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簽賭中了立刻請來還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嘉義唯一的口罩國家隊成員「昭惠實業」,朴子廠區的一間舊廠房今天中午發生大火,面積約6千平方公尺的廠房全面燃燒,火勢伴隨著大量濃煙,延燒約3小時,嘉義縣消防局出動大批人力全力灌救,所幸無人傷亡,起火原因由火調人員調查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朴子郡 在 紅姐-姜梅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地文化人 推薦姜梅紅】
請為嘉義的未來和過去,保留一席關心文化的議員
────────────────
聽姜議員講話很有大姐頭的親切感覺,人情世事有條有理,又可以把嚴肅問題轉換成簡單易懂的輕鬆說法,這些都是深刻的人生歷練。
姜議員自民國79~91年就擔任三屆縣議員,後來為了照顧老公病情而不再參選,但是間隔12年後還是能再度選上,證明選民服務的肯定相當紮實。
其實跟姜議員助理建宇兄比較熟,建宇是姜議員的獨子,這五年來一直關心文化、推廣文化。在提報東中二部「日本羅漢松」為珍貴老樹,「朴子配天宮三十六官將大北旗」鑑定審核,也都一力承擔,多方奔走來完成。
老樹是珍貴的活體文化,見證時代變化,奇蹟的幸運存活在市區。大北旗見證朴子刺繡的精美與商業的繁榮,成為縣定古物也才能有進一步的保存、修復、展示,這都是朴子的光榮。當然日新醫院的搶救、古蹟的認定與後續追蹤,也都出力甚大。
在日式洋風小鎮計畫,雖然有很大的無力感,但是姜議員還是緊盯進度、內容。因為縣府對朴子歷史、文化的缺乏認知,所以無法借力使力的因文化而加值,甚至集中在文化上來營造計畫的核心精神。這也是代議制的侷限,只能由縣府送交案件來審議,並無建議權。
近期姜議員協助推動的老屋修繕,希望沒有文資身份的老屋,也可以因為補助而能保留,甚至也因老屋的建築文化而促進經濟活力。這些文化的推動是急迫需要,但是曝光度是低的,因此慶幸姜議員在文化上的重視與努力。
寫這篇是因為姜議員真的有關心到文化這部份,我是親身體驗才誠心推薦,其他我不清楚的就不敢亂寫了。如果您沒有特定必須支持的縣議員候選人,10號姜梅紅議員是很好的選項,不要輕忽手上一票,因為可以決定未來和過去的很多事情。
陳俊哲 向您推薦!
────────────────
朴子日新文化協會 理事長
地方文史工作者
臉書社團 #朴子郡@生活圈 版主
────────────────
相關新聞報導
嘉縣珍貴老樹 90歲羅漢松入
https://goo.gl/weuPpP
東石國中百年羅漢松 爭取列保護
https://goo.gl/w7vZ2c
漫步巷弄 朴子一日遊賞古蹟
https://goo.gl/Bx4XDC
朴子郡 在 紅姐-姜梅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地文化人推薦姜梅紅】
請為嘉義的未來和過去,保留一席關心文化的議員
────────────────
聽姜議員講話很有大姐頭的親切感覺,人情世事有條有理,又可以把嚴肅問題轉換成簡單易懂的輕鬆說法,這些都是深刻的人生歷練。
姜議員自民國79~91年就擔任三屆縣議員,後來為了照顧老公病情而不再參選,但是間隔12年後還是能再度選上,證明選民服務的肯定相當紮實。
其實跟姜議員助理建宇兄比較熟,建宇是姜議員的獨子,這五年來一直關心文化、推廣文化。在提報東中二部「日本羅漢松」為珍貴老樹,「朴子配天宮三十六官將大北旗」鑑定審核,也都一力承擔,多方奔走來完成。
老樹是珍貴的活體文化,見證時代變化,奇蹟的幸運存活在市區。大北旗見證朴子刺繡的精美與商業的繁榮,成為縣定古物也才能有進一步的保存、修復、展示,這都是朴子的光榮。當然日新醫院的搶救、古蹟的認定與後續追蹤,也都出力甚大。
在日式洋風小鎮計畫,雖然有很大的無力感,但是姜議員還是緊盯進度、內容。因為縣府對朴子歷史、文化的缺乏認知,所以無法借力使力的因文化而加值,甚至集中在文化上來營造計畫的核心精神。這也是代議制的侷限,只能由縣府送交案件來審議,並無建議權。
近期姜議員協助推動的老屋修繕,希望沒有文資身份的老屋,也可以因為補助而能保留,甚至也因老屋的建築文化而促進經濟活力。這些文化的推動是急迫需要,但是曝光度是低的,因此慶幸姜議員在文化上的重視與努力。
寫這篇是因為姜議員真的有關心到文化這部份,我是親身體驗才誠心推薦,其他我不清楚的就不敢亂寫了。如果您沒有特定必須支持的縣議員候選人,10號姜梅紅議員是很好的選項,不要輕忽手上一票,因為可以決定未來和過去的很多事情。
陳俊哲 向您推薦!
────────────────
朴子日新文化協會 理事長
地方文史工作者
臉書社團 #朴子郡@生活圈 版主
────────────────
朴子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嘉義唯一的口罩國家隊成員「昭惠實業」,朴子廠區的一間舊廠房今天中午發生大火,面積約6千平方公尺的廠房全面燃燒,火勢伴隨著大量濃煙,延燒約3小時,嘉義縣消防局出動大批人力全力灌救,所幸無人傷亡,起火原因由火調人員調查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313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朴子郡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三國志》 《抱朴子》守儋石之祿淮陰侯列傳
《漢書•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揚雄•法言》吾見擔石矣《三國志》家無擔石之糧《抱朴子》「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
如果當時石字要讀「擔」便變成擔擔之糧,所以這個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清朝語言學家話讀成「擔」是可笑。
第二,大家都知我講史記列傳,有萬石君傳,他姓石名奮,他有五個兒子都是有二千石,加起來就有一萬石。萬石君姓的是石,沒可能讀做萬「擔」君。這又是可笑的。漢朝時的主要讀音一定是石。
後來為何會讀「擔」,因為石原本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因為我們覺得普通的石是這麼重。英國人又叫14磅為1stone。即使相隔這麼遠,但估計的重量也差不多。石首先是重量單位。在穀物量度上,重一百二十斤的穀的容量,後來轉成容量的單位。那是由一石重的米,放置的容器,大約是多大。石由重量單位又變成了容量單位。兩個石便混淆起來,因為它既是重量單位,又是容量單位。石之下有斗,之後又有人作了新的讀音和第二個寫法,變成了「擔」,借用了肩挑的作量度單位來作代表。首先便寫成「擔」然後把部分讀音轉成「擔」。
其實是因為兩種量度單位的問題。石是源自重量單位。而重量單位轉化成容量單位,於是便改了讀音和寫法,以免兩者混淆。既然兩者是分開,便不能夠把容量單位的「擔」用回重量單位的「石」。因為那是引起混淆。到了中古的時候,作為容量單位的「石」已不存在,最高便成為斗,所以在中古的時候,書多數都是用石音。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擔」又走回來,因為又用回「擔」作量度單位。清末再重新肯定了「擔」是一容量單位而寫成「石」。
我又要講讀音問題,去到明末清初,所有人都是認為雅音為「石」,而俗音為「擔」。其實那是兩個不同意義,不同意義的時候便不同的讀音。官祿是用重量單位,所以我認為應該讀「石」。到了清末,反而廢了重量單位,而保留容量單位。於是把所有讀音定為「擔」。這是普通話發生的情況,全都轉成讀「擔」。但是讀做「石」或「擔」,是各地都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繼續用「石」音,有些地方是用「擔」音。廣東話是一貫讀「石」,從來沒有停止用「石」,而沒有用「擔」。廣東是保留了「石」讀音的地方。我年少時每一個老師都是讀「石」。官二千石而沒有人讀「擔」。在明末清初,廣東話依然讀「石」,證據是很明顯。倫文敘寫那首詩是這樣的「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那是不是數到一百隻便寫完,但他解釋天生一隻又一隻是兩隻,「三四」是十二隻,「五六」三十隻,「七八」五十六隻,加起來剛好一百隻。「鳳凰何少鳥何多?」為何那麼少鳳凰,為何有那麼多鳥。啄盡人間千萬石,如果一讀「擔」那便不押韻。這是流傳在廣東幾百年的故事,證明廣東從來都是讀「石」,現在想跟普通話讀「擔」,所以我是堅決否認的。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