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收到李富成牧師以下的消息:
//我們敬愛的大夫(趙孟準弟兄)今日下午二時廿三分在瑪嘉烈醫院因癌症安息主懷。當我在下午一時接到家人通知大夫彌留時便立即趕去,到達時大夫已昏迷,我在床邊邊唱邊哭了三首大夫的作品,也是我的至愛:《一生不枉過》、《神你在掌管》、《愛裡相聚》。按我對大夫的認識,他配受上帝稱他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他毋負上帝的託負,善用恩賜,在醫學界(專長兒童腎病)、ACM、基督會貢獻良多,桃李滿門;我為著過去近四十年能跟隨他學習事奉而感恩。今日他息去地上的勞苦,到了更美的家鄉,因此我䆁懷,並全力協助大夫家人辦好安息禮拜及安葬事宜。//
我很慶幸在今年五月在崇基的音樂會中,我和羅乃新老師演繹了《神你在掌管》和《一生不枉過》,而趙孟準醫生也是座上客!估不到那是我最後一次與趙醫見面了!以下便是那次音樂會的演唱片段。我相信他自己所寫的歌詞當中的「願珍惜光陰不再歲月蹉跎。明天挑戰頑強,全心聽你任用,燃燒一生完全為你不枉過!」,他做到了!
僅以此組曲向我尊敬的趙醫送上最崇高的敬意!我和他交往的點滴,稍後我會一一和大家分享、回顧,亦會在節目《爵士鍾情 In Love With Jazz》向他致敬!
《神你在掌管》/《一生不枉過》Medley
詞:趙孟準;曲:吳秉堅;編:Jim Ling
我望著前路,是迷亂悵惘一片,幾多挫折打擊,未明白造物旨意。
我踏著細沙,在海邊走過,晚風中心裡聽你聲。
聽颯颯海風,在寧靜細語低訴,眺望滔滔海波,在無言默默宣告。
主浩大能力,海天皆響應,每一刻變幻亦在你的旨意裡,
神!你在掌管時間萬有空間,在你的手裡一切定有時。
神!我的一生,神你定有預備。莫計得失只想你來導引。
為何忘掉那日,立志你跟前,奉獻一生?
為何流浪世俗,漠視托負,令你心擔憂?
此際重拾信念,跪到你跟前,願你接納。
輕看名利勢力,情願撇下,為我主奔跑!
時光不會停留,人生轉瞬便逝,
願珍惜光陰不再歲月蹉跎。
明天挑戰頑強,全心聽你任用,
能誇口窄路全為你走過!
(燃燒一生完全為你不枉過!)
Chung Chi Chaplaincy 崇基學院校牧室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Jim Ling
HK Acm
https://youtu.be/JiIkNFcF9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永不說再見 這集要為大家介紹這本新書,邀請到作者 #龔華老師,還有博思智庫 #吳翔逸主編,親自到節目現場接受專訪。 1992年夏末,事業正顛峰的龔華老師罹患乳癌。此時已在商界多年,並擁有自己的貿易公司,人生驟然生變。他只擔心他的兒子,一個才...
李樂詩癌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正恩新法:朝鮮對韓劇、牛仔褲和外國電影「宣戰」的背後 - Laura Bicker
朝鮮最近引入新法律,試圖全面清除外國的影響力——看外國電影、穿外國服裝甚至是使用外國俚語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但是,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尹美淑(Yoon Mi-so,音)說第一次看見一名男子因為抓到藏有韓劇而被處決時, 她11歲。
男子的所有鄰居都被命令要觀看死刑。
「如果你不從,就會被列為叛國,」她在首爾的家中接受BBC訪問時說。
朝鮮衛兵當時是要確保所有人都知道,走私非法視頻就要被處死。
「我記得很清楚,那個男人雙眼被蒙住,我仍然記得他的眼淚流下來。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心理創傷,蒙眼的布完全被他的眼淚浸濕了。」
「他們把他綁在一根樁上,然後開槍打死了他。」
「一場沒有武器的戰爭」
想象一下,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狀態下,沒有互聯網,沒有社交媒體,只有寥寥幾個政府控制的電視頻道專門告訴你國家領導人想讓你聽到的事情——這就是朝鮮人的生活。
而現在,朝鮮領袖金正恩的壓制更是變本加厲,引入全面的法律,對抗政權所形容的「反動思想」。
任何人被發現藏有大量來自朝鮮、美國或者日本的媒體物品,現在將會面臨死刑。被發現觀看這些內容的人將面臨15年的勞改營監禁。
而且,並不僅限於人們看什麼。
最近,金正恩在國營媒體上寫了一封信,要求全國的社會主義愛國青年同盟壓制青年人當中「厭煩組織管控」、「利己主義」、「反社會主義」等行為。他想要阻止來自外國的語言、髮型以及著裝等,將這些形容為「危險的毒素」。
總部位於首爾、有朝鮮消息源的網上報刊《每日朝鮮》(The Daily NK)報道,三名青少年因為將自己的頭髮剪成韓流(K-pop)偶像的髮型以及將褲腳褶至腳踝以上而被送到再教育營。BBC無法核實這一說法。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金正恩正在進行一場不涉及核武和導彈的戰爭。
分析人士稱,他是在試圖阻止外來的信息進入朝鮮人民的視野,因為該國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艱難。
外界認為那裏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捱餓。金正恩想要確保,他們仍然只接收政府精心打造的宣傳,而不是通過光鮮亮麗的韓劇來窺看亞洲最富裕城市之一的首爾的生活。
自去年為應對全球大流行疫情而關閉邊境之後,這個國家一直與外界隔絶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來自鄰國中國的必需品供應和貿易幾乎完全停滯。儘管某些供應正在開始流通,但是進口仍然非常有限。
在這個將所有錢都引向政權核武計劃的國家,這種自我強加的隔絶使得一個已經衰敗中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今年早些時候,金正恩自己承認,他的人民正在面臨「我們必須克服的歷來最差的狀況」。
新法規定了什麼?
《每日朝鮮》是最早得到此部新法律條文全文的媒體。
「此法規定,如果一個工人被抓到,那家工廠的領導也可能受罰,而如果一個孩子有問題,父母也可能受罰。這種朝鮮政府鼓勵下的互相監控體系,在這項法律當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每日朝鮮》的網站主編李尚勇(Lee Sang Yong,音)向BBC表示。
他說,這是意在「粉碎」青年一代可能對南邊存有的任何夢想或者嚮往。
「換句話說,政權認定,如果來自其他國家的文化被引進,就會形成一種反抗的意識,」他說。
崔鐘勳(Choi Jong-hoon,音)是去年少數成功逃離朝鮮的脫北者之一。他向BBC表示:「時勢越艱難,監管、法律和懲治措施就變得越緊。」
「心理上來說,當你飽著肚子,你看個韓劇可能只是消遣。但是當連食物都沒有,連活著都艱難的時候,人們就會心懷不滿。」
會有用嗎?
過去的鎮壓只是體現出,人們在傳播和觀看外國電影這件事上的手段有多豐富,它們通常都是從中國的邊境偷運過來。
有好些年,各種劇都是用USB存儲器周圍傳,據崔鐘勳說,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它們很容易隱藏,並且也是有密碼保護。
「如果你連續三次輸入錯的密碼,USB就會自動刪除所有內容。你甚至可以設定它在一次輸錯密碼之後就刪除,如果內容是非常敏感的話。」
「有很多情況是,USB被設定成只能在一台特定的電腦上看一次,於是你不能將它插到另一台設備上,也不能給另一個。只有你自己能看。所以就算你想要傳播開,也做不到。」
美淑回憶說,她的鄰居為了看電影可以做到多極端。
她說,他們有一次借了一枚汽車電池,將它連到一個發電器上,由此得到足夠的電來打開電視機。她記得自己看過一部叫做《天國的階梯》的韓劇。
這部愛情史詩劇是講述一個女孩先是對抗繼母,而後又對抗癌症的故事。現在看來,它在20年前的朝鮮曾經非常受歡迎。
崔鐘勳說,那也正好是朝鮮人開始對外國媒體著迷的時代——得益於來自中國的廉價CD和DVD。
壓制的開端
但是之後,平壤的政權開始注定到了。崔鐘勳記得,政府安保部門在2002年左右對一所大學實施了一場突襲行動,發現超過2萬張CD。
「這只是一所大學。你能想象全國會有多少嗎?政府震驚了。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加強懲罰,」他說。
金錦赫(Kim Geum-hyok,音)說,2009年的時候,他只有16歲,被來自一個特別小組的衛兵抓起來,他們就是專門成立來抓捕分享非法視頻的人的。
他給了一個朋友幾張韓國流行音樂的DVD,是他父親從中國偷運回來的。
他被作為成年人對待,被押到一個密室進行問訊,衛兵不讓他睡覺。他說,他被拳打腳踢,持續了四天。
「我當時很害怕,」他在首爾向BBC表示。他目前在這裏生活。
「我以為我的世界要終結了。他們想知道我是怎樣得到這些視頻的,還有我給多少人看過。我不能說是我父親從中國買回來的這些DVD。我能說什麼?那是我父親。我什麼也沒有說,就只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求你放我走』。」
金錦赫來自平壤一個精英家庭,他父親最終成功賄賂衛兵放他走。在金正恩的新法律下,這件事現在將幾乎不可能發生。
當時很多因為類似違規被抓的人被送到了勞改營。但是這並沒有形成足夠的阻嚇,於是刑罰又加強了。
「一開始,刑罰就是大約一年的勞改——它變成了超過三年。現在,如果你去勞改營,當中超過50%的年輕人都是因為看了外國電影而在那裏的,」崔鐘勳說。
「如果一個人看了兩個小時的非法素材,就要在勞改營裏度過三年。這是個大問題。」
我們從多個消息源得知,朝鮮一些監禁營在過去一年擴大了,而崔鐘勳相信,嚴酷的新法正在產生作用。
「看電影是一種奢侈。你需要先讓自己吃飽,然後才會去想電影。當時勢是連吃飯都難的時候,有一個家人被送去勞改營,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人們為什麼還要看?
「我們要冒很多險來看那些劇。但是沒有人能殺掉我們的好奇心。我們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在發生什麼,」金錦赫告訴我說。
對於金錦赫來說,終於了解自己國家的真相,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是少數有機會被允許去北京上學的朝鮮人之一,他在那裏接觸到了互聯網。
「一開始,我不能相信(那些關於朝鮮的說法)。我以為西方人是在說謊。維基百科在說謊,我怎麼能相信?但是,我的心和我的頭腦分裂了。」
「於是我看了很多關於朝鮮的紀錄片,看了很多報紙。然後,我就意識到,它們大概是真的了,因為他們所說的都合乎情理。」
「等我意識到自己頭腦當中發生的轉變之後,已經太晚了,我回不去了。」
錦赫終於逃到了首爾。
美淑現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是一名時裝顧問。她來到新的國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訪她在《天國的階梯》當中看過的所有地方。
不過,在他們之後,像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少了。
在當前嚴控邊境並且「格殺勿論」的命令下,離開朝鮮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而且,可以預期,金正恩的新法將會有更大的寒蟬效應。
崔鐘勳將家人留在了北邊,他相信看一兩部韓劇不會推翻數十年的意識形態控制。但是他相信,朝鮮人都在懷疑政府宣傳的不是真相。
「朝鮮人民心裏有不滿的種子,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不滿的對象是誰,」他說。
「那是一種無定向的不滿。我覺得傷心的是,就算我告訴他們,他們都不能明白。他們需要有人來喚醒他們,給他們啟蒙。」
原文:BBC中文網
#政治
李樂詩癌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之前:學會「及時」》
2019年,疫情之前,我開刀肺腺癌:手術非常成功,但因為免疫攻擊體質,久久沒有康復。
那一年我學會了兩個字:及時。
什麼事都不要等,不要等退休、等老去。抓住眼前,該圓的夢,要及時圓。我決定當年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當訪問學者,不拖延了,不等身體再硬朗一些,走!
九月一日飛機,直飛紐約,八月三十日帶狀皰疹復發,一次三大片,我只將航班延了兩天,9/3不顧疼痛,飛了。
九月十號,我圓了多年的夢,從紐約至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報到當訪問學者。
這一趟旅程,我得先克服帶狀皰疹、身體虛弱,很喘之外,還有藍天白雲的太陽。我有一個罕見疾病叫光毒症,從紐約至波士頓的路途,本身就是考驗。
接下來抵達波士頓,我入住東方文華酒店,選它因為它位於一棟連結的大樓,樓下有Eataly 超市,有好幾家餐廳。我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打理生活,不必被陽光折騰。
波士頓這幾年因為生物科技,旅館又舊又小又貴,我的房間一晚折扣優惠也要2500元左右,但只是一張床,一個小冰箱,小桌,小沙發。再放兩個大行李🧳箱,轉身就會撞到桌角。
我住的房間後來在飯店內很出名,除了待快一個半月之外,侍者互相告知:那裡住了一個東方女子,永遠窗簾拉起,而且兩層,中間接縫處還放上好幾個夾子。
據說這個女人只要曬了太陽,就會「死掉」。
當時我每天上午叫Room Service 當早餐,沒有至人人都喜愛的Buffet 餐廳。因為那裡有一大片窗戶,陽光☀️灑入,於是我每天央求侍者幫我「偷」食物,以免日日吃相同的早餐。
一位西班牙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只好至Boston音樂學院修課、同時打工兼差的侍者,特別同情我。他心中可能想:這個女人,又有怪病,又有癌症,房間永遠不見光,經常聽著一些美好的音樂,出入麻省理工學院。她一定有什麼神秘故事,她的人生可能有著太大的悲劇,使她無緣見到光:必須活在陰暗中。
但她每天笑嘻嘻,而且常常和MIT 的年輕學子一起在Eataly 吃Pizza,尤其酷愛Godiva 的雙淇淋。
這位西班牙男孩,對我充滿了幻想。
有一天他瞧見我正在讀卡謬,他忍不住坐下來和我聊天,問我從哪裏來?「這麼美的妳,為什麼一個人待在這裏?活在黑暗之中?」
我突然決定演一齣戲,人生行樂要及時。我唸了一段卡謬的句子:「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
黑暗,就是回憶的燧道:光,會擊走所有的想像,它太亮,太真實,也太赤裸裸。我們都需要一個黑暗的房間,把過去當膠卷影片,時光沒有流逝,它只是在轉動:我們都不必傷感年華,因為在黑暗的膠卷中,青春、往事、童年,都可以重現。所謂時間,本來只是相對的概念,鐘擺走動,但我還在原地。擺動的鐘,帶入了人、事件:它好似發生了,又過去了,好似未存在。
我的病態哲學式談話,完全折服了這位西班牙年輕人。於是他成為我的義務助理,甚至幫我買龍蝦🦞,買霜淇淋,冰酒。下班時,偶爾他會和我喝上一杯。
某一天晚上,我決定至河邊散步,他當然義不容辭⋯⋯那一天波士頓的風特別大,他想説些什麼時,我「即時」告訴他,假裝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我説.他讓我想起我的兒子(其實我指的是史特勞斯,因為髮型很像)。他看著我,「及時」對我唱了一首阿莫多瓦的鴿子🕊️歌⋯⋯
約莫一個半月,我離開波士頓那一天,他離情依依,寫了一封信,我也回了他一首詩。
那一年年底我回到台灣,沒多久,隔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人類生活全改寫了。
新冠疫情自二月肆虐全球,三月美國如崩潰的壬國。我們互道平安,以為沒有多久,我可以到西班牙,他可以當地陪。
才一年多,我們都漸漸明白這場大流行,至少2022-2023年才能告一段落:而我的體質:那個非哲學毫無想像空間的免疫疾病,使我一開始就成為不能打疫苗的人。
今生今世我能再旅行,不管是當時允諾再回麻省理工學院,或是我每年的紐約之行,或是⋯⋯可以再飛至空中,四處雲遊的我,可能已經過了六十五歲以上了!
多麼慶幸自己在2019年毫不猶豫,那場及時的旅行。
李樂詩癌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永不說再見
這集要為大家介紹這本新書,邀請到作者 #龔華老師,還有博思智庫 #吳翔逸主編,親自到節目現場接受專訪。
1992年夏末,事業正顛峰的龔華老師罹患乳癌。此時已在商界多年,並擁有自己的貿易公司,人生驟然生變。他只擔心他的兒子,一個才15,一個9,醫生說大約只剩5年的時間…,再過5年他二個兒子能不能自理生活,他要趕緊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好好教養小孩。
**********************************************
承繼《疾病的隱喻》,一本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
人是害怕死亡的。
我們研究出無數延長生命的方式,卻仍無法克制對死亡的恐懼。
面對恐懼,書寫是最好的療癒。
當代傑出詩人--龔華,多年前罹患乳癌,在醫療尚未開花結果、資訊封閉不流通的年代,得癌症,彷彿宣告死刑。但是她並未被疾病擊倒,反而重拾文字的熱情,寫下一篇篇生活點滴,用文字證明:生命,才正要開始。
劫難之後,我們仍可揮灑生活的色彩。
藉由文字,為社會注入一點希望,撫慰每個恐懼的心靈。
本書特色
本書為龔華二十餘年的抗病歷程,她的散文真摯、優雅,搭配詩作與親手繪製的色稿圖像,展現美麗堅強的生命意志。
抗病心路歷程首度公開,獻給為生命努力的你/妳。
優美的正向文字,為人生注入滿滿的生命能量。
作者親手繪圖、親筆寫文作詩,向生活中的細緻與美好致敬。
結合文字與藝術的療癒處方,轉喻疾病和苦痛。
承繼《疾病的隱喻》,超脫心理上的恐懼,書寫更溫暖的記憶。
文學界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翁誌聰 臺灣文學館館長
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張默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瘂弦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醫界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惠暢醫師 醫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
陳玉枝 前臺北榮總護理部主任
曾令民醫師 醫界權威,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UCJRAR8D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x8AC8Dh1GXEygZdBQEYH_ZQ84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