘中挨餓的可憐人,以成就強大的美國。而且射殺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罵我『黑鬼』,沒處私刑要弄死我,沒放狗咬我、沒剝奪我的國籍。」——拳王阿里。
上述這段對白,是非裔黑人名導史派克李在 NETFLIX 新作《誓血五人組》的開場,引用拳王阿里的真實歷史畫面與談話,此開場近一步延伸,立刻明瞭拳王阿里背後的意義是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的Icon(象徵),這段話更是拳王阿里反對越戰的直接宣言。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在拳王阿里之後,《誓血五人組》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剪輯,靈巧地在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史派克李刻意並置越戰的失敗,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接著陸續出現平權運動領袖 Malcolm X、Kwame Ture、Angela Davis、Bobby Seale 等人,對法西斯主義的畏懼與擔憂,對種族歧視的憤怒,史派克李帶著觀眾直視這場貪婪、醜陋的戰役且同時映照出社會的動盪、紛擾,從短短不到五分鐘來看,史派克李已為全片定調。
若觀眾從《誓血五人組》的片頭直接回望 1960 年代,能發現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抗爭,導致人心惶惶,總統甘迺迪、平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等人遇刺;「女權」興起;「黑人平權」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狂飆,這是瘋癲、反動的時代。當去年名導昆汀塔倫提諾選擇聚焦 1969 年震驚全美的曼森家族謀殺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血案時,史派克李則在今年交出了《誓血五人組》,選擇著眼越南戰爭,且從黑人視角看待。
從當時美國總統來看,以艾森豪資金援助南越算起,美國有四任總統與越戰較為緊密,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接下來的福特基本上在做收尾撤軍的動作而已)。而美國民眾在六零年代末期,在一連串的美軍陣亡當中,開始質疑越戰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尼克森致力終結美軍對越戰的參與,靠著「結束越戰」的口號上台,不該打一場南越與北越自家的戰爭。
美軍在越南的叢林戰爭長達十餘年,而以越戰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更不勝枚舉,影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之一,當然是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令人不勝唏噓的是,美國從越南撤軍 40 多年之後,《誓血五人組》幾乎可以宣稱是少數以非裔美軍士兵在這場戰爭中的經歷為主題的電影。從影視作品來看,非裔美軍似乎一直站在越戰衝突的局外人的位置,在軍事的貢獻上好似一種集體性的遺忘,猶如銷聲匿跡。然而,每一場美國參與的戰爭,非裔美人都曾在美軍服役,這些人不該被忘記,也該有影像提醒世界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
《誓血五人組》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不同於《現代啟示錄》的白人視角,這樣說並非史派克力反感於《現代啟示錄》,相反的,從《誓血五人組》中甚至可以發現史派克李多處向《現代啟示錄》致敬,例如主角們初到越南時去的酒吧,背景就是《現代啟示錄》的海報主題,甚至當主角老兵們坐上前往叢林的船時,背景音樂就放著《現代啟示錄》曾使用過的經典樂章〈女武神的騎行〉。
《誓血五人組》描述四位非裔越戰老兵相隔數十年後,重返越南的胡志明市,四位老兵表面要找尋當年戰死沙場的小隊長屍骨,但實際上卻想深入叢林,取回當年越戰時期偷埋的大量金條,藉以返回美國致富。
基本上《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Newton Thomas Sigel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有趣的是,這四位老兵的角色分別名為保羅、邁爾文、奧提斯和艾迪,而小隊長名為諾曼,早已戰死沙場,但中文片名《誓血五人組》,缺一人才成五人,這第五人,就由保羅的兒子大衛補上,當然也能視做跨世代的傳承。而保羅、邁爾文、奧提斯和艾迪和大衛,更是成立於 1960 年代並走紅的黑人團體《誘惑合唱團》初代成員的名字,順道一提,諾曼則為其製作人。《誘惑合唱團》雖然是黑人組成,但歌曲打破種族藩籬,紅極一時,史派克李透過虛構的角色名稱相呼應,成為特別的弦外之音,歌曲能撫慰、震撼人心,影像同樣也能,兩者間的呼應,史派克李的用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誓血五人組》當中,配樂上也使用了多首黑人靈魂樂歌手馬文蓋伊的音樂,這當然是本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也讓黑人力量(Black Power)更加凝聚,透過歌聲傳唱。
不過,《誓血五人組》並非一味強調黑人至上的作品,老兵保羅戴著標誌「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帽子,支持圍牆政策,顯而易見,黑人保羅是支持川普的非裔族群,史派克李更安插了一段黑人與越南人在水上市場起衝突的戲碼,藉此能感受出史派克李筆下的角色有血有肉,也不全然那麼「政治正確」。
黑人老兵受困於當代社會,畫地自限,希冀美國再度偉大,也能是川普的擁戴者,對此,史派克李展現同一群體中的多樣性,並非故步自封的天真認為黑人就不會、不該是川普支持者,反過來說,藉著攝影機,史派克李可能更希望觀眾去傾聽這些人的聲音,看見不同,才有機會跨出同溫層,找到改變與和解的可能,史派克李一直對他自己的角色,抱著某種理解,也邀請觀眾去理解。
而在這四位老兵加上一名青年的公路歷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找到小隊長諾曼的屍體,眾人找到諾曼後,在諾曼早已化為骷骨的荒野中,向神禱告,史派克李特此將鏡頭從特寫拉往遠景的空鏡頭,精準利用鏡頭語言的轉換,致敬其餘越戰已死的無名英雄(特寫專注於個人情緒,遠景空鏡頭則有精神層面上的象徵),此時此景,都是對於越戰的弔念與哀愁,史派克李情緒給的飽滿且立體。
在此過後,影片調性急轉直下,發現諾曼屍體同時,眾人也找到了金條,於是在金條的利益薰心之下,角色開始在立場上有了偏移,原本果敢的團結一心,成了貪婪的暗算鬥爭,史派克李筆鋒一轉,《誓血五人組》成了一場刺激、大逃殺的風格類型電影。
而在這五人組於檯面上的爭奪之外,檯面下也有另外一股力量對金條虎視眈眈,觀眾透過全知視角,發現越南人也有意爭奪金條,而越南人背後,則是法國人指使(法國殖民過越南),於是在電影中的當代敘事線,非裔黑人、越南人、法國人的三方角力,都能一步看作是殖民主義到現今的政治解讀,史派克李游刃有餘地整合、拆解各方勢力,這是史派克李調度多線並進的導演功力所在。
精彩的是,在角色一個接一個死於非命時,觀眾也能發現,當年諾曼戰死沙場的主因,是保羅開槍誤殺,在保羅覺醒的過程中,史派克李打破第四面牆,讓角色與觀眾對話,同時讓保羅與諾曼在虛幻中相見(保羅中了蛇毒才能在恍惚中看見諾曼),在如夢似幻中,諾曼原諒保羅,也解了纏繞保羅心中一世的悔恨,最終保羅雙手一攤,誠實面對死亡,這是史派克李給予的救贖,也是對角色的溫柔。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揉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提到:「為了拯救美國的靈魂,我們認為不能短視近利,只為黑人爭取到某些權利就自滿,而是要堅信美國永遠不會獲得自由和解放,除非我國奴隸的子子孫孫能完全掙脫,依舊如影隨形的桎梏。就某方面而言我們都認同蘭斯頓休斯——哈林區的吟遊詩人所寫的詩:『是啊,我說得直白一點,美國從未是我所期待的美國,但我鄭重發誓,它將來會是我理想中的美國!』。」
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史派克李 #NETFLIX #BlackLivesMatter
曼森家族嬉皮 在 疑案辦- 【曼森家族殺人事件(上) 邪教的誕生】 這個1960年代末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好萊塢殺人事件》(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所改編的真實刑案:1960年代,嬉皮團體「曼森家族」開始在加州舊金山一帶活動,但他們可不只是高喊愛與和平 ... ... <看更多>
曼森家族嬉皮 在 曼森家族ptt-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2022-11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曼森家族ptt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上電腦筆電評比開箱,找曼森心理學,曼森 ... 莎朗蒂與友人被曼森家族殘殺的案件為背景,去緬懷那個好萊塢「黃金時代」和嬉皮. ... <看更多>
曼森家族嬉皮 在 [雷]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遲來的補充-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最近開始經營YT,做一些電影,影集背後的真實故事
如對影音版有興趣的再點進去看,不想點的看防雷頁後面文字版就好
透漏很多劇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8AXWrMUxE
因為是影片版,所以看文字可能會有點怪怪的,請見諒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個童話式的電影名稱
裡所當然有個童話般的結局
但真實的世界是這樣嗎?
大家好我是吉米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揭秘這電影背後真實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個好萊塢
有個快被時代淘汰的過氣演員瑞克.達爾頓
一直想著有一天能認識隔壁鄰居
當紅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跟他的妻子沙朗.蒂
雖然說瑞克想走捷徑靠跟羅曼交朋友
在電影裡當主角翻紅
可是他自己也是在不斷的自我懷疑,努力改變。
電影裡有一段瑞克飾演新劇裡的反派
在第一幕戲難堪的卡詞,回到休息室自我反省激勵過後,瘋狂飆戲
這邊也是李奧納多能入圍金像獎重要的一幕
不過我自己覺得這邊有點失誤,飾演劇中劇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第一幕瑞克的動作僵硬,臉部表情雖然看起來有點做作
不過這就很60年代
最後一幕瑞克在飆戲時,並把小女孩甩在地板上
這邊實在是演太好了,少了點60年代的停頓做作感
讓我有一種在復古電影裡看到iphone的感覺
克里夫.布茲是一位很滿足於現況的暖男
他是一名特技演員,瑞克的專職替身,好友兼助理
小布也憑著這角色拿到他生平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
劇中的小布比以往的角色少了點痞樣,多了點憨厚感
克里夫是貫穿整齣戲最重要的角色
當你了解他代表的真實人物,這齣戲就會瞬間讓你不寒而慄
下面這一段很重要,所以我會多描述一些
克里夫載著搭便車的嬉皮女來到了史潘牧場
他八年前曾經在這拍過片,跟牧場主人喬治.史潘有個幾面之緣
當克里夫來到牧場,發現這裡被不知道哪裡來的嬉皮士霸佔
就想要去確認一下喬治是否安好,在幾經波折後終於見到了已經瞎眼的喬治
克里夫的正義感瞬間燃燒,也不顧自己是一個人
跟喬治說:如果需要幫忙,可以跟他說
誰知道這裡對喬治來說已經是最好的養老生活
三餐起居有年輕女孩照料服伺,甚至還有陪睡服務
本來跟這些嬉皮士處的不錯的克里夫
因為太多管閒事,在離開喬治房間後,被這些嬉皮怒目而視
當克里夫準備要離去時,車子的輪胎被智障(真的智能障礙)嬉皮士史帝夫
拿刀戳破
可以跟李小龍單挑的克里夫,二話不說一拳撂倒史帝夫
克里夫其實真有其人,他叫做唐納德.謝伊
出生於1933/9/18
是一位身高193公分的特技演員
唐納德在美國空軍退伍後就來到史班牧場工作
193公分對當時的替身或者演員來說都太過於侷限
一直抱持著星夢的唐納德還是在史班牧場當保鑣
兼職帶客騎馬的領班
在曼森家族一開始入住史班牧場時,唐納德跟他們相處的還不錯
不過當唐納德娶了一位黑人老婆後,充滿種族主義的曼森家族就開始看唐納德不順眼了
唐納德老婆受不瞭當時的氛圍,過了幾個禮拜就離開唐納德
史潘曾經跟唐納德尋求幫助,希望他可以幫忙把曼森家族趕離牧場
就在籌備計畫的時候
1969/8/16警方因車輛失竊案來到了史潘牧場,並逮捕曼森家族的幾名成員
曼森家族的頭目查理士.曼森覺得是唐納德洩密給警方
在1969/8//26唆使家族成員智能障礙的史帝夫
跟泰斯使用修車工具重擊唐納德並用利刃刺殺
直到1977年史帝夫供認棄屍地點後
才在史潘牧場附近的山坡找到唐納德的遺體
真實的世界裡,克里夫並未能離開史潘牧場
然而車旁的工具,跟輪胎上的刀,就是殺害克里
夫的凶器
而在昆汀的童話故事裡,克里夫報仇雪恨
不但胖揍了史帝夫,也在最後反殺了泰斯
在電影開始,看到小布的趨於發達的咀嚼肌
充滿智慧的脖紋,泛白的鬍子
尤其站在小他十歲的李奧納多旁邊
還在感嘆小布老了的同時
昆汀不免俗的安排小布展示他完美的肌肉
瞬間小布老的念頭一掃而空
也在同時見到了這整起事件的大魔王 查理士.曼森
曼森家族是一個嬉皮邪教
也在嬉皮士中唯一團結的組織
嬉皮跟現在的文青有點類似
不盲目的跟從流行,反戰反政治,喜愛地下樂團
差別比較大的是嬉皮會使用毒品不信任國家,文青是融入在社會中做自己喜歡的事
很多嬉皮因為童年有不好的遭遇
所以對家庭到整個社會結構都有所懷疑,
就查理士曼森來說,他母親凱瑟琳是位性工作者
在(1934/11/12)16歲時生下了查理士
父親史考特上校在查理士還在胎中時就跟凱瑟琳說要回軍隊
儘管史考特上校只是他的名子
他根本不是什麼軍人
母親對查理士完全沒負起責任
在查理士嬰兒時,母親就曾經為了啤酒
把查理士賣給酒吧服務生
後來被舅舅贖回
繼父威廉.曼森也因此跟凱瑟琳離婚
在查理士4歲時,母親跟舅舅就因為搶劫被判入獄
查理士暫時住在他舅媽家
7歲時,母親假釋出獄
查理士回憶起來,當母親剛出獄的那幾個星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年幼的查理士就這樣跟著母親到處流離失所,在12歲那一年凱薩琳想要把查理士丟到收容
所去,但收容所只接收孤兒,後來法院把查理士判給少年學校
在少年學校裡查理士因自幼沒人管教,也不瞭解群體生活,
常因為犯了點小錯被天主教牧師毆打
在被同儕性侵後,就開始逃學,有次他試圖回到他母親那,可是還是被母親拒於門外
在13歲那年,查理士找到他生命的出路,
就是開始偷竊,他的第一起案件是為了填飽肚子來到雜貨店偷竊
後來為了有錢租屋犯下連續幾起的入室偷竊
查理士就這樣一直重複著,被性侵然後逃學,在外靠偷竊維生
最後又被抓到新的少年學校
在查理士17歲那一年,這一次犯的案子比較大,
他跟兩名伙伴開著偷來的車從猶他州來到了加州,
沿途搶了幾間加油站,最後在加州落網,
由於是跨洲作案,這次被判給了華盛頓的一間少管所
本來一年後可以假釋的查理士
在聽證會過後,回到少管所強姦一名少年,
隨後被取消假釋
不過據查理士當時說,他是被人拿刀逼迫的
查理士後來被轉交更高級別的少管所
在彼得斯堡少管所裡
他因違反8項嚴重紀律其中有三項涉及同性戀行為
又被轉交位於俄亥俄州當時最高等級的少管所
在那因表現良好於1954/5月提早1年半假釋出獄,
在出獄前曾經做過智力測驗,20歲的查理士109跟一般人差不多,不過那時他還是個文盲
在1967年以前查理士又因偷車跟偽造美國國庫券入監行刑兩次
在出獄時也都抓緊時間交往.結婚
然後入獄.離婚,日子也算規律
查理士在34歲以前有大半的日子是被看管中度過
1967年出獄後的查理士,開始徵收無依無靠的嬉皮
憑藉著在獄中學到的山達基教派的思想,來散播自己的理念
從舊金山一路來到史潘牧場
1968年來到史潘牧場後,有了據點查理士的自我理論也逐漸成熟
查理士覺得黑人在崛起中,需要憑藉著虐殺有錢白人然後嫁禍給黑人
從而消除白人間種族主義跟沒有種族主義兩派的矛盾
來一起對抗黑人
黑人社會民權主義領袖馬丁.路得.金恩在1968年被暗殺
也因此證實查理士的論點,曼森家族的凝聚力開始逐漸形成,並在1969年8月開始實施計畫
回到電影,曼森家族成員要在去殺害莎朗.蒂前的一番談話
也代表著昆汀是如何的看待這些嬉皮
吸毒是嬉皮的標誌,泰斯三不五時就拿出查理士來服眾
最後在莎蒂一番毫無邏輯的鬼扯後
曼森家族的四位成員把殺害目標改為瑞克
後來有一位曼森家族的成員臨陣逃脫了
這也是後來查理士被判刑的主要證人琳達
查理士從未留下任何證據教唆殺人
也沒直接的指派,都是使用暗示引導的方法
在法院上除了琳達以外的成員
都是想幫查理士做無罪證詞的
最後查理士因9項教唆殺人,1項殺人未遂2項強姦,被判處死刑最後因加州廢除死刑改為無
期徒刑
2017年7月昆丁宣布要開拍有關莎朗.蒂事件的電影
2017年11月83歲的查理士在加州醫院死於大腸癌
2014年殺害特技演員唐納德的(63)史蒂夫被假釋,也是唯一一位曼森家族假釋出獄的成員
在電影的最後,瑞克因家裡被入侵引起鄰居羅曼的注意
瑞克在跟羅曼閒聊中跟透過門口對講機跟沙朗蒂聊天中
發現他們夫妻原來也注意瑞克許久並想結交這個朋友,最後瑞克被邀請到羅曼夫婦的家中
在一切平靜中,電影的最後一幕打出了
從前從前,有一個好萊塢
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瑞克是否能東山再起,充滿義氣的克里夫能不能就此保住工作
實際上,1969/8/8當天晚上羅曼並不在家,懷孕8個月的莎朗跟來作客的四位朋友也被殺害
在知道真實事件的我,看這童話般的結局,比壞結局更令人難受
有點後悔做這一期,查理士.曼森的影響實在是太龐大了,如要細講,做24小時的影片都講不
完,我主要挑電影裡角色的小故事分享
下一期,我會做個短片講講這部電影裡的李小龍還有羅曼的爭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158.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00263623.A.268.html
昆丁表達的是嬉皮是一盤散沙,邏輯被藥物弄壞了
嬉皮是愛好和平,曼森家族是嬉皮中特例是激進派的,一般嬉皮只是醉生夢死,頂多嗑藥
濫交,嬉皮因為大多沒生產力跟曼森家族事件被逐漸淘汰,50年前美國經濟蓬勃發展,被
房價壓垮的,或者不願意為了賺錢違心的年輕人加入了嬉皮,跟現今台灣還滿像的
文化上的影響也沿用至今,也是最早接受同性戀的族群
※ 編輯: hxuangi (106.1.158.70 臺灣), 09/17/2020 13:30: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