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書 之八月推薦:《拾貝人》Anthony Doerr
在七月選了賽珍珠《大地》後,就覺得必須要新舊書籍交替,因此八月挑了好久,不親自讀過沒有推薦的資格,這次心裡的候選名單碰巧都是個人相當喜歡的作家的短篇小說,考慮過石黑一雄《夜曲》、阮越清《流亡者》和這本安東尼杜爾的《拾貝人》,最後在稍微票選之後出爐了我們這裡的八月選書。
「小說家以科學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詩人之心感受生命。」
Anthony Doerr 是 2015 年普立茲小說獎的得主,《呼喚奇蹟的光》讓沒有名校光環、寒窗苦熬多年的他在 42 歲時一舉成名天下知,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獨占鰲頭長達 120 周的時間,同時入選各大媒體的年度選書,更於公信力極佳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創下 52 萬名讀者平均將近滿分的成績, 並在各國翻譯成多種語言屢創紀錄,他溫柔深情的筆觸之下,帶著我們從孩子們真摯的雙眸一窺戰火無情裡那難能可貴的生命韌性。
其實對於偏好的文學與電影作品,總是在心底悄悄粗分為兩類,一種在閱讀與觀賞的當下受到視覺感官短暫的目眩神迷,然而在燈光亮起、書本闔上的時候也隨之回歸水波不興的平靜。但有另外一類型的作品,以經典稱之以名著頌之,始終不會淡出人類記憶,以各種姿態的樣貌渲染情緒觸碰我們的內心,帶來含蓄悠遠、細膩震撼的迴響,像是一顆含著光輝與溫度的石頭,投入了千萬讀者的波心,激起一陣又一陣優美的漣漪,揚起一絲又一絲在命運、愛情與殘酷歷史交錯之下的動人光影,而 Anthony Doerr 莫屬後者。
「他已經等得太久;字字句句不停堆疊,停滯在水壩的後方,如今水壩潰決,話語有如洪水般漫過岸邊。他想要告訴她,他見識了潮汐之中變化萬千的日光,獲悉了光的奇蹟:破曉時分蒼茫閃爍,正午時分灼灼耀目,黃昏時分金黃璀璨,薄暮時分微光乍現 —— 一天之中分分秒秒皆是奇蹟。他想要告訴她,他見識了潮汐蛻變成另一番風貌;我們撒手西歸,後化為小草的葉片、迸裂的種子,再度茁生。」
《拾貝人》為時報出版他的第三本作品,前兩本為得獎小說《呼喚奇蹟的光》和回憶錄《羅馬四季》,誠如出版社的簡介所寫,他就像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納等無論長篇短篇小說都駕馭得宜的優秀作家之一,透過如詩畫般優美的字句,如樂章般悠揚的隱喻,不多加著墨卻能隱然透露人性的複雜多面,這次更多加了自然環境與生態萬象的描摹,將美麗潛伏危險的定律揉成八篇精雕細琢的優美故事,在他的筆下,想像與情感可以真實馳騁於讀者的閱讀視野,而且持續帶領我們前往下一處無邊無際的蒼芎。
有興趣的人相當建議可以他的三本作品都一起翻翻,無論《呼喚奇蹟的光》、《羅馬四季》還是《拾貝人》個人都非常喜歡,之後也會分享《拾貝人》的讀後心得,歡迎大家也同步閱讀和討論唷。
而最可能被忽略的應該莫屬《羅馬四季》,偏偏這本是去年所讀最愛的十大書籍之一,他告訴把心中一塊碎片留在羅馬的我,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彼岸,因為世界不是一場選美,而美與愛一樣不可量化,是人們賦予此處意義,作者將當年的所見所聞、興奮喜悅、思鄉情懷、人生體悟,幻化成真情動人的文字獻給了那一年的春夏秋冬,他在摸索陌生國度的過程中深切品嚐了永恆之城帶來五味雜陳的感受,學著於新舊交替中尋求平衡,期待未來也和過去共存,站在古蹟光芒和當代輪廓交會的噴泉前,這裡就是歷史的長河,凝結時空穿透千年,繼續流轉不曾間斷。
▍博客來:
《拾貝人》:https://goo.gl/zUuhTt
《羅馬四季》:https://goo.gl/ipH39n
《呼喚奇蹟的光》:https://goo.gl/jNgP2F
▍延伸閱讀:
《呼喚奇蹟的光》,跨越時間與空間而感知的事物。
http://cm3350658.pixnet.net/blog/post/459463024
杜象噴泉心得 在 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 - 味餘書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1917年以小便斗「噴泉」這個現成物所體現的「反視網膜」概念直接影響包括達達、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普 ... ... <看更多>
杜象噴泉心得 在 [心得] 《藝術家在做什麼?》現代藝術的思維-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請於連結: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8034384#
美學?藝術?透過二十世紀六個經典案例了解現代藝術
書籍原名:What Artists Do
如果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讓麼摸不透,一個是愛,另一個就是藝術。藝術是一個存在任何人
心中一種很曖昧、感性與詩意的表達形式。但如此抽象與感性的它卻又有像富比士拍賣天
價,和彰顯財富地位的象徵性。可以以說藝術其實離我們不遠但又不是隨手可得,而製作
藝術的人,也就是統稱的藝術家到底是如何駕馭這個脫韁野馬,也許可以透過閱讀找尋概
念。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的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
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
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
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藝術只存在於美術館。這是很多人普遍的認知,在台灣過去存在著美術班這樣的班制,讓
小孩集中在一起大量的學習素描水彩各種基本的繪圖技巧,但這樣的用意並非培養這些孩
童的美學,美術班基本上就是一個資優班的變形,透過藝術學習和成績加權分數考上好學
校。
千篇一律的技巧學習的確會讓學畫畫的人手巧繪出優美的畫作,但是不管是畫得像、或畫
得好,這樣的人充其量只能是畫匠而不是藝術家,那麼這些在現代的藝術家究竟是在做什
麼?我們可以透過書中敘述了解一二。
《藝術家在做什麼?》是本不厚的簡述關於二十世紀時在面對人類工業革命、醫學革命和
許多第一次時這些大時代改變下的藝術家究竟跟過去有何不同,他們提出什麼新型的概念
與觀念,接續影響著我們這些後現代與當代藝術家,在書中以六位藝術家的藝術案例為例
,舉出不同概念的藝術行徑,讓讀者透過簡單的雜談更容易了解藝術家做事的方式和宣揚
的理念:
1、杜象-通俗難道就不藝術?
提到杜象就一定會想到他經典的小便斗作品「噴泉」還有許多顛覆過往對於藝術品的概念
。杜象的作為算是提出了一個當時較新的概念「藝術一定要是完美嗎?」那些壞的、有缺
陷的、或通俗的東西難道不具備美感嗎?一件東西視為藝術是什麼人來決定?
雖說杜象本來的行為做風在當時也是特立獨行,但這樣直接把廁所的便斗當成藝術品還是
引起許多爭論,日常物品跟通俗產物也可以是藝術,為了這個理念杜象花了三十年去讓眾
人認同他的藝術理念。
人們的通俗事物成為藝術,放到今日去想,如沒有當年關於這樣藝術思考的出現如今的電
影、遊戲、動畫漫畫這些庶民娛樂是否還會進入藝術殿堂?更多的如文具小物和廣告單與
紙袋等等,一個東西是否為藝術品也許並不取決於他展示的殿堂和高貴程度,而是在於包
容,你得承認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一種藝術。
2、凱吉-無中生有,此刻無聲勝有聲
應N不是只有畫作和雕塑,音樂也是一環。提到音樂就會讓人想到經典的古典樂和現代
的許多電子音樂或人聲旋律。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藝術家也是。而藝術先鋒派不只是繪圖的藝術家
,對於跨出音樂的變化和各種可能的音樂藝術表演者,也正在尋找關於音樂新的可能性和
詮釋,故約翰凱吉的打破一般人刻板印象「無」中生有的曲章就算是一場不錯的革新。
書中提到即便不是音樂人在設計和藝術領域都相當經典的《四分三十三秒》這首全然以休
止符完成的樂章,這等同於將「無」一張白卷交給觀眾與聽眾,這《四分三十三秒》中的
樂曲不只是自然與人共同完成聲響,更是交給參與者自己去詮釋,如同現在電影的「打破
第四面牆。」讓來得賓客群眾參與這個藝術之中。
當然這樣的無中生有的演出有著不小的爭議,但創造聲音反向思考出不去創造聲音的音樂
,這觀點的確是在現代藝術中的嶄新思維。
3、克里斯多與珍妮-負責任和付代價
克里斯多與珍妮是一對夫妻,他們有名之處是在於大型誇張的裝置藝術創作,如用布料將
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包裹起來的超大藝術作品《隱蔽的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又或是如萬里長
城般超長的白布料圍籬,展現出一種碩大、昂貴又不可思議的人與自然衝突的美感。
這些雖然看似並非像畫作和雕碩那樣講求技巧性,但實際上這樣龐大的藝術品成形,需要
有的比起做畫的技巧更多的是交涉與負責,還有對於藝術品保持的態度,不是經由貴族或
宗教,而是由創作者因理念發起出資和申請藝術品創作,這其實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藝術家需要為你的藝術負責。」在現代藝術之中一位藝術家要在舊時代和新時代之間創
作前衛的藝術,你就必須知道遭遇的絕對不會全都是好事,你要對你的藝術有代價的負起
責任。如同當今許多參與「性」或「裸露」的行為藝術,當你做了、拍攝之後,你就得為
你的藝術行為和創作負責。
如同克里斯多與珍妮在從事這些創作中,自己找資金、與地主和業主交涉、政府單位的批
准,也是經過一次次的失敗,而雖然展出藝術的結果讓人驚豔,但還是有著像是汙染環境
和浪費資源等等罵聲考驗兩位藝術家,這也是他們所該承受的代價與責任。
4、賈德-觀看的角度與統一性
說起「現代主義」不得不提的就是工業化、統一性和簡約。經典如包浩斯的各種少即是多
,少就是美的建築與設計概念。向對於過往以感性和感覺表達出來的浪漫主義和表現主義
,現代主義更傾向於理性與三維空間,例如歐普藝術、結構主義就是代表之一。唐納德賈
德是美國知名極簡主義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通常以簡約的形狀創作為主題,故這類型的
簡約作品也常常讓看展人毫無頭緒。
唐納德賈德作品的展出在藝術圈有著兩種表示:一、將詮釋回到藝術家身上。由藝術家去
解釋他的藝術理念,而不透過藝評者和策展人去做二次的詮釋,而是將作品話語權回到藝
術家本身。
二、讓藝術回歸藝術。這裡除了藝術以外沒有其它,唐納德賈德這些基本形狀完成的藝術
創作,基本回歸到單純,它不具有玄外之音、畫中話,而是單純的藝術品。而這樣的創作
內容某方面是讓觀眾不要試圖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詮釋藝術作品,而是單純「觀看藝術」
。
5、河原溫-那些無意義卻有意義的
我的人生毫無意義,有時候我們在虛度光陰的時候總會這樣想,但「有意義」與「無意義
」這件事情有些是很曖昧的。如同有些人會對於喜愛的電影重複的二刷、三刷、四刷,但
有些同樣喜愛電影的人卻只會看一次。
對於重複刷電影的人再次感受電影畫面給他的感動是有意義的,但對於不會去二刷的人有
時候卻覺得這樣重複觀看同一部電影反而會讓這部電影在他心中的地位下降成「無意義」
的存在,故藝術家河原溫創作的藝術作品,長會被探討:「有什麼意義?」的長篇思索。
河原溫有個最有名也最龐大的創作約為三千多幅的《今日系列》畫作。畫作橫跨四十七年
,為河原文不定時在當日做畫的完成品,並以日期編號建立畫作規矩遵循。這樣龐大的藝
術創作,常常讓觀看者思考這些每日圖畫背後那天的意義。
而創作出來一定有意義,這是許多人的通常的想法,作者想要傳達什麼?是否可以意會作
者的理念,但如果這只是一個無題創作或淺意識動作又是如何。在日本BL圈有一個Yaoi的
術語,意旨單是性愛構成的作品,裡面沒有高潮、沒有結尾、沒有意義。既然人的生活可
以無意義,那藝術品是否一定得具意義?
6、塞拉-背道而行的堅持V.S公眾妥協
受政府委託,抽象藝術家賽拉在聯邦廣場上創作了裝置藝術作品《傾斜之弧》引發了爭議
,每天行走的民眾抱怨這項巨大的牆擋住廣場人們行走的道路,將整個聯邦廣場一分為二
,但藝術家賽拉則認為這作品是為了聯邦廣場精心打造,如果有任何移動就是摧毀這項藝
術。
賽拉的創作理念是以作品和聯邦廣場兩者去做創作的空間意義,而在他創作中行走的人並
不是這藝術品的考量之一,進而發展出這件藝術是為了聯邦廣場而非行走在廣場的人。
面對民主國度任何藝術創作者都會面臨到妥協的藝術。小到廣告大到如公眾藝術,在藝術
中《傾斜之弧》的確具備前衛性,但在走動在廣場中的人它只是一件阻擋動線的大型擱置
物。
藝術創作通常是和平具有美感的,但是前衛藝術與創新中,有時免不了會於其他不同意見
產生矛盾,藝術反抗和藝術的嘗試有時候也是在考驗藝術家妥協與堅持之中的平衡點,在
現代藝術家中也是一個必經的課題。
藝術是一種前衛的概念、試金石、前瞻性的表達自己想法的實驗精神。而現代藝術家則是
在那二十世紀時,保持著自己一套理念將不同於傳統全新的觀念透過創作來表達。
藝術家在做什麼?藝術在創作一種看得見的哲學,藝術家具備哲學家與科學家的實驗精神
,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出讓人難忘的藝術品,從表達自我的感受,到服務觀眾的眼球,二十
世紀的現代藝術是一種創新且擺脫傳統的無趣藝術,成為精彩刺激另一種全新想法的存在
。
如今二十一世紀持續,後現代主義、當代藝術隨著科技與更多的想法碰撞而有著更棒更大
的實驗精神,影像的藝術便是一環、說話的藝術與缺陷美感和不完美中的完美,都有著上
一世代那些前衛實驗者的影子。
藝術家在做什麼?很難懂,或許我們這個時代不能懂,但下個時代成為了通識。生活即藝
術、無意義的藝術、而在下個世紀藝術生活也許不必特地被提起,而是如同呼吸吃飯的長
伴我們左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5.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89185884.A.635.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61.230.5.58 臺灣), 05/11/2020 16:33: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