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行銷先驅「整合行銷傳播之父」唐·舒茲辭世 整合行銷傳播跟MBA的不同
創立「整合行銷傳播」(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概念的西北大學教授Don E Schultz(唐·舒茲)6/6在芝加哥辭世,享年86歲,在美國行銷廣告圈投下震撼彈,圈子裡,業界人士幾乎都是用他的理論在做案子。現在大家常說的「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行銷、大數據行銷、每個人看到的廣告都根據你的喜好不一樣,其實就是以他的理論延伸的!我則是很幸運,在西北大學念整合行銷傳播的時候,修了他的課,去年還在舊金山一場校友活動中看到他。
我還記得Don E Schultz教授的課是一門講全球行銷的課,我們要先到印度企業參訪兩週,回到芝加哥才上他的課。我們拜訪了印度的必勝客,那裡的必勝客很高級,是約會聖地,還會有員工跳舞表演。那是2008年,手機和網路還不算很普及,我們還參訪了印度的相親網站,他們開了很多實體的網咖,給單身的人找對象,以及讓他們的爸媽上去挑子女適合的對象。
當年的Don E Schultz已經七十四歲,教的課不多,特別給是我們這種菜鳥的課很少,大多是給高階經理人的課,我印象中的教授,坦白說不是一個很慈祥的人,他有些嚴肅,但,他讓我印象深刻且敬佩有兩件事:第一,他很堅信他的理念並且不厭其煩地宣揚,雖然Don E Schultz早在1993推出整合行銷的理論,也寫了30本書,但即使到了2008年,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不太懂什麼叫做「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整合行銷傳播」。很多人把他跟西北大學的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的知名行銷教授Philip Kotler(菲利普·科特勒)並論,念過行銷的人都知道,教科書一定有Philip Kotler的書,畢竟他寫了80本書呢!(當教授好辛苦,阿雅寫一本書就快累死了!)每當有人把Don Schultz和Philip Kotler,或是IMC和MBA相提並論,Don Schultz不會說別人的不好,但他會很堅信地講述IMC的理念和不同。你可以想像嗎?你已經說了一個理念十多年,很多人還沒聽懂,你還是很認真解釋,從業界已經有幾十年經驗的專家到菜鳥行銷學生,你一遍又一遍地用不同的方式講述,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第二,即使是對我們這些菜鳥學生,英文爛到不行,也幾乎沒有行銷經驗,坦白說他隨便講我們都會覺得很厲害,但天王老師卻一點也不馬乎,從上課內容、課堂要求、作業,老師都沒在客氣,也會出席一些系所的活動,包括許多不是他主講的活動,甚至到去年我都還在舊金山的校友聚會中看到他,而且他還是坐在台下聽那些才畢業幾年、小他幾十歲的校友演講。老師很認真,學生也是,但我記得我們有堂課是從印度回來的隔天,大家都時差到不行,我眼睛一度真的重得睜不開……(老師對不起!)。😓
🔥 到底什麼是整合行銷傳播?就是各種行銷方法「整合」起來都做嗎?不是!
用過度簡單的方法來說,整合行銷傳播指的是以消費者為核心,再整合各種通路講述那個跟消費者相關的訊息的方式。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請數據分析師分析了客戶的數據,發現我們的客戶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很在意有沒有特價的人,第二類是喜歡追逐流行的人,第三類是很實際的人。那我今天要賣夏季洋裝,同樣一個商品,針對第一類的人我說:「洋裝今天打七折!」針對第二類的人我說:「網紅都愛的潮牌洋裝上市了!」針對第三類的人我說:「超實用洋裝搭上針織外套就可以上班穿,脫掉可以外出,旁邊有小口袋可以放手機,而且腰帶還有線,綁起來變不同造型!」
至於用什麼行銷通路讓大家知道這個訊息,則是觀察這三類不同的人幾點、何時接觸什麼樣的媒體,比如說,我發出了三種不同的電子報、網路廣告三類人看的內容都不一樣,還有第一類的人會看團購網所以我有跟他們合作,第二類我登廣告在時尚雜誌,每類人在許多不同的媒體都看到了訊息,但是他們只看到那個跟他們有相關、一致的「整合行銷」訊息。
🔥 整合行銷傳播是大數據行銷的先驅 因為數位行銷發揚光大
上面講的例子只有三類,但你可以想像的是,你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即時把廣告變成千上萬種類,每個人看到的都跟他高度相關,而且隨時因為你的新的行為做改變。而且,當行銷人沒有很多錢,還可以透過分析,只把廣告發給最有可能買的人,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要推廣百貨公司裡最紅的幾千種商品,每種商品我登廣告給100個人看,如果轉換率有一成,那只有10個人最後會買,但如果,你可以事先用數據和建模算出來,那100個人中哪10個人可能會買,那你就可以只登廣告給那10個人。也因此,IMC會學很多統計軟體、數據分析的東西。
這樣的概念,我猜,在1993年剛推出來的時候,可能應用不多,只能說廣告傳單有三個版本,每個人家裡信箱收到一種版本,可是慢慢地,因為數位行銷的進步,網路廣告、電子報、社群媒體、網站app個人化,就很容易執行。也因此,IMC會學很多各類數位行銷工具的東西。
🔥 整合行銷傳播以消費者為核心,跟MBA以企業為核心不一樣
很多人問我IMC和MBA有什麼不一樣,首先,以西北大學為例,IMC花一年半,只學行銷傳播,因此特別深入,甚至每個通路都會學到,包括社群媒體;MBA學得廣很多,包括財務、會計、營運、物流、策略、心理學、投資估值、創業等等,行銷通常只有一兩堂課。
另外MBA的行銷是4P:Product產品、Price價錢、Placement通路、Promotion促銷。如果你仔細看,它是以公司為核心的模式,另外也會關注在要做什麼產品?要賣多少錢?要在哪個通路賣,比如說,要批發還是零售、要在康是美還是家樂福賣、要自己網路賣還是透過通路賣等等?而這些都是IMC不會深入學的地方。相反地,IMC學的谷歌分析、網路廣告即時競價、電子報、社群媒體行銷等等,都不是MBA的重點。說穿了,IMC的前身就是廣告系,MBA就是企管系。
🔥 哪個好?
要看你過去做什麼?未來想做什麼?為什麼這個碩士可以連結你的過去和未來,為什麼它可以加速達到你未來的目標。比如說,你過去做過業務,懂了很多定價,但你希望未來要去創業,或是到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工作,那MBA可能可以幫助你加強在策略和財務的領域,讓你更有機會創業,或是做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工作。又比如說,你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學了一些社群媒體行銷,但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希望能透過碩士,讓你更有系統的行銷傳播知識,畢業後到美國的廣告公司或是企業擔任行銷分析或媒體購買的工作,但IMC可能很適合。
我認為,企業兩個都很需要,要有對的產品、價錢、通路,也跟消費者在對的時間地點講相關的資訊。下次你打廣告以前,想一想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你對他說的話到底有沒有相關,我相信Don E Schultz教授會在天堂點頭微笑。
❤️ 關於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作者
✅ 博客來全球直送+電子書:https://reurl.cc/Wd86qy
✅ 誠品:https://reurl.cc/rxKyLx
✅ 金石堂:https://reurl.cc/GVG8eG
https://bit.ly/37fCl7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有 錢 人找對象 在 黃大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工作為名」
「每天每夜,我們都在過失的泥濘中匍匐前進,也經常為了各種不同的事情身懷愧疚。」這美麗的文字出自逗點文創總編輯陳夏民,也是我最近的心境。
我最近常回頭審視自己過去的種種,當時我自己之所以能「義正嚴辭」的指責別人,是因為欠缺更多同理心與很以自我中心,對此深感抱歉懊悔,分享一個讓我懊悔的小故事。
以前在新聞部下班時間是七點半,想在晚上跟人聚餐吃飯,大概八點,朋友們好心介紹對象給我,對方總要在餐廳等我許久,而我縱然嘴上滿是抱歉,內心總覺得「我是因為工作啊,又不是故意的。」工作至上、工作無敵、所有牴觸工作的,都應該排在後面的順位,而對方久侯的心情與疲憊,我總是認為「這應該還好吧!」、「我也盡力趕到了,不然要怎樣呢?」,我的心態無疑是種傲慢。
人活著總有報應的,現在我四點半下班,每次跟朋友約聚餐,我成了最早到的人,等待別人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才了解等待的辛苦,也突然明白為什麼很多人找對象時,會在乎對方的職業,除了金錢收入之外,生活作息能不能配合,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長期等待對方,內心總會疲累,不論對方在公司頭銜是副總還是總編輯,都無法弭平等待的疲憊,感覺才是最真實的。
我們常以「工作之名」期待別人寬厚、寬待,卻沒想過自己也許能做點努力,讓情況好一點,讓關係繼續,我們常以社會的價值當作取捨的規則,而忘了人人都是獨一無二,人人應該都要有自己的價值觀與重要性的排序。
工作可以成就你的人生,也能毀了你的人生與家庭,想清楚自己最在乎的是什麼,再決定該向誰說抱歉。工作上平庸的人,可能是好爸爸、好媽媽,職場上豐功偉業的人,可能是缺席的父親與母親。某次,新聞圈的前輩在領金鐘獎時說,「身為一個母親,長期因為新聞工作無法參加家庭活動,很開心看到自己入圍的新聞,被兒子按讚與分享了。」台下掌聲如雷,我內心卻一陣酸楚,要多冷淡的母子關係,才會連一個讚都珍貴。
我們的時間、資源、感情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麼都要,卻不選擇捨棄什麼,這很像我們每天帶在包包出門,不論多大的包包都不可能什麼都裝得下,你要先審視自己的內心,把最重要的東西先擺進來,才不會得到了很多掌聲,卻失去最在乎、最珍貴的人事物。
#人生不能重來,但我們能保持著懺悔的心情,降低未來一錯再錯的可能。
#不要以工作為名,就要別人包容,包容久了,關係就毀了,工作沒有這樣偉大,但關係很珍貴。
黃大米 Instagram: https://bit.ly/2PVpv3U
攝影:Irene Sun老師
有 錢 人找對象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摘自吳軍博士的硅谷來信
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資(一)
我們之前聊了七次有關投資的話題,大家討論非常熱烈。很多人都接受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對自己的投資,以及對自己事業的投資遠比在股市上撈點錢,或者向父母借錢買一個房子更為重要。
當然,還有一個和投資自己至少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投資,就是找一個好的配偶。之所以今天想談談這個問題,主要是回應很多讀者的要求。他們是在讀了我之前第131封信“在大學做什麼”,發現我鼓勵年輕人在大學談戀愛,希望我深入談談擇偶的標準。
在講我的觀點之前,我先介紹幾個“智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JP摩根講,“一旦婚姻投資得當,你的事業也將隨之達到高峰。假如把婚姻視為兒戲,草率決定,隨之而來的懲罰將是離婚,精神痛苦,以及存款金額的銳減” .JP摩根這話雖然是對他兒子說的,我倒認為對女生同樣適用至於什麼是好妻子,他講了三個基本要求 - 迷人,有氣質,聰明,如果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已經燒高香了,其它的都不必苛求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這個要求其實非常高了此外,JP摩根還講了一個女性應該有的基本素養。 - 不搬弄是非而且性格好。
巴菲特在中國也是大家心目中偶像級的人物,他在中國的粉絲比在美國還多。巴菲特對女生擇偶給了一個標準,就是比自己優秀,因為在他看來,找一個不如自己的人,是一輩子的麻煩。在年齡上,這位股神覺得應該趁著年輕將自己嫁出去。而且巴菲特是一個未謀勝,先慮敗的人,在他看來,找一個收入比自己低的人,將來離婚還得養他,實在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事實上,我身邊一些女性就吃了這種虧。
另外一個名氣不如他們大的人,講的一些話我覺得也很有道理,不妨分享給你。這個人叫沙皮拉(Joe Shapira),是JDate婚戀網站的創始人。這家網站原本是方便猶太人找對象的(j是猶太人猶太人的首字母,日期這裡是談戀愛,找對象的意思),由於成功率特別高,而且配對成功之後大家滿意度非常高,後來在美國一些其他族裔的人也使用它,它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婚戀網站。兩年前沙皮拉在創辦一個新公司時來找我融資,交談中我問了他JDate為什麼能成功,他告訴了我一個對外很少講的秘訣。
沙皮拉講,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在找配偶時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假如給某個男生打個分數,比如說70分,當然沙皮拉講的不是一個具體的分數,而是一個比較綜合的考量,我用分數來說明問題比較簡單。根據他和JDate網站的統計和研究,他們一般都會想找一個95分的女生,當然女生其實也並不能簡單地用分數來衡量,這裡我只是為了說明問題。
那麼95分的女生是否會搭理他呢?不會!這種情況其實中國也很常見,網絡上總能看到“女神”,“男神”,“國民老公”這類的詞,實際上也反映出這種幻想。那麼85-90分的女生是否會搭理他呢?有可能,但是他們交往是否能夠成功呢?也不可能!這種交往雖然可以開始,但是最後結果就是瞎費工夫。那麼對於這個70分的男生,經過努力有可能成功配對的女生大致是多少分呢,一般是60分到80分之間。
沙皮拉講,其實他的秘訣非常簡單,就是在JDate上,根本不會讓70分的男生看到有80分以上的女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男生就會覺得某個80分的女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了。當然,JDate對女生也是同樣對待的。正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了不必要的幻想,JDate的配對才讓大家覺得特別滿意。我把沙皮拉的話重新詮釋一下,就是要合乎自己的特點,而且切合實際。當然,中國人擇偶是否和猶太人有相似性,我不敢妄下結論,不過我想這可以給大家做參考。
介紹完這些人的觀點,你可能已經多少清楚我的看法了,至少我不反對他們的看法,否則不會拿出來說事。此外,我在昨天的信中講過,要找一個對自己好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我對男生和女生還分別有些具體的建議。今天先說說我對男生的建議,明天再說說對女生的建議,因為對於後者的建議比較“毀三觀”,為了不想讓大家太吃驚,我需要先做點鋪墊。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個觀點是“聰明人會欣賞聰明人,而且只有聰明人才會欣賞聰明人”,這是一個相當有智慧的人告訴我的,我觀察周圍人20多年,證實這句話是對的。對男生來講,特別是聰明的男生,他打動一個“漂亮而且聰明”的女生,要比打動一個“漂亮但不聰明”的女生要容易得多!雖然中國人覺得郎才女貌才相配,但是一個漂亮的笨女生是很難喜歡上一個真正的才子的,這裡面的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想,在這裡我賣一個關子。
不過,我可以提示大家的是,根據我對清華以及在後來的工作單位對很多男生(包括和我年紀相仿的,也包括我的學生和下屬)的觀察,那些自恃頗高的男生,挑女生時會先看相貌,覺得自己的學歷,工作成就對那些讀二本,三本大學的漂亮女生應該有吸引力,但結果還真不一定像他們想的那樣,因為人家根本不把這些“才子“引以為豪的東西當回事。
找聰明女生的另一大好處是,從優生學的角度講,母親的智力水平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比父親更大,如果大家希望孩子比較聰明,將來讀書不要太辛苦,最好找個聰明的女生。
我的第二個觀點是,遇到一個漂亮的女生還是有機會的,但是遇到一個像JP摩根所說的那樣“迷人,有氣質”的女生,那就難了。容貌靠遺傳,而魅力則靠培養。我們常說“大家閨秀”,其實就是指她們從小受到很好的培養,才有了一般人所不具備的迷人之處。脫不花(羅輯思維CEO)講過,想了解一個女生20年後的樣子,看看她的母親就知道了。當然時代在進步,一代人更比上一代強,孩子通常會比父母優秀,但是家庭和周圍環境對人的影響常常是深遠的。
第三,永遠離不開媽媽或者自己家庭的女生,將來會有問題,這個要求對男生也是如此。在一個完美的婚姻中,雙方都要明白關係的親密程度和重要性依次是“夫妻>子女>雙方父母“。如果承認這種優先級,在妻子和母親同時落水時,先救妻子,還是先救母親,就根本不是問題了。中國很多人認為兩個人的結合就是雙方家庭的結合,而且小家和大家的邊界分不清,我對此完全不認可。這不是什麼美德,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最後,無論是對男生還是對女生來講,對方的可塑性很重要。雖然我們常說喜歡一個人就能包容對方的缺點,包容一天可以,一年可以,真包容一輩子,多少有點難度吧!有些人雖然開始看上去條件未必很好,但是進步得很快,將來就越過越容易。我們都知道,今天看似再完美的匹配,時間一長總要遇到矛盾,能夠有一定的柔性,彼此妥協解決問題,相互適應,決定了一個關係能走多長遠。
我知道,相比我之前給的建議,我今天給的不能算太具體,畢竟感情這種東西世界上70億人就會有70億種看法,它完全靠自己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所認可的建議,以及我的建議,無非是給大家一些參考而已。幸福是要靠自己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