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蟲學術界裡,有個名稱特殊的種類:「安達佑實大鍬形蟲」。
.
但會有這個名字,不是因為這位我們看見名字總讓人聯想「同情我就給我錢!」這句名言的女演員,像瀧澤秀明一樣有個能登上國外科學期刊的興趣(副社長的副業是「火山研究」),而是「安達佑實」四字,音似希臘神話裡力大無窮的巨人「Antaeus」安泰俄斯。
.
很有意思,二歲出道,七歲在各個兒童劇團趕場演戲,十二歲就爆紅受邀參與日本年度演藝盛事「紅白歌唱大賽」的童顏女演員,正因為身型嬌小,在去年底還參與製作了主打嬌小女性的服裝品牌「虜」(Torico)──睜著無辜大眼的無家可歸的小孩,與米開朗基羅筆下滿是肌肉的安泰俄斯完全是天差地別──但某種程度上,看似弱不經風的她,擁有的強韌與強大好像也與祂並無不同。
.
安泰俄斯的力量,是母親大地女神蓋婭給予的,安泰俄斯的雙腳牢牢地踏在土地上,就能得到源源不絕的力量,但是,她就不同。
.
直到她離那段瘋狂的童星經歷二十多年之後,她才能對公眾娓娓道出當年的種種事蹟:深知她外貌可愛的母親,在她小學換牙期間,硬要她戴上假牙工作,而所有的酬勞都被媽媽拿走(而每種工作都只給她一點點零用錢,拍一部電視劇只給她兩百日圓)。初戀成繼父,以星媽之名拍AV作品,母親種種榨取及放蕩行為,對她而言,都是傷。但除了家庭,最傷的,其實不只如此。
.
十二歲要參與那場「紅白歌唱大賽」的十一天前,讓她成為全國知名「無家可歸的小孩」的日本電視台,收到了署名寄給她的名字的大信封。經紀人按照慣例先拆開檢查,疏不知,信封才拆到一半,裡頭藏了足足有十四公分之長並塞滿火藥的鐵管就瞬間爆炸。
.
至此之後,在她身上那張「知名童星」標籤、那張童顏,從人見人愛的熱鬧名氣,變成讓大家茶餘飯後的社會時事話題,到最後甚至變成一道枷鎖──童年只有工作,而她也幾乎不曾感受過親情之愛。
.
連日劇天王木村拓哉都難以超越、日劇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連續劇《積木崩壞》,是改編自演員穗積隆信的親身經歷、暢銷三百萬本的同名原著。內容講述他的獨生女「由香里」,曾誤入歧途成不良少女,最後因受家庭之愛而感動。
.
雖然現實生活的結局,完全不是如此(穗積家庭在太太及女兒及穗積本人過世前,仍未破鏡重圓),但如此虛偽也獵奇的故事,1982年的連續劇版本,在最後一集拿到了45.3%的驚人收視。
.
2005年,一生都被貼上「積木崩壞的不良少女」標籤的由香里過世後,富士電視台改編穗積隆信的續作《積木崩壞的真相》,而在兩集特別篇裡,飾演由香里的女演員,正是戲裡戲外都是「無家可歸的小孩」的她。
.
因為劇情需要,穿著誇張的暴走族服裝及裝容,口出惡言不斷詆毀父母,但對於一個從小就在演戲、演活了「北島麻亞」、甚至《無家可歸的小孩》根本就是她自己人生寫照的女演員,當時也不過二十四歲,卻已經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
.
也難怪五歲的蘆田愛菜當紅時,初次碰面,她關心地詢問小女孩「工作排這麼滿,沒事吧?」──因為她是最懂得那種辛酸與痛苦的前輩。
.
(全文未完,請見留言區連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超級巨星茱蒂嘉蘭的感人傳記,人生最後一年真實還原! 🔥『彩虹之上』是影史最佳電影主題曲,捧紅茱蒂卻也摧毀了她! 🔥她是超級富婆卻無家可歸?一生都在尋找真愛?十歲就被餵食毒品?母女都是同志偶像?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全期電影兌換券,辦法在影片最後! 或許對於年輕一點的觀眾來說,茱蒂嘉蘭Jud...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情報] 《Moving 異能》作家姜草採訪-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会痛的17岁Seventeen Blue】EP01 - YouTub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會痛的17歲- 陸劇 的評價
- 關於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會痛的十七歲- 電影 的評價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俗女養成記2》在生活的苦難中尋找一絲甜
(內有《俗女養成記2》第五集的劇情雷)
-防雷線-
「你行?要不是有我幫你們陳家省錢,兩個小孩一個做導遊,一個月是能賺多少錢,另一個顧店賺的也是辛苦錢。」
窮人的生活,要說完全不辛苦是不可能的,即便我們能在其中找尋到溫暖,盡量甘之如飴,卻還是帶有些許苦。
《俗女養成記2》相較於第一季的多變,第二季讓故事回到台南之際,即便陳家人依舊樂天知命,但我們依舊能從他們的生活裡探詢真實,當阿嬤問著剛從菜市場回來的媽媽,有買荔枝嗎?陳嘉明吵著要吃,媽媽只能無奈回答:「沒有啊,荔枝太貴了。」我們清楚的是在那個年代,對他們這樣勤儉持家的人來說可能也不容易,更何況像是荔枝這樣的奢侈品,即便是經濟小康的金德興中藥行,都可能無法自由消費。
生活真是辛苦,不是嗎?
誠如《俗女養成記2》預告所言,這原本就是一群魯蛇的故事,即便他們活得真實又精彩,但是他們心裡或多或少有遺憾,陳嘉玲(謝盈萱 飾演)即便活得灑脫,也依舊對於自己踏入不惑之年,卻毅然結束一份好工作以及戀情,就為了不想將就,她的家人願意無條件接納她,初戀男友與她再續前緣,而當她發現人生推動她走向下一段時,又該如何面對?
「不婚不生,就是妳現在最大的優勢。」
當老闆丟出這句話時,她愣住,到底對或不對,現在的她無法獲得一絲資訊。
另外到了童年片段,即便我們愛的小嘉玲這回戲份極少,不過第二季目前戲份一直不多的阿公陳義生(夏靖庭 飾演),總算當了一次主線,向來疼愛孫女的阿公,日子畢竟是苦過來的,他有自己一套做生意的哲學,經營到了六七十歲依舊獨撐大局,他閒不下來,即便他的時間分配得極好(他甚至每晚都會看八點檔連續劇,知道妻子與媳婦在演什麼俗套的親情鬥爭大戲),他也恐懼於「休息」這件事,與其說對兒子不放心,他更怕自己失去生存的意義。
「俗女」要說的其實從來不只是女人,還包括男人,男人的失意與困苦,在這部戲劇裡精彩展現,第五集裡的三個男人,阿公怕自己沒有價值;爸爸陳晉文一邊怕自己做不好,一邊又眷戀起自己從未擁有過的浪漫故事;蔡永森從小為了照顧家人放棄棒球隊,長大後圓夢當棒球教練卻又受困於經濟,想給女友更好的生活,夢想對他來說始終是可以丟棄的。
他們都是好男人,但是好男人也會迷失,用「中年危機」四個字不足以概括,男人的夢想是隨著歲月而磨損,就算他們有非常棒的家庭,也會思考,我能不能夠更好?
《俗女2》講述男人的卑微之處,非常精準,爸爸對著媽媽大喊「我連自己的錢都不能管,每天只能跟老婆討錢,一天最多才一千塊」,媽媽則說是因為家裡經濟錙銖必較,講到激動處更拿一對兒女的薪資不高一事為自己佐證,一家人突然吵成一團,即便爸爸與媽媽,最後仍是各退一步,我們也知道他們仍會愛彼此,但在他們之間,仍有許多問題待解。
因此,《俗女養成記2》的第五集最後一段家庭爭執,簡直怵目驚心,完全就是每個家庭血淋淋的寫照,我們恐懼、失意以及惋惜,怕在結局來到的那一天,我們能在思考,如果走另一條路,會不會比較好?
話說回來,這也是阿公那條故事主線,顯得特別動人的原因,阿公向來講話直接且嚴肅,除了對小兒子、孫女疼愛之外,幾乎不表達太貼心的情感,但是夏靖庭在公園聽聞多年好友勇伯沒來聚會的原因,他突然意會到時間是一個人最大的敵人,退休雖是樂事,但好像距離不可知的死亡,也近了一些,勇伯這個可愛又溫暖的老長輩,就這樣與世長辭,他哀傷,卻不能挽回,只能靠著一帖藥懺,送他一段畢業典禮。
阿公知道自己也老了,到頭來,我們還是得接受自己的平凡軟弱,阿公對小嘉玲說出「以後這間店就交給妳爸了」,小嘉玲則說:「阿爸就在那邊,你為何不自己跟他說呢?」其實阿公也是欣慰於爸爸事必躬親,要親自為勇伯調配最後一帖藥懺,讓他無病無痛上天堂。
雖然現在日子不好過,但沒關係,再堅持努力一下,先等待多年後的自己出現吧,相信總是會不一樣的。
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超級巨星茱蒂嘉蘭的感人傳記,人生最後一年真實還原!
🔥『彩虹之上』是影史最佳電影主題曲,捧紅茱蒂卻也摧毀了她!
🔥她是超級富婆卻無家可歸?一生都在尋找真愛?十歲就被餵食毒品?母女都是同志偶像?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全期電影兌換券,辦法在影片最後!
或許對於年輕一點的觀眾來說,茱蒂嘉蘭Judy Garland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她不僅唱紅了影史最佳電影歌曲『彩虹之上』,還年僅17歲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員獎。
不過從她幼年童星時期就被迫養成的用藥習慣,加上後來的酗酒以及情緒和財務管理問題,讓她璀璨的一生被蒙上了許多陰影,後來更直接導致了她在1969年時年僅47歲就英年早逝。作為她的傳記電影,《茱蒂》敘述了她人生最後一年的時光,並藉由回顧她童年時期的成長來呼應她成年之後的苦痛。
飾演Judy Garland的是實力派演員Renée Zellweger,我們後來在做這支影片的時候看了許多當年Judy的影片,發現不只在扮相上十分相似,就連舉手投足、講話的神情、甚至是情緒不穩時的臉部抽動都非常傳神,因此我們也十分看好能在接下來的頒獎季受到許多肯定。
今天的節目我們會先藉由討論劇情來分享這部電影教了我們的事,接著會根據查到的資料告訴你七個Judy Garland的相關知識,相信會讓你更加認識這位不朽的巨星喔!
🎁留言抽《茱蒂全期電影兌換券》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12/29(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茱蒂》的感想或期待
4. 我們會在12/30(一)抽出3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茱蒂全期電影兌換券》兩張!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
Riley Huang
曾女晏
judy chen
--------------------------------------------------------------------------------
上一支影片《獵魔士劇評》 ⇨
https://youtu.be/32zvMPfKW3s
《波希米亞狂想曲》 ⇨ https://youtu.be/gXVbR5_QRVI
【最新院線影評】
《葉問4》 ⇨ https://youtu.be/K7LMtBm4wVU
《葉問:全系列回顧》 ⇨ https://youtu.be/rjncniuQWDI
《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 ⇨ https://youtu.be/pio0Z5fut8U
《星際大戰 系列解析》 ⇨ https://youtu.be/Wf6TErBqH3w
《婚姻故事》 ⇨ https://youtu.be/lKKnz1T2ApE
《鋒迴路轉》 ⇨ https://youtu.be/NDbOXPFRS6Q
《賽道狂人》 ⇨ https://youtu.be/L937X1PASM0
《雪寶10大金句》 ⇨ https://youtu.be/yDZ0tET6D6Q
《冰雪奇緣2》 ⇨ https://youtu.be/3NQO9CHwgus
【人生遺片清單】
Vol. 20《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雙子殺手前必看神作 ⇨
https://youtu.be/QTjAsfX2p_w
Vol. 22《冰雪奇緣》:艾莎暴走的真正原因 ⇨
https://youtu.be/XgEtxQ8kfx4
Vol. 21《鬼店》:影史最恐怖電影 ⇨
https://youtu.be/9ZMpt3htx5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KUFAz1gbOM/hqdefault.jpg)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会痛的17岁Seventeen Blue】EP01 - YouTub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会痛的17岁 Seventeen Blue】EP01 | 关晓彤演绎问题少女徘徊爱痛边缘| 温心/周游/李煜| 青春爱情片| 优酷YOUKU. 122K views · 3 years ago #关晓彤 ... ... <看更多>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會痛的17歲- 陸劇 的推薦與評價
劇情 介紹. 裘雙宜(李煜飾)為了幫助問題少女而創立了安全島,吳小萌(溫心飾)一直將裘雙宜視為自己的偶像,為了接近他,吳小萌來到了安全島成為了那裡的實習生。 ... <看更多>
會痛的十七歲劇情 在 [情報] 《Moving 異能》作家姜草採訪-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ewsen.com/news_view.php?uid=202308281045396310
https://www.newsen.com/news_view.php?uid=202308281414336310
https://www.newsen.com/news_view.php?uid=202308281630446310
Disney+《Moving》姜草作家28日上午在首爾鍾路三清洞的某咖啡廳進行了媒體聯訪。
《Moving》講述隱藏超能力生活的孩子們與藏著過去痛苦祕密的父母們的故事,是一部人
情動作戲劇。
姜草作家說:「在製作電影時碰壁了。大家說作品好,跟我簽約,但成果出爐後總是收到
奇怪的反應。內容不是被壓縮,就是被變型了。我認為漫畫是我的,而電影是導演的。電
視劇的籌備期更長,我對《Moving》也特別有感情。被問『要親自試試嗎?』的時候很苦
惱,後來我反過來說『我試著寫寫看,看過之後再判斷吧。』花了兩三個月寫劇本,雖然
很陌生但收到的反饋很好,所以就決定嘗試了。漫畫儘管有留白,還是會有角色扁平化的
情況發生。受到截稿的壓力影響,畫漫畫時有些沒能完成的。這是個將它們完成的機會,
於是決定進行合作。漫畫是由我全權負責的模式,而這次經驗讓我的心態有所改變。漫畫
我自己搞砸就算了,但電視劇是非常多人的心血,要做好心理準備。」
關於寫成二十集的原因,「最根本的難關也是收到最多意見的是按照時間序進行,而我始
終反對,因為在畫漫畫時有過一次經驗了。我記得某個電視劇組也說過一樣的話,建議我
按照時間序寫,但我還是很固執。(固執的原因是,假如按照時間序)神秘感會消失,而
學生們在中段出場的話會降低劇情張力。孩子們的故事會在15集之後銜接上。為了敘事,
不能讓步。我也想過可能會覺得無聊,但身為作家,比起瞬間更應該要看的是整體。在周
遭有許多意見時,穩住了重心去執行,我認為這樣才能完成情感上的傳達。很感謝製作組
願意理解,在前段講述青春愛情故事是很大的冒險,我現在也沒有後悔這樣做。」
關於寫劇本,作家說道:「收到寫劇本的提議時,因為看過的電視劇不多,訂閱了TVING、
seezn等平台把以前的電視劇找來看。也拿了些劇本來看,但發現不太適合我。也沒自信能
學得很快,所以我的型式有點不同,寫得好像在畫畫一樣。劇本的量也非常大,40分鐘通
常會寫到三四十頁,多的時候有六十頁。經常指示比台詞還要多,想成是在寫分鏡,就越
寫越長了。要準確傳達我所想的東西,文字表達不夠完整就會再加上註釋,也會附上資料
參考。我的一大缺點就是在漫畫對話框中習慣使用書面語,導致演員要說台詞的時候會出
現問題,讓現場慌亂。把劇本當作導航,只要求目的地相同就好。把平時不常使用的嚴肅
語氣軟化許多,發現在對話時有很大的不同,我也學到了很多。」
寫劇本時最看重的部分是無條件要「有趣」。姜作家:「畫了超過二十年的漫畫,發現時
代變了很多。人們漸漸不在意故事鋪陳了,現在是短影音的時代。對我來說除了故事,脈
絡、人物描寫也非常重要。畫漫畫多年感受到事件發生到結局這之間,更重要的是人物。
要把這些都講好,要能牽動20集的內容,那就一定要有趣才行。要結合大眾和我認為有趣
的東西並不容易。」
提到重視電視劇敘事的理由:「我認為概要跟敘事是不同的。只看想看的就會變成概要,
而敘事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要先了解人,才會變得有趣。要講一個人的故事就要一步步來
,看整體時會發現這些累積的敘事是有必要的。」
親自寫劇本後對於作品反應的態度也不同了。姜草作家表示:「看了反應心情很好。我其
實也不太知道反應如何,只知道周遭的反應,大家也都會說好話。畫漫畫的時候也不太看
留言,但早上起床就會上網搜尋一下,我也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了。反應比預期的要好,
最近過著非常愉快的生活。也有看到『比原作還要好』的反饋,真不知道該不該笑。之前
作品也改編過幾次電影嘛。站在與原作相比的立場,有人說比原作更好,雖然對漫畫感到
抱歉,不過現在心情很好。」
「電影的時候評價很自由,但現在要擔起責任,如果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因為比誰都
了解原作也苦惱了很久,現在要感謝製作組把我粗糙的劇本變得流暢。」
被喻為拯救了垂死的Disney+。「不是要偏袒Disney+,我最滿意它的一點就是它是沒有1.5
倍速播放功能的OTT。我討厭倍速播放。從製作的立場來看是有其目標的,製作者的意圖固
然重要,而用戶的意見也日趨重要。我訂閱了八個OTT在收看,但還是無法理解使用1.5倍
速觀看。可能我是以前的人,跟不上時代了吧。總之無法倍速很好。據我所知,Disney+會
陷入困境(假如Moving不如預期)或著要撤出都是誤報。先上架七集,再以彷彿每週上架
一部電影的方式接續,我很滿意《Moving》的公開方式。」
提及選角進行過程,姜草作家說道:「我也參與並提出了許多意見,我是第一次所以發生
了許多情況。才知道劇本要透過經紀公司,而不是直接交給演員。我直接打了電話給過去
透過電影變熟的演員們。因為不太熟悉年輕演員們,就交給了導演。看了試鏡影像,據說
競爭非常的激烈。最終階段時我才提出『這位很不錯』的意見,高允貞演員就是這樣子選
中的。」
「成人演員選角是一起參與的,每次都覺得很神奇。他們太有名了,我什麼都不懂還想著
『要纏著試試,沒什麼不行的,就拜託他們吧。』意外的是他們欣然接受了。過程比想像
中還要順利,像是假的一樣。前七集是孩子們的故事,當時只寫到第四集就先跳著寫八到
十集了,因為覺得要趕快進行選角才行。所以是用前四集與八到十集分別進行了學生組與
成人組的選角。」
車太鉉、金成均、文盛瑾、柳昇範(另譯柳承範)、朴熹洵等人是直接透過電話進行的選
角。作家表示:「因為是以前合作過的演員所以直接聯絡了,很感謝他們願意接演。一般
是不會這樣子進行的,甚至柳昇範演員人不在國內。因為和柳昇完導演本來就是至親,法
蘭克這個角色要有異鄉人的感覺同時還要英文流利,除了柳昇範想不到其他人了。我就跟
柳昇完導演說了『很想(和柳昇範)做這個,讓我跟他視訊吧。』因為他人在巴黎,透過
通訊軟體發了劇本過去請他看看也告訴他『除了你沒有別人了。』以為需要一段時間思考
,沒想到一週就收到答覆了,反而是我嚇了一跳。太感謝了。」
被問到有沒有特別愛惜的角色。「以播出至11集的時間點,最感謝的演員是柳昇範。因為
整體故事架構在1~7集可能會缺乏張力,但我們的演員無一例外地做得很好。透過這次
的經驗知道這些演員們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在焦點離開本人時也願意站在背景中。聚集了
好多厲害的演員,可能因為他們多少都有合作過,產生的火花更是非同小可。柳昇範演員
作為新角色加入,感謝他創造了劇情張力與緊張感。當然不只他,所有角色都很喜歡。每
一集都沒有留下遺憾,或許我這麼說很不客觀。總之每個人都忠於自己的角色,真的很難
只選出一位。」
提起飾演「奉喜強」三人組的李正河、金度勳、高允貞,作家說:「幾位其實也不是孩子
了,大約是26歲。我去了片場很多次,大約有幾十次吧。可能是因為這樣,他們看起來就
是奉皙、強勳、喜秀。他們關係非常好,實際上就是三個人那樣玩在一起,這些樣子也呈
現在劇中,看起來太美了。」
關於製作費500億元一說,姜作家表示:「我不清楚確切的數字。因為我有很多想寫、想實
現的東西,也擔心過製作費會不會無法負擔。(考慮到費用)是不是要把規模縮小,不過
朴仁濟導演讓我先寫了再說,他說這不是作家要擔心的。很謝謝他對我說希望我在寫作時
不要去思考預算,因為有『想做什麼就試試吧』這句話讓我放膽去嘗試。我也不知道究竟
花了多少,聽到好幾種說法但我也不確定。」
對於作品分級為18歲以上觀看,作家表示:「本來想著讓15歲也適合觀看的,但不想在表
現手法上有所侷限。張洙源是有再生能力的人,要好好凸顯這個能力的話就不能太委婉。
再說,張洙源並不是一個非常會打架的角色。想呈現一個受傷、掙扎的人物,把尺度降低
似乎並不是一個好選擇。不想在這裡設下界限,導演應該也和我是一樣的想法。」
作家也對洙源的自我傷害行為做了補充說明。「洙源在個性上就是個會找簡單的路去走的
人,因為身體是他最堅實的武器,便選擇了這個對他來說最輕鬆的方法。在第11集使用了
硬派的手法,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洙源身體方面的能力。10、11集中可以看到洙源透
過自殘恐嚇這個對他來說簡單的方式過活,爾後在路上徘徊並遇見了智熙的故事。而智熙
就是洙源在找的那條路。」
與原作中相比做了改動的部分,包括美賢和斗植第一次約會的地點從泥鰍湯店變成了炸豬
排店。對此作家說道:「雖然我確實喜歡炸豬排,但沒有在南山吃過。因為當時安企部位
於南山,才這樣設定的。安企部是非常重要的地點,所以思考著美賢跟斗植的約會地點該
選哪裡時就決定是南山的代表炸豬排店了。」
提及講述小市民超能力者、安企部題材的理由,姜作家說:「原作《Moving》是八年前的
作品,再加上創作時間的話幾乎已經十年了。我喜歡平凡的人們。從大約二十年前的作品
《Timing》開始。《Timing》是關於時間能力者的故事,而這次想講身體能力者的故事並
以此開始持續構思。時間能力是偏向觀念上的想法。以小市民為主的英雄作品以前就有,
同樣類型的故事講多了就會出現各種包裝。只要內容有趣,我認為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可
能因為安企部消失在歷史中了,最近人們對它感到越來越陌生。我在創作《Moving》的時
候想在某部分程度上加入近代歷史,想講述無關本人意志而被捲入歷史之中的故事,因此
加入了安企部題材。」
透過《Moving》想如何定義英雄呢?姜草作家答道:「美賢有一句台詞『比起身體能力,
同理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是這樣想的。能夠理解他人情況的就是同理心。相較於在天
上飛、受傷後能快速復原、擁有巨大的力氣,我認為作為一個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
至於「想講一個善良的人們獲勝的故事」的原因。作家表示:「只是因為喜歡善良的人獲
勝的故事,這就是我想看的故事。我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經常說『同心協力就能實現善
良。』可能是因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自然就喜歡上這樣的故事。除了《26年》、
《惡鄰拼圖》之外,我的作品中沒什麼反派。而在《Moving》為了讓善良的人獲勝,勢必
要有反派角色,隨著角色數量增加,反派組織也擴大了。」
作家也預告了剩餘集數的亮點。「前七集是孩子們的故事,到14集是大人們的故事。而最
後是孩子與父母合力對抗敵人的故事,這一部分將從15集開始。雖然會穿插其他故事,但
幾乎有五集的份量都是在同一個空間、一個夜晚裡發生的故事。後半部也有新加入的角色
登場,將會新增一個人物。因為擔心與反派的對決無法平衡,於是追加了原作中沒有的新
角色。」
有關《Moving》結束之後的計畫:「9月20日將會上架最後的集數,到時應該會定下下一步
吧。現在正在享受這個情況,反而想把腦袋都清空。收到了許多邀約,但我只是在想『明
天要吃什麼。』」
※請勿轉載以上翻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12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93317875.A.7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