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相差3歲,當時跟娘家媽媽說好,啾吉滿一歲時,帶哥哥回台北,屆時差不多可以試著去上幼兒園了。
採用不懂就查資料,有空就看教養書~啾吉也算順利的被拉拔到一歲😆(這小傢伙在月中時,就被護士阿姨提醒是高需求寶~啾吉八個月大我才寫粉專,當時有點忙到昏天暗地,也沒有時間寫太多紀錄。)
啾吉逐漸離開副食品後,家人比較能一起參與照顧。
為了提升自己一打二的能力,偶爾爸爸要錄音什麼的,我就嘗試把兩寶帶出門,感受如何自由發揮搞定這兩位~(四寶以上就是不敢想像的境界了🤣
⬆️我娘家媽就是四寶媽~我有一個大弟兩個妹妹
除了去到熟門熟路的附近公園,我也會順便加入待辦事項(買菜、去郵局寄東西、去超商繳費諸如此類的事情。)一個人的時候,這些都是小事情,當後座的乘客增加,困難度相對也會增加~
上週爸爸和音樂人朋友一起為期三天,在家編寫音樂的工作,週末哥哥休假~勢必就要再來個一打二。
我不會開車,太遠的地方先省略。
機車後座的安全椅,就是我一打二的好幫手,平時還能載啾吉去接哥哥下課😚 然後~三個人再一起去要去的所在。
上學期哥哥幼兒園帶他們去室內親子館玩,哥哥回來直說很好玩~弟弟沒跟到,隔週我們一家又再去了一次(也是我們夫妻第一次見識到親子館,哈哈哈。)
甫踏入親子館,對兩個從沒來過大人來說,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哇噻,這裏根本就是小孩的天堂啊!」
完全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妹說,她的小孩可以在裡面玩一整天,各種情境模擬,遊樂設施,每種都玩一輪一天還真不夠。
我們辦普通卡入場遊樂時間是3小時。
當我在登記入場時,兩兄弟趴在在圍欄旁,迫不及待踮腳看著裡面,就像蓄勢待發要衝進場內的小鬥牛。
👱🏻♀️「可以進去囉!」
工作人員打開圍欄那一霎那⋯兩兄弟就彷彿看到鬥牛士揮動著紅色旗子般,跑到不見人影了。
啊勒⋯⋯
雖然去親子館玩,是較輕鬆的選項。
但是要在偌大的館內到處像 #尋找威利 找到並湊齊兩兄弟,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先快步去找比較沒有危機意識的弟弟,把他拐在身邊,再找到正在挖木粒沙坑的哥哥。
你們先一個一個區域玩,我就像個導遊安置好他們,才找到個位置坐下來休息。
這樣就可以休息了嗎? 沒有~弟弟還不太會玩,所以基本都是看到他哥玩什麼,就去搶哥哥的玩具,學他玩。
所以,不時還要站起身跑去 #狀況排解 #兄弟鬩牆 了。
說也奇怪,兩兄弟分別跟別的小朋友都各自安好、相安無事,一旦距離太近又會開始糾葛在一起🤣 (同是自家人比較免客氣就是!?)
這裏也是殺時間的好地方,一轉眼兩小時就過去了~~
最後一個小時~點了館內的點心,玩到肚子餓的兄弟也不用人喊,餐點放在眼前就開始吃起來。
回去剛好接應了爸爸結束工作,小孩已經先吃過一點東西了,就可以接續跟著我們去晚餐囉!
#我帶小孩的時間安排心得(ง'̀-'́)ง ———————
採用3小時一單位的行程計畫法
♡︎ 首先確認要一打二多久時間
♡︎ 選定定點,一個地方,預計消耗3小時。(若是有時間限制場所,不在此限。)
♡︎ 若是為一整天,先安排早上的活動去戶外消耗體力,接著午餐睡午覺時間(吃午餐-休息-睡午覺共3小時)較緩和的活動就放在下午進行;如:看展覽,博物館,或是手作畫畫
(這樣保守估計就可以消耗3個3小時=9小時)
♡︎ 若大人體力不夠,回家休息是王道!
千萬別勉強自己,一打多很吃家長的注意力與應變力~累了就回家,帶小孩不一定需要什麼特定主題~大人小孩開心就好了。#有時候在家我種花他們玩泥土😆
(這個方式規劃親子出遊也很好用喔!)
#一個好控制再多帶一個才順手
#下次挑戰離開板橋 😆😆
板橋 機車安全 座 椅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爸爸是計程車司機。放心,這不是一個關於民主改革的故事,只是一個男孩與他老爸間的故事。這位非典型老爸,並未像國文課本中,朱自清的父親一樣,拎著朱紅的桔子,在車站月台鐵道爬上爬下,讓人紅了眼眶的背影。但印象所及,我真的對老爸在那輛日漸老舊的計程車裡的背影十分熟悉。
看了照片,別問我為什麼不坐前座,其實我是喜歡坐駕駛座旁邊的位置的,畢竟要播唱片、調頻道聽廣播都挺方便,而且「客人」才坐後座,親人當駕駛,還是坐旁邊禮貌點。但,前座椅子要調整位置很麻煩,繫安全帶也不舒服,有時帶的東西多,不知不覺,也就慣於坐到後面去了。
老爸為什麼成為計程車司機?他出身西港大塭寮普通的農家,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長男讀到港明中學畢業後,念了憲兵學校,很多人叫我爸「郭連長」,之前還有人私訊我,說是他帶過的兵!但老爸後來自願退伍。原因是,家中原想添個弟弟給大哥,但卻一次來了雙胞胎,老爸要幫忙母親照顧新出生的我們,決定退伍開計程車養家,那是一個當司機能賺錢的年代。
每天都要出門開車的老爸,不知何時下的決心,不管晴天還是下雨,他一定「順道」送孩子上學,這一送,就從幼稚園直到研究所了。說來有點小害羞,甚至有段日子住家中要到內湖上班時,也凹老爸送我去公司。而那段從家中出發到學校、公司、或各種目的地的行進過程中,也是我跟老爸交換生活情報、心情的「特別時刻」。
讀幼稚園時,老爸會騎機車送我們兄弟一塊上學,一個站前面腳踏板,一個坐後面,幾乎沒什麼聊天的機會,因為一下子就到了。但老爸會先載我們在巷口的「曾記雜貨店」,讓我們進去挑自己喜歡的零食,經常是一人一包乖乖,接著就送我們到幼稚園,他安心去開車賺錢。
國小的時候,我爸則會開著計程車,讓我們當他每天的第一位乘客,我爸會打開廣播,我們一起聽著警廣的「趙寧時間」,就像早晨的醒腦時間。寒暑假的時候,還沒有高鐵的年代,爸會開著他的「小藍」(按:民國80年後才統一黃色),載我們一家回台南老家,車程很長,四個小時左右,我都會看著手錶時針走四格去分辨,我們到底開到哪兒了,如果聞到雞寮的雞屎味,就快抵達了,那時台南鄉間路鋪得有夠爛,所以整台車會跳起波浪舞起伏。
不知全台灣的計程車司機都跟我爸一樣?他很喜歡聊政治,好像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政治議題並不排斥,也會跟老爸討論我的看法,父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很不願把我老爸歸類成「老藍男」,但的確也是這樣。
老爸車上的音響設備,從卡帶變成CD,念新莊高中的時候,老爸還是會「順路」載我上學,當我還在家裡賴床與盥洗的時候,老爸已經在老公寓樓下,提著水桶把車洗好等我。等不耐煩時會撥家裡電話催促我下樓。
推甄考上家附近的社區高中,走路15分鐘能抵達,老爸還是堅持載我上學,不過因為哥哥考到樹林中學,老爸就比較常載哥哥。我則大多是走路,或是有時犯懶在幸福路上搭 257路公車到中平路口,其實也才短短兩站的距離。
高一推甄班裡,有個日文通同學叫蘇郁強,還是蘇傅強?我記憶雖然有點模糊,但還記得我跟蘇一塊去板橋,某個像安親班的地方學日文,班主任是一位長髮老阿姨,嚴格說起來像阿達一族裡面的媽媽,我日文的五段動詞啟蒙者就是她,但大學時都靠蘇文郎老師,還有今泉老師的會話課。一舉考過三級後,就敢跟廣電系的朋友到日本東京自由行。
我的第一首用「空耳」學的日文歌是《それが大事》,香港歌手李克勤,也有用廣東話填詞《紅日》。我也買了濱崎步的《SEASONS》專輯、視覺系團體SHAZNA的《絕對真心 PURE HEARTS》,這些歌,我也會拿到老爸車上播放,變成我們搭老爸車回台南時,打發時間的背景音,後來還有西城男孩跟瑪麗亞凱莉合唱的《 Flying without Wings 》精選輯,我都懷疑我爸聽到都會唱了。
考上政治大學後,老爸依舊會載我上學,我下課再搭公車跟捷運回新莊,我們一樣會聊著政治,我念的是新聞系,可能跟老爸在車上不斷洗腦新聞有些影響,我的嗜好是看新聞台,尤其是TVBS-N,最愛謝向榮主播。但,我並沒有像視網膜那樣,可以背出每個新聞頻道的開場音樂旋律。不過我能光聽新聞的配音,在新聞結尾正確辨認出那是誰做的新聞,連寫「綜合報導」的也能,但是沒法看出來是誰剪的啦,但新聞台都有固定搭檔,所以腦子裡不自覺會脫口「鍾德榮,張愛晶」、「葉俊宏,蔣志薇」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到TVBS實習的時候,幾乎每位新聞部記者,都像我前世已經認識他們了那樣。
到了大二那年,我修課課表爆炸,教育學程、日文系雙主修加上廣電學程、學生電台實習,我一學期修了32學分,其中幾門課是一早8點要到教室就定位的,也有晚上9點下課的,我選擇住校,也很幸運的抽中學生宿舍。偶而回家後回學校會請老爸載我一程,那年暑假結束了華視的暑期實習,接著要出發去香港,到浸會大學交換學生,為期一年。
這次離開很不同,連國中好友也一道搭車,只為了跟我爸一塊到機場送我,我也知道,會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麻煩鬼」會在前一晚耍賴要他接送,老爸也無須早起準備,在樓下撥打著手機催促「好了沒?要出發沒?」
要前往機場那天,聽的是張智成的歌,一早的晨曦看起來竟像黃昏,《保佑我》緩緩播送,那時用的是王力宏代言索尼愛立信的手機,我用耳機,沒跟老爸分享我在聽的歌,還在用MSN傳訊息,跟朋友道別,準備展開新的生活。
一直記得有一次,也是老爸載我上學時,我只是請他在離校門口遠一點的地方停車放我下來,那次,老爸突然問說,「你是不是覺得讓別人知道爸爸開計程車很丟臉?」其實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心裡頭還莞爾,搞不好大家知道我搭計程車上學,應該覺得我家很有錢吧?但真的純粹因為想在靠近速食店的地方先下車買早餐罷了。但父子間說開了,也就釋懷了。
#老爸 #計程車 #小黃
板橋 機車安全 座 椅 在 謝騰輝 Eric Hs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剛剛才在RECARO的記者會上分享除了自己注意安全之外,還要小心一些冒失鬼,所以兒童安全座椅跟車輛安全一樣重要,結果馬上就有冒失鬼出現了!真是要不得!
#闖紅燈 #肇事逃逸