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美抗Delta全速開綠燈 先授權第三針再核發正式藥證》
1.即便成人疫苗單劑接種率已達到七成,美國近來面對Delta變種病毒之戰,仍打得潰不成軍,超過1.7萬張病床正在被使用,住院人數達到近半年來最高水平。美CDC周四宣布正式授權替器官移植、癌症病患等免疫功能低下者開打第三劑疫苗加強針,防疫專家佛奇甚至不排除未來某個時刻,每個人都需要施打加強針。
2.佛奇說,我們正處於流行病加速發展的新時代,群體免疫恐將成為空談。新冠病毒不像麻疹,95%接種完疫苗就不會在人際間傳染,Delta變種會持續感染已接種者,這意味著持續且廣泛地透過施打疫苗維持保護力,是阻斷病毒變異增強的唯一法寶。換言之,在開放施打第三針之後,擴大疫苗接種率的最重要步驟,是讓現有緊急授權的疫苗取得正式藥證。
3. 佛奇喊話最好FDA八月就核發正式藥證,因為這將牽動私營企業及醫院、學校的強制施打,甚至五角大廈也在等待對美軍展開全面接種。特別是目前全美有三成猶豫未打疫苗者,都是拿未獲正式藥證為藉口,拒當白老鼠,在總統拜登開口要求加速的情況下,官方審查單位正在全速前進。
4.不過,華爾街日報日前撰文提醒,匆忙全面核准新冠疫苗恐怕適得其反,回顧藥物及疫苗開發史,多的是倉促行事存在的缺陷。知名的Science期刊也點出,正式藥證絕不能省略長時間思考,特別是嚴格的監管,對於此番使用全新技術的mRNA疫苗格外重要,否則會傷害FDA的信譽,也將錯失美防疫的最後一步好棋。
=====內文=====
新聞旁白:「今天早上ABC新聞確認,FDA預計今天將授權替免疫功能低下者進行第三劑加強針注射。CDC顧問小組預計將在周五開會,隨即由主任瓦倫斯基為此開綠燈。消息發布之際,CDC確認全美已有超過一百萬人,即使未經FDA授權,也已經接種第三針。當Delta變種在全國範圍內激增時,人們迫切希望再接種一劑(疫苗)。當全美住院人數已達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1.7萬張ICU病床正在被使用。」
比原先時程提早整整一天,美FDA宣稱,經過對現有數據的全面評估後,已正式批准替免疫力低下者注射新冠疫苗加強針。美防疫專家佛奇甚至大膽預言,雖然目前僅限全美約3%的脆弱族群,但不排除未來某個時刻,每個人都需要施打加強針。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對於新冠病毒,除了罹患重病的風險外,還有一種叫做長期新冠的東西,這意味著您可能會患中度至輕度疾病,病毒學上雖然康復了,但症狀仍會持續數月。這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有幸擁有高效疫苗的原因,甚至比我們正在使用的還要多。」
佛奇坦言,我們正處於流行病加速發展的新時代。美國過去新冠抗疫一年半,一直被病毒追著打,即便以史上最快速度催生自家三款疫苗,並透過各種手段把最多劑量留在國內,疫苗接種率始終未達群體免疫標準。眼看疫苗效力正隨時間推移而下降,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輝瑞打滿兩劑的四個月後,保護力已從最高峰的96%下滑至84%;莫德納也稱Delta變種正在完成兩劑的接種者中釀成突破性感染,無論如何都需要補打加強針。這讓官方不得不加速批准加強針,無視WHO呼籲延遲兩個月,至少先讓貧窮國家施打率拉高到10%的懇求。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我們必須從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這場非同尋常的悲劇中吸取教訓,這是這個星球100多年來最糟糕的經歷。」
說穿了,美國得先求自保。當單日新增確診再度飆破十萬,重症住院人數寫下六個月來新高,美國無論社會、經濟都承受不了持續不斷的疫情海嘯。之所以率先核准器官移植等脆弱族群接種第三針,援引的是一份號稱迄今最嚴謹、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人體試驗數據,稱注射莫德納疫苗第三針,可大幅提升他們的保護力。多倫多的大學醫療網絡研究人員也發現,在替120名器官移植者打滿莫德納疫苗兩劑後的兩個月,若能補打第三針,55%的人血液裡會出現大量病毒抗體,僅接種兩劑的人僅18%有相同反應,且除了抗體,接種第三劑加強針的人,還產生出更多有利於預防重症的T細胞,副作用也輕微不少。
美加州急診醫師 Dr. Darien Sutton:「(打第三針)沒有理由相信它會增加風險,但問題是好處是什麼。因為先前(兩劑)疫苗似乎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我看不出對一般人群有任何顯著好處,但我總是幫助人們理解 如果建議打第三劑加強針,我應該會排在第一位,因為我自己是率先接種疫苗的族群之一。」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牛津疫苗小組日前向國會議員說明時,已直指Delta變種讓群體免疫成為空談。負責的波拉德教授稱,這種病毒的問題在於它不像麻疹,95%接種完疫苗,病毒就不會在人群中傳播,Delta變種會持續感染已接種者,這意味著持續且廣泛地透過施打疫苗維持保護力,是阻斷病毒變異增強的唯一法寶。換言之,在開放施打第三針之後,擴大疫苗接種率的最重要步驟,就是讓現有緊急授權的疫苗,取得正式藥證。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我確實希望它會在接下來幾周內,他們說希望在本月底之前,我希望它甚至能比那個時間更早(取得藥證)。」
佛奇喊話最好八月就過,因為這將牽動防疫相關的重大舉措,包括私營企業及醫院學校的強制施打,甚至五角大廈也在等待,對美軍展開全面接種。當總統拜登率先喊出今年秋天必須達陣之後,華盛頓郵報稱,美FDA已上下動員,務求將原先已獲「優先審理」的新冠疫苗再加速,紐時報導也說,過去正式藥證的取得,必須審查數十萬頁文件,粗估是緊急核准使用所需數據的十倍,標準審評少說需要六到八個月的時間,但如今伴隨Delta病毒席捲全美多地,疫苗施打率卻遲遲衝不上去,正式藥證或將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替那些猶豫不決的民眾,建立疫苗施打的信心。
美臨床醫師 Dr. Partha Nandi:「事實上我一些患者告訴我,他們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想當白老鼠,我懂那種感覺。」
美重症醫師 Dr. Vin Gupta:「若能獲得正式藥證,絕對能大大提高未接種者的疫苗接種率。」
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最近的民調發現,全美每10名未接種疫苗者,確實有三個人明確表示,他們更有可能接種正式取得藥證後的疫苗。有學者分析數千條關於新冠疫苗的推文,藉以找尋民眾猶豫不決的原因,結果也發現排名第一是疫苗在美國僅獲得緊急授權。儘管不少學者認為,在緊急核准與正式藥證之間的差別,事實上無關科學,而是政治上的官僚主義。一旦疫苗出現突發狀況,緊急授權可以立刻撤銷,但若已核發正式藥證,則無法做出任何改變。這是為什麼泰晤士報批評,若在疫情下倉促核發藥證,將破壞FDA的法定職責,影響公眾對該機構的信任,對打擊疫苗猶豫無濟於事。紐時評論也毫不客氣地批評,綜觀人類醫學史,幾乎沒有生物製劑的安全及有效性審查,會僅止於這個程度。
美醫學專家:「就算數據已經完成,他們已經提交上來,安全概況看起來很棒,但事實上一般也需要花四個月以上才能完成文書審查。如今快到像你們所知道的這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美FDA顯然受到極大壓力,華爾街日報日前撰文提醒,匆忙全面核准新冠疫苗恐怕適得其反,回顧藥物及疫苗開發史,多的是倉促行事存在的缺陷。知名的Science期刊也點出,正式藥證絕不能省略長時間思考,特別是嚴格的監管,對於此番使用全新技術的mRNA疫苗格外重要。只是當前的美國,早就祭出抽樂透、發現金等刺激方案催打疫苗,接下來還有什麼方法能拉高接種率,看來也只剩下加速核發藥證這一招。
美總統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時機已到,我們必須採取額外的措施,迫使人們接種疫苗。」
有學者說,美FDA若能核發正式藥證,在疫情重啟的此刻將意義重大,這也是當下我們所能做到最簡單、卻最有效打擊那些網路謠言及反疫苗政客的作法。但Science期刊也提醒,在全球施打數十億劑也有效防堵疫情後,新冠疫苗的正式藥證相較於緊急核准,雖然不是一個巨大的差異,卻是一個真正的差異。因為賭上的將不只是FDA的信譽,也是美疫苗能否順利打進人民手臂裡的最後一步棋。
https://youtu.be/l-Sdd7v8ce8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最高大廈排名 在 吳旭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動車成為趨勢,社區充電站怎麼裝?
🆙請縣府建立輔導機制,協助社區裝設電動車充電裝備
早在兩年前,就有民眾跟旭智提到,是否可以在 #竹北 多增加電動車充電設備!
隨著電動車的發展,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民眾,買房也會把電動車充電需求考量進去,所謂「充電友善社區」這個名詞,也應運而生!
而今年也有立委提案,修訂「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明訂管委會及區分所有權人,不得再以安全性、電力負載不足等理由拒絕裝設,該草案今已完成一讀。
▶️新聞報導
✅電動車主福音!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一讀通過,社區將不得拒設充電設備
https://reurl.cc/eEoWGQ
我們樂居網的數據來看,很驚訝的發現新竹縣電動設備,友善社區竟然有51個,高達第6名,還贏過六都的臺南市,可見新竹縣在這方面潛力無窮。
▶️全台電動車友善社區排名:
✅找房網站「充電車位」新功能!快搜 895 個電動車友善社區,占比僅全台社區 3.3%
https://reurl.cc/AklyMK
最近旭智遇到很多民眾在爭取裝設社區的電動車充電設備上,也遇到許多困難,包括原有社區結構、電力負載、電費計算、整體配線應該要如何設計等等,但因為沒有明確的規範,導致停滯不前。
因此在這次臨時會旭智已提案,縣府應來實際爭取,建立輔導機制,#協助社區裝設電動車充電裝備。
😆附圖是台灣電動車發展促進協會協助運送電腦捐贈新竹縣教網中心所拍的照片。
#第15次臨時會第4次會議
#電動車已是趨勢
#充電樁數量明顯未能跟上腳步
#縣府應跟上趨勢
#新竹縣議員吳旭智
最高大廈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701紐約時報
*【川普集團和高管因稅務調查被起訴】
曼哈頓大陪審團已對川普集團及其財務長Allen H. Weisselberg提起刑事訴訟。起訴書內容持續保密,包括Allen H. Weisselberg及川普集團,在一日下午將接受紐約法官提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30/nyregion/trump-organization-cfo-allen-weisselberg.html
*【在共和黨反對的情況下,眾議院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調查1月6日在國會大廈發生的騷亂】
以222票對190票通過了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調查1月6日在國會大廈發生的騷亂,其中只有兩名共和黨人投贊成票。眾議院長裴洛西表示,我們對憲法和美國人民有責任要找出1月6日的真相,並確保此類對我們民主的攻擊永遠不會再發生,並稱1月6日是“最嚴重的事件之一”,是我們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30/us/joe-biden-news
*【紐約市長的競爭仍然激烈,Adams在修正後的排名中領先】
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民主黨市長初選中公佈新的計票結果,然後又收回計票結果,造成混亂的一天後,該委員會發佈了一份新的初步計票結果,表明初選當晚原本領先的Eric Adams和他對手的競爭激烈。根據週三的非約束性計票結果,Eric Adams在最後一輪投票中僅以14755票領先Kathryn Garcia,得票率約為2個百分點。mayawiley在最初的計票中排名第二,但在淘汰賽結束後,她幾乎沒有落後于Kathryn Garcia:兩人的票數相差不到350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30/nyregion/mayoral-results-vote-count.html
*【佛羅里達公寓倒塌案包含兒童已有18人遇難】
邁阿密戴德縣市長Daniella Levine Cava表示,尋找倖存者後近一周,仍有多達 145人失蹤。週三發現了兩名4歲和10歲兒童的屍體,已知的死亡人數增至18 人。隨著搜救工作的繼續,對公寓大樓的調查以及可能出了什麼問題的調查也在進行。Champlain Towers South公寓董事會的前成員Max Friedman表示,一些董事會成員已經辭職,得知部分是因為維修方面的爭議。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30/us/miami-condo-building-collapse-updates
*【在變異的推動下,大流行在世界許多地區再次激增】
科學家們認為,Delta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是原冠狀病毒的兩倍,它可能感染一些部分接種過疫苗的人,這讓公共衛生官員感到震驚。未接種疫苗的人群,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印第安那州,都可能成為新變種的孵化器,這些變種可能以令人驚訝和危險的方式進化,而Delta產生了印度研究人員所稱的Delta Plus。還有Gamma和Lambda變體。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30/world/asia/virus-delta-variant-global.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繁文縟節影響了美國分送疫苗的進程。美國與Moderna和Covax有為期一年的捐贈協議,而Covax此前與Moderna簽訂了賠償協定,使該公司免於承擔疫苗潛在危害的責任。美國駐伊斯坦堡大使館官員曾與當地監管機構合作,食藥署對疫苗的審查;巴基斯坦監管機構在批准疫苗使用之前,必須仔細檢查疫苗批次和生產工廠的大量材料,這也使載有250萬劑Moderna冠狀病毒疫苗的商用飛機,從達拉斯起飛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坦堡時,經歷了一場令人目眩的官僚來回奔波,才把疫苗送達。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警告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繼續受到 Covid-19 感染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的打擊,突顯出全球在獲得疫苗方面存在嚴重不平等。
#一項新的民意調查發現,美國人在疫苗接種情況方面因家庭而存在嚴重分歧,77% 的已接種疫苗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家中的每個人都接種了疫苗,而類似比例 75%的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表示與他們住在一起的任何人都沒有接種疫苗。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堅持建議,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接種了冠狀病毒疫苗的人不需要戴口罩,但補充說,在某些情況下,地方當局可能會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來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
#法國周三結束了對餐館、電影院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大部分容量限制,但當局警告說,如果疫苗接種率放緩,Delta變體的傳播可能會危及該國的進展。
#俄羅斯總統普丁敦促俄羅斯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這是他迄今為止對此事發表的最廣泛的評論,因俄羅斯正面臨對抗新一輪疫情來襲。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30/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
*【中共慶祝建黨百年,習近平稱共產黨“深刻改變”中國】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現自信姿態,對共產黨在領導中國走向繁榮和世界影響力方面發揮的作用表示稱讚。習近平說,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01/china-communist-party-anniversary/
*【法院推翻對Bill Cosby的性侵定罪,從監獄中獲釋】
賓州最高法院推翻對老牌諧星Bill Cosby2018年的性侵犯罪後,Bill Cosby於週三從監獄獲釋,這是#MeToo 時代首批備受矚目的刑事審判之一的戲劇性逆轉。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30/arts/television/bill-cosby-release-conviction.html
*【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去世,享壽88歲】
倫斯斐家族的發言人Keith Urbahn 表示,倫斯斐因多發性骨髓瘤,在新墨西哥州Taos County家中過世,倫斯斐曾是美國前總統福特及小布希執政時期國防部長,曾是布希內閣鷹派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及阿富汗決策上扮演重要角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30/us/politics/donald-rumsfeld-dead.html
最高大廈排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蘋果頭條
房屋委員會上月底宣佈拆卸4幢工廈,料興建4,800個單位。有受影響的九龍灣業安工廠租戶指該廈大部份單位涉及重型機器,但政府津貼連裝修及搬遷費都不夠,若要領取提早遷出津貼更要租戶在農曆年期間搬遷,而重建公佈後鄰近工廈隨即加租或封盤,房署卻只提供60個空置單位予2,000租戶競投,「畀露宿者都唔夠啦」。有宏昌工廠租戶坦言日日在60、70°C高溫下工作只為糊口,亦希望守住父親留下來的60年鐵器老字號,但無力搬遷只能結業,「為咗四千幾個單位,隨時打爛成萬人飯碗。」
東方正論
經濟下滑,劏房林立,全港近21萬人蝸居於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生活環境惡劣,面對衞生、治安以及消防問題,更製造危樓及播疫危機,是城市計時炸彈,對整體社會構成沉重壓力,唯獨是劏房業主損眾人而利己,本報今日揭露荃灣樓宇平台變劏房地帶,幫兇正是懶執法的屋宇署!荃灣享成街一幢近50年樓齡的大廈,平台僭建近20間劏房出租,若按照每戶劏房月租逾4,000元計算,估計單位業主年收入近百萬元,而業主在承租前隱瞞大廈停電問題,更濫收電費,收費較電力公司費用高出五成,租戶肉隨砧板上。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本港連續十五日沒有本地源頭不明個案。隨著社交距離措施周三到期,消息指,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可放寬,放寬重點將為食肆以外、經營較艱辛的行業,當中包括酒吧業及卡拉OK業界,考慮在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放寬同枱人數、營業時間等限制。至於食肆方面,由於父親節期間較多市民會外出用餐,為免惹來下一波疫情爆發,故未必會有大改動。本港僅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確診輸入個案,為一名三十六歲男機組人員,前日由俄羅斯抵港,沒有病徵,帶有L452R變種病毒,初步確診少於五宗。
經濟社評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將屆4周年,中央會否再出台新措施,備受關注。無論如何,香港須善用中央所賦予的新舊8個中心優勢,對接好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潛力,更要巧妙利用大灣區與東盟關係中的漏斗效應,將經濟效益輻射到東盟,從而打好世界波。大灣區研究督導小組主席馮國經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大灣區發展潛力大,但香港目光不應限於大灣區,應放眼全球,故角色要有所改變,由昔日的服務「橋樑」角色,擴展為「門戶」。
最高大廈排名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摩天大廈|全球最高大廈達163層 頭50排名香港佔兩位 中國佔最多?
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不少摩天大廈落成,當中有別具特色的,也有外形前衛的。關於高樓大廈,你又認識幾多?
2010年正式完工的哈利法塔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廈,828米高,共169層。自2010年落成後,一直保持紀錄逾10年。同時,哈利法塔亦擁有多項世界高度紀錄,包括最高游泳池(76樓),最高位置清真寺(158樓)等。電影《職業特工隊:鬼影約章》亦曾在此大廈取景。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1/M3TS5IJZFJEIBDUE7AJYQAJL4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哈利法塔 #清真寺 #職業特工隊 #中國 #韓國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最高大廈排名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夜幕低垂,坐着輪椅的黎志偉在一幢89層高大廈的外牆奮力向上攀着,然而風勢強如三號風球,攀爬的繩都被纏住,花了整個小時也難以解開,令他寸步難移,攀爬了超過10小時的他體能已超越了極限,加上強風令他開始開始失溫,令一直充滿毅力的他也要開始考慮終止挑戰……
黎志偉半生充滿不平凡的經歷,曾是職業攀石運動員、拿過4屆亞洲冠軍、最高世界排名第8、曾贏得長洲「搶包山」比賽,然而約10年前從人生的高峰墮下,遇到交通意外令下半身癱瘓,卻不阻他在輪椅上奮起,獲十大傑青之餘,更在4年多前坐着輪椅爬上獅子山。這些經歷令黎志偉有不少頭銜,但他到今日也強調自己是名「攀登者」。
攀登者的特質就是勇於接受新挑戰,在征服獅子山後,黎志偉的新挑戰就是爬上摩天大廈,這更是他健全時已有的夢想。籌備多時後,黎志偉終獲如心廣場合作,可以有機會完夢,而這次攀登的大廈高約320米,是爬獅子山時的約3倍。
黎志偉指自己交通意外後,做的事除了是自己想做外,也是希望有意義,因此是次挑戰除了為脊髓損傷患者籌款,也是希望在疫情下鼓勵市民面對逆境時不要放棄,「將獅子山精神帶到山下。」
挑戰一度因天氣問題延期,但終在1月16日早上舉行。黎志偉起步時風和日麗,但到他攀登了三十多層時風勢開始增強,比他想像中大風,「有陣風吹到我無辦法控制自己,有幾下係人同輪椅一齊撞到玻璃」,攀爬的繩更一度纏住,已令他差點要終止攀登。
幸而問題得到解決,黎志偉可繼續攀登,且愈戰愈勇,「65樓去到70樓係爬得好快,其實心裏都有90%把握最尾可以爬到上頂,但無奈最終就係遇到我哋登山者最大嘅難題,就係天氣。」當時風刮得更加大,風勢強如三號風球,「將我喺70樓高空坐住海盜船咁,飛左飛右過咗3、4米以上。」
強風更令繩再次纏着,經歷一個小時的掙扎,不論自身的技術、或是支援的繩索隊都無法解開繩索,情況更令身經百戰的黎志偉有一絲的恐懼,不停要拍自己的頭令自己不要害怕、再想辦法向目標進發。
黎志偉當時已攀爬了超過10小時,體能已超越了極限,8隻指頭都長了水泡、身體各處也輪着抽筋,然而他卻形容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態是進入了另一境界,「係調節得好好,去到以前攀石比賽高度集中嘅狀態,其實嗰個狀態係好正,亦覺得係可以成就大事,超越咗自己意志同體能。」
「嗰種狀態真係喺受傷之前、十幾年前,真係運動員階段嘅黎志偉」,也是牽動了他的情緒,「就係拎返運動員嘅要求,只有成功同失敗、無任何藉口,嬴就係嬴、輸就係輸,嗰刻我都好難說服自己話我爬唔到、我要放棄呢次攀登」,因為目標近在咫尺,「只要畀多我40分鐘內嘅時間,我就可以爬到上頂。」
無奈繩就是解不開,黎志偉經歷大半小時的掙扎,始終要開對講機跟隊友說要停止攀登,「好多人都唔信我會講呢句說話」,在等待協助的約20分鐘,對黎志偉也是煎熬,「好唔開心、好想喊,但係不停叫自己頂住,亦都說服自己,呢個係最明智嘅決定,因為我已經沒無辦法再前進,如果繼續僵持落去,只會令整個團隊愈來愈辛苦。」
回到大廈內,黎志偉也要面對其他人,因為當日有不少傳媒報道活動,更有不少市民在網上甚至現場支持自己,要在這麼多人面前承認自己失敗,是難以開口的,「我覺得係辜負咗大家對我嘅期望。」
完了儀式後,黎志偉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家,「諗住可以瞓好耐,點知原來係瞓唔到」,其實他的心情是未平復的,「我覺得應該係自己未放低嗰份執着、嗰份成功與失敗之間嘅掙扎。」
失眠的情況持續了數天,已經開始影響黎志偉的思維與日常生活,他知道不是辦法,就選擇面對心底那根刺,回到大樓下,望了3、4個小時,除了想如何可以解決繩被纏住的問題外,也是再一次跟自己說要放下這事情,及放下運動員的黎志偉。
黎志偉的確在大廈外爬了250米,是全世界第一個坐輪椅爬摩天大廈的人,他不成功的經歷也令更多人留意事件,「帶出嘅訊息係比我爬到上頂更加成功,因為大家都會感受到係件好困難嘅事」,他說這總算沒有浪費辛苦攀登的目的,「其實都想鼓勵大家幾艱難都好、盡力去做,一切盡自己能力後,就交畀個天,最重要係做到自己無憾。」
可是,對黎志偉而言,這件事一直都會是他的遺憾,他不諱言這段經歷令他更加成熟,,因為他能夠對自己坦白,「我夠膽同自己講我失敗咗、我承認呢次係失敗,可能換轉以前角度嘅我,會覺得今次係成功。」
他也希望其他人也對自己坦白,「每一個人生都係屬於自己,你唔需要如人交代、都唔需要模仿人,去做返自己、去演活你自己,你嘅人生先會豐盛同精彩」,也鼓勵大家追夢,「無論你傷殘又好、健全又好,只要你抖緊氣,就去追你自己想做嘅嘢,唔好畀自己生命太多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