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莊永明說:我曾在一個很邊陲的北方一個地方,就是冰島還上去的一個小島,那是一個極地,很多研究人員在那邊做天候測量和觀察的研究中心。有天晚上我們住在愛斯基摩人冰塊房子的一個營火會,很多人慫恿我唱「杯底不可飼金魚」。那些外國朋友聽後認為像是在唱義大利歌劇。我聽到這個就傻笑……。這個歌有它高昂的部分,現在年紀大了,也已好幾年沒唱這個歌,這個歌我就在此唱一次,也是留作一個紀念。
※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拚一步,爽快麼值錢!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朋友弟兄無議論,欲哭欲笑據在伊;心情鬱卒若無透,等待何時咱的天!啊哈哈哈…醉落去!杯底不可金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立言傳曲-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暨文稿紀念專輯》,這也是作者莊永明最後的身影的一生紀錄。紀念專輯收錄臺灣文史學者莊永明針對臺灣文化觀點的口述歷史影音光碟與逐字稿,以及生前遺稿,莊永明在此紀念專輯中,現身說法以「臺灣歌謠小故事」為主軸,從臺灣文協百年、臺灣歌謠重要人物和代表歌曲,到自身相關收藏及著作等七個主題,循序漸進帶領觀者,從遠至今了解臺灣歌謠進程的方方面面。此外,紀念專輯中更將莊永明老師生前遺作《大我歌聲 小我歌曲》一併收錄其內,他以精簡的文字梳理1920、1930年代臺灣歌謠的創作,以及歌謠中蘊藏的社會文化背景。
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呂泉生與張文環舊居》
有朋友提問我們母校靜修女中旁的四海豆漿大王,除了是24小時營業的著名連鎖店以外,我想要特別聊一下這裡可能較鮮為人知的歷史:呂泉生與中篇小說《閹雞》作者張文環當年一起合住的舊居,二樓。
比起著名的《丟丟銅仔》、《杯底不可飼金魚》或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對靜修女中的孩子來說,呂泉生沒有那麼遙遠,他曾經是她們的音樂老師、訓導主任,最重要的:校歌作曲者。
大家對校歌之所以無可忘懷,或者是因為它真會列為考題要大家填詞背誦,錯一字扣一分,雖然老師們通常都會隨便放水,只要不太離譜就會讓你「歐葩」。
回頭再看史料,當時擔任靜修女中訓導主任的呂泉生攜家帶眷,張文環似乎也剛新婚不久,那麼狹小的空間,好像有點難容兩家?
他們當室友的時候,這裡當然還不是四海豆漿大王,至少翻閱學校圖書館裡的舊資料,看起來就是一棟普通的民宅。
通常我到這間可能超過30年的老店都是買油條,是的,油條——再搭配上一罐瓜仔肉,據說是大稻埕耆老莊永明老師母親的味道。
張文環的《閹雞》現在可能不太容易找到,簡單來說,它的劇情綜合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殉情還有《玩偶之家》的娜拉出走,在大稻埕這個區域,或者更被人孜孜念念的是劇作家林摶秋改編的《閹雞》,1943/9/3曾經於永樂座首演的版本——舞台設計楊三郎,戲劇配樂呂泉生,在當年皇民化運動之下,第一次將台灣民謠以合唱曲之姿登上舞台,甚至還遭到日本警方臨檢與禁唱。
山水亭的老闆王井泉說的好:「不許唱就不唱,總有一天,我們必定會開懷心胸的唱!」
如今,我們當然是能夠開懷心胸的唱著台灣民謠的年代,畢業多年以後,只要看到靜修校歌的歌詞就能自動地唱誦起來,我想音符裡或者是封印了青春所有酸甜苦辣的記憶,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忘記的呢。
特別感謝:
莊永明老師
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 ◎#鄭愁予
酒 是李白的生命
滌蕩千古愁 留連百壺飲
酒 是杜甫的情誼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離呼取盡餘杯
於我 酒卻是自然
我飲著 靜的夜 流於我體內
我已回歸 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
所以酒是天井的淳水
一圈星子圍著汲取
酒是長河的源泉
大海從千里外伸手牽引
酒是一杯自然
樵也飲 漁也飲 書生也飲
因之 啊 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
之為卣兮 換大斝
之為爵兮 易高壺
之為鐏空 人月對飲
之為嫢滿 蛟龍爭吸
之為革囊 攜劍客江湖落拓
之為葫蘆 攜游仙雲山耍戲
那末 啊 最美的顏色給予酒
飲晴空之深湛
啜霞空之艷瀲
是化了的羊脂與雞血
是琥珀美目之泫然
啊啊! 最美的情操給予飲酒的人
「好漢剖腹來相見
飲哪!杯底不可飼金魚!」
而 最美的回憶
(哎 最美的自己)
給予
微醺
微醺是枕著山仰臥 全身成為瀑布
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 右手八指操琴
微醺 抬頭滿天珠璣的燈
低頭滿座巧笑的美人
微醺就是微醺
環顧左右 想要一個個地吻過去
--
◎作者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在山東濟南出生。早期詩作有濃厚的家國之情、隨處可見流放意識;70年代後的詩風依舊婉約,更擅長形象的描繪,敘述較為口語化、散文化,具有古典魅力。寫作中心圍繞在「傳統的任俠精神」及「無常觀」。著有《鄭愁予詩集Ⅰ》、《鄭愁予詩集Ⅱ》、《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
--
◎小編ccy賞析
此酒詩原收錄於《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特為1989年12月25日及31日國家劇院「新詩吟」而寫。2006年時,在德國國立波昂博物館之中國出土漢唐文物展覽詩酒朗誦會上,鄭愁予將詩改寫成此版本。
首段先藉由李白、杜甫與酒之關係引出「我飲著/靜的夜/流於我體內/我已回歸/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展現出酒對自己來說就是「自然」,飲酒時身心回歸到一種輕盈與原本的樣子。第二段接續著這樣自然的流動性,以「天井的淳水」與「一圈星子」、「長河的源頭」與「大海」為喻,透過強烈的畫面感來寫出酒對任何角色、任何職業,都擁有一種純粹的魅力。
二、三段則寫出品酒、賞酒過程的美。先從酒器開始,描述了各種時期出現的酒器,同時點出酒之美是超越時間的,不同朝代都有自己最美的一種形式;再寫酒的樣貌,是吸收了大自然中最精華的部分,一種透明而耀眼的存在;還寫出了飲酒時的情操:「好漢剖腹來相見/飲哪!杯底不可飼金魚!」此句源自於呂泉生先生於1949年4月18日發表的歌曲〈杯底不可飼金魚〉,呂泉生有感於「二二八事件」,藉由此歌曲隱喻希望台灣各族群可以一起喝杯酒,一飲而盡,化解彼此的仇恨。回到此詩,同樣可以表現對飲之人的氣度,是那麼美麗而乾淨的。
最後「最美的回憶/(哎/最美的自己)/給予/微醺」貫穿整首詩的自然感,以一種醉醺醺的節奏來寫出自身狀態,在那樣的旋轉與酣悅中,「抬頭滿天珠璣的燈/低頭滿座巧笑的美人」是使用虛筆強化詩人內心所見之實,而「微醺就是微醺」,如此絕對而直覺性的,「環顧左右/想要一個個地吻過去」飲酒過後的世界是那樣美麗,讓人想要更靠近、更瀟灑一點,也展現出詩人古典而爛漫的情懷與靈魂。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方少宏:henry_fang5115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4/2019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