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對高雄客委會的質詢,請指教一下吧。
客家文藝復興運動
在《客家基本法》定義之客家人,是指「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
【客家人有自我認同危機】
#高雄客家人數達31.5萬人
依據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05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推估,符合《客家基本法》定義的客家人,全國約有 453.7 萬人,占全國的 19.3%,是僅次於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全高雄約有12.6%、31.5萬的客家人。
#聽懂客語比例下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調查發現有 64.3%的客家民眾能聽懂客語,說的能力部分有46.8%的客家民眾會說流利的客語,都比以前下滑。
#未成年客家子女,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僅54.2%
只有五成四(54.2%)客家民眾認為其未成年子女認為自己是客家人, 36.5%認為其未成年子女自認不是客家人。
#令人憂心的客家語文及認同
客家語言聽與說的能力在逐年下降,若沒有政府與民間的大力推動,客家民眾客語能力每年約有 1.1%的自然流失率,40年以後,客語使用人口若降為0%,客語將會死亡。而客家未成年子女自我認同只有54.2%,如果不能從各方面提昇認同感,客家族群的未來值得憂心。
#好在,傳承客語的意願很高
唯一感到欣慰的消息是,調查指出,86.9%客家民眾表示會讓子女學習客語,這是客語發展推廣的助力,更是傳承客家傳統的重要基礎。
【推動客家文藝復興運動】
86.9%客家民眾願意讓子女學習客語,代表大家希望客家文化、風俗、傳統能隨著語言一起代代相傳下去。高雄客委會應該推動客家文藝復興運動,以客家音樂、文學、表演藝術等目標,發展幾個有意義、有高度、有能見度的指標性計劃,讓新一代客家年輕人有發揮空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音樂復興,讓客語也能感動人心
新生代的台語搖滾樂團「茄子蛋」有一首「閩南語神曲」-浪子回頭,當他們2018年12月在北京開演唱會時,台下北京青年一字一句,以標準的閩南語跟著大合唱。這幕令人動容,音樂沒敵人,音樂能振動人心。高雄有漢神巨蛋,海洋流行音樂中心也將落成啟用,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培養出這樣的客家樂團,在大型舞台上傳播客家文化、思想,讓客家人同感光榮?高雄場館那麼多,客委會難道不能夠應協助客家青年投入客家音樂創作,讓客家的聲音讓世界聽見嗎?客家不止有傳統八音,我們也能有客家五月天、茄子蛋,甚至頑童MJ116這樣的嘻哈團體,不是嗎?
#扶植標竿客家表演團體
衛武營藝文中心剛啟用那天,明華園的盛大演出。那時我就很感慨,什麼時候才能夠看到一個大型、甚至國際級客家表演團體的出現?明華園是台語歌仔戲的藝術精華,紙風車樂團成功全台巡迴,但客家為什麼就沒辦法出現大型、成功的劇團?客家全國約有453.7萬人,高雄屏東也有50萬以上,這是市場基礎了。高雄有衛武營、大東、駁二等藝文園區,客家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深厚的文化深度,為什麼客委會不能給有志客家藝文表演的團體、青年好的資源,培養標竿性客家表演團體?
#客家文學復興運動
時代在改變,過去優秀的客籍文學家,用筆對抗殖民與威權,現在新生代的作家則開始寫更多客家的故事。1988年有一場還我母語運動,要講出客家的「祖宗言」,新生代作家生氣蓬勃地創作大量客語詩,如去年底正式創刊的《文學客家》,半年出刊一期,除了鼓勵客家人說客家話,也希望能夠藉由刊物的出版,提供客語文學創作舞台。民間在做,而客委會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質詢日記 #社政 #20190410 在社政委員會的質詢,我向社會局提出了社工遭強制回捐、社工訪視風險、單親補助門檻、托育日誌電子化、黑板樹斷頭修樹等議題,並向客委會提出客家文化觀光亮點營造的可能方向。 【重新檢視 #單親補助門檻 適宜性】 據統計,本市共有 45,843 戶單親家庭,但只有...
未成年客家子女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質詢日記 #社政 #20190410
在社政委員會的質詢,我向社會局提出了社工遭強制回捐、社工訪視風險、單親補助門檻、托育日誌電子化、黑板樹斷頭修樹等議題,並向客委會提出客家文化觀光亮點營造的可能方向。
【重新檢視 #單親補助門檻 適宜性】
據統計,本市共有 45,843 戶單親家庭,但只有 19,045 個孩童(局長答覆約 6,000 戶)符合單親生活補助,補助要點除了家庭收入天花板之外,還要求全家(含父母、子女)土地公告現值未超過 650 萬才可申請。試問若今天申請人與父母分別住高雄、台北,為何無法申請?還是說政府希望單親家庭投靠老父老母依親嗎?若申請人已與原生家庭疏離、甚至關係不佳,又該怎麼辦呢?因此我要求社會局長好好重新檢視補助標準的適宜性。局長回覆表示,同意補助標準有不近人情之處,會再研擬是否能透過面訪等方式確認申請人之需求,讓補助都能落實在有需求的民眾身上。
【#托育日誌電子化 雙軌制先行】
托育人員每天都要填寫的托育日誌是與家長間重要溝通媒介,若能節省行政時間,托育人員就能把更多時間花在照顧孩子上,因此請社會局研擬推動電子聯絡簿的可行性,讓家長在工作忙碌之時,也可以直接透過網路與手機 APP 即時掌握狀況。我建議局長可先實行雙軌制,讓托育人員可以選擇紙本或電子化,作為轉換期間的緩衝配套作法。局長回覆肯定此方向,會再與秘書處進一步討論,我也會持續追蹤。
【#社工強制回捐 須有預防機制】
今年 2 月高雄爆出一件強制回捐的個案,感謝社會局事後協助社工把回捐的款項給討回,但只要求補回,卻無其他懲處或預防,形同讓「暗砍」的行為穩賺不賠。我認為,應公告違法的機構,讓社工在求職時可以迴避。申請風險加給的機構也應公開,協助社工判斷加給是否被暗砍。此外,我以市議會跳過服務處、直接向公費助理撥款薪資的方式為例,請局長檢視補助案薪資撥款流程(現為補助案→機構→社工)是否有變革為直接撥款給社工的可能性,避免被機構從中操作。也許事前略增行政手續,但省去後續稽查、處理糾紛的成本,未必不划算。
【#社工訪視風險 明訂警察陪同 SOP】
經統計,過半的社工在進行個案訪視時曾遭遇口頭或肢體暴力,雖然社會局有訂出一套安全維護要點,但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實在很難實施,甚至在要求警察陪同時,也是由派出所自由心證,希望社會局能訂定出一套明確標準,在怎樣的評估之下需要兩人陪同甚至是警察陪同,以利降低訪視的風險,同時也讓警察局有一套標準可以遵循。
【#斷頭修樹 給兒童的不良示範?】
隸屬社會局的高雄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近來修剪了外面的黑板樹,卻是用危害樹木健康的斷頭修樹。據我們了解,廠商有證照、也是照 SOP 在修剪,問題恐怕是源頭的 SOP。我會再向養工處反應 SOP 的問題,也希望社會局長一同留意,否則傷害樹木健康的修樹方式恐怕是對兒童的不良示範。
【#客家文化觀光亮點】
高雄客家原鄉的觀光亮點究竟在哪?我建議以文化底蘊深厚的美濃作為出發點,結合黃蝶季,吸引青年返鄉、傳承在地文化。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生活化的展覽形式,成功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到農村,值得師法。我認為美濃的菸業、紙傘、八角亭、穿水橋成年禮等元素都相當有發展為觀光產值的潛力。此外,旗山、美濃、杉林、內門非常適合成為里山生態村,友善耕作不只可達成產業與環境的平衡,也能讓觀光客親身體驗客家的農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