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的錯誤報導居然引起台灣綠營高潮?不依賴中國?出口的46%靠中國叫做不依賴中國?】台灣經濟早被南韓甩在後面,連車尾燈都看不見了。因為經濟數據小,比較容易成長率高,但是說台灣經濟成長世界第一,還是非常奇怪的。台灣經濟成長的數據還是低於大陸許多,怎麼會是世界第一?這個有腦袋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錯誤報導,怎麼會整個民進黨與側翼都跟著高潮呢?是都沒有腦袋嗎?你出口將近一半是靠著中國市場買走的,這不是依賴,什麼才是依賴?
延伸閱讀
對陸出口依賴46%攀歷史新高 藍委狠批蘇揆:蔡政府更傾中賣台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206002022-260407?chdtv
韓第一大報讚嘆:台灣不依賴中國 經濟成長世界第一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103/QFCOJ7YAANBR5K5HVLPEZU5C3A/
#最好是不依賴中國啦
#綠營高潮了
#朝鮮日報立場趨向於韓國保守派的觀點,有著#親美、#友日、#疑中 以及鮮明的#反共的報導與評論視角。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
最好是不依賴中國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U0BYUBtyig/hqdefault.jpg)
最好是不依賴中國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捷克參議院議長9月初帶團來台灣6天參訪引起不少國際關注,也等於是告訴中國,你有你的「一中原則」,我有我自己的「一中政策」彈性。被中國外長王毅威脅的議長也得到像是斯洛伐克、德國、法國還有歐盟的支持。看起來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逐漸對於中國這種戰狼外交失去耐性,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德國,更著手調整對中國的政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中美逐漸走向兩極化的情況下,歐洲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捷克訪台的後續效應。首先在中國外長王毅歐洲行引起批評之後,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後腳跟著就到了跟中國友好的希臘跟西班牙,要趕在習近平參加歐中峰會之前打好關係。相較於王毅,他比較低調,而且都在強調一帶一路的合作,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只說「個別大國唯我獨尊,強權霸凌,毒化國際關係」。
中國在跟美國關係持續惡化下,是很希望可以拉攏歐洲的。但是王毅這次歐洲行之後,彭博的分析最好笑,用了一個新聞標題叫做,「歐洲剛剛從中國宣布獨立」,說歐洲在日益兩極化的世界裡,選擇團結對抗北京。所以王毅在記者會上威脅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才迅速回應說,「歐洲人會密切合作,而且要求中國尊重,說這樣威脅在歐洲是不合適的。他還說歐盟不會成為中美競爭中的「玩物」。要知道外交界是行禮如儀,馬斯直接打臉王毅其實象徵歐洲面對中國有新的基調和方向。
不過這是真的嗎?這些年來,很多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在中國侵犯人權、利用歐洲的開放市場和欺負鄰國時,出於商業上的原因,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這次不是說說而已。就在王毅離開不久之後,德國政府在9月2日首次推出「印太戰略」,有沒有覺得這個詞很熟悉,印太戰略我們比較常聽到是美國的說法,過去德國會談亞洲政策或是對中國的戰略,但是用印度太平洋的概念去參與或是打造未來國際秩序的決心,真的是滿罕見的。
想當然這就是衝著中國來的,不管是宣稱有南海九段線主權跟中印邊界和巴基斯坦的分進合擊,還有對於民主台灣的侵略,甚至對於歐美國家在新疆、西藏、香港問題上的威脅,德國的「印太戰略」是強調跟亞洲國家,像是日本、印度以及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協一起合作。而且不只是本國,也要在歐盟層面推動架構21世紀國際秩序。裡面關心的議題當然就包括加強多邊主義,增進和平、安全和穩定,公平的自由貿易,和對抗氣候變遷,促進人權和法治。
在這個印太戰略裡,德國強調的是要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在這4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到了2018年,德國國內逐漸對於經濟依賴中國有所警覺。德國工業聯合會還站出來警告不要過多依賴中國市場。2019年開始,針對新疆還有香港議題,德國政府和德國大公司受到來自公眾更大的壓力和批評,要求他們不要為保護商業利益而忘記人權價值。
德國總理梅克爾就一直強調對話,因為她擔心如果政策太強硬會導致中國對德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以及德國對中國出口採取報復性措施。德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還有醫療物資對中國的依賴性等等也突顯了德國的弱點。這些都是她知道,但要小心處理的。
中國《環球時報》在德國推出印太戰略的隔天就登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的評論文章強調,德國跟美國之間的分歧不斷擴大。德國強調的多邊主義跟川普政府推動單邊主義、民族主義和國家重商主義不同。還說川普點燃的美歐貿易戰,也不理會歐洲和德國的安全要求,說這個新的印太戰略實際影響力不大。其實他說的還是有一點有道理啦,川普繼續執政,我想美歐是很難有什麼新的局面,但中國別忘了拜登現在的民調也不低,他的路線跟德國就是一致的。
我想接續觀察的重點就是習近平在9月14日要在線上跟歐盟領導人舉行的峰會,習近平的首要目標是防止歐盟和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而且透過相互投資關係牽制歐盟。但是歐盟在德國主導新的印太戰略下,只會對於中國投資限制越來越多,並且把人權議題納入討論。不過實際狀況有待觀察。
以現在的美國來說,歐盟要施力還是有困難,比起美國現在逐漸讓本國經濟與中國經濟脫鉤,歐盟聽起來只是想更多元化,而且還要在兩個不可靠的超級大國所主導的世界中保留一點自主權。不管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這個目標都不會變。無論是哪種方式,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好在未來的訪問中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太囂張。你覺得歐洲能夠成功減少對中國依賴嗎?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0hJrAiTPE/hqdefault.jpg)
最好是不依賴中國啦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74創業知識: 哈佛知識分享 - What is Leadership? 》
- 哈佛兄弟的「賣梳給和尚」 Case Study
從前有兩兄弟,細佬就去咗哈佛讀書,阿哥就去咗哈佛增髮。 有一日,阿細佬就突然間同阿哥講:
細佬:阿哥一齊創業喇!我哋去賣梳比和尚。
阿哥: 你傻㗎,和尚個個光頭,邊度洗梳頭。
細佬: 佢哋係光頭,但佢哋都要搵食㗎!
阿哥:咁關你乜事
細佬: 做生意,人客嘅事就係我哋嘅事。如果我係和尚,我都想改善生活,先至能夠更全心全意奉獻俾佛。但只係依賴信眾嘅燈油捐獻,佢哋個個都收入有限。 因此我已經搞咗幾次focus group,問咗一百個和尚佢呢想點, 其實佢哋個個都想「唔好太牟利」地搵多啲方法搵多啲錢。
阿哥: 咁即係點呀?
細佬:網上有個乜李根興嘅粉腸成日話唔好喺乞兒兜入搵飯食, 但幫佢哋去搵食呢就反而可能係條財路喎。 所以我哋唔應該賣梳比和尚,係應該幫和和尚去賣梳。 當然我唔係指佢哋係乞兒啦。
阿哥:阿李根興咁nice,梗係唔係咁嘅意思啦。
細佬: 嗱!中國有13億人口,當中兩億信佛。 就當佢哋每年只係去一次寺廟,等於每年就有二億個潛在顧客。 嗰啲善男信女,次次都風塵撲撲咁去到寺廟到拜神, 目的都只係希望積下善,同埋保平安啫。 如果我哋能夠叫啲大師為梳子開光,臨走前賣畀嗰啲善男信女成為佢哋嘅護身符。 男嘅就叫做積善梳,女嘅就叫做平安梳, 到時一定會大賣。每把梳賣十蚊,自己用已經每年廿億收入喇。 未計送俾親朋戚友嗰啲添。
阿哥: 細路, 善哉、善哉,係喎。
細佬: 我目標係每年要賣出兩億把梳俾和尚用來保佑信眾,咁和尚收入多啲,信眾又更加能夠積善平安啦。
阿哥:咁點賣呀?
細佬: 全中國咁大,我哋有三樣嘢先要做好。 (1) 先搵十間分佈喺各省市嘅廠, 用最低成本做出最靚嘅梳先。(2) 再搵起碼一百個sales 去全中國嘅寺廟嗰度sell 俾啲和尚同方丈賣積善梳,同埋平安梳嘅好處。(3) 再建立物流嘅網絡,咁遇上佛誕、初一、十五嗰啲日子呢, 出貨入貨就可以更加貼市啦。
阿哥: 好喎,我星期日教堂有100個兄弟可以嚟幫手。
細路:錯啦,sell 得俾和尚, 一定要同聲同氣,加上佢哋日日喺寺廟入面咁枯燥,梗係要搵啲信佛(唔係信耶穌)同多啲靚女嘅sales 啦。 我哋每朝早要開會傾下搵邊間嘅和尚寺去sell,出發去sell 佢哋,同埋第日要檢討下點解sell 得成或者唔成。 我哋會將成個中國分成起碼廿個區, 每個區有個區域經理孭起每年賣一千萬把梳條數。邊個sales 賣出超過一百萬把梳,就會升職加薪。 我自己都每星期落區,去一間和尚寺道sell埋一份, 同方丈/和尚建立關係,我有實戰經驗先至能夠輔導其他sales sell 多啲。
阿哥: 細佬,你係哈佛大學真係學到嘢喎。
細佬:咁好嘅「和尚賣梳」idea, 你同我兩兄弟就聽日去籌錢創業啦。但今日起,為表我嘅決心,我會轉食齋、剃光頭,咁先至可以見到和尚時同聲同氣。 阿哥,你唔使再去哈佛增髮啦, 剃光佢啦。 慳番啲錢下去哈佛讀書好過啦。
我而家身在Boston,又返左嚟Harvard 呢道學 leadership 領袖技巧。 以上故事,我目的唔係想講宗教,但根據哈佛教授 Robert Kaplan 佢話做領袖,來來去去都係講要有 Ownership Mindset 承擔責任感: What do believe 你嘅信念係乜, Have you acted on it 你行動左未, and Add Value to Others 為其他人增值.
有嘅,執行再講 Vision 願景 , Priorities 優先重點 and Alignment 言行一致. 如果你做齊以上七樣嘢,你就可能係個好領袖, 好大機會人哋會跟住你行同埋做出成績。
(1) 先講 Ownership Mindset 承擔責任感。你有冇覺得嗰樣嘢係你自己嘅呢? 屋企地下污糟咗,你會唔會執?你隻腳痛,會唔會去睇醫生? 會?呢個就係 Ownership Mindset. 但老實說,生活、工作、甚至乎家庭,你係唔係覺得好多嘢都唔關你事,當睇唔到呢? 呢個就係無Sense of Ownership. 要做好領袖?你先要有ownership, 呢個係最根本 。 等於你要做個好爸爸媽媽,起碼要個胚胎先啦。 無嘅,乜都唔使講。
(2) What do you believe in? 你有咩信念? 我唔知你想拯救地球,定解放宇宙。 當你覺得自己係個Owner 嘅時候,你對嗰件嘢你想佢點呢?
(3) Have you acted on it 你有乜嘢行動? 諗?冇用㗎, 你做咗啲咩去實踐你嘅信念呢? 我最憎啲人呢就係話:「我當初都知唔得㗎啦!」 兜腳西埋去,不知所謂,馬後炮 。知道又唔早講?
(4) Add Value to Others 為其他人增值. 如果你做嘢只係為自己,無人會跟你。 幫到其他人嘅,自然追隨者外來嘅動力會大好多。
唔好講到咁複雜,睇返個哈佛兄弟你就明。
Xxxxxxxx (重複部分內容)
有左以上的四個基本條件, 咁點樣去執行呢? 教授Robert Kaplan 佢就提到要有 Vision, Priorities and Alignment.
(5) Vision 願景, 就係你想達成啲乜嘢? Is it distinctive? 是否獨特呢? 做到之後, 呢個世界係咪會好啲呢?抑或人做、你做,世界無左你其實都無乜所謂呢? Vision is where to go and the "why" of what the company is doing every single day. 我嘅Vision 就係要成為全香港賣舖最多嘅公司,令到更加多人可以買舖唔駛煩,一舖養三代。
阿哈佛兄弟嘅Vision 呢?
(6) Priorities 優先重點, 就係你要先專注做好邊幾樣嘢。 乜都做,等於乜都唔做。 同一時間做十樣,等於十樣嘢都做唔好。 最好專注做好三四樣嘢已經夠。 呢三四樣嘢,可能係人事管理、可能係資訊科技嘅發展、可能係產品嘅創新。 我呢?就係買舖、搵租客、幫佢哋做生意、賣舖同再幫租客做生意。
阿哈佛兄弟嘅Priorities 呢?
Xxxxxxx (重複部分內容)
最後,(7) Alignment 言行一致。 有咗Vision (where to go and why go there?) 之後, 有埋三四個priorities (what to do?) , 最後就好似揸車咁, 四條車呔要同一方向,一致先至去到嗰道啦。 嗰四條車呔就係People 請乜嘢人、Task 每日做乜事、 Organisation 你公司有乜架構、點出糧、獎罰制度又點呢? 同埋You 你自己。 你每日喺度做緊啲乜呢?你嘅leadership style 領袖風格又係乜呢? 你會唔會講一套,日日自己去打Golf,又做另一套呢?
又聽多次哈佛兄弟點?
Xxxxxxxxxxx (重複部分內容)
聽完以上七樣嘢,ownership mindset, what you believe in, take action, add value to others, vision, priorities and alignment. 你做咗幾多?你又係咪一個好領袖呢? 唸唔通?得閒來下哈佛或者索性剃光個頭諗通佢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VplfngE9K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