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已經申請好成均館大學語學堂,正開始繳學費了
今年成均館語學堂特別給 #台灣護照持有者 報名優惠,想深入當地體驗韓國文化的同學千萬別錯過!
當初我會選擇申請成均館的原因:
1⃣報名優惠價格實在太可口!
原本一期160萬(≒台幣四萬二)的學費,現在竟然只要100萬(≒台幣兩萬六),而且目前韓幣跌入新低來到38.3,我去年是36.1😱
2⃣兩個月能上完一期,可以集中時間學習(其他學校上完6級大概要一年半,一學期2.5個月)
3⃣韓國前五大名校,泰唔士大學排名全球第82名
4⃣想當車銀優、Krystal學妹(哈哈哈)
#優惠時間只有2020年的6個學期
學校以“全韓文”授課,有追韓劇習慣的同學可能能掌握些韓文語感超快上手,沒有語感也別擔心,老師都超有耐心的教到你會。好學生一定要乖乖去上課,超過缺席時數就會88囉~
🔺申請成均館語學堂請準備:
1.入學申請書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pZdFChZoZDQp37dGtajg49rcMQkW5Dm/view
2.高中畢業證書或大學在學/畢業證書(須經韓國領事確認)
3.高中或現在在學中的學業成績證明書正本(須經韓國領事確認)
4.證件照一張(彩色;3*4cm)
5.家族關係證明文件或出生證明書
6.USD 10,000 以上本人名義銀行餘額證明書(申請人本人或家人名義)
7.外國人登錄證正反面影本(持有時,無則略過)
#已報讀過成均館語學堂的學生也能申請
1. 已經報名2019第6學期的學生請先辦退學,再重新申請。
2. 需重新辦理D-4簽證
3. 重新繳交註冊費
4. 學歷證明的公證不需重辦(只交影本)
5. 目前優惠班只限首爾校區,水原校區不受理報名
6. E-mail請寄至koreansli@naver.com
7. 中文客服LINE ID:@koreansli
成均館大學首爾校區在4號線惠化站,附近大學路上生活機能非常豐富,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喝酒的地方/KTV/Daiso大創),搭地鐵至東大門大概10分鐘,住宿可以在寒暑假期間申請學校宿舍只要35萬,或是附近考試院(街道上一抬頭看고시원就是了),價格依照房間內有沒有對外窗、大小等等...一個月35-48萬不等,花點時間耐心看房就不用擔心啦!
🔺有問題可以詢問推廣小組(他們LINE ID是@koreansli),或是到他們粉專 韓國成均館大學語學堂-台港澳韓國留學資訊。推廣小組是受學校委託做宣傳、回答問題,但不負責理匯款、報名的這些程序。所以進到報名階段的話,還是要直接跟學校聯絡喔!
在貼文下面留言,我會努力回答大家問題💪
是不是要趕快標記好朋友,一起去韓國念語學堂!!!
東大 國文 第 六 冊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持續賣書、
一個持續報導,
兩個不同的媒介人生,
仍在這滾滾紅塵學習、踽踽獨行,
千方百計只想要你能看見美好。
在新村芳書院的息書房,
村民開講與你一起聆聽與對話。
關於讀書,有太多的想望。
今天在新北市瑞芳「新村芳書院」的一場「媒介人生」的村民開講中,有了與宇庭的第一次相遇,因為書院的平台的媒介,也讓媒體人與獨立書店經營人,有了不同的激盪與攪動。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宇庭說:「我的書包裡永遠有一本書,閱讀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閱讀,確實是自己沉浸在相當個人的一段過程。我自己前幾天就因為閱讀「CSI:犯罪現場」,躺在沙發上徹夜讀完,闔上書本時已經東方魚肚白。
宇庭開講過程,今天令我印象也深刻的一句話是:「從書本中的一段話,或許就讓你刻苦銘心,一輩子記得。」
確實,在高中時期的我,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劇情中,或許早已經不記得如電影腳本般的片段,或許已經不記得主角姓名,甚至可能張飛岳飛滿天飛,但至今仍記得李莫愁的吟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原詞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1190-1257)的《摸魚兒》)。或許是,當年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紀,體內賀爾蒙的化學反應吧。
戴著黑框眼鏡、看似斯文的宇庭,談起自己的成長歷程,偶而冒出不少人生的冷笑話,引起會場笑聲不斷,但笑聲背後都是講者刻苦銘心的血淚史。
開新手書店的鄭宇庭小學念了三所、國中念三所,國中重考高中,高中沒畢業,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唸五年,他笑稱是「人生失敗組」。
求學過程,他笑稱自己只有國文及格,最終,還是念了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更是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究竟,在遠景出版社出版的套書,如何拯救一名只求能夠畢業的徬徨少年?究竟,他如何解析武俠小說對於人性的刻畫?
鄭宇庭當服務生端過盤子,你想知道他最害怕的是那一種排餐嗎?他在閱讀寫作補習班教過閱讀寫作,也在電影院放過電影。
曾流浪台東大學與台灣各處的私立大學當通識中心約聘老師,他如何告訴學生怎樣面對他開出的書單?
宇庭考上兒童文學博士班沒能讀畢業,2013年2月因為父母的關係,回台中與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成立了一間「新手書店」,從賣100本書起家,始終堅持「獨立選書」,完全維持「手工業」與「自耕農」精神經營新手書店。
不談夢想、不講理想、他相信「閱讀」這件事可以透過開實體書店來實踐,
讓文學與知識走入繁華熱鬧的街頭,是生命裡最大的心願。
面對台灣許多的獨立書店,一家家興起,也有撐不下去的同業。有些如何透過複合式經營繼續實踐開書店的理想,宇庭提到許多開書店老闆的第二代,如何承接或放棄,這在我的家鄉新竹新埔,就有實際的例子存在。
在目前台灣160家獨立書店中面臨的選書、購書瓶頸,他又如何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克服書業困境的突破性嘗試。希望透過獨立書店的集結,以各書店專業選書和社群經營的能力,成為出版人強而有力的後盾,持續推動出版產業的良性競爭,並且打破現有圖書經銷區域不均衡發展的現況,使文創工作者的活力和巧思能真正在市場上發光發亮。
美國作家凱薩琳‧艾登(Katherine Arden)處女作「熊與夜鶯」推出後,在國際上大獲好評,不僅成為亞馬遜年度百大編輯選書奇幻小說第一名,也橫掃全美暢銷書榜。這是一部充滿冬夜魔法的奇幻故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鄭宇庭,為「熊與夜鶯」所寫的推薦文說:「我喊了2次好看,真真實實的大喊。」
鄭宇庭表示,作者寫主角群的故事,及他們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將民間故事與幻想素材,雜揉在女主角的現代成長故事裡,「解放傳統童話與幻想故事的侷限,與讀者直接對話,是個美妙的邀請」。
文化雜誌「fountain新活水」復刊滿2週年,舉辦為期一個月特展。復刊滿2年的「fountain新活水」9月號最新一期,也嘗試跨出台灣,以「香港為什麼:我們應該一起補的這堂課」為主題,持續秉持記錄過去、表現當代,介入未來的精神,為香港文化與這個夏天的香港精神留下紀錄。
「fountain新活水」也與全台6家獨立書店串連,搭配其中6期為主題,從9月2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推出「主題選書展」。包括台北的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灣e店、台中新手書店、台南烏邦圖書店、高雄的無關實驗書店、三餘書店。
20190921
想聽聽宇庭選那一本書,作為自己孩子的床頭書讀本?
想知道他的小孩學老爸,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啥?
歡迎您來聽聽鄭宇庭怎麼說,怎麼講:(從1: 01:48 開始)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videos/1120950321423621/?t=31
一個人就是一本書,「新村芳書院」藉著每月邀請兩位不同領域與背景的講者在村民開講中分享他們的故事;透過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與持續熱情之所在,有機會擴展自己的視野之餘,也有機會從他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suenfang/
#新村芳書院
#鄭宇庭的獨立書店人生
#村民開講
黃旭昇講述內容: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與一本王子月刊談起……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理念承傳)5 Min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5 Min
伍:與山長對話分享 (撞見美好)40 Min
六:現場與直播問答 (共好成長)隨機
壹:成長與傳播經歷:
1、 成長與傳播經歷 (人生族譜)5 Min 從921地震出生的女兒,與一本國小三年級的「王子月刊」談起……
2、 中央通訊社 國內新聞中心 新北市記者 (編採資歷31年) (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海巡)
3、 專業技能:人際溝通 · 書寫 · 訪問 · 傳播 · 導遊 · 議題設定 · 攝影 · Public relations
12. 記者是薪水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唯有擁抱熱情,讓人堅持下去。
******************
貳:媒體人生的甘苦 (現場直擊)5 Min
1、 ●在記者室沙發睡著的女兒們……
2、 ● 921集集地震、88莫拉克風災、蘇花公路陸客翻車、花蓮大地震、陸客火燒車、復興航空南港空難、乘風破浪前進釣魚台、
3、 ● 記者的思考模式:冷靜、觀察、懷疑
記者心中要有一把尺──客觀、中立
參:媒體人志工生涯
● 台灣路竹會資深車隊志工 會刊總編輯 網站規劃 田野調查策劃
● 瑞士、比利時、葡萄牙、加拿大、法國、義大利 藝術節攝影書法志工
● 新北市歡樂耶誕溫馨圍爐 公益活動策劃 (2012~2014 連續三屆)
● 船仔頭藝術文教基金會、 比悠瑪(Piuma)部落 網站設計 專案顧問
● 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 志工 、「大家來說生命故事」讀書會 顧問
肆:投石子善的漣漪 (實踐人生)
● 楊文逸:為偏鄉畢業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
● 邱銘源:守護土地、實踐里山精神的導演
● 林峻丞:返鄉在地創生復興、關懷學子、跨域青年
● 陳香吟:實踐里山精神 陳香吟幫礦工爺爺賣菜
● 吳明慧:藥師也是水上救生教練 現代神農義診行遍天下
● 施岑宜: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
● 蒙古拉力賽 甲飽隊壯遊讓世界看見台灣
● 愛樂種子深耕琴音 翻轉孩子人生夢
● 索羅門: 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
● 台裔芬蘭青年尋親記
● 將軍的女兒尋找老爹的黑白照片
● 八里文旦:南蜂炮、北天燈,南麻豆、北八里。
● 李素津: 為尼泊爾與台灣偏鄉孩童奉獻
東大 國文 第 六 冊 在 聶永真 Aaron Nie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ust have.
ϟϟ 新刊發行 !! NEW RELEASE ϟϟ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
Issue 15 : 影像的左邊
The Left Side of Images
攝影,做為一種運動方法,本期我們關注一個批判視野——左翼——在影像上的實踐與歷史意義。
影像有「左」、「右」之分嗎?這是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當資本主義襲捲全球,成為人們意識形態與生存依附的重心,攝影如何左翼?如果攝影有「左」、「右」之分,那麼,影像的左邊會是什麼呢?左翼的影像又如何成立?我們思索這個命題,提出許多問號。在世界向右傾斜之際,我們質問攝影的反叛能量和政治實踐,試圖透過本期專題摸索、探訪。也許在暗箱某處,依然有一個遊蕩的幽靈,一絲理想主義星火,以及一段歷史洗印的痕跡。
在這期的《攝影之聲》中,何經泰的《白色檔案》召喚台灣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幽禁的紅色青春,逆溯一段晦暗的台灣歷史;林深靖回首台灣左翼崎嶇的路徑興衰,以及國際左翼的當前發展;張世倫透過八○年代《人間》雜誌帶動的現實主義攝影風潮,論析左翼理念的人道關懷對台灣紀實攝影的影響與「後人間」時代的攝影變貌;關曉榮從自身攝影工作實踐出發,探索影像的「左」、「右」語彙;郭力昕梳理台灣紀錄片的左翼課題,並同時訪談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側寫當代「左翼紀錄片」的中國語境;顧錚深掘中國「文革」時期左派影像的產製與意識形態塑型,對這場極左運動的視覺政治提出深入的批判分析;李威儀尋究1967年香港「六七暴動」期間左翼陣營出版的多本攝影畫刊,一探這起香港史上最大規模左翼鬥爭風暴中的影像史觀;金子隆一以六○年代世界反叛浪潮下的日本「新左翼」反體制運動,思索日本攝影的抵抗理路。而本期夾帶的《SHOUT》,則重現1930年代初由「台灣赤色救援會」編寫並遭日本殖民政府查禁的無產階級宣傳小冊——《三字集》,重讀台共黨人留下的歷史詩篇。
此外,五月我們也在東京策劃了一次難得的對談,邀請到在1968年間、記錄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學生運動——日大及東大「全共鬥」——的資深攝影家北井一夫和渡辺眸,回顧他們親歷見證的一段過激革命年代。這也是屬於當時極少數得以進入學生組織內部拍攝的兩人,在近半個世紀後,首度對於日本這場歷史性的學潮鬥爭展開的影像對話。
在Artist's Showcase單元,我們則特別專訪中國攝影家徐勇,刊載了他近期發表的最新作品——《底片》。1989年,徐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拍下了中國最為浩大的民主運動後,終於在今年將這些影像以負片形式集結顯影。即使26年過去,「六四」至今依舊是中國當局的禁忌話題。廣場上的靈魂仍在怒吼,而我們將試著在一幀幀的負像畫面裡,尋找歷史的正像與攝影的含意。
謝謝正在閱讀的你又與我們一起迎接新的一期,這些日子以來我們透過這本雜誌聚在一起,探求攝影的本質、歷史與文化關係,成為影像思考裡的一道新的力量。這條獨立出版的路雖仍然走得艱辛,但希望我們能走得悠長。在這裡也再次誠摯地向支持著這份刊物前行的所有讀者伙伴們致意。
---
▲ 關於本期 ABOUT :
http://www.vopmagazine.com/vop015/
▲ 購買本期 BUY:
www.vopmagazine.com/vop015shop/
▲ 訂閱SUBSCRIBE:
www.vopmagazine.com/subscribe/
---
In this issue of VOP, we explore the idea of photography as a channel of movement, focusing on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a particular point-of-view — the left wing — and its actualization and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images.
The first question we raised is: are there “Leftist” and “Rightist” images? How can Leftist images be amongst the waves of global capitalism, which people center their opinions and survival on? If there are “Leftist” and “Rightist” images, what are Leftist images then? How are Leftist images established? As we examine this issue, many questions remain to be answered. As the world tilts to the Right, we question photography’s ability to revolt and its political impact. Through our articles in this issue, we seek for that elusive spirit that might still reside in some long forgotten corner, and uncover some traces left behind in our history that might give us a hint of the answers to our questions.
In this issue, Ho Ching-Tai’s White Terror Files calls out to the souls locked up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also known as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and traces back to a time of darkness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n Shen-Chin looks back on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Left Wing movement in Taiwan,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the Left Wing move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Chang Shih-Lun examines the realist photography movement in the 1980s, brought about by the Ren Jian magazine, and how the humanist compassion of the Left influenced Taiwanese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nd changes to the photography landscape in the post-Ren Jian era; Guan Xiao-Rong takes a look at what Left and Right mean in the context of photography,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s in the photography field; Kuo Li-Hsin explores the Left Wing issues in Taiwan documentaries, and interviews Beijing Photography Institute’s Professor Zhang Xian-Min, examining modern Leftist documentaries in China’s context. Gu Zheng uncovers the production and ideology behind the Leftist images in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era, and gives an in-depth critique and analysis of the extreme Leftist visual propaganda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 Lee Wei-I seeks out a series of illustrated propaganda books published by the Left during the 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 and gives us a glimpse into one of the most turbulent periods of time in Hong Kong’s Leftist history. Kaneko Ryuichi offers some insights on Japan’s photographic resistance through a closer look at the new Leftist “Anti-Establishment” Movement of the 1960s. In this issue’s SHOUT, we recreate a proletariat propaganda publication Three Word Book by the Taiwan MOPR that was banned by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A look at the mark left behind by the the Taiwan Communists.
In addition, we were very fortunate to have the rare opportunity to speak with the photographers of the 1968 Tokyo University Zenkyoto Protests, Kitai Kazuo and Watanabe Hitomi, who documented one of the most iconic student protests in Japan. We talked to them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accounts of that turbulent era 50 years ago. This interview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two of them have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s there were very few photographers who were allowed into the student body to document the movement.
This issue of Artist’s Showcase features a special interview with Chinese photographer Xu Yong, along with selections from his recently published works Negatives. After shooting the biggest democratic mo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a, Beijing’s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Xu Yong has finally published these images this year in the form of negatives, where the passion on the Square is frozen in time. Even after 26 years, “June 4th“ is still a taboo in China. In this series of negatives, we search frame by frame for the positive images and the meaning of photography.
Thank you once again for being with us this issue, as you have in our past issues. We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join us as we journey on to ponder photography’s essence, and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and impact. This i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in photography literature. Although independent publishing is a difficult path, we hope that, with your support, we will be able to continue this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this magazine.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15 : 影像的左邊
The Left Side of Images
www.vopmagazine.com
東大 國文 第 六 冊 在 東大技高國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文 統測神助攻 · 【110版】第五冊 · 【110版】第四冊 · 【110版】第三冊 · 【110版】第二冊 · 【110版】第一冊 · 【108課綱】第六冊 · 【108課綱】第五冊. ... <看更多>
東大 國文 第 六 冊 在 東大高職國文第六冊-第七課〈翡冷翠在下雨〉(播放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東大 高職國文第六冊-第七課〈翡冷翠在下雨〉(播放清單為東大整理分享,非屬東大版權). 東大技高國文. 12 videosLast updated on Aug 29, 20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