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精神】
#小編借橡皮擦都是一個還十個的 #求真相
-
「在假新聞讓一切真假難辨的時候,我們正需要一本堅實的報導之作,在訊息的流沙中不致暈眩。」
網路世代蓬勃發展後,假新聞已不是「新聞」,人們仍不自覺地被聳動標題吸引,而這些片面之詞卻是引發社會分裂的導火線!本集將從政治、商業到社會心理層次,探討「真相產業」如何在全球演變,成為亟需理解的新課題。
▍#迷誠品Podcast EP87 放送觀點
對抗世界的隱患——記者談假新聞與真相製造
來賓|劉致昕(國際新聞記者)
主持|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
👇 收聽傳送門 👇
https://link.chtbl.com/F1OlMRJw
▍真相製造 >> https://bit.ly/2VMoYtJ
時報出版 春山出版
-
✉給誠品Podcast小組的心裡話 >> https://bit.ly/3oL8lrl
李惠貞獨角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週享讀】音檔上線|和惠貞、諠諠母女的風趣訪談
從這套幽(ㄅㄠˋ)默(ㄒㄧㄠˋ)與知性的書籍談起。
上回我開設了「線上新書訪談會」,訪問了作者好友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與女兒陳德諠,她們共同出版了一套《和媽媽互相喜(ㄐㄧˋ)歡(ㄐㄧㄠˋ)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前者分享了母女日常生活裡溫馨有趣的故事,後者則是記載了母女在2018年共同展開一個月的日本書店旅行,都是相當特殊且難能可貴的出版主題,值得一看。
而不只是書好看,聆聽母女對話也是一件非常爆笑也精彩的事。在節目中,我先是請他們介紹認識23年的對方。對於身為媽媽的惠貞來說,認為女兒在個性上和自己有很多對比之處,但在當媽媽之後,開始練習去認識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命,互相學習也相互欣賞,且女兒對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來說,都具有很大的支持力量。
歡迎大家可以繼續透過線上平台進行聆聽!
https://reurl.cc/W32a9L
或透過VOCUS繼續閱讀。
https://reurl.cc/ZG6a0Q
好笑片段分享:
諠:「我如果告妳,我們是不是可以領到一筆錢?」
諠:「不對喔,那還是你的錢......」
諠:「我的特長就是會犯很基本的錯誤。」
#重點是為什麼要告我(媽媽心裡)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翻閱書籍本人喔!
李惠貞獨角獸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odcast】Q:下列哪一項裝備,是一位準備萬全的登山家會攜帶的?
(A)陽傘
(B)禦寒衣物
(C)護膝
(D)以上皆是
-
「對世界不再抱有好奇,其實你已經老了。」
作家陳德政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K2 Project」攀登計畫的隨行報導者,跟著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來到世界第二高峰K2,海拔5000m的山腳。在氧氣濃度只剩海平面一半、日夜溫差50度的情況下,他與山共處了一個月,從城市青年蛻變為經自然砥礪過的大人,也見證了登山者如何與山交涉、如何與自我的企圖和平共處。一起來聽聽陳德政分享這趟「以不成功丈量成功」的旅程。
▍#迷誠品Podcast EP66 放送觀點
回頭其實更需要勇氣——向山而行的轉變之旅
主持|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
來賓|陳德政(作家)
👇 收聽傳送門 👇
https://link.chtbl.com/PUfAhTVM
▍神在的地方 >> https://bit.ly/3h5xDPV
#中文書 #文學 #中文現代文學
-
✉給誠品Podcast小組的心裡話 >> https://bit.ly/3oL8lrl
李惠貞獨角獸 在 獨角獸計劃 的推薦與評價
《成為自由人》,李惠貞著,霧室設計, Vima House 維摩舍 我對工作和人生的看法,大都寫在這本書裡了。自由對 ... <看更多>
李惠貞獨角獸 在 李惠貞獨角獸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7月23日—受到疫情衝擊,遭遇困境的產業涵蓋甚廣,實體出版自是其中之一。許多出版社選擇將旗下著作延後發行,然而在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心中,她首度與女兒 ... ... <看更多>
李惠貞獨角獸 在 [心得]《給未來的讀者》:閱讀者的「聖經」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the-surprising-power-of-read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3KLHKZ6
做為小小的愛閱者,常被問說「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也有人會問我「該讀什麼書
」或「該用什麼方法讀」。這些問題著實不好答。但現在我找到了更好的回應方式,就是
推他們讀這本《給未來的讀者》。
作者李惠貞是出版業資深工作者,曾任企劃與編輯,現在為自由工作者。在 2017 年發起
「獨角獸計畫」,以「如何推廣閱讀」、「如何讓好書及好書店生存下來」為前提,去發
展各種創意、企劃與行動。
書中她用數十篇簡短優美的散文,深談關於閱讀的種種面相。不說教、不強迫,清淡卻深
刻傳遞出對閱讀的摯真感情。私以為是每個閱讀人都會愛上的書。
【為什麼要閱讀】
許多人知道我在分享讀書心得都會問我:「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或許是台灣壓榨
式教育使然,很多人心中的「閱讀」是件累事,充滿不得已。而這本書的說法真的深得我
心。
很喜歡書中引用的這句話:
我們翻開第一頁,於是宇宙也隨之開啟。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閱讀之好,在於它可以開拓生命的更多面相。只要幾百塊,就能吸收作者的畢生精華,體
驗各式各樣的人生。藉由閱讀,我們得以展開想像,點亮內在多樣可能。
每個人的視見及經歷有限,但我們可以透過一本本書擴展人生。
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網路那麼發達,跟 Google 大神伸手,要什麼有什麼,為何還要讀
「書」呢?
相較於網路上較零碎的分散資訊,書有相對完整的脈絡架構。而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我們
更全面地去了解事物。
一本針對特定議題追溯、研究多年的書,呈現的是思考的脈絡,幫助我們更接近真相。
在這講求速食,事事都偏向用短影片、美圖文呈現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慢下來,給
思考一點空間。大部分的事物都很複雜,去脈絡化的資訊容易讓我們略許多面向。
我們不能總是追求簡化的答案,特別是在面對複雜處境時。
如李惠貞說的:
書有架構,就像蓋房子一樣。我們的閱讀能力,是在字詞的使用、語意的掌握、情節的推
進……當中,進行結構式的理解。有了這項能力,我們就可以深度地閱讀一個人、一個事
件、一個地方。
透過書中的架構,輔助我們思考、提問,就能幫助你在每個層面都看得更深遠。這是書本
難以被取代的價值。
【該如何閱讀】
因為說書的關係,很多人也會問我「該怎麼讀」。通常我會分享些閱讀法書籍(如經典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或做筆記的方式。但這樣的建議其實並不夠全面。
很多閱讀法會建議讀者要帶著「目的」讀,才能更「高效」地吸收、應用書中知識。對沒
有閱讀習慣,難以專心讀完一本書的人來說,以這方式作為開始閱讀的「起點」並不是壞
事。但閱讀遠不只有如此「實用」的面向。
如李惠貞說的,現代社會講求速成、效率,無形的價值很難獲得重視。但很多時候,讀書
的效用並不那麼「及時」,比如一本小時候讀的書,成了日後人格的基礎,這種影響要如
何回朔呢?
一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的收穫,經常不是那麼表面的。
同時要定義什麼是「有用」,其實也非常困難。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夕陽、星空、孩子的微笑,有什麼用?但你仔細回想,促成我們生命中美好時刻的事物,
大都不那麼「有用」。
事實上,很多人就是帶著太「功利」的心態,才讓閱讀成了件苦差事。其實很多時候我讀
書並不帶著那麼明確的目的性,就是打開書,跟著內容遊走、探訪,看看它要帶我去哪。
不要為別人而讀,也不要帶著功利心態去讀,以為讀了某本書就可以立即得到什麼好處(
這有時也是痛苦的來源)。
近來流行的「精華說書」就是如此速成、功利風潮下的產物。我朋友就曾半開玩笑地說:
「我買了書都沒時間看,還是書送你,你幫我寫心得,我再看你文章就好?」
但說書其實遠不能呈現一本書的全貌。我很認同李惠貞說的:
能從一本書得到什麼,從來就是一件私密的事。
書本會映照出一個人的性格。不同的讀者,會在書裡讀出不同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畫線
。李惠貞形容的巧:
書本映照出讀者的想望。
我最怕有人留言跟我說:「你整理得真好,看完彷彿就讀完這本書了。」事實上我的讀書
心得,雖說是客觀引用書中內容,卻帶有很多我個人主觀的反芻與想像。
聽別人說書,能我們瞭解說書的人,卻無法幫助我們瞭解自己。
談了那麼多,那究竟該怎麼讀呢?其實讀書可以很單純,放下目的、功利的濾鏡,會更能
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試著用人生經驗去和書中的內容交流,找到自己的觀看角度,這樣的
收穫才是最實在的。很認同書中說的:
書不是讓我們信的,是用來刺激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提問的。
如果讀書只是為了作筆記、畫重點,那就太可惜書中的內容了。
讀書的重點不是「書」,而是「讀」。 -詹偉雄
【該讀什麼書】
很多人也會請我「推薦書給他們讀」。這題超難答,一來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書是否適合他
們,二來是我看得書很雜,推起來很沒方向。如上面說的,閱讀其實是對自身的映照。每
個人讀的書都呈現了某部分的自己。我的推薦未必是你的菜。
一個人的興趣、好奇、嚮往與追求,會牽引他去和不同的書邂逅。通過這樣的過程,個體
的獨特性會壯大,他會長出自己的翅膀,得到自己的眼光。
有趣的是,李惠貞在書中也提到很多人說她「書讀得很雜」。但她認為,書讀得雜才是正
常的,因為「人是複雜的」。
如果我們是自由的閱讀者,雜才是自然。
她提到,多樣性的閱讀能幫助創意產生,也能讓你在遇到危機與變化時,擁有更強的回復
力。
我們現在讀的書,並不知道它將會以何種方式助我們一臂之力。
我在〈閱讀的危險〉一文中曾說「閱讀是種冒險」。巧得是,書中同樣提到閱讀所帶來的
「危險性」:
一本書讓你從此改變,人生朝不同方向轉動。那真的很「危險」。
而這樣危險,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當你讀了一本書,你就有可能成了一為孤獨者。因為你的世界開始跟別人不太一樣。但也
因為這份孤獨,你有能力成為一個尋找答案的人。 -詹偉雄
所以該讀什麼書呢?
我的答案是:「都可以,跟著自己的心走就好了!」閱讀可以很簡單,只要打開心,讓各
種知識、想法進來,你將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書單。
【為什麼需要書店】
最後私心想聊聊書店。其實很多喜歡閱讀的人未必有逛書店的習慣。畢竟現在網路書店那
麼方便又有打折,何苦去買書店貴桑桑原價書呢?
關於「折扣戰」的想法我在〈為什麼我依然覺得獨立書店有存在的必要〉一文中已有詳細
探討。在這邊,我想分享些李惠貞對書店的見解。很贊同書中這段話:
一間好書店,就代表一種世界觀或宇宙觀,那是店主個人生命歷程與閱讀的精鍊。
對我來說,書店的選書可以讓我與許多原本不在視野內的有趣書籍相遇。這是網路書店所
無法提供的,也是我如此鍾情於逛獨立書店的理由。書中說的精準:
網路有自主性(自己決定要不要滑、要不要點),也有侷限性(眼球只能盯著眼前的螢幕
),書店卻是一個立體的維度,自然有某些預期以外的書名、文案進入視線之中。
李惠貞提到她在 2018 年暑假,曾和女兒到日本進行一個月的書店旅行,走訪六座城市、
66 間書店。看得我實在好生羨慕。
另外,李惠貞提到:
書店是個理想的場所,提供內向者一個安全自在、又能對外眺望的地方。
說的實在太好了。對我這樣的內向者來說,逛書店是可以與世界保持點距離,但又有一定
的連結,相當舒適。
書店讓我們在人群中獨處。 -《如果你愛上一間書店》
總之,如果你喜歡閱讀,卻沒有逛書店的習慣的話相當推薦你到鄰近的獨立書店走走晃晃
。不會失望的。
書店會令人忘我,那是屬於讀者的自由時間。
* 延伸閱讀:姆斯精選:15家獨立書店不藏私推薦!
https://maxjamesread.com/11bookstore-i-recommend/
【後記】
這書是前些日子去或者書店時遇上的。那時看到它被「供」在龕中,心生好奇,隨手取出
翻閱,直覺是我的菜,就速速到櫃台結帳。
結果讀完可說徹底被打中。這本書是名副其實的「標籤殺」,金句滿滿。讀的過程點頭如搗蒜,不斷暗喊:「對對,
這就是我想說卻說不清楚的話啊!」忽然想到,這本書似乎可以作為閱讀愛好者的「聖經
」,讓「閱讀者」捧著這本書,到處宣揚「閱讀教」?突然明白店員將它供起來的理由(
笑)。
話說回來,李惠貞的「獨角獸計畫」已經在做這樣的事了。書末說到:
即使紙本市場和實體書店最終仍會消失,我們依然可以作為一種觀點的陳述者,在還能擁
有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希望下一代活在甚麼樣的世界?
推廣閱讀與書店真的是很小眾的行為,但我真心希望這些美好的事物能繼續存在啊!
最後僅以書中這段話作結:
閱讀能幫助讀者建立內在的宇宙,每一次閱讀都是靈動的一點,各種不同的書會促成點連
成線,產生獨一無二「成為自己」的過程。
願每個人都可以經由閱讀,找到自己。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54.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77683573.A.EF5.html
※ 編輯: MAXjames (111.255.54.55 臺灣), 03/01/2023 23:13: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